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永明女帝 > 第114章

第11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母皇,我记下了。”曹衍其实知道, 曹恒这句话是说给他听的, 因为要争的人是他,曹承, 根本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大皇子, 还需要去争什么。

    “旁人家说,剩下的一个, 一定只能把家业都给了他,在朕这里, 朕宁愿将大魏江山拱手送人, 朕也绝不接受所谓的要挟。记住!”曹恒不忘再提了这一句,这一次, 饶是曹衍都抖了抖, 更别说是曹承。

    曹恒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兄弟相残,弄死了另一个,她就非要把江山交给另一个。

    敢相残,被弄、死的一个死了, 另一个害了人的, 她也绝不饶过。

    什么后继无人,什么不能让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曹盼从不在意, 曹恒更不会在意。

    这样的事, 曹恒就是清清楚楚地告诉曹承和曹衍, 兄弟相争, 争可以争,争也要有底线,胆敢骨肉相残,她会让他们全都去死,一个不留。

    曹承和曹衍最后出去的时候,整个人都晕乎乎的,都在消化曹恒说的话。

    “母皇把我们赶出宫,不是偶然,而是,一但我们真的犯了母皇的底线,母皇就会……”就会什么,曹承虽然没有说出口,曹衍在一旁不断地点头,表示没错,曹恒能不顾他们年幼就把人丢出去,可见她心里最重的是天下江山。

    她现在已经把话挑明了,兄弟相争,骨肉相残,指望剩下那一个可以承继家业,旁人家怎么样曹恒不管,到曹恒这里是万万不可能,敢弄出人命,她就两个都一块解决。

    自此,兄弟二人牢牢记住曹恒的底线,也是经由曹恒之始,大魏一朝立朝以来,从无兄弟相争,骨肉相残,为了大魏皇帝这个位争得头破血流的的记载。

    从根子上,曹操是个不讲规矩的人,到了曹盼那里,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到曹恒,又更是一步不退,一步不让。

    因为曹恒知道,有些希望是不能给他们的,给了他们希望,就是给了他们相残的机会,曹恒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想争,可以,你们想怎么争就怎么争,谁更有能力,她这位子就给谁。但争也要争得有底线,不能什么手段都用,不能什么事都做。

    争亦有所为,有所不为。

    犯大魏的律法,再犯曹恒的禁忌,曹恒就能把他们全都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曹承捉了捉头,曹衍走了过去,“兄长。”

    “啊!”正挠着头想消化曹恒话的曹承乍听一唤,惊得回过头,不明所以地看向曹衍。

    “兄长知道我刚刚说什么?”曹衍想了想,决定更要和曹承说清楚,曹承想说什么话来着,胡本走了出来,“两位殿下。”

    算是打断了曹承想说的话,曹承和曹衍一并侧头看了过去,胡本轻声道:“陛下让奴与两位殿下提个醒,两位殿下以后要去武校读书,谁都不例外。”

    曹承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在哪儿读书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胡本还算是了解曹承的,扫了一眼继续丢下关键的话,“陛下说,武校的规矩,想入武校读书的人都得考进去,两位皇子也不例外。”

    “考进去,要是考不过呢?”曹承尚且没有反应过来,曹衍就已经问了,曹承……

    “陛下说了,考不过就继续考,考到考进去为止。”胡本对于曹承那副完全如丧考妣的脸无感,曹承啊,必须要有人磨砺才行,曹恒就是磨砺他的人。

    “母皇,母皇……”得了这个消息,曹承真是要疯了,转身就是想往回跑,跑回去跟曹恒好好说说,武校考试,他怎么可能会考得进去。

    曹衍反应更快将曹承拉住,“兄长别去。入武校需考试的规矩那是自皇祖母就已经定下的规矩,母皇,她也不能改。”

    “可我,可我……”曹承指着自己,他那点本事,真要去考试,妥妥是要考不进去节奏,要不要那么坑,那么坑?

