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111章

第11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都。

    太子、太子妃一起归宁。

    当然, 归宁的府第,便是太宗长公主的公主府。

    此行代表的是太子对太子妃的看重。

    当然,也是皇帝、皇后对于太子妃的看重。

    毕竟,皇帝、皇后可是皆赐了礼物。

    太子、太子妃到了公主府, 自然让公主府一派热闹。

    驸马与太子这一对岳父与女婿, 这在一起谈些话。

    谈的自然是朝堂上的事情。

    不过, 驸马这一位岳父更多的还是恭维了太子。

    倒是太子妃与母亲私下说些体己话时, 还是母女二人更加的亲近。

    太宗的长公主封号宁国。

    宁国公主这一个封号, 便可见太宗对女儿的重视。

    “母亲。”

    太子妃见到了生母时, 倒是笑语宴宴。

    “瞧你的气色不错,看来太子殿下待你应该不错。”宁国公主说话时, 还是打量了女儿的神色。

    太子妃笑道:“殿下挺好的。东宫里的女眷们,也是让女儿觉得不难相处。”

    太子妃得了太子的话。

    她心中有底。

    “如此便好。母亲盼着你和太子殿下夫妻和睦。”

    宁国公主笑得开心。

    女儿是太子妃, 前途一片光明。这等情况, 宁国公主自然要在女婿的身上压注的。

    “母亲,朝堂上的最近议了改殿下皇家玉碟的事情。母亲可知道一些内情?”

    太子妃问了一话。

    “你是听说了什么?”

    宁国公主问道。

    “宫里有些流言扉语。”

    太子妃点点头, 表示她真听了闲言碎语的。

    “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太子改出身,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切要看圣上如何想。”宁国公主也是皇家出身。

    有些事情,她还是看的明白。

    “你啊,多劝一劝殿下。天家父子, 还是克礼为好。”

    宁国公主劝了话。

    “母亲的意思是讲, 这里面有问题?”

    太子妃的神色是变幻了一下。

    她似乎也意识到了, 这里面莫不成真有什么大问题。

    “这怕是有人在挑拔了东宫、坤宁宫的关系。”

    宁国公主说道。

    “母亲,东宫、坤宁宫的关系, 还用得着挑拔吗?”太子妃却是说了一句实话。

    宁国公主听了摇摇头,说道:“你这想法有误。你待坤宁宫的皇后娘娘可是误会太多了。”

    “母后的意思是坤宁宫与东宫能和平相处?”

    这话说的太子妃可不相信。

    “不,是你没有意识到这事情背后的真相。”

    宁国公主伸手, 点一点女儿的手。

    “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皆是圣上的骨肉,皆是皇子龙孙。”宁国公主的语气很淡然。

    那里面带着云淡风轻。

    “所以,册立太子的是圣上,册立耿皇后的还是圣上。”

    宁国公主在教导了女儿,说道:“心平气和些,你可是未来的皇后娘娘。你得知道了,你的夫君未来前程如何?哪怕是储君,也要看了圣上的决断。”

    宁国公主可不想女儿变成了小性子的人。

    东宫的太子妃哪能心胸窄了。

    “女儿明白。”

    太子妃点点头。

    “一切皆看父皇之意。坤宁宫的皇后娘娘可是我这位一位皇家儿媳的嫡母,端是敬重长辈的份儿。”

    太子妃当然懂的。

    这礼数上,可不能失了。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你也得劝了殿下,莫急,莫急。百忍成钢。哪一位储君,都是要会忍……”

    宁国公主是老生常谈。

    哪一位太子都得会忍,成了忍者神龟,才可能熬过了他们的父皇。

    然后,从储君升格为天子。

    成了天子,自然就是口含天宪。

    当然,这过程中,失败的挺多。

    那便是忍不住的。

    宁国公主想到了她的父皇太宗皇帝。

    她的父皇太宗皇帝也是有位废太子啊。

    可当初女儿要入宫参选。

    女儿生为皇亲贵女,在皇家宫宴上巧遇过太子。

    太子也许不知道什么。

    可太子妃,这一位封号长乐县主的皇帝外甥女,却是见到了表哥一笑。

    这算是一见钟情。

    这一见,这一笑,就是引动了一位少女心。

    初初心动。

    长乐县主就是求了母亲。

    她想嫁给太子。

    她的家世背景可配得上。

    怎么做?

