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一过了三十老的就快了, 周娇娇今年已经三十一岁,正好到了人们说的要快速变老的年岁。
春天的气候是周娇娇最喜欢的,不冷不热,还能闻花香听鸟叫。
她坐在梳妆台前照着镜子, 摸着眼角那条几乎算得上是没有的细纹, 问一边的柳叶。
“柳叶,你看我这里是不是长了个皱纹?”
柳叶手里牵了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 闻言凑近了周娇娇的脸。
“没有啊夫人, 您的脸光滑着呢, 一点皱纹都没有。”
“你就会哄我, 我都已经这个年纪了,哪会不长皱纹。”
柳叶说的都是真话,她把她闺女抱起来到镜子前头和周娇娇做对比,张嘴说:“您看看,夫人和冬瓜的脸都差不多呢!”
冬瓜才两岁,周娇娇怎么可能跟她皮肤状态一样。
周娇娇被她逗笑了, 说了柳叶一句少贫,从她怀里抱过了冬瓜。
“给团子的东西都寄出去了没有?他之前写信说想吃我做的山楂糕, 那东西不经放, 要是送的速度太慢,路上都该坏掉了。”
“夫人放心吧,元喜让人快马送出去的, 衣裳、被褥、鞋袜、吃食, 哪样都没少,大少爷在府城肯定不缺吃用。”
团子前年考中了秀才, 如今已经进入府学读书已有两年。独自在外学习, 周娇娇总是担心他短了吃穿, 时不时的就会让人给他送去一些。
“最近天也逐渐热了,大少爷之前不是给夫人从府城买了几匹轻薄透气的细绸,要不要奴婢给夫人裁了做衣裙穿?”
“留着给糯米穿吧,她这两年长的太快,以前的衣服都快穿不下了。”
“小姐的那份大少爷已经准备了,夫人不必紧着小姐用。”
柳叶笑了笑,道:“小姐今年是长高了不少,奴婢瞧着,她以后肯定能跟夫人一样高。”
周娇娇和顾云都是大高个,他们的孩子肯定也矮不到哪儿去。
柳叶说的也有道理,周娇娇说既然如此,便让她抽空把那几匹布裁出来给她做了衣裙,过一阵热了她就穿。
柳叶诶了一声,周娇娇问她年糕去了哪里。
“今天是花朝节,县里头很热闹,二少爷带着小姐逛街去了。夫人放心,木生和元喜跟着他们呢,不会有事的。”
“他们也那么大了,也没什么让我担心的。县里真是一年比一年热闹,现在百姓都过起这个节日了,往年根本都想不起来。”
“可不是嘛,奴婢早年也去过府城,现在想想一对比起来,咱们小小一个县城都快要有府城热闹了。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出去一趟鞋被踩丢了都不知道。”
柳叶这话虽然有点夸张的意思,但确实也不无道理。
如今的奉元县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奉元县了,面积大了两倍,大大小小吃喝玩乐的铺子数都数不清。人来人往、摩肩擦踵,早就已经成了青州一个重要的城池。
“花朝节街上都是人,三哥又要辛苦维持秩序了。”
“三舅爷身为县尉老爷,吩咐底下的官差巡逻就好了,想必也累不着什么。”
一年前,奉元县的老县尉告老归家,周三哥因为表现优异、屡破大案,被他和谢县令推荐做了下一任县尉,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四处巡逻的小官差了。
周娇娇点头同意了柳叶的话,把冬瓜放到了地上。
“娘!”
外头传来年糕咋咋呼呼的喊声,周娇娇转头向窗外看去,看到他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后头还跟着闺女糯米。
“娘,你看这是什么?”
年糕笑着跑进了屋子,他今年才十岁,个子就已经比柳叶还要高了。
穿着一身银白色的衣衫,大长腿一迈,年糕跨过了面前挡路的凳子,给周娇娇看他手里拎着的东西。
“这是什么?耳环?”
“不是耳环,是耳坠。娘你看多漂亮啊,这个是用琉璃珠子穿成的,那个西北的商人大叔说,他们那里还有用宝石和珍珠做的耳坠呢!”
