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作坊的选址很有讲究,不能离县中心太近,太近的话地方比较贵,成本不划算。
而且中心多是酒肆茶馆食铺之类的比较划算。
但是也不能太远,至少路是要通畅的,否则不好运东西。
所以这地方就比较难选。
既然春安城的作坊老板们准备好建分坊,那就要找好地方。
众人也知道,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成的。
就算是梁二家的,那也过了大半年,这生意才慢慢起来。
所以大家心急归心急,慢慢找地方还是找地方。
等第二天从纪宅起来的时候。
看看纪宅后面那什么酿酒坊刺绣坊,还有个梁二家的作坊。
再看看这附近的路,简直好得不行。
能不能在这附近寻个地方?
于是众人商议来商议去,找了两块地。
其中一块是纪宅前方两里外那块空地,算是还隔着一条路,只是那边的附近还有农田,只怕不好买下来。
而且买农田附近地方来盖作坊?
他们是不想活了吧。
再有就是纪宅前方往右的方向,依旧是背靠纪文山,那块地土质不算好,而且没有就近的水源,是一块荒地。
这块地同样是在路边,正好跟第一块地差不多对应,等于一个在路这边,一个路那边。
思来想去,还是靠近纪文山,土质不好地更合适。
于是众人开始打听,这块地要怎么买,他们知道他们是外乡人,不能买也行,可以租嘛。
问着问着,不就找到纪彬这里。
别问了啊!地就是纪彬的!
他早就买下来了,如果想要租的话,就去找管家!
这纪彬,是不是早就算到了?
早就知道他们想买地的话,就会选酿酒坊刺绣坊附近?!
谁让这里已经有了作坊,而且道路顺畅?
不少人对纪彬是真心佩服,他这能力自家要有半分,说不定这买卖早就做下来了。
也有人想去找纪彬套套近乎,可惜纪彬已经带着引娘离开。
他要去一趟,程知县正在找他,距离上次见面,也有快一个月了,正好听听汴京的消息。
而且程知县还有个不太好意思的请求,那就是问纪彬要个人。
这人自然就是柴力。
众所周知柴力的本事,当年不是因为胳膊没了,他现在还在军中,最差也是严庆云那种职位。
要知道别看严庆云,江志,乌革如今在给程知县当小吏。
但这三人随便一个严庆云都能当兴华府的指挥使,可见几个人的前途远大,只是暂时失意而已。
一有合适的空缺,太子自然会想到他们。
程知县这次想要的,就是柴力。
而且是上面让他帮忙问的,那就是能不能让柴力去海太城当指挥使。
严庆云已经留在兴华府,按照定制,海太城也该有指挥使。
只是这人选不好找,海太城毕竟小而偏僻,让江志乌革去,有些大材小用,正好柴力在这,他虽勇猛,却也是少了胳膊,如今看来,这个差事倒是刚好适合他。
纪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可以啊!
这有什么不行的。
程知县看他,好奇道:“我原以为你不会放人。”
纪彬笑:“这有什么不能放的,去当指挥使,总是更好的。”
虽说只是小城的指挥使,经济条件也不好。
但人各有志,他明白柴力愿意过去,就跟他不愿意当官一样。
程知县知道纪彬是真心对兄弟的,跟他更亲近了些,又说起兴华府,如果不出意外,兴华府这三年农户税收都会免了。
荒地村的人在这三年不用交税,好好休养生息。
船运商户当然该交还是要交。
不过这都是些小事了。
说到最后,程知县又看向纪彬,目光带着恳切。
纪彬一瞧就知道,定然是太子又让他带话了。
程知县认真道:“太子说,等到年关前,想让你跟引娘进京一趟,不仅是太子想找你,圣人也想问几句话。”
“兴华府不是密不透风,这里怎么平乱的,汴京朝臣基本上都知道,所以对你非常好奇。”
“这次招你过去,不是太子的意思,却是圣人想见。”
“太子托我提前给你打个招呼,就让你心里有准备。”
这让纪彬微微皱眉,程知县却点头,低声道:“太子是个好脾气的,我们等人愿意做什么,太子都不会计较,但那位不同。”
那位岂是不同。
纪彬可太明白,自己能跟太子讨价还价的原因。
那就是太子礼贤下士,不拘礼节。
可依照圣人的性格可就不同了。
若是跟圣人讨价还价,只怕自己的命嫌太长。
他不愿意入朝,就是因为此事。
如今在春安城,邑伊县,乃至兴华府也好,他不说横着走,那也是遇到谁都是客客气气的。
还记得隔壁盘临县的知县吗,之前遇到他的时候,还专门请他让货物继续从盘临县走。
隔壁县的知县对他都是如此客气,更不要说其他人。
如此的自在,现在汴京朝堂上找到?