    曹衍也知道这点,但是曹恒就是要磨砺儿子的,要不是因为曹承不学无术,曹恒才不会出此下策。

    不,也不算下策,让皇子入世,与天下学子一起读书,也是有好处的。

    “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听完了,奴也就告退。”胡本是管不了曹恒决定的事,与曹承和曹衍作一揖,退了出去。

    “母皇难道以后也会让永乐也去考武校?”曹承这时候冒出这一句,胡本当作没听见,人已经走回殿内。

    “会。”胡本能走,曹衍跑不掉,跑不掉那就干脆直接告诉曹承,曹恒会,既然让曹承和曹衍去武校读书,曹永乐以后也不会是例外。

    曹承已经无力地垂下了头,再也不想说话,曹衍道:“兄长只要好好读书,一定可以考进武校的。”

    可以,绝对是可以的。但这前提要好好地读书,曹承……

    胡本回了殿内与曹恒回话,表示一切都按曹恒的要求办好了,曹恒道:“寻几个会说话的的人。”

    卡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曹恒的意思,曹恒手里拿起一本奏折,与胡本道:“让他们告诉咱们大皇子,考不进武校,会有多少人笑话他。”

    ……胡本一听这话,已经可以想像曹承挠头捉脑的样子,低头一笑,曹恒瞥了他一眼,胡本赶紧地道:“奴这就去安排。”

    胡本退了出去,曹恒拿着奏折再次翻阅起来。

    倒是宫中内外,在曹恒没有让人遮掩的情况下,都知道曹恒带着刚从宫外回来,受惊吓病才好的两个儿子进了刑部大牢。

    刑部大牢这样的地方,谁都不会觉得那是什么好地方,能不去的人,谁也不会愿意去。然而大魏的女帝,竟然亲自领着两个毛都没长齐的儿子去了!

    曹盼也就算了,曹恒更狠,曹承和曹衍才几岁,她也能狠得下心,把人带到那样的地方去,真不怕有个万一。

    倒是郭夫人听说之后,惬意地露出一抹笑容,难得出门一趟来了郭府的蔡琰与之对坐,对于她的欢喜摇了摇头道:“你给陛下出的主意?”

    “怎么会。”郭夫人连忙否决,这样的胆大妄为的事,她又怎么会给曹恒出主意。

    “昨天的事,总有你的手脚吧。”蔡琰又继续说了这一句,这一回郭夫人点点头,“咱们陛下一生顺风顺水,虽然天性克制,总有一些克制不了的事,比如对先帝的感情。”

    “你是指刚刚出生不久的永乐公主。”蔡琰虽说极少出门,并不代表人家什么事都不知道。

    郭夫人点点头,“大皇子的性情是最像曹家人的。”

    意之所指,蔡琰一下子听懂了。曹家的人,都是动武而又极少有动脑的人,像曹操、曹盼、曹恒,这都是异数,真不太像曹家人。

    “其实陛下是不喜欢这样的大皇子的。”郭夫人觉得刺激不够,继续丢出这一句,蔡琰轻轻咳嗽一声,“都是陛下的孩儿,哪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

    郭夫人听着看了蔡琰一眼,“你以为咱们陛下没有喜或不喜?”

    蔡琰同样看向郭夫人,“至少我知道,哪怕皇后一心一意待陛下,时至今日陛下心里究竟有没有皇后,还是未知之数。”

    “哈哈哈……”郭夫人听着这话真是笑出声来了,“文姬啊文姬,你也看出来了?”

    对于这一问,蔡琰横了郭夫人一眼,“你是怎么觉得我会不知道?”

    郭夫人继续地道:“这些年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扎进你的书堆里,宫中也罢,朝中也罢,你都极少管事,就连先帝去了,你也只送先帝最后一程,之后又是一头扎回你那府里,我以为,你要与世隔绝了。”

    收获蔡琰一道嗔怪的目光,郭夫人一点都不在乎,她是难得情绪外露的人,听着蔡琰说来,实在没能忍住笑了。

    笑着笑着,又笑不出来了,之后是轻轻一叹,郭夫人启唇,“陛下,与先帝比是差了点,陛下一朝,一个功臣都没有动过,因为从一开始先帝就告诉他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至今日,陛下沿用先帝之风,也把众臣制得不错,又有政事堂诸公尽心辅佐,要说大魏近百年内,都乱不了。”

    “你是不是忘了司马家?”蔡琰提了一句,郭夫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司马家!”

