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109章

第10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贤哥儿亦是圣上的子嗣, 想是他的婚事圣上必然要挑一位合适的皇家儿媳。”玉荣笑着回了一句。

    对于贤哥儿的婚事,哪怕玉荣是当娘的,她也没有打算插手。

    因为, 皇帝挑的儿媳,皇帝才会最满意。

    若是贤哥儿想上位, 必要的取舍要懂得。

    最主要的原由嘛, 还是皇帝是亲爹,一定会考量清楚皇家儿媳的家世背景,以及本人的性情。

    皇帝肯定不会给儿子指一个歪瓜劣枣的。

    皇家的儿媳一切都出众。

    这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时代里, 难不成还追求什么自由恋爱吗?

    自由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从来不存在什么绝对的自由, 只有相对自由。

    人活在规则里, 那么,保护自己的规则, 自然也是束缚自己的规则。

    这才是社会的存在意义。

    对于儿媳妇玉荣没太多的要求。

    只是一个一心为了儿子好的, 她还能强求什么?

    至于对儿子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不存的。

    若真有特殊的。

    玉荣也有法子解决。

    人活世间,从来就是解决麻烦的。

    “你倒也心宽。”

    皇太后看懂了皇后的态度, 这没掺假。

    皇太后想一想,也有些理解皇后的做法。

    其时,得了皇家的富贵, 享受了天下的最上等尊荣。

    那么,也是有代价的。

    如果不想付了代价?

    不存在的。

    总会有得有失。

    在玉荣看来, 就是挺公平的事情。

    “儿媳倒不是心宽,儿媳是信任圣上,圣上必给贤哥儿挑了一位才貌出众的名门淑女。”玉荣说话淡然。

    这些年来,玉荣已经摸清楚了正统帝的一些想法。

    关乎皇太后的打算。

    她这儿不阻拦了。

    可正统帝那边也会有心结的。

    要知道,和瑞大公主已经嫁给武国公府的世孙。

    这已经是皇家的恩典。

    还求更多?

    皇帝未必许了。

    当然, 若是皇太后一定要开口。

    那么,武秀秀这一位养在寿康宫的武家女,可能做一位皇子妃不成。

    被纳进皇家,成为一位侧妃有可能。

    至于是哪一位皇子纳了这一位?

    在玉荣想来,总不能是她的儿子。

    就玉荣的看法,如果是太子就不错。

    至于说,这会不会让和瑞大公主跟东宫的太子走的近?

    玉荣表示了,惠贵妃可是一个不冒尖儿的。

    瞧瞧这些年与坤宁宫缓和了关系。

    可也没有缓和的有分寸,没说着一定全倒向了坤宁宫。

    惠贵妃做人的态度,和瑞大公主岂会不学了生母?

    “……”

    皇太后笑了。

    当然,在皇后这里没得了答案。

    最后,便是玉荣陪着皇太后聊些话,然后,告辞。

    等玉荣离开后。

    寿康宫的正殿中,坐了主位的皇太后是轻轻叹一声。

    “哀家还没走,茶已经凉了。”

    皇太后一声的感慨。

    “太后娘娘。”

    武嬷嬷想劝了话。

    “哀家本来以为皇后这儿能说通说通。可瞧着,皇后一点儿不接了话茬的模样,怕是皇后有心结啊。”

    皇太后知道皇后的心结在哪。

    武嬷嬷自然也知道的。

    “太后娘娘,三皇子殿下是您养大的。在您的跟前,三皇子殿下一直是孝顺的。”

    武嬷嬷劝了话。

    养恩生恩,皇家里可是讲一个养恩比生恩大。

    “哀家知道。哀家是不想贤哥儿为难。到底是哀家养大的孩子,哀家心疼了他。”皇太后对于三皇子的感情是真的。

    从小养在膝下的,哪可能没真感情。

    “哀家若是逼迫过甚,也是怕伤了他们母子之间的情份。”

    皇太后的眼中有愁绪。

    “如果姑娘不能嫁给三皇子殿下,太后娘娘,您是否会为姑娘再挑了一门好的亲事?”武嬷嬷到底还是逾越了。

    说起来,在宫里武嬷嬷跟武秀秀之间,那是相处出来真感情。

    不提武嬷嬷这儿,便是武秀秀处,也是最尊敬了这一位嬷嬷。

    “承恩公府已经尚了一位长公主。太后娘娘,承恩公府的荣华富贵,但凡长公主在一天,必然也是荣耀着。”

