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1)
这一个月张泽主要就是忙着复习, 偶尔会去厂子转一转。厂子的大部分事情他都交给了大哥,也算是培养他的管理能力。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情,比如监督食品品质这些则是由杨江负责, 杨江虽然做事有时粗心大意,但在吃这方面是一点也不马虎。
尤其是在他家住了这几个月, 口味越发挑剔。厂子生产出的每一批食品他都会亲自品尝,合格了才能拉到各个商户那里进行销售, 这点张泽对他还是很放心的。
至于小货车张泽也没忘记, 他拜托了王厂长帮自己注意一下, 最近有没有哪些车在打折。毕竟王厂长人在县城, 肯定比他消息灵通。虽然厂子效益日渐上涨, 但张泽一直秉持着该省省该花花的原则,绝对不多花一分冤枉钱。
这不才刚过半个月王厂长就给自己送来了消息,说是省城有一家厂子倒闭了, 现在正在处理厂里的东西呢,叫张泽跟他去捡漏。
这个便宜,张泽必须得去呀。
“省城火柴厂?”张泽站在厂子门口, 看着已经破旧不堪的牌匾念道。牌匾被擦的很干净, 但边角经过这么些年的风风雨雨被磨损的很严重, 有些地方已经生锈。
王厂长听到声音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 叹口气感叹道:“是呀,火柴厂。谁能想到呢,这厂子以前办的多红火, 也是国有的产业,谁曾想现在说倒闭就倒闭了。”语气中不乏同情与哀叹,不知道是在叹这个厂子,还是叹自己。
张泽倒是没他那么多愁善感, 毕竟经营工厂本就不是一件易事。他偏过头淡淡道:“一个工厂若是不懂得跟着时代改革,必定会被时代抛弃。”
王厂长点点头,也觉得如此。但看着跟他一样的国有产业就这样一个个消失了,还是觉得有些后怕,仿佛是想到了自己。虽然他的厂子现在看着好像如日中天,在全省也占有一片席位。但是今天如此,谁又知道明天、后天会怎样。
想要把这样的辉煌一直延续下去,就得像张泽说的那样,不停的跟着时代改革,一分一毫都不能松懈,一点马虎都不能有。
张泽抬步迈进工厂,只见里面一个工人都没有了,地面上都是还没来得及清扫的落叶,看着很是萧条。曾经门庭若市的大厂子,也曾是省城的支柱产业,为省城人民提供了将近俩千个就业岗位的工厂竟然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倒下了。
这时从大楼里走出来一个大爷,似乎没想到还会有人来这个地方,指着他们两人疑惑问道。
“你们两个是干什么的呀?”
王厂长上前两步走到他跟前,“这不是听说你们工厂不用的东西准备变卖吗,就来看看。”
原来如此,老大爷点点头,指着工厂东南角塞满杂货的区域说道:“不要的都在那里,你看你要啥。”
张泽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片乱七八糟堆了很多破旧的桌椅板凳,看着都有些年头了。还有制作火柴的工具和机器,这个倒是挺新的,但他也用不到呀。
“请问你这儿有货车吗?”
“对呀,我们是想看看这个。”王厂长紧跟着道。他明明听人家说有几辆货车呢呀,还是军区退下来的质量特别好,稳定性也高,可比他们厂子的货车好使多了,他这才把张泽叫来的。怎么来了之后就剩下这些无用的东西了,难不成是他们来晚了。
“你想要我们那些旧货车呀?这我可做不了主,我打电话问下我们厂长。”老大爷说着就进了大楼。还以为他们只是想来拾些小东西,没想到竟然是要货车的。
张泽一听他这里竟然还有电话也跟着走了进去,大楼里早就被搬空了,地上都是废纸和垃圾。只有一张孤零零的桌椅摆在那里,上面还放着一个大茶缸子和一个暖水壶,一根燃的只剩一半的蜡烛。
张泽看着老大爷拿起话筒,熟练的的拨了几个号码,电话没一会儿就接通了。老大爷将情况说明后,挂断电话,对他们二人道。
“厂长说他一会儿就来,你们要不坐这儿等一等。”说完他四处看了看,发现除了自己身下这把椅子,也没有坐的地方了。
他尴尬的笑了笑站起身,也不好意思再坐了。
“实在不好意思啊,这厂子也不干了,好多东西都让工人搬走了。”外面放的那些桌椅板凳都是缺胳膊少腿儿,要不然就是一坐就咯吱咯吱直晃,椅子的年龄比他都大。没人瞧得上,这才留了下来。
自己屁股下的这个板凳还是他从那些里面挑了个最好的,又找了点废木头修整了一下,这才能坐人。
“让工人搬走了?”王厂长疑惑道。
就算工厂倒闭了,那也是国家的产业,自然都是归国家的,怎么能让工人私自搬回家呢。
老大爷叹口气,像是明白了他的意思,无奈道:“这也是实在没办法呀,厂子半年前就开始卖不出去货了。但这么多工人,你得养活吧。欠了好几个月的工资,厂长也拿不出来,工人就把那些能搬的都搬走了。”
要是厂长能多少发点工资,工人也不至于做出这种强盗事情。大家都不容易,还有一家老小要吃喝,只是这样试图挽回点儿损失。在他看来,就算把那些东西搬回去也值不了几个钱,难的还是他们这些普通人哟。
王厂长听后心里一阵难受,没想到火柴厂倒闭的苗头竟然在半年前就开始了。
“那你们厂长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嘛。”一个工厂的陨落,意味着几千个家庭的破碎。作为一个厂长,王厂长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最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
“有啥办法嘛。”老大爷躬着身子又慢悠悠坐了回去,脸隐藏在阴影里看不大清。“现在谁还用火柴。”他无助道。
就像他们这些老家伙,没有用处就被抛弃了。
几人闲聊了一会儿,一个满脸倦容的男人脚步匆匆走了进来。一身西装皱巴巴的,看着风尘仆仆。眼睛里布满红血丝,像是好几天都没睡过觉的样子。
他站在门口揉了揉脸,试图想让自己清醒一点,随后扬起笑容走了进来。
“你好,你好。”一听见有人想买货车,李厂长马不停蹄就赶了过来。厂里总共还剩两辆大货车,虽说是二手的,但各方面性能都还挺好,也能卖个不少钱,正好解他的燃眉之急。
“是你们想买货车是吗?”李厂长视线在张泽和王厂长脸上打转。
张泽点点头,“是我。”
李厂长笑得更热情了,“你好你好,我这个货车可是当初军区退下来的,质量特别好。我厂子用的这两年间基本上没咋修过,不像别的货车动不动又是抛锚又是漏油的,我这一点毛病都没有。”
张泽看了王厂长一眼,提议先去看一看。军区退下来的货车质量自然是好,但就怕用了这么些年,有些零件怕是早就老旧不堪了,他想省点钱买个二手的但也不愿买堆废旧零件回去。
见他想去看一看李厂长一点意见也没有,直道:“应该的。”
他带着二人到了后边的停车场,两辆军绿色的大货车整整齐齐停在那里。看得出来平时里被保养得很好,一点儿也不像用了几年的旧车,轮胎都很新,一个补丁都没有。
张泽接过李厂长递给他的钥匙上车感受了一下发动机,见没啥问题这才跟他谈起了价格。
李厂长见他满意,笑得乐开了花。也没问张泽多要价,只说他现在急需用钱,希望张泽直接现金给他一结。这个张泽倒是没啥意见,见价钱实惠,他把两个大货车都要了。
本来他只打算买一个小货车给厂子送货用的,但这个价钱实在是便宜,索性都买了,反正他也不差这点钱。
“李厂长,你厂子那个座机,买吗?”车子定下来后,张泽又打起了电话的主意。
要是能一起买回去,到时候直接拉根线就能用了,又省了一笔钱。
李厂长似乎没想到他还想要座机,愣了两秒。反应过来后连连道:“你要是想要可以呀。”
反正厂子也倒闭了,他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工人的工资也没发,能卖的他都打算卖了,先把债还了再说。
谈好价钱后张泽取了钱递给李厂长,这笔交易就算成功了。
两辆大货车,张泽跟王厂长一人开着一辆驶进了莲花村。虽说货车已经用了很久了,但外观上看起来还是挺新的。加上货车上还留有军车的标记,看起来特别威风,刚驶进村口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地里做活的人纷纷拾起腰爬上田垄想看的仔细些,玩耍的小孩子也丢下玩具跟在货车的后面跑了起来,边跑嘴里边喊着,“大车来了,大车来了。”一下又吸引来了好些人的目光。