周娇娇把他手里的东西接过来,纯蓝色的琉璃耳坠阳光下反射着光辉,银环上头雕刻着一些看不懂的图腾,非常有异域风情。
“是很好看,一看就不是咱们这儿的东西。”
年糕嘿嘿一笑,道:“这耳坠娘戴起来一定很漂亮,可惜我们从前都没见过。等儿子长大了,儿子就组建一个商队,走南闯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给娘和妹妹搜罗来!”
年糕一周岁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算盘,这些年来逐渐长大,他对做生意也越来越感兴趣。
平常没少跟在顾云后头看他忙活生意,也记不清是哪天,他突然就跟两人说他以后也要做一个商人做生意。
他这个性子,做生意也的确适合他。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支持就是了。
年糕想做商人,周娇娇和顾云并没反对。只告诉他需得先认真读书,认字明理之后才能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听见他说的话,周娇娇捏了捏他的小脸,含笑道:“我儿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既然你这么说,娘可就等着了。”
年糕开心地嗯了一声,元喜进来跟周娇娇报信。
“夫人,今天我们在路上遇见了您娘家二婶,她说她家摆席的日子定下来了,让您后天晌午把糯米和年糕都带着,和老爷一起到她家去吃席。”
辛苦多年,周二叔和周二婶今年终于在县里买了铺子,这几日正预备着搬到县上来,办乔迁宴的日子也刚定下。
周娇娇听见很高兴,回他道:“知道了,到时候我会去的。”
………
周二婶办酒席的那天,周娇娇和顾云没直接到她那去。
一早起来换好衣裳吃完饭,两个人带着孩子先去周记早点跟何氏和周老爹汇合,在那坐了坐,等着周家兄弟几个都来了,一群人才浩浩荡荡往周二婶家里去。
周二婶正在门口招待客人,老远看到了他们,咧嘴一笑,上山跟他们说话。
众人给她道喜,周二婶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让他们赶紧进院,带着他们入了座。
院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周老爹他们在主桌跟周二叔、周大姑一起坐,周娇娇跟周大嫂她们坐在旁边一桌。
妯娌长辈们互相闲聊,周娇娇也跟回娘家吃席的周二妮和周大妮聊天。
糯米和雪莲从她们跟前匆匆跑过,周二妮脸上略带一丝感叹。
“看看这满院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咱们这一代已经老了。”
听见她的话,周娇娇也把目光投向了院里的孩子们。
不算她、周二妮和周大妮的孩子,院里光周姓的孩子就已经站了一堆。
吴莹这几年又添了个儿子,冯英兰生育了一儿一女。不算周二叔家的五个堂侄子侄女,周娇娇亲兄弟家的侄子侄女就有十个。
而且这些还只是周家第三代,前一阵周小虎生了儿子,周家第四代也降生了。
周娇娇也是无限感慨,悠悠道:“岁月不饶人啊。”
周大妮在一边笑着插话:“咱们周家子嗣多,人丁兴旺,一大家子又和和睦睦的,以后日子一定能过得特别好。”
周娇娇笑说那倒是,想起周大妮的女儿银杏正月里头把出了喜了,和周二妮问起她相关的事…