    能成功?

    长乐县主就懂的,有母亲出头,一定有法子。

    至于父亲?

    宁国公主的驸马爷,这是一位老纨绔子弟。

    一辈子的本事就是吃喝玩乐。要说真本事,真没有。

    要说惹事,也不存在。

    有宁国公主这一位利害的嫡妻镇着,宁国公主的驸马爷,至多就是喝喝小酒,然后,跟三五酒友一起茶楼吃茶,戏园听戏。

    要说去青楼。

    宁国驸马是不敢的。

    可听戏嘛,听些小戏子的趣事。

    那是三五的酒友一起乐呵,宁国驸马还是敢的。

    对于父亲的印象,可能在长乐县主的眼中,就是一个无能之辈。

    可她的母亲宁国公主却是有能耐的。

    这些年在宫里,还是多得信任。

    从太宗年间,一直到正统年间,宁国公主在京都里也是一块招牌,还是许多人不敢招惹的。

    有宁国公主出面。

    新的教引嬷嬷从宫里请来,那教导的自然是太子的一些兴致爱好。

    当然,宫里的规距,长乐县主打小就是习惯了。

    这真学了,不过加深一些。

    当然,也是了解了宫里的主子们的一些偏好。

    这些长乐县主学了。

    对于东宫太子有利的,她都学了。

    可她不觉得有什么累的。

    她就是想帮衬了她的心上人。

    “女儿懂这些理。就是觉得这些年来殿下真不容易。”

    太子妃当然是心疼了太子的。

    没法子,女人在爱情面前,总归是那般的纯情。

    “现在不容易,往后更不容易。”

    宁国公主笑问道:“你可后悔了,这嫁进皇家得享富贵。这富贵也是要付出了代价的。”

    “女儿不悔。这一辈子能做了殿下的嫡妻,女儿之愿。”

    太子妃是实现了她自己的所求,所以,她不悔。

    她觉得是甘之如饴。

    “你觉得好,那便好。”

    宁国公主点点头。

    “我当初交代你的,把那些东宫的妾室一定拿捏紧了。特别是她们的侍寝日子,你可得知道了,在你没生了嫡长子前。你啊,都是用了心思。”

    宁国公主可是为了女儿,那是一片慈母心。

    为了把持住东宫的女眷子嗣。

    当然,也是为了太子妃能生下嫡子。

    宁国公主真真是掏了老底子。

    “母亲放心,女儿省得。”

    太子妃笑了。

    她是真开心。

    对于东宫的女眷,要说不酸一酸。那是假的。

    可太子妃更清楚,她是嫡妻。

    那么,为了配得上太子。她就要贤惠,这一个好名声,她不能缺的。

    “母亲,有一件事情。女儿一直不懂。为何皇后把持了皇家的子嗣,貌似圣上不在意。”

    太子妃想到了什么,又是问了一句。

    “你想用这一个把柄。”

    宁国公主听懂了女儿的话。

    “有心试试。”

    在太子妃看来,试试而已,成不成总能看到一些效果的。

    “你这试试,很容易让自己为难的。你现如今在东宫的根基,可不稳当。”

    宁国公主很担忧。

    女儿是太子妃,是皇家的儿媳。

    那又如何?

    这没生育嫡子的太子妃,腰杆儿也挺不直的。

    “这事情你跟太子商量一下为好。你们是夫妻,夫妻要齐心。东宫的局面未必就真稳妥。”

    宁国公主只是叮嘱。

    太子妃听懂了。

    “我会跟殿下再商量商量的。”

    这边太子妃与宁国公主这一对母女是谈了一些相互间的看法。

    宁国公主当然又是给女儿讲了一些,关于夫妻间的相处之道。

    至于前院里的宁国驸马,这会子跟太子一起喝茶。

    可这茶,驸马爷已经喝了两盏。

    他想更衣了。

    偏偏陪衬了太子。

    哪怕这是自己的女婿,驸马爷得了宁国公主的叮嘱,还是知道对待这一位储君女婿不能一样的态度。

    总之,得恭敬。

    “岳父大人。”

    太子望着驸马爷,笑道:“孤听说您善品茶,又喜听戏。这会子,特意从宫里带了今年的新茶。”