    武嬷嬷也是一个聪明人。

    正因为聪明了,也是想给武秀秀姑娘留一条退路。

    “嬷嬷,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秀秀求了你。”

    皇太后的目光是盯紧了武嬷嬷,非常认真的问了话。

    “太后娘娘,不关姑娘的事情,是奴婢自作主张。还请太后娘娘罚了奴婢,莫怪了姑娘。”武嬷嬷揽了责任在自己身上。

    在武嬷嬷的心中,这真是她自己的想法,跟武秀秀这一位姑娘无关。

    “……”

    皇太后轻轻摇摇头。

    “去,把哀家那一位侄孙女传来,哀家总要问一问她的心思。嬷嬷,你说呢?还是问一问当事人的心愿吧。”

    皇太后挪了话题,没直接说罚了武嬷嬷,还是原谅了武嬷嬷。

    恰恰相反的,皇太后让武嬷嬷去传了武秀秀。

    皇太后的态度很坚定。

    武嬷嬷哪能逆了主子的心意,只能去了武秀秀。

    在偏殿中。

    武嬷嬷简单的说了事儿。

    “是奴婢一时嘴急,怕是给姑娘惹了麻烦。”

    武嬷嬷事后也是反映过来,她是一时糊涂了。她什么身份,如何能在皇太后跟前给武姑娘求了情?

    “不,嬷嬷是一片善意待我。我只是谢了嬷嬷一直的爱护。岂会怪了嬷嬷。”

    武秀秀摇摇头。

    说起来,武嬷嬷的话,何尝不是她的心声。

    在三皇子那儿碰壁了。

    她想了许多的法子。

    讨好了三皇子与四皇子,讨好了皇后与五皇子。

    能做的,武秀秀都做了。

    可效果是没有的。

    至少,武秀秀没见到。

    她一颗真心待人。

    她可以说,她真的问心无愧。

    可偏偏别人不乐意接受她。

    她能如何?

    她也是凡人,一颗心摆了别人面前,让人嫌弃。

    她明明还是年少的姑娘。

    可她也是会倦怠的。

    所以,逃离皇宫,逃离别人眼中的天家富贵。

    武秀秀也是愿意的。

    初初动心,哪怕得不到回应。

    等将来时光久了,也许就是一段尘封的回忆。

    在武秀秀想来,没什么不好的。

    至于公主嫂嫂的提醒。

    武秀秀也明白公主嫂嫂为她好。

    可通天的□□,注定要断了。

    那么,不如一开始就要涉足了。

    寿康宫的正殿。

    武秀秀随着武嬷嬷进了殿中。

    “秀秀给姑祖母请安。”

    武秀秀福了一礼。

    “平身吧。”

    皇太后摆摆手。

    “哀家传你来的用意,嬷嬷应该跟你讲了吧。”

    皇太后淡然的说道。

    武秀秀的目光沉稳,她点点头。

    “嬷嬷一片善心,已经告知了秀秀。嬷嬷也是怕秀秀来说错话,让姑祖母伤心。”

    武秀秀是善良的。

    此时,也是给武嬷嬷的举动添了一些好话。

    “嬷嬷的事情,哀家自有计较。”

    皇太后回了一句。

    “哀家只问你,你是何等打算?真甘心灰溜溜的做一个失败者,离开皇宫后远退他乡,往后不得一分娘家的依靠。”

    皇太后的语气是沉重的。

    这等话一出来,还是压得武秀秀的心底沉垫垫的。

    “秀秀不知道。”

    武秀秀低了头。

    她想逃离皇宫,逃离让她难堪的一切。

    可她又谨记得家族的教导。

    她得担起家族赋予她的责任。

    她的心就像是给撕烈成两瓣,她一时间也是说不清楚的。

    “你一个小姑娘,一时想糊涂了,也是可能的。”

    皇太后的语气温和了下来。

    此时,皇太后招招手,让武秀秀到了近前。

    皇太后伸手,在武秀秀的耳畔,那是轻抚了一下。

    “真年轻啊。”

    皇太后呢喃了一句。

    “哀家可能没给您讲一讲,哀家年少时的故事吧。”

    皇太后突然提了一话。

    “秀秀愿意听了姑祖母的教诲。”