周娇娇她们聊的热烈,周老爹和周二叔他们也在聊着天。这个时候时辰也到了,灶房里开始往外端菜,他们便边吃边聊。
“想想我们小时候,哪吃得起这么好的东西。我记得那时候娘做了个粗面馍馍,咱们兄妹三个抢的跟什么似的,生怕吃不着这口干的粮食。”
瞅着一桌子色香味全的鸡鸭鱼肉,周老爹回想起从前的苦日子。
周二叔呵呵笑,“是啊!那时候能吃上顶饱的干饭就不错了,吃肉想都不敢想。”
周大姑在一边接话:“别说是咱们小时候,就是娇娇他们小时候,大哥和二哥家里的日子不也过得紧巴巴的?尤其是那年饥荒,那一个个都饿的面黄肌瘦的,来阵风都能吹倒了。”
众人呵呵笑,一边的周二婶问何氏:“大嫂什么时候启程去小虎那里?走的那天告诉我们一声,我们去送你。”
“对,去送去送。”想起这茬,周二叔也赶忙道。
何氏咽下嘴里的饭摆摆手,回他们:“不用去送,我们一共也没多少东西,有老二老三他们几个送就够了。定下的日子是后天,我本来想再等半个月的,可是小虎非得急着叫我们现在去。”
周小虎去年终于中了举,他名次不错,还没继续去参加下一场考试,就补了空缺,被赏识他的贵人举荐进入了仕途。
如今他已经是一县的主簿,虽然官不太大,但是未来的升职空间却不小。
寒门子弟哪有几个能上来就做了大官的,还不是要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熬。
他现在已经到任职地赴任安顿了下来,日子过得好了,就想着把爹娘爷奶接过去享福。
周大哥和周大嫂夫妻俩自然是高兴的,俩人还没见过自己的孙子,这趟过去就能看见了。
何氏和周老爹本不想去,但周小虎极力要求他们一同过去享福,二老也想见见重孙子,被他来信劝了几次之后,就决定一块儿动身了。
她说完,周二婶笑着回她:“小虎是个好孩子,这是想让你们早点过去享福呢!”
“小虎的确是个好孩子,不过狗蛋也不差。他现在在府城教书,不是也好几次写信要接你们过去,还不是弟妹和二弟不愿意去。”
跟周小虎不同,狗蛋这些年也没能考上举人。他自己心里有数,他虽然有些天份,但跟周小虎比起来还是稍差一点。
于是在第三次落榜的时候,狗蛋放弃了科举,回到府城组建了学堂,做起了给孩童启蒙的夫子。
现在他定居在了府城,也已经娶妻了。
“老了就折腾不动了,我们在县里头待着挺好的,就不过去打扰他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何氏笑笑,继续跟周二婶聊着孙儿们的事情。
时间很快来到了周大哥他们启程的那一天。
周娇娇和顾云起个大早赶到了周记早点,看着周二哥他们来来回回往马车上搬着东西,走过去伸手帮忙。
周小虎那边什么都有,所以周大嫂他们带的东西算不上多,一个马车就放完了。
周记早点以后就交给了王三娃打理,周大嫂和他怎么商量的周娇娇不太清楚,但她每个月仍然还是那些红利。
周大嫂和周大哥在一边交代王三娃生意上的事情,周娇娇和周二哥他们兄弟三个就围在周老爹和何氏的马车前跟他们说话。
爹娘就这么走了,他们留在这儿的兄妹四个心里真是不好受。
几个人年龄都不小了,此刻面对何氏和周老爹的时候,却还像几个没长大的小娃子一样。
眼巴巴地看着老夫妻俩,给何氏和周老爹看的心里怪难受的。
“你大哥他们留在那里,我和你爹又不是不回来了,你们几个做出这副样子做什么?”
“放心吧,爹还得侍弄地里的庄稼呢,就算你娘不回来,爹也得回来。”
周老爹粗声粗气的一句话,让兄妹难受的心情好了不少,笑了几声。
“对对对,你就跟你的庄稼亲,那你不如别去了,现在就下车回去算了呗?”
