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 > 第89章 上海要买房

第89章 上海要买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幸好这一晚上, 算是风平浪静, 没有出别的问题。

    而客人们在这欢乐美好的氛围中, 在美酒佳肴的包围下,也逐渐忘了白天那些事儿, 只觉得这次婚礼,实在是没白来。

    一直忙活到深夜里, 客人们才算是陆续散去, 还有一小部分有通宵的打算, 苏采青也不打算奉陪了。她和梁启恒都是天不亮就爬起来了, 今天晚上可不打算继续耗下去了。

    大多数人以为, 新婚之夜, 是旖旎浪漫的, 而实际上……苏采青和睡意朦胧的梁启恒,临睡前正在喜庆的大红喜被上数钱。

    数的自然是婚宴上收的礼金。

    “呐, 钱数好了,这一摞是梁家亲戚的金额, 这一摞是苏家亲戚上的礼, 剩下的是你我朋友送的。”

    梁启恒一副快要昏睡过去的样子, 为了婚礼,许多事情他都是跑前跑后地亲力亲为,到这个时候,确实是有些撑不住了。

    “为什么还要分三摞啊?”梁启恒困得思维都要停滞的感觉。

    苏采青说:“这些人来参加咱们的婚礼,当然是因为你爸妈和我爹娘的关系了,和咱们两关系不大。这次送礼, 也是因为过去他们给人家送了礼,是个人情债。咱们的咱们自己留着,以后也要还人情债的。”

    这个事儿挺繁琐,可来往的人多了,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特别是苏采青还是做生意的,人情上的事儿,确实很重要。

    那些老板和合作伙伴来参加苏采青的婚礼,也是因为人情关系。

    梁启恒哼哼:“都听你的。”

    这家伙,以前从没管过这些事儿,以后估计也不会太上心了。

    苏采青将钱和礼金簿放了起来,关了灯,直接睡觉。

    婚礼第二天,许多宾客也要离开了,光是送人走,又花了不少时间。

    把宾客送走后,梁启恒有点期期艾艾地和苏采青说:“采青姐,我妈让咱们回去吃个饭。”

    苏采青奇怪:“你干嘛这副表情?”

    梁启恒嘿嘿笑了笑,说:“我这不是担心你不乐意吗?”

    苏采青摇头:“说起来,婚前也没有好好见见你家人的,婚后一起吃个饭,也不奇怪。”

    “还让咱们把孩子们也带上。”

    “都带上?人有点多。”

    “没事,我家坐得下。”

    原来是在院子里摆了桌子了,足足三大桌。

    这次不仅是梁启恒的父母,他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来齐了。

    梁家的孩子,看到苏采青有些陌生,还不知道要怎么办,苏采青这边有张云冰带头,梁启恒之前又教过他们,所以很快就伯伯姑妈叫了一通,显得嘴甜的很。

    梁学超依旧坐在自己的单人沙发上,说:“这是你们小婶婶,也是小舅妈,都叫人吧。”

    几个孩子慑于梁学超的权威,都纷纷叫了婶婶和舅妈,苏采青也给了小红包,初次见面叫人长辈得有表示才行。

    苏采青又叫了梁启恒几个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倒是让他们几个有些不好意思。

    梁启恒说他大哥长兄如父,看上去也是如此。

    因为梁启恒算是排在末小,下面只有个妹妹,他们和前面兄姐的年龄差距挺大的,梁启恒看他大哥,自然有两辈人的感觉。

    幸好那几个年龄都比苏采青要大一点,不然叫哥哥姐姐还有点尴尬。

    大人们还有点不知所措,小孩们倒是很快自发玩到一起去了。

    而最令两家几兄妹惊讶的是,张云扬竟然直接坐在了梁学超沙发的扶手上,两个人凑到一起在说着什么,好像很熟悉的样子。

    梁启恒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云扬和咱爸挺投缘的。”

    苏采青说:“云扬就喜欢学问高深的人,一直崇拜着教授来着。”

    梁学超还主动笑说:“这孩子,为了我,放弃了去上海读名校的机会。”

    梁家老大梁安国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什么名校?”

    梁学超没说了,苏采青便解释说:“上海第一中学打了电话来,说想录取云扬,云扬说不想去,去了上海的话,就没没那么多机会常和教授聊天了。”

    这倒是惊到了在座的几个兄姐,他们有孩子读初中,也有读高中的,知道上个好学校没那么容易,上海的第一中学,主动打电话来录取,什么概念a啊?他们也听说过别人家想把孩子塞进上海的名校,费了好大力气都没成呢!

