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 第114章

第11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81年7月7日早上起来, 喜鹊就在窗台叫了个早。

    杜向东起来在窗台喂了它点小米,待鸟吃完了,才把窗户关上。

    他哼着歌去做早饭, “咱们老百姓啊, 今儿个真高兴, 真呀真高兴。”

    先熬上绿豆汤, 接着就开始摊绿豆面煎饼。平底锅上刷点油,一勺豆面倒锅里,手法娴熟的刮平,很快成了粮食的香味飘出来,薄薄的煎饼也成型了, 卷上楼下早点铺子炸的又焦又脆的油条, 再配上自己做的面酱、蒜蓉辣酱、酱豆腐,想配什么吃配什么吃。

    罗树琴起床让两个儿子先去洗漱, 到厨房就看到摆好的煎饼果子, 她拿了四个碗在旁边锅里盛熬好的绿豆汤,边盛边说:“诶?你这唱了半天,唱的什么呀?”

    杜向东就说:“嘿嘿,我也不知哪听来的,这不是今天你考试, 我高兴嘛。媳妇你不知道,今天一早就有喜鹊在窗外叫, 我觉得这次你一定能考上。”

    罗树琴听了也非常高兴, 但还是说道:“希望能考上。”

    “妈妈一定能考上大学。”大宝和小宝洗漱完过来, 纷纷也说起好话。

    罗树琴一早上都很高兴。

    一家子吃过早饭, 杜向东就送媳妇去考试, 不过考场离的有点远, 这次两人就一人骑一辆车,车架上各载着一个孩子。

    没办法,虽说前几天他们厂把那几个混混给抓了,但现在街上还是挺乱,现在家里没大人,他们可不放心把孩子自己放家一整天。

    到了考场,场外已经有许多家长送孩子来考试了,不过这年头当了孩子爸妈的照样也有不少来参加高考的,所以像罗树琴这样拖家带口的也不少。

    “你先带孩子回去吧,我考完自己就回去了。”罗树琴进去前说道。

    七月的天,正是热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烤着众人,考场大门口也是没遮没挡的,罗树琴怕他们热着。

    杜向东哪能不知道她想法,只道:“你进去考你的,不用管我们,我还能让太阳给热着。”

    “妈妈,好好考,不用惦记我们。”大宝和小宝这时候也鼓励道。

    罗树琴点点头,就一步三回头的进去了。

    待看到媳妇身影消失,杜向东就带着两个儿子到了附近一家小饭铺。

    是搭在考场对面一条胡同里搭的简易棚子的小饭铺,早晚卖些速食,像面条、馄饨、饺子烧饼之类的。

    这是他提前过来观察发现有这么家新开的饭铺离的最近了,冲着胡同口往外看,抬头就能看到对面的考场的动静了。

    这时候已经快过了早饭点了,也就有一个人在吃馄饨,杜向东看了看这里卖的东西,本来觉得早上吃过饭了也不饿,就一人买瓶饮料喝,可惜他这里只有吃的,居然没有饮料。

    杜向东就只好要了一碗馄饨,让小哥儿俩分着吃,总不能啥也不买就坐人家地方吧,估计人家也不能让。

    老板是个看上去快四十岁的中年汉子,一副憨厚样子,听说他们一大两小只要一碗馄饨,也一点没觉诧异,还给他们在碗里多加了点汤,顺道多拿了两个大碗,也没有说多余的话。

    杜向东对这老板观感挺好,跟他道了谢。

    小哥儿俩虽说早上也是吃的饱饱的出来,但半大小子的肚子,要说再塞点,还是能塞下的,是以俩小子吃的眉开眼笑,期间还是问杜向东吃不吃。

    杜向东也就喝了口汤解渴,不过汤喝的慢悠悠,他知道这家铺子是全天开门的,所以也就不着急找别的地方,只是他边喝边就发现这家小饭铺生意似乎不咋地。

    一是地理位置太偏了,胡同口也没竖块牌子什么的,人家要不是特地往胡同里看看,估计都找不着这地方。

    二是这老板似乎是新手,做的吃的虽说诚意挺足,馄饨个顶个的又大馅又实,碗还大,但皮有点厚,汤味道也有点重。

    这老板显然没怎么下过厨,也不怎么会做生了意。

    不过杜向东显然也不打算指点江山,毕竟生意是自己的,他不自己琢磨,他教的了一时教不了一世。

    可眼瞅着就快中午了,早上那桌吃馄饨的早走了,中午的客人一个也没有呢。

    老板边唉声叹气,边开始做面条,不一会儿一个跟大小宝差不多大的小姑娘,从后门出来帮忙刷碗打地的干活,完事就端着老板弄的两碗面条进去了。

    杜向东好奇一问才知道,铺子后头是老板家。

    铺子老板原本在外打些零工、老娘在附近扫大街,媳妇没工作在家做家务带孩子,最近又有孕在身,在家待产。

    本来勉强维持生活,可不幸一个月前老板老娘干活时不慎摔伤,医药费花掉不少,还没办法去干活了,媳妇生孩子又花光积蓄,现在家里不但有老娘要伺侯,媳妇也在坐月子,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最后老板只得不出打零工,卖了家里一点东西,置办了些开铺子用的厨具和桌椅板凳等东西,做起了小生意。

    老板叹了口气说:“原本是见我一个曾经的工友说最近小生意好做,我这没办法也就做起了这个,可做起来才发现,小生意也不好做,而且我这厨艺也就在家做个饭,出来卖东西还是有点想当然了。”

    看着老板有些萧索的背影,杜向东终于生出了一些恻隐之心,起身状似不经意的走到老板附近,看他做面。

    “你这面擀的不行呀,不得这样。”

