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古代娱乐圈大佬 > 第90章 大周文化节(宣传篇)……

第90章 大周文化节(宣传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果把一个朝代当做是一个人的话, 那么在这么一大堆朝代拟人之中,大周一定是那一群人里面C位出道、一出道就站在金字塔顶端、万千粉丝追随的人物。

    无他,就因为帅!

    这个国家帅, 振臂一呼八方朝贺!

    这个国家的百姓帅, 不服就打,能动手绝不逼逼,打赢了再和你讲道理!

    这个国家的诸侯王帅,忍辱负重帅气多金知人善任反差萌各种款式的都有!

    这个国家的国士帅,治大国若烹小鲜,谋定而后动, 决策于千里之外、断言于千年之后!

    这个国家帅到什么程度?

    秦门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上个月杂志社接到的《雅俗》里诗歌专栏的稿件来讲, 上千份诗作里, 有三分之一是歌颂伟大祖国的, 有三分之一是外乡游子写乡愁,剩下的三分之一全都是追忆大周历史人物文化经典的!

    每天都有人在追忆他们素未谋面的大周。

    每天都有诗赋在歌颂他们不曾真的认识的大周。

    每天都有人在思念他们从来没有参与过的大周。

    正是因为有这些事情这些人的存在,当秦门得知他选出来的这一天与历史上这个大周有关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群老学究每天在街上拉着人叨叨的“复兴周礼”。

    “他们不是一直想复兴周礼么?我们就专门弄个节日, 号召大家在那天复兴周礼……一天似乎不过瘾,就三天吧!”秦门自言自语,敲定了时间。

    分公司的代表们还有点懵, 复兴周礼他们懂, 说到底就是变如今的行省制为大周的分封制, 让圣人给地方官员更多的自由决策权力,他们不太懂复兴周礼这个算是个什么习俗?难道要他们说服圣人这三天大封国土给大臣们吗?然后三天后再让臣子们把土地还回去?

    秦门听了这群人并没有什么创意和执行力的对周礼的解读,没忍住最后还是翻了个白眼:“周礼是那么狭隘的东西吗?”

    什么是礼?

    礼就是告诉别人,应该要怎么吃饭, 怎么穿衣,走到外面该怎么走路,回到家里要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人,该怎么和上司说话,又该怎么和下属说话,礼约束着人的方方面面……

    “所以分封制是个什么鬼哦!你们只想得到这个吗?”

    当然不是!

    听完秦门带着启发性的指导,众人顿时茅塞顿开,陷入了沉思。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思路!

    等一群人集思广益把思路整理成了一份计划,秦门干脆把计划拿着连夜去了端王府,然后就目送着端王连夜出府进了皇宫,一直到第二天一早才从皇宫里出来,并且带来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口谕——

    “圣人很喜欢,他还说到时候会微服私访、与民同乐!”

    秦门一听到这个噩耗,脑海里闪过某位大太监那尖酸刻薄挑剔的模样,只觉自己头皮发麻,背上一瞬间全都是汗渍。

    可别逗了,您老人家从宫里出来一趟那阵仗叫个啥与民同乐哟!

    “太子殿殿下说他愿效仿父皇!”

    我滴个乖乖,上一回来个皇帝就已经闹得一个月不得安生了,这次还要来个国之重器的太子?!这怕不是要把他晋江文学城的五个分公司给拆了重建一遍!

    但无论如何,“庆祝大周国诞日”这件事情算是过了明路可以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弄起来了。

    而为了让这个节日与姜国自己的国诞日区分开来,秦门又称这个节日为“大周文化节”。

    ……

    ……

    国子监门口,一大批学子们正拿着那张请帖愣神。

    读书人里十个有八个是周朝的路人粉,还有两个是死忠粉,一听说这次的节日与周朝有关,一帮人来了兴致,纷纷问那小童要请帖。

    然而来要的人太多了,小童怀里那一大摞请帖不一会儿就发完了,一见还有人问他要,兜里空空的他只能在那里偷偷抹眼泪,看得人心有不忍,最后大家伙儿合计了一番,按照住处的远近,几个人共看一张,总算是自发把事情给解决了。

