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108开拍
《生于淤泥》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在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里,举行了开机仪式。
按理说筹备了整整二个月,中间无数的波折,终于开始拍摄, 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再怎么也要搞个祭拜活动, 祈求接下来拍摄顺利。
不过《生于淤泥》的开机仪式的氛围一点都不轻松, 甚至和秦砚之前每一次拍摄电影举行的开机仪式都不同。
每一个剧组成员都很沉默, 只是等待秦砚宣布开始拍摄。
当然还是有不少媒体一直关注着《生于淤泥》, 自然没有错过这诡异的开机仪式。
谢北杨和奚芊芊两个在国内年轻演员之中正当红,哪怕出现在这样一个小县城, 很快就有消息传了出去。
有的媒体甚至比奚芊芊他们更早来到这座县城里驻扎下来,以期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但只不过这一次秦砚亲自下令, 不接受任何的采访, 而且拍摄内容不允许泄露。
绝大多数的媒体都不敢和秦砚作对, 并没有报道谢北杨他们的生活体验, 甚至连《生于淤泥》开拍也没有说。。
当然秦砚也不是毫无人性, 他同意了等电影上映之后, 这些原始的采访资料可以使用与宣传。
这样的待遇就足以让这些媒体心满意足, 虽然他们手中拿着资料而不能报道十分煎熬。
但起码他们现在的材料,肯定可以成为未来某一天的头版头条,对此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与此同时,这些媒体人士都感觉到秦砚这一次要玩大的。
他们在开机仪式的现场, 对着谢北杨和奚芊芊拍了无数的照片。
如果不是担心还会出现更爆炸新闻,他们现在就能拍谢北杨一直不停拍照, 直到储存卡满空间。
同时也因为他们中间很多人曾经见过谢北杨和奚芊芊私下的样子,他们恐怕都不敢相信这两个演员真的就是谢北杨和奚芊芊。
或者也会认为被无人影迷夸奖外貌的二人,其实是靠着化妆技术所营造的假象。
尤其是谢北杨, 这个乱糟糟的农村小子到底从哪里来的?
真的不是在当地农村随便抓的一个年轻小伙吗?怎么会有影迷吹捧他有贵族气质啊?《地球要塞》中的沈楚楠真的是他?还是说西方的特效技术都已经先进到这种地步,足以以假乱真?
但是在经过了同行或者是前辈的教训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一次秦砚、谢北杨拍电影是有有多么的认真和严肃。
仅仅是前期的形态改造就能达到这个地步,如何叫人不敬佩呢?
在第一幕戏开始之前,剧组气氛十分凝重,秦砚并没有刻意去调整这种气氛。
因为这段时间的生活体验,让剧组绝大部分的演员都沉入了《生于淤泥》剧本之中。
秦砚觉得这种状态很好,《生于淤泥》本来就是一部主题比较沉重的电影,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嘻嘻哈哈,演员怎么可能真正的入戏呢?
当然相对而言,电影的前半程还是轻松的。
这一次《生于淤泥》的拍摄,秦砚大体上采用了时间的顺序。
因为电影主角的情绪,完全随着时间推动而改变。
所幸的是《生于淤泥》的场地变化不算特别多,否则秦砚用这种精益求精的拍摄方法,最难过的还是丁畅那一关。
今天拍摄的片段,实际上是时间线中最早的故事。这一部分实际上会在电影中,通过插叙的方式简述。
“《生于淤泥》,第一场,第一幕,a!”
