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 第44章

第4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可能朱小丫的经历跟她很像, 罗树琴一直挺关注这个小姑娘的,前两天还听小儿子说小姑娘现在过的还不错,她爸突然对她挺好的, 她虽然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觉得毕竟是亲父女嘛。

    可没想到这才多久, 朱家就又是闹了起来。

    听完李秀花说的, 她就拉着杜向东出去看看。

    杜向东也是很无奈,这到底是别人的家事,他们就算去了也不好管吧?

    不过看媳妇这么着急,他也只好跟着去了。

    到了朱家附近,就能看到朱家里外已经围满了人, 有的站在门口、有的扒着篱笆、有的甚至跑到房顶上, 都伸着脖子看热闹,甚至胡同都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两个到后根本就看不到里面情况, 只能听到隐隐有吵架声、哭声什么的。

    杜向东有些无语, 这是有多无聊啊,怎么来这么多人。

    不过农闲的冬天,大家就是这么无聊,谁家有点什么热闹,那都是要城为全村热话的。

    看着媳妇在外围挤不进去着急, 杜向东只好伸着两条大长胳膊左右扒拉着给媳妇开路,“让让、让让, 都给让让。”

    “这谁啊?”

    “怎么这么烦......。”

    杜向东本就生的高大, 挤进去如同鹤立鸡群, 十分显眼。

    被扒开的人不满回头, 看到是杜向东就都选择闭嘴了, 看不了热闹没关系, 得罪这个混子可就不好了。

    顺利扒开一条路,杜向东赶紧回头,“媳妇,快跟上。”

    罗树琴本来正着急,没想这男人就帮她解决了困难,不由心头就是一甜,但也赶紧跟了上去。

    待挤到朱家大门口,就见朱老太坐在自己家院子里拍着大腿大骂儿子不孝,哭诉自己这么些年寡妇失业的带大两个儿子,又给他们娶妻生子,养活一家子有多不容易。

    她声音够大,数落的声音一唱三叹的,看热闹的也就越来越多。

    这年头大家还是挺讲究孝道的,要不然当初果母就算跟果大嫂合不来,也不想着搬出大儿子家,就是不想大儿子被人说闲话,背上不孝的罪名在村子里是抬不起头做人的。

    因此现在朱老太这样数落朱大柱,朱大柱便也只能蹲在一边抱头认错,并还呜呜的哭了起来。

    杜向东忙问旁边人怎么回事,围观的人就把事情来龙去脉热情的告诉了他们。

    原来起因是分猪肉,大队分了猪肉,有的人家会放在院子的大缸里,这时候温度低,一夜就能冻上,冻起来可以留着过年再吃。

    但也有先炖一点尝尝鲜的,朱老太就是这样,她先让儿媳妇炖了一部分,炖好收起大部分,剩下几块肉再加些配菜进去,又炖成一锅。

    吃饭时朱老太负责分饭分菜,给几个大人自不必说,几个小孩子都分到了两块肉,大孙子更是分到四块,而轮到朱小丫这里就只有土豆和一点白菜。

    朱小丫对此没什么感觉,有的吃就不错了。

    以前一直是这样,朱二婶生的大孙子朱老太一直非常疼爱,而两个堂妹虽说跟她一样也是女孩,但她们一直有朱二婶这个亲妈护着,朱老太也没怎么为难过她们。

    只有她,以前她亲妈在时还好,后来她妈不知为什么跟她爸闹了离婚,她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她爸娶了后妈,也还是没人管她。

    她对此都习以为常。

    往常朱大柱也不管闺女的,农村的男人只负责出去干活养家,家里的事都是女人管,朱家的事一直是朱老太管,朱大柱从来没提出过疑异。

    而这次朱大柱却跟朱老太说分的太不公平,小丫也得跟两个侄女一样,怎么也得分两块肉。

    朱老太本来就对朱大柱有意见,前几天朱小丫离家出走被送回来,她本来是想打这丫头一顿让她长记性,那时朱大柱他前头那婆娘进屋不知说了什么话,出来就拦着她不让打。

    朱老太当时看朱大柱前头的婆娘拿来一袋粮,又怕再把朱小丫打跑,就真的没打。

    但朱大柱接着两天就越来越不对劲儿,吃饭时对朱老太只分给朱小丫粥不满意,给她拿窝头。

    干活时还让朱小丫以后都不要跟着队里一块去整地。

    这朱老太就不能忍了,这不但挑战她一家之主的权威,还让她损失一个人的工分。

    于是就有了今天之一出,朱大柱提出分肉不公平后,她就开始对朱大柱破口大骂他不孝,惹来了很多人看热闹,今天高低要治治这个敢忤逆她的儿子。

    朱老太觉得自己这招挺管用,大骂朱大柱一通,指着他鼻子又道,“你去问问哪有丫头不干活的,明天就让她还去跟着整地。”

