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折金枝 > 第161章

第16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华阳在奚平的护送之下, 先一步回到华清宫。

    见到平安无事的初沅,她忙是提起裙摆,朝初沅小跑过去, “阿姐,你有没有怎样?”

    说着, 她绕在初沅的身边来回打量, 确认她破烂的去裙袂只是因为荆棘勾破,而不是受伤所致,方才松了口气, 伸手抱住初沅, 带着哭腔抽噎道:“阿姐,还好你没事。不然、不然我永远都没办法原谅我自己的……呜呜。”

    华阳这一整晚, 几乎都在吃惊受怕当中度过——

    先是莫名其妙地被人掳走,然后, 便是和阿姐胆惊心颤地逃亡。和阿姐分开以后, 她的整颗心似乎都悬在刀尖之上,一边为着周围的细微动静担惊受怕,一边顾念着阿姐的情况,始终惴惴不安。

    如今, 终于能够定下心来,她也控制不住情绪地嚎啕大哭。

    初沅不免有瞬间的无措。

    她为华阳的动作怔了须臾,旋即, 颇有几分无奈地拍拍她肩膀, 温柔笑着安慰道:“没事了, 都过去了。”

    确认华阳和亲人相聚, 一直守在殿内的奚平也终是回到谢言岐身边, 低声复命:“世子, 掳走公主的那两个杀手……一个活口都没留。”

    闻言,谢言岐眼神微动,面上神情不变。

    他看向背对他的初沅,眸里隐约有笑意浮现。

    “走吧。”半晌,他道。

    今夜,还没有彻底结束。

    ***

    陈炳荣带领千牛卫,声势浩大地惊醒了整个镇国公府。

    原先在里间睡得香甜的阿穗,也因为这阵突如其来的喧闹响动,迷迷糊糊地苏醒。毕竟年纪尚小,在见着这群披坚执锐的千牛卫,她不免心中一慌,抽噎着躲到蔺兰怀里,不停地说着害怕。

    顾及仅有的这个孙女,谢夫人并没有在陈炳荣的面前表现出过多的不满。

    她甚至可以说是极为配合,道:“还请陈将军带路,莫要伤及我府里的人。”

    陈炳荣不禁冷笑:“谢夫人倒是爽快。希望你们镇国公府认罪的时候,也能这样干脆。”

    说罢,他抬手示意,吩咐道:“带走。”

    谢夫人走在前边,蔺兰抱着饮泣吞声的阿穗,紧随其后。

    迈过门槛的时候,谢夫人蓦然回首,看向后边的蔺兰,低声道:“莫怕。我们谢家,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

    “你公爹他,定然不会有事的。”

    闻言,蔺兰几不可见地一颔首,“嗯。”

    她信的。

    镇国公府满门忠烈——

    她的公爹,是追随今上打下江山的股肱之臣;

    谢家的大郎,战死在十八年前、宋家的那场叛乱之中;

    她的丈夫谢言岭,亦是因公殉职。

    她不信,这般风骨的谢家,会有什么不仁不忠的不臣之心。

    蔺兰掂了掂怀里抽噎不止的阿穗,轻声地安抚着,看向前方黑夜的眼神,愈发坚定。

    ……

    陈炳荣的千牛卫,将她们押解到了一处偏殿。

    这里距离圣人的寝宫,就只有短短的几步之遥。

    倏然间,谢夫人顿时明悟了此行的缘由——

    并非是镇国公府谋反,证据确凿,而是圣人信不过他们谢家。

    她们来到这里,便是掣肘镇国公的人质。

    恍惚之际,她不禁想到十八年前,宋家出事的那天晚上。

    彼时,将近临盆的宋夫人,也是在千牛卫的威逼之下,独身前往皇宫。

    然后,再也没能出来……

    如今的场面,倒像是,昔年的旧事重演。

    思及此,谢夫人看着慢慢在面前阖上的殿门,不由得眉头紧锁。

    ……

    由此忆起往事的,不止是她,还有站在廊道转角,冷眼看着她们被关进偏殿的桓颂。

    她们进去的时候,坦然自若、恬不为意,心里好像坚信,她们问心无愧,便能全身而退。

    也不知当年,他的母亲怀着孕,孤身进宫为质,是否、也是有着这样的想法?