简直难上加难。
伴君如伴虎,他不想天天活得胆战心惊,主要他真的没什么权利的欲望。
也是因为如此太子才会放心交权给他。
还是那句话。
人各有志。
可这次圣人想让他进京,还是打乱他的计划。
要说名气,那他是有的,但也只限在宿勤郡,在兴华府。
所以圣人也不会太过客气。
纪彬头疼,好好的召见什么。
他这人就不爱往朝堂上凑。
好好让他当个小货郎不香吗。
纪彬拱手,谢过太子跟程知县的提醒,先等等吧,看看圣人那边什么想法。
不行就当带着引娘旅游了。
程知县见他反应极快,不由得心里感叹,又道:“放心,那边自会周旋。而且兴华府没稳当,年前这个时间也说不定,推迟到明年差不多。”
这也是有可能的。
两人聊着,柴力也到了县衙,他显然已经知道上面的调令,重新征他入伍,然后去海太城当指挥使?!
柴尺,江志乌革过去找他的时候,柴力是不信的。
这怎么可能。
一个海太城指挥使,也是武官正五品的职位了,虽说武官系统跟文官不同,什么品级不作数。
而且那海太城又小,如今兵士不足五十。
可那也是一个城的指挥使。
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好差事。
若说不想去当指挥使,那是假的。
可他同样不想离开纪彬这里,东家对他好他是知道的。
而且东家这里一直缺人手,虽说陈乙已经培养得不错,但那毕竟不如自己老练。
再说没有东家的话,他也不会有现在的日子。
更不会有如此好的娘子。
但柴力刚到就看到纪彬东家,知道这事他已经知晓了。
纪彬不等他开口,直接道:“升迁了,肯定要请我们几人吃酒的啊。”
这话的意思是,纪彬很赞同他去当指挥使,根本不会阻拦。
柴力自认是个坚强的人,可此时眼眶还是红的。
人生际遇谁都不好说,谁能想到他有一天竟然能当指挥使。
不是跟在东家身边,这事永远也不可能。
纪彬其他的并未多说,知道这会柴力情绪不是很好,让他先不那么激动,他们坐下来慢慢聊。
好不容易闲下来,自然是有话要说。
另一边燕芷游还在家中,陪着她的有柴家大嫂跟柴巧晴。
三人关系一直不错,如今也是有些着急。
她们都听了方才的消息。
柴力竟然被点名当指挥使?
这话谁听了不激动。
特别是燕芷游,她整个人是有点懵的。
当年她是春安城行首,想娶她的人自然也有达官贵族。
可她不想当妾,也不信那些人的人品,反而挑了给货郎当侍卫的柴力。
当时笑话她的人也有,看不起的也有。
基本上都占全了。
但燕芷游从未把这话拿出来说,自己嫁自己的,自己的日子如何,也只有自己知道。
反正婚后她是自在满意的。
无论是纪彬引娘,还是柴力本人,对她都是极好。
如此平淡朴实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的。
虽说成亲后柴力就去忙了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但她知道自家男人的本事,也知道柴力是个顾家的。
谁承想这次回来,原本好好休息呢,就听到这么大的消息。
指挥使,正五品的武职。
全家都有些惊讶。
这跟柴尺那种副捕快职位不同,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官员,以后吃的都是官粮。
燕芷游倒不担心这个,只怕其中有什么凶险。
她没流落瓦舍的时候,家底也是不错的,知道福祸相依,只担心得很。
过了半晌,柴力这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还带了食肆孙旺家的虾球跟炸鱼,分给柴大嫂跟柴巧晴一些,剩下都是给她娘子带的。
柴力身上虽然有些酒气,但更多的还是安心,等他紧紧抱住燕芷游,这才道:“芷游,下个月,我们启程去海太城,以后你就是指挥使夫人了。”
指挥使夫人。
燕芷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还有这个称呼吧?