    应该是今年的新贡茶。

    太子那儿得了配给的额度。这一回,可是拿到宁国公主府,那是孝敬一下岳父大人。

    这会子提了此事。

    也是想寻一个话题。

    毕竟,他一直谈些他认为的趣事。

    偏偏这一位岳父大人颇是无趣的样子。

    于是,太子转了话题。

    “那新贡茶倒不错。”

    这转了话题,驸马爷自然来了兴致。

    他这一辈子就是一个混日子的人。对于爱好,可是刻到了骨子里的喜好。

    这会子,说了喜好的茶,还是说的头头是道。

    至于更衣,这磕水喝多了,有点小腹胀胀的。一时间,也是因为兴致,倒是把这些给遗忘了。

    说到兴头处。

    驸马爷又是饮了茶。

    太子瞧着岳父大人的情绪调到起来。

    这时候,陪衬着,那是说是些话,把气氛拢起来就成。

    宁国公主府,这处还是热闹的。

    皇城,皇宫。

    坤宁宫。

    玉荣听了小桂子的禀话。

    “这回上奏之人,确实跟慕容国舅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玉荣说话时,那是闭上了眼睛。

    她在思考了,她的敌人是谁?

    “回娘娘,真跟慕容国舅府有关系。”

    小桂子肯定的回道:“下面人查了,这一回操刀的就是慕容国舅的次子。那一位慕容家的二爷。”

    玉荣睁开了眼睛。

    她说道:“慕容家的二爷啊。如此看来,慕容国舅的府上怕有什么打算了。”

    白月光的亲爹,慕容国舅啊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

    这样的人,若是站了对立场。

    玉荣能如何?

    那当然是摁死他。

    对敌人,可没什么仁慈不仁慈的。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关键是玉荣在替皇帝批了奏章的日子里。

    她已经看出一些朝局上的事情。

    皇帝对他的亲舅舅也不一定就是信任的。而且,还是隐隐的,有些多疑才对。

    想到这些时。

    玉荣的目光又是挪了挪,还是望了寿康宫。

    这里面的文章,可多呢。

    玉荣还考虑考虑。

    “暂时不必打草惊蛇。一切先搁一搁。一动不如一静。本宫还要看一看局势。”

    玉荣给了答案。

    小桂子听后,自然应答了。

    乾清宫。

    这一日的晚膳。玉荣在乾清宫跟皇帝一起用了。

    然后,玉荣没回了坤宁宫。

    她宿在了乾清宫。

    这当然不是玉荣的打算。

    这是皇帝同意的。

    这事情一出来时,玉荣也是有点儿蒙逼的。

    毕竟,她可是皇后,也是有自己的寝宫。坤宁宫可就是她的地盘。

    至于乾清宫,这当然是皇帝的地盘。

    乾清宫的龙榻,皇帝可是一直一个人独享了。

    玉荣琢磨了,她这算是头一个宿在乾清宫的龙榻上的女人吧。

    这算荣耀啥的?

    不,这是一个热点消息。相信很快的,很多人都会知道了。玉荣想,她一定又让皇帝拱起来,然后,当了惹人注意的那一个。

    这等高调的做派,当然不是玉荣的风格。

    可皇帝需要,她能如何?

    当然是同意了。

    “圣上,您这突然留了我在乾清宫宿下,我倒是惊讶住了的。”

    玉荣当着正统帝的面,也是实话实说。

    吓住了,不至于。

    就是做了棋子啊,玉荣本来以为,她是做棋手的。

    “梓橦,你不同。”

    正统帝脸带笑意。

    “梓橦,朕想与你的相处改一改。”正统帝提了一句。

    “哦。”

    玉荣也是笑了。

    “全听圣上的。”玉荣顺嘴回了话。她从来就是拍了皇帝的马屁。

    做一个马屁精,只要舔到最后,应有尽有。

    玉荣不介意的。

    毕竟,似她这一般的,得到了皇帝的回报。

    其时,没什么不好的。

    真跟皇帝对着干,甄皇后的前车之鉴,玉荣这一个后面人可不想效仿的。

    “梓橦,这些年了,朕也想通了。”

    正统帝伸手,执了玉荣的手。

    他低了头,看着玉荣的手,这一双手很美。

    只能说,保养的真不错。

    皇后嘛,一国之母,肯定不缺了好好保养的一切。

    “朕也盼着家和万事兴。”