    朱小柱也跟着帮腔,“大哥,咱娘说的对,小丫之前不是一直跟着去翻地,怎么说不去就不去了。”

    朱二婶倒是揽着自己的几个孩子在一边不说话,她不想引火烧到自己闺女,因为她俩闺女都跟朱小丫差不多大,从来没去上过工。

    朱小丫的后妈此时也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没有帮腔的意思,而且她也觉得朱大柱自打他前妻来过之后就有些不对劲儿,她倒要看看是怎么回事。

    朱大柱本来蹲在一边哭着认错,一副霜打的茄子般发着蔫,但听到老娘的话,他却又弹跳起来,抹了把眼泪还是坚持道,“不行,小丫不能再干那么重的活了。”

    场面瞬间一静,大家都没想到这时候朱大柱还能这么坚持。

    人群中有了解朱大柱为人的也都议论起来。

    朱老太更是哭声为之一顿,随即她又哭爹喊娘起来,一副不依着她,她就要撞墙的样子。

    甭管真假,朱家人赶紧过去拦。

    本来一边哭着的朱小丫就说,“爸,你别说了,我可以去上工的。”

    她其实已经很感觉动了,以前一直以为爸爸不疼她的,现在她爸能对她这么好,她已经很知足了,就不想她爸再为她跟家里人闹矛盾。

    朱小丫自己这么说了,朱大柱便一阵犹豫。

    他本身也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

    从周围人议论声中,杜向东也看出点门道,这朱大柱以前从来不敢忤逆朱老太,而今天为了朱小丫却一反常态,显然朱小丫在他心中的地位提升了。

    具体原因他不知道,但他还是觉得此时可以做点什么。

    于是他在人群中喊了一声,“这才多大点的孩子,干这么重的活,累坏身子可怎么整。我说朱老大,闺女也是你的种,你可得坚持住。”

    “谁?谁在那胡说八道,管别人家闲事。”朱老太看有人帮着大儿子,赶紧出声喝骂。

    而朱大柱刚才是有些犹豫,一听这些好似下了决心,于是他喊道,“分家,我们分家吧!”

    这下围观众人愣住,朱家其他人愣住,朱老太更是一时哑了声。

    接下来的发展令所有人目不瑕接,围观的人被请走,朱老二火速找来了大队长。

    分家这事以前闹过不止一次,每次都是说好后朱老太骂几句兄弟两个受不住同意,而每次先受不住的都是朱老太,他一直是被‘老娘辛苦养大他们兄弟,分家就是不孝’这样的论调洗脑紧严重的。

    可这次却是他先提出来的,而后朱老太再怎么闹他也不改主意,朱老二有大哥在前头顶着,自然也非常乐意分家。

    于是大队长就很顺利的主持朱家分了家。

    回去的路上,罗树琴还在为小丫高兴,“以后小丫跟她爸妈住一块,日子应该会好过了。不过她爸怎么忽然变的这么多。”

    杜向东也表示很奇怪,玩笑道,“也许受什么刺激也说不定。”

    这事没过多久,就又传出朱大柱又离婚了。

    一年多前他媳妇才跟他提离婚,这次他二婚媳妇又提了离婚,这年头离婚可是大事,在农村是要被人背后指指点点的,尤其是女人,但凡有办法也轻意不会提离婚的。

    所以很难不让人想到朱大柱是有什么问题的。

    这事一时间成为村里热话,被人反复拿出来说,朱大柱本身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这事后出门更加沉默了,不过相对的,他对自己女儿就更好了。