    武秀秀态度很谦和。

    皇太后听了,便是笑了。

    她说道:“哀家年少时,与族中的姐妹感情都不错。当然,这等不错,是糊弄了上面的长辈们。实则家族里也是分了三六九等。有得宠的小辈,自然就有不得宠的小辈。”

    皇太后是过来人。

    哪会不知世情的。

    “哀家现在还记得一位闺名叫慧娘的堂姐,她啊,是我那一辈儿里最得长辈们宠爱的。”皇太后回忆往昔。

    “那时候,嬷嬷还没来哀家的跟前侍,嬷嬷也是不知道哀家这一位慧娘姐姐的。”

    皇太后的目光是扫视了武嬷嬷一眼。

    武秀秀轻轻点点头。

    “秀秀没听过嬷嬷讲了这么一位长辈。”

    武秀秀的耳中,只听武嬷嬷说过皇太后才是她那一辈里,最得长辈宠爱的。

    “世间女儿,都不容易。能得长辈们宠爱的,在娘家里都是活得自在,活得让人羡慕的紧。”皇太后的目光中,自然在回忆了过往。

    眼前还浮现了,曾经那一个骄傲的让她都是微微羡慕的身影。

    “可那等活的自在少女,在娘家时有父亲、母亲的疼爱。按说出嫁后,也应该在婆家做了贵妇。事实却非如此的。武氏的宗谱里,没有哀家那一位慧娘姐姐的名字。”

    皇太后吐了一个武家的家族里的丑闻往事。

    武秀秀也给惊住了。

    “过于得意的少年时,若是自己都不曾记得自己的荣耀来自何处,那么,陨落时,也不意外了。”

    皇太后叹息一声。

    皇太后的口中,简单的讲述了往事。

    不外乎,一个武氏一族里最得宠的姑娘,她名叫武慧娘。

    她长得平美貌又聪慧,最会讨了长辈们的欢心。

    哪怕同辈里的人,都是羡慕嫉妒,又如何呢?

    有长辈们的爱护,小辈们再咬牙切齿了,也不敢与多争锋。

    武慧娘在长辈的精心培养下,自然是样样出众。

    那时候,长辈们真正有意送入大选,来皇家一争荣耀的可不是皇太后,而是那一位堂姐武慧娘。

    皇太后在当年,可是一个备胎。

    可惜,这样一位家族的希望。

    最后,却是让家族失望了。

    “堂姐爱上了话本里的才子佳子,她居然相信了那什么骗人的爱情。”皇太后冷笑。

    真的,这在皇太后看来,是最可笑的事情。

    这世间哪有什么才子佳人?

    那些话本不过是落第举子,不能功名时的挣钱门路。

    而且,还不是什么正途。

    毕竟,科举也讲了名声的。

    那些落第的举子,就是想写了话本挣些银钱,也得取一个假名。以此来掩了真正的身份。

    落第举子的才子佳人,何尝不是自己的一场黄梁美梦。

    可偏偏就有人真信了。

    “她想追求所谓的爱情。她忤逆了家族的决断。她与寒家才子的一段私事被人发现,被报给了家中长辈。这在长辈们的眼中,那是有辱门风。”

    皇太后说的是实情。

    当然,如果她那一位堂姐,真能诱惑一位世家的嫡子上门求亲。

    可能家族会顺水推舟什么的。

    毕竟,这时代的家族姻缘,那求的是一个两姓之好。

    可偏偏她这一位堂姐爱上的是一位寒家才子。

    “说什么才华横溢,说什么三十河东,三十河西,莫欺少年穷。”皇太后笑得更利害。皇太后说道:“能在朝堂立足的,能官位踏足三品的,就没一个真是穷苦出身的。没背景的科举之才,想走上高位,没可能的。”

    皇太后也是知道的。

    朝堂上的斗争很残酷的。

    派系之间的斗争。

    炮灰很多的。

    而没背景的总是先被牺牲掉。

    想躲?

    在官场上,哪可能躲得掉。

    至于不入官场?

    不入官场,就是庶民,就是草芥。

    便是勋贵人家,也是想着入官场。

    因为,官老爷才有权利。

    权利,才能庇护家族。

    一个家族一旦失去了权势,就是被人宰割的命运。

    “堂姐真是傻。她以为嫁一个所谓的才子,就真能相如与沫?”

