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 第55章 同舟共济

第55章 同舟共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中国新闻台总能够在恰当的时候, 甩出大杀器。

    以前是乌雀山大桥建设夜景,现在,竟然是利苏过境时绝无仅有的桥梁视频!

    白色巨浪,铁灰色桥梁, 阴沉沉的天幕之下, 跨海大桥宛如一道水天分界线, 阻挡着咆哮地浪潮踏破陆地。

    那座桥梁岿然不动的景象, 好像又一次南海隧道的特效展示。

    偏偏震耳欲聋的风声、雨声,瞬间将所有人带回了利苏到来那天,令人迅速意识到——

    这段视频,绝对是不要命的摄影师冲到前线,近距离拍摄的南海隧道!

    观看视频的观众, 来不及呼喊出声, 就被一个高过大桥两倍的浪头吓住。

    利苏卷起的狂澜来势汹汹,以极快速度逼近, 可画面却慢得让人屏住呼吸。

    跨海大桥的铁灰色本该宏伟庄重,在巨大海浪面前, 仿佛脆弱得不堪一击。

    沉重的水拍岸边声音, 几乎预示着这奔涌而来的巨浪会狠狠拍碎这纤长如线的跨海大桥。

    然而,白浪穿桥、黄泥溅撒,大桥岿然不动!

    桥身上六方三角的镂空支撑,成为了跨海桥梁天然疏通巨浪的渠道。

    桥底直插海底的坚固基座, 使它在狂风巨浪离傲然直立。

    镜头随着风,吹得微微偏斜。

    唯独那座桥梁在风中站立, 好似一位悠然迎风的武者,以四两拨千斤地柔和,化解了致命拍击。

    短短的视频, 如实展现了南海隧道不为人知的一面。

    围绕它的所有担忧、疑惑,都在视频里变为了惊诧。

    观众亲眼见证了南海之上,屹立不倒的桥梁,如何在台风之中泰然自若。

    没有激动人心配乐,没有特殊炫技的特效。

    却深深击中了每一个人的心。

    于是,一座桥梁迎战台风的视频,从电视新闻,自发地传播到了无数社交平台上。

    本该是钢筋水泥浇筑起来的死物,在视频里展现了中国打不垮、压不弯的气节。

    立刻使台风肆掠带来的浓重悲怆,变成了热血沸腾的骄傲和自豪。

    许多距离南海隧道数千公里远的观众,对这座桥梁产生了纯天然的亲近。

    它于风中矗立的模样,像极了中国。

    这的的确确是中国该有的桥梁!

    没能认真关注过南海隧道的人们,透过一则视频,感受到了这座桥更深的意义。

    桥梁与脊梁一般,迅速引发了全国各地的共鸣。

    又借由着发达的网络,从国内传往国际。

    一开始,只是殷知礼这样热爱分享中国见闻的家伙,在自己的主页上,转发了视频。

    后来,全球四散于各处,热衷刷新网络的外国网友,都感受到了铁灰色的震撼力。

    它不像舰队航母般坚硬。

    却透着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气质,再配上“16级台风登陆中国”“南海隧道在16级台风中毫发无损”的解释,不禁让众多外国友人认为——

    中国在南海建造的不是桥,而是钢铁长城!

    钢铁海军,钢铁长城。

    那片肃穆庄严的海域,忽然有了新的象征。

    中国前进的步伐,比任何人预料的都要迅速。

    外国人觉得,好像时间都会在这个神奇国度停驻,给予居住于这片的人们,额外的恩赐。

    他们惊呼着“上帝的作品”“只有神明能够建造的奇迹”。

    永远不会理解这群不需要恩赐的实干派,到底有多不可思议。

    但是,菲律宾负责检查建筑工程受损情况的官员们,竟然亲身见证了中国人的不可思议。

    因为,他们惊诧的发现,好像……

    中国在菲律宾境内,也修了一座不畏台风的钢铁大桥!