    不但不是让小丫出来干活,还经常能看到他给闺女买好吃的,分家分到了一点细粮,都给女儿烙了饼子留着吃。

    小丫之前觉得受了杜家帮助,还拿来好几块过来感谢,只是杜向东没有收,小丫就也不勉强,就帮着干活。

    杜向东哪会让小孩子帮他,于是就让两个儿子跟她出去玩了。

    大宝出来就被葛二柱拉走玩去了,小宝就跟朱小丫坐在一边看着他们玩弹珠。

    “小丫姐姐,谢谢你的饼子,我请你吃糖啊。”小宝上次用自己零用钱买了好多糖,可能觉得是自己赚的,他吃起来非常理直气壮,每天都会吃很多,所以没几天他买的半斤糖就见了底,不过他也不慌,这两天又攒了点工钱,打算下次跟他爸去县城再买些。

    所以他也很大方,明明没几块了,还要用小手抓一大把给朱小丫,边抓还边看哥哥的方向,哥哥一直反对他把钱花光,现在看他大手大脚应该也会生气,不过他也不怕。

    反正钱是他自己赚的,他才不会像哥哥一样老抠。

    瞥了眼不远处,正好与他哥目光相对,他扭头不看。

    朱小丫赶紧摆手说自己不要,她长这么大也没吃过糖,知道这东西金贵,小宝大手大脚,她可不会就这么接受。

    不过小宝一定要给,她就只好拿了一块,还说自己牙齿不好,吃不了那么多糖。

    小宝也不明白怎么会有人牙不好,但听好这么说也没坚持,就把糖收了起来。

    两人就这边坐在一边吃着糖聊着天,很快就聊到了各自的生活情况。

    小宝这人有啥就问,“小丫姐姐,你爸为啥突然对你这么好了啊?”

    他听家大人一直挺纳闷,他就也跟着纳闷起来。

    朱小丫被这么问,就四周看了看,神秘兮兮的说,“我跟你说了,你不要告诉别人。”

    小宝就忽闪着大眼睛点头,“那是,就咱俩知道。”

    朱小丫就凑到小宝耳朵边,小小声的说,“我那天听我后妈跟我爸说离婚什么的,原来我爸以后都不能有小孩了,我后妈就说不跟他过了。”

    其实朱大柱某年冬天时跟着去挖河渠时受过伤,自此后就再也没有孩子。他们后来去医院检查过,朱小丫妈妈先从医生那知道结果,但她瞒着朱大柱,说是他们两个身体都有点问题,可能是累着了。

    朱小丫妈妈想着男人对这种事太过在乎,这么直接告诉他怕他接受不了,就想了这么个折衷的说词,她当时也没想过朱大柱离婚,所幸他们当时已经有了朱小丫,以后就算没孩子也没办法。

    可朱小丫妈妈没想到,一直没能再有孩子,确切的说是没能生个儿子,朱老太就对她越来越不好,经常恶语相向叫她‘不会生蛋的鸡’,还叫朱大柱休了她。

    朱小丫妈妈最后终于受不了,主动跟朱大柱离了婚。

    离婚后她是想找个人再嫁,然后把小丫带过去,可惜事不能随人愿,后来朱小丫过来找她,她把孩子送回来就跟朱大柱私下说了实话,让朱大柱对这唯一的孩子好些。

    朱大柱这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

    这事他也没瞒着二婚媳妇,分家后就跟对方说了,于是他就又被离婚了。

    当然这些朱小丫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自己爸爸现在对自己很好,她就满足了。

    小宝听了瞪大眼睛,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小丫姐姐的爸爸不是只有小丫姐姐一个小孩吗?为什么不能有小孩子了。

    不过他没有问出来,因为他忽然觉得牙很疼,他捂着腮帮子就‘哼哼’起来。

    “小宝你怎么了?”小丫有些着急。

    “小宝。”大宝一直关注这边,看弟弟忽然看上去很难受的样子,赶紧也跑了过来。

    大宝带着小宝回了家,小宝已经疼的两只大眼睛没了神彩,只是不停的流眼泪,哼哼唧唧的表示自己很难受。

    杜向东见此赶紧带着孩子去县医院,到了医院去牙科看了大夫,大夫就说这小娃吃糖太多,长虫牙了。

    大夫给开了药,递过去时还教育杜向东,“家里条件好也不能惯着孩子,小孩子没有节制,大人也得管着点呀。”

    杜向东心说,家里也就刚脱贫。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低于头受教,让大宝看着点小宝,自己去拿药了。

    小宝捂着越来越疼的牙,听到医生说牙里长了虫子,吓的眼泪汪汪了,也不顾还在跟哥哥生气了,呜呜的哭着喊,“哥哥,咋、咋办呀,长、长虫子了。呜呜,我害怕。”