    皇太后轻轻摇摇头。

    “一个女子能在婆家立足,最开始能依仗的就是其背后的家族。”皇太后的话说的冷酷些,可也是实情。

    “女子一辈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子从子。这里的从,岂是遵从?而是依仗的意思。”

    皇太后伸手,轻轻的划过了武秀的耳畔。

    “女子在娘家时,依仗的是父亲的权势地位。女子出嫁后,在婆家里,即要看了父亲的权势发,亦要看了夫君的权势。等着夫君逝去,那时候拼的就是儿子的能耐。”

    皇太后的声音慢慢的温柔起来。

    “可夫君、儿子是在后面的。人活在当下。一个女子出嫁前,靠的是她的家族。如果她现在都没有,何谈以后?”

    皇太后笑道:“哀家的堂姐就是不懂这一个道理。所以,她在惹恼了所有的长辈后,被划掉了族谱上的名字。她成为一个没有家族依靠的女子。”

    “而她的结局很可悲的。”

    话到这儿,皇太后停了话。

    “秀秀,你也想成为哀家的那一位堂姐吗?”

    皇太后问道。

    “秀秀不敢。”

    武秀秀忙回了话。

    皇太后的警告,武秀秀听懂了。

    “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你还小,所以你不懂,一个女子失去了娘家依仗,那日子会多难。”

    皇太后是过来人。

    皇太后见过了太多。

    没有娘家依仗的女子,那真是活着,也是活得生不如死。

    这世道的女子,本来就可怜。

    可若是再无依仗,那么,真如浮萍。

    想自在,想随意。

    那是身后有依仗的人,才能得到的。

    真是苦楚的日子。

    求活着,就是一种用尽全力的事情。

    “而你一旦离开皇宫,宣告着家族对你的期待失败。你能想像吗?你在承恩公府里,会被人如何嘲笑,以致于你未来的前途,也会风雨飘摇。”

    皇太后握一握侄孙女的手。

    皇太后察觉到了,那一双被她握着的手,在轻轻的颤抖。

    武秀秀是害怕的。

    她清楚的明了。

    “秀秀不敢。”

    武秀秀再次的低了头,轻轻的回了话。

    “乖孩子。”

    皇太后说了一句。

    又是吩咐了武嬷嬷去开了库房,她要给这一位侄孙女添几套头面和手饰。

    “去吧,嬷嬷,你带着秀秀一起去挑,让她挑了合心意的。”

    皇太后摆摆手。

    得了皇太后的话,武嬷嬷和武秀秀一起告退。

    等二人离开后。

    皇太后轻轻摇头。

    她是从家族里走出来的。

    在宫里这些年,在成为皇后前,她吃了多少的苦楚,自己心中最清楚不过。

    可若有的选,她还是会进宫的。

    武家的女儿,在家族长辈们眼中,宠爱当然会宠爱。

    可真是需要的时候,长辈们可不会手软的。家族为重嘛。

    至于武秀秀,皇太后可谓是心中有些柔情。

    因为在意了,才怕这孩子真的以为退一步就海阔天空?

    不存的。

    武家的那些人,武秀秀的那些长辈。

    哪可能接受一个失败的答案。

    到时候,承受了反噬的武秀秀是没什么活路的。

    就像是她的那一位堂姐武慧娘一样。

    只会成为了她们那一辈儿里,一个不让人再想提了的禁忌。

    因为,结局太可怜,太让人唏嘘了。

    正统十年的秋过去,迎来了冬。

    等着这一年的新春佳节来了时。

    又是一年翻过了一页。

    正统十五年,春。

    皇帝这一年万寿节依然是大办。

    皇后的千秋节倒是小办了一个家宴。

    在春祭之时。

    皇后做为了亚祭。

    如今皇帝做的事情,已经算是风平浪静。

    毕竟,能跟皇帝对着干的,还真没有。

    至少,明面上是没有的。

    玉荣在春祭后。

    又感受到了一些变化。

    比方说,她在诰命这儿,得到了各多的巴结。

    以及一些若有若无的,想向她投诚的一些暗示。

    对于这些人的话。

    玉荣一切温柔以对,全然一派上位者的和善嘴脸。

    一张贤良的面皮,玉荣还是要保持的。

    到是私下里玉荣会让人查了这些人的底子。

    总要看看,多少是假意投靠。多少又是真心的想依附过来。

    春。

    三月时,一派的宜人景色。

    春明百花开。

    在钦天监合的吉日里,太子的大婚之日到来。

    这一日,太子妃就要被凤撵抬进了皇宫,成为皇家的儿媳。

    太和宫。

    玉荣陪着皇帝一起等候。

    等候了太子、太子妃这一对新人。

    太子当然不可能去迎亲的。

    倒是皇家派去的仪仗,却是非常的宣赫。

    一直到了公主府,然后,迎接了长乐县主这一位东宫的太子妃。

    “女儿拜别父亲、母亲。”