    “这怎么可能呢?我从事建筑工程三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16级大台风之后,还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桥。”

    “戴维斯先生,请您务必仔细检查一下。这可是我们瀑帕河未来最重要的桥梁,我们可不希望跟中国垮塌的桥一样,遭受相同的后果!”

    美国的桥梁工程师戴维斯皱了皱眉,“可垮塌的是宝岛的桥啊……”

    “宝岛不也是中国!”菲律宾人理直气壮。

    施工员在一旁认真工作,听到这句气愤的话,不禁偷偷笑出声。

    “宝岛那群家伙,又给我们脸上抹黑。”施工员抹了把汗,“戴维斯怎么不用咱们南海隧道反驳?”

    “嘿嘿,老美嘛,政治正确比天重要。看看他一脸膈应的样子,想不到吧,菲律宾都知道宝岛是中国的!”

    “别说宝岛,多少菲律宾人眼里,亚洲大陆那块儿都是中国的。”旁边的同事笑着附和,“哎,宝岛这个不肖子孙。平时好事没落我们头上,坏事都得我们背锅。”

    菲律宾检查瀑帕大桥建设情况的队伍,在这座跨河大桥周围转了一上午,没能挑出一点儿安全问题,心情复杂地离开。

    人刚走。

    一群装着努力工作、连桥桩子都擦得纤尘不染的工程师,立刻就跑到大门去等。

    终于等到了易兴邦回来。

    “易工,怎么样?比奈没话说了吧!”

    “刚才我看他走出去,捶胸顿足的样子,就知道他又要挨约马尔的骂了。”

    “那是,我们建的桥,轮得到他们挑刺?也不看看自家公司那点儿破烂技术!”

    工程师、施工员们,说起话来,叽叽喳喳。

    吵得易兴邦头痛。

    菲律宾政府态度不错,可是一帮子议员既是资本家又从政,显然把菲国情况搅得一团乱。

    中国建设队伍来到这里,一边感受当地人的热情善良,一边暗骂全天下资本家一般黑。

    这群有官职的资本家,整天恨不得中国建设出事,好让自家的建设集团取而代之从中牟利。

    顺便给中国扣锅!

    听着他们的义愤填膺,易兴邦正了正安全帽,晒得黝黑的皮肤落下一丝热汗。

    “这次检查没问题,我们还是按自己的计划,继续施工,争取早日完成。”

    他公事公办毫无情趣的回答,引得工程师格外不满。

    “老易!你就不能透露点儿内幕,给点儿好消息吗?”

    易兴邦看他一眼,忽然勾起浅淡笑意,“好消息?有啊。”

    “跟救援队一起来的记者,会到我们这里采访。想上镜的,都可以准备准备了。”

    远离家乡的菲律宾工地,有中国记者到来确实是好消息。

    一众忙碌的建设者,在黄昏收工之后,兴冲冲地往食堂赶。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觉得工地上简陋的食堂,透着家的味道。

    随医疗队来到菲律宾的记者,将会在接下来几天,走遍中国建设团队负责的工程。

    他们刚到瀑帕大桥,就见到了食堂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建设成员。

    易兴邦穿着蓝白的工服,介绍道:“这些就是我们工地上全部成员,利苏登陆没有出现一例伤亡事故,顺利完成了防台防风工作,保障瀑帕大桥的安全。”

    记者见到这群朴实安静的建设者们,不禁问道:“那我们明天可以跟着大家上工地,拍下大家建设瀑帕大桥的景象吗?”

    “可以,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易兴邦道。

    记者:?

    易兴邦说:“帮我们录一段集体合影,放在你们的新闻里吧。”

    新闻电视台一直在跟踪报道中国援菲的情况。

    治疗菲律宾难民的医疗队伍,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班列,还有记者采访援菲基建队伍的场景。

    菲律宾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惨不忍睹的悲情印象。

    然而,从基建队伍传回来的建设场景,竟然和国内大干365天的气势相差无几。

    四周都是垮塌房屋、洪水倒灌,唯独中国建设队驻守的工地,没有任何损伤。

    律风从电视上见到熟悉的单位名称,连吃饭都慢了下来。

    新闻采访中,认真负责的工程师,仔细介绍着菲律宾项目情况,有条不紊的语气,深受他的欣赏。

    “嘿,这不是小易吗?”瞿飞端着餐盘坐过来,盯着电视机惊喜道,“想不到三总五项不是传说,等他回来,我都要叫一声易总工了。”

