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听过金喜的介绍,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位宋恂同志是来凑数的。
本来嘛,另三位同志甭管是在哪个部门任职的, 至少都是在职干部。
这位宋恂同志可倒好,本人居然还在党校进修呢!
组织部长显然也知道大家的想法, 不带停顿地继续介绍。
“宋恂同志曾任省海洋渔业公司瑶水支公司革委会主任,南湾县团结公社工业办主任, 南湾县外事办主任,地区外贸局副局长兼任三级联营海产品公司经理, 有着非常丰富的外事外贸工作经验。而且他曾是一名船舶工程师, 正经的船海专业本科毕业大学生,在省渔的船厂供职过三年,这在组织进口渔轮的过程中,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 毕竟是专业人士嘛。”
金喜本人就是渔民出身, 后来虽然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但是亲戚朋友大多还在海上讨生活。
他这些年也一直在关注海浦渔业的发展。
近海渔业压力刻不容缓,征战外海和远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趋势了。
所以他是支持袁正清搞渔业补偿贸易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对每一位候选人都仔细考察和筛选过。
他真心觉得宋恂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否则他也不会将党校学员加进大名单里。
这次要组建的公司,与普通的渔业公司不同,它是要与外国渔业企业打交道的。
这就需要公司的主要领导, 是一个拥有外贸、外事、水产和船舶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而且宋恂发表在杂志上的那篇关于补偿贸易的文章他也看过。
可以说与地区新建渔业公司的理念完全吻合。
“我认识宋恂同志, ”外事统战组的冷组长说, “前两年他在外事办工作, 我们经常打交道, 确实是一位能力很不错的年轻干部。不过, 在我的印象中,他应该还不到三十岁,让他接手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是不是太年轻了一些?”
金喜说:“他今年刚好三十岁,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袁正清也点头附和:“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是创新的超前的,在公司的初创阶段,正需要有干劲能拼搏的年轻人冲在前头。但是,这次不光是工作挑干部,同时干部也在挑工作。咱们嫌他年轻,他可能还未必想来海浦。”
“个人服从组织,咱们的干部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吧?”
袁正清呵呵一笑说:“我女儿也在那个基础理论进修班学习,所以我知道一些他们班学员的基本情况。这一批学员都是省管干部,毕业以后由省委组织部统一分配。咱们可以跟组织部要人,但是未必真的能要来……”
地区渔业公司还只是草台班子,只有取得了成功,才当得起一句眼光超前,否则就会像上一个失败案例一样。
有了一个失败案例,宋恂那篇探讨渔业补偿贸易的文章发表后,被不少业内人士嘲讽了。
不过,他本来就是没有职务的党校学员,他只当看不见,别人也拿他没办法。
放下学习和工作,宋恂在暑假期间带着媳妇和儿子们到首都旅行了一趟。
这次双胞胎学聪明了,没有理会老父亲那个点到哪里去哪里的老套路,直接提了要去北京的要求。
作为一对天天听广播的宝宝,他俩也是有些见识的。
像是《北京的金山上》啦,《北京颂歌》啦,《我爱北京XX门》他们隔三差五就会在广播里听到。
文艺爱好者宋延安小朋友,甚至还能熟练演唱这几首歌,所以当爸爸问他们旅游想去哪里的时候,他俩说出了唯一熟记的外地名称。
小哥俩跟着父母去首都玩了大半个月,返程时一家人买的也不是直达省城的火车票,而是那种短途火车票和长途汽车票,经过一些著名城市的时候,便要下车游玩一番。
好在双胞胎年纪小,身高仍然属于不需要买票那一拨里的,给他们的老父亲省下了不少交通费和景点门票钱。
“你们出去一个多月,怎么把孩子造成这样?都瘦脱相了!”孟玉裁搂着两个孙子一通揉搓,满脸心疼。
“妈,你也太夸张了,他俩那小肚子还腆着呢,怎么就瘦脱相了?”宋恂对亲娘睁眼说瞎话的本事也是挺无语的。
因为还要顾及孩子的体力,所以他们这次的行程安排得相当轻松闲适。
北京那边刚刚兴起了跟团游,外国的和外省市的游客都不少,人家那个跟团游像是赶场子一样,每天要去四五个景点。
而老宋家的四人旅行团,清早睡到自然醒,慢悠悠吃过早饭就到九十点钟了,一天只逛一两个景点,而且那娘仨的嘴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一直在吃!
