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让二哥养猪
孩子们在少年宫都度过了不错的时光, 特别是张云冰, 嘴里哼哼着新学的歌就没停过。
“妈, 那个老师说话好好听啊!”
“还有,她唱歌也好好听啊!”
“不过没妈你好看。”
张云冰简直是三句话不离少年宫的事儿, 关于那个老师说的尤其多。
“你很喜欢那里啊,以后每个周末都去?”苏采青问。
张云冰立马爽快地答应:“好啊!老师也让我常去, 说我嗓音条件好, 可以试着学一下唱歌。”
张云冰不仅嗓音条件好, 而且很聪明, 很有领悟力, 所以唱歌的事业上有一番成就。这次没了生活的压力, 不知道她还会不会继续走下去呢?
对于孩子们将来的发展, 苏采青也不打算多干涉。
相对于张家三姐弟,一去少年宫, 就找了个自己喜欢的事儿,苏追弟却没有。她感觉那些事情都很陌生, 没有什么勇气去尝试。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 苏追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说明她平时就没被给予机会,去接触那些东西,被鼓励尝试新事物。
幸好,这孩子以后可能回来自己这儿了。苏采青心疼地摩挲了一下她的手,她自己倒是毫无所觉。
其他的孩子, 都还没上学,去少年宫的话,年纪也太小了,所以就在院里院外玩,苏采青买的那些玩具,没几天就让他们玩厌了,干脆自己玩自己的去了。
乡下盖房子的事儿,苏采青主要交给苏大壮处理了,由他负责和建筑师刘力强商量,然后采买建筑材料,找工程队施工之类的。
苏大壮已经带着刘力强将自家前后仔仔细细看了一圈,然后根据方位的地势情况、大小等方面,设计出个合适的房子。
苏大壮把苏采青的要求,跟刘力强说了一遍,有些为难地说:“我五妹就是想法多,要是哪里觉得为难,你尽管说,我妹说了,遇到问题,只要不影响基本的安全和舒服,尽量解决就行。”
刘力强点头说:“我知道了,苏女士找我来,也是为了应对那些困难的。我会尽全力解决就是了。”
“诶!好,好。那就麻烦你了。”
因为盖房子的事儿,苏大壮是干劲十足,跑前跑后的,显得十分忙碌。
而且苏采青还特地给了他一笔钱,就是用来盖房子的。
苏小壮和苏幺妹苏根妹,也贡献了一点,虽然远不及苏采青给的数额,但好歹也是一番心意。
有几个弟弟妹妹对照着,苏大壮和苏二壮两家也得拿一些出来,不然显得不太像话。
大嫂是没什么意见,唯有二嫂,颇有些怨气,家里兄弟姐妹能那么快拿出钱来,还不是因为都靠着苏采青赚了钱?唯有他们这一房,就没跟着苏采青占过多少便宜。
虽然平时,孙细娥主要管着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二房也跟着过好了许多,但是相对于苏大壮时常往苏采青那边跑,因此零零碎碎得了不少钱,苏二壮可是什么都没有。
本来苏大壮和苏小壮一人一辆摩托车,在这乡下风光无限的样子,已经让二嫂心中十分不快了,现在苏二壮又说起要掏钱盖房子的事儿,二嫂就忍不住了:“钱钱钱!你就知道嘴巴一张!咱们哪来的钱?那些钱不都是握在你娘手里吗?!你又不像你大哥,能得了你五妹的好处,咱们能在床上生出钱来啊!你当初咋哄我的,怎么就不能去哄哄你五妹呢?”
以前二嫂顶瞧不起苏小壮的,好吃懒做,每天就东游西荡的,干活也干不好,一无是处的小叔子,还吃得贼多,完全是浪费家里的粮食。没想到去投奔了苏采青之后,竟然变了个人似得,又爽快又阔气,走到哪里都有人打招呼。
现在来给苏小壮提亲的人,可以排出几里地了!
每次想到这些,二嫂就觉得心里极为不平衡。
苏大壮和苏小壮能有什么本事?还不就是靠着哄好五妹呗!自家男人是嘴巴最会说的,结果到了这时候,却不肯做点事儿了。
二嫂天天都肚子里窝着一肚子火。
苏二壮也不高兴了:“叨叨叨叨,就知道叨叨我!家里没个做事的人,能像样吗?”
“你以为这家离不得你了?你要是在外面弄到钱了,别说我,你爹娘也不用下地了!咱们年年都请人给咱们插秧割稻子!”