    苏采青无意炫耀孩子,只是现在好像除了这个话题,没别的适合当下的情况了。

    很快他们讨论起了吉阳和上海各个名校,以及学校之间的差距,苏采青也极少主动吭声了。

    “说起来,五弟妹,你以后会不会后悔啊?放弃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是四姐主动问起来了。

    苏采青摇了摇头:“不会。”

    “可是如果云扬去了上海第一中学的话,去第一梯队的大学就稳了诶!”

    他们这样的书香世家,尤为注重学历。

    苏采青想了想,说:“因为我觉得没必要这么早给云扬上保险。就算是不去第一中学,他进入第一梯队的希望也很大。”

    “你还是太自信了,或者太相信孩子了。我和你说哦,孩子读书的事儿,马虎不得,要事事都上心。你没考过大学,不知道里面的难度!”说这话的时候三姐还很有些骄傲的语气。

    梁启恒担心苏采青心里不舒服,立马出声:“三姐——”

    苏采青轻拍了他一下,制止他后面的话,然后说:“我确实没读过大学,但我相信云扬。云扬的天赋,不怕你们笑话我自大,我觉得远不止于读个大学了事,我期盼着他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博士,出国留学,学成之后,报效祖国。而这条路,只靠我督促要求,是不够的,是需要云扬自己努力上进,自觉自发地努力的。从小给他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是我对他最大的帮助。他能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名校又算什么?清华和北大也不会很难了。”

    张云扬,在没有妈的时候,都凭着自己的能力,考进了北大的经管院,有了她这个妈,难道还会退步不成?苏采青才不会这么想。

    苏采青这自信地口气,倒是惊到了两家兄姐几个。

    张云扬看着自己的妈妈,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了笑容,他就喜欢亲妈这么骄傲的样子,显得厉害极了。

    不等其他人搭话,梁学超已经朗声笑起来:“说的不错,有你这份眼光和胸襟,云扬将来就不会太差。这孩子我很看好,将来肯定是有出息的。”

    梁学超的话,算是堵住了那些兄姐的嘴了。他们转而有些奇怪了,张云扬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竟然能让一直都十分严厉的父亲,那么看好,那么喜欢?

    不过,从梁学超的态度上,他们也明白了,自己的父母已经接纳了这个二婚的儿媳,甚至还颇为喜欢,他们这些做子女的,就算是不太喜欢苏采青,也不可以轻慢她了。

    此时梁学超却来了一些谈性,把手中的资料放下了,说:“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关于教育的事儿。年轻时,我觉得严格要求才能够出人才。可是现在,看着云扬,我开始怀疑这样的想法了。他妈给了他非常大的自由,从小就没逼着他写过作业之类的,他那几个姐妹兄弟也是这样,可是他们的成绩都还不错。我之前还想,可能是因为还在小学,学习难度不大,所以要考满分,拿第一,都很容易。”

    “可是,采青刚刚的话,让我有了一些明悟,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场的人,都静默无声,不是被梁学超的话惊到了,而是惊讶梁学超的态度,一向严厉的父亲,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问题?

    这着实是一件令他们震惊的事情,相对于苏采青的话,梁学超的态度反而更让他们感觉吃惊,甚至有些无所适从了。

    幸好杨雪已经在厨房喊:“准备开饭啦!”

    其他的人都动了起来,帮着去端菜之类的,梁启恒让苏采青别动,自己麻溜地去帮忙。

    到了饭桌上,大人们也没提那些严肃的话题了,每家都有孩子要照顾,特别是苏采青这儿,七个孩子。

    不过几个孩子都乖得很,自己坐了位置以后,就乖乖抱着饭碗吃饭,想吃什么都会出声要。

    杨雪本还想帮着苏采青搭把手的,免得她腾不出空来吃饭,结果只有老七需要苏采青时不时夹点菜,喂两口,其他的都能顾好自己。

    杨雪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苏采青这几个孩子,真的教养的好。

    这一顿饭,改变了梁家所有人对苏采青的印象和看法,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办完了婚礼,应付完了一些人,时间也就到了八月底,梁启恒也要返回上海去读书了。

    他本还以为苏采青不一起走,自己会想她想的很,没想到苏采青收拾了行礼,和他一道返回了上海。

    “孩子们要开学了,你不等开完学再回上海?”梁启恒有些不解。

    苏采青说:“上海有点事儿要处理,所以先过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间。”