    正统帝这一下子情绪温柔下来。那一种难得的,一种带了温情的软弱。

    可以说,是玉荣从所未见的。

    玉荣心头有点儿咽住了。

    她在想,莫不成皇帝被“穿”了。这大变活人啊。

    在玉荣的记忆里,正统帝可是渣得明明白白的皇帝。

    这一主儿,只爱权利。

    当然,在爱了权利时,不介意享了美人与权柄。

    家和万事兴。

    这话不错。

    可这理嘛,搁皇家里,有点难。

    不,应该说,很难。

    皇权太重。

    那些皇家的皇子们,打从生下来就是享了天家的富贵。

    至于夺嫡。

    更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成功,就是天子。

    失败,就是玩完。

    至于说退一步?

    在皇权面前,退一步就是臣子。臣子,自然是天子的棋子。

    一个棋子还想做自己的主人?

    这在棋手面前,就是笑话。只能说,生死操于人手。

    皇权,至尊至权,威严无上。

    “圣上放心,您的教导下,皇家自然会一片祥和的。”

    玉荣知道皇帝喜欢一团和气。

    她顺从便是。

    毕竟,皇家的争锋,从来不会当面的见血。

    便是背地里你一刀,我还两刀的。

    就是斗一个你死我活,也要讲一份体面。

    体面人,都是虎死不倒架。

    “梓橦,你这话,朕爱听。”

    正统帝笑了。

    “可这话,假了些。”

    正统帝补了一句。

    前面,玉荣爱听。

    后面,把玉荣咽着了。

    “让圣上见笑了。”玉荣忙是回一句,她说道:“贤哥儿、礼哥儿、逸哥儿年岁小。特别是贤哥儿、礼哥儿都是上书房的师傅们教导着。想是学好的,圣上得闲时,不妨考一考。”

    “我相信,他们都是重视了孝悌之心。”

    玉荣表示了,她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梓橦,朕想说的是太子。”

    正统帝把皇后的手,在他的掌中打开,然后仔细的打量了。

    他没抬头,只是继续说道:“朕会教导了,太子好好孝顺梓橦你的。太子妃不错,也是一个好儿媳。”

    “梓橦,你觉得,你意下如何?”

    正统帝没抬头,问话时,似乎很随意。

    可玉荣后背有点儿凉嗖嗖的感觉。

    当然,她此时还是挺镇静的。

    虽然,她的心里瓦凉瓦凉的。

    哪怕早知道呢,皇帝是渣渣,渣的明明白白。

    可皇帝这话,还是让玉荣是透心凉,心飞扬。

    “嗯,我考虑考虑。”

    玉荣可不敢说同意了。

    说同意,特假了。

    玉荣知道的,假话多了,想圆谎,可不容易的。

    毕竟,皇家演员多。

    天生个个精通此道。

    如果太假了,一旦补折穿,彼此都尴尬。

    “……”

    此时,正统帝抬了头。

    他的一双眸子直视了玉荣的眸子。

    在这一双眼眸子里,玉荣见到了真诚。

    这“真诚”让玉荣心头一个激灵。

    这哪是什么真诚。

    这真是让她想死、想死。

    说笑了。

    玉荣当然不会想死的。

    她可没享够福呢。

    玉荣就是觉得正统帝总是让人为难啊。

    她这马屁精皇后当的不容易。

    玉荣有儿子的,要太子一个孝子做什么?

    这没血缘关系的母子情,假腥腥的。

    哪一个做嫡母的真信了,把庶子当亲儿子养?

    那真傻透了。

    “圣上,我真考虑考虑。”

    玉荣这时候慎重的说道。

    “梓橦,你果然还是不骗了朕啊。”

    正统帝感慨一句。

    玉荣挤了一抹笑容。

    “我不骗了圣上的。”

    玉荣当然不会骗皇帝。她至多就是把真话,那是说一半,又或是三分。

    真话嘛,不同的法子讲出来。

    那效果也是不同的。

    “……”

    玉荣叹息一声。

    “当然,如果圣上一定要求了我做人做事的,处处把太子搁了贤哥儿、礼哥儿、逸哥儿的前面。我也可以做的。圣上,你定要求我如此吗?”

    玉荣的目光,直视了皇帝。

    “真能?”

