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 第75章 千里相送

第75章 千里相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虞家的目的是为了官职。

    这是应家几个混官场的老狐狸外加三皇子一起推测出来的。

    晋州是虞家的虎踞的地盘。

    晋州的刺史若非是虞家的狗腿,那么势必有所摩擦。

    可这份摩擦绝对不会到结仇的地步。

    何旌堂若是做了和虞家结仇的事情,他不会在出事后,一句话都不在信里提。

    出事的那一刻,争分夺秒的那一封信。

    就说明了何刺史在出事的那一刻完全没想到虞家。

    他和虞家之间绝对是表面和平的状态。

    应家和三皇子,那是根据这迅速有序的布局和“破案”效率,逆推到了地头蛇身上。

    才顺藤摸瓜锁定目标。

    不是为仇,那就是为利了。

    何旌堂身上最大的利就是他的官职。

    设身处地的想。

    你家在这州是土皇帝,可偏偏父母官不是自己人。

    想要做什么很不方便。

    这倒不是皇帝特别防备着虞家,而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和科举考中后,不回祖籍任官一样。

    是没有写入法律中的潜规则。

    一般来说,父母官不是你们的人。

    但是你们却能和父母官搞好关系啊。

    很遗憾,皇帝又不傻。

    他很喜欢爱妃,他也很看中虞家。

    但是这不代表,他愿意把一块国土划出来给虞家。

    承平帝往你这里派的官员,不是头铁的,就是滑头的。

    他们除了交好,只能忍了。

    偶尔有一天,你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皇帝绝对不知道这个人是你家的人。

    但是正常选官之下,这个人当上晋州刺史不知道要多少年。

    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被发现你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干掉现任刺史,暗推这个人上位。

    就是最直接高效的做法了。

    何旌堂没有做错任何事,他只是……挡路了。

    应爹最后一剑,刺得猝不及防。

    他很希望虞守当场反对,只要表现出一点点想要劝诫的意思。

    应爹就能继续抓住反咬。

    哦?你们那么关心刺史人选做什么?哦,你们晋州的刺史啊,虞家自然关心。

    很可惜。

    虞守官至刑部尚书真不是靠着侄女是贵妃才当的。

    表情变了一下之后,就随意的冷哼了一下,一脸谁上任都无所谓的态度。

    就像刚刚的朝堂争论,也仅仅是他个人看不惯应博明才导致的争论一样。

    应博明可惜的表情可是一点都没收敛。

    甚至他就是做给虞守看的。

    虞守没有反对,应博明见他没有上当,也保持了沉默。

    那么新任晋州刺史要不要派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皇帝看着一堆晋州代办事项,还是点头了。

    至于人选,自然是吏部举荐。

    不用承平帝抬头,叶尚书就鞠躬表示知道了。

    人选,自然依旧是老路线,照着以前的晋州刺史模板找。

    精彩纷呈的大朝会就这么散了。

    众大臣揣着一肚子心满意足的散场。

    叶尚书揣着交友的想法,晃着晃着就晃到了应博明的旁边。

    应博明一看这个老狐狸的笑容就了然了。

    两人你好我好的一起走。

    和叶尚书聊天,如何开场最安全?

    当然是聊他那个名满京城的儿子。

    在惯例的吹捧之后,应博明想起那副在家里惹出一点小小是非的画。

    顺着画有想到了这是女儿用李珪廷墨换的。

    想到女儿光明正大的承认,这墨给亲爹是浪费……

    一时间复杂的感情用上心头。

    到嘴边的客套就变了一点点味道。

    “令郎的《神女入梦图》实在是构思独特,神女之貌没有描绘半分,神女之魂却是震人心魄。手握雷霆,袖束狂风,降妖除魔……乃开天之神女啊。”

    叶尚书:…………?

    我儿子画过这个吗?

    我怎么不知道!!