    “两边跑,太累了。”

    成了自己的媳妇以后,梁启恒更是满心满眼都是苏采青了。

    苏采青笑着说:“还好啦!我只盼着国家的交通快点发展,让车速快一些,以后我耗在路上的时间也短一些。”

    “有你吉言,肯定没问题!”梁启恒就是这么盲目地相信着苏采青。

    苏采青到上海,是有两个事儿要处理。

    去年她就打算在上海买个房子,结果因为文具厂需要资金投入,她用的个人存款,所以没闲钱了。

    这一年,她让于志新帮自己留意着,在合适的地段有合适的房子的话,就买一个。

    苏采青也不想要那种四四方方的房子,她挺想要个小洋房之类的,可是那类的房子,战争中损坏了不少,动荡十年又被人为摧毁了不少,而且之前搞大锅饭之类的时候,一些房子又分配了好些人家,想要直接买个整栋,难以找到这样的房源。

    于志新也是帮着盯了这么长时间了,才蹲守到的。

    “趁着你还未开学,跟我去看看房子。要是有什么想法,记得提出来就是了。”

    这房子虽然是苏采青付钱,可是梁启恒也是要住的,他也要发表一下看法。

    梁启恒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真看房的时候,他想的,却一直是想看看有没有大的阳台或者露台。

    “你老去看那些露台干什么?”苏采青问。

    梁启恒说:“你之前不是说,想要个带着大阳台或者露台的房子嘛?还要隐私比较强的那种。”

    苏采青心里有些甜蜜,没想到自己当初有感而说的一句话,人家一直都记得。

    “你放心好了,于经理帮我找房子的时候,就注意这条呢!你主要看看这房子格局之类的,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哪里不合适。我一个人只有一双眼睛,就怕漏掉了什么。”

    这些房子,外观上看还好,里面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毕竟大资本家是全民公敌,他们的房子被粗暴对待,太正常了。

    房源都是被于志新过滤过一遍的,都没什么大问题,主要就看苏采青和梁启恒的喜好了。

    看完了房子,苏采青把地址给了王朝英,让她带着黄自力和黄薇薇也去看一下,她也想在上海买房子,还要和苏采青离得近来着。

    看完回来,王朝英无奈地说:“姐啊,你看的那些房子都好大,你们家人多,需要房间多住得下,我家只有三口人啊!”

    苏采青说:“你就珍惜这样的机会吧,以后有钱的人更多,这些房子会更抢手,到时候你想买也买不着了。”

    王朝英觉得也是,只去和黄自力商量了。

    他们小夫妻两现在也存了不少钱了,钱多了以后,确实对钱的追求就没那么强烈了。花钱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是合适不合适。

    黄自力抱着黄薇薇沉吟了一下,说:“买个吧,采青姐说的有道理。”

    “可是如果你不在,我一个人守着那么大房子,还挺怕的。”

    黄自力说:“那我不在上海的时候,你就去采青姐那儿住着,我来的时候,咱们再住自己的房子?而且你爸妈他们也快退休了,到时候如果他们要来住之类的,也可以。还有我爸妈。他们那一辈老人家,除了出差,哪有正经在上海玩过?”

    王朝英想了想,觉得还有些道理。

    “再说了,”王朝英又听到黄自力说,“按照采青姐的说法,这也是一笔投资,反正咱们的将来都是薇薇的,咱们好好给薇薇攒些家当,让她以后过得也松快点。薇薇你说是不是?”

    黄薇薇果然十分配合地咧嘴一笑:“是的!爸爸说的都对!”

    黄薇薇才经历了张丽华那事儿,王朝英此时还正心疼她,听了黄自力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决定,买了离苏采青看好的那房子不远处的那栋。

    那房子比苏采青这边小一些,单价也便宜点,对他们小家来说也挺合适。

    黄自力等到王朝英把房子的事儿决定好,也就回去了,他还得上班,买房子手续的事儿,有于志新这个老上海人帮忙,也不至于抓瞎。

    黄自力回去了,苏采青便问王朝英:“张丽华那事儿,你们有什么想法?”

    说起张丽华,王朝英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我爸妈和公婆,都很生气,我和自力也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两次!两次啊!说起来我就心里气的很。”

    “我问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王朝英翻了个白眼:“还能怎么办?找关系呗!反正不能让张丽华轻松地过去了。”

    就算是知道张丽华不是专门针对黄家和黄薇薇,可是一想到差点失去这心肝肉一样的宝贝,一大家子人都气的很。

    苏采青说:“这事儿,你们也不要做的太用力了。”

    “为什么?”