两人苦命人相拥而泣。
他们在心底都在感谢一个人,那就是纪彬。
不是纪彬,他们怎么会有现在的生活。
每次以为生活对他们已经够好的时候,纪彬就会站出来说,还不够,你们还值得更好的。
此时的纪彬还在孙旺家,无奈道:“哪有吃饭不给钱的。”
“我们这群人吃得也不少。”
但孙旺说什么都不收,一个劲道:“要不是因为你们,现在去兴华府买鱼虾还是要收费,那段时间我真的一点都不赚钱,多亏了你们,这钱我肯定不能收。”
“那个出入城费是真的狠啊。”
这孙旺当年从纪彬手里买了菜谱,之后自己开店不说,还开发了新食物,甚至为了鱼虾的美味主动去兴华府买海鱼海虾,好在这东西兴华府很多,他被骗了两次,也算找到门路。
之后跟一家渔民合作,算是供货稳定。
事情出在兴华府也要收货物的出入城费开始。
一下子鱼虾都涨价,愁得孙旺都想把店门关了,甚至在找无仙城的门路,要不然从那边买?
就在孙旺着急的时候,兴华府风云突变,不仅出入城费没了,连人头费也取消。
这下那家渔民上赶着来送货物,而且价格还能便宜点。
因为现在大家生活稳定了,而且物价也没那么贵。
那渔民还让孙旺帮忙问问,其他食肆需要不需要海鱼海虾,甚至还有各种海鲜,他们现在去海上打渔不会被那群人限制,也不会动辄就收他们一半的货物,大家现在货物可多了。
这不是巧了。
孙旺作为邑伊县商会副会长之一,还真认识不少食肆。
他负责的就是酒食方面,跟下面的铺子一说,有不少人都响应。
一时间,这商会又促成许多买卖。
不用纪彬怎么做,邑伊县跟兴华府的买卖就已经大大增加了。
估计这条官道再修好,那这生意就更通畅。
所以孙旺对纪彬的感激已经不能用言语表达,说什么都不收纪彬的钱,好酒好菜,那是一点也不吝啬。
说是这样说,可纪彬还是留了银子,多了就留着,反正他们经常来孙旺家吃饭的。
纪彬逃一样离开,走到街上不少人都在打招呼。
在邑伊县,春安城,乃至兴华府,谁不认识纪彬啊。
不仅长得英俊,而且笑眯眯的,对谁都温和得很。
这街上不少人都在取棉絮,看样子各家的收获都不小。
纪彬并未多停留,想趁着天还没黑之前赶紧回家。
但他脑海里还是在想让他进京的事。
说实话,一个人先当官,然后你变得有钱,这还算体面。
但一个人先很有钱,是个还算有名气的商人,再去当官,基本上是嫌命长了。
而且你还是新富,不是人家老士族。
所以纪彬一直抗拒得很。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像柴力,他本身就在朝中武官那有些人脉,而且是真正上过战场,有过功绩的。
或者拿万秀才来比,别看他寒窗苦读穷的饭都吃不起,但确是正经文人出身。
纪彬若是去朝堂上的话,刚开始的处境会比他们艰难数百倍。
每人情况不同,哪有强制做官做官的。
纪彬在回去的路上,心里已经有数了。
等他到家,只见侧厅里林博还在登记作坊名册。
众人见纪彬回来,立刻看向他,林博刚要站起来,纪彬就道:“你做你的,今天顺利吗?”
“顺利的,那一千亩地划了一半出来,预计建成三百个大作坊,每一块都按照您说的画下来,让大家挑选。”林博把作坊平面图给纪彬看。
基本上是一个一个的方格,谁挑中哪个就租哪个,按照要求盖作坊就行。
而且纪彬承诺,就算以后他们不租了,作坊房子可以折旧卖给他。
这么算来,对双方都很划算,纪彬不用管盖房子的事,对方不用管作坊盖了就是给纪彬做嫁衣。
只要付土地租金就行。
这部分的钱虽然不算多,但也是稳定的恒产。
都说家里有恒产才算家底,他这算是恒产了吧?