    桓颂无意识地阖紧齿关,半晌,他终是不屑地笑了下,回身往圣人的寝宫走去。

    许是先前服过了汤药,圣人之后的这次吐血,并没有让他再次晕厥。

    他逞强地坐起身,让身边的内侍给他换上袍衫。听见桓颂进屋的响动,他疲弱地撩起眼皮,朝他看去,问道:“镇国公谢怀现在何处?”

    桓颂躬身走近,回道:“国公爷应当还在行宫之中布防,奴婢已经令人去传话,让他尽快往这边过来了。”

    闻言,圣人微阖双眸,极轻地一颔首,“好,那朕就在这里,等着他。”

    他倒要看看,这个镇国公,究竟是要做些什么。

    ……

    时间在粘稠的黑夜之中流逝,过得极度缓慢,且煎熬。

    就好像,永远等不到天明。

    得知谢夫人和蔺兰母女受困,镇国公怔忡之余,竟是觉得,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圣人向来多疑,即位以后尤甚。

    要知道,他和宋颐都是追随圣人打江山的开国功臣,可谓是不世之功。

    当年,宋颐因着和圣人的见解不同,远赴陇右道镇守。之后他起兵谋反,镇国公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可当时,他的长子谢言峰不慎遇难,在烽火硝烟的沙场之上,尸骨无存,他沉浸在莫大的丧子之痛中,又何来的雨里深究?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将长子的亡殁,悉数怪罪在宋颐的头上,以为真的是宋颐谋反,造成的一切悲剧。

    毕竟,言峰曾是宋颐麾下的小将,是经由他亲自历练以后,方才提枪纵马赴沙场,成为了之后明明赫赫的少年将军。他和宋颐,既有世交的情分,也有师徒的情谊。

    倘若宋颐真的让言峰战亡沙场,那便是和他们谢家恩断义绝,执意行事。

    他心中悲痛,却又无可奈何,到最后,便也如旁人那般,默认了宋颐的罪行。

    直至多年前,横空出世的狐妖连环作祟案,顶着报恩宋家、为宋家平反的名义,让他的次子谢言岭接着遇难,紧接着,又是蕴川中了情蛊,他才终铱誮于意识到,也许这一连串的事情,并不简单。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谢家开始如履薄冰。

    为了暗中调查出真相,他还不得不和蕴川商量着,让他收敛所有锋芒,扮个纨绔子弟——只有一个整日游手好闲、玩世不恭的世家子,方能卸下别人的防备,便宜行事。

    原本,他们家蕴川可以像他大哥一样驰骋疆场,也可以像他二哥一样金榜题名,可是,他却只能背负着整个谢家,藏锋敛锐、不露锋芒。

    好在,没几年,蕴川便顺着他二哥的身亡,查到了宫里,那位侍奉圣人身边的桓颂身上。

    桓颂,桓颂……

    还宋。

    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宋家。

    他们终是再度回到宋颐谋逆的那桩案子上——

    原来,当年那场所谓的叛乱,根本就是误会。

    宋颐从来没有想过,要向长安进军。

    而他的长子谢言峰,也不是死在平定“叛乱”的战役中。

    而是因为圣人的默认。

    思及此,镇国公不禁深深阖眸。

    他决不可能让镇国公府,成为第二个宋家。

    旋即,他睁开眼睛,眸里一片肃然。

    他环顾四周候立的府兵,高举手中长戟,扬声高呼道:“将士们,随我出战!”

    铿锵有力的嗓音,几乎震破黑夜。

    作者有话说:

    应该还剩个三四章了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