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反派还是个小团子 > 第93章 憋着大招

第93章 憋着大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尚书今儿中午可是扎扎实实的扬眉吐气了一回。

    他们工部平日里在六部中的存在感并不太高, 李尚书虽然也是尚书,可是过得却远没有其他几人风光,每日看着程尚书显摆心里不知道有多难受。如今总算是轮到他显摆一回了, 自然得捞够本才行。

    午间用膳地方恰恰是人多的地方。如今朝廷不算太缺钱, 是以也并不吝啬这一餐饭,官署里头有专门的膳房,只要在朝中领值中午都能来用膳。也有相熟的过来劝李尚书, 让他不要得瑟得太难看,毕竟都是在朝中做官的, 谁还能看不出他的心思不成?

    可李尚书才不会在意这点事:“那程子虚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见天儿踩着我们工部,就像他那个户部尚书就高人一等似的。”

    旁人:“……”

    这不是事实吗?

    李尚书继续:“我如今就是要他看看,我们工部也是不差的。”

    旁边人听他这么说也知道没法劝下去了。这两人就是结了仇, 以前程子虚也是在工部里头待过的,只是那会子两人便处不来,后来被点了尚书也少不了互相别苗头。今儿也一样。

    其实并算不得是什么大事,只是李尚书自以为掰赢了一回, 所以很是得意。等到他回了工部看到赵元邑之后, 脸上的笑容都真诚了几分:“殿下可用了午膳?”

    “吃过了。”他母后惦记着他是头一日去外头做事, 怕他习惯不了外头的饭菜, 所以方才就差人过来送了饭。

    赵元邑并不想多说这件事情,只是他对李尚书刚才的称谓有一些不满:“如今既然已经来了工部一切还是按照规矩来吧,宫里那一套暂且丢开了不提。你也莫要唤我殿下了, 按品阶,我还是在李尚书之下的。”

    李尚书为难了:“那唤……?”

    赵元邑道:“唤我赵侍郎吧。”说得还一本正经。

    李尚书拼命忍住笑:“那往后就唤赵侍郎吧。听闻赵侍郎今儿一上午都在画图,不知赵侍郎所画何物?”

    赵元邑还是想卖一点关子的:“再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李尚书还就真的多了几分期待。他觉得这位小殿下特别聪明,比旁人都要聪明。随便一折腾便是别人一辈子都想不出来的东西。他也很期待这一回, 这个小殿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想他们工部,总算是能真正扬眉吐气一回了。别过赵侍郎,李尚书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对于赵元邑来说,头一日来工部做事儿,没有太多恼人的工务,没有看不懂眼色的下属,所以赵元邑还是挺满意的。他也知道自己能过得如此安生,是因为他头上顶着十七皇子的名头。不过赵元邑不想一辈子都依靠着这名头,所以,早点做出一点成绩来才能让他在这工部里头彻底站稳脚跟。

    而且,赵元邑确实有不少事情要做。这些年他跟着系统看了许多的书,看的东西越多,脑子里想的也越多。他如今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在书里头看到的东西都慢慢弄出来。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了,赵元邑自然再认真不过了。

    傍晚散值,赵元邑本来是准备回宫的,可是后来想了想,便又去了城东门看了看。那承平路赵元邑岁让韩五郎他们帮忙监督,可他自己却一次都没有正眼看过呢,如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去瞧一瞧。

    城东门本来就有一条路,如今修的又是另外一条,略微有些绕,却将周围的村庄市镇都连起来了。这大路平坦得很,又连着这些点,所以许多商贩都更愿意走这条路,反正这条道的尽头是码头,走过了陆路就换水路,实在太方便。

    赵元邑就这么坐在马车上看了几眼,他发现那路上的行人还不少,有不少拉着牛车一路叫卖的,还有许多从城里运这货出城的,更有一些人纯粹是因为凑热闹,想要看一看这水泥路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个新事务的出现,总能引起旁人的好奇心。

    皇后寿辰一过,这条路便解封了。原本不少人也都知道这里多了一条路,早前就看到官府的人在这里动工,只是没有完工之前他们也就只能在旁边干看着,如今总算是能到路上走一走了。毕竟是稀罕的玩意儿,这可是从古至今第一条水泥路,百姓们真是闻所未闻。又听说是为宫里的皇后娘娘修的,一时又是敬畏又是好奇,所以每天都有不少人过来看热闹,现下依旧如此。

    赵元邑瞧着底下有许多孩童在路边玩闹,路上人来人往的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光是叫卖的货郎这么一会儿就已经见到三四个了,便觉得他这路修的一点也没错。

    长此以往,说不定路边还会有草市跟集市的点,这样的话周围的村庄市镇都能因而受益。

    李福也在车外拍着赵元邑的马匹:“原先城东外头虽然热闹,但也绝对没有这样热闹,殿下修的这条路,可是把这周围这一带人都修活了呢。”

    赵元邑笑了一声:“也算是做了一回有用的事了。”

    “瞧殿下说的,殿下哪回做的事情不是有用的?”