    应博明:你不知道?嗯,那我就高兴了。

    忙于工作的叶尚书真的不知道儿子最近有佳作。

    更不知道儿子画完之后立刻就送人了。

    如果他回家仔细问问,还会知道,家里的大孙女,还是应家姑娘们的好友。

    长辈们关系平平,全是工作上的交情。

    小辈们的交情却极好。

    两位父亲的话题瞬间不知道歪哪儿了。

    好在职业素养过硬。

    兜了一圈儿女话题过了之后,该低语的正事,也说了起来。

    叶尚书低声的提醒,这一仗,应博明赢了开局,并没有赢下结局。

    接下来的核心关键就是

    何旌堂是否无罪。

    如果何旌堂是无辜的,就能还他清白,那世界上就没有冤案了。

    现在整个案件具体到底多少证据,多少证人,全部在路上。

    应博明给何旌堂铺垫了最好的舞台。

    却并没有全胜的把握。

    “这件事我心理有准备。”

    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百成功的。

    “可需要承担的失败后果,却不一样。”

    应家这一局若是失败了。

    他们就是有一门“为官不正”的亲家而已。

    而虞家……在应博明的操作下。

    可以说,失去了最终目标的他们,已经输了。

    站在失败的底线上,如果何旌堂最后能被证明无罪。

    那么谁陷害何旌堂势必就是下一个案子。

    虞家应该是准备好替罪羊了,一如曾经的晋国公。

    可只准你们下局陷害,不准反击的人“有所操作”?

    要知道看不惯虞家的人,可比晋国公多多了。

    毕竟,走了捷径的,总是更遭人妒一些。

    虞家能有如今的地位。

    自己的实力是一部分原因。

    贵妃和四皇子的存在,的确至关重要。

    两相比较起来。

    应博明是轻装上阵,输了也无妨。

    虞家是麻烦不小,局面还不在自己掌控之下(审案的都不是自己人。)

    ~~~~~~~~~~~~~~~~~~~~~~~~~

    此时此刻,晋州。

    一辆看似朴素,却也不是普通百姓能用的马车正在缓步前行。

    周围一队队的兵马护送。

    可见马车中人,必然是贵不可言,一定是有当大官的老爷。

    “何大人啊~~~~”

    突然从路边蹿出三个百姓,毫无顾忌周围兵马的雄壮以及锋利的宝剑。

    端着一碗水朝着车队就跪下了。

    护卫的首领熟门熟路的抬手,让队伍停下。

    所有兵哥无奈的对视一眼:又来了。

    马车内的何旌堂:…………

    晋州地处河东道。

    可却是在河东道最底下的那一块区域。

    就在京畿道旁边待着,曾经没事干把整个京畿道犁一遍的应千云。

    晋州,自然是她势力的扩散范围。

    尤其是四海镖局。

    京城附近的几个州,都是他们生意的主力地盘。

    应千云命令下了之后。

    晋州当地的少部分人,率先行动了起来。

    剩下的人,也会稳步有序的铺垫在整个路程中。

    但是这个命令执行起来有一丢丢小小的问题。

    那就是,应千云的认知中。

    何大人会穿着囚服,被关在笼子里。

    一路风餐露宿,披头散发,风吹日晒的进京。

    而实际上,尚未定罪之前。

    何刺史依旧是四品大员。

    怎么会如此怠慢?

    幸好喊冤效果依旧震撼,就是何大人本人有了一丢丢的小小的烦恼。

    那时候他独自一人坐在马车里。

    身上穿着的还是刺史的官服。

    可周围却不再是自己的属下随从了。

    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回京之路上。

    带着被栽赃陷害的愤怒,想着的是未知黑暗的命运。

    这一刻,他是孤独的,害怕的,彷徨的。

    当第一波人冲上来喊冤的那一刻。

    何旌堂是真的被震撼了。

    他自认为官尚算清正,也算是为民请命。

    可比起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清官,他还是远远不如的。

    在他受难的时刻。

    他想过很多人会帮他,他想过门生旧部,想过同僚同窗,想过亲朋姻亲。

    可往日推心置腹的同僚没有出现,至亲可靠的家人尚在京城。

    而现在,冲上来相信他,愿意为他喊冤,更是以普通的血肉之躯试图保护他的人。

    竟然是这些,毫无根基,手无寸铁的普普通通的百姓。

    这让他……

    被震撼到,不仅仅是何旌堂,还有押送他的护卫兵马。

    以及跟在后面的监察司和大理寺的官员。

    自古民不与官斗。

    官场纷争,普通百姓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而且,普通百姓接触最多的人是谁?