    小童完成任务高高兴兴一蹦一跳地回去了,学子们则约好等休息完吃饭的时候再找个地点一起来看看这封和大周有关的请帖是什么东西。

    结果还没到晚上,等不及的一群人就已经集中到了酒楼上,点了两个菜点了一壶酒,就迫不及待掏出那封请帖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众人本以为这张请帖应该是邀请他们去参加大周诞辰庆祝活动的邀请函,听之前小童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但等他们真的把请帖翻开一看,才发现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这不是一张邀请参加大周诞辰的邀请函,这是一张穿越的邀请函!

    邀请人是晋江文学城里名气最大的秦关之,整个请帖上的措辞比起他们三年前来都城看到的海报上要优美许多,让人读了还想读。听说秦关之这半年来一直跟随退休的老大人们念书,如今看来效果不错,也不知秦关之是和哪位老大人学的,他到时候厚着脸皮去拜师成不成?今年科举是没戏了,拜个好师父,三年后说不定就是他金榜题名之时啊!

    话题重新回到这张主题为穿越的请帖上面来。

    穿越,这个原本应该脱胎于现代的词汇,因为穿越人士秦门的出现,出现在了如今这个古代的社会。

    要说最早的出现应该是在多年前晋江举办的一场文会上,在那一场聚集了都城所有爱编故事的文化人的文会上,作为主办方代表的秦关之向众人出了一道考题,由他写一个故事的开头,由下面所有参加文会的书生续写这个故事。

    穿越这个概念就被秦关之隐藏在这个故事开头里,然后随着这群都城书生的故事续写,灌输到了这群书生、乃至所有都城人的耳朵里,最后,又被所有来到都城赶考的外乡学子所知,成为了整个姜国人人皆知的一个概念。

    秦关之在这张邀请函上所用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他以一种骄傲又仿佛在向谁邀功的口吻说,晋江文学城自成立以来一直收到来自各地的稿件,清楚的知道大家对周朝的推崇,因此,值此大周王朝建立之日,他作为晋江文学城的代表,共邀全城百姓与他一起“穿越”到大周!

    学子们看到这里,激动了。

    居然可以穿越!

    还是到他们最为崇拜、自幼年读书时就最喜爱的周朝!

    对此信以为真的傻白甜学子们已经开始在脑海里勾勒自己穿越后到底要干些什么了,他们七嘴八舌说着自己最崇拜的周朝的人物,说着如果穿越了他们一定要去诸侯国中的哪一个,投效哪一位诸侯王,与哪些他耳熟能详的国士并肩作战出谋划策统一全国!

    而根本不相信穿越这回事的冷静的学子们忍不住捂住他们这群异想天开的好友的嘴——

    在想这些问题之前可否先考虑可实施性?

    谁人不想穿越?

    你只看晋江每月都会出版一本穿越类型的话本就可以知道都城的百姓有多么热衷这个题材。

    可穿越是要技巧的!

    话本里那些主角穿越十个里面九个都是在原来的世界因为意外死了的,难道秦关之要号召大家在那一天一起自杀吗?

    显然不可能啊!

    所以他打算如何让整个都城的百姓包括他们这群暂住在都城的学子一起穿越到周朝呢?

    他们很好奇,于是他们翻到了第二页(是的,请帖不只有一页)。

    第二页上,秦关之继续用之前那种“我太聪明了你们快夸夸我”的口气,炫耀着他想到的这个如同耍赖一样的“穿越”的办法:

    “着周朝的服饰,吃周朝的佳肴,玩周朝人玩的游戏,看周朝人看过的风景!如此一来,即使不曾真正到过周朝,谁人有敢说我等不曾经历过周朝?这三日,你我皆是大周人!一起体验大周文化!”

    看到此处,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像话本里说的那样,把他们这群人全部“移民”到大周这个朝代里去,而是让他们把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改造成周朝时候的模样!

