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反派还是个小团子 > 第33章 拔得头筹

第33章 拔得头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韩侍郎从外头回来的时候, 便发现这里的气氛有些古怪。

    他看了一眼张太傅, 又看了一眼自家小徒弟,忍不住狐疑:“你们没有故意欺负人吧?”

    张太傅冷哼一声:“你以为我跟你一样?”

    韩侍郎再次看了一眼自家小徒弟,还是不信。

    赵元邑已经重新整理了一下心绪。

    这个张太傅,看起来有点不大好相处, 说话还有些出其不意,叫赵元邑掌控不住。不过对方在朝中威望甚高, 不能得罪,因而赵元邑冲着韩侍郎摇了摇头:“没事,先生您刚才去哪儿了?”

    韩侍郎立马道:“刚刚去找圣上了。圣上看今儿来的人多,便打算除了题让大家作诗。”

    韩侍郎一说这个, 周围不少人瞬间来了兴趣,纷纷围了过来, 想要打听出圣上到底出了什么题。

    话题转眼间就被带了过去。

    张太傅又看了一眼赵元邑,眼中称赞。这个小殿下还挺聪明的,不过聪明是聪明,就是太老沉了。

    小孩子家家, 太老沉了,就显得没有那么可爱。张太傅还是比较喜欢聪明又活泼一点儿的。

    没多久,皇上跟前的张望全便下场了, 宣布圣上给的题,再宣布头名的奖励。

    众人听罢,自然卯足了劲儿想要争表现。

    今儿是太后娘娘的寿宴,自然是以祝寿为题的, 这题目一出来,众人心中也是早已经有了预料了。不少人还没开始就跃跃欲试了,打算在这寿宴里头大显身手了。尤其是底下年轻的后生,初入官场,总想着争一争头功。

    赵元晔亦是如此。

    他是诸位皇子之首,又是张太傅的弟子,论起才学,少有年轻人能及得上。这样的场合他自然也想展露头角的。

    三皇子旁边的赵元泽却是兴致缺缺。

    他好武,虽是儒将,虽也读过诗书,但真比起诗词来肯定是比不上赵元晔的。赵元泽无奈摇头,这武将于文官相比,还真是大不讨喜了。

    比起作诗,赵元泽更愿意去演武场比划两下。

    韩侍郎也在悄悄交代赵元邑:“待会儿先生的诗写完了之后,你就拿纸笔将先生的诗词誊抄一遍,交上去。”

    赵元邑一愣:“我不要写吗?”

    韩侍郎笑了:“殿下也想试试?”

    赵元邑点头。

    “那就试试吧。”韩侍郎从来也没教过赵元邑如何作诗,可是作诗这种东西的讲究的是一个灵气。韩侍郎觉得自家小弟子是不缺灵气的,没准还能一鸣惊人呢。

    就算不能一鸣惊人,在这么多人里头排个中流,也算是很了不得了。

    韩侍郎想得挺开,没一会儿便自顾自写诗去了。

    赵元邑坐在边上,也开始仔细琢磨起来。

    系统蹲在赵元邑脚边没有说话,它在想心事儿。赵元邑已经过了六岁生日了,寻常孩子六岁便可以换牙,想来赵元邑也差不多到了换牙的时候了。它实在是想象不出来,小怪物一嘴豁牙的样子。

    “噗——”系统不觉得地乐了。

    赵元邑轻轻踢了一脚,踢到一身肥肉:“再捣乱下次不带你了。”

    系统瞬间闭嘴。

    它心里还挺不服气,心想着等你换牙的时候,看你还怎么神气!

    赛诗还是有时间的。一炷香的功夫,若是作不出来,权当是弃权了,若是作出来了,先交由左右丞相张太傅一同评出前十,再交由圣上定夺前三。

    前头这么大的动静,赵元齐两个自然不会不知道了,只是他们即便听说了也不会去作死跑去充人数。万一被父皇逮到了,让他们当中作诗,那岂不是糗大了。

    他们不会作诗,连打油诗都不会。

    只是赵元齐心眼儿还挺多,他自己不愿意去,却交代了太后跟前的宫女,让她们带话给太后,就说前头有比试。

    太后一听这个,果然立马就同赵元祚道:“十八,前头你父皇正在让他们作诗,你要不要过去看看?”

    赵元祚惊悚地摇头:“我才不要去呢!”

    他回的实在是太果断了,反而让太后迟疑了一瞬:“为何不愿意去?”

    “这还用说么……”赵元祚小声道,“我才不去丢人现眼。”

    太后心都凉了半截。

    谁说出去一定是丢人现眼的?去见见世面也好啊。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畏手畏脚呢,听说小十七已经被韩侍郎带到外头去了,那孩子被带过去的时候,可一点儿都没露怯。

    “出去见见外头的那些大人也是不错的啊。”太后说道,“你还从来没有在那些大人跟前露过脸呢,如今十七都已经去了,你还在后头躲着想什么话。”

    “我还不想在他们跟前露脸,不过就是些小官罢了。”

    太后无奈了。

    这孩子怎么能这么想?不用想也知道,,这肯定是贤妃灌输给他的想法。没有比较也就算了,已经有了比较,太后心里难免不会多想。

    她的十八,难不成真比不上皇后的小十七吗?

