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我见殿下少年时 > 第67章

第6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即将入秋应季的螃蟹, 李弗襄贪食,但皇帝不许多给他。

    于是贤妃娘娘隔三差五经常少送一些,这样, 既能哄得李弗襄开心,皇帝那里也不难交代。这宫里,论周全,还是得贤妃娘娘。

    皇帝的案上收拾干净, 那串佛珠重新摆回面前, 皇上对李弗襄道:“这是你拿回来的东西, 你可知其中关窍?”

    佛珠用材是最朴素的木料, 已经很旧了,有些珠子表面已隐隐裂开了纹路。

    李弗襄只伸出一根手指, 在其中一颗佛珠上, 用力一按, 佛珠当即四碎裂开, 里面空心出藏着一只纸团。

    原来如此。

    李弗襄用眼神向皇帝示意。

    皇帝将那纸团挑出来,很是仔细的展平,在灯下细瞧,上面记着一个名字。

    李弗襄将一百零八颗佛珠一一碾碎,并不是没颗珠子里都藏了名字,他们一共筛选出了十二张纸条, 拼凑起来, 正好严丝缝合的一封信。

    十二位官员。

    李弗襄的目光一一滑过他们的名字, 有些名震朝堂, 有些是无名之辈。

    高悦行叼着一条蟹腿, 心想:“我在这到底是干嘛的?”

    名单上的那些朝臣, 连李弗襄都未必能认全, 更何况她。

    听人论政,如同听天书。

    李弗襄问:“都是温亲王的同党?”

    皇帝一笑:“他倒也没那么大的能耐,同党或许有几个,但这里头,估计多半是曾经暗地里给他行过方便的。”

    然而这已经犯了皇帝的忌讳了。

    “朕的同胞兄弟一共五个。”皇帝怅然提及往事,说:“朕,其实并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那个,论治世之才,不及大哥,论律己之德,不及三弟,论杀伐决断,不及四弟……四弟,也就是已经被朕处决的温亲王。但是父皇去的实在太突然了,突然到——我们兄弟几个还是一团和气,皇权倾轧下的温情还未来得及完全粉碎,朕就匆忙登基了。”

    皇上其余的几个兄弟,不是不想争,而是措手不及根本毫无准备。

    李弗襄听的出神。

    皇上便忍不住多说了几句:“那日是大朝会,先帝晨起时脸色便不大好,朝臣们都看在眼里,内侍已经宣了退朝,先帝刚从龙椅上起身,整个人便不好了,当场栽倒在地,先帝当机立断,口谕,立朕为储君,在场朝臣皆为见证。先帝咽气之前,朕侍奉在病榻前,朕忍不住问他老人家,最后为何选了我?”

    ——“先帝回答朕,储君未必要选最出色的,而是要选最适合当世时局的。”

    见李弗襄似懂非懂,皇帝抬手抚了一下他的发顶:“朕当时也参不透那话的意思,在皇位上坐得久了,才渐渐明白了先帝的苦心。大哥虽贤,但性格太温和,且重文轻武,父皇评价他有失钢骨,三弟律己严明,但同样待人苛刻,眼中向来容不得沙子,四弟恰好与大哥相反,他比较爱重武将,这一点和朕颇相似,但他的性情过于偏激,几乎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无上皇权也好,血脉至亲也好,身为一个皇帝,立储时,必须得先忧心天下百姓,置祖宗的百年基业于重。”

    高悦行直觉皇帝这话听着有些不对劲。

    果然,皇帝稍一顿,抿了口茶,对李弗襄道:“我儿,这皇位,你想不想要?”

    高悦行背上的冷汗唰一下沁了出来,寒意顺着尾骨一路蹿上脑门。

    简直是要命的问题,无论如何作答都难保万全。

    谁料,李弗襄几乎没有犹豫,干脆利落地答道:“想。”

    高悦行:“……”

    若说方才,高悦行的脑子里,还慌乱成一团浆糊,当他那一句“想”落下来,心头仿佛被重锤敲了一记,瞬间变得异常平静。

    一个真敢问。

    一个真敢答。

    皇帝自从问了那一句之后,再未有言语。

    李弗襄送高悦行出宫,高府的马车早就等在宫门口。

    天上的月渐趋圆满。

    三日之后百花宴,再三日,便是中秋。

    柔和的月华遍洒人间,李弗襄走在她的身侧,今日他难得安静,不怎么言语。

    离了那厚重的城门之后,高悦行终于忍不住,问李弗襄:“方才,你为何要那么答?”

    李弗襄道:“你怎么不问问,皇上他为何要那样问?”