    正统帝问道。

    “若圣上要求的,我是圣上的嫡妻,我自然会做到的。”

    玉荣又回了一话。

    在玉荣想来,捧嘛,她会的。

    自古以来,还有捧杀这一招的。

    当然,太子一定会不会上当?

    在玉荣看来,八成不会的。

    不过,玉荣的态度摆出来。

    太子爱理不理的,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的态度摆出来,皇帝看到就可以。

    “那倒不必。”

    正统帝笑了,说道:“一碗水端平,诸皇子皆一样即可。”

    “不,圣上。太子乃是储君,他与他的弟弟们可是不同,太子乃是国本。受了圣上的重视,亦是理所当然。”

    玉荣也是婉转的提了一话。

    玉荣的心中在琢磨了。

    也许一些小动作,可以让人动一动。

    她今晚在乾清宫这一宿,一定让她睡不踏实的。

    所以,她心中憋了气,还是出一出为好。

    也免得把她自个儿憋坏了。

    次日。

    帝后一起宿于乾清宫的事情,貌似风平浪静的。

    可事实呢。

    还是引人注意了。

    东宫。

    太子、太子妃在一起用了膳后。

    太子妃提了此事。

    太子只是听了太子妃讲一讲原尾。他静静的听着,没发表什么看法。

    “殿下,母后太得父皇的敬重。您……”

    太子妃伸手,执了太子的手,说道:“您放心,我亦是站您这一边。便是母后想为三弟谋了一些什么,我觉得一定不会那么容易成功的。”

    “你似乎误会什么。”

    太子很淡然,还是笑了。

    “母后一直得父皇看重,本就是事实。这点子小事,引不起什么波澜。孤已经上朝听政,孤倒不必急于求成。”

    太子的心性还是稳得住。

    “嗯。”

    太子妃点点头。

    可在太子妃心中。

    还是有些想法的。

    谁做出头鸟?

    太子妃也在谋算一二。

    寿康宫。

    皇帝、皇后一起来请安。

    不,应该是一起得了皇太后的传话,来寿康宫用了膳。

    皇太后的心情不错的样子。

    还是比平时多用了一小碗。

    待膳罢后。

    皇太后说道:“今个儿有你们陪着,哀家的胃口都是好上许多。”

    “那往后朕多来陪了母后用膳。”

    皇帝笑着提了一句。

    “……”

    皇太后的目光挪了皇帝身上,笑道:“偶尔一回便好。哀家老了,口味跟年青人不同的。”

    听着皇太后如此讲。

    皇帝想再说些什么。

    “真不必,哀家还是喜静的。你们偶尔陪一陪哀家,哀家就是讨一个彩头。这般更有兴致。”皇太后摆摆手,那是说了自己看法。

    既然皇太后如此讲了。

    皇帝、皇后当然是应了话。

    “哀家听说朝臣又上了奏章。不光是关乎了太子上朝观政。而是有人传了流言,说是皇后牝鸡司晨。”

    皇太后这一提话。

    玉荣赶紧的起身行礼。

    “儿媳不敢。”

    玉荣觉得这一口大锅落了她头上。

    真是一个感觉,总有刁民想害本宫。

    这一切真论起来,那是皇帝的锅。

    可天子圣明。

    真出了事情,只能是天子身边有妖孽啊。

    谁有错,天子无错。

    皇后背锅,都是小儿科。

    “梓橦,你有什么错处?”正统帝笑了,他起身,搀扶了玉荣。正统帝说道:“一些腐儒之语,无凭无据的。朕眼中,梓橦乃是朕的贤后。”

    皇后的权利,那是皇帝给的。

    皇帝一直握紧了兵权。

    朝中的朝臣,也是心腹占了大半。

    这等情况下,他这一位帝王有威势的。

    真说起来,他放权,那是因为他很清楚了,皇后那点子算什么权利?

    那是借了皇帝的虎皮,给他当一个替笔的。

    什么时候,皇帝不乐意皇后替笔了。

    一句话的事情。

    这权给的容易,收回来更容易。

    如果是给了权臣,给了东宫,那想收回来,可不容易的。

    夫妻一体。

    这一个皇权至尊的时代里。

    皇后的权柄,其时,就是皇帝权柄的一个延伸罢了。

    本质,还是在皇帝的权柄上。

    “……”

    玉荣的目光是看了一眼皇帝,又看了一眼皇太后。

    “天子这般讲,那许是哀家听错了。”

    皇太后服了软。

    皇太后的行事风格,就是从不跟皇帝对着干。

    玉荣听着皇太后这般讲了。

    于是,她顺着皇帝的意思,便是起了身。

    在玉荣心中琢磨了。

    皇太后这儿又有谁吹了风?

