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红楼]拯救美强惨姑娘 > 第49章 壹(49)一更

第49章 壹(49)一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潭州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田地肥沃,这里的水稻也长得极好,可想而知,每年的产量也很丰富。

    贾琏来这儿,就是想缩短培育粮种的时间,土地肥沃的话,能方便许多。

    土豆在长沙这个高温的气候下,很难培育,因此第一阶段,白家试种的是番薯,番薯不耐寒,气候寒冷反而不好种。

    贾琏隔半个月会去看看,询问进度,别的他不会干预。

    因贾琏已经外出做官,成为一方父母官,在潭州这一亩三分地,他就是地位最高的人。

    是以,赵宗派了家中好几个后辈来协助贾琏,充当贾琏的幕僚。

    有了这些赵家人协助,贾琏处理公务的时候愈发得心应手。

    随着时间越长,这些赵家人愈发熟悉潭州府的事务,有时候贾琏甚至能当甩手掌柜,等赵家人把公务处理好,他直接盖章便可。

    不过贾琏倒是没有这么做,他毕竟是父母官,也想为百姓办事,当然不会甩手把自己的事都丢给赵家人去办,他不说事事亲力亲为,但该做的事情,他从不会假手于人。

    时间一晃,贾琏来潭州已经半年,除夕将至,因王熙凤即将临盆,贾琏便将手头的事都交给了赵家兄弟处理,自己回家陪媳妇去了。

    平静的过完除夕,正月里贾琏也不需要到处给人拜年,因为亲戚都在上京或是金陵。

    倒是下头的官员会上门拜年,还会送上年礼。

    跟着贾琏这些年,幽竹也被锻炼了出来,因王熙凤将要临盆,没法理事,这些节礼的来往,就暂时交给了幽竹处理。

    王熙凤都定好里例,幽竹只需按照定例往下头的官员府上回礼便可。

    正月初九的傍晚,用过饭,贾琏扶着王熙凤在院子里走动消食,突然王熙凤就发动了。

    好在贾琏早就请好了稳婆,又有秦项明守着,倒是不担心王熙凤会出事。

    一直到二更天,孩子才生下来。

    从有孕到现在,一直都是秦项明在照顾王熙凤的胎,将王熙凤生产的危险大大降低,因此生产的时候还算顺利,两个时辰左右就平安生下了孩子。

    “恭喜大人,母子平安。”稳婆出来报喜,孩子没有抱出来。

    潭州府正月里天气还很冷,刚出生的孩子怕受风,稳婆当然不会将刚出生的孩子抱出来,这不是作死吗?

    “幽竹。”贾琏闻言面露喜色,扭头唤了一声。

    幽竹会意,上前给稳婆塞了个荷包。

    荷包里装的是银锭,也不算多,但对稳婆来说,却是一笔巨款。

    拿了赏钱,稳婆笑得牙不见眼。

    贾琏绕开稳婆,就要进去,却被秦项明给拦下。

    “公子且住。”

    贾琏疑惑的看向秦项明,“怎么了?”

    “孕妇刚刚生产,是最虚弱的时候,你现在别进去。”秦项明道。

    闻言,贾琏却是不解,“我就进去看看。”

    “外头天寒,你在外头等了这么久,一身的寒气,若是传给了夫人,岂不好心办了坏事?倒不如听我的,明日再进去。”秦项明道。

    若是秦项明说什么产房污秽,贾琏必是不会理他,但秦项明却是认真的解释缘由,贾琏倒是不好进去了。

    “那好吧。”

    贾琏还是不希望王熙凤出什么事的。

    既然不能进去,贾琏便只能自己回屋歇息。

    次日赶早,贾琏便去了隔壁屋里看王熙凤,王熙凤已经醒了,孩子却睡着。

    “二爷可给孩子想好了名字?”王熙凤见到贾琏便问。

    贾琏笑着道,“他们这一辈从草,我想了许久,定了英字。”

    说着,贾琏拿起王熙凤的手,写下英字。

    “夫人觉得如何?”

    王熙凤眼睛一亮,“极好。”

    在她看来,比贾珠取的名字好。

    才能过人曰英。

    贾琏对这个孩子的期盼,只这一个名字,便可窥见一二。

    今年的元宵,王熙凤要坐月子,贾琏自然在家里陪她,每日抽空再看看赵家兄弟送来的公务,日子过得倒是清闲。

    去年试种的番薯和土豆,产量都算不错,但比起随身空间里的产量,还是过于悬殊。

    因此,贾琏让白家人继续种,不求达到随身空间的产量,哪怕能达到一半,都已经非常好了。

    目前还只是在研究番薯和土豆,这粮种作物产量虽然高,但贾琏最看重的还是水稻。

    水稻要照顾得更精细,现阶段白家人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料理,因此还是将心思都放在了番薯和土豆上。

    等王熙凤出了月子,家里的内务就交给了王熙凤打理。

    对于王熙凤来说,跟着贾琏外任,实在是逍遥自在,没有公婆长辈伺候,她就是后院地位最高的人,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贾琏对她也是温柔体贴,这日子可不要太美好。