大家的视线紧跟着大货车,看着它直直朝着后山的方向开,最后停在了食品厂门口。
110、神秘来信
老太太得到信赶忙擦了手就往厂子奔。
这孩子, 冷不丁的就给家里添了个货车,还一买就是俩辆,真是不心疼钱呀。
等老太太赶到的时候, 工厂已经被大家伙围得水泄不通了。村里有事的没事的都跑来凑热闹了,围着俩辆货车左摸摸, 右看看,就是咋看都看不够, 眼里都是艳羡。
还有的小孩子在两辆货车间窜来窜去玩起了捉迷藏, 有的爬到货车的后车厢上, 在上面假装开起了车, 整个工厂充满了欢声笑语, 叽叽喳喳的,热闹的不行。
老太太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挤进去,就看见自家小儿子和王厂长被众人围在中间正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 她赶忙走过去。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大家的恭喜声淹没了。
“秀兰嫂子,你可有了大福气了。”那人说着指了指身后的两辆车。“你看这大车多气派, 咱村谁家有呀。”
“别说谁家有了, 俺家连个自行车都没有呢。”后面幽怨的传来一声,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是呀, 还一整就是俩,多气派呀。”
众人一言我一语,直把老太太夸的晕乎乎的, 把自己为啥来的目的都忘了。什么张泽乱花钱一下就买俩这事也被她丢在了脑后,笑容满面的跟大家谦虚道。
“什么呀,都是给厂子买的,谁出门开这么大一辆车呀。”老太太这话说的不假, 要出去串个门开这么大的货车那得让人笑话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可买得起车在现在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村里谁家买个自行车,大伙都得上门道个喜,瞧个新鲜呢,何况是货车。再说了,人张家不买轿车那肯定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呀。人家的厂子现在办的多红火,在全省都是出了名的。
现在他们莲花村的人一出去,说自己是莲花村的人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地方。但只要一提是张老头食品厂,大家伙都明白了,这都快成他们村的标志了。
“婶子你这话说的,我们想开还没有呢。”那人抓着老太太的手笑道。
她倒也不是酸,就是开开玩笑。毕竟张泽在村里建了厂子,现在村里好些人都在厂里上班,干的活可比种地轻松多了,每个月还固定拿几十块钱的工资,跟城里的工人比都不差。现在村里各家各户的生活水平基本都上去了,这十里八乡没有一个村不羡慕他们的。
现在他们莲花村到了适婚年龄的男男女女,都成了这一片说亲的香饽饽了,外村的那些姑娘一个个都想嫁进来。毕竟只要进了莲花村,就有可能被召进厂子里当工人,以后也是每个月拿工资的人了。
他们莲花村的姑娘现在都不想往外嫁了,怕嫁出去工厂招工不先挑他们,都想找个本村的。还有的家里,都起了给姑娘招赘婿的心思。
“爱军呀,这么大的车咋开呀。”张爱党好奇的摸着车头,心里又喜又怕。趁着大家围起了老太太,忙问张泽。
他当初学拖拉机的时候都学了好几天才慢慢上手,现在自家小弟又开回来这么大一辆车,气派是气派,但害怕也是真怕害怕。就怕自己学不会,给小弟丢脸。
“跟开车一样。”张泽道,“就是比那操心,大哥你要不试一下。”张泽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作势就要带他上去试一试。
张爱党忙摆手说不要,他可不敢上去。这么贵的车让他开进沟里咋办,若是撞着人了,事儿就大了。
见大哥不敢,张泽笑着拍了拍他肩膀宽慰道:“没那么严重,到时候去学一学考个驾照就不怕了。”
本来打算买一辆给杨江开的,现在成了俩,还从小货车变成了大货车。这下估计杨江也开不了了,不说驾照的问题,大货车开着也操心。
大哥就算去学了估计也不行,毕竟他还要帮自己照顾厂子,他不想让大哥总是做这些杂活。张泽想了想还是决定找个司机比较好,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但这个司机就不能在村子里招了,村里可没人会整这大家伙,于是张泽便拜托王厂长帮他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
这半个月张泽都在忙着复习,期间叶老师遵守承诺也来看过他两次。但每次也没待多久就匆匆离开,生怕让他家里人看出什么。
搞得张泽心里很是郁闷,明明两人是正儿八经的情侣,怎么搞得跟偷情似的。
忙忙碌碌总算把考试盼来了,张泽一大早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背着自己的小挎包往县城高中走。
成绩考多好他没有把握,但是及格最起码是可以的,他信心满满。
张泽刚走到村口就碰到了王建国,他像是在等自己站在村口一动不动,张泽赶忙快步上前跑到他身边。
“你等我呢。”
王建国淡淡点点头,他现在对张泽已经没了过去那些不好的印象,也愿意和他交朋友,甚至连带着对杨江的态度也好了许多。
他以前跟张泽接触不多,虽然是一个班的但只是觉得他是个爱逃课的坏学生。没想到他退学后却能做出这么一番大事业,还帮助了村里很多人,这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他为自己以前都没怎么了解过别人,却暗自对他人的品行定好坏的行为感到羞耻。
王建国话不多,一路上都是张泽在讲。张泽看他对自己去南方的事情很感兴趣,便主动讲了讲自己在南方的所见所闻。王建国听后露出羡慕和向往的神色,毕竟他读书的目的就是想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到了学校张泽也不认路,乖乖跟在王建国身后去了班级,教室里的桌子已经摆好了,张泽的位置就在最后一排。班里的同学对于张泽这时候突然的到来并没有感到很惊讶,想来都知道了他的情况。
张泽坐在他的位置扫了眼教室里的同学,恍然有一种梦回高中的感觉。看了一会儿他突然皱起了眉毛,怎么没见女主林舒雅呢。
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自己自作主张改变了剧情,不知道会对她产生什么影响。
张泽没想多大会儿老师就拿着卷子走了进来,他拍了拍桌子教室瞬间安静下来。他站在讲台先是目光严厉的扫了眼班里的众人,似乎是在警告大家不要在他眼皮底下搞事情。然后才将试卷分成六份分别发给第一排的同学,大家依次往后传。
第一场自然是考语文了,这对张泽来讲自然没什么难度,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将卷子写完了,可惜不能提前交卷,他只好趴在桌上百无聊赖的又等了半个小时,一听老师说可以了。张泽跟屁股上装了钉子一样立马坐不住了,一下站起身交完卷子拎着包就离开了。
考试整整考了两天,张泽这两天也啥事没干就忙着这个。
考完后张泽本以为解放了,刚想好好休息几天,却收到了一封来自省城的邮件。
是一个邀请函,邀请他去寨安省人民大楼参加会议。至于会议内容,则是草草两句概括,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何意。
张泽拿着邀请函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该不该去。到人民楼参加会议,这莫非是政府办的?他办这个做什么?都邀请了谁?张泽满头问号,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明白,赶忙去县城找了王厂长。
王厂长同样也收到了,正准备找他商谈商谈,张泽就上了门。
张泽把自己的邀请函拿出来放在桌上,“这是怎么回事?”