    “这有何意思?”真心盼望着穿越的学子们大失所望,将那请帖扔到一边。

    “这根本就是假的穿越!见不到某想要见的人,这穿越不穿也罢!”刚才还配合着一起讨论

    “如果穿越到大周我要去见谁”这个话题的另一位学子点了点那请帖气愤道。

    “这必定又是晋江文学城想出来要咱们从兜里花钱的招数,咱们谁都不要理!”理智的学子们觉得自己一眼看破,说得斩钉截铁,说得不像是会被打脸的样子。

    一群人相约要坚定信念,绝不动摇,什么大周诞辰,他们一群姜国的百姓过什么大周的诞辰!说着说着有人还即兴做了首诗,然后大家相约第二天一起去茶馆里坐一坐,买份报纸评析国家大事——

    今年因为晋江出的幺蛾子太多,又是话剧又是《三年科举,一年模拟》的,他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害得他们连最喜欢的这项娱乐活动都不得不放弃,每天不是做题就是对答案,累死累活一本练习题都没做完,考前焦虑到要死。

    如今终于考完了试,他们不用再去做那些个习题也不用再去排队预约到安城的旅游了,终于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可以做他们自己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了!

    然而很快,秦关之就用他的实际行动向这群人证明——所谓脸,就是用来打的,所谓誓言,就是用来破坏的!

    ……

    ……

    多年过双十一的经历让秦门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只要被附上一个节日,那么这个日子会瞬间变得充满了魔力,让人就算本来不打算买这个东西,也会最后不由自主的去买。

    比如说端午节。

    不是谁都喜欢吃粽子吃糯米的!

    但是一到了端午节,总会不由自主的买几个粽子回来,理由就是“今天毕竟是端午节嘛,端午节吃粽子”。

    再比如双十一!

    平时你买东西父母都会说你乱花钱,到了这一天,他们顶多说一句“不要花太多”,为什么呢?

    “毕竟是双十一嘛!哪有不花钱的?”

    所以当这群相约绝不参加大周国诞日的学子们第二天打开门一看外面的世界的时候,发现整个世界都在诱惑着他们。

    作为群居性动物,人类非常喜欢过节,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没个自己的节日?只要是个节日他们就会想过!

    虽然大周国诞日这个节日以前没过过,不知道要怎么过,但是没关系啊!晋江文学城早就准备好了全套操作,都城的百姓已经习惯了遇到这种情况就等晋江给个答案。

    很快,答案就出来了。

    在新一期的《雅俗》上面,头一次不再谈有关现实的事情,所有的专栏清一色的换成了“周朝”这个主题,美食栏在向众人科普周朝这个朝代的百姓都吃些什么,有什么神奇的食材搭配,时尚专栏则在考据党的努力之下还原了两套据说在大周时男女最时髦的衣服……

    周朝女人的化妆方式、周朝男人腰间的配饰、周朝小孩过年时受到的长辈祝福、周朝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一切的一切应有尽有,整本杂志如同一本周朝礼节的趣味性科普说明文。

    好几章没出现的晋江文学城起家的元老说书先生们在这时候隆重登场,因为晋江大剧院如今的重头戏放在了大剧院本身和外面的舞台,对演员的需求远远超过说书人,艺人部已经有几年没有招过说书先生了,这也让整个艺人部的说书人年龄比起其他同行里的更偏长一些。

    年轻的说书人充满活力让人看了、听了他们你声音就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好几岁,而年长的说书人浑身都是人生的阅历,他们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只一眼就乖巧地坐在角落,如同听长辈的教诲一样听着他们说话。

    说书人们又一次拿起《雅俗》这本杂志,一个个随便选了个茶馆就坐在那里,开始细心和周围人讲述着准备迎接大周国诞日要做的准备工作,一句一顿,让人听了就想要点头附和外加喝彩,原本还聚在茶馆相约讨论报纸上时政热点的学子们坐在那里只觉自己浑身尴尬格格不入。

    他们不想要知道这个大周国诞日要怎么过来着……

    ……可是听一听周朝人是怎么生活的好像也没什么,就当做是拓展阅历呀!毕竟人家说书先生讲的是真的生动又有趣!

