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在这年代, 自行车是个稀罕物件,别说农村一年到头也不发张票,就是到县城想弄张自行车票也是挺困难的。
“这得碰运气。”前些日子, 杜向东找荆国安帮着先问问, 那小子就这样说。
跟果建良来往多了之后, 他就又托果建良给问问, 果建良也就找了这个专门捣腾票的叫高树海的贩子。
没想到这才没几天,高树海就弄到了。
只是他却说有些难办,杜向东连忙问是什么情况。
高树海就说:“有票这家是儿子要结婚了,弄自行车打算给儿子当聘礼,谁知前几天他们儿子跟女方吵起来, 婚结不成了, 他们就想把票卖了。不过这票也是他们半年前就托亲戚弄的,觉得弄来的挺不容易, 就想......。”
“哦, 我知道了,那多少钱?”杜向东听了半天,这困难原来是钱的问题,连忙就问了出来。
高树海没想到他这么直接,于是就也直接道, “票我还没跟那家收,我就是跟你说一声, 他们低于25块钱不卖。”
就算比较难弄的票, 10-20块之间就算很不错的价了, 25块都抵城里人一个月工资了, 就算有钱也很少有舍得花的, 除非要的特别急的。
“行, 我要了。”杜向东说道。
贵是贵了点,但这东西不好弄,这次不行下次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也就不在意这点钱了。
高树海其实自己说完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他赶紧又说,“不行也没关系,我会帮你再留意着,......呃,什么?你要了?”
说到半截,他才反应过来对方说了什么。
随即便瞪大眼睛,然后看向果建良,这人不是跟果建良一样都是农村的?
现在农村人都这么有钱了吗?
果建良也惊讶着呢,他赶紧把杜向东拉到一边,“这家卖太贵了,要不还是再等等吧?”
杜向东不想再等了,老跟大队长借车也不是事,以前偶尔来趟县里还行,现在每周必来一次不说,之后又是盖房添东西又是准备年货,用到的地方太多,大队长那车也不是天天在家搁着。
今天去借时,大队长还说过两天去公社开会要用呢
所以他现在等不了了。
他照实把这想法跟果建良说了,果建良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县里那么多趟,不过人家乐意买他也没办法。
高树海见此哪有不乐意的,当即就说明天可以把票拿来。
杜向东就交了一半的钱当订金,果建良就说明天帮他来卖果脯时顺便帮他捎回去,杜向东就把剩下一半的钱给了果建良,到时就省事了。
搞定了这件事,两人继续在黑市逛了逛,杜向东想顺便收点粮食,主要是他空间里的面粉越来越少了,有空就得补一补才行。
他转了一圈,就看到一些卖粗粮的,细面的比较少,他就跟一个卖粗粮的问了问能不能弄来比较好的细面,对方看来是个有门路的,一点没为难的说可以,杜向东就跟他商量订了点,这人也是常做这行的,价格也挺公道的。
果建良看他这一天又买这又买那简直花钱如流水,看的太眼晕,就在一边等他,谁知刚站到路边就看到几个大妈组团就过来了,他赶紧就拉着杜向东跑了。
“诶?人呢?怎么跑了?”
“这跑的也太快了吧,我还想买果脯呢。”
杜向东被拉着跑出了黑市,两人才气喘嘘嘘的停下来,跑的过程中他倒是听到后头有人说什么果脯的,他就问,“那些人找你买果脯你跑啥?”
果建良刚才跑了急了些,这时便弯腰扶腿喘着粗气,“别、别提了。”
原来果建良这些日子果脯卖的不错,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虽说他每天来的时间挺早,导致那个时间断人比较少。
但是有了第一个顾客后,就有第二天,老客又介绍新客,所以果建良这阵子每隔一天带个二三十斤的,一来就能被抢光。
不过就只这样还好,今天抢光了再等等买也没事,也不是生活必须品。
但是有一天,稽查大队的抓投机捣把的,那天果建良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事,还好他还算警觉,看到旁边卖粮食的扛上粮食就跑,他就知道有事,赶紧就也跟着跑。
可也不知怎的,有个稽查员死命追着他,连着追了他好几条街,跑的他早饭都快吐出来了,最后他不幸被追进了一个死胡同,觉得自己今天肯定是死定了,却不想那个稽查员喘着粗气说,“你跑什么呀?果脯给我来二斤。”
果建良说到这,苦笑道,“还好没事,要不你以后估计看不到我了。”
这年头要是投机捣把被抓,严重的是要进大牢的,他其实做这个之前就做好这个准备了。
“他追你那么久就为买二斤果脯啊?那他把你手里果脯没收不是更好,还不用花钱。”杜向东越想越觉得稽查员有点问题。
果建良说,“一开始我也不相信啊?之前刚去黑市时我还跟人打听过,要是被稽查员抓了怎么办?好多人都说要是真被抓肯定是要进去的,不过这次我跟一块卖东西的说,他们就说现在抓的不严了,现在偏僻一点的地方已经有私营店铺了。”
杜向东点点头,知道是上面在一步步放开了。
果建良又说,“不过自打那次差点被抓,我还是觉得太危险了,所以现在几乎天不亮我就来了,卖完就赶紧走,有时回去的时候天还没亮呢。”
所以那些大妈经常赶不上他的时间,今天居然看到他就赶紧追上来了。
杜向东没想到自己做的果脯这么受欢迎,果建良又告诉他,果脯放糖也不少,又是水果做的,卖的还比水果糖便宜,好多人买了就拿这当糖给孩子吃。有的走亲戚什么的也拎点,也是稀罕物。
两人买好东西,二人进村便分别回家。
杜向东到家时正好看到有好几个妇女从他家出来,因着罗树琴帮人做针线的事,家里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而杜向东名声虽然开始变好,但好多人见他还是躲着走,主要是也不熟。
杜向东也不在意,进屋看到罗树琴正在整理布料。
“又有人找你做针线?”杜向东边把东西拎到炕上,边问道。
罗树琴接过东西,“嗯,大队长媳妇找我做双鞋,我还没想好接不接,做那个太费力气了。还有就是有人找我做冬天的棉袄,我也拿不准主意呢。”
主要是她做活慢,怕现在接了冬天前做不出来,到时人家不得找她来。
要是有个缝纫机就好了,那个东西她以前在城里时在邻居家看到过,做起活来可快了,她要是能有一台就能快很多了。
不过她也就想想,那东西听说有钱都不好买,她邻居家还是跟亲戚那边买的旧的。
“鞋子我看你还不别接了,做起来多累啊,那么厚的鞋底子,还有棉袄,冬天能做完吗?我看也别接了。”杜向东一样样说着自己的理由,其实他就是怕媳妇累着,不想她多接活。
之前罗树琴都是做些小件衣裳什么的,没怎么接过大件他就觉得还好。
罗树琴虽然也没什么自信能做好,也不是太想接,但是听到杜向东这么说就有点不高兴,怎么能都给他否决了呢。
于是她抿了抿唇,“我觉得鞋子我应该能做。”
杜向东听她这么说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听到她要接做鞋子活不禁咕哝一句,“你还没给我做过鞋呢!”
