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池鱼 > 第95章 身后人

第95章 身后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那些眼线在韩礼的人渗入嘉靖末年的朝廷时,可起了不小的作用。

    “自然记得。”闻濯应道。

    “温月琅辞世后,温珩郁郁寡欢了一阵子,还将他的衣冠带去了惠州的祖宅立碑,守丧半年有余,再回京都,便是近来春闱。”

    沈宓继续说道:“我今日带你去拢秀坊,其实是想教你见一个人。”

    闻濯微微抬了抬眼皮,“觉柳么。”

    沈宓点点下巴,解释道:“她不仅仅是我当初与温月琅联系的线人,还是京畿之内所有北辰帝旧部联络的眼线,此前韩礼他们但凡要联络潜藏在朝廷里的人,就必须经过拢秀坊,经过她的手。”

    “那她与温月琅呢?”闻濯问。

    “他二人分属不同的立场,觉柳是先帝旧部的嫡系,她只信我,而温月琅此人,从来将温珩的安危视作逆鳞,他二人为韩礼之流挟制,则更多的忠于韩礼。”

    他这样一说,联系前后之事,倒是教闻濯不由地想起,前些年京都被烧毁的那座青楼。

    当时京城里的人都传言,是宁安世子作恶故意放的火,管属官员将事情经过上报给嘉靖帝,却只得了个不了了之的结果。

    也是那之后,京都才有了拢秀坊。

    “所以当年烧毁青楼,是你故意为之?”

    “不是我,”沈宓摇头,“是韩礼的人,我不过是适时出场,好让这一切变得合情合理,无从查证。”

    合情合理,无从查证。

    嚣张跋扈的“毒瘤世子”仗着天子宠爱,自然敢肆无忌惮地当街杀人,也不屑于遮遮掩掩。

    闻濯轻轻拍了拍他的背,“你怎么从未向我解释过?”

    “重要吗?”沈宓睁着双眸看他,“其实无论是不是我亲手放的火,那些人的死也确实都是因为我,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我早就记不清自己身上到底背了多少人的血债了,可我不在乎。”

    他被天底下最可笑的仁义道德绑在高楼上,一笔一笔的血债不断堆砌成困住他的高墙,他再也在乎不过来,那些越来越多且交织在他梦中耳际的哭号。

    闻濯轻轻吻了吻他的鬓角,“你还清了,早就还清了,从始至终你就是干干净净的。”

    沈宓被他认真的语气慰藉到,无奈地笑了笑,“少打岔。”

    闻濯凑过去挨了挨他,又听他道:“觉柳手中的线人在去年凤凰阁之变后,被朝廷的追查和围剿了大半,只剩下一小部分在京畿内闱从事情报的眼线,不过他们如今应当都随了温珩,我猜这也是他突然回京的原因。”

    “所以你近日光顾他的铺子,是为了弄清楚他收揽这些眼线要做什么?”闻濯接道。

    “不全是,”沈宓说:“我是想要他手中遍布京畿的眼线,最好能为觉柳所用,好让拢秀坊彻底变成京畿的一道情报据点。”

    闻濯微讶,又自然而然分析道:“我今日见了温珩,并不觉得如今的他会很好打交道。”

    沈宓不置可否,“所以才要弄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

    闻濯沉吟半晌没作声。

    沈宓抬眸看他,正好对上他注视着自己的视线。

    “我……”他本想接着解释他做这件事的用意,却突然被闻濯凑上来的嘴唇堵住了气息,灵活的舌尖将灼热的温度探入他唇齿,缠绵悱恻半晌,才找回呼吸。

    “你这般未雨绸缪,是怕现在的朝廷真会如我们料想的那般翻天覆地,还是怕闻钦政权稳固之后,第一个要杀的人是我?”

    “不是怕。”沈宓露出牙锋咬他唇畔,尖锐的贝齿溃破了柔软的唇肉,尝到锈迹斑斑的腥气。

    闻濯由他咬,时不时将舌叶送入他齿后,去找那处最锋利的牙尖舔舐。

    “那是什么?”

    沈宓无声地吻他,宣泄淋漓后,窝在他脖颈窝之中,枕着他的臂膀闭上了眼睛。

    “我也想你被捧在手上,无论走到哪一步,都能有得选择。”