王厂长同样疑惑的摇了摇头,他哪知道呀。这个邀请函寄的没头没尾的,就说了参加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什么的都是一些啰里八嗦的官话,把人绕来绕去,鬼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要不要去?”王厂长问。
这种也不说去干啥的会议,王厂长总有种不好的预感。从拿到信开始心里就坠坠不安,总害怕出啥事儿。
“还能不去吗?”张泽反问道。若这真是上面发起的会议,他们还能有不去的理由。
王厂长挠挠头,满脸写着纠结。不想去可又不敢不去,关键不知道去了干啥呀。可惜他也没在省城认识几个人,不然还能去打听打听到底是个啥情况。
见王厂长也不知晓情况,张泽便提议去省城问问刘厂长,他说不定会知道些情况。王厂长也觉得可以,去肯定得去,但提前知道点儿情况心里也能踏实些。
两人便起身直接开车去了省食品厂,到了刘厂长办公室,张泽开门见山说了情况。刘厂长只说自己只知道一点,就是为了火柴厂倒闭的这个事情。
他说完王厂长更纳闷儿了,这火柴厂倒闭跟他有啥关系,又不是让他整没的。
刘厂长慢悠悠拿起茶杯抿了一口,“你先别急,听我说完。”
不同于张泽和王厂长的焦急,刘厂长从容不迫,一看就像是见过大世面,把他俩衬得活像个乡下来的土包子。
“这工厂倒了不是好多人都下岗了嘛,听说工资还没发完。现在那些工人闹起来了,天天坐在政府门口要钱。”
“啥,还有这事?”王厂长嘴巴大张惊讶道。
这些人都这么厉害的嘛。
这李厂长还没把钱还完?这得欠了多少呀。
不过想想,将近俩千人的工资,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也不是一时半会凑的齐的。
“那他们怎么不去找火柴厂,跑到政府门口做什么呢?”
“自然是找不到李厂长了才会这样吧。”张泽沉声道。
这李厂长,怕是已经跑了吧。
王厂长显然也听出来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心头一震,目光缓缓转向刘厂长。只见刘厂长沉重的点了点头,办公室一下安静了下来。
111、招工
“那把我们叫去干嘛, 难不成要我们凑钱支付工资吗?”王厂长呐呐道,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对李厂长竟然携款潜逃这个事他是觉得可耻又憎恶的,对没有讨到工钱的工人是同情、心疼的, 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张泽摇摇头,缓缓道:“应该不是。”
王厂长看向他, “那是什么?”
想要安抚那帮工人,除了把欠他们的工资还给他, 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实际的。
看他俩一个面色沉重, 一个眼皮半垂着不知道在想些啥, 刘厂长好笑的拿起杯子又喝了一大口悠悠道:“你俩现在想那么多有啥用, 等到开会的那天不就知道了。”
反正他是啥也不担心, 要是政府让他掏钱,他就说自己没钱。反正他这个厂子今年效益不好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能把这一个厂子一千个员工都养活着已经很不错了, 那是一点多余的钱都没有,现在他可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张泽觉得刘厂长说的也有道理,在这胡思乱想也想不出个啥, 不如等到那天再看。兵来将挡, 水来土淹。
打听完情况, 张泽又跟刘厂长聊了聊加大生产的事情。第一批货早在半个月前就送往军区, 刚过去两个礼拜,张部长就给自己发电报说下次给他多发点辣椒酱,实在是不够吃。
刚开始张部长就在食堂放调料那块区域摆了俩瓶, 不知道是大家都没注意到还是怎么,也没几个人吃。也可能是他们那里爱吃辣的人不多,也就他们这些北方人每次吃饭都要舀上一大勺。后来由于马团长的大力宣传,军区的人都开始迷上了辣椒酱拌面, 一度在他们那儿风靡起来,吃的食堂的面条都不够用了。
现在那块地方光辣酱就摆了五瓶,就这一到饭点还排队。那么些瓶,没几天就干完了。张部长这才火急火燎的给张泽通信,让他赶紧多做点送过来,还问他能不能做些不太辣的。主要军区那帮小子,吃不了辣椒还要硬吃。吃的嘴都上火了,一个赛一个肿。
辣酱就在餐厅摆着,他也不能不让大家吃,于是就只好麻烦张泽做些微辣的了。
张泽也没想到自己的辣椒会这么受欢迎,于是紧急在工厂开了个会议,对辣椒香菇酱的辣度进行了调整,分为微辣和重辣。还又多增加了两个酱料,一个是豆豉盐菜酱,一个是香辣牛肉酱。
这两款酱料主打的口味是香,辣反倒排到了后面,会更适合吃不了辣椒的人士。
张泽连忙发电报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张部长,本来打算下次发货时邮上几瓶给他们尝尝,看他们喜不喜欢再决定是否订购。
谁知张部长收到电报后尝都不要尝,直接下了订单,让张泽先给他分别寄个几十瓶过去。
一下又多出来一笔订单,张泽的厂子都有些忙不过来。这还只是给军区供货,若是以后上架了更是不行。所以赶紧跑来给刘厂长知会一声,让他那里帮自己分担分担。
刘厂长自然是乐意了,订单越多赚的钱就越多。他现在一点儿也不介意给张泽厂子打下手了,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说起来要不是接了他的订单,自己的厂子指不定啥时候就跟火柴厂一样了。
转眼到了开会那天,王厂长紧张的前一天晚上都没睡好,一大早开着小轿车早早就到了张泽家门口想跟他一起去。毕竟只有跟张泽在一起的时候,他这心才能踏实些。
见时候还早,张泽便邀请王厂长一起来吃顿便饭。王厂长心事重重的摆手说不要,这个会议折腾的他这几天都没啥胃口,加上昨晚没睡好,实在是吃不下去。
“你早上吃了?”张泽问。
王厂长摇摇头唉声叹气道:“没呢。”
“那多少得吃点呀,晚饭可以不吃,这早饭可不能省。”老太太在一旁听到忙插嘴道。说完转身去了厨房,拿了个热馒头夹了点豆豉盐菜酱,又舀了一碗小米粥给王厂长端了过去。
“多少吃点。”老太太劝道。
王厂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不好拂了老人家的好意只好勉强接了过去。刚煮好的小米稀饭油香油香的,大馒头热腾腾的冒着气,看着就很有食欲。
他抓起馒头凑到嘴边咬了一小口,瞬间眼睛一亮。
豆豉是经过发酵制成的,本来就有增加食欲的功效,再加上咸香的盐菜,更是让人胃口大开。他瞬间忘了来时沉重的心情,一口馒头一口稀饭,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他下车把吃的干净的能当镜子照的碗递给张泽时还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明明说了没胃口,结果吃得这么干净。
张泽倒是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毕竟谁能拒绝得了美食的诱惑。在他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好吃的解决不了的,不行就俩顿。
他接过碗扔在水池边,冲王厂长开口道:“现在走?”