第一幕拍的是主人翁刘大力上学的片段,秦砚一上来就选择了一个移动的长镜头。摄影机从上往下,将整个教室的环境拍了一遍。
整个教室特别的破旧,刷了绿颜色油漆的纯木头桌椅,每一张桌子都各不相同。
这都是村里木匠用边角材料做的,而且用了十几年了,也没换过。
教室天花板没有风扇、没有点灯,去年村子里刚刚通电,还轮不上学校。
前方就用黑色水泥糊的黑板,这种黑板用久了,粉笔灰会留在缝隙里,灰蒙蒙的一片,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这就是洪山镇小学,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会来这儿读书。
秦砚将亲自负责一部分的摄影工作,所有的镜头早就在他脑海中预演过无数次。
早在拍《大笑江湖》的时候,秦砚便将大部分的摄影工作交了出去,从《守门人》开始,他就只负责导戏。
导演和摄影一肩挑,实在太累了。
这一次为了《生于淤泥》,也为了谢北杨,秦砚重新扛起了摄影机,当然并不是全程,他和精力不允许他这么做。
也只有秦砚和刘正文这样的老搭档,才有这样的默契相配合,完成主摄影的工作。
刘正文并没有怨言,因为他知道自己镜头下的谢北杨,绝对没有秦砚镜头中的谢北杨具有魅力。
不是指外貌的英俊,而是那种精气神的展示。
在环顾四周一圈后,谢北杨的脸直接出现在屏幕之中。这个时候的谢北杨和一个月之前又有了明显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还是谢北杨的头发。谢北杨的发型一直有设计师负责,为了迎合市场主流的审美,谢北杨这两年一直都是比较俊秀的发型。
而现在极具潮流感的刘海全部消失不见,只剩下如同被狗啃过的寸头,贴在谢北杨的头上。
谢北杨,现在完全已经是主角“刘大力”了。
农村的孩子就不爱美嘛,爱美。
但刘大力完全没有这个条件。因为他每天早上5点过要起床喂鸡、打扫猪圈,还得挑水施肥。
等忙完这一切之后,刘大力还得走接近一个小时,来到镇上上课。
刘大力也想每天多睡一会儿,所以他选择把自己的头发剪得短短的。
这样一来洗头就能节约两分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只是为了能够让生活继续下去,为了让自己还能去学校上学。
至于刘大力的头发为什么像狗啃的一样,因为这是刘大力自己剪的。
这些情节交代在电影之中都不会说,因为《生于淤泥》的主体部分全部在辍学之后。
现在拍摄镜头只有最多几分钟,而且还是插叙、倒叙呈现,等电影上映恐怕也没有多少观众会发现这些细节。
但剧组依旧做得尽善尽美,让一切都经得起推敲。
农村贫苦孩子还留个最流行的刘海?抹上发胶?干农活的时候也不会乱?
这不是糊弄观众吗?
虽然是《生于淤泥》的第一场戏,就已经要求谢北杨展现出自己的演技。
根据剧情,刘大力应该已经做了大量的体力劳动,而且只吃了半个玉米馒头,应该又累又饿。
另外一方面刘大力又要流露出对于知识的向往,精神应该相当亢奋才对。
这是一种十分矛盾的感觉,想要表演出来可不容易。
看着镜头里的刘大力,秦砚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只能说谢北杨的双眼实在太会说话了。
他只是眨了眨眼睛,就能感觉到了“刘大力”的认真。
甚至会让人把谢北杨快速眨眼的行为解读为,刘大力不想错过课堂的一分一秒,才会如此迅速地眨眼。
“卡!”
因为秦砚拿着主镜头,他确定刚才谢北杨的表现相当出色,他直接宣布第一幕戏的通过。
其他剧组成员也看见了谢北杨的出色发挥,纷纷送上了自己的掌声,让剧组的低沉稍微消散了几分。
接下来的两天都谢北杨的个人表演秀。剧组的老演员都很意外,谢北杨的演技居然会如此出色。
一方面谢北杨的演技,在每一部戏中的有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大力”这个角色是谢北杨遇到最困难的一个角色。
“刘大力”身上有太多可以情绪与故事,允许谢北杨去挖掘和发挥。
这是一个满分有1000分的角色,谢北杨终于可以把自己这些年的积累展现出来。
谢北杨刚刚又拍完一幕戏,这一幕的剧情也很简单,就是刘大力一边干着农活,一边背诵古诗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很明显刘大力把“灰”读成“飞”。
谢北杨从小就在平城长大,再加上家里和学校的训练,谢北杨普通话相当标准,之前闲来无事还专门考了一甲的证书。
而刘大力很努力用普通话朗诵着课文,却分不清楚“f”和“h”的发音。
这就是洪山镇人说话的习惯,之前谢北杨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才掌握了当地的方言。
之前谢北杨刚来村里的时候,有事没事就跑去和村民们聊天。
一开始,村民们聊天他完全就是一脸懵逼的状态,只知道在一旁点头微笑,现在总算是可以和大家搭几句话了,好几个阿姨都想给谢北杨做媒。
秦砚很想秦砚看一看努力学习方言的谢北杨,一定会很可爱。
然而等他开始拍戏的时候,谢北杨已经能够操着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和村民聊天了。
只用了2天的时间,就把刘大力在学校的所有经历全部拍完了。
这些经历是刘大力最美好的回忆。
刘大力每一次堕落、走向深渊的时候,秦砚都准备调用一些回忆进行对比。
人为什么会回忆曾经,因为曾经很美好,而现在很凄惨。
接下来才秦砚计划中电影的第一幕——刘大力退学的原因。
刘大力他们家很穷,父亲一直在城市里打工。
