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买了火车票, 杜向东又去百货商店想着再挑几样礼品。
“岳父抽烟喝酒吗?”杜向东问道。
原身跟罗树琴结婚后,是一次媳妇娘家也没去过,媳妇也没提过娘家。他觉得对方连她们结婚的事可能都不知道吧?不过也可能知道, 还跟小妹有来往。
“要不我买点酒吧。”说着他就去卖酒的柜台看。
罗树琴跟在后头欲言又止, 她把杜向东拉到一边小声说, “我跟家里关系一般, 不用买什么的。”
她其实挺羞于启口自己与家里关系不好的,感觉自己挺失败的,可是她也不想男人花冤枉钱,毕竟她觉得后妈和她爸已经不值得她再付出。
可杜向东也有自己的说法,“毕竟我是第一次上门, 还是得带点东西的, 要不就算邻居看了也得说道你,这年头有个好名声还是很有必要的。”
罗树琴一愣, 没想到他这样说, 而且也没有问她为什么跟她爸妈关系都不怎么好,松了口气的同时,也点头同意的他的说法,她做起事来确实还不够周全,要不当初邻居们都不信她, 却信那个女人。
不过虽同意男人的话,但她还是劝他不要买什么太贵的, 差不多是个意思就行了。
于是杜向东就挑了两瓶二锅头, 两盒普通的大生产烟, 一包江米条和一包红枣, 这时上门都讲究四样礼, 尤其他这种头次上门的女婿, 要是少于四样会被人讲究,四样很有必要。
不过这些东西,要是在农村这地方,普通人家走亲戚,算是挺不错的礼品了,毕竟都是好东西,可要是拎去省城,而且还是拎去岳父家,恐怕就有些不够看。
杜向东正想着要不要将大生产换成红梅的时候,罗树琴赶紧拦住了他,说她家情况很普通,不用买太好的。
杜向东一听也就没再坚持,同时又想媳妇这是跟家里关系真的很一般。
一行人回到家中,杜向东跟媳妇就开始准备去省城要带的东西。
罗树琴径自去屋里收拾点用的上的茶缸子,毛巾以及几件衣服什么的。
而杜向东则准备弄点吃的。
这次去省城,坐火车到省城就得一天一夜,他本来想买卧铺票,但是卧铺的已经卖完了,所以只好买了硬座。
想着要在座位上坐一天一夜,杜向东觉得自己很多年都没遭过这样的罪了,觉得必须得准备点吃的才能过的了这关。
于是麻酱烧饼、肉沫烧饼出炉了,一种做成油酥的,一种做成偏发面的,凉了也不会发硬的那种,还又带了些自家炸的麻花和排叉,当做不时之需。
然后又在空间自制了些方便面,拿到厨师机弄成面条,用油浸润,最后放到通风处晾干后,拿出个大饭盒装上,再又自己弄个个调料大包一并放到饭盒里。
接着又弄了个别的点心,叫做司康。
这是种英式小点,以前是英人下午茶的选择。是由燕麦、面粉等做成巴掌大小的饼状烤制而成,外面棕红,内里黄润。口感的话,比面包稍硬,又比中式糕点稍松软些。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茶点。
这款茶点在前世有一阵子挺火的,杜向东那时就经常会在快收工前做一点,每次顾客都嫌他做的太少,一天只烤那么两炉,排队都排不上,真的是手慢无。
他每次听到只是笑笑,虽说他做的糕点是紧跟潮流,但他也想弄大量把自己累着。
两个孩子头次吃这种糕点,咬了一口都有些惊奇,直呼从来没吃过,小宝就说:“这个比核桃酥软和,好咬多了。”
大宝翻白眼,“以前都吃不上核桃酥,你还嫌弃上了。”
小宝其实也不是嫌弃,就是这些日子没少吃爸爸做的核桃酥,他就觉得吃多了油腻腻的,不过也就这么想想,他可不会说出来。
他嘿嘿笑着,“我才不嫌弃,都特别好吃。”
说着还朝爸爸讨好的笑笑,心想,爸爸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啥好吃的都会做,可不能嫌弃,要不不做了咋整。
做好一炉点心,家里人一人一块,剩下的杜向东就包了起来,打算带到火车上去吃。
接着他就想去隔壁再去买俩咸鸡蛋,他家没有腌鸡蛋的习惯,买了都给孩子炒了或是煮了吃了。
但隔壁却养了好几只鸡,有时下蛋吃不了,又没功夫去县里供销社去卖,李秀花就会腌上。
杜向东到李家时,就见屋里冒出一股浓烟,他大惊失色,还以为失火了,刚要喊人来救火,就见里面一个脸上黑不溜秋的人跑了出来,他一边一咳嗽一边跟杜向东摆手,“老杜,你咋来了?”