王厂长点点头,刚刚紧张、担忧的情绪因为张泽这句话瞬间又回来了。他搓搓手上了车,坐在驾驶位上,抓着方向盘的手都开始津津冒汗。
一路上忧心忡忡的到了人民大楼,王厂长先找了片空地将车停好,下车时焦虑的走路都开始同手同脚,十分滑稽。俩人并肩往里走,谁知走到门口处被人拦了下来。
“你好,干什么的。”那人一身军绿色军装,面无表情将两人无情拦在门外。
张泽忙掏出自己的邀请函递给他,那人看了后冲他友好的点了点头,又递了回去。王厂长也手忙脚乱的将自己的递了过去,那人检查后又对俩人搜了一遍身这才放他们进去。
张泽按照邀请函上的地点找到会议室,会议室布置的很简单。里面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大概能坐得下二十多个人。每个人的位置都已经安排好了,只见每个座椅上都贴着一张大红色的纸,上面写着工厂的名称和参加会议人的名字。
张泽找到自己的位置后落座,好巧不巧王厂长就在他身旁,两人正好挨着。见张泽就在自己旁边,王厂长松了口气,悬在半空中的心也稍微放下来了点。
这样会议中间有个啥事,自己也好跟他商量。
俩人来的也不算晚,但会议室基本上快坐满了。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神色慌张的跟左右的人攀谈,都想或多或少的打听点会议内容。
不一会儿,刘厂长带着小秘书慢悠悠走了进来,看见他俩简单的点了点头就去了自己的位置。相比于张泽和王厂长的座位,刘厂长的位置就比较靠前了,处在会议桌中间。张泽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只要是省城的工厂都在前面,他跟王厂长这样的“小作坊”就落到了末尾了。
不过王厂长觉得这样挺好,坐在后面哪怕发会儿呆、跑个神儿也没人注意得到。
张泽正跟王厂长说着话,忽而一个身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带着细框眼镜的年轻男人,手上拿着一个记事本。从他踏进门的那一刻起,会议室刷一下安静下来。只见那男人直直朝着主座走了过去,最后稳稳落座。
年轻男人并没有着急坐下来,而是扫视了一番会议室的众人。随后在中年男人耳边说了句什么,这才坐下并摊开笔记本。
一会又进来一个人将门关上就离开了,这时中年男人才站起身,笑盈盈的对大家伙道。
“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会议,在座的都是我们寨安省有名的工厂的负责人。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咱们寨安省的省长我姓高。”
男人说的这,台下一片哗然,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小声地响了起来,随后则是一片震耳欲聋的掌声。高省长笑了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接着道。
“我邀请大家到此的目的很简单,最近火柴厂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晓了。李国安携款潜逃,目前我们还在抓捕当中。”高省长说到这有些无力的叹了口气,随后道:“可是我们等得起,外面上千个工人等不起。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是他们一家老小全部的吃喝。”
高省长在上面真挚的演说,王厂长身子一歪在张泽耳边轻声说。
“他一会是不是要我们捐款呀?”
张泽轻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就算他们捐款把那些工人的工资凑齐了,但之后他们怎么办?怎么谋生?一下子多了俩千个失业人口,省城还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吗?