    ……

    大周国诞日在秦门和晋江文学城其他人的设想里,真正参与到里面的受众应该是都城远比其他地方多数将近要十倍人数的读书人。

    要知道针对读书人和针对都城的普通百姓,所要做的宣传工作和宣传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道理就跟给一个演员当粉头和给一个歌手当粉头遇到的粉丝和经纪人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意思。

    晋江文学城以前的活动虽然也大面积针对读书人,或者说其实很多活动因为古代识字率和文化程度确实不高,导致有些活动明明是针对百姓,但最后还是读书人参与居多,可当初大家做策划的时候那是切切实实以老百姓的角度在考虑问题的。

    比如在设计海报的时候,大家默契的选择更加通俗化的语言,比如在设定价格的时候,一群人围在一起商量也要拿着朝廷户部友情提供给他们的年收入表,甚至是时间的选择上,他们都得考虑时间必须是各行各业人们都有空的时间段!

    但现在。头顶上的大老板就差戳着他们的脑门儿告诉他们,他已经看腻了他们这些个换汤不换药的方案了,针对新的客户群体,麻烦大家给出一套新的从头到尾都新的宣传方案!

    于是一群人苦着脸开始想,读书人喜欢什么?

    读书人,喜欢高贵典雅的东西,不论他们自己是否真的高贵,这并不阻碍他们追求这种风格。说话要文绉绉,宣传语要咬文嚼字,不论何事最好都能有个效仿先贤的名头在那里待着。

    秦门的四徒弟,如今掌管着晋江旅行社的小四茅塞顿开,并在第二天上午找到了如今已经是都城城里人的那群曾经从晋江来这里逃难的同乡农户们,问其中一位借了他们家耕地的牛,洗刷干净收拾得整洁漂亮,在那头牛的头上编了个花环给它戴在牛角上,然后就牵到他们晋江旅行社的门口拴上。

    牛是千挑万选的颜值颇高的牛,小四又花重金请了另一位最会照顾牛的老乡在那里看着,确保牛一旦拉了粪便就会立刻被捡起来,一旦饿了就能有东西吃,不乱叫唤干扰别人也不尥蹶子。

    如此乖巧又干净的牛很快就成了都城的一道风景线——对于大部分城里人,尤其是大部分说书人而言,他们自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算看到牛,那也都是家里骨瘦如柴脏兮兮的,头一回见到这么好看的牛!

    不到半天时间,这头被牵到城里面的牛周围就出现了一群人围观。

    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古代,牛是比狗更好的人类的伙伴,农民喜欢它,因为它能帮一家人耕地,商人喜欢它,因为牛身上所有的东西卖出去都很值钱,读书人也喜欢它,因为牛身上有着一种令他们向往的品行。

    不少读书人围着这头牛转啊转,他们称赞着这头牛的蹄子,说此牛力大无穷能行千里路,他们称赞着这头牛的眼睛,说它双目有神性情温和,他们又称赞着这头牛的两只牛角,说这两只角是武器,一旦惹怒了它触犯了底线它就会怼过来——

    一如他们姜国人对外的形象!

    啊!

    牛!

    你怎么如此美丽!

    就连你身上那一道伤疤!

    那必定是英雄的疤!

    一群学子忘我地称赞着,脸因为激动涨得通红,而就在这个时候,小四从旅行社里走了出来,旁若无人的在那头牛拴着的那根柱子上贴了一张海报——

    因为是给读书人看的,海报的底色从红色重新换成了普通纸的颜色(不知道为什么读书人都觉得红色艳俗),海报上面是一张古朴的水墨画,赏画先赏画中的主要部分。

    画上是一位老者正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抬头仰望着天空,他的身边围了一群书生,有的年轻,有的年长,片刻间数不清有几人。

    画画的人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这群人所在的这片地方的风景,小河流淌、小草的嫩芽从石头缝里钻出,隐约可以在角落见到一只蝴蝶。