    这里面谁得利?

    玉荣心里有想法。

    面上不会露了半点儿的。

    倒是皇帝很淡然。

    皇帝就是转移了话题。他说道:“和靖的婚事近了。宫里最近还得冲冲喜气才好。”

    “想是有了喜事,就没人再议论非非。”

    皇帝这般讲了。

    皇太后能如何?

    当然是在次日,就给和靖二公主的嫁妆里,又是添了一份。

    玉荣得了皇太后添妆的事儿,也给添了一份。

    皇太后、皇后有举动。

    宫里消息灵通之辈,也是跟着一起添了妆。

    貌似大家一时间,似乎都很重视了和靖二公主似的。

    这里面的猫腻,可没人在意的。

    延禧宫。

    刘妃见着这一切,倒一派的高兴。

    等着吉日之时。

    和靖二公主出嫁。

    满皇宫里,也是一派的喜气洋洋。

    曹妃来了延禧宫。

    还是与刘妃吃酒。

    “恭喜了刘妃姐姐。”

    曹妃与其敬了酒。

    “嗯,也算是了一桩心愿。”

    刘妃也是高兴的。

    这二人高兴了。

    貌似相处的不错。

    倒是和靖公主府上。

    这一场大婚之礼在进行。

    和靖公主府。

    这自然是皇家公主的派头十足的。

    对于未来的夫婿有什么太多的要求?

    和靖二公主没有的。

    毕竟,她对于未来夫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出嫁前就已经清楚了。

    说实话,她对未来的期盼,就跟她的母妃一样。

    就是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

    她是公主,自然是没人敢慢待的。

    新人拜天子,拜高堂。

    夫妻对拜时,英国公府的世孙,一直注意了他的嫡妻。

    和靖公主美不美?

    自然是百人眼中,各有评价。

    等着在新房里。

    世孙看见了和靖二公主后,他确认了一个事实。

    公主挺美的。

    对于一个纨绔子而言,娶一个美妻,总比一个丑妻强。

    特别这一位嫡妻还是公主。

    纳妾,不存在的。

    宫外,和靖二公主从她的驸马眼中,瞧出了光彩。

    似乎这一位驸马看她时,有了一种的惊喜之色。

    夫妻之间,要论了感情?

    真没有。

    他们只是从陌生人,然后,成为了一对夫妻。

    未来一切,还得未来去成就。

    正统十五年过去。

    迎来了正统十六年。

    春。

    万寿节。

    在万寿节这一日,自然是一派热闹。

    这一天,皇帝的万寿节大办,自然是皇家宫宴喧嚣。

    在这等喜庆的进刻。

    玉荣在主持了诰命这一边的宫宴。然后,她得到了一份惊喜。

    当着诰命、宗妇、勋贵夫人们的面。

    太子妃是干呕了。

    那等做派,真是让人觉得眼熟。

    玉荣是过来人,她又不傻。

    然后,她是笑着问了太子妃,说道:“可是身子不舒服?”

    “回母后的话,儿媳是闻了腥味,一时间受不住。”太子妃回了话时,又拿了帕子捂了嘴。

    那等姿态,似乎很歉意的样子。

    玉荣一听后,那是眼神一亮。

    太子妃会演戏,玉荣也会啊。

    “这……莫不成又有一桩喜事。本宫瞧着,太子妃你这神情像是怀了子嗣。”玉荣这一说,宴会里的诰命们,宗妇们,还有勋贵夫人,那是人人的目光都是注视了太子妃。

    太子妃很淡定。

    “这会不会太巧合了。”

    太子妃面上惊讶,心中很镇定。

    这一场戏,人人都是配合上演。

    毕竟这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求一个好兆头,只要不傻的就会配合上演。

    “太子妃,你听本宫的。”

    玉荣给了一个你淡定,听本宫的决断,一定错不了。一幅过来人的模样。

    “肯定得去传太医。这等喜讯,那一定是真的。等太医一确定,这可得报给了圣上,今日可谓是双喜临门。”