高省长滔滔不绝讲了15分钟,这才开口说出了把他们邀请来的真正目的。
“就是拜托下各位厂长,希望你们帮助并协助我们政府接纳一下这些工人,给他们一个谋生的工作。”
高省长的话就像平地一声雷,一下把会议室炸开了。大家左顾右盼,议论纷纷。许多人跟王厂长一样,以为捐点钱就可以打发的事,没想到高省长竟然是想让他们把那些工人招进厂子里来。
若说在以前,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可是现在各个工厂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他们不裁员都不错了,哪敢再招工呀。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没有一个人说话,谁也不愿揽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高省长等了半响也没见一个人出来说点啥,他叹口气,眉间的阴影皱的更深了。
112、先招他个几十个
看省长为难的站在那儿, 小秘书立马起身冲大家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道。
“省长也是一心为了咱老百姓,希望各位厂长给予点支持。比如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咱们国有厂子的, 就更应该以国家和老百姓为重,应当一马当先, 率先作出表率来。”
秘书的话相比于高省长的尖锐了许多,相当于把所有国有厂子的厂长绑在架子上烤了。毕竟他们掌管的都是国家的企业, 本就应该在这时候积极为政府提供帮助, 怎能做起了缩头乌龟。
见被秘书点了名, 在座的有些厂长半垂下脑袋心里摇摆不定。
又过了好一会儿, 钢铁厂的厂长率先站了出来掷地有声道:“不如就由我来做这个表率好了。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厂的情况, 相比于在座的各位工厂,我们厂的工人做的都是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工作。所以来我们厂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可以先提供50个岗位, 只要那些工人愿意。”
听完他的话,其他人眼珠子溜溜溜转了一圈,心里也大概明白该怎么做了。人家钢厂不仅是个大厂, 还是个老厂, 提供了50个职位, 相当于给他们打了个样。虽然他们的厂子跟钢厂比资质各方面都差了些, 但也不可以太差。
随后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国有厂子的人站了出来,但提供的岗位大都是二三十个,十几个, 都没有超过钢厂的。王厂长最后也站了起来,说自己愿意提供十个岗位,毕竟跟前面的那些省城的厂子相比,他只是县城的小糖果厂提供少一点也没有什么。
王厂长说完便轮到了张泽, 因为他是最后一个,高省长定定的盯着他。
眼神里带着期望,还带着些疑惑。毕竟在会议室一众厂长中,张泽的面孔实在是太青涩了。这时小秘书趴在省长耳边低声说了几句,高成长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笑着对张泽道。
“原来你就是我们省唯一一个私有厂的厂长呀,真是年少有为啊。”
张泽被高省长的一句“唯一一个”惊住了,全省到现在为止就只有他一个私有厂子嘛?他只知道他是全省第一个办私人工厂的。
全场的目光也跟着高省长这句话全转移到了张泽的脸上,并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张泽为了缓解尴尬,捂嘴轻咳一声缓缓道:“我也是愿意帮助我们省城人民的,但我的工厂在村子里,距离省城比较遥远。”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最后一句话,张泽并没有说出口。
高省长听后只是淡淡一笑,对于张泽的情况,他自然是知道的。在会议举办前他对邀请的每一个工厂都是提前调查过的,张泽所代表的张老头食品厂虽然建厂时间不长只有不到半年,但发展势头却是全省最迅速、最猛的。
他们寨安省不像别的矿产丰富的大省,有重工业支撑。他们只有一个小钢铁厂,还是当初大炼钢时留下的。那股浪潮过了之后,钢铁厂也逐渐的沉寂下来。剩下的都是些机械厂、食品厂和制衣厂等,现在又受到外企和南方工厂的冲击,现在都处于发展停滞的阶段,只有张老头不一样。
听秘书说,他的厂子好像还把东西卖到了南方,算是他们全省第一个走出去的工厂。就算没有这次会议,高省长也想见见这位了不起的年轻人。这不仅是他们工厂的荣耀,也是他们寨安省的。
对于张泽的工厂目前还建在村子里,高省长以为是他目前还在发展中,可能没有太多的资金向县城或省城申请用地。所以他想代表省政府对张泽的工厂提供帮助,想把火柴厂的那片厂区批给他,想让他把厂子建到省城来,这样不就能解决省城一大批就业问题了。
高成长扶着桌子缓缓落座,笑着对张泽道:“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可以把火柴厂那片地方批给你,你把厂子迁过来。”
他相信张泽应该不会拒绝吧,毕竟照他厂子的这个发展势头,村里的那片厂区根本不够用,迟早是要扩建的。如今自己给他了一个现有的厂区,虽然年头久了但是该有的都有,他要做的只是把工人和机器转移过来即可。
另外省城交通便利,以后运输总比小村庄的路好走。
张泽没想到高省长这是早就给他打算好了,工厂建在省城固然有很多优势,但却失去了自己建厂的初衷,就是帮助村里的人民。若是搬迁到省城,自己倒是方便了,他们怎么办。
“高省长,省城是好,但是我工厂许多工人都是我们村的人,若是搬到省城,他们怎么办,我总不能把人家都辞了吧。你也知道我们那个村子比较贫困,现在由于许多人在我工厂上班,有了固定的工作,家里的生活水平也跟着上去了,这个工作对他们意义深重。”
高省长没想到张泽的工厂情况竟然是这样的,一时间难以抉择起来。他侧目看了看秘书,似乎是想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好意见。他还是不想放弃张泽这个工厂,毕竟若是搬迁到省城,以后若是发展起来了,也算是他的政绩嘛。
秘书低头陈思一会,这个确实不太好办,你总不能能把村里的人都搬进来了。他想了想,恐怕只有这一个方法了。那就是退而求其次,在他们吉安县城给张泽批一块地,让他把工厂搬到那里。
莲花村的人根在那里不好挪,但是省城这些工人却很方便。他们本来住的就是工厂分配的房子,现在工厂倒闭了,房子自然也不能住了。他们找找看县城有没有什么没人用的工厂,政府帮忙修整一下,这些工人的工作和房子不都有着落了。
秘书把自己的计划跟高省长说了说,他听后也觉得可以,就看张泽是怎么想的了。
听到政府都这么帮自己了,张泽再拒绝就有些不识好歹了。不过正好他的厂子也是准备要扩建、招人的,这样有现成的用自然是好的,县城距离他们村子也不远,就算走路也只需要40分钟,村里的乡亲们也能照常来上班,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另外还将自己可以提供的岗位说了说,“先招70个吧。”
张泽说完后全场响起一片倒吸声,似乎是没想到他口气竟然这么大。甚至还有人觉得张泽是年轻不知事,根本不会经营工厂。70个工人,就算每个工人每月的工资只有20块钱,那一个月也得发出去1400元。
这么大一笔数字,都赶上他们这里小厂子每个月的净利润率了,可真是狮子大开口。
王厂长也在旁边焦急的拉扯张泽的衣袖,不停的冲他挤眉弄眼使眼色,希望他好好想一想再说。虽然张泽的工厂不缺销量,但他现在就只在省内有些名气。他们在寨安省总共就那么大点,消费水平有限,招那么多工人,生产那么多产品卖给谁呀。
他倒不是怀疑张泽的能力,可扩大市场也是需要时间的。连刘厂长都被他惊住了,手停在半空中,坐在那里眼睛睁的浑圆,木木的看着他。
高省长却是满脸的惊喜,他是对张泽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多提供一些岗位。张泽果然也没让他失望,70个岗位,虽然对于外面一千多个工人来讲是杯水车薪的,但高省长已经很满足了。
散会后,他赶忙让秘书统计了一下总共有多少岗位。
“477个。”秘书缓缓道,跟他们期望中的数字还差了一些。
高省长点点头,端起茶杯润了润说了一个钟头,干的都要冒烟的嗓子。
“也差不多了。”今年工厂的效益都不太高,愿意卖他这个薄面,收留这么多工人已经很不错了,他也不敢再要求什么了。“对了,张老头食品厂选址的事情你要尽快落实。算了,还是我亲自去吉安县转一转,看挑个什么场地好。”
高省长想了想还是自己去办更放心些,毕竟这可是自己答应人家的。
离开人民大楼,王厂长和刘厂长一左一右将张泽夹在中间。
“你怎么回事儿呀?一下招这么多人。”王厂长抓着张泽的胳膊焦急道。由于心情太过急切,手下的力气不自觉大了许多,把张泽疼的呲了一声,赶忙把自己的胳膊从他手里抽了出来。
“有话好好说。”张泽求绕道。他不就多招了点人嘛,他都不着急,王厂长倒是急得不行。
见张泽还是嬉皮笑脸,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王厂长急的面色通红。
“你咋还一点儿也不着急呢?你知道招这么多人意味着什么吗?”