父亲打工得到的钱不多,好歹能够负担他们家的基本生活,再拼一拼,刘大力也能继续读书。
刘大力为什么那么爱学习?未来还会拍一个镜头,父亲曾经带着刘大力去他打工的大城市,刘大力看到过那遮云蔽日的高楼大厦,他从来没有想象过人类可以居住在那么高的地方。
这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出县城的刘大力来说,完全是心灵上震撼。
刘大力就下定一个决心,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
可就是因为太拼命,刘大力的父亲受了伤,工地不要他了,也不赔钱,便回到了村子里。
一瞬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没了收入来源。
刘大力作为家里的老大,他必须要撑起整个家。
在和家里斗争了几次,看到自己弟弟妹妹无助的眼神,刘大力还是选择了放弃学业,回家种地。
为此,秦砚安排了一场哭戏,这场哭戏是电影里的第一个剧情爆发点。
刘大力在雨在哭泣的时候,在为他父亲感觉到痛苦,同时他也有一种预感,自己的人生,恐怕再也飞不起来了。
《生于淤泥》并没有完全按照原型当年的经历去写,王长勇已经给出了一个外表截然不同的故事。
为了让最后戏剧性冲突更激烈,剧本前期一直都在铺垫。
所以刘大力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十分沉默,他只是静静告别了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眼睛泛红,却没有哭。
刘大力肩负起了自己应该有的责任。
同样秦砚还是稍稍的改动了一个了剧情,同时也算是埋下了一个小小的彩蛋。
剧本中有一个老师对刘大力说出了自己的祝福,就是当年王长勇说的那些话,那些真挚而残忍的祝福。
这个老师全程就只出现过一次,秦砚居然选择了让编剧王长勇来扮演这个角色!
不少导演都会在电影中出境,但编剧出现的情况实在很少。
毕竟彩蛋就是要带给观众们惊喜,绝大部分的观众对于编剧是谁根本不感兴趣。
就算听说这部电影之中有编剧的彩蛋,谁多少人愿意去了解了呢?
但是秦砚还是选择了让王长勇出演,因为在他看来王长勇对于《生于淤泥》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甚至王长勇比秦砚自己、谢北杨都更加重要。
如果没有秦砚、没有谢北杨,还会有其他导演看上这个剧本,但没有王长勇《生于淤泥》就永远是淤泥,没有人会低头多看一眼。
王长勇是这个剧本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当年的亲历者,以及王长勇这句话,本就是他当年亲自对故事原型角色所说。
无论从什么角度,秦砚都希望这段戏由王长勇进行演绎。
当然,秦砚也不会为了情怀拿着电影的质量开玩笑。
老师这个角色仅仅出现这一次,而且也只有这一段台词。
王长勇本来职业就是老师,他根本不需要表演,只需要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状态表现出来就行。
再加上取景地本来就是王长勇以前工作过、已经废弃的学校,他太熟悉这个环境与当地的方言。
在一个如此熟悉的环境“扮演”老师,对于王长勇而言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当王长勇顺利拍完这一幕戏之后,他快步离开教室,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因为了解剧本背后的故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剧本,所以秦砚有给所有人说过这个剧本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对于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大家都十分清楚,没有任何一个人去打扰王长勇。
王长勇在教室外的空地,站了好一会儿才走了回来。
他的双眼还泛着血丝,谁都知道这个年近50的老师、编剧刚才肯定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大家都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如同往常一样和王长勇打招呼。
王长勇走到秦砚身边,而秦砚正在和谢北杨讲戏。
刚才谢北杨的情绪比王长勇还激动。毕竟此时的“刘大力”对于未来依然抱有希望,听了老师对他的祝福,他充满了干净。
王长勇并不是找秦砚的,他对着谢北杨说道:
“谢老师,你刚才拍的可真是好。那一瞬间我好像真的看到了那个孩子站在我面前,真的太感谢你了。”
谢北杨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住自己的裤脚,他一直很担心自己最近几天的发挥,得到编剧的认可,他当然会高兴。
说实话让谢北杨扮演一个中学生,的确有一点为难他了。
秦砚找来了他认识最厉害的化妆师,从各个角度帮谢北杨进行了调整。
再加上这段时间谢北杨天天和学生们混在一起,所以总算是把那种小孩的朝气与稚嫩演了出来。
而这已经是谢北杨的极限。
为了避免让观众产生违和感,秦砚并不会运用太多学校阶段的镜头。但刚才这个镜头,秦砚无论如何都会用剪到电影里。
这是对于刘大力凄惨一生,最美好的祝福。