    太子妃行礼时,脸上也是依依的不舍。

    同时,亦是心中有无限的期盼。

    她当初会参加了大选,带着的就是府上的无限的期待。

    她坐上了太子妃的宝座,当然,也是带着家族的殷殷向往。

    太宗的长公主与其驸马,此时,倒是面容平和。

    不过,若是细看,还是能看出来这是强装的。

    倒是一直精心培养长大的女儿。

    若论舍不得的心情,那是必然的。可同时,亦是有骄傲。

    毕竟,太子妃是他们的女儿。

    而太子妃是什么身份,这可是未来的皇后娘娘。

    皇家的仪仗队伍,非常显赫的迎亲队伍来迎了太子妃入宫。

    这一日,太子的大婚,亦是满京都的喜庆日子。

    一处酒楼里。

    二楼的雅间。

    耿老爷与耿武氏在窗边看了这一场热闹。

    “老爷为何一定要亲来瞧瞧。”

    耿武氏有些不解。

    “瞧一瞧别人的热闹。沾一沾喜庆。”

    耿老爷举了一杯酒,然后,小饮了一口。

    “我倒是想了宫里的娘娘,怕是要为难了。”

    耿老爷是真这般以为的。

    瞧瞧,太子妃出身显赫,太子的两位良娣,也是家世背景不差。

    等下一回大选,一旦三皇子指婚。

    太子再是指了几个出身显赫的妾室。

    光想想,耿老爷就是知道的,这些妻妾背后的家族。一旦太子能收揽到了麾下。

    那对于坤宁宫而言,是多大的障碍。

    毕竟,坤宁宫和耿府一直想做的事情,可是扶了三皇子上位。

    太子这不是明显显的绊脚石嘛。

    “娘娘必然有成算的。老爷,你可记得娘娘的叮嘱。”

    耿武氏劝了一句。

    “我记得。”

    耿老爷回的干脆。

    “老爷,你不必情绪低落。我这些日子在一些诰命里聊天时。还是得了一些消息的。娘娘已经参加了多回春祭、丰收祭。圣上待娘娘的荣宠,天下有目共睹的。”

    耿武氏说了一些事儿。

    “是啊,娘娘是的真本事的。圣上看重了娘娘,也看重了娘娘生的皇子。”

    耿老爷当然相信了耿武氏的话。

    他们夫妻之间,那是利益相通的。

    “只是敌人太利害,我这心里慌慌的。”

    耿老爷还是怕了太子的势力膨胀的太利害。

    可耿老爷有些想不通的。

    就是宫里娘娘为难一直盼着,太子的势力越是膨胀些,越是利好?

    耿老爷能想到的理由?

    便是娘娘莫不成想捧杀。

    可就不怕了反而喂饱了小狼崽吗?

    太子妃坐在凤撵上。

    她今日是所有瞩目的焦点。

    太子妃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的。

    可她的面上很淡定着。

    倒底是一位合格皇家媳妇,那养气的功夫很足。

    在太和殿的大门处。

    那铺就的地毯前端。

    从凤撵下来时。

    太子妃看到了太子。

    在太子妃的眼中,他似一位君子。

    她想,他们会成为一对神仙眷侣。

    “孤想执你的手。”

