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我见殿下少年时 > 第119章

第11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19

    李弗襄往清凉山校场去, 难为他还记得自己有兵搁在那儿。

    骁骑营的几千大小伙子们被自己的主将当羊放了,乍一见李弗襄,差点没反应过来。

    只见一道张狂的人影玄衣红马, 从校场中央奔过去,像卷起了一阵烈风。

    詹吉皱眉转头——“谁呀,没规没矩的?”

    手底下的兵和他一起满脸不明所以。

    蓟维沉默了片刻,抬手重重地往詹吉后脑勺上一扇, 道:“是咱家殿下回京了, 还不快点相迎。”

    几个骑兵嗷一嗓子反应过来, 翻身上马便去追。

    李弗襄被人撵着, 绕山欢快畅意地跑了一圈,校场上蓟维和詹吉早就命人摆上了酒肉、箭靶, 安排了对小子们的考校, 等着他们的主将过目。

    骁骑营是一群听话的羊, 非常省心。

    李弗襄下马拉上蓟维, 和军中几个小将一聚头,开口便是:“别玩啦,都准备练起来。”

    一句话,让原本笑嘻嘻的诸军都沉下来了脸色。

    军里的一句“练起来”可不是简单的含义。

    蓟维追上去拉着李弗襄的披风,压低了声音问:“殿下,您什么意思, 要准备开战了?”

    詹吉也带这几个副将追上来, 眼巴巴望着。

    李弗襄只道:“先准备着。”

    蓟维:“什么时候?”

    李弗襄:“随时。”

    蓟维还是一头雾水, 倒也没听说哪里又乱了啊。

    詹吉也追着问:“西境那边的狐胡不是和须墨尔干起来了吗, 王八捉鱼, 他们那仗少说也得一两年才能拿下, 殿下您是什么意思?”

    李弗襄向来不避讳什么, 道:“狐胡没有明年了,但是须墨尔的野心明年一点会越过胡茶海,进犯到我们的土地上。”

    他不是口说无凭。

    骁骑营的人早几天得到了消息,前段日子,李弗襄信上说在药谷避暑,实际上是悄悄摸摸到西境走了一圈。

    指定那边有什么猫腻。

    蓟维默默地不出声,心里却想了点别的东西。

    詹吉看他心不在焉的,回头给他一拐:“老兄,你想什么呢?!”

    蓟维抬眼望着前方李弗襄被众人簇拥的背影,却忧愁地叹气,道:“襄王殿下何等尊贵,入主东宫指日可待,若是西境再起战事,咱们陛下,还能允许他上前线卖命去么?”

    詹吉沉默了。

    襄王的风头和名望在陛下的刻意推动下,从两年前凯旋归京的那一刻起,便日渐水涨船高,终有一日,是要被捧到那万乘之尊的位置上。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

    一个王朝,若不是到了撼动社稷的危急之刻,没听说过皇上或太子亲赴险境。

    詹吉:“想那么远干啥,都没用,咱殿下是个明白人,他心里岂能不知道这些,既然他已经有打算了,我们跟着干就是了。”

    蓟维长呼了一口气:“你说的对,是我老了啊——”

    高悦行在家等了一天,没等到李弗襄回来。

    倒是有骁骑营的小兄弟两次上门报信。

    一次是不回家用午膳。

    一次是不回家用晚膳。

    高悦行瞅天都要暗了,问及李弗襄的动向,说是在清凉山校场忙完,回城便一头钻进郑帅的府上了,高悦行便知他是有正事要干,转身打点了府中上下,记得夜里给王爷留门,让其余人各忙各的,不用理会。

    不料,半个时辰过去,郑帅的府上来人送了请柬,指明给高悦行,是郑大夫人下帖,邀请高悦行到府上一同用膳赏灯。

    高悦行稍微妆饰了一番,便蹬车去了。

    到了郑帅府上,郑家两位夫人开了正门迎她进府,高悦行才踏进门槛,就被前厅明如白昼的灯惊艳到了。

    郑大夫人上前携了她的手,亲热道:“我请帖下的晚了,也不知王妃用过膳没有,若是没有,后厨上温着呢,我和弟妹亲自下厨的家常小菜,若是用了,咱们到后院,有酒也有茶。”

    高悦行听这意思,郑家人估摸都还空着肚子呢,于是道:“晚膳用了没两口,现下不饿倒是真的。”

    郑家两位夫人对视一眼,心里想,到底是文臣家养出来的女儿,虽说少了几分直来直往的爽快,但胜在心思细腻,说起话来滴水不漏令人如沐春风。

    郑二夫人开口道:“既然不饿,那就先玩点别的,我家后院武场宽敞得很,那群爷们儿在那野一下午了,王妃可有兴趣一起去逛逛?”