“是呀,你就不怕把你厂子搞垮了。”刘厂长跟着道。他倒也没跟张泽关系好到关心他的厂子会不会倒闭,要是搁以前,他巴不得张泽多招点人,最好一次性招个五六百个。但现在不一样了,他的厂子可是靠着张泽吃饭呢。张泽的厂子倒闭了,那他怎么办,唇亡齿寒,也好不到哪儿去。
张泽笑着宽慰俩人道,“我当然知道了,你们放心好了。”
“你都怎么打算的?”王厂长还有点放心不下追问道。
张泽面朝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神秘一笑,丢下一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说完手背在身后潇洒的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没更新是因为作者老糊涂了,只知道把内容复制上去,忘记设置发表时间,直到晚上才发现,实在不好意思!
感谢在2021-05-01 21:11:26~2021-05-06 21:58: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种花家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种花家 50瓶;兰魂之殇 20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13、厂子搬迁
这几日高省长那头千挑万选, 算是把吉安县城走了个遍,这才帮张泽挑了这么一块好地方。
虽然是一个废旧的工厂,但也没荒废多久, 也就俩年时间。以前是个榨油厂,厂子的面积挺大, 规划的也很好,各种设施都很齐全, 仓库门房啥的都有, 只是房子老旧了些, 但住人还是没问题的。
尤其是这个工厂后面有一栋四层小楼, 正好可以拿来当工人宿舍用, 这就是高省长为什么中意它的原因。
但决定权主要还在张泽这里,所以高省长特意把他叫来看了看,看他是否满意。
张泽跟着高省长、薛县长和秘书四人一起把工厂转了一圈, 倒是没啥不喜欢的地方。主要这个工厂不止面积大,地理位置也很优越,算是在县城中心。离火车站也比较近, 以后自己再往南方发货就比在村里容易多了, 就是房屋看着年头久了些。
秘书眼尖, 注意到张泽一直盯着厂房, 心里猜出了几分他的心思,忙对他道。
“房屋虽然外面看着旧但还是很坚固的,这座楼其实也才建了4年。只是厂子倒了后荒废了下来, 没有人打理所以房屋才看着好像年久失修的样子。”
张泽理解的点点头,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也不是啥都得要。再说在那俩个优势面前,房屋就不算啥大问题了。
大不了自己以后再重新装修一遍嘛, 毕竟这个年代的人都实在,盖房用的都是好料,钢筋水泥一点也不含糊,拆了也怪可惜的。或者等有钱了再建一栋新的也没啥,反正这个工厂还有一大片地空着呢,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见张泽同意了,高省长心头一喜,薛县长也是松了口气。他跟着省长这几日把县城每个角落走了个遍,可以说是来回斟酌利弊,综合考虑下才选了这么一块宝地。要是张泽不满意,他看就高省长对这事的重视程度,他是不都得给张泽现盖一座去。
“那行,既然确定了,那我就找人帮忙给你把这收拾一下,肯定给你整的干干净净的。”高省长有些迫不及待道。毕竟还有那么些工人等着呢,早点解决他的心就能早点放下来,生怕时间长了中间再生出什么事端。
高省长说完转头冲薛县长交代起来,薛县长笑着擦了擦额上的汗,连连保证自己肯定把这事办好。等高省长离开后,他赶忙找了建筑队,生怕晚了惹得省长不快。
张泽回去后把厂里的工人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议,把厂子要搬迁的事情说了一下。大家都是满脸的惊讶,不明白张泽怎么突发奇想,要把厂子搬到县城去了。
“厂长怎么突然要挪地方呀。”牛素芳心直口快,最先问道。
张泽把自己去省城开会的事儿跟大家说了下,“主要是这个原因,本来高省长是想让我直接搬到省里的,但我担心你们以后上班不方便,就提议在县城算了,毕竟我们村实在没有那么一大片地方能容纳这么些工人。”
他刚说完,狗蛋他妈立马吃惊道:“好家伙,工厂还会倒闭呢。”
张泽笑笑,“这怎么不会呢,经营不善不就倒闭了。”
狗蛋他妈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也不懂这个,我寻思着那么大个厂子,还是国家的,咋弄也不可能这样呀。”
在狗蛋他妈的记忆中,火柴厂那可是省城的大工厂。他们送孩子上学,就希望孩子以后毕业能去这样的厂子当工人去。那可真是,说光宗耀祖都不为过。在她眼中,火柴厂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自然跟‘倒闭’这两个字挂不上边儿。
其他人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贺小娟还在一旁掰着手指头絮絮叨叨的算了起来。
1000多个工人,三个月的工资,都被卷跑了,这可真是老大一笔钱了。这人要被抓回来了,非得枪毙不可,心实在太黑了,贺小娟在心里纷纷不平道。
等大家嘀嘀咕咕讨论了半响,声音渐弱后张泽才接着道。
“开这个会就是给大家通知一下,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吧。”张泽说着扫视了大家一眼。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没问题,毕竟县城离的也不远,这么好的工作,傻子才不去呢。
倒是王老太和胡老汉面色有些犹豫,毕竟两人年纪大了,为了上个班还要跑那么远。倒不是不乐意,就是以后怕是要辛苦些了。
张泽又等了一会儿,见大家都没什么话说了便说散会。
“胡大爷,王奶奶你们等一下。”张泽站起身把准备离开的两位老人家叫住。“你们先坐着,我有话要跟你们说。”
胡老汉跟自家老婆子相视一眼,面带疑惑地坐了回去。
“怎么了,爱军。”王老太道。
“是这样的,我们不是要搬去县城嘛。但你们二老年纪有些大了,怕是每天过去不方便。我特意在厂子里安排了一间房给你们两个住,也省的来回跑了,你看怎么样。”两个老人家毕竟有些年纪了,胡老汉有时又要上夜班,更是不方便,还是住在厂里好。
但这只是张泽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还不知道他们两个老人家愿不愿意。毕竟有些老人年纪大了就不愿离开家里,要是他们两个不同意的话,张泽只好再想想其他办法。毕竟王老太可是他们厂子专门负责卤蛋的技术工人,可千万不敢弄丢了。
“这,还给我们提供房子呀。”王老太搓搓手难为情道。
张泽笑笑,“这不是换了个大地方嘛,刚好有员工宿舍,我给你俩在一楼留上一间。”
王老太听后激动的看向胡老汉,想看看他是咋想的,反正自己挺乐意的。毕竟人家爱军都给自己提供房子住了,以后住到县城不就离在省城上学的孙子更近了嘛。胡老汉见自家老婆子乐意,他哪儿敢提反对意见,便答应了下来。