纪彬再回主院,引娘还是在算账。
上次在五月算账的时候,手头差不多二百六十五万两银子。
纪彬因为要去兴华府办事,取走六十五万两,最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花出去三万两银子。
也没动太多的。
现在留下两万,剩下的六十万又给了引娘。
这让引娘的账又要再加一笔。
两个作坊,两个冰铺,三个杂货店,从五月到现在九月,一笔笔加起来也不少。
主要是冰铺暂时关门,棉花又要开始售卖,所有账本肯定要理清。
这几个地方,三个月分别盈利两万四千两,六千两,五十两。
两个作坊中刺绣坊还是盈利最多,三个月能赚一万五。
最差的当然还是杂货店。
但杂货店对他家所有店铺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说。
所有杂货店利润是不丰厚,但邑伊县杂货店里面平日囤积的货物,还有春安城那边用来做各种酒类的中转,以及现在兴华府分店,已经准备好当进货点了。
到时候不少货物都会经过兴华府分店,然后转卖到各个地方。
拿这些店铺当作据点都是可以的。
而且纪彬感觉,现在生意渐渐稳定,只怕兴华府杂货店的利润,很快就会超过冰铺的利润。
毕竟这么多店铺里,只有兴华府是正经在做杂货买卖。
所以他把纪一飞跟李栋都调过去,他们两个一起经营,那个店铺的位置也很好,非常适合当百货商店。
等他再回兴华府的时候,可以重点关照一样。
主要现在他还管着兴华府的民生问题,若是一边管民生,一边照顾自己买卖。
这谁说都说不过去。
所以他目前还在避嫌。
这是赚的钱,减去各个店的成本支出,差不多到手两万七千三百四十五。
其中支出最多的,也是刺绣坊,里面利润丰厚,但给绣娘支出还是不少,布料成本更是早早去掉了。
不过纪彬靠着前期的运作,已经给纪滦村刺绣打出名声,还是赚钱最多的地方。
刺绣这东西,一到盛世,那就不愁买家的。
除了人工之外,还减去了一千多两的税收,这也是必要的支出。
算下来他在外面花了近两万两银子,引娘在家都给赚回来了,而且还有富裕。
他真是娶了个宝贝。
如今手头六十万还回去,再加上他们手头零花的,差不多是二百六十五万七千。
虽说这赚的对比之前不算特别多。
但接下来棉花马上要有收益,算着时间,振生应该会带头一批银子回来。
振生带了八十万斤的棉花出去,一两是一千二百文到一千五百文中间。
他们是头一批到货,按照一千四百来卖,然后收两成利,其他的一概不收钱了,算是大家都有让利。
这八十万斤卖出去,他们一共得一百一十二万两银子,一人五十六万。
利润明显比以前低了许多。
头一年那大几千文的卖,已经成为历史。
在纪彬詹明预估里,明年的棉花价格还会更低,但对比成本来讲,依旧是暴利。
按照官府的想法,肯定是要买卖合适才行。
不仅是他们俩有心里准备,平日里纪彬在邑伊县,詹明在春安城,也是让大家有心理准备的。
再说了,暴利个几年已经很不错了,不是谁都能吃到风口上这笔钱。
这还是头一批棉花,接下来还有几批,剩下差不多三百多万斤,这些差不多卖到一千二,一千三。
也不会太高。
这些钱加起来,今年赚得也不少了。
詹明都快对钱财麻木了,他也在跟家人商议,准备新买处宅子。
春安城有不少漂亮园子,不如他家买了。
主要是他在纪宅待的时间一长,一回家就觉得家里是个小鸟巢一般。