    画这幅画的人不是晋江第一漫画家兼秦门的大徒弟赵成,而是赵成新娶回家没多久的妻子王大娘子。

    王大娘子的父亲是当今姜国第一国画大师王御史,身为他的女儿,王大娘子继承了爹爹的绘画天赋,一手人物风景画画的栩栩如生,精妙绝伦,虽如此,但王御史是个思想很顽固的人,他愿意教女儿画画,却不愿将她画画的天赋和画作对外流传,所以世人只知道王御史的儿子没能继承他老爹的绘画天赋,却不知他的女儿王大娘子也是画中高手。

    而如今,这位画中高手在自己夫君的鼓励和支持下,靠着精湛的画技,已经一跃成为晋江文学城国画上的第一人物。

    晋江文学城国画第一人画的画自然动人心魄。

    看画的人立刻就能看出画面之中这位老者必定是一位教书先生,他正带着他的徒弟来到小河边在春夏之交踏青赏景,悠闲自得的情绪从画面中扑面而来,感染着看画人的情绪,顿时就让他们觉得自己如今的生活多么的枯燥乏味,对画上之人充满着羡慕嫉妒。

    当然也有识货的人,看着这画看了三四眼,皱着眉头摸着下巴:“这画面不知为何,总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在梦里见过似的。”

    周围他的小伙伴跟着也露出同款表情还煞有其事的点点头。

    对面早已经看破的读书人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发作,优雅地翻了个白眼,然后勾了勾下巴:“人家这不是都把出处给你写在上面了吗?”

    一群刚刚还在说“似曾相识”的人这才赧然,看向了那寥寥几句存在于画面主干部分之上的天空中的诗篇的前半段: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学子们这才恍然,原来画面中画的正是这句句子的场景,而他们会觉得眼熟,完全是因为这句句子是四书五经中一本经典里面的一句话,因为一直没考过所以他们都快忘了,但又因为读到过所以在潜意识里还能记得读到那句话时候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而那一本著作,好巧不巧,真是周朝时所著。

    读书人本就容易多愁善感心思多样,看着那句话再看看那张画中闲适的景象,让人不经感叹:“古代先贤这过得可真好啊……若我能如此……”

    还没说完,就看到了这前半段后面杜撰的后半段:

    “……晋江旅社,可畅游。”

    真是太没有格调了!简直斯文扫地!

    那人很想说这么一句话,可看到那几个字,心里又分外纠结——

    怎么办,真的好想效仿先贤去这么玩一场啊!

    平时他一直在念书,本就没什么时间玩,讲道理他已经和好友约好了这几日都要在茶馆看《齐天周报》的……

    ……可马上就要到大周文化节了呀!

    过节不就应该有过节的气氛吗?

    这时候出去玩一趟,就跟中秋节被爹娘逼着吃一个月饼是一个道理啊!

    可我之前和大家约定了不参加晋江文学城举办的大周文化节呀!

    直到此刻他们才想起来,大周那会儿的通用交通工具不是马,而是牛!

    怪不得要在门口牵头牛给他们看!

    这头牛在那里呆了五天,等几乎所有都城的学子都跟风过来见到过这头牛和牛拴柱上的水墨画海报后,牛在所有人惋惜和不舍的目光下被小四还给了老乡,原本贴海报的地方又重新贴了张画!

    画的内容依旧是之前那张画的内容,但整张纸变大了不说,上面的文字也变成了文言文版的旅行社对于这一次“大周文化节”旅游的活动安排。

    作为一个只能过三天的节日,晋江旅行社并不打算把旅行的地点定在多么多么远的地方,选择的就是在都城边上的一条溪流的上游部分,时间有两种,半天的和一天的。

    看到地点的学子们觉得这么近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啊,何必要花这个冤枉钱到旅行社报名呢?

    结果看到旅行社安排的各种活动内容,让他们本来想要吐槽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体验大周诗人特别的诗会——诗瓢?瓢是不是就是指葫芦?是说把诗写在葫芦里面吗?”然后再顺着河流往下游流?

    卧槽大周的诗人这么浪漫的吗?

    “亲手制作并品尝大周诸侯王才能尝到的美食?那某若是尝过了这道美食……”四舍五入某不就当了一回诸侯王了吗?!