    喃语轻唤,事实上郭夫人在想什么,蔡琰自问看不透郭夫人的想法,“敌人,是最能让人成长的,没有敌人,只会让人松懈,一国兴亡之始,皆因警惕够不够。”

    蔡琰看向郭夫人,心知郭夫人的话还没说完,既然没有说完,蔡琰就等着。

    “莫说司马家,想要复辟的世族少了?不少!不少先帝都不能把他们全都除掉,到了陛下如今也不能。先帝也好,陛下也好,能做的仅仅是在他们出手的时候,将他们揪出来,一个一个的杀。”

    说到这里,郭夫人目光一沉,“从前我一直觉得先帝在对这些世族的时候过于仁厚,没有把他们踩到泥里,让他们再有机会站起来,这是烧不尽的野草,也给后继之君留下麻烦。”

    蔡琰倒抽一口气,与郭夫人轻声提醒,“你我都是世族。”

    郭夫人摇了摇头,“世族,曾经代表了世世代代永远传承的荣华富贵,但你自己说,因祖上之功,而叫我们世世代代都享有这些荣华富贵,这对旁人来说公平?”

    并不公平,也正是因为不公平,所以曹盼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时候,会受到无数人推崇。

    “世族想要复辟,他们就没有想过后果。先帝是仁厚之君,天下一统时,在武帝的陵前,陛下就说过,她希望与天下的功臣,都能善始善终,先帝做到了,这一份心何其难得。世族他们的心思,陛下一直都心里有数,但是他们只要安分,陛下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为难他们,但是到了今日,有了世族们心动的想要复辟的局面。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复辟了,用不着陛下对他们动手,有的是人让他们万劫不复,你信不信?”

    郭夫人这样的女子,太聪明了,聪明人就看得清清楚楚,世族们不死心想要复从前的世禄世卿,结果只能是万劫不复。

    “你也是世族出身,就你现在的身份,你说的话会有人听进去的。”蔡琰如此与郭夫人说,不过就是想让郭夫人去与那些人说说,让他们都安分点。

    “就算都是世族,道不同不相为谋。郭家,他们如果自己没有本事,没有能力立起来,以后,他们是死是活我都不会管。”郭夫人冷洌地吐字,连对自己的子嗣她都不在意,旁的人她更不会。

    蔡琰是怎么都想不到郭夫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怔怔地看着她,好像从来都不认识郭夫人了一般。

    郭夫人就好像一点都没有看到蔡琰的眼神,只顾说着自己看到的,“陛下心性,比先帝冷清许多,也更心狠许多,要是他们敢动手,陛下可是不会与先帝那样,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与先帝这样的开国之君不同,陛下是需要人来立威的。”

    立威,有什么比杀人更能立威的?郭夫人扫向蔡琰,又说回了原先的话题,“陛下今有两子一女,大皇子年长,二皇子内敛,小公主毕竟还小,看不出性情如何。但是相信我,这三个人,他们哪一个如果成为了别人对付陛下的棋子,陛下都能亲手废了他。”

    颤了颤,蔡琰道:“你不是说,陛下也有喜欢或不喜欢。”

    “为帝王者,喜与不喜虽然是人性,然而在江山天下面前,这些喜或不喜,根本不值一提。”郭夫人面带笑容,她是真高兴的。

    “咱们的这位陛下,虽然是年少登基,从前我是担心他不及先帝的,但到今日,见到她能对两位皇子狠得下心来,我就知道她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为君者,民为贵,君为轻。与大魏江山,还有万千百姓相比,陛下连自己都不以为意,更何况是她的孩子。”

    听到这里,蔡琰已经完全不想再说话了,“你说陛下喜欢的人是?”