要不是每天的运动量够大,三个人都得像刚蒸好的馒头似的。
“你们天天在一起看不出来,”宋成钧也说,“确实瘦了不少,好像还长了点个子。”
延安慌忙摆手说:“没长个子!要是长得太高,我爸爸下次就不带我们出去玩啦!他不想给我们买门票!”
宋恂:“……”
让他少吃点的话没听进去,这种玩笑话倒是记得挺清楚。
“没事,你就放心长成大高个吧!”孟玉裁被逗笑,“下次出去玩,买门票的钱奶奶给你们出。”
宋恂赞成道:“对,你俩好好奉承奉承奶奶,她可有钱了。比你爹有钱!”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谁是家里说话算数的那个。
闻言,吉安和延安赶紧把一路上买来的各种小玩意儿翻找出来,殷勤地进贡给奶奶。
孟玉裁被孙子们逗得咯咯乐,大方地给了小哥俩一人一块钱,买冰棍吃。
小哥俩刚收了奶奶的零花钱,没过几天,比奶奶还有钱的亲姥姥就来了省城。
宋恂亲自骑着他那辆挎斗摩托车,去火车站把丈母娘接来了自己家住。
苗玉兰女士搞了大半年的副业,身家已经今非昔比了。
亲闺女见到她的时候,还要调侃一句:“富婆来啦!”
“哈哈哈,最近确实赚了一点小钱。”苗玉兰拉过两个外孙乐呵呵地说,“队里已经搞渔船包产到组了,咱们瑶水是全县第一个试点。你爹跟另两户人家,一起包了一条机帆船。完成任务以后,多出来的鱼不卖钱,全都留着咱们这三家搞副业用。”
“咱队里的船可不少,所有船都包出去啦?”项小羽好奇地问。
“包出去一半左右吧,有些人家还在观望呢!主要是不舍得往船上装制冰制冷设备。那玩意可真是不便宜!这次公社给定的包产标准其实不怎么高,主要还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等那些人看到效益了,肯定会动心的!”
“咱家现在只有我爹在队里打渔,他自己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宋恂问。
“还行吧,跟以前差不多。不过,你爹说想把老大召回来,让他别在渔业公司干了,回来包一条船,比在渔业公司赚得多。趁着现在还有空余的船可以包,让老大也去包一条。”
项小羽赶紧劝阻:“你可千万别让我大哥回家打渔啊!我大嫂已经跟你一起做烤鱼片了,家里又不缺钱。让他继续在渔业公司干嘛,他在渔业公司上班不只是为了赚钱,以后丫丫和大寨的户口和上学问题都能解决。县里的教育条件比咱们村里好太多了。”
“我把你爹劝住了!赚再多钱也不如有个铁饭碗体面呀。”苗玉兰昂着脑袋,一副土财主的派头,“你大哥二哥的工资,现在都是他们自己留着的,我可不想操心给他们管钱了。老大现在每月能赚个四五十呢,在加上你大嫂每月也有七八十,足够他们一家子花了。”
吉安从厨房里端了西瓜给姥姥吃,蹭到她身边问:“姥姥你能在我家住多久啊?能不能住到我们去幼儿园呀?我还想带你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呢,还能把我的好朋友介绍给你!”
“姥姥呆两天就回去了,家里还有好多活呢!”
苗玉兰这次来省城,是想去省城机械厂购买机器的。
“咱家只有我跟你大嫂两个人干活,本来你二嫂也要帮忙的,但她平时在车间就挺累,如今又挺着肚子,我哪能让她回家还干这个。不过看我们人手不足,她倒是给我出了一个主意。据说省城有卖鱼片斜切机的,跟海味品加工厂的那个机器一样,把鱼放进去,再出来的时候,就是现成的鱼片了。要是有了这个机器,可就给我跟你大嫂省事了,不然我俩整天切鱼切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他们这个买卖赚钱是真赚钱,但累也是真累。
收鱼,洗鱼,剥鱼皮,切鱼片,只有她跟儿媳妇两个人干。
项小羽惊讶地看向老娘问:“娘,你这是真的发啦?刚买了制冷机,又要买斜切机啦?”