    恭维的话赵元邑每天不知道要听多少句,所以并不当真。只是他心里对于修路这事儿郑重了几分,想着什么时候能把路修到大魏上上下下每个地方,南北纵横,东西贯彻,如此方才是有大用。这是这样的大手笔,肯定是要钱的。如今户部的那些钱还容不得赵元邑如此造作。

    可惜可惜。赵元邑摇了摇头,放下车帘:“回宫吧。”

    李福赶紧叫人掉头。

    回了宫,皇上不免又要问他今日回来为什么迟了。赵元邑也不怕,直接就说今儿自己去外头看水泥路了,惹得皇上又骂了他两句。

    赵元邑也没有放在心上,反正他父皇也不过就是私底下骂骂两句,当着他母后的面,父皇是绝对不敢多说一句的。这两年来,父皇对他母后越来越小心了,不过赵元邑觉得这趋势还挺好的,若是父皇能少去宫妃初留宿那就更好了。

    可惜真是不可能的。

    皇上是个骂过就忘的人。骂过了赵元邑后没多久,便又亲亲热热地领着赵元邑去了未央宫了,一切与往日并无二貌。

    可德妃那儿却又坐不住了。她才让人打听了外头的消息,说是赵元邑头一日去了工部,那工部尚书得意的跟什么似的,简直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上。

    德妃最听不得这些话了,人家捧着赵元邑比她被皇上训斥了还叫人难受。

    眼瞧着那赵元邑已经起来了,就是她的元晔也没有赵元邑的官位大,亦没有赵元邑那般叫他的上峰倚重,这如何能叫德妃不担心呢?一时又听到王相家今儿又递了帖子过来见皇后,不知在殿内说了什么,反正出来的时候,王相家的夫人是高高兴兴从里头出来的。

    德妃本来就觉得他们有说亲的打算,如今一见,更觉得如此。德妃召来大宫女慧心,同她商议王相家的事儿。德妃本来是打算让王相的嫡女做儿子的侧妃的,只可惜这事儿被王相自家拒绝了,如今若是再用什么计谋将王家嫡女与元晔凑在一块儿反而不好,未免叫人一眼看穿。所以这门亲,是落不到她儿子头上了。

    可赵元晔不成,张家的几个孩子却是可以的。

    思来想去,德妃的目光就落到了三房的长子头上。张家的几个孩子都算上进,长房大公子虽说会试名次不理想,可殿试表现也还算不错,二甲靠前,比之京城里头的那些纨绔子弟不知出挑多少倍。只恨圣上眼盲,看不出张家的好,如若不然就凭着他们家长公子的才德,便是状元也是使得的。剩下的几个孩子,只三方长子不喜读书,如今还没一个着落。德妃前些日子便听她嫂子说起了这个侄子的婚事,似乎不好找。可如今这不就来了一个了么?

    王相家不识趣儿,德妃此举一则敲打王家人,二则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了自己子侄,总好过便宜了赵元邑。

    商议好了这件事情之后,德妃就立马让人吩咐下去,且让他们速速落定此事,如若不然以王家跟皇后的性子,说不定没过两日这赐婚的旨意便下来了。到时候便是想生乱,也都没机会了。

    德妃心心念念搅黄了这婚事,殊不知皇后早已经歇了与王家结亲的念头了。临到傍晚,一家三口都在,皇后也没避着十七直接同皇上说起了今儿王家之事。

    “王相确实有这样的念头,只是王家也并不是非十七不可。若是没有那叶家小姑娘,说不定这事儿也就定了,可如今十七……”皇后欲言又止,眼中带笑。

    赵元邑有点难为情地撇开了脑袋。他自问对那叶家小姑娘没没什么,只是父皇跟母后偏偏不信他,非要往他不自在的地方想。

    他能有什么办法?

    皇上也笑呵呵道:“回了王家也好。”

    “可不是么。”皇后也不是那等故意吊着人的性子,她若是有意便会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若是无意也不会让人苦等,“我同王夫人说清楚了,王夫人虽然有些遗憾,可略想了想就放开了。我还许诺她,若是往后王家瞧中了哪家子弟可以给他们家赐婚。”

    “应当的。”皇上也应了。

    王相这么多年做事也战战兢兢,是个忠君本分之人,应当给他这份体面。

    皇后也道:“王夫人听了这话,再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后来也是高高兴兴地出宫去了。”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