    玉荣笑着说了话。

    玉荣对着秋兰招招手。

    秋兰得了主子的吩咐,自是去安排。

    等太医来了时。

    这时辰没过了半刻钟。

    瞧瞧,太医来的挺快的。

    太医一来,自然是恭敬的给太子妃请了平安脉。

    隔了锦帕,诊了喜脉。

    当然,此时的太子妃已经不在宫宴上。

    而是在偏殿的屋中。

    等一确诊。

    太医满面喜色。

    “恭喜太子妃,贺喜太子妃,您这是怀上了喜脉,确诊两月余。”

    太子妃一听,就是高兴。

    “去,赶紧去给母后报喜。”

    太子妃对心腹说了话。

    当然,太医这儿,肯定也要打赏。

    宫宴上,玉荣一听了报喜的。

    那就是笑了。

    “好好,果然不出本宫所料,太子妃真是有喜。这真是双喜临门。”

    玉荣笑说了话。

    然后,自然是差人,赶紧的去皇帝那儿报喜。

    至于玉荣这儿,肯定差人又去问了太子妃,可会累着。

    要不要提前退席。

    毕竟,千重要,万重要,没得太子妃腹中的皇孙重要。

    太子妃那儿,亲自来谢了话。

    “儿媳此时,真有倦了。得母后的美意儿媳便是先告退。”

    太子妃没拒绝玉荣的话。

    “好,好。太子妃你先回东宫,好好歇歇,万事以腹中的皇孙为重。”

    玉荣也是客气满满。

    当然,玉荣本着皇后的份儿。

    还是叮嘱了秋兰,去安排了人送一送太子妃。

    总之,一定护送了这一位主儿,在今个儿里,平平安安的回了东宫。

    这可是万寿节,一定不能出半点差子。

    不然的话,那是打了皇帝的脸面。

    秋兰应了话。

    太子妃离席了。

    这影响可没散去。

    这些诰命、宗妇、勋贵夫人们,可是一起跟玉荣这一位皇后道喜。

    玉荣受了,也是跟大家同喜。

    可心中嘛。

    玉荣就一个想法,太子妃这一胎啊,最好是一个皇孙女。

    毕竟,若是太子妃生了嫡子。

    那就是皇长孙,只会给东宫的太子添了大义的名份。

    玉荣跟太子又不是亲母子。

    她跟太子可是面子情。

    至于出手,去算计东宫?

    那不存在的。

    玉荣觉得一切要看的,还是皇帝的态度。

    真出手了。

    怕是觉得玉荣过得太舒坦,在背后一直等她犯错的人,肯定一大堆。

    玉荣可不会给别人口实,以及把柄的。

    做为坤宁宫的女主。

    又是替皇帝批了奏章,一直在风口浪尖的人物。

    玉荣很清楚的,盯着她犯错的人很多。

    这里面谁是真心向她?

    谁又打算推她下坑,她落井下石。

    玉荣都是不敢揣测的。

    毕竟,利益之间,可有冲突的。她过得美妙,就有人吃亏。

    而吃亏,一定就会结了仇怨的。

    玉荣差人去报喜。

    正统帝得了讯,当然大笑。

    皇帝是高兴。

    在宫宴上,太子也是满面春风一般的。

    太子早知道太子妃有孕?

    当然不知道的。

    太子妃做事,还是做全套的。

    这一回,太子听得喜讯当然是欢喜。

    对于太子妃,太子很满意。

    这是一个一心一意为他着想的。恨不能掏了娘家,补贴他这一位夫君。

    这等贤妻,哪有不欢喜的。

    毕竟,太子娶妻,就是怕着妻族得力。

    如今的宁国公主,可是把太子当了好女婿,那是给太子揽了不少的人手。

    在暗中,也是交了一部分的势力给太子。

    可以说,这一门姻亲,这一个妻族。

    太子只有满意的份。

    现在太子妃有喜。

    这更是加深双方的关系。

    宁国公主这一位岳母乐意出头,往后替东宫更多的揽了人心。

    太子当然愿意的。

    他没出宫开府的权利。

    在东宫,有大义。

    可同时,又是搁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这受了限制,也是必然的。

    有得,就有失嘛。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9-16 23:44:01~2020-09-17 23:37: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册子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