今年就是苏小壮几个人回不来,家里的田地没人收拾,最后花钱请了两天的帮工,才干完的。
因为苏采青已经说了,不准两个老人再干插秧割稻子之类的繁重劳动了。
外人都和二嫂说她家阔气,只有二嫂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苏二壮反问:“你说的是真的?别到时候攥着点钱,也死活不肯请人。”
“今天的话就撂这儿了,反正你能挣着钱,能请得起人,以后咱们家就可以不下田干活了。”
苏二壮琢磨了一下,终于决定,上城里去找五妹去!
苏采青正在家里忙着准备着手秋冬装的事情呢,突然看到她二哥来了,有些吃惊,苏二壮可从没来过啊!
“二哥,你来之前也说一声呀,让我知晓一下。”苏采青给他倒茶说。
这七月天里的太阳大得很,苏二壮这么赶过来,没在太阳底下被晒中暑都是他厉害。
苏二壮一口气喝了几大把缸的水,才缓了过来,说:“出门走得急,忘了。”
“是家里出什么事儿了吗?”
苏采青比较担心是苏大壮出了什么事,不然不会让苏二壮来,可是家里也没来个电话,感觉又不像发生了那样的大事儿。
苏二壮摆手:“没有没有,你别瞎想。是我来找你有些事儿。”
“什么事儿?”
苏二壮本来想得好好的,可是一面对着苏采青,突然有感觉有些说不出来了。他平时嘴皮子利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十分拿手。可是撞上苏采青那双眼睛的时候,他就不由得有些发虚,因为他感觉苏采青能够看透他心里的想法一样。
找妹妹要钱?借钱?还是说什么?苏二壮一下子又犹豫起来。
苏采青见他半天不开口,试探着问:“有为难的事儿?”
苏二壮点了点头,开口要钱可不是为难的事儿么?
苏采青想了想,说:“既然咱们是兄妹,你也别客气。需要我做什么,都直说。追弟下半年应该会来我这儿读书,你家几个年纪小了点,到了年纪,也可以过来。这事儿我提前跟你说好,不要觉得我对几个侄儿侄女会区别对待。”
听到苏采青说,不会区别对待,苏二壮突然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
苏大壮常来看她们,苏采青自己也说,是苏大壮帮着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的,说明苏大壮也是对她们母子好的。苏小壮帮着苏采青赚钱,苏采青也不可能亏待他。
倒是自己这个二哥,没为她做过什么,人家也不可能主动过来问自己。
心里的念头,琢磨了好一会儿,苏二壮才说:“我……是来跟你寻个赚钱的活儿的。”
原来是为了这个事儿,苏采青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
“就这事儿,让你为难半天啊?”苏采青带着笑说。
苏二壮有些不好意思了,头也低的更低了。
“你是想在我这儿找活儿干吧?我这儿确实是缺人,可是缺的是搬东西守仓库的人。你作为我的哥哥,我不好把那样的活儿派给你,不然外人说我对几个兄弟不公平,小壮可以做个管事的,怎么当哥的还要被他管呢?”
苏二壮点头,只觉得苏采青说的有道理,可是道理在哪里,他还是没怎么去想。
“小壮那样的活儿,你干不来。他跟着云扬学了许久识字写字,还上着夜校,这计数算钱的事儿,是不能有半分差错的。”
苏二壮听她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便问:“你是不能收我了?”
他觉得苏采青是在生他的气,生气他没一早来帮她。当初苏采青还难的时候,他这个当二哥的没来帮她,现在她越做越好了,就跑来分好处了。
苏采青喝了口水,说:“你听我把话说完啊!我是想给你弄一个适合的活儿干。”
苏二壮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苏采青望着窗外,说:“说太远了的话,你也难懂,我就说近点的。现在改革开放了,对吧?”