周老爹还想看看重孙子呢,哪能下去。
已经满头白发的老头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么,斜了一眼自己的老婆子,把头转过去不说话了。
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周老爹和何氏虽然上了年纪,但相处模式却越来越像两个幼稚的小孩,平常动不动就要打个嘴仗,要走了也停不下来。
何氏冷哼了一声,转头看向他们兄妹四个。
她挨个跟他们说着话,到了周娇娇这里摸了摸她的脸笑了。
“娘的娇娇也这么大了,你现在日子过得好,娘不在你身边也放心。”
何氏曾经的黑发已经全白了,脸上也多了许许多多的皱纹,摸周娇娇的脸时,手心的皱纹刮的她脸皮生疼,但周娇娇浑然不觉,只觉得温暖的很。
看着年老的何氏,周娇娇心里又酸又涩,“这一路颠簸,娘可要照顾好自己。你和爹都吃不了太硬的,路上遇见客栈了,停下来吃些热乎软和的食物,别光啃饼。”
“放心吧,娘都知道。娘和你爹身体好着呢,活到你外公、外婆那么大岁数都不是问题。”
周外公和周外婆现在还在世,两个人都已经七十多岁了。
在这个普遍短寿的时代,身子骨还硬朗的两个人极其的长寿。
听到何氏提外公外婆,周娇娇笑了笑。
周大嫂走过来对他们笑了一下,说时辰不早了,是时候该走了。
“也耽搁了这么久,娘要走了。你们四个都好好的过日子,等娘回来了你们再来看娘。”
兄妹四个诶了一声,何氏转身坐好,周老爹在车里喊让他们回去吧,关上车门,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中。
……
生长在奉元县,周娇娇和顾云这辈子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
他们这辈子只有三个子女,多年过去,三个孩子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老大团子的读书天分比周小虎还要强,他在十七岁那年中举考上了举人,接下来的人生也像开了挂一样,顺利通过了会试,还在殿试上被当今圣上亲点为探花郎,入朝做了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十九岁那年他成了亲,女方是朝中权贵大臣的独女,虽然出身富贵,但却是个温柔小意的姑娘。
团子与她两情相悦,婚后从来没有过争吵,日子过得如胶似漆,仕途也十分顺利,步步高升。
二儿子年糕如他说的那样做了个商人,他机灵聪明,满脑袋里想的都是怎么赚钱。
十六岁时,他创办了他的商队。起初只是往西北行进来回贩卖两地特产,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商队的人数逐年增加,脚步遍布了整个大金朝和相邻的国家。
不像大哥团子,他的亲事让周娇娇和顾云操了不少心。
这孩子一年到头带着商队在外面跑,虽然赚出了金山银山,但对于自己的亲事却一点也不上心,都二十一岁了还是单身一个人。
夫妻俩想给他说亲也逮不着他人,焦心了几年,终于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知道他有了喜欢的姑娘。
那年年底,年糕把喜欢的姑娘带回了奉元县。周娇娇和顾云一看,居然是个金发碧眼的外邦女子。
两个人互相喜欢,周娇娇和顾云自然也没有意见。为两个人在奉元县办了亲事,第二年就抱上了可爱的混血孙子。
在他们膝前侍奉了几年,年糕带着媳妇孩子继续走起了商队,人到中年才跟他大哥一样定居在了京城。
闺女糯米是让周娇娇和顾云最省心的那个。
糯米为人□□稳重,少时一直在两人膝前尽孝,及笈了嫁的也不远。
她的夫婿是一个秀才,为人温和、长相英俊,两个人偶然相遇,一见钟情成了亲后,便在奉元县扎根办了学堂,生儿育女,美满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儿女过得幸福,周娇娇和顾云过得也幸福。
他们夫妻俩恩爱了一辈子,四十五岁的时候拗不过团子和年糕的请求,离开奉元县到京城两个儿子那里住了几年,儿孙萦绕,富贵傍身,享受够了天伦之乐,老了他们又回到了奉元县的宅子里。
平常种种菜、串串门,有元喜、柳叶他们伺候着,两人没病没痛的活到了七十岁,周娇娇先走一步,没过几天,顾云也追随而去。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这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一直以来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
这是老桑的第一本文,文中可能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老桑会总结经验,争取以后做得更好。
周娇娇和顾云的故事到这里完结了,但各位小可爱的日子还长着,希望现实生活中的大家都能跟娇娇和顾云一样,幸福美满的过一辈子。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脱帽敬礼)
ps:接下来的几个月老桑事情比较多,下一本文大概率是在明年。到时候先不开《泼妇的市井生活》,毕竟刚刚写完一本种田文,老桑还是想先尝试写一下别的题材,人总要不断挑战自己嘛~哈哈哈
也许会是奇幻言情也有可能是别的类型,大家敬请期待吧~(比心)
【更多热门好书尽在耽美小说网
http://www.dmw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