    他语气轻松,显然是在调侃电视机上接受采访的“易兴邦”。

    “什么三总五项?”律风问道。

    瞿飞夹着筷子咧嘴笑,“三年当总工,五年项目经理咯。以前小易跟我混的时候,还只是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呢,这才几年啊,已经是易总工啦。”

    愣头青?

    律风耳边都是易兴邦沉着冷静的声音,一点儿也听不出愣头青的样子。

    等律风转头看回电视,刚才皮肤黝黑,戴着安全帽的身影,已经被瀑帕大桥宏伟的身躯取代。

    这座桥梁横跨深谷,两岸泥泞的土壤,惨烈的植被状态,一看就遭受了利苏无情的席卷。

    但是,瀑帕大桥不仅稳稳立在那里,还没有受到一点损伤。

    “厉害啊。”律风感慨道,“利苏刮过去,居然没影响。”

    “怎么回事啊律工?”瞿飞眼神戳他,“咱南海隧道也没影响!”

    律风笑了笑,不回他,低头吃饭。

    南海隧道没受影响,那是因为南海隧道在中国。

    菲律宾远在海外,又遭受利苏直接攻击,建设队伍异国他乡搞建设,还能像在家里搞建设一样保质保量,足够让他开心诧异了。

    然而,更令他诧异的在后面。

    新闻采访最后镜头,居然是建设成员拉着中国援菲建设瀑帕大桥队伍的横幅,站在大桥工地前。

    镜头掠影而过,能让观众看清这一群身在菲律宾的中国建设者。

    他们皮肤晒得黝黑,笑容却格外灿烂——

    “瀑帕大桥建设团队,祝祖国繁荣昌盛!”

    整齐铿锵的声音,震得整个南海隧道的食堂爆发出一阵兴高采烈的欢呼。

    同样做桥梁建设的人们,与远在菲律宾的建设团队感同身受。

    一场灾难后的播报,完全没有想象中惨烈悲壮,而是怀揣着一股子韧劲和赤诚。

    在他们的繁荣昌盛愿景里,荡漾开欢天喜地的气氛。

    律风盯着电视机许久,直到新闻开始播放菲律宾其他地区受灾情况,他才愣愣地继续吃饭。

    国家政策与国际化紧密相关,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之后,不只是菲律宾,中国基建队伍遍布全球,在各种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地方,发挥着中国人的光和热。

    也许是一场台风,让他想的更多。

    没有菲律宾的削弱,利苏到达中国会愈加猖狂。

    作为邻里友邦,中国援助菲律宾,是在履行国际主义职责,也是在援助自家留在菲律宾的同胞。

    这个世界,早就不像过去一样闭塞。

    中国人无论在哪里,都有强大的祖国护航。

    而中国,持续兑现承诺,展现出泱泱大国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律风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已经勾勒了无数船型建筑的模样。

    他最终的设计,逐渐脱离了“船”的印象,拥有迎风烈烈的帆型曲线,和笔直矗立的桅杆造型。

    他觉得,这应当就是老师所说的似船非船了。

    可以安于一隅,又能随时启航。

    像瞿飞所说的年轻易总工一样,走到异国他乡,依旧是中国的铮铮脊梁。

    周末休息,殷以乔回到酒店,却发现律风端坐于电脑前,忙碌地建模。

    那是一栋银灰色的建筑物,立于崎岖悬崖边。

    曲线温和的立面,鼓起轻柔的弧度,盈满了风的气息。

    宽敞的平台,一层一层顺阶而下,与它脚底蜿蜿蜒蜒的道路一起,组成了奇妙的延展。

    好像一条一条简笔波浪,托起了一艘前行的大船。

    “这是船型建筑?”