这人自然是崔建国,杜向东凑近一看,他被烟熏的满脸黑灰。
“我说老崔,你是这干啥呢?弄成这样?”杜向东问道。
崔建国唉声叹气,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家里炉子灭了,我生炉子。”
杜向东进屋一看,炉子正冒股黑烟,一点火星子没见着,于是赶紧劝,“赶紧别生了,去我家弄点煤球过来吧。”
这年头有炉子的人家都是烧煤球,没经验的生炉子就是不太好生,不过可以在正烧着的炉子底弄些着了的煤球过来当底火,这样再蓄些煤球进去,就很容易生起来了。
杜向东说弄点煤球给他,实际就是这个意思。
崔建国一边答应着,一边又叹起气。
杜向东这才想起崔建国媳妇李秀花回娘家了,昨天刚听媳妇念叨了这崔家发生的事。
他就劝道,“我说老崔,不是我说你,你看看你啥样,媳妇回娘家就连煤球炉子都生不着了,你说这个家没你媳妇能行嘛。”
崔建国也知道不能行,可媳妇过年回娘家却不让他去,还说要冷静下,考虑要跟他离婚,他不想离婚,也不知道怎么办,听杜向东这么说,就也不怕丢脸的把事情说了,然后让他帮忙支个招。
崔建国觉得,杜向东夫妻两个现在关系不错,对方肯定有哄媳妇的手段。
杜向东就问他,是孝敬老娘重要,还是媳妇重要?
这个中心矛盾,他可得问清楚。
崔建国沉默了几秒,这次他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自己亲娘是太过分了,以前也没觉得媳妇意见这么大,现在媳妇走了他才知道没媳妇真不行,不光是家里的事,他们生活这么多年,还有一个共同的孩子,也是有感情的。
于是他道,“媳妇重要。”
“那就行了。”杜向东说。
于是,也不藏私,“你媳妇不是跟回娘家了嘛,我就教你一个字。”
“追。”
“你就追到她娘家去,结婚这么多年,你总不会不知她娘家在哪吧?把家里好东西都带去,诚心求她原谅。”
“她不回来你就赖她家干活,想尽办法打消她想离婚的念头,体现出你的价值,展现出你的诚意。”
“还有就是以后对于你媳妇和你娘之间的矛盾,一定谨慎处理,亲娘要孝顺无可厚非,但也得差不多呀,你家东西也不是你一个人挣的呀,你也得考虑你媳妇的感受和还有一个闺女要养吧。”
一番话把崔建国说的无地自容,于是他煤球炉子也不生了,赶紧麻溜的进屋收拾几件衣服,又从自家存东西的大缸里拿了条大鱼,又背了一袋面和一些其他吃食,然后就跟杜向东打过招呼,大步流星的走了。
杜向东看他背影,欣慰的笑了,这家伙总算是听劝。
其实在他看来,邻居这对还不算无药可救,起码他觉得崔建立国对他媳妇还挺好的,这点平时他也是看的到的,平时在家不但家里修修补补的活干的勤快,在家也会帮着洗衣做饭,在这年代也算是体谅媳妇了。
而且也算知错能改,所以也不必一杆子打死,看两人以后发展吧。
他也一个邻居也就说这么多了。
只是想着想着,他就又想起件事,“坏了,咸鸡蛋还没买。”
再看对方已经没影。
杜向东拍了自己脑子一下,只好又去附近人家打听谁家有咸鸡蛋,打算用红薯或小米换鸡蛋,当然换价稍高一点,跟不熟的人家还是谨慎些好,不要买了。
那有咸鸡蛋的人家还是挺乐意换的,杜向东给换走,他们就不用拿到集上再费遍事了。
于是杜向东拿了十五个咸鸡蛋回家。
回到家罗树琴也将东西准备好了。
第二天,杜向东又去大队长家里一趟,这次大队长总算从他老丈人家回来了。
听说他也要去老丈人家,大队长一副你也不提前说的表情,但最后还是给他开了介绍信,同时叮嘱他,“我记得你还没去过你老丈人家,头次去想着带点东西,不然被人笑话。”
这年头还是挺讲究这些风俗礼节的,大队长也知道他跟家里来往不多,怕他不知道才提醒他。
杜向东点点头,这份心意他领了。
出了大队长家,待到第三天,他们终于背着行李,出发去了县城的火车站。
因为过年的关系,票不多,时间点就有点不好,他们买的是六点的早班车。
从家出来时是顶着星星出来的,到了火车站,进大厅前还有一丝冷意,待进了大厅,就被人潮的涌动烘的热了。
等了一会儿,就领着媳妇,抱着孩子进了站,找到座坐下。
大宝和小宝坐在对面,一直左右看个不停,看什么都是新奇,看完又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待火车开起来,车窗外的东西迅速的往后退,小宝更是一惊一乍的,“哇,那些树都飞跑了。”
他一这开口就能听出没坐过火车。
走道另一边坐着一个头扎两个小辫子,辫梢是还扎着红绸的小姑娘。
小姑娘看上去七八岁,比他们两个大一点,本来就好奇岁数差不多的同龄人,看过去时就听到这样的话,不禁就笑出了声,然后脱口而出一句,“土包子。”
“哥,土包子是啥?能吃不?”小宝听到有个漂亮小姐姐说的话,不解的问大宝。
大宝其实也不太懂,但也听出来不像是吃的,应该是不好的话,就拉着弟弟说别的,不理那个小女孩。
谁知那个小女孩听小宝问是不是吃的,她就笑的更欢了,“哈哈哈,真是太土了,土包子是叫你们。”
小宝下意识接了句,“土包子叫谁?”
小女孩也下意识回了句,“土包子叫你?”
小宝惊奇道,“原来你是土包子。”
“你?”小女孩反应过来,气炸。
作者有话说:
不好意思,我有些恶趣味了,以前看《神雕》的时候,就觉得这句好好笑。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