    这话正中下怀。

    高悦行想也不想就点了头。

    后院露天武场里的灯更是两眼,绕着武场一周的火把,顶着夜雾燃得正烈,似乎要驱赶一切黑暗。

    高悦行远远的就望见了马上的李弗襄。

    郑家的两位公子,一人一把红缨枪,打李弗襄的前面冲上来,提枪毫不留情的刺出,一左一右,夹攻李弗襄的两侧空门。

    李弗襄借势后仰,并不健壮的腰身像柔韧弓弦,弯至满月,扬手挥刀,他刀锋向下,仅贴在鼻尖前一寸,稳稳地隔开了那两柄重逾千钧的红缨枪。

    只听得铿锵作响的兵戈之声。

    刀枪相接几乎迸出了火光。

    神舞的刀尖轻挑,把郑家两位少将军枪上鲜红的关山缨搅了下来。

    李弗襄驭马掉头,自己给自己鼓掌,庆贺这一个回合的险胜。

    郑大夫人:“呸呸呸,扬我一脸的土,几个小子玩野了?还不快回来吃饭!”

    校场的另一侧,一道中气十足的爽朗笑声响起:“哈哈,好好好,好孩子们,我们回家吃饭。”

    高悦行耳朵一动,这嗓音是印在她骨头里忘不了的。

    郑千业老当益壮,只听这嗓门,便知他身体仍旧硬朗,活过百岁不成问题。

    待到李弗襄打马靠近。

    高悦行的目光完全无法移开。

    他脸上沾了几道灰,玉似的容貌在漫天的火光里,像是要兜头撞进高悦行的心里去,此情此景,正试图熔进她的骨血里,叫她一辈子也无法忘怀。

    武场用不着了。

    郑家的仆从有条不紊的上前打灭火把。

    李弗襄的身后,火一盏一盏地灭了。

    如同天光一点一点的暗下来。

    李弗襄俯身将他的战利品——两条关山缨递到了她面前。

    高悦行双手捧住,冲他笑了。

    李弗襄从小身体不好,不能像同龄的男孩那样,扔到武场上尽情的摔打。

    郑千业实在不忍心自己的亲外孙养成一个废人。

    李弗襄的一身筋骨,都是郑千业亲自盯着,万般小心地练出来的。

    襄王府的一举一动,有禁卫军盯着,有锦衣卫盯着,最终,所有的消息都第一时间呈到皇帝的案前。

    皇帝苦恼地揉着眉心。

    李弗襄刚从西境回来,便巡视了骁骑营,进了郑帅府,上演武场。

    西境发生的事情,他今日已经从李弗襄口中了解过了。

    虎崽子牙刚长齐活,正到处寻摸东西磨牙呢。

    夜深人静,孤家寡人的皇上发现自己身边,能和他正经聊上几句的,竟然只剩许修德了。

    皇帝叹了口气:“我们又要打仗了啊……”

    许修德低眉顺眼,道:“目前看来似乎还未十分急迫,陛下,我们还有时间。”

    皇帝:“朕当年是还是王爷那会儿,那得是二十多年前了,我才十几岁,有一次灾难——许修德,你这个年纪,应该知道吧。”

    许修德回道:“奴才记得,淮河北边,先是大汉,紧接着大涝,随即又是一场疫病。”

    皇帝道:“那个时候,西境还在打仗,狐胡那□□贼,想趁着我朝天灾之际,将战线东推。是郑帅,死守在了襄城,整整半年,他们没得到过一丁点朝廷的口粮,将士们都饿着肚子在打仗,所有的补给,全靠胜仗之后从狐胡的军里缴获,以及襄城的百姓自发供应。”

    许修德:“那几年是真的艰难。”

    皇帝说:“那年,朕忍不住,亲自动身带着银钱去了淮河,遍地饿殍,易子而食,朕从前只在史书上见过,那会却是亲眼见着了,朕身上带着黄金百两,却买不到一斗米。回京之后,朕向先帝请命,想讨了淮河作为自己的封地。先帝问我,那里贫瘠,多灾,并不富庶,朕为何却看中了那块地方。朕当时答,自知才疏学浅,不堪大任,但愿遣一己之身,护封地内百姓衣食富足,永不受灾。”

    许修德道:“正因如此,先帝爷看到您的宅心仁厚,最后保着您登了大位啊。”

    先帝在位年间,大旭朝兵力并不强盛,偏偏先帝爷又是个喜欢到处撩拨的性子,极其好战,西境边患由来已久,南边水战和北荒的动乱,却是先帝主动挑起来的,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徭役压得百姓踹不上气,平均每户人家,都有两三个男丁是被强征入伍的,而那些男丁,多半都落了个沙场裹尸的结局。

    先帝爷最后站在城楼上,看着这破败的江山,必定是悔的,否则,他不会铁腕扶持自己这个最仁德的儿子登基。

    皇帝道:“是朕仁厚得太久了,以至于朝里朝外,境外番邦,都觉得朕是只可以随意拿捏的病猫。”

    许修德:“陛下是赞成开战了?”

    皇帝:“朕也只是想告诉他们,我们不惧战。”

    再征西境是无可避免了。

    但是如今看来,时机还不好拿捏。

    如果遵照常理,须墨尔和狐胡的一战,必定会大损元气,再加上大旭朝如今的国力和兵力,远不是那贫瘠之地的一个番邦可觊觎的。

    也许不急,还能再等几年。

    唯有高悦行,在日复一日的焦虑。

    等闲须墨尔确实不敢轻易进犯,但是,他们境内有一场天灾近在眼前啊。

    内忧一起,外患可不就跟着来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27 12:01:22~2022-05-27 20:09: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舟宝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