现在他在这边忙棉花的事,家里正在看房子呢。
等这里的事忙完回家,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他都如此,纪彬这里也差不多。
家里该花就花,他跟引娘都不计较这些的。
只是今年二十岁生辰,引娘的意思的办得热闹点。
毕竟是男子的二十岁,就跟当年引娘十五的时候一样。
就连纪老爹,宣老爹里长他们也过来问。
今年总不好还那样低调吧。
如果想要好好办的话,引娘就要开始准备了,现在准备都有些慢那种。
纪彬有些无奈,但也明白二十岁的意义。
在南军国的风俗里,算是比较重要的了。
那就办。
就当他请大家吃酒席了。
引娘听到这话,立刻笑起来:“好,最近问的人实在很多,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旁的不说,商会成员想来吧,还有准备动工的作坊老板们。
以及各种合作伙伴,还有纪彬的亲朋,都在注意纪彬的二十岁。
说起来还是十分年轻,可他如今的家业却是别人几辈子都攒不下来的。
现在是九月十七,再有八天就是他生辰。
引娘跟燕芷游已经开始忙了,虽说这次还是请县城的排办人,但一应菜单,引娘这次却想自己跟他们商量着来。
还好他家园子够大,这宴会自然摆在自己园子了。
引娘是在操持宴席,纪彬则在作坊群这边看。
有些手快的老板已经雇人开始动工,因为这块荒地提前规划过了,到时候建起来的房子也是一排排的,肯定十分好看。
很多人预计,估计在兴华府那边修完路,修完码头,他们这边作坊也能正式开工。
估计是明年二月三月左右。
这分坊的生意可以开张。
如今大家都是损着运费给兴华府供货,要说赔钱不至于,就赚得少了。
但提前跟那边人做好买卖,比什么都强。
刚开始兰阿巷子的人对兴华府还有心里阴影,多少人在哪被骗得血本无归。
去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可想想纪彬都趟过水了也许没什么?
看看吧,万一呢?
但一过去,就发现兴华府的百姓似乎都很忙?
而且街道异常的干净,所有人都在忙。
每个人口中说的,都是今日活干完了,准备去做什么。
做什么呢?
修补渔网,又或者开荒啊。
怎么大家突然变得这么勤奋?
以前的兴华府不是这样啊。
等他们住到旅店的时候,还有巡逻的兵士过来询问,原本以为是找麻烦,谁知道是让他们监督此处旅店的价格,若是老板坑蒙拐骗,一定要告知衙门。
旁边的小厮脸都绿了,半天才道:“只是前日多算了五文钱!官爷不至于的!”
“五文钱也是钱,若是再敢欺瞒客人,坑害百姓,这店也不用开了。”兵士义正词严道,“纪先生说了,很快就会有客商来我们兴华府,若是让他们知道兴华府还是在骗人,那就不会在这做生意,你们生意也好不了。”
那小厮跟店家只好连连称是,他们也是习惯了啊。
以前的臭毛病一时改不掉而已啊!
以前坑几两银子都不眨眼的,这次多了五文钱就被找上门了。
而且只要来他们店里吃饭住宿的,都会被兵士们交代,有些胆小的立刻换地方了。
留下来的也是精打细算,只等着他们出错。
纪先生还说,若是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就挂个风险商户的牌子在他们门前,至少要挂一个月!