    ……关注点是不是完全不同,郭夫人道:“当然是小公主了。陛下这一生看重的人太少,少得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陛下心里,先帝绝对是第一人。”

    说到这里,郭夫人又是轻轻一叹,“先帝驾崩,陛下心里是苦的,再苦为这个天下,陛下也不能流露半分的不舍,而只能撑起天下。到了今岁,陛下这个皇位算是坐稳了。人嘛,人性如此,一但安全了,就会考虑曾经失去的。小公主,那是陛下对先帝感情的转移。”

    这一点,蔡琰是能理解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不假,可是为人父母的,就算你心里想要偏心,也得要装作不偏心,否则另两位皇子哪怕不说,心里也一定会犯嘀咕,对小公主不是什么好事。”郭夫人说到这里,蔡琰已经十分警惕地冲着郭夫人道:“你又打什么主意?”

    “我能打什么主意,我什么主意都打不了。”郭夫人摊开手,很是冤枉是吐字。

    “我不信。”蔡琰表明自己对郭夫人的不信任,郭夫人甚是无力地道:“说的是真话,比起又一个继任的女帝,如今大魏天下,女人能出仕,能站起来,不是比一个女帝能不能再延续下去更让人高兴?”

    要说之前郭夫人说的话蔡琰还是不太相信,说到这一点,蔡琰信了。

    她们这样的人,胸襟眼界都不是狭隘的,一个女帝,不过是一人之功罢了,能让大魏的女人,从此以后都能抬头挺胸地过日子,这才是最让她们欢喜的事。

    “你果真不会动什么小动作?”虽说信是信,蔡琰总是觉得郭夫人不会那么良好。

    惹得郭夫人嗔怪一眼,“你我相交多年,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怎么一再追问,我敢做的事,还怕我不敢认?”

    这倒是,郭夫人做事,向来敢做敢当,当年曹盼还是郭嘉认下的徒弟,结果郭夫人连门都不让曹盼进。曹盼在谁面前都敢说上两句,巧舌如簧只为达到目的,到了郭夫人面前,一句废话都不敢说,郭夫人让她做什么,那就做什么。

    后来,郭夫人会出手助曹恒一臂之力,都是因为曹盼做的事,恰恰是郭夫人心之向往的。

    从前没有人做,郭夫人自问没有能力做好,有了曹盼出手,曹盼更是表现得可以做到的,岂有不跟着去做好的道理。

    蔡琰还是多看了郭夫人几眼,郭夫人道:“你得要想,如先帝一般,能让我心甘情愿辅佐的人太少。”

    提到这一点,蔡琰也是想起了郭夫人的性情,这可不是一个多热情的人,曹恒也就是沾了曹盼的光罢了,并非曹恒自己得到郭夫人的认可。

    再有旁的人能让郭夫人愿意出手,出谋划策,是得要有本事才行。

    到此,蔡琰算是放下心了。

    “你平日总不肯出来,今天来了,总不会那么巧来问我的态度而已?”蔡琰问完郭夫人,便也轮到郭夫人问上一句蔡琰是怎么来的!

    蔡琰道:“你是知道,从前我在匈奴的二子,他们想送一个孙女进洛阳来陪我。”

    无事不登三宝殿,蔡琰确实是有难事才来寻的郭夫人,郭夫人想到匈奴如今的情况,丹阳是匈奴的女单于,这一位单于与大魏交好,为大魏守住了一方门户。

    而蔡琰的两个儿子,他们……

    “匈奴之争,你最好不要牵扯进去,进去了就出不来。”郭夫人冷静地提配蔡琰一句。

    “我一直羡慕你的洒脱,只是我做不到你那样。”蔡琰心下轻叹,道破自己之不舍,蔡琰是一个很正常的母亲,她不舍,于旁人看来才是最正确的。

    郭夫人看了蔡琰一眼,“我以为你当年舍下他们回了洛阳,就是做了决定。”

    蔡琰被提到了痛处,泪水就那么落下,“父亲的遗志我不敢忘。”

    她回来,只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因而她能舍了自己的一双儿子。

    到今日,她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而儿子想她是不是太孤独,要送孩子进来陪她,一片孝心叫她心生向往,蔡琰虽说明白他们另有别的打算,也感慨他们至少还念着她。

    曾经是她舍了他们的,他们能再念着她已是不易。

    “当年既然舍了,你也知道他们不是单纯的念着你这个母亲,他是想要匈奴不宁,匈奴与大魏的关系,你别告诉我不知道。”郭夫人对蔡琰的眼泪无动于衷,反而提醒她不要随便给人希望,最后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蔡琰张了张嘴,“或许我可以打消息他们的念头。”