    自家门前的七品芝麻官啊。

    刺史这种四品官,对于普通百姓还是有点距离的。

    这事情发生没多久,就有百姓不顾自身安危,往护卫军队的刀剑上撞,就为了替何刺史喊冤?

    那得多得民心?!

    这样的人……会换囚?

    而队伍中参与陷害何刺史的人更是有点慌了。

    一脸不爽的主动上前驱散“刁民拦路”。

    “是不是你!是不是你陷害的何大人!!”

    “我们只是想给何大人一碗水喝,都要阻拦。”

    “你什么居心!”

    “就是你,就是你!”

    专业级别的带节奏,瞬间就上纲上线。

    搞得想要正常驱散“刁民”拦路的官员里外不是人。

    是啊,还不准人喊冤了?那肯定是你有问题。

    是啊,就一碗水而已,还不让人喝了?何大人还没被定罪呢。

    眼瞅着周围其他的普通百姓以及护卫兵们的眼神。

    搞事的人只能退下。

    干巴巴的撂下一句:“快点,别耽搁行程”。

    这第一碗水,何旌堂可以算是混着眼泪喝下去的。

    第二碗水,那是激动和欣慰。

    第三碗……没事。马车里有尿壶。

    第四碗……喝不下了怎么办?

    太好了,这次是吃的。

    虽然同样吃不下,但是能藏在马车里。

    好在,应千云的人都不是盲目执行命令。

    虽然老百姓没钱,表达感谢,就是送水和馒头,完全合情合理。

    可他们也不想自家小姐想要帮助的人,就这么痛苦了一路。

    于是,现在这一回。

    当何刺史慷慨就义的想要接过这一碗水的时候。

    对方表示,这不是喝的。

    “大人,这可是在观音庙前供过的净水,您这么好的人,一定是遭遇了小人才会如此劫难,只要把这水洒在马车周围,就能消灾解厄,逢凶化吉啊。”

    完成了小姐要求的送水,又不让大人为难。

    他们可真是小机灵鬼。

    似乎是产生了什么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于是当车队走到了,晋州边缘之后。

    前来送行,喊冤的百姓们。

    不再送吃送喝了。

    各种符水,护身符,佛珠,寺庙里撸下来的叶子,祖奶奶留下来的玉佩(劣质玉)等等齐上阵。

    势必要把大人身上的晦气给驱干净。

    搞得队伍中一部分人心情十分低落。

    而当整个队伍,接近京城的时候。

    前来喊冤的百姓,段位进一步提升。

    只会哭着喊着的百姓让人动容,可动容了一路也会麻木的。

    于是紧接着就是理论论据登场了。

    一伙衣衫褴褛的百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会说话的读书人。

    也不拦路的,就是在队伍旁边跟着。

    大声的诵读着何刺史以往的功绩。

    他一读完,旁边就有百姓过来磕头,他们就是XX事件的受益人,他们无法证明何大人现在遭遇的事情是否清白。

    但是他们,想为曾经遭遇到的恩惠表达感谢。

    想来给帮过他们,救过他们的人,磕个头。

    事件是真的,前来磕头的百姓也是真的。

    根本不怕人查。

    如果他们在一开始就出来。

    那就很有作秀的嫌疑了。

    可何旌堂已经被各种百姓个感谢了一路了。

    整个队伍都对何旌堂的声望之好感觉到有点麻木了。

    现在临近京城了。

    曾经受过恩惠的人终于从远方赶来。

    给恩人磕个头,有毛病吗?