    大宝心说,让你吃那么多疼,有点钱你就嘚瑟了,不过弟弟都这样了,他情商很高的没有说出口,而是一个劲儿的安慰不懂事的小弟,“没事没事,爸爸不是给你拿药去了嘛,吃了药就好了。”

    小宝听了哥哥的话,情绪也好了很多。

    不一会儿杜向东拿了药回来,也教育小宝,“这下知道厉害了吧,糖再好吃也不能多吃,以后听爸爸话,每天只吃一颗好不好。”

    “一、一颗?”小宝蓄满泪水的眼睛瞪的大大的,被这个数字惊呆了。

    以前没的吃,现在有的吃了居然一天只能吃一颗,这也太惨了。

    同时他又深深的后悔,早知道以前就不一下吃那么多糖了。

    看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样子,杜向东又安慰道,“你好好吃药,以后可以吃两颗。”

    杜小宝总算破涕为笑了。

    回去后,罗树琴知道是小宝吃糖太多的缘故,也有些自责没有管着点小宝,杜向东就说他吃一次亏就好了,惹来罗树琴的白眼。

    自这后,杜小宝乖乖吃药,也不敢再多吃糖了。

    杜向东也给他调节的饮食,除了吃饭也只给他们一点零食,像自家做的核桃酥、麻花、炸糕之类的,都是好几天吝啬的只给一点。

    同时还给两个孩子去市里买了两只儿童牙膏并牙膏,让他们每天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他们这边可能太偏了,之前他想买也没买到儿童牙刷,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这次也终于给补上了。

    这事过后,小宝再也不背地里叫大宝老抠了。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过年。

    年前这段时间,杜向东每次去县城都会拿几件家具回来,转眼屋子就要填满,剩下的一部分他打算开春盖了房子再说出。

    而他们的小生意越是临到年关越是忙碌,直到忙活到年三十才停了下来,杜向东给果母和果建良都放了假。

    两人怎么说也是给他帮忙,他非常大方的给二人打包了好几个点心匣子,让他们过年走亲戚用。

    二人都说不能要,杜向东已经给他们开了工钱,怎么还能要东西,而且要不是人家要帮他们,他们哪能有这么好的活儿干。

    没见村里许多人都闲下来了嘛。

    但杜向东却说这是福利,他们再三推脱不过,就只得收了,同时果母又很开心,想着今年走亲戚一定会被人羡慕,他们做的点心匣她可是从那黑市做买卖的小高嘴里听说了。

    好多人想买都买不到呢。

    果家母子两个回去后,杜向东又跟媳妇开始收拾家里。

    人家过年早就扫房、贴对联挂旗什么的,就他家忙活的还什么都没弄。

    杜向东在小煤炉上熬了锅白白的浆糊,然后把提前准备好的对联拿出来,站在凳子上对着门框比划,问下面扶着的媳妇,“怎么样,齐不齐?”

    小媳妇罗树琴就会严肃认真的看看两面对比,“再往左边一点。”

    两个宝就在旁边递浆子,杜向东按着媳妇指示就左上贴啊贴。

    忙活到中午,一家子吃了一顿超级丰盛的午饭。

    过年嘛!什么鸡蛋鱼肉、各种面食都是提前备好的,正月就不再弄新的,就一直这样吃吃吃,反正就算再穷的人家也会备上一些好吃食。

    辞旧迎新,企望来年会更好。

    吃过午饭,一家子又忙着扫房,又把新填进去不久的家具往外搬,扫扫尘除除灰。

    杜向东说才填进去不久,不用扫了吧,罗树琴却不同意,“过年哪有不扫房的。”

    杜向东就只好闭嘴了。

    于是又头顶旧报纸做的帽子防灰尖,就这么又忙活了一下去。

    一家人累的四肢都不知还在不在了。

    而这时杜老太又上门了,她是来找她大儿子回去过年了。

    其实上次大儿子给她撑腰后,她就觉得跟大儿子的关系缓和很多,虽说杜向东不这么认为,他还是不怎么想回杜家找麻烦,便这几天杜老太就又接二连三的上门。

    杜向东觉得到底是原身亲爹娘,过年不回去肯定要被村里人说嘴,于是再三思量还是拿点节礼回去一趟,到时待一会儿就出来就行。

    于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两口子就提着东西带着两个孩子上了门。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