工人这头的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轮到扩展市场这块了,不然产量上去了,产品卖给谁去。
张泽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方的市场,毕竟改革开放后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南方。那里的人们消费水平偏高,消费观念也受西方影响会比较超前。从他们的穿着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时尚、前卫、大胆是他们的专属标签。
这样的年轻人,在张泽看来,他们不仅乐于接受新事物,也会更舍得在吃喝上花钱。所以西方的零食在南方很受欢迎,哪怕价格昂贵,也是供不应求。
正好现在厂子也扩大了,生产量上去了。不如趁机打入南方市场,较早的占有自己的一方席位。
张泽决定后立马发了封紧急电报给高厂长,想通过他更多的了解一下南方市场,看看自己在哪里寻找突破口。
高厂长收到电报后,很快为他提供了一份资料。里面包含了广安省目前食品行业所有厂商的信息,甚至连外企都包含在内。那些食品厂主要生产哪些食品,客户群体是哪些都罗列的清清楚楚,可见高厂长真的十分用心的帮他准备了这份材料。并告诉他若是想进军南方市场,自己可以帮他联系超市和商店,毕竟他当了这么些年省食品厂的厂长,这点人脉和门路还是有的。
张泽打心眼里感谢高厂长的帮助,他对南方人生地不熟若是贸然进军确实会有很多困难。但是若有高厂长在中间周旋,肯定会顺利很多。
张泽花了几天时间把资料看了一遍,发现自家的食品在南方还是挺有市场的。因为并没有厂商生产跟自家类似的产品,等于说市场还是空白的,有偌大的空间等着自己去挖掘。
看完资料张泽心里有了底,对南方的市场是信心满满。
又过了一个礼拜,张泽就收到了厂子已经修整好的消息。虽说那片厂区该有的都有,但是荒废了两年,电路啥的还是要重新检修一遍。包括整个厂区的卫生,也是一笔不小的活。没想到他们速度还挺快,这才一个月就收拾好了。
秘书还特意邀请张泽去检查了一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弄的地方。
张泽到达厂子时,差点儿都没认出来。只见厂区完全焕然一新,就连外面生锈的大铁门都换成了新的。里面打扫的也是一尘不染,刚来时墙角的蜘蛛网全被清扫干净,丝毫看不出来这里曾经被荒废的模样。
“挺好的。”张泽看着焕然如新的厂区对秘书道。
一想到这里以后就是他的了,张泽心里不免激动。
自己由家庭作坊慢慢变成在村里的小工厂,到现在在县城也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厂区。自己一步一步陪着它成长,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发展壮大,张泽心里格外满足。
“那你看什么时候搬进来?”秘书问道,毕竟这才是头等大事。“我看这个礼拜六就不错,是个好日子。”
“可以呀。”张泽道。
早点搬进来也好,正好礼拜六他定的机器就能到货了,正好一起拉到新厂子,也算是搏个好彩头。
114、开业仪式
“儿子, 今天穿这身咋样?”
只见老太太上身一件翻领小毛呢外套,下面是黑色直筒裤,一双小皮鞋。脖子上还带着张泽从南方给她买的珍珠项链, 这一身可以说是十分的混搭。
“可以呀。”张泽上下扫了一眼立马毫不吝啬的夸赞到道。
老太太捂嘴一笑,心里乐开了花。她低头伸手抻了抻身上的衣服, 想着一会儿就要穿着这个去县城参加厂子的开业典礼,她心里又自豪又有些担忧。生怕人家看出来自己是个农村来的小老太太, 到时候让儿子丢脸。
这时张老头边勒裤腰带边从房里走了出来, 脸上的笑容一点儿也不比她少。
“老婆子, 咱啥时候出发呀。”张老头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谁知老太太看见他, 表情立马变了, 满脸写着没眼看,还嫌弃的‘啧’了一声。
“你穿的这是啥呀?”老太太抱怨道。
她昨晚专门给自家老头子准备了一套衣服,衬衫配上西装裤, 还有儿子买的皮衣,都搭配好了。她看那挂历上人家穿着都挺好看的呀,怎么穿到她家老头子身上就这么不伦不类呢。
“你这勒的啥呀?”老太太生气的走过去指着他裤腰上的带子质问道。
只见那件被熨烫的很整齐的西装裤的腰部正绑着一根白色的毛线绳, 衬衫的下摆都被他塞进了裤子里, 裤子还提的老高, 都快到胸口了, 显得那跟毛线是格外的显眼。
张老头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穿着,纳闷的挠了挠头。
“我平时都是这么穿的呀。”绑个绳不就是担心裤子老往下掉嘛。
老太太捂住额头,一副血压高的样子, 气急败坏道:“你赶快把它取下来,难看死了。”
见自家媳妇儿发话,张老头手忙脚乱三俩下就把绳子取了下来扔在一边。
“好了,这不是绑习惯了嘛。”说完嘿嘿笑了俩下。
见他取了下来, 老太太的脸色好了一些,又赶忙让他把皮衣拉链拉上,这样看着舒服多了。
检查完自家老头子的穿着,老太太又跑去了大儿子的房间转了转。见他穿的还算是人模人样的,最起码比他爹强,老太太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个,小娟啊。你看你今天也太素净了,爱军给你买的那个耳环呢,咋不带着。”老太太检查完大儿子,又转悠到贺小娟身边。见她穿的倒是还行,干干净净的,倒不会给自己儿子丢脸。就是这个脸上、脖子上总感觉少点啥。
见老太太竟然想让自己带耳环,贺小娟不知所措的看向张爱党,不太明白老太太今天是咋了。
平日里最看不得她打扮,为了避免跟老太太起冲突,所以小弟送的耳环她都只敢偷偷的在房间里戴,生怕老太看见说她一天心思都用在这里。
“你发什么愣。”自己说了半响了,也没见贺小娟有啥动作,老太太有些急了。
这一会可就要出发了,还不赶紧收拾。穿那么素的,一点派头都没有。今这么大的场合,不得支楞起来。
“你快去把耳环带上。”老太太一跺脚,板着脸道。
贺小娟这才反应过来,忙点头答应,立马转身就去找耳环了。见她乖乖带上后,老太太还觉得不满意,又回房间把自己那条丝巾拿了出来让贺小娟学她绑在脖子上,这才合意的点了点头。
“妈,大嫂,你们收拾好没有。”院子里传来一声张泽的催促声。
“好了好了。”老太太赶忙应声,挥挥手就让大家跟她往出走。“儿子,来了,现在就走嘛。”
张泽点点头,“是的,一会县长就该到了。”
“啥,县长还要来呢。”老太太愣在原地,眼睛一瞬睁大了,心砰砰砰的直跳,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县…县长咋还来呢。”
“就是来道声贺。”张泽淡淡道。估计是觉得高省长他这个厂子比较看重,所以这才特意跑来祝贺一番,也是看在高省长的面子上。
老太太紧张的攥了攥手,上下又把自己的穿着看了一遍,担忧道:“儿子,你看我穿这身行吗?”