    “最近严打的风声又紧了啊!你没看报纸啊?”

    王朝英有些不好意思:“我哪有你看的那么认真仔细?”

    王朝英平日里工作确实挺忙,采英正在为下一步战略扩张做准备,人员的增加也是势在必行,她的活儿确实不少。

    苏采青说:“张丽华这事儿,不需要你们用力推,就这股风,就能把她压得死死的。她我是不心疼的,可是黄家做得太过了的话,也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的。”

    王朝英顿时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

    嫁给黄自力好几年了,在黄家耳濡目染地也学了一些,知道一些事情要十分小心里面的分寸。

    “我去打个电话给自力,和他说一下。”

    “去吧。”

    张丽华这事儿,其实是在她被交给警察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大家的掌控了。

    赶上上面又抓紧严打的事情,只能说是倒霉。

    上头的政策,倒也可以理解,为了保证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是第一要务,不然有点钱就出门被抢,做点生意就被骗,女人做事晚点回家就被人找麻烦,这私营经济还如何发展得起来。

    大病用重药,这段时间内,肯定是有不少人完全不应该用那么重的刑罚的,可是当上面把所有的注意力和重心放在经济上的时候,他们只能倒霉地成了炮灰了。

    房子看好了,还要查清楚所有权的问题之类的,买下来也要时间走程序,还急不得。

    但是另一个事情,就需要苏采青立马去做了。

    随着媒体资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打广告的重要性,广告市场也是在飞速发展着。

    苏采青曾经凭借着自己超前的经验,靠着广告打了好几次漂亮的翻身仗,对媒体的熟知和运用,是她不可或缺的本领基础。

    既然全媒体时代已经在加快到来,她又怎么能不心动?会不想分一杯羹呢?

    因此她计划进军媒体领域了。

    电视台一般都有公家的身影,算是上面的喉舌,她是插不进手的,所以她想从其他的媒介入手。

    最初的灵感,就是来自路边的公交站。

    如今的公交站还颇为简陋,一个牌子写着各路汽车和站点,然后几个杠显示排队区域,就没有了,公交站牌广告还没怎么起步。

    苏采青第一个想要拿下的就是这一块。

    所以她要去市政部门谈这个事儿,把公交站牌广告的所有权拿下来。

    市政部门中要找的是交通运输部,下辖的运输管理处,简称运管处。

    为了能够尽快完成这个事儿,苏采青让于志新提早帮自己预约了。

    苏采青因为和金沪文具厂打官司的事儿,一夜之间在上海出了名。提前上海最有钱的人,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但是说起那个做生意比男人还狠的女人,大家都知道是苏采青。

    因此运管处听说苏采青这尊大神要来,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苏采青找的是计划基建科,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搞建设的,市内的公路水路铁路之类的要翻修调整之类的,全都靠他们负责。

    公交站牌,也是他们们的管辖范围了。

    名气大的好处是,对方知道你来头不小,也就不会敷衍你,能主事的愿意来见你。

    这次见到的领导,比当初苏采青到处找国有厂合作时见到的领导,有含金量多了。

    寒暄过后,苏采青也直接进入了正题,把自己的计划项目抛给了对方:“我想承包上海全市的公交站牌修建,但是我想要公交站牌的使用权。”

    这个想法还真是新鲜,竟然会盯上公交站牌?

    对方粗略地浏览了文件以后,皱眉说:“你要知道,公共交通是国家的资产,不管外面的国有厂怎么卖,我们这边是不可能包给私人的。”

    苏采青说:“不好意思,请您仔细看看,我这里是公交站牌,不是道路。道路我是绝不会想染指的。”

    “有什么区别吗?”对方皱眉问,在他眼里,道路和公交站牌,是一体的。

    苏采青耐下性子说:“当然是有区别的,道路是道路,公交站牌是站牌,完全是两个概念。只是因为站牌立在路边,所以就是一体了?当然不一样。你们修路的工程队,也不会去维修站牌吧?负责的人都不太一样吧?”

    这么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见对方有兴趣听了,苏采青才继续说:“公交站牌也是国家资产,这点毋庸置疑,因为私人不能随意搬走公交站,也不能去盈利,对吧?”

    “那是大资本家的做法,我们当然不能那么干!”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