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战火被远远拒在国门之外, 大燕的子民按部就班地过着一天又一天,也只有那一辆辆载满粮草的车辆和不停调集的军队才让人有几分正在与晋朝交战的真实感。
大燕邸报在这段时间成为了最畅销的东西,通过邸报, 他们知道自家亲人所属队伍如今的境况, 知道大燕铁骑又踏上了哪段征程。
等到田野中的秧苗长到小腿高, 邸报上说鱼龙军已经攻占了洛阳城, 众多的世家逃。晋朝新帝在逃亡的途中被另一支义军俘获,直接被砍了脑袋。
苞谷抽穗儿的时候, 鱼龙军首领于小鱼面对抵达洛阳城外的大燕帝王,主动投诚, 带领一干将领出城迎接, 燕国大军不费一兵一卒,顺利进驻洛阳城。
消息传回燕北, 群情振奋。
有花白着须发的耄老当即跪倒在地,冲着未名府的方向行着三拜九叩的大礼,“苍天有眼啊,让老朽在有生之年能够等到这一刻!”
老人本是中原人,虽然在燕北的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错,可是人到暮年, 还是想要落叶归根, 魂归故里, 本以为此生无望, 没想到陛下如此雄才伟略, 竟然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占了洛阳,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 整个燕北城中都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气氛, 这对于胡族出身的百姓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习惯了游猎生活,很难理解那种安土重迁的思想,不过看着身边熟悉的人如此激动,心绪也不免跟着激动起来。
更何况,皇上可是占了晋朝的大本营,是不是他们以后也能去富庶的中原看一看,逛一逛?
段雀桐得知消息远比百姓们还要早,她已经安排了一队人马在洛阳城开设大燕商行,洛阳接连两次易主,城内的百姓肯定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安抚民心,而一个城市是否能够满足日常所需,商业是否繁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段雀桐经历过现代社会的洗礼,又对古代史有一定研究,她太清楚经济独立对一个女性有多重要了。
大燕商行一直是段雀桐的私产,她有一种十分朴素的想法,谁有都不如自己有!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只要她手里有钱,她就有底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大燕的边界在哪?她就要将商行开到哪儿!如今也是一样。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时候大燕商行应是已经开业了。
段雀桐所料不错,大燕商行确实已经开业了。
……
洛阳城中一片萧条,就连枝头的绿叶也比以往少了几分鲜亮,明明是盛夏时节,可百姓们却是噤若寒蝉。
街上的商铺已经很久没有开门了,很多店铺的门窗已被损毁,透过破败的门窗,可以看到里面被洗劫一空,早在鱼龙军入城前洛阳城就已经乱起来了。
高价米粮让百姓的口袋空空如也,他们没有耕地,平日里靠着做工糊口,而一旦乱了起来,最先掐住的就是他们这些底层百姓的命脉。
后来鱼龙军入城,有些活不下去的借机哄抢了商铺,之后就是一段动荡的日子,大户人家集体出逃,家产随即被充了公,普通百姓瑟缩在家中,不敢出门,靠着那点儿残存的米粮和新鲜的嫩草苟且度日。
后来大燕的兵马进驻了洛阳城,他们知道大燕的皇帝是鲜卑人,而鲜卑人生性残忍嗜杀,喜食人肉,会把人驱赶到野外当成野兽射杀取乐,他们更是闭门不出。
每日里听着街道上来往不断的马蹄声和车轮声,他们不敢去看外面发生了什么,只能无望地等待命运的裁决。
在燕北大军入城的第五日,忽然城中响起了一阵热闹喧哗声,一声声钟磬之音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李大海有些不确定地问妻子,“阿花,刚刚过去的那个人,是不是说有免费的米粥领?”
赵氏也听到了,“那人还说什么开业酬宾,八八折之类的。大海,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李大海看着妻子眼中期盼的光,还有里间躺在床上的老娘,一咬牙,“我去看看,你将门窗关好,知道吗?”
赵氏拉住他道:“我和你一起去。”
“去什么去!让你在家待着就安分待着,我如果……”李大海没有说下去,说什么如果,他要是没了,这个家也就没了。
他将腰带紧了紧,然后拿着家里的碗,想了想,又换成了陶罐,打开紧闭多日的院门走了出去。
这一出去,他就将远处的响动听得更清晰了,他心下纳罕,怎么好像是在舞狮,对了,之前那人说是有商铺开业。
李大海走出了自家所在的这条小巷,然后才发现街道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手中也拿着碗罐,想来也是如他一般出来看看运气的。看到了人烟,李大海有些发抖的腿肚子终于安稳了几分。
他顺着人流一路向前,当转入另一条街道时,伴随着锣鼓钟磬声的还有一股米香味儿,他贪婪地呼吸着,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一支舞狮队从他们身旁经过,一路舞着往另一条街道去了。
等到看到眼前的情形时,他再次顿住了脚步,长街尽头不只有和他一样的百姓,有粥棚,有气派的铺子,还有手执刀木仓的士兵,他们面容冷肃,身材高大,不用人说,李大海也知道那是新近入城的燕军。
他看着有一个大兵冲着他所在的方向走来,当即就想转身逃回家中,可是那诱人的米香让他的胃部都跟着抽搐起来,脚下也如长了钉子一般,如何也不听使唤。
他看到那人对他前面的几人说:“排队排队,不排队不许领粥,不许抢别人的,谁要是赶抢东西,就送你们去蹲大牢。”说着还将站在外面的一人往里推了一把。
士兵的动作有些粗暴,态度也有些不耐烦,可神奇的是,李大海心底的惧怕却忽然消减了几分。
他注意到人群中有些老弱也手中拿着碗,当下大着胆子问道:“兵爷,我家老娘饿得起不来身,我可以将她的那份也带回去吗?”