    太子一笑,待太子妃的态度非常好。

    太子妃回了一个笑容。

    然后,她伸了手,让他轻轻的执起。

    走在红色的地毯上。

    四周的人,迎亲的,还是候着的礼官们。

    又或是参加了这一场大宴的宗亲、勋贵们。

    他们的差装,都是万般的华丽。

    太子妃一手执了太子的手。

    另一手拿着她的小扇。她掩了自己眼眸下的半张脸。

    她笑了时,眼睛也是弯弯的,像极了月牙一般的好看。

    二人一步一趟的走上高台。

    帝后在上面等候着这一对新人。

    礼官唱了赞名。

    在吉日吉时,新婚的太子、太子妃夫妻拜了大礼。

    参拜天地。

    参拜高堂。

    ……

    皇帝很高兴。

    玉荣就是全程温柔以笑,以应对场面。

    一直到了太子妃让喜娘迎去了东宫。

    宫宴开始时。

    皇帝在与宗亲、勋贵、高官们畅饮。

    玉荣就是淡然以对。

    她在跟诰命们谈论了,这一场大宴的热闹,以及喜庆。说的更多的,还是一些吉利话。

    “太子、太子妃真是一对佳儿佳妇。”

    玉荣夸了这一对新人。

    这些话说着,倒也是诚意十足。

    太子是皇帝培养的储君。

    这当然是不错的卖相。

    太子妃能在一众的秀女里杀出重围,岂能没几把的刷子。

    当然,这一切对于玉荣而言,她更淡然。

    这一晚,皇帝宿在坤宁宫。

    在歇下时。

    玉荣瞧着皇帝是真的喝醉了。

    而喝醉了的皇帝还是非常高兴的。

    至于玉荣嘛,她就是观察了一下,确定皇帝没假装的假醉。

    所以,她很淡然的去沐浴一翻。

    然后,她回了寝宫时,发现皇帝已经睡着了。

    玉荣自然也是挺自然的,上榻,睡觉。

    次日。

    醒来时。

    玉荣发现皇帝还在睡。

    玉荣是习惯了每一天的同一个时辰起来。

    习惯成了自然。

    哪怕小心些。

    玉荣起身的动作,还是惊醒了正统帝。

    “是我扰了圣上的睡眠。”

    玉荣还是小小的道歉一声。

    “也应该起来了,今日可是太子、太子妃一对新人给予长辈们拜礼。咱们是嫡亲的长辈,不可缺席。”

    正统帝显然挺开心的模样。

    “是不好迟到。”

    玉荣也是点头表示了同意。

    早膳,帝后二人简单的用了些。

    然后,皇帝去了乾清宫。

    玉荣去了寿康宫。便是皇子皇女们,也是提前都得了长辈们的知会。

    皇子们去了乾清宫,皇女们去了寿康宫。

    在寿康宫。

    玉荣见到了和靖二公主,以及三公主、四公主、五公主。

    和靖二公主今年也要大婚的。要嫁给英国公府的世孙。

    至于三公主的年岁,今年八岁的小姑娘,倒也是一懂事的皇女。四公主、五公主一年出生,今天也是满五岁的生辰。

    比起三公主的懂事。

    四公主、五公主倒是活泼了一些的性情。当然,还是活泼里带上了一些的刻意。至少,玉荣是这般的感觉到的。

    “女儿给母后请安。”

    四位公主给玉荣行了礼。

    “免礼。”

    玉荣笑着摆摆手。

    “儿媳给母后请安。”玉荣也给皇太后福了一礼。

    “皇后不必掬礼,坐吧。”皇太后指了自己身边的位置,笑道:“你来的巧,眼瞅着时辰,太子妃应该也快到了呢。”

    “是啊。”

    玉荣回了一句。

    “今个儿母后可要吃一盏孙儿媳妇的茶。”

    玉荣笑着又捧了一话。

    “你也要吃一盏儿媳妇的茶。”皇太后也是打趣一句。

    “是呢,是呢。儿媳可是盼着的。”玉荣附合了话。她的目光又一转,瞧了四位公主。

    “四位公主的气色不错。瞧着怕也是盼了添一位和睦的弟妹、嫂嫂。”

    玉荣笑着说了话。

    和靖二公主可比太子早出生两月。

    虽说是同一年生的。可太子妃是得叫二公主一声姐姐。

    倒是三公主、四公主、五公主三人,就叫太子妃一声嫂嫂。

    “盼着添了太子妃这一位弟妹的。”和靖笑着回了话。她温柔一笑。

    玉荣瞧了和靖二公主一眼。笑道:“你也沾一沾喜庆。眼瞅着,你这大婚的时日,也是近了。”

    和靖二公主也是今年大婚。

    只是和的吉日在太子的后面。所以,这大婚就是晚了些日子。

    “借母后的吉言。”

    和靖二公主回了话。

    “母后,我也盼着皇嫂的。”