随着剧情的推动,谢北杨戏份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他整个人也越来越入戏。
接下来轮到拍“刘大力”退学回家,开始务农的剧情。
父亲无法再做体力活,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好,家里的弟弟和妹妹年纪都还小,刘大力只能够挑起生活的重担。
接下几天都在拍谢北杨做农活的场面。
虽然谢北杨对于农活已经很熟练,但这一部分拍起来可不容易。
在剧本中刘大力在田里工作了大半年,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把所有农产品卖了,发现还不够弟弟妹妹学费的时候,才有了对于他的第一次打击。
为了体现刘大力遭受的打击,一定要把农活的辛苦都拍出来,这中间可是大半年时间的跨越。
秦砚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来拍四季农村的画面。至于最后秋天收获的剧情,可以等待七、八月份进行补拍,也仅仅补拍几个镜头而已。
绝大部分“农活”剧情,现在就得拍完。
所以只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现时间的变化,比如说光线、景色以及谢北杨的穿着以及工作的状态。
现在才敢到四月,哪怕春风再怎么寒冷陡峭,谢北杨也必须得把一年四季的状态给拍出来。
谢北杨昨天还穿着长衣、长裤割草,今天又得拍六月份夏天干活的场景。
因为天气过于“炎热”,谢北杨直接把上衣给脱了,接下里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谢北杨身上一根根的肋骨真的清晰可见,哪有什么少年身躯的美感,只有贫穷与饥饿。
谢北杨前段时间还专门进行了肤色的美黑,不是西方明星崇拜的小麦色。而是长时间在地里劳动形成的褐黄色,看上去就让人联想到土地与汗水。
现在谢北杨正拿着锄头,赤着上半身,在土地里刨地。
为了体现出夏日的炎热,在拍戏之前,谢北杨还进行了长跑,让自己的身体被汗水浸湿,同时皮肤也模拟出被太阳直射的赤红色。
秦砚拿着摄像机给了谢北杨几个特写,虽然他的动作依然很稳健,表情也没有任何的变化,但他的心情可不像他表现得这么平静。
前段时间秦砚来到剧组之后,二人虽然是重逢,但私下几乎没有任何的接触。
一是两个人早就约定好在电影拍摄期间不能有任何亲密的行为,这也是他们之前每一次拍电影都会约定的事情。
其实之前拍《地球要塞》的时候,两个人私下偶尔还是会有一些亲密接触。
但这一次谢北杨对秦砚进行了严防死守,别说一些亲密的行为,就是连拥抱都不允许。
按谢北杨的说法是《生于淤泥》的情绪很低沉,他不能让自己有任何的激动与喜悦。
这的确是最主要的原因,但现在秦砚确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谢北杨掩藏自己身体的真实情况。
他很清楚,只要秦砚给自己一个拥抱,那自己身体的变化,秦砚立刻就能知道。
哪怕这件事最终还是得让秦砚知道,哪怕这本来就二人都心知肚明的结果,但谢北杨还是下意识地掩藏。
因为他怕让秦砚太担心了,这也是谢北杨第一次有些后悔秦砚执导《生于淤泥》。
秦砚当然知道谢北杨这段时间的减重结果,但是只是知道数据而已。谢北杨一直躲在长袖长裤下,虽然脸瘦得也很明显,但完全身体视觉效果带来的冲击力,让秦砚都有些晃神。
谢北杨现在的身材真的可以用瘦骨嶙峋来进行形容。
仅仅训练了不到两个月,谢北杨体重就减轻15斤,这已经因这已经超过他体重的10%,这是一件多么夸张的事情。
而且谢北杨最近一段时间有意控制自己的饮食,要知道病态的瘦和健康的瘦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
谢北杨的皮肤明显有些泛黄,这种黄色并不是为太阳照射,而是因为身体缺乏了必要的营养。
一个农村孩子的形象跃然于眼前,秦砚都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痛。
此时此刻秦砚能够做的事,就是将所有的震撼用镜头记录袭来。
他知道谢北杨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因为谢北杨希望自己如今的形象能够打动每一个观众,让他们感觉到真实。
既然这是自己男朋友的希望,秦砚就一定要为他达到这个目标。
等这一幕拍完之后,秦砚强忍着情绪侧过身子,让一旁的助理赶快把衣服给谢北杨穿上。
本来四月就还有些寒意,而且这里又是山区,山风更加凌冽。再加上刚才谢北杨的剧烈运动,身上布满了汗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感冒。
至于侧过身子,其实秦砚在逃避自己的情绪。
他知道如果自己再多看两眼,恐怕真的会忍不住去拥抱谢北杨。
等谢北杨穿上衣服,秦砚和谢北杨才望了彼此一眼,眼神之中是二人私下的约定:
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生于淤泥》拍好。
半个月的时间,农村和学校的戏份正式拍完。
接下来整个剧组会前往第二个场地,那座曾经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金融传说的沿海城市,也是让“刘大力”命运彻底堕入黑暗的城市。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