一个月不出问题,这才会取下来。
要是犯三次,直接停业整改。
这一整改,店不就黄了吧。
可以说有这条铁律一出,整个兴华府商户风气直接一改,谁也不敢造次。
但大多数人都是恭恭敬敬地喊句纪先生。
纪彬在这里,确实担得起这两个字。
从春安城兰阿巷子来的人一听这个名字,立刻问:“这纪先生,是不是纪彬。”
“当然啊,除了他,谁还能叫纪先生。”小厮理所应当道。
等听了这小厮的话,众人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尊敬纪彬。
这小厮竟然是从海外番邦回来的,是纪彬跟宗轮救下来的几百人之一。
当时他只是想去找活计,谁知道被迷晕之后就带上船上,给番邦人做奴隶。
他以为自己要死在那边的,毕竟身边一起被卖掉的人,有的死在船上,有的死在干活的时候。
唯独他坚持下来,然后被救回南军国。
回来之后甚至还找到了活干。
可以说,他对纪彬,对南军国的感激,那是谁都比不了的。
像他这样的人整个兴华府还有很多。
也明白纪彬跟现在是王巡查想让兴华府改变。
在听说兰阿巷子来的这群作坊老板,也是纪先生介绍过来,准备在他们这开作坊的,小厮对他们极为客气,虽说还有兴华府人特有的匪气,但明显优待不少。
如今的匪气倒是变成豪气,让人看着就心里敞亮。
或许一直这样下去,就会更多人喜欢上兴华府吧。
从春安城的老板们到了这里,才明白纪彬到底做了什么。
他在兴华府,那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但回了邑伊县之后,对他们还是很客气。
这样的人不成功,那还有什么人会成功啊。
这些老板在兴华府待了几天,已经决定在现在的兴华府开设作坊,这里地方便宜,建作坊比较简单。
在王巡查的指点下,他们准备把作坊开在荒地村跟兴华府主城中间,那边以后会有个小码头,方便运货。
不仅如此王巡查手下的主簿直接拿出一张纸,画的正是主城中间的规划,那边一个个小方块,等着作坊老板们购买,不买租也行,反正官府不挑。
等等,这小方块怎么看着那样眼熟。
纪彬在纪滦村他家附近规划的作坊群,也是这样啊,都规划好地方,只让大家挑选。
怎么兴华府也是这样?
作坊老板们一问。
果然,这又是纪彬走之前留下来的手笔!
他们这群人完全都在纪彬的预料之中啊!
走的每一步都被猜到了。
这样心思缜密的人,还好是个好人!
别说了,纪彬选的地方,逼着眼睛租!赶紧租吧,再让兰阿巷子剩下的老板们知道,肯定要过来抢地方了!
这些老板们的热情把兴华府主簿都吓到了。
不过又一笔收益进账,这是好事啊。
进账越多,基建速度就越快!
现在的兴华府跟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可此时的王巡查跟兴华府指挥使,都在给纪彬准备生辰礼。
虽然他们人不能到,来回要五六天时间,兴华府又不能离开人,但礼物肯定提前送过去。
其实要是可以参加,他们都想过去啊。
纪彬的宴席,就算是王巡查也想去的。
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骆家,李家,还有几家做船运买卖的,已经动身了。
别看纪彬只是个货商,但他实际的能量可不止这些,说句不好听的,邑伊县的知县过生辰,他们都不会这么上心。
至于邑伊县的知县,他也准备好参加纪彬的生辰宴啊,早就想去了啊!
邑伊县全部商户,无一例外,都在九月二十五这天把时间空出来,一定要去的!
就算没收到请帖的,那也是想去凑凑热闹。
好在宴席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纪彬引娘他们熟悉的人,都在园子里。
但园子前侧方的地方则是摆着的流水宴,无论认不认识,都能过来蹭蹭饭。
跟纪彬熟悉的几家人全都到齐,兰阿巷很多作坊老板都来了,就算人不能来,礼物也会送过来。
这场面也是难得一见了。
只是引娘有些发愁。
今年的引娘生辰时纪彬送了十八个贝壳加宝石打磨出来的漂亮摆件,之前也提到过。
到了纪彬生日,引娘绞尽脑汁都在想,到底送什么比较好。
而且是私下送的礼物,不让旁人瞧见的。
好在生辰前,引娘就想好了,现在没事就在做,只是要背着纪彬,不让他瞧见。
纪彬刚要进书房,引娘又把账本放上去,假装是在看账。
果然,纪彬也没什么怀疑的,谁让他家的账确实多。
可最近每次过来,都是看账,是不是有点不太对?
纪彬还以为家里的账有什么问题,可是怎么看,都没错啊。
既然这样,也只能感叹这是引娘细心。
主要是纪彬现在确实忙,而且对引娘绝对放心,根本想不到他家娘子背着他在做事呢。
像纪彬这样的性格,如此信任也只给引娘一个人了吧。
在纪彬生辰前几天,纪宅就开始忙起来,纪宅的西院住了不少客人,还好临时又雇了些人过来,各家带的也有小厮随从,不然照顾都来不及。
当然,之前谢阁老跟柴力住过的院子还是空下来,但其他院子也是够住了的。
但就算纪家照顾不周,也没人会说什么,这可是纪彬家啊!