大兵看着他有些脱相的脸,说道:“先去登记,家中的情况都说清楚,然后拿着牌子就可以把家里人的那份也领回去,别怪我没提醒你,稍后会有人上门查证,如果敢撒谎冒领……”
“那我就去蹲大牢。”李大海接话道。
大兵有些意外他的大胆,“知道就好。”留下这样一句,他又往后边去了。
“大海,没想到你胆子还挺大的啊!”
“石晓峰?”李大海刚才还真没注意站在他前面的竟然是自家邻居。他抹了把脸道:“我哪有什么胆子,刚才说那两句话,现在后心还都是虚汗。”
两人小声交流几句,这时有一人端着一碗米粥从他们身旁走后,两人顿时都不说话了,眼睛直追着那人的背影。
石晓峰:“大海,那么稠的黄金米真的是免费给咱们的?”
李大海明白石晓峰的意思,他们对鲜卑人的惧怕和厌恶由来已久,很难相信一个鲜卑皇帝会对汉人有善心。
只是,他现在都快饿死了,走路都发飘,也顾不得其他,只想快些轮到自己。
看李大海没出声,石晓峰也不说话了,他们随着队伍一点点地向前移动。
队伍前进的速度并不慢,不一刻两人就能看到装着米粥的大锅,在商铺的一侧,一排整整五口大锅,蒸腾的热气带着诱人的米香,李大海觉得更加饿了。
可是他不敢造次,所有人都在乖乖地排队,他们看到,大锅前面有一米的真空地带,阳光下,大兵手中的长木仓闪着寒光,无声地震慑着众人蠢蠢欲动的心。
一个穿着文士服的人,手里拿着一个造型奇特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也是奇怪,不仅声音比正常说话大得多,而且还有回音。
李大海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洛阳城的父老乡亲们,田某是大燕商行洛阳分行的掌柜,皇后殿下得知大家苦晋朝乱政久矣,明明身在皇城,却是食不果腹,实在是可怜可叹,遂命我等在皇上入驻洛阳的第一时间筹备分行事宜,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享到实惠。”
“我大燕商行货物齐全,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开业头一个月所有商品全部八八折,机会难得。”
……
“皇上知道大家如今日子过得艰难,家无余粮,身无长物,是以特命工部和户部给大家提供一个赚钱的机会,如今洛阳城百废待兴,无论是修路铺桥,还是搬运土石,只要做活,就可以领到食物和铜板,如有意愿,可去衙门口报名。”
李大海听到那句做活可以领到食物和铜板,其他的就全都不顾了,他媳妇和老娘都快饿死了,不管着皇帝是鲜卑人还是汉人,只要能让他们家吃饱肚子,那他就是再生父母。
很快轮到了李大海,一个执笔的年轻人问他:“姓名?”
“李大海。”
“住处?”
“同庆街莲花巷。”
“家中有几口人,和你什么关系?”
……
李大海一一答了,最后手中被塞了一张硬纸卡。
年轻人道:“这个收好,商铺会施粥五日,凭借这个卡片就可以领粥。”
李大海:“那五日后呢?”
年轻人打量了他一眼。“我看你有手有脚,五日后难道还找不到一个活计吗?”
李大海被他说的有些讪讪,连忙拿着纸卡去一旁领粥,负责盛粥的看了一眼他手中的纸卡,连舀了三大勺到他的瓦罐里,又用一个图章在纸卡上盖了一下。
李大海明白了,这是防着他们冒领多领呢!
他细心地将纸卡收好,抱着半罐米粥小心地往莲花巷口走去,石晓峰的身影在他前面一些,等进了同庆街,他叫住对方,问道:“衙门口的招工,你去吗?”
石晓峰眼睛不离手中的米粥,回道:“当然去,我刚才问了葛大叔,他说干一下午活也能分得两个拳头大的饼子,还有一大碗的土豆汤。”
李大海眼睛亮了,“那一会儿我去找你,咱们一起!”
石晓峰应了。
李大海到了家门口,唤道:“阿花,我回来了,快开门!”
几乎是他话音刚落,院门就开了。
原来赵氏一直担心夫君,对方离开后她就一直守在这里,之前听到夫君的脚步声她就已经把院门打开了。
李大海将手中的罐子凑到妻子面前,声音中难掩兴奋道:“阿花,你看,我带什么回来了。”
不用李大海说,赵氏也已经看到了瓦罐中金黄的米粥,她艰难地吞咽了一下,随意转身往屋中快步走去。
“阿花,你怎么了?”
“我叫娘起来吃粥~”声音里是说不出的快活。
这天中午,他们一家含泪吃着喷香的米粥。
赵氏本想着留一些晚上吃,可他们已经太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心里想着只吃两口就好,可是拿着勺子的手却根本不受控制,等到瓦罐里空了,她这才回过神来。
“半罐子的粥全让咱们吃光了?!”
婆母的话好像击中了她的内心的彷徨,赵氏颤声道:“怎么就都吃光了呢?”
李大海被媳妇老娘凄惶的样子搞得心头一酸,他说:“放心吧!皇后的商铺要施粥五天呢,皇上也命人派发了活计,做半天都有两个饼子拿,做一天还能拿到工钱。娘,阿花,你们放心,我努力做活,绝不会让你们再饿肚子!”
往后余生,李大海果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真的没有再让家人饿过肚子!
在那些留在城中的士族还在观望的时候,大燕的帝后已经在底层百姓的心底扎了根。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