    “如果你可以,你就不会说或许。”郭夫人何其了解蔡琰,正是因为不确定,她才会来与郭夫人讨个主意,仅仅只是想让郭夫人给她一颗定心丸。

    可惜了,郭夫人并不是给她一颗定心丸的人,相反,她是劝蔡琰放弃的人。

    蔡琰被卡了一口气,半天才缓过来,郭夫人犹觉得不够,继续地道:“你要是想让他们好好的,就什么都别给他们,大魏与匈奴的太平,这自先帝始就重视的国家大事,到了今天也不会例外。敢毁了两国和平,挑起战事的人,下场只有一个。他们自问斗得过大魏?”

    说到生死大事,蔡琰岂敢含糊,郭夫人与她露出一抹笑容,“你这样的的聪明人,这样的时候,千万别犯糊涂。”

    蔡琰知郭夫人指的什么,如果因为她同意孙女进洛阳,而给了他们不该生的念头,最后他们的下场只有一死。

    “我知道了。”想来讨个定心丸,却是事与愿违。下定了决定不假,却是截然相反的决定。

    蔡琰此番来的目标已经达到,便不再说其他,她也没心情说其他,收拾好了家去。

    出门的时候看到张昭,郭涵的夫婿,想到另一回事,“他不是去扬州了,怎么回来了?”

    郭夫人亲自送蔡琰出门,也看到骑马回来的张昭,摇了摇头,“一路风尘,是出了什么事回来请示陛下?”

    张昭是以副使的身份和萧平一道往扬州应对东倭的人,东倭的事吵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也不可能那么就有结果了,所以张昭回来,必是扬州有什么变故了吧。

    “祖母,文姬夫人。”张昭下马忙与二人作一揖,蔡琰颔首算是打过招呼,“我回去了,得空你再来寻我。”

    “好!”郭夫人应声送着蔡琰离开,张昭与之作揖,相送而去。

    等蔡琰的马车走远,张昭不待郭夫人问便已经开口道:“祖母,扬州军中出了内贼。”

    听到这话,郭夫人皱起眉头,“进宫见过陛下了?”

    问的这一句,张昭微顿答道:“尚未,我一进洛阳就赶忙回府。”

    话音落下引得郭夫人冷眼怒目,“为人臣者,你是不是忘了自己的本份?”

    乍听这样的质问,张昭有些怔住。

    “身为副使,扬州出事,他们让你回京禀报,你此时应该在洛阳宫中,这样的消息,你第一个该告诉的人是陛下,你回府来,与我说此事,何意?”直问张昭的用心,张昭显得有些慌张,急切地解释道:“祖母,我都是为了郭家。”

    “大可不必,郭家不需要这样的钻营。”郭夫人冷声拒绝。

    “你张家要如何我管不着,但我郭家,绝不损大魏之利,而叫郭家得利。”

    态度一亮出来,张昭显得有些失态地直视郭夫人,郭夫人冷清的面容是毫不掩饰的怒意,张昭瞧得连忙低下头,“祖母所言,昭记下了,昭立刻进宫见驾。”

    说做麻利的去,郭夫人点醒道:“别忘了与陛下赔罪。”

    张昭听到这一句,本来已经走往马上的的动作顿住,郭夫人道:“你若不赔罪,明日我自会让人参你。”

    自去请罪和叫人参了再请罪,张昭只能二选一,张昭忙与郭夫人俯首称道:“祖母吩咐,昭一定照办。”

    郭夫人应一声,张昭再不敢停留,赶紧往洛阳宫去。

    这么一点动静,郭府上下谁还能不知道,一人缓缓走出来,带着几分惧意地吐道:“母亲为何这般咄咄逼人,那毕竟是涵儿的夫婿,是涵儿要与之过一辈的人。”

    为人父母心心念念的都是一双儿女,念来念去都盼着他们好罢了。

    郭夫人在家中一惯强势,家里的事她虽然少管,但凡她要管的事,谁也不敢忤逆。

    “涵儿若想换一个夫婿也未无不可。你不知朝中之事便莫要多话。”

    最后一句带着许多不满,妇人立刻住嘴,再不敢多言。

    倒是急急进宫去的张昭,曹恒即刻召见,张昭即将一份公文呈上,“陛下,这扬州刺使邱泰的奏报,请陛下过目。”

    曹恒从知道张昭从扬州回来就知道一定是出事了,直接从案前走出来,一手抄起张昭所呈的奏报,一目十行快迅览毕,接着回头与张昭问道:“扬州眼下是什么情况?”