最近几天里,从兴华府回来的兰阿巷子老板,已经把他们在那边的见闻全都说了一遍。
吹得纪彬神乎其神。
要是以前,纪彬可能还会制止,枪打出头鸟,名声太响亮不好。
当初卖酒卖刺绣的时候,他都提的纪滦村名号,特意隐去自己的名字。
但现在却不这么做。
有时候名气不是想隐藏就能隐藏的。
在特定的时间里,其实这名声越大越好。
纪彬跟引娘笑着招待众人,就连家里五个买来的小孩也极有礼貌,跟在两人身边当个小随从。
更不要说其他小厮婢女们了。
全都提起精神,说什么都要给主君夫人争光彩。
一时间,纪彬名字更是让所有人都知晓。
他一反常态的高调,让赶过来参加宴席的如意楼柳掌柜都有些惊讶。
说起来柳掌柜也认识纪彬三四年了,从未见过他如此高调的时候,原本以为他可能有点飘。
可如今看来,还是跟之前一样。
柳掌柜劝诫的话咽回口中,并未多讲什么。
詹明也是有些奇怪,他刚从无仙城回来,又送了第二批一百五十万斤的棉花过去。
这次搭着骆家的商船,根本不需要他操心,而且他都不用过去,这一百五十万斤已经有人定下。
由扬州徐家全都吃下,他家自有售卖的渠道。
不得不说,朋友多了就是好。
当初纪彬结下的好人缘,那都是有好处的。
骆家也好,徐家也好,都是当初纪彬打好交道的。
詹明也是特意不去,想给纪彬过了生日,他再带着最后一批棉花过去。
只是他也发现了,现在无论哪个码头,船只实在太紧俏了,不是跟着骆家一起,他们家还要去找宿勤郡柳家借船。
看来纪彬提前让兴华府李家做船,也是做对了。
詹明就发现了,自己跟着纪彬做事,不带脑子都行,反正纪彬说什么,基本什么就是对的。
有如此的好友,已经是他的荣幸了。
若是觉得这话夸张,看看柴力就明白。
现在谁不明白,柴力吃完纪彬生辰宴会酒席,就会带着妻子去隔壁海太城,作那里的指挥使。
也有人讲,现在这几个城里,几乎每个官员都跟纪彬关系不错。
他简直是这附近的无冕之王。
这话说得就有点过火了,纪彬还让人反驳几句,如今这种嘀咕只能放在心中。
是人都觉得纪彬手段高明,见他不高兴,也没人会在这个时候触霉头了。
纪彬静静听着外面的消息。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名声是不是太高调,可他却觉得还不够。
至少现在的名声去汴京是不够的。
对圣人而言,他不过是个聪明点的货郎,还不足以让他在圣人面前有几分薄面。
既然这汴京一定要去。
那也要绝对安全了再去。
纪彬自己笑了下,他这走一步看十步的性子还是改不了。
还是别想那么多,好好等着吃他自己的宴席吧。
引娘最近为这个宴席操持很久,都不来找他了。
既然引娘不找他,那他就去找引娘。
九月二十四。
生辰宴的前一天,程知县忽然收到一封急报,是一份征他,江志,乌革,立刻回边域的密信。
不是回汴京。
是回边域!
怎么突然这个时间回边域?
即使是程知县对政局十分不敏感,但对战事却敏感异常。
这种时候让他回去,只有一件事。
边域在打仗!
果然,除了这份密信之前,朝廷的公文也下来,边域大败!即刻征兵!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整个南军国都懵了。
怎么大败了?!
不是一直太太平平,百姓享受难得的盛世吗。
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已经是百姓们最好的日子了。
不少人都直接懵了。
一时间人心惶惶。
纪彬听到这个消息,也直接坐直身子,他得到的消息比旁人更多点。
更了解对边域虎视眈眈的正赤部落,那是跟南军国有血仇的。
而且大败?