这还是她头一回听说个人出资买这种机器的。
“那有啥办法!”苗玉兰一摊手说,“咱家人手不够,我又不能从村里雇人,那不就成剥削阶级了嘛!鱼打了上来,就得赶紧处理,否则就该放坏了!与其剥削人,让人找我的茬,还不如剥削机器呢!咱家那边的大集上,这种零嘴可好卖了,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等我再卖两个月,买机器的钱也就回来了。”
“只是买机器的话,你就让我二哥来嘛,他本来就是干农机采购的,省城机械厂这边的关系他都能搭得上。”
苗玉兰呵呵笑:“我也是想出来松快松快的,省得总在家里干活。顺便来看看你们过得咋样。”
她从兜里掏出两张大团结,塞进两个大外孙的手里,“呐,自己留着买糖吃!”
早就学会了认钱的双胞胎,盯着自己手心里的大团结双眼放光。
上次奶奶给的一块钱,他们可以吃五根奶油雪糕和五瓶橘子汽水。
这次姥姥给了十块钱,已经可以承包他们全年的冰棍和汽水了!
小哥俩学着上次奉承奶奶的流程,跳到沙发上。
一个给姥姥捏肩,一个帮姥姥捶腿,殷勤得不像话。
吉安还贴心地问:“姥姥,我捏的重不?我还可以轻一点的!”
苗玉兰像个地主婆似的靠坐在沙发上,惬意地说:“不重不重,这样正好!”
至今还没有享受过这种高级服务的亲娘项小羽,吃味地说:“娘,他俩还那么小呢,你给他们那么多钱做什么?”
“呵呵,都有的,我给你大姐那边也汇了一点钱。她马上就要给她婆婆发工资了,手头也不宽裕。”
项小鸿第二次征战高考,终于成功上岸,考上了海军驻地附近的一所海事学院。
不过,她家壮壮才一岁多,虽然不用吃母乳了,但也是离不开大人的,所以项小鸿就让她婆婆安心住着。
她读大专的这三年,孩子暂时交给婆婆带,每个月她个人出资十块钱,给她婆婆当零花钱,算是变相给老太太发工资了。
孔斌觉得亲奶奶帮忙带两年孙子用不着给钱,反正平时吃饭买菜的钱都在老太太手里攥着,给不给都一样。
项小鸿却不同意,“每天从买菜打饭的钱里抠几毛钱,只觉得那是小钱,但是认真算下来,每个月也差不多有七八块了。我把这十块钱一次性给咱娘,让老太太每周带着孩子去学校看我一趟,我觉得还挺值的……”
一岁多的孩子刚会走路,稍有不慎就会磕碰到,项小鸿自己带过孩子,知道其中辛苦。
她在渔业公司工作那么多年,也是有些存款的,所以并不吝啬多给老太太十块钱。
苗玉兰抓住小外孙捏肩捶腿的手,给他们每人塞了一块西瓜,又对闺女说:“你姐三十多才考上一个大专,肯定得认真读书。她婆婆要是不帮忙,就得我去帮忙带孩子。但咱家刚包了船,还有一摊子事要忙呢,哪能抽得出空来?所以这每月十块钱的工资,我帮她出了,只当她婆婆是替我干活的!”
项小羽在心中啧啧两声,她娘有了钱,说话的底气都不一样了,瞧这财大气粗的!
在省城这段时间,苗玉兰订购了鱼片斜切机,被闺女拉去理发店烫了一头卷毛,看了亲家文工团的文艺演出,又去参观了外孙们的幼儿园,这才心情愉悦地返程归家。
宋恂将丈母娘送上火车以后,党校新一学期的课程也开始了。
这学期是他在党校的最后一学期,无论是参加实习还是直接工作,理论进修班都只剩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了。
宋恂正筹划着要怎么好好利用接下来几个月的校园时光,却突然被班主任邱老师叫去了办公室。
“听说你上学期发表了好几篇论文?”邱老师笑着问。
宋恂谦虚道:“没有好几篇,只有三篇。”
其实,与党校学业相关的只有两篇,另一篇是投给《华夏造船》的。
邱老师哼笑一声说:“确实,三篇论文里没有一篇是跟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相关的。”
宋恂面不改色道:“我的理论水平尚不足以支撑我完成一篇论文。”
“行了,甭打官腔了,我也没有要批评你的意思。”邱老师拖过一把椅子请他入座,而后说,“看你这架势不像是想搞理论研究的,再有三个月学校就该统计在职干部的就业意向了,你是打算先去实习还是直接分配工作?”
“直接分配吧。”实习岗位多半是与理论研究相关的。
邱老师沉吟片刻道:“既然你想直接分配工作,那有个事我也可以跟你通个气了。海浦地委组织部前段时间给党校发了函,那边想调你回海浦工作。你之前就是从海浦出来的,如果还想回去的话,这也是一次机会。”
宋恂怔了一瞬才问:“哪个单位?”