    “内有邱刺使安抚百姓,外有水军迎战东倭,尚安。”张昭这般地吐字,曹恒听到尚安二字算是松了一口气,“你辛苦。此事朕会安排,一路风尘,回府休息吧。”

    便要将人打发离开,张昭却跪下了,“陛下,臣与陛下请罪。”

    请罪?曹恒脚下一顿,“何罪?”

    “臣回到洛阳后,先回了一趟府才进的宫。”张昭将自己做的事告破,俯身在地,“请陛下责罚。”

    手里拿着奏折,曹恒又看了看张昭,不知在想些什么,最后只化作一句,“朕恕你无罪,退吧!”

    张昭都已经做好挨罚的准备,结果倒好,曹恒不准备罚人,抬头想再说一句什么,结果曹恒已经离开,殿内只有侍从和侍女,早已不见曹恒的身影。

    怔怔半响,张昭才缓缓起身,一步一步地迈出宫殿,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扬州究竟是怎么回事?”曹恒回了内殿,立刻召来燕舞跟柏虹,想着问个清楚。

    燕舞与柏虹同时取出一张纸条,又都要呈到曹恒的面前,动作一致得两人对视对方一眼,曹恒不管她们之间的官司,只管上去拿过她们手里的纸条,将她们的纸条打开各阅。

    “又跟曹氏的人有关系?”谁都听出曹恒话里的怒意,然而结果就是这样,她们总不能给曹恒假的信息。

    “陛下,邱泰使张昭张副使回来报信,张副使只怕……”燕舞把同一件事安排另藏的深意与曹恒提上一句。

    “适才张昭与朕请罪,道是在进宫之前,他回了一趟郭家。”曹恒拿着出自三个人的三份内容,放到了案前,柏虹问道:“陛下拿到邱刺使的奏报是完好无损的?”

    “你们没有办法造出一份奏报?”曹恒冒出一句地问,柏虹再不作声。

    一份奏报而已,她们想造假易如反掌。

    “我们能做的事,又怎么敢说他不会。”燕舞把曹恒没有说出口的话吐露完毕,柏虹……

    “不过张昭没那么蠢,最多他只会拆开看看这奏报里到底写了什么,换是不会换。”曹恒拿着从张昭手里拿过的奏报如此说。

    “内贼,还真是杀不尽。”

    早在扬州的事发生后,就已经捉了一波内贼,扬州的人有用没用,曹恒还是心里有数的。

    如今看来,扬州里的内贼捉干净了,扬州外头有的是还没捉到。

    “陛下打算现在动手,还是缓一缓?”柏虹是比较关注曹恒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曹恒看了柏虹一眼,“这个时候难道不是最好动手的时机?”

    “陛下的意思是?”柏虹询问曹恒,带着不确定。

    “人都已经动手了,还由得了我们?他们要玩,我们就陪他好好的玩一玩。”

    言尽于此,柏虹明白,燕舞追问道:“那张昭?”

    “夫人觉得张昭还有用,那就留给夫人。”曹恒所指的夫人正是郭夫人,这般配合到底的意思,燕舞也不说话了。

    “他们想要看戏,就让他们看个够。查到底。这些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诺。”柏虹与燕舞异口同声答应。

    “好了你们忙去吧。”曹恒觉得事情到此可以结束,燕舞和柏虹都得了准话,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她们心里有数。

    扬州,扬州啊,曹恒沉思了半响,拿着三份都算是从扬州传来的消息,思量着接下来,都该怎么处置的好?