    半夏姑姑朝着太后微微摇了摇头。

    十八皇子如今才离开贤妃娘娘,若是他们逼得太紧了,岂不是又要闹着回去了。半夏姑姑看得远,甚至已经把赵元祚的小心思摸的透透的。想要让这位小殿下安安心心的在长乐宫里头住下来,短时间内是不能再提功课的事儿的。不过,这教人,也不一定非得紧紧抓着功课。重要的是要教会十八皇子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比背书可有用多了。

    另一头,一炷香的功夫已过。

    赵元邑将自己的诗交上去之后,又去韩侍郎那边,将他的誊抄了一遍。

    张太傅路过,恰好看到了这一幕。

    韩侍郎抬头,冲着他先生讨好一笑:“耽误点功夫,应当无伤大雅吧。”

    张太傅扯着嘴角笑了笑。他这个学生,端方起来正经的很,无耻起来却又极其无耻。显摆弟子的心已经明显成这样了,若是待会儿十七殿下不出彩,也不知道他面子要往哪里搁。

    反正他是不会多说一句话的。

    赵元邑抄完之后,立马落了笔,将墨吹干,交了上去,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韩侍郎。

    韩侍郎就喜欢自家小弟子这干净利落的劲儿:“写得极好!”

    赵元邑弯了弯嘴角。虽说他一贯心机深沉,可也是想要被夸的,尤其是想要被韩侍郎夸。

    韩侍郎这个先生,在赵元邑心里是与别人不同的。

    韩侍郎也满意,如今他便只需仔细等着了。

    接着便是三位大人的评比了。这三位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张太傅既是大儒,又是帝师,更久负盛名,让他来主持评比也没人能说一个不好来。

    这贺寿为题,虽然应景,却也实在是老套。寿宴中不乏有擅诗词者,可是找来找去,张太傅也没有找到一篇能够让他耳目一新的。

    手底下翻过的这篇,诗确实是好诗,只是阿谀太过,一看就知道是个马屁精,且还是个死皮不要脸的那种。

    下头的那个呢,确实没有那么奉承了,只是写的平淡至极,这诗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估计写诗的这个人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了。

    再一看名字,果不其然,人就是个无聊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写得出来有意思的诗呢?

    往下翻,又有一篇叫人生厌之作,通篇辞藻华丽,却又不知到底在写些什么,一个个华丽的词,放到一块儿就变成了一首不堪入目的烂诗。

    啧……写的好的都是拍马屁的,没拍马屁的都是狗屁不通的。张太傅勉强和蔼可亲,心里却已经把这些人给骂了一个遍了。

    只是身边的苏相偏偏又觉得气氛或于沉闷,是以夸了一句:“今儿这贺寿诗,还是有不少人写得极好的。”

    张太傅摸了摸胡子:“是啊,情真意切,立意甚高。”

    “看来张太傅已经挑出了不少佳作了?”

    张太傅摇头:“写得都太好了,一时间竟挑出来了,挑花了眼,苏相可挑出几篇佳作了?”

    “这……我也是挑花了眼,暂时还不知道选哪个才好。”

    两人对视一眼,不住地点头,彼此心知肚明,而后继续往下翻。

    翻了几篇之后,张太傅总算是有一篇能够入眼了,风格很是熟悉,那似乎经常在哪里看到过一半。可是字迹却还是头一次看到,写的是颜体,不算老成,但也算是出众了。

    再一看落款:韩子澄。

    张太傅总算来了点兴致,有趣,他记得这应该是十七皇子誊抄的。张太傅将这一份单独挑了出来,放在一边。

    又过了许久,这贺寿诗总算是选出来了,递了十分去皇上案头。

    皇上其实也不就是按例看一看,要是有什么出彩的,点个名赏赐一番便是了。若是没有什么出彩的,那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宫里每年都要举办不少次宴会,每次一办宴会,便会有人歌功颂德,说实话,皇上对此已经有些疲累了,压根提不起什么兴趣来。

    几下一番,皇上心里就有了些大概,看到的还是那些熟悉的人名,不过想来也就只有他们能够排得上前了。只是翻到最后一个是,皇上突然愣了。

    “这……小十七?”

    张太傅上前:“臣方才翻阅众人诗作时,发现了十七殿下这一篇。读来甚巧,颇有灵性,要说与几位大人的才情比起来,那自然是不够的,不过十七殿下本来才六岁,年仅六岁就能有如此造诣,已是不可多得了。故而臣才将十七殿下的那份也携带在其中,请圣上定夺。”

    皇上还真是没想到有这么一出。他连忙低头,又细看了这首小诗。

    “灵椿破云出,仙鹤踏歌来。”皇上读着其中一句,越看越喜欢。

    他膝下的几个皇子优秀的特别优秀,譬如老三老四,蠢的就特别蠢,譬如底下那几个,皇上都不愿意点他们的名儿。有时候他也在想,是不是自己这辈子就不会再有一个聪明儿子了,谁想到这沙石里头还藏着一颗明珠。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因为赵元齐三人丢尽了脸面的皇上,突然觉得自己能硬气一回了。

    “这当真是十七写的?”

    “确实。除了诗,这一手字也是漂亮得很。韩侍郎有心想要让十七殿下崭露头角,还让十七殿下帮他誊抄了一份,未曾想,十七殿下自己的诗也是别具一格。”

    “朕说子澄这字儿怎么与往日不同呢,原来如此。”皇上翻出了韩侍郎的那份,一对比,赫然是一样的字迹。

    这个小十七,还真是小看了他了,皇上心里升起一阵诡异的满足感。他提笔,毫不犹豫地在赵元邑的那份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一”。

    好不容易有个聪明的,皇上当然要吹了,不仅要吹,还要使劲儿吹,让外臣们都看看,他们赵氏皇族压根不缺聪明的人!

    “拿去宣读吧。”定了前三名之后,皇上将诗作递给张望全,意气风发地吩咐道。

    张望全接住退下。

    俄顷,众人便看到那位御前大总管亲自宣读排名,在听到头名人选之后,人群中哗然一片。

    头名是十七皇子?

    怎么可能!这还是个孩子呢。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