    他依旧没有称呼父皇的习惯。

    皇帝早就看透了他的秉性,多年前就曾恨恨地点评过一句——有事父皇,无事陛下,简直是堪比齐宣王的小白眼狼。

    高悦行一时语结,半天才道:“我是不明白你们父子……”

    李弗襄道:“清凉寺住持铁口直断,算你是凤唳云霄,既然如此,皇位就得是我的。”

    高悦行愕然:“你、你就因为这?”她的神色逐渐凝重:“不,太儿戏了,殿下,天下大事那不是玩儿,你不能将儿女私情与之搅合到一块去。”

    高悦行有着上一世的记忆,她知道李弗襄入主东宫是定局,但她心中仍然满是不安。

    李弗襄也正色道:“阿行。”

    高悦行微微抬眼望着他,眉眼间拢着挥之不去的愁。

    李弗襄伸手触碰到她的眉心,用巧劲将其强行抚平,说:“阿行,好多年了,我住在干清宫,从来没有一个人教过我该如何做一个臣子。”

    不必再多言。

    话说到这个份上,高悦行焉能想不明白。

    李弗襄与皇帝同吃同住,皇帝言传身教给他的,难道会是让他去辅佐别人吗?

    把控京畿命脉的禁卫军供他驱使。

    皇帝直属的锦衣卫随身保护。

    他只要一伸伸手,便能翻到桌案上的军报和奏折。

    幼时高悦行曾亲眼得见,他手握着朱笔,皇帝握着他的手,在折子上点下朱批。

    皇帝将他养成如今这个样子,将来若不肯把皇位一并给他,那就是定下了他的死路。

    但看得出,皇帝还在犹豫。

    李弗襄扶了她一把,说:“上车吧,回家不要多想。”

    高悦行忧心忡忡地回到高府已是深夜,听说父亲还在书房等她,片刻也不敢耽搁,快步穿过廊檐,百褶的裙摆像乘了风一样,飘成了一朵软绵的云雾。

    高悦行推门进屋:“父亲?”

    高景穿着家常的灰棉袍子正背对着她,翻阅架上的书,闻言,并不回头,问道:“今日清凉寺一探,听说收获匪浅?”

    高悦行掩上门,说:“查到了一份与温亲王有瓜葛的名单,捕了一个朝廷的通缉犯。”

    高景终于转身望着她,笑着问道:“那杀死陈小姐的凶手,到底查到了没有?”

    高悦行试探着说道:“清凉寺住持?”

    高景:“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可在陈府之内动手的是谁呢?”

    高悦行眨了眨眼。

    高景点一点她的鼻尖:“你这丫头,我叫你去查凶手,你反倒给我扯出一串不相干的事来。”

    高悦行辩驳:“爹爹,您怎么能说不相干呢,其中分明是有因果缘由的!”

    高景瞥她一眼:“刚才奚衡来过了。”

    高悦行:“噢……想必是案情相关需与父亲商议吧?”

    高景:“我大理寺只管着陈家小姐的命案,其余与我一概不相关。”

    高悦行累了一天,脑子转了一天,此时隐隐有罢工的迹象,高景的话,她隐约琢磨出了点别的意思,但是又好像卡住了,悬在边缘不上不下,她索性想偷个懒,直说道:“请父亲明示。”

    高景点拨道:“你们在清凉寺与住持大师相谈时,提及最关键的信的下落,住持却不敢直言相告,只能言语之间作暗示,是为什么?”

    高悦行脱口而出:“隔墙有耳。”

    这个问题她路上便考虑过,只是没有往深处想。

    高景问:“那么,墙那边耳朵是谁,你揪出来了么?”

    高悦行整个愣住。

    不是没有想到,也不是做不到。

    可是她当时偏偏就是忽略了这一茬。

    高悦行:“爹爹……”

    高景:“奚衡找我,便是为了这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时藏身在院子里的,可不仅仅是那只耳朵。”

    高悦行:“奚指挥使抓到那人了?”

    高景道:“我托他帮我去查探,可没求他帮我抓人,更何况,还不到收网的时候,此时打草惊蛇为时尚早。”

    高悦行追问:“奚指挥使在那院中发现了谁?”、

    高景说:“清凉寺的寮房中,住着陈府的一个姨娘,说是为了陈家已故的大小姐祈福。今日清凉寺上下被搜了个遍,她就藏在住持禅房隔壁的箱子里,等乱局平息之后,安然无恙的下山。唔,据奚衡说,她的身手似乎还不错,一口气十几里山路脸不红气不喘。”

    高悦行琢磨道:“姨娘……一个姨娘……父亲有何打算?”

    高景:“等。”他眯起眼睛,眼尾上挑的弧度像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他道:“等陈静沉为了自保,不得已的弃车保帅。”

    干清宫内。

    李弗襄累了一天,在暖阁里刚躺下不久,便逐渐呼吸均匀。

    哑姑撩帘出来,见陛下正望着她,于是福了福身子,用哑语道:“禀陛下,已睡下了。”

    皇上点点头,转身走出干清宫,星夜下,奚衡已经披着霜等了许久。他凑在皇帝身边耳语了一句。

    皇上神色微妙地一变,轻轻呢喃:“凤唳云霄,清凉寺那位住持当真如此说的?”

    奚衡:“臣对陛下,不会有任何欺瞒。”

    皇上:“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她这个唳字儿,可不是什么好词儿啊……”

    奚衡垂下眼,不多言。

    皇帝转头望着干清宫大殿里的灯火通明,说:“朕孤家寡人很多年了,你说,他能有本事留得住身边人么?”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