    怎么办好激动!

    “为您量身定做的纪念品——大周国士服?国士服!是某最仰慕的XX穿的那种吗?!”

    我穿了四舍五入我和我偶像就是穿了情侣装啊!呀,好害羞( ω )

    各种带着周朝标题的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活动,让人心动到不行,一群学子们正在犹豫自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违背与好友的誓言参加这次旅行社举办的大周文化节的活动,还是遵守诺言转身离去,却见在这些活动内容的下面还有活动报名方式——

    “想要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子请到前台领一张大周历史考卷,答完后和报名费一起放进信封袋里交给工作人员,答题前三百名的学子可以分批参与我们的活动,落选的学子可以在文化节结束后到旅行社领取退还的钱……”

    卧槽这次旅行还不是交了钱就能去哒?!

    这表明了只有知识渊博、饱读诗书、对大周文化真的热爱的读书人才能去啊!

    这种事情舍他其谁?!

    他必须要证明自己是知识渊博、饱读诗书、对大周文化知之甚详之人!

    冲呀——

    就这样他们自己打了自己第一个巴掌_(:з」∠)_

    而除了旅行社这一次闹出了大动静,整个分公司围满了想要报名参加文化节活动的人之外,大剧院也是提前一个月就人满为患了——

    为了迎接晋江文学城主打的大周文化节的到来,也为了再一次提高晋江大剧院的影响力,大剧院正式宣布要排一部主题与大周密切相关的话剧。

    早在考生们还在国子监参加省试的时候,决定参加大周文化节的大剧院众人就已经跑到出版社的书库里翻找起了他们预备在大周文化节前后出版的“大周”主题的话本,并最后由老斑鸠亲自拍板,将新剧本定为那本晋江出版社编辑们公认的遗珠——

    《穿越之我到大周当厨子》。

    这本书不论题材还是文笔还是故事,在众编辑眼里都可以称得上是完美无缺,就因为当时出版社宣传不给力出版水平不够,好好的一本书评价挺高,一直没火。

    如今出版社打算蹭一波大周文化节的热点把这本书再版一回,一听说老斑鸠打算亲自当导演把这部剧排成三天份的短话剧,编辑们心里一千万个同意,连影视化的费用都给了个折上折。

    而之所以明明在大周文化节那三天才会播出新话剧的晋江大剧院在一个月前就人满为患,倒不是话剧提前上映了,而是晋江出版社和晋江大剧院搞了个骚操作——

    他们把每个角色由谁主演的选择权交给了都城上上下下所有的百姓!

    你说让谁当主演,只要他们主演那个投票箱里他的名字最多,他就是主演!

    这一下成型了有些时间的各演员粉丝团给炸锅了——

    “我家爱豆有颜能演,他必定要当主演!”

    “我家爱豆颜值超高!他就算当不了主演也一定要当这部剧里面颜值最高的那个角色!”

    “我家大大穿女装比穿男装好看,我要让我家大大反串演个小娘子!”

    “我家……”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粉丝们必须看过由晋江出版社出版的《穿越之我到大周当厨子》才行,因为这本书是个美食文,书的倒数第二页,编辑们当时特地找了晋江第一漫画家赵成给画了一道菜,并在右下角的折角上用艺术字写了书名。

    所以这次的投票规则简单粗暴——投票的纸就是那本书上倒数第二页右下角那张印了艺术字书名的纸,只要把那个角撕下来,确保书名完整,就可以在背后写你要投票的演员序号,投到相应的角色箱子里。

    等到截止时间到了,工作人员会在露天的舞台上当场唱票,票数最多的演员就可以得到那个角色!

    这种招数都城见惯了晋江文学城揽客套路的百姓和读书人们一眼就看透——说到底不就是想让他们把那本原著来个买买买嘛?不就是想让他们关注话剧版的《穿越之我到大周当厨子》,等文化节那天去抢门票吗?

    他们难道会称晋江出版社的心、如晋江大剧院的意吗?

    ……当然会_(:з」∠)_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