他声音有点小,也不知她听没听到,回头就看到她正把整理好的小东西都往小柜子里放呢。
杜向东忙转了话题,说了自己订了桌子的事,过几天就能有新桌子用了,还有别的家具也会陆续做出来,等开春盖了房家具就能把房子填满了。
罗树琴听了很高兴,想着以后炕上的衣服和柜子里放不下的东西终于也有地方放了。
杜向东见她听着高兴就多说了几句,把桌子什么的优点都说了,听的罗树琴更想早点能见到新家具了。
最后当然是把家里要买自行车的事说了。
罗树琴听了有些惊讶,“那个自行车票不是挺难弄的吗?这么快就弄到了?”
她早就听杜向东念叨好几回了,也知道这东西跟缝纫机一样,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毕竟在农村想弄张票不容易。
杜向东就说这次是比较幸运了。
第二天,果建良从黑市回来就把自行车票给带回来了,杜向东拿着小小的一张票十分高兴,计划着等周末就去市里把自行车买了。
到时可以找苏振兴给帮忙看看,哪款比较合适什么的。
家里人听说自行车了,也挺高兴。
罗树琴拿过自行车票看了看,有些羡慕又有些高兴,家里总算有件值钱的了。
大宝和小宝两个就是单纯的觉得以后爸爸可以想什么时候骑车带他们就什么时候带他们了,也都非常高兴。
谁知才憧憬没一天,第二天果建良就说卖票证的高树海找他,说那家人卖了自行车票后又后悔了,想把钱退给他,问他能不能把票还回来。
杜向东懵了,赶紧问是怎么回事。
高树海就说,“他们家不是为办婚事弄的这自行车票嘛,之前儿子和未来儿媳吵架,婚事黄了。这没两天这两人又好了,当初提出要自行车的是女方,如今又重提婚事,女方就还是想要自行车的。”
杜向东郁闷了,“票我买了就是我的,你去跟那边说,我不卖。”
高树海也就是来试试,毕竟那边说办成给他好处费,不过也来前也说了人家花这么多钱买的东西,估计是不会再卖回给他们的。
就这样,高树海就回县城跟那家人说了。
连着两三天也没有其他消息了,这马上就到周末了,杜向东都准备去县城乘车了,谁知道这高树海又上门了。
“你怎么又来了,我不是说不卖了吗?”杜向东在门口遇到他,就直接说道。
高树海笑道,“你先听我说完。那家人也做出了让步,他们愿意再多加五块钱,把票再买回来,如果你还是不乐意,他们还能弄来别的票,你看看......。”
杜向东心里一动,试探的问,“那你问问能不能弄来缝纫机票?”
缝纫机票的话,自打罗树琴表示出对做针线的兴趣,他就也开始找人打听着呢,不过这也不好弄,他也就没跟罗树琴说,想着万一弄不着再让她失望。
高树海就说可以弄来,来时那边说了。
于是杜向东想了没想就同意了,两人商量了下价钱,最后决定把两张票换一下,再退他十五块钱。
就相当于杜向东花十块钱买了张缝纫机票回来,也算是划算了。
高树海这人也是个勤快的,当天就跑回去把这事给办了,于是杜向东下午的时候就收到了票。
杜向东拿了票,又托高树海再给寻摸着点自行车票,钱不是问题。
高树海跟杜向东打了通交道,也看出他是爽快人,就也很乐意的应着,保证一定尽快给他弄到。
票一到手,杜向东周末还是去了市里,不过他提前没跟罗树琴说是去买缝纫机,想给他个惊喜。
罗树琴也一早就出去了,之前恢复高考前,杜向东想法子给她弄了套书和资料,前阵子有个以前一块来的知青听说了,就跟她借了资料至今也没还,她就想去要呢。
作者有话说:
感谢尘埃落定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21-12-25 01:22:41,亲爱的破费了,鞠躬!么么哒!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