    萧平去扬州是作为大魏的使臣,主持东倭来使与大魏之间的谈判,大魏上下的态度萧平心里有数,更清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扬州里现在没什么问题,偏偏在这个时候,和谈没有最终确认,东倭还没有完全老实的情况下,有人发现大魏朝内,还有与东倭勾结的人,而且涉及甚广。

    又恰在这个的情况下,消息走露,叫一群身先士卒,保卫大魏的将士们知道了,想到先前被东倭所杀的满船将士,他们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吵嚷要曹恒,大魏给他们一个说法。

    为将兵,浴血奋战,拼了性命保卫一方安定,纵死无尤,可却有人背着他们跟人勾结,取他们的的命,谁听到这样的消息都忍不住,都不能不跟曹恒要一个公道。

    既然能理解,眼下又是跟东倭僵持不下的局面,事关重大,为安抚将士的心情,必须要将这件事查个清楚才是。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昭被派回京,就是要将扬州的情况据实而告。

    外患未除,内忧即起,看起来,似乎情况挺危急的。

    曹恒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很快消失不见,朱笔批下,很快将她的意思快马加鞭地送到扬州。

    扬州看起来好像事情挺多,着急的人也不少,实际上,无论是扬州刺使邱泰还是掌军权的满宠等将军,都显得不慌不忙。

    “陛下心里有数,我们这些封疆大吏,也不能白担这个名头,不就是内外勾结,图谋大魏的人,见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谁也不会是例外。”

    满宠能当这样一个将军,自然不会是没心眼的人,他更当过许都令,曾帮曹操守住后方的人,观察细微,对人心的掌控,那也是万中无一的。

    邱泰算是与满宠合作多年的人了,满宠话音落下,他便将心里的疑惑问出,“满将军为何派张副使回洛阳?”

    “张副使,他跟萧正使不一样,让他回洛阳,那是要打发了他。”满宠说到这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有问题?”邱泰听着满宠话只说一半,又没有要继续解释的意思,睁大眼睛不确实地询问。

    满宠不作声,“是不是有问题,还得再看看。”

    说到这里抬脚就走,不打算再说,邱泰与张昭并没有过多的交往,突然被告知这样一个人是有问题的,他竟然没有察觉,这是他的失职。

    扬州内吏外将皆不乱,就算东倭在这个时候再次兴兵偷袭,照样被大魏的水军打得片甲不留,甚至在这个时候,满宠对东倭这样一边谈一边打,想拖着大魏,又想占便宜的架势不满极了。

    不满的满宠果断领上一万水军,再一次攻破东倭的城池,势如破竹,等洛阳收到消息的时候,大魏的水军已经接连攻下东倭的三城。

    在这个时候,萧平果断地撂话,东倭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戏耍大魏,必叫你东倭有来无回。

    之前大魏的军队才夺他们一城已经吓得东倭不轻,这会儿已经连失数城,东倭自知打不过大魏,又想要占大魏的便宜,折腾到现在,果真把大魏惹火了。

    这一下,他们要是不老老实实地认错认,大魏的大军已经在此时往扬州汇聚,必叫他们好看。

    东倭生惧,这会儿洛阳在得知满宠竟然摔军攻入东倭,接连夺下东倭数城,都十分惊叹。

    接着参满宠的奏折不约而同地送到曹恒的案前,曹恒主和,议和一事是曹恒决定的,结果议和议和,议得打进了东倭,这件事如何能不让满宠给朝廷一个交代?

    秦无对此只问一句,“交代,交代什么?东倭一边吊着我们求和,一边派兵马接二连三偷袭大魏的边境,这是拿大魏当傻子戏。”

    “满宠将军在这个时候领军攻入东倭,就是要让他们看看,究竟大魏是不是真不敢亡东倭一国。”

    秦无是力挺满宠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魏主和不假,大魏不想打仗也不假,并不意味着大魏能容忍一个小国接二连三挑衅。

    秦无很是不满一群所谓参满宠的人,满宠行事,要是换了他处于这样的位置,他也同样会去做,他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他国进犯,没有由着他们一再挑衅的道理。”这个时候杨修也皱着眉头吐了这一句,态度表露得很清楚,他也是站在秦无这一边的。

    “那么陛下先前说要议和,还议吗?”就差没问曹恒是不是要自己打自己的脸。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