“海浦海洋渔业公司的。”
宋恂努力回想了一下,他在海浦工作的时候,好像从没听说过这个单位,不由疑惑地问:“这个公司是最近两年新成立的吗?”
“确切地说,这个渔业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海浦那边打算通过补偿贸易的方式建立远洋船队,据说要搞什么全省最大的商品鱼渔业基地,现在还处于招兵买马阶段。可能会让你过去当党委书记或者经理。”
宋恂径自思考着,没说话。
虽然这个公司还没成立,但是去了就能当一二把手的话,对他的诱惑还是很大的。
他在去年就有了搞渔业补偿贸易的想法,但是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根本就插不上话。人家南方那边已经试验失败一次了,而他还只能纸上谈兵。
他现在的职级其实有点不尴不尬的,党校毕业以后,若想留在省城,多半会被分配去某个大单位的某个处室,或者区县一级的单位。
如今的机关内部还是讲究论资排辈的,以他的年龄,若想像在海浦外贸局似的,有足够的发挥空间,那基本得靠撞大运了。
毕竟工作也是讲配合的,当初在外贸局的时候,岑冠寿够大度肯放权,他和韩雪松又比较懂分寸,三个人的班子非常稳定。
“海浦那边虽然催得急,但是你得稳住,急不得。”邱老师与宋恂相处了一年,思考问题也是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的。
“这个海浦海洋渔业公司目前看来发展前景还好,但它要干的事情,在南方那边已经有过失败案例了。新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发展远洋渔业,为了保障群众渔业的利益,他们是不被允许在近海捕捞的。所以能去外面打渔的船就相当关键了,如果成功通过补偿贸易买到船,赚了钱,那么皆大欢喜。可是,一旦失败了,这个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它不像别的渔业公司那样,可以从事近海渔业。你可得想好了,万一公司真的被解散,到时候你何去何从?”
邱老师觉得,以宋恂的个人条件,党校毕业以后,随便去哪个单位都比去这个草台班子强。
最起码没有失业的后顾之忧。
他要是去了这个公司,那背上的包袱可是不轻。
宋恂笑着问:“海浦那边要求什么时候到任?”
“他们当然想要越快越好了。”
“那我党校这边的课程怎么办?我还有一个学期才能结业呢。”
邱老师仔细盯着他瞅了两眼,才叹气道:“这件事郭校长也是知道的,他说,这个工作是真正需要解放思想的,既要勇于创造新的经验,又要保持谨慎谦虚的态度。如果你同意去海浦工作,这学期就算你是去实习的,人事关系还留在咱们党校,期末的时候回来参加考试就行了。”
那个渔业补偿贸易到底能否成功,一年之内就可以见分晓。
如果海浦的尝试也失败了,那么宋恂的人事关系留在党校,也算有个退路。
宋恂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心里一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邱老师起身在他的肩上拍了拍说:“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劝你再回去好好考虑一下,跟家人商量商量。但是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我又很希望你真的能解放思想,去做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成功打到远洋去!党校让你去实习,也是为了减轻你的思想包袱,不要有压力,轻装上阵!”
宋恂与邱老师恳谈一番后,当天晚上就回了家。
先跟媳妇说,他兴许要提前回海浦工作了。
“你真的要回海浦啊?”项小羽笑眯眯地说,“回海浦好呀,咱家的小二楼终于不用一直空置了。”
“你不怕跟我两地分居了?”
“嗐,你这些年的工作总是变来变去的,没准儿这次干个一年半载又换地方了!”项小羽故作轻松地说,“回海浦也好,我在外面总是想我爹娘,如果我毕业的时候,你还能在海浦继续干,那我也回老家去工作,离我爹娘还能近一些!”
小宋哥当初支持她来省城上大学,自己独自一人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义务。如今她当然也得反过来支持他的事业,不能拖了小宋哥的后腿!
出于对两个未成年儿童知情权的尊重,宋恂将自己有可能会去外地工作的事,告知了两个懵懂无知的儿子。
双胞胎泪眼汪汪地问:“爸爸,咱们要离开这里啦?要去很久嘛?”
“不是,爸爸自己去工作,你们还留在这里,跟爷爷奶奶和妈妈在一起。”
“哦,”小哥俩的眼泪收放自如,“那没事了。”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