    没有毛病。

    听着耳边熟悉的功绩,再看着眼前一双手质朴的眼睛。

    何旌堂颇有一种死而无憾的感觉。

    哪怕京城里等着他的是龙潭虎穴,是万丈深渊,他也不怕了。

    若是此次劫难能逃脱……

    他势必在日后的官途上,对得起这份恩情,这些……可爱的百姓。

    ~~~~~~~~~~~~~~~~

    杨珩到了中书府衙转悠了一圈。

    成功“偶遇”了自己的未来岳父。

    老丈人看女婿自然是越看越欢喜。

    两人聊了几句后,就各自忙各自的了。

    看着就是个简单的交流。

    看三皇子一脸喜色的模样,大家都猜测,话题中心,一定是那位倾国倾城的应家三姑娘。

    然而实际上他们的说的是……

    “千云的人来回报了,一切顺利。我这边也准备好了。”

    一路上的沸腾的真挚的民意,已经被这边铁面无私的审查人员接收到了。

    越是清正廉明的官员,对百姓的民意就越是在乎。

    这一波千里相送可说是戳在他们的痒痒处了。

    哪怕提醒自己要谨慎,要公正。

    大家的心也已经偏了。

    了解到进度后,杨珩也转身去了属于他的战场。

    嗯,是的。

    未来岳父人在官场搞政治,未来媳妇在江湖搞舆论。

    他可以在宫中搞宫斗嘛。

    拖住四皇子和贵妃的任务,就是他的。

    贵妃宠冠六宫多年,把承平帝的喜好和感情拿捏得很牢。

    不是随便来个年轻漂亮的就能挑战他的。

    年轻漂亮能吸引承平帝注意的嫔妃,也不是杨珩能插手干预的。

    可贵妃还有一个重大的弱点。

    一个只要稍微碰一碰,就足够贵妃忙翻天的弱点。

    四皇子。

    在杨珩委婉的提醒下,皇后也想起了有一件事不太妥当。

    贵妃既然想给四皇子选娘家女孩,作为老四的妻子。

    皇上也默许了。

    可也不能就这么直接选了。

    现在外面所有人都认为四皇子妃必然姓虞。

    那岂不是皇家择媳是后妃说了算的?

    这个例子不能先开。

    遮羞布还是要的。

    于是,曾经为杨珩准备的“群芳宴”再度闪亮登场。

    这一次,是为了四皇子准备的。

    消息一传出,整个京城再度沸腾了起来。

    何刺史怎么判,关他们什么事情?

    这家里要出一个皇妃,那才是最重要的吧?

    看看应家最近赚的。

    什么?虞家姑娘?

    如果内定了,就不会有群芳宴了,必定是皇上后悔了!

    或者是……皇后和贵妃斗起来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机会来了!

    此刻的贵妃一脸愁容的回到自己的宫殿。

    皇后说得没错,如果自己看上了别人家的女孩,内定也没什么。

    可看上了娘家的女孩,遮羞布就得遮一下。

    这么公开的一个宴会,走个流程。

    到时候就能说,是皇上看中的,也是皇儿自己选的。

    而非她这个后宫妃嫔订的。

    说得都有道理,可她怎么就那么不安呢。

    ~~~~~~~~~~~~~~~

    御花园里

    “三哥最近可真是如沐春风啊。”

    “等你选了王妃,你也就懂了。”杨珩对着自己弟弟展示着心上人绣的荷包,心上人打的络子,心上人给自己编得发带。

    不着痕迹的描述着应千云绝色的容颜,温柔似水的个性。。

    “千云这几日正在家中赶工,用羊毛织衣服手套给我,说是即将入冬后给我护手。”

    “她也真是的,总说自己配不上我,她在我心里是最好的。”

    “我阿娘说了,只要我喜欢的,她也喜欢。”

    “最近御膳房有什么新出的糕点吗?最好不要太甜的,我想给千云送去。千云还是太瘦了,真不明白女孩子怎么就这么追求窈窕。”

    “她的眼里心里都只有我,应侍郎都吃醋了。”

    “她就像是一直在我梦中的女神,从画中,走到了现实中。”

    “人生在世,相伴最久的,可不就是结发妻子?我很高兴,我之前婚事不顺,要不然……怎么会等到她呢。”

    洗脑完毕,杨珩看着有些恍惚,有些不甘的弟弟,满意的离开。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