苏二壮点头,电视里常这么说,虽然他不太懂什么是改革开放。
“也就是大家买东西卖东西自由了,不像以前了,不从供销社和百货大楼买东西,就要躲藏藏遮遮掩掩的。许多地方买东西,不要粮票布票之类的了,需求也就大了。”
以前不是人们的需求量小,而是供应实在跟不上,要想保持社会稳定,将有限的资源,公平合理地分配下去,就要靠粮票布票这些来做。
改开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升,供应量在增大,所以上面也在逐渐放开管控,让市场能够更加自由地交易了。
苏大壮听苏采青的话,有些迷迷糊糊的,只知道点头。
苏采青知道他没懂,可是这事儿解释起来复杂,她就不展开了,继续说:“我卖衣服,是这个道理,因为大家不严格需要布票了。人活着最重要的几件事是什么,吃穿住行。我做了穿的生意,你可以做吃的生意啊。”
“我?”苏二壮还有些没回过神来。
苏采青指了他一下,说:“对啊,就是你啊。现在大家的粮都慢慢够吃了,就想吃好一些了,咱们中国人嘛,吃得好的象征就是桌上有肉了。你去做这个,绝对行的。”
苏二壮听了,感觉有些懵:“可是我不会做生意啊!”
他是嘴皮子利落,还善于察言观色,可是让他找人把东西卖出去,感觉太难了。
苏采青白了他一眼,说:“我哪里是让你去做生意了,我是让你去养殖!养猪,养鸡鸭鹅这些!你在乡下长大,擅长的也是这个吧?”
乡下养家禽家畜,确实是花很多心思去照顾的。
“养猪?我得养多少才行啊?一年五头顶天了。”
这么说着,苏二壮不由得回忆这段时间的猪价,算算一年养五头的话,能够赚多少钱。
苏采青顿时明白,这就是眼界的限制了,他无法想象一个成了规模的养殖场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不止五头了,一年怎么也得五十头吧?我们这儿,就路口那边卖菜那片,每天肉都能卖精光的,去迟了都买不到好肉。你一年养三百五十六头,都不一定够卖呢!”
“那么多!”苏二壮顿时受到了惊吓,“那么多猪,怎么给弄吃的啊?一天到晚都得给他们漫山遍野找猪草去?”
苏采青已经不惊讶他这些没见识的话了,摇头说:“猪不能全靠吃那些东西,现在有饲料厂了,直接从饲料厂买了饲料,然后回去和米啊之类的煮一起,省事儿多了。”
再过些年,农民家里自己养猪,也会加饲料之类的。现在这种做法还没传开呢!
苏采青说了半天,苏二壮总算是明白规模养殖是个什么情况了。
他设想了一下,好像是个路子。
“那这次,咱们盖新房子,顺便盖个猪舍?”苏二壮显得兴致勃勃的。
苏采青泼冷水说:“哪有那么容易?我看你对规模养猪都没什么了解,这事儿,你先回去和爹娘二嫂商量一下。如果他们没意见,我给你找个学习班去学习学习,再来正式上手。”
苏二壮的热情顿时消减了一半。
苏采青也不会顾忌他的情绪的,在不了解情况之间就贸然下手,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你准备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的时候,一定要对这里面的流程和规矩之类的,有一个了解。
“怎么了?没兴趣做了啊?”苏采青故意问。
苏二壮挠了挠头,说:“就是觉得这事儿好像挺麻烦的。”
“想赚钱的话,没有不麻烦的。小壮刚开始也什么都不懂,天天帮着我扛着大包到处跑,到现在,什么样的款式适合什么样的年纪什么样的身材,他比许多女性都要懂了。因为他懂,我才放心让他去做,也才会给他相应的报酬。”苏采青直接说。
确实是有许多人靠着关系,获得了门路或者不错的职业,因而能够取得丰厚的报酬。可是,如果没有劳动,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也难以长久地做下去。除非就是占个坑,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拿钱而已。
苏采青可不想养闲人,就算是亲生的,将来也不会让他们啃老,更何况是自己的哥哥。
苏二壮张嘴要说话,苏采青比了一个停住的手势,说:“你不用现在就做决定,你先和爹娘二嫂她们商量一下。我的意见是支持你去做,一个大男人,如果有野心的话,就应该吃些苦头,先苦后甜是天理。”
苏二壮只好表示,自己回去会好好商量的。
留了苏二壮住几天,一个是让他看看这儿的环境,将来他的几个孩子上学,也在苏采青这儿,二来,让他跟着苏小壮出去跑跑,看看苏小壮都在做什么,省的家里几个人还以为苏小壮就在她这儿吃白饭,白拿钱。
苏二壮住了几天,走的时候似乎装了些心事了,苏采青也没多问,直接把他送走了。
八月初的时候,一条头条又出现在《吉阳日报》上,《吉阳市政府工作组会议召开,就教育制度改革进行了讨论》。
这是吸纳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之后,政府内部开的会,也就是讨论要不要进行教育改革,和怎么改革的问题。
其实改不改已经很明确了,肯定是要改的,以前的教育制度就有不少问题。但是怎么改,就是需要仔细讨论的了。
市政府讨论出来以后,还要提交省政府和中央进行审核,通过了以后才能正式实施。
这次讨论的,不仅有非本地户籍学龄儿童入学问题,还有扶持高校发现、加强中学建设之类的问题,整个是一个大的框架体系,非常全面和仔细。
苏采青通过梁启恒,拿到了一些政府工作资料,才知道自己的提议,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议题而已,估计在工作组会议上,都没花两分钟就做出了决定。
苏采青以前也和政府部门打过交道,对他们的工作效率深有感触,除了一些人员的因素,他们的工作小心谨慎,以及责任重大,以至于做出决定都要谨慎小心思量考虑,也是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不过,能够通过外地户籍的入学许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接下来就要看实施办法是什么了。
梁启恒给苏采青说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显得比苏采青还要高兴。
“这还真是一件大好事,以后你家孩子会越来越多吧?”