这大败,有多厉害。
好在程知县及时出来解答疑惑。
今年天冷得比往年早,这点纪彬也听宣老爹说过。
他们南边都冷得早,西边更不用讲,已经天寒地冻,不日就会下雪。
一旦天冷,正赤部落那边衣食就会有受损,而且这些人不知道从哪听到的消息,说是在汴京修养的边域大将宗轮离开汴京,去了其他地方。
这个消息让正赤部落非常兴奋,正好遇到一场寒霜,直接冻死关外牧草。
南军国这边却是粮草丰收。
你家粮草丰收,大将还不在附近。
正赤部落肯定打过来啊。
南军国边域被打的猝手不及,所以现在满南军国发诏令,集结军队,准备反攻。
可纪彬听着听着,直接问道:“整个南军国都知道大败?”
“对。”程知县有些不解,“为何要发的满南军国都知道,难道败得特别惨?”
纪彬却稍稍松口气。
他是知道太子的决心,也听过谢阁老说过的话。
如今安慰这三四年里,正赤部落在休养生息,他们同样也是休养生息。
一旦修养的差不多,那就是一场决定以后十年二十年南军国是否太平的恶战。
上一场大战让整个南军国平安了四年时间。
这次呢?
要纪彬来看,这次全国征兵,并非只是吃了一场败仗,更大的原因,只怕是借着这场败仗痛击正赤部落,直到边关再无危险。
把这些人驱逐到千里之外,那是最理想的状态。
纪彬想到这,呼吸下意识一滞,而詹明却听明白一点点,他以前就走过边域的商路,不由得道:“若是边关真的没有危险,对我们是好事。”
是啊,肯定是好事。
无论是外出交流,还是生意买卖,只有好事。
所以这场仗不得不打。
对正赤部落来说也是不得不打。
他们眼看着太子大权在握,又明白这是个什么样的太子,能不心慌吗。
趁着如今糊涂的圣人还在位,这样是他们的搏命一击了。
这些道理一想通,纪彬就知道这场仗不仅要打,还要赢,必须要赢得漂亮。
但心里也稍稍安稳,只要太子心里有谱就行,只是如今天气寒冷,苦了边关将士。
纪彬刚想到这,程知县又有话要说,这会程知县程锴过来,不止是跟纪彬说这些话,他还有个不情之请。
“是这样的,别看现在才九月底,但边关已经很冷了。”程知县不好意思道,“我能不能跟你赊点棉花,赊个五千斤。若是这些棉花能送到边域,给我的将士们用,那就是救命的东西。”
“冬日寒冷,有御寒的东西,可以保住他们的命,再过半个月,那边可能就开始下雪了,实在冷得厉害。”
棉花如今还算是奢侈品,程知县也知道自己的请求有些过分。
可他在邑伊县里,深知棉花的好处,也太知道这东西要是能给边域将士们用,胜率都会提升,连宗轮将军在这的时候,都提过这件事。
只是他现在囊中羞涩,若是要买也买不了多少,只好厚着脸皮借了。
“等到仗打完,我等的奖赏足够还你的。”
五千斤,按最低价也差不多要三万两银子。
他们这些名誉将军们凑凑也是可以的,大不了再问宗轮将军借!他肯定给!
程锴已经拿出老兵油子的劲,只要能让兵士们穿好,他脸皮就是厚!
纪彬看着程锴耳朵都憋红了,又笑下。
别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已经赶来的柴力陈乙却发现不同。
东家,只怕又要让众人惊讶了。
果然,在场的程知县,江志乌革,詹明,还柴力陈乙,听到纪彬的声音,整个人都有些傻眼,除了引娘还好点其他人都愣住了。
“如今有关外异族肆逞凶暴,扰我边民,身为南军国百姓,深受南军国将士护卫之恩,又承蒙圣人太子恩情,何以为报。”
“我家一共棉花地四百亩,共产绒棉,三万四千斤,其中一万七千斤是我家所有。”
“今日全都赠予圣人太子,赠予边关将士!”
等等。
什么玩意?
赠?
一万七千斤?
谁料纪彬话还没说完。
“身为邑伊县商会会长,我还会倡议各家捐出一斤,一两棉花,一起赠予边关将士。”
“万斤棉花,寥以解将士寒冷之苦!”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