    三公主也是回了话

    此时,四公主、五公主跟着点了头。“我们都盼了皇嫂。”

    对于公主们的回话,显然是逗乐了皇太后。

    皇太后笑道:“可不嘛,这是皇家的喜事儿。”

    皇太后刚是话到这儿时。

    有宫人传话来。

    让人惊讶的。

    这一回,来了寿康宫的不止太子妃,还有太子。

    当然,转念一眼。也能想通的。

    毕竟,新婚宴尔的,这太子、太子妃感情好。

    又或者说,太子乐于给太子妃体面呢。

    在皇太后这儿,也是做一翻表现的。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给母后请安。”

    “孙媳给皇祖母请安,给母后请安。”

    太子妃是随了太子一起行礼问安。

    “免礼。”

    皇太后虚扶了一下。

    “有母后的话呢,太子、太子妃快免礼了。”

    玉荣也是笑着附合了一句。

    太子、太子妃自然是谢了话。

    太子的态度很恭敬。

    太子妃也是一样的。

    皇太后瞧着这情景,笑道:“都是哀家的好孙辈。”

    太子也是笑了。

    这时候,当然,还是给长辈敬了茶的。

    皇太后吃了晚辈敬的茶,给了赐礼。玉荣也是一样的,同时,也是给了赐礼,也是说了吉祥的话儿。

    太子受用了。

    太子还有些小害羞的。至少,这害羞里,有多少真?多少假?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孙儿还要去乾清宫,去父皇那儿回话。孙儿就不多留了。”

    太子很客气。

    “去吧,去你父皇那儿,哀家留了太子妃说说话。”

    皇太后随意的回话。语气里带着对太子妃的欢喜。

    太子告退。

    然后,太子妃留了下来。

    当然,太子妃给长辈们、小辈们都是备了礼物的。

    此时,自然也是献了出来。

    皇太后、玉荣这儿都有。

    那是太子妃亲手给做的抹额。

    至于三位公主,那是小辈儿。

    太子妃送的就是玉锁、金锁、银锁、铜锁。

    吉祥的兆头,就求一个吉祥四锁。

    锁的是福禄寿喜。

    对此,四位公主都是笑着受下了。

    太子妃陪着皇太后说话时,也是不忘记了玉荣这一位母后。

    总之,很会调节了气氛一位皇亲贵女。

    说起来,对于太子妃,玉荣也不陌生的。

    以前的皇家宫宴,这一位长乐宴主可没少参加的。在皇室这儿,也是露过脸,结过缘。

    只是玉荣想不到的是皇帝会挑了这一位做儿媳。

    这一日,见了这一位儿媳。

    近距离的这般接触了。

    这倒是头一回。毕竟,以前的接触,也没这般的仔细与揣摩。

    在寿康宫这儿。

    太子妃是担搁了许久的时辰。

    还是玉荣提醒了话儿。

    皇太后才是回过味来。

    “哀家一时欢喜,倒留着你说久了话。”

    皇太后笑着说话。

    “能多陪一陪皇祖母,孙媳只有愿意的。”

    太子妃笑道:“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孙媳可是巴不得多受了皇祖母的教诲,也让孙媳少走一些人生的弯路。”

    “你这嘴甜的,哀家受用了。”

    皇太后笑着了应下来。

    最后,太子妃告退后。四位公主也是识趣的告退了。

    至于玉荣嘛,这时候,也不久留了。

    她也去了一趟乾清宫。

    乾清宫。

    皇帝跟太子这一对父皇在表演了情深。

    皇帝很高兴的说道:“你新婚宴尔的,朕给你留些时日,你好好的陪一陪妻妾。等三日后,你就随朕一起上朝观政。”

    皇帝显然给太子机会了。

    太子心中大喜。

    可面上不露了半分。

    “一切全喜了父皇的吩咐。”

    太子心中喜,面上很镇定的。

    这等的做派,皇帝很满意。

    于是,他不留了儿子。

    太子从乾清宫离开时。

    就正好的遇上了玉荣来乾清宫。

    这一对天家的母子,可没血缘关系。

    有的就是一个大义的名份。

    “儿臣给母后请安。”

    “太子免礼。”

    玉荣笑着说道。

    她的态度很客气的。毕竟,这一位可是储君,是国本。

    哪怕她是皇后,应该给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说到底,太子不是她亲生的。她是一个爱惜了名声的主儿。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