知道苏采青的打算,梁启恒也很意外,之后便觉得她实在是善良,特别是对孩子们。
苏采青点头:“是啊,以后我的侄儿侄女们,都来我这儿读书,我负责他们的学习。”
“为什么呢?”梁启恒忍不住问。
他见过许多亲戚之间的龃龉,就算是再亲密的亲戚,也极少帮人养孩子的,特别是父母健在。
苏采青说:“我感觉我家的基因特别好,所以不想浪费这些孩子的天赋,你信不信?”
梁启恒完全被唬住了,目瞪口呆的,没想到基因那么新潮的词汇,苏采青也是脱口而出的。
“逗你的啦!”苏采青噙着笑,感觉梁启恒那有些呆愣的表情,很是有趣,“一个人的一生,在童年就会被决定。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保证他们的生长空间和机会,才会让他们成长成才。我呢,也不期盼着将来多孝敬我,就是希望他们有个光辉的前程,一个幸福的人生。”
苏采青见过无数的财富,也站在过巅峰,看尽繁华后,钱和地位之类的,她也没那么强烈的欲望了,反而是对别人好,帮助别人这样的事情,更让她觉得开心和高兴。
梁启恒立马吹彩虹屁:“原来你的思想境界竟然那么高啊!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了不起了不起,有你这样格局的人,实在是难得。”
或许是因为出自教育家庭,他知道培养人多不容易,不说他那教授父亲梁学超,为了挖掘学生苗子有多费心费力,就是他那当中学老师的妈,也常为学生不肯努力上进而惋惜难受。
苏采青的想法和做法,确实是让他非常佩服。
赚钱、赚地位,世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苏采青这样的,就不多了。
“你夸的我怪不好意思的,说起来,我也只能照拂到我家的那些孩子而已,天底下还有那么多孩子呢!”
也不能说苏采青是心怀天下,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叹而已。
梁启恒安慰说:“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很了不起了。”
苏采青却觉得,自己能做更多。
“教育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除了学校以外,家庭,社会也很重要。我以后会找到其他的方法的。”
梁启恒笑着看着她,点头说:“你当然可以了。”
几个孩子倒是已经完成了不多的暑假作业,经常去少年宫之类的,苏采青已经开始为他们的新学期做准备了。
手里缝着小笔袋小钱包之类的,她心里盘算着,文具业务还可以扩大一些,将文具盒、书包、饭盒之类的都纳入进来,甚至可以考虑进入儿童图书出版。
张云扬是个爱看书的,张云清也是,两个人自从认字多了后,就非常狂热地看书。可是国内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图书,还不是很丰富。
作为亲妈,她自然是想着要解决这个问题了。
正想着这个事儿,苏小壮从外面进来,把一包衣服递给苏采青,说:“姐,你看看这些。”
苏采青放下布料,接过包裹,打开看了看,说:“是咱们家的样式,可是咱们家没做过这种料子的吧?用这种轻薄的料子做衣服,容易崩坏开线,还容易走光啊!”
苏小壮说:“这就不是咱们家的!这是上海的市场卖的,仿的就是咱们家的样式,可是料子不太好,人家还贴了个采英的标签!”
也难怪苏小壮那么气,这是会误导消费者,让别人以为采英生产这种劣质的产品的。
“来源查了吗?”苏采青倒是还算冷静。
这种事,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