    要不是知道贾琏的盘算,王熙凤都不想回京了。

    到了年中,白家人的研究终于有了成果,贾琏去了庄子上查看,他们今年的收成,番薯亩产达到了四千多斤,土豆更是有五千多斤。

    贾琏高兴极了,允诺白家人,可以在随身空间继续开垦灵田,开垦的灵田收成,他只收一成,其余的都归白家。

    得了贾琏的许诺,白家人也很高兴。

    外头的田地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随身空间的灵田对他们来说才是宝藏。

    他们家的田地在随身空间是最多的,但每亩田的产量都要分贾琏一半,这是系统的规定,但现在贾琏允诺他们可以继续开垦灵田,且灵田的产出,他只要一成,也就是说剩下的九成都归他们自己。

    对于擅长耕作的白家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赏赐。

    也因此,白家人对帮助贾琏培育粮种也愈发的上心。

    贾琏将番薯和土豆的发现,还有产量都报了上去。

    朝廷有专门传信的驿站,从潭州到上京,快马加鞭,三五日能传到京城。

    没两日,贾琏就收到了林如海的信。

    林如海已经去了扬州赴任,问贾琏的情况如何。

    贾琏回了信,因知道林如海的任务,担心林如海出事,特意请方楚悠来,让他请几个方家的兄弟去扬州保护林如海,若是可以的话,也可以顺便帮林如海做些事。

    对于贾琏,方楚悠一直是很信服的,二话不说就回去叫人。

    方楚悠从空间里出来也有四五年了,洞天内的兄弟们,连孙子都大了,方楚悠却因为在外界和袁静婷成婚,儿子才刚满三岁。

    倒不是方楚悠不想把孩子带到空间里去养,但空间的流速太快了,他根本没法解释,为什么一年时间,他就有了个十几岁的儿子……

    于是,便只能请秦项明帮他配置药浴,打小就给他儿子强身,以免被其他堂哥们落下太多。

    潭州离扬州不远,通信还算方便,因此,林如海赴任扬州之后,贾琏同林如海的联系就多了。

    偶尔林如海也会在信中询问贾琏,比如遇到某某事情,该如何解决。

    贾琏的背后有整个赵家做智囊团,自然难不倒他。

    于是,林如海隔三差五就会写信问贾琏,时间一长,贾琏也看出来,这些问题都是林如海在调查那些盐商的时候,遇到的苦难。

    发现林如海遇到了不小的阻碍,贾琏想了想,叫了赵青松来。

    赵青松是赵青恒的堂弟,才智仅次于赵青恒。

    贾琏将给林如海的回信交给他,又叫方楚悠送赵青松去扬州。

    林如海若非没了法子,想必是不会写信来问他的,虽然信中问得隐晦,但显然林如海很头痛。

    贾琏也怕林如海这样频繁的给他写信,会打草惊蛇,若是信件被人劫走,即便林如海信中的问题隐晦,也保不准会被人看出缘由来。

    未免出事,贾琏便让赵家人去帮林如海。

    果然,赵青松一去,林如海再给他写信,就多是一些家里长短,要么是黛玉写信向他问好,要么是贾敏的关心。

    说来复杂,其实也才过了一个月。

    而这时,上京来了皇上派过来的钦差,显然是来查看贾琏说的高产作物,是否属实。

    贾琏带着钦差去他的试验田上亲自看白家人收获土豆和番薯,顺便称重。

    产量虽然有高有低,但加起来,平均每亩确实都达到了四五千斤。

    钦差大臣倒吸一口凉气,狠狠的夸了贾琏一番。

    然后带着消息回了京城,从潭州到京城,即便走水路,也得将近一个月时间,若是遇上逆水,时间还要更长。

    于是,贾琏到了年底,才收到了皇上的奖赏。

    目前,能当做主食的作物,也就稻谷、大麦和小麦,产量也都只有两三百斤。

    突然冒出来产量几千斤的作物,还是可以作为主食的作物,可想而知引来多大的轰动。

    当今圣上并不小气,直接封了贾琏一个伯爵,世袭罔替,封号——盛昌。

    来传旨的内监,还带了皇上的夸赞,说贾琏有祖上之风。

    发掘出亩产几千斤的粮种,贾琏获封世袭罔替的伯爵,一点都不稀奇。

    等粮种的消息传遍全天下,贾琏的名字也会天下皆知。

    民以食为天,贾琏发现的这个粮种,足以让他成为许多百姓的衣食父母。

    皇上若是对贾琏小气了,反而会引来不好的声音。

    贾琏想过自己会被封爵,但却没想过会是世袭罔替,接了圣旨后,贾琏当然没忘了给传旨的内监一个荷包。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内廷伺候的太监,是最不能得罪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些内监什么时候会捅你一刀。

    这些内监在宫中伺候,能来传旨的,更是皇帝跟前的人,得罪了可没他好果子吃。

    内监得了荷包,笑眯眯的夸了贾琏一番,便回京复命去了。

    作者有话说:

    剩下的二更,和评论加更,大概会在晚上九点定时更新哈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