    “哎呀,你活面的时候就得......。”

    “还有啊,你这个汤放调料也不能瞎放的。”

    杜向东用一种十分欠揍的语气指点江山,任谁听了都觉得这人说话有些令人讨厌,可老板却越听越认真,因为他发现这人说的似乎正是他许多地方都做的不好,又不知怎么做的。

    然后他就照着做起来,等做好一碗面,再抬头那父子三人已经走了,桌上放着一碗馄饨的钱。

    老板两毛钱正愣神,一个客人走了进来。

    “这还有家饭铺呀?有什么吃的?”客人说。

    老板赶紧招呼着,“有面。”

    老板将自己新做好的素面给客人看,客人点头。

    杜向东所谓的‘指点’,只是他一些做面的小技巧,像这种小技巧在他这里还有很多,本来不想多事,显得自己怎么样似的,但看这老板人不错,又正在困境中,他觉得力所能及,能帮一点是一点。

    选择用这种方式也是不想那老板有什么心理负担,他也不想把事情搞复杂。

    出了小饭铺,正好考场的大门打开,考生成群结队的从里面走出来,杜向东在人挤人的画面里,一眼就锁定了自己媳妇,他赶紧带着两个儿子迎过去。

    这时也到了饭点了,一家四口在离考场两条街的一家国营饭店吃了顿饭,又休息了会儿就又到了下午考试。

    下午考完过后,一家四口便回了家。

    第二天还要继续考,不过杜向东不想去那家饭铺等了,就带着儿子去了附近一个小公园玩了会儿滑梯,到点再去接媳妇。

    只是回去经过那条胡同,却被人叫住,正是饭铺的中年老板。

    “我昨天看你接考生来着。”中年老板解释完,他又兴高彩烈的道:“我昨天准备的东西都卖光了,真是谢谢你昨天教我怎么做面。”

    昨天那个客人吃了那碗素面后大加赞赏,下午又带着好几个朋友来吃,期间也有不少来考试的考生路过看到他们这人不少,就停下来吃了碗面,吃过的也说好,又介绍人过来吃,因此中年老板的生意特别的好,忙到把闺女叫出来帮忙。

    杜向东就说:“我都是瞎说的,是你自己悟性好。”

    说完他就抱着孩子走了,中年老板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认,但还是坚信是对方帮了自己,他赶紧把自己准备好的一袋包子拿出来,“不管怎么样,还是谢谢你,大兄弟,这袋包子你们拿出去,当我感谢的。”

    杜向东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于是这天中午,一家子又多了袋包子吃,不过这包子馅调的有点咸了,但面活的已经不错了,吃起来挺软和的。

    下午回去的时候,杜向东就顺嘴又提醒了两句怎么调陷比较好吃,还唠叨了几句别的,“你说你这铺子在胡同里别人哪看的见,等考试一过,人又没了,还不如在胡同口立块牌子。”

    “我看附近有个学校,听说现在流行喝那啥汽水的。”

    中年老板认真听了,一一记下。

    三天一过,罗树琴这试也考了。

    考完一身轻,不过罗树琴却没有闲下来,她把书和资料暂时都收了起来,就开始去厂里上班了。

    先是把厂里的账理了一遍,郭会计为人细致,她估的账很仔细,查对起来也非常好查,没两天便理完了。

    杜向东看媳妇考完试也不肯休息,就提出大家一块吃顿饭,庆祝她考完试,罗树琴对这个提议一顿无语,考完试有什么好庆祝,万一考不上怎么办?

    杜向东也挺无语,他也不明白自己媳妇为啥老觉得自己考不上,明明这些日子特别努力,在学校摸底考试也是前几名的,怎么会考不上,不过他也不敢问,只好把这提议往后挪。

    认真的上了几天班,处理了厂里一些杂事,其中有件事引起他的注意,就是自打厂里保安部门壮大之后,厂里有好多职工找到朱厂长想调去做保安。

    主要是保安的基本工资就比一般工人要高些,而且还有资金,这让大家非常心动,哪个不是有家有口的,哪个不想多挣点呢。

    其实,正常情况下是不应有这种情况的,但是现在街面较乱,他们需要的保安不是一般的保安,所以工资也自然高一些,朱厂长就找到杜向东问怎么办,“也不能都转去做保安,工厂的活谁干呐?”

    杜向东想了想便决定给工人涨一些工资,虽说一直没怎么涨工资,但他们厂的工资在这个小县城也不低了,而且还有奖金和绩效什么的,技术高、够努力的员工挣的不一定比保安少。

    但确实保安待遇也挺诱人的。

    杜向东先是给工人涨了一些底薪,并定下了每半年调一次底薪的决定,虽说一次也就调一块两块,但也是有涨的,只要年头干的长,以后工资肯定是越来越高的。

    接着又将奖金和绩效制度调了一下,跟产品质量挂钩,保证大家只要努力干,绝对比保安挣的多,这下大家才不闹着都要去当保安了。

    这事过去后,杜向东见媳妇那边也忙完了,就拉着媳妇说要出去旅游一番。

    罗树琴本来不太想出去,主要她除了省城哪也没去过,不太想离开家。不过杜向东提出是去A市财经大学看看,那是她一直想报又没有说出口的学校。

    主要是那是最好的财经大学,她觉得自己一个半路出家的高考生,立这么大的志愿,有点托大了,一直也不敢说,一直认为自己考不上。

    但考不上去看看总可以吧,于是也就点头同意了。

    她哪里知道,杜向东早就在她没用的草稿纸上看到过这个大学的名字呢。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