    律风点点头,手上动作没听,“应该算作……《山水逍遥》的cbd。”

    别人家的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

    《山水逍遥》的中央商务区山崖重叠。

    每一层裂痕、崖缝,都与大船的船舱相连,与山体牢牢固定,又像能扬帆远航。

    “好奇怪的意象。”殷以乔没见过在山上造船的,“你怎么想的?”

    “嗯……”律风停下点击鼠标的指尖,“一艘诞生于永不倒塌的山峰上,自力更生又能救济众生的大船。”

    “诺亚方舟?”殷以乔偏偏头。

    律风挑眉看他,并不惊讶殷以乔脱口而出西方神话。

    但是,律风果断地否定了。

    “不,这艘不是诺亚方舟。”他说,“我们的信念里,向来是遇山移山,遇水治水,没有放弃陆地逃跑的传统。所以,这是中国的同舟。”

    建设于坚不可摧的山峰之上,行驶在目的相同的心胸之中。

    无论相隔万里,无论种族国籍,只要齐心协力,便可同舟共济。

    殷以乔听完,心中感慨万千。

    同舟共济的典故,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成语背后,他小时候听爷爷说过。

    孙子曾道:哪怕是互相厌恶的吴国人和越国人,同乘一艘船时遇到风浪,性命危急,都会像亲兄弟一般共克难关。

    这便是文化里传承下来的同舟共济。

    只不过,他没想到,律风会设计出一艘中国的同舟,预示着未来的景象。

    同道者,可上救济众生的中国船,携手渡过难关。

    像极了如今中国对外的模样,有恩必报,或者……以德报怨。

    忽然,殷以乔觉得,西方神话里流传许久,独善其身的诺亚方舟远远比不上眼前这艘漂亮的同舟了。

    他无奈笑道:“看来我的油画画早了,不然你的同舟应该占据中央位置,作为最重要的cbd。”

    殷以乔一说,律风想起来了,“你画呢?”

    “等你忙完回家,我第一个给你看。”

    南海隧道的项目在这儿,律风至少会待上七八年。

    殷以乔忙于设计综合旅游区,更是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

    因此,那幅尚未完成的油画,一直留在今澄市的家里,等着两位大忙人双双把家还,再进行最后的完善。

    律风得到了观画第一人的许可,心里高兴无比。

    可他高兴半晌,又想起自己没能送过殷以乔什么东西。

    律风没什么擅长的,画画没师兄厉害,衣物装饰的鉴赏水平也赶不上师兄,只能做做拿手的设计了。

    于是,他问:“师兄,你做完综合旅游区的项目,有没有想过在国内建一座事务所?”

    “嗯?”殷以乔困惑看他,“我有事务所啊。”

    虽然正式员工只有他一个人,随时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佣,但是,那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事务所。

    “我是指,建一座。”律风强调道,“设计建造。”

    像殷以乔这样著名的建筑师,离开c.e建筑事务所后,早就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地。

    不管是繁华商业中心的大楼,还是僻静清幽的别墅区,“殷以乔建筑事务所”几个字,就该跟光芒闪耀的c.e一样,成为城市的地标。

    然而,殷以乔好像浑不在意。

    “有没有事务所无所谓。”他盯着律风电脑屏幕上银灰色同舟,“我已经上了你的船,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律风有点绝望。

    他家平时温柔浪漫善解人意的师兄呢?

    这时候不应该立刻领会他的意思,说一句“你给我设计”么?

    夫唱夫随确实很感动,可律风更加的愧疚了。

    在他加班熬夜深入南海的时候,师兄到底经历了多少心理建设,才会一点儿期望他送份设计礼物的意思都没有……

    难道,是他太直男了?!

    律风的直男反思还没得到结果。

    桌上手机疯狂跳动,宛如瞿飞催他返工。

    律风迅速点开,却发现消息框跳动的不是瞿飞,而是他那位时不时聊上两句的澳大利亚老朋友。

    “大神,我准备来中国!”

    佐特尔的文字和性格一样雀跃,“我想做一场关于中国的音乐会!”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