    ***

    温珩此次来京并不是巧合,却也没有别的深意。

    在惠州的时候,他曾被温玦往日在京畿的旧部找上门来,那些人告诉他京畿那些年布下的“眼”,在温玦死后便易主,改认他的命令。

    他本不想再问朝政,却因为温玦这两个字,再次踏入这座冤孽至深的宫城。

    凤凰阁事变之后,温氏是北辰帝旧部的事便被人挖了出来,他被沈宓之前在他身边安插的人连夜送出京城,一路奔波抵达惠州,才得以安稳数月。

    路途遥远,不方便运送棺椁,他只好在京郊埋了温玦的尸骨,带了他的衣冠远走。

    回京第一件事,便去看了温玦坟茔。

    今年的春三月的水土难得的比往年丰茂,郊野的白原满山遍绿,不过短短数月,新翻的土堆之上就生了野草,碑前光裸一片,伶仃的可怜。

    他倚着土丘坐了一夜,天色破晓之际短暂地做了个梦。

    梦里,温玦让他把跟过往有牵扯的东西,都抛给过往的人,还让他珍重自己,离得京城远远的,最好再也不要回来。

    尸骨冢到底还是比衣冠冢灵验,从前守在惠州他就没做过梦,时隔多日回京,居然头一晚就能在梦里见他。

    这梦他印象尤其深刻,翌日白昼宣泄,头脑清醒过后,认真考虑起来他在梦里听到的叮嘱。

    将过往之物还给过往,偌大的京城之中,没有比交由沈宓更恰当的选择。

    时隔多月,宁安世子沈宓因护驾勤王被贞景帝赦免谋逆之罪,前朝之人的身份也没有再引人追究。

    但他沾着这座宫城千丝万缕的干系,依旧留在了这困住他的囹圄。

    --

    三月的春闱闹的沸沸扬扬,京都来的各地学子尤多,京城的布防营为此又多添了人手巡逻。

    听闻沈宓近来常常光顾一些话本铺子,他才隐在这东街书市里,随意摆了个摊。

    不过能撞见闻濯,他确实没预料到。

    他与这位摄政王殿下交情甚浅,也始终没弄清楚过他与沈宓之间的纠葛。

    去年年中凤凰阁事变之后,他断了与京畿的一切联系,并不知晓堂堂摄政王府中藏了人的密辛。

    不过他总觉得,只要见了闻濯,那么距离见到沈宓登门来寻也快了。

    事实也果不其然。

    第二日上午他到书市打算摆摊时,沈宓就立在他铺子门前,身侧跟了个十分面熟的侍卫--

    “月琳兄,好久不见。”

    换得沈宓称呼一声兄友,实在是少见之事,温珩不敢贸然答应,上前打开了铺子的门,引着人进了里头。

    这两天有雨,铺子里头潮的慌,他留了道口子通风,招呼沈宓坐到了里屋的八仙桌旁。

    两人屋里烧茶,濂渊则被支去了外头开摊。

    “月琳兄好像料定我今日会来找你。”

    温珩未曾作声,替他添好茶落座在他对面。

    “月琳兄近来如何?”沈宓又问。

    温珩微微点头,“多亏了世子安排,一切都好。”

    沈宓笑了笑,直接问道:“近来回京都,是要办什么事么?”

    温珩抬眸看着他,皱了皱眉头,“温玦留下来的那些眼线还在京畿之中。”

    沈宓张了张唇,毫不意外地点着下巴,“我知晓。”

    温珩直截了当道:“我可以让那些人任由世子差遣,但还要世子答应我一个请求。”

    沈宓抬了抬眉头,“什么?”

    “帮我把温玦的尸骨连同棺椁,移送去惠州安葬。”

    沈宓并不觉得这算是什么要求,倘若他二人是无欲无求坐在一处对谈,他依旧能够无条件帮温珩做到此事。

    “应该的。”沈宓应了声。

    温珩随即起身离开座位,从屋里窗台下的小匣子里,摸出来了个小物件,又挪步拿到沈宓跟前,把东西递给他看。

    是一把月牙形状的铜质鸽哨,摸在手心冰凉,却沉甸甸的稍有分量。

    “这是鸽哨,那些藏在京中的眼线就是‘鸽子’,”温珩眸光随着那把偏移挪动,仿佛透过这个小玩意儿在看别的人。

    “这群‘鸽子’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只是温月琅一人的杰作,当初这支鸽组是为韩礼一手培养,因他在支洲讲学不便管控,才交到了温月琅手中,后续的事情,你也全都知晓。”

    沈宓顺着鸽哨上的纹路摩挲了片刻,缓缓抬眸同他道了声谢。

    温珩沉吟半晌,待他饮完桌上剩下半杯茶,起身将他送到书铺的门前。

    临走时珍重地对他叮嘱道:“你要好好活着。”

    沈宓愣了愣,侧过视线看他,才发觉他眸中闪着微弱的光,仿佛翱翔高空的烈鸟,垂死之际才会露出来的怜悯。

    那抹光只出现须臾,便彻底消失在他眼底,又变成了兔死狐悲的冷漠。

    “我会的。”沈宓说。

    他下意识猜测温珩方才盯着他的那刻到底在想什么。

    即使直截发问未免太过残忍,但是想探求真相的欲望,让他果断抹杀了心底的一丝不忍,他转身问道:“那你呢?”

    温珩冲他久违地笑了笑,从前那个温润如玉的人,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栩栩如生,他淡淡道:“我也会活着。”

    --

    一个人缅怀可以另外一个人的时间其实很短,眼前望见的是坟茔杂草横生,实则里头的棺椁都尚且崭新,人的尸骨僵硬,皮肉被虫鼠啃食,或许都未曾烂成烟尘,可活着的人,却已经记不太清他生前眉眼间的哀喜情动。

    对着一道孤碑,只有留下来的名姓日益深刻。

    哪怕做梦见到,五官的轮廓也因为逐渐凝涩的记忆而模糊成一团,他自始至终只是知晓面前是那个人而已。

    总有一日,他会忘的干净,还要因为忘了个干净,而为自己不齿。

    这从来都是温月琅要温珩铭记他的一种惩罚,他是铁了心地要让温珩痛,可要感觉到痛就必须活着。

    如此,他又怎么能不好好活着。

    ……

    作者有话说:

    闻濯:沈序宁怎么可能不像我爱他一样爱我。

    求一波海星和打赏,孩子码字超努力的!

    (主副cp没有谁追谁太强的概念,就是看对眼了就互撩,深层次的观感可能就区别于攻比较宠受。

    但我如果把一个人当做十年肖想的目标,我也要把他娶回家供着,如果要比付出多少,就得更深的剖析人物了。

    副cp吧不方便透露太多,但是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就是难能可贵啊!)

    注:标题含义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