刚才看着还觉得可以,现在怎么越看越瞧不上了。毕竟是见县长,是不是得再穿的更隆重些才好呢。
张泽笑着挽住老太太的胳膊,打消了她要去换衣服的念头。老太太今天这身打扮已经可以了,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再折腾了。
“好着呢,这身穿在妈你身上老好看了,别人都穿不出来这种感觉。再说了,不就是个县长嘛,你可是连参谋长都见过的人,还怕他。”
张泽一番话极好的熨帖了老太太,一下她就不紧张了。
也是呀,自己连参谋长都见过呢,何况一个小小的县长。顿时挺胸抬头起来,那是心也不抖了,腿也不颤了,我王秀兰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张泽带着全家人到火柴厂时,不对,现在已经是张老头食品厂了。门口已经围了三三俩俩凑热闹的人,对着厂子好奇的议论纷纷。张泽也没管他们,让大哥把买好的鞭炮先摆上,等一会薛县长来了直接点,完了红布一扯这简单的开业典礼也算结束了。
虽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做了,但毕竟换地方了,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大兄弟,这榨油厂是不是准备重新开张了?”有位围观的老大爷凑到张爱党身边问道。
他看这荒废了这么久的榨油厂竟然不知道啥时候被人翻新了一遍,今天门口还从新挂上了厂牌,就是盖了块红布,他也不确定是不是榨油厂。看张爱党在门口忙活,像是厂里人,便上来问一嘴。
“不是榨油厂,是我们张老头食品厂迁到这了。”张爱党放下鞭炮,直起身子在老大爷耳边喜气洋洋大声道。
“啥?张老头食品厂?”老大爷像是有点懵圈,好似没听说过这个工厂。
这时从后边走上来一个年轻女人,对着张爱党一脸惊喜道:“真是张老头食品厂?”
张爱党点点头。
见她竟然也知道这个厂子,老大爷看向年轻女人,好奇的追问。
“张老头食品厂是个啥?”他在这县城住了一辈子了,咋没听说过。
年轻女人一脸‘你竟然不知道这个’的惊讶表情,这张老头食品厂在他们县城,不,就算在省城都很有名气。东西好吃又不贵,十分受大家欢迎。每逢年过节,送礼都少不了它。
“张老头食品厂,就是卖食品的,跟省食品厂一样。他家的开心汽水,香菇辣椒酱,枣糕啥的,你总吃过吧。”
老大爷听后点点头,恍然大悟道:“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厂子产的呀,我咋可能没吃过呢。那个枣糕,我跟我老伴儿每天都吃上几块,把那当早饭吃呢。”
给老大爷解释完,年轻女人又转向张爱党问道:“那你们迁厂子搞不搞活动呀?”
她听人说张老头食品厂当初建立之初在供销社门口搞活动,什么买三斤送两斤的,老实惠了。可惜她当初不太了解这个厂子,也就没凑热闹买,现在那是后悔莫及呀。
“这个…”张爱党边挠头边无助的看向一边的张泽,搞不搞活动他也不清楚呀,毕竟这都是由小弟决定的。
张泽注意到大哥看他的目光,忙走了过来问道:“怎么了?”
张爱党指了指年轻女人对他道:“这位顾客问我们迁厂子还搞不搞活动了?”
原来是这回事,就这把大哥为难的。
张泽面向女人大笑着道:“搞,当然要搞了,这么大的喜事儿,必须跟顾客同乐一下。毕竟要是没有大家的喜爱,我们食品厂也不能一步步走到现在。”
其他围观的群众听到搞活动也纷纷凑了上来。
“那准备咋搞呢,啥时候搞。”有人猴急问道。
张泽想了想,“就俩个礼拜之后吧,就这个时间。”到时候新工人估计也都适应厂里的工作了,正好来一波促销,趁机把自己的新产品推上市场。
“到时候我们不光有买就送的活动,还有新品上市,大家可以免费品尝。另外现场还准备了抽奖活动,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张泽临时突发奇想,想了个抽奖活动。
众人一听纷纷眼睛一亮,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讨论声逐渐变大,又吸引了好些人凑了过来,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就散播了出去。
等王厂长、刘厂长到时,看到的就是这副热闹场景。
“张厂长,恭喜呀。”王厂长率先祝贺道,上次张泽的厂子搬迁他都没赶上,这次可不能少了他。他也没空手来,专门带了礼物。
刘厂长也是,只不过他的礼物有些特别,是一车带着锣鼓的大爷大妈。
“这不是开业嘛,不得热闹热闹,整个开门红。”刘厂长有理有据道,说着让小秘书把他准备的人都叫下来。王厂长手一挥,大爷大妈们立刻在厂子门口排列站好,随时准备开始。
毕竟这活他们熟呀,人家老板都交代好了,必须跟上次一样,整得热热闹闹的才行。
张泽看着一个个笑的喜气洋洋的大爷大妈,从脸上硬挤出一个笑容,一板一眼道。
“可以,好着呢。”
他就搞不懂了,刘厂长怎么就对这个就情有独钟呢?
又到了一会儿,薛县长姗姗来迟,这开业仪式总算是开始了。
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起,随后就是热闹喧哗的锣鼓声伴随着大妈喜庆的舞姿。在这样的欢快的背景下,张泽和薛县长一起将红布扯下,宣布张老头食品厂正式搬到县城了。
115、促销活动
今天是招聘的日子, 张泽总共只招70个人,可从省城跑来的工人少说得有几百个,瞬间把厂子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张泽本以为省城的工人还会瞧不上县城的厂子, 不愿来这里工作。但他显然低估了张老头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再加上张泽提供的条件相比于其他厂子还是很优厚的, 自然不缺应聘的人。
张老头带着张爱党和杨江、胡老汉四个人在门外一直维持秩序,让大家排着队一个一个来, 生怕人多出个啥事。
张泽的招聘要求还跟以前一样, 首先就是工人必须爱干净, 需要时刻保持整洁, 就这一个要求都pass掉了很多人。又一一筛选了一下, 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差不多把大部分工人招齐了。
剩下的需要一点学历的岗位,张泽想慢慢筛选。
首先就是会计,应聘的总共来了6个人, 自称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张泽给他们出了一套题,合格的却只有俩位。张泽便把他俩都留了下来,给他们三个月的实习时间, 到时候择优录取。
还有就是推销人员, 厂子慢慢壮大, 不能总是让他一个厂长在外面扩展市场。是时候该培养业务员了。张泽挑选业务员倒并不是很看重学历, 初中毕业就可以。但前提必须是要脑子灵活,嘴皮子快,懂得创新。
张泽最后选了4个人, 两男两女。张泽交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一个礼拜后的促销活动想一个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