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退婚我是专业的(快穿) > 第60章 乾卦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公主17

第60章 乾卦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公主17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坐在回京的马车上,秦无咎捻了捻手指,指尖似还留着桓霆掌心温润的触感,他那清越的声音亦在耳边回荡,“你且回宫去,庄子上的事交给我,做你想做的事,这一世,换我来在后方守护你。”

    他眼中的不舍有如实质,秦无咎竟有一瞬间想放任自己沉浸于柔情蜜意之中,好在两人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一路携手走来,最是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最终桓霆牵起她的手,把她送上回宫的马车。

    此时离中秋节已经过去了十天,本来是要把秦无咎打包带回去的武安帝,却是严命她留在皇庄,把后续良种之事仔细打理妥当。但在秦无咎的计划中,她既然已经来到人前,无论从安全考虑,还是让自己的影响潜移默化,她更适合待在宫中。

    秋收秋种都已收尾,只剩下储藏和冬小麦增产的实验,身体已经大好的桓霆主动接手,笑言做秦无咎的“贤内助”,免她后顾之忧。

    回宫后先去乾清宫给武安帝文案,武安帝问问了良种的情况,知道一切都安排妥当,便让秦无咎回去歇息。

    看着秦无咎的背影,武安帝叹了口气,本来前一阵子他还在考虑无咎的婚事,把知道的青年才俊扒拉了一个遍,如今却觉得没有一个能配得上他女儿,嫁给谁武安帝都觉得亏了。

    秦无咎并不知自己的“价值”在武安帝那里猛增,她直接回了含章宫,自从跟洪皇后撕破脸,秦无咎连面子上的工夫都不做了,压根就不让坤宁宫去,让憋着劲要给她好看的洪皇后又摔了一地碎瓷。

    略修整两日,她便继续回到文华殿读书,与往日不同的是,姜绍出现在文华殿中,他是这么跟秦无咎说的:“父皇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更该发奋,读书明理。”

    秦无咎漠然点头,也不知姜绍怎么想的,做下那等恶事,难道还想化干戈为玉帛不成?姜绪对她则热情了许多,如果说原来有有一搭无一搭的示好,现在则是全心全意的拉拢。

    倒是姜纶像往常一样,就如寻常的弟弟,课间跑过来偷偷的跟秦无咎要两个红薯,说像送给他小妹妹尝尝。

    一天的课上完,秦无咎闲庭信步,边走边慢慢回味这今天讲的内容。刚刚这一堂讲的是《通鉴》,站在不同的角度,同一本书展示出的就是两个世界,文华殿讲的是帝王心术,站在帝王角度看《通鉴》,才真正明白它要讲的是什么。

    正思索着,只听有人在后面喊她,“公主殿下请留步。”

    秦无咎一回头,是个熟人,上次倒霉挨了她一刀的王松王翰林。

    王松远远的就给秦无咎见礼,作为文华殿侍读学士,王松与秦无咎也算有师生之谊,秦无咎回了半礼,问:“不知翰林有何赐教?”

    王松拱手道:“臣还未谢过殿下救命之恩,大恩不言谢,殿下但凡有用到臣的地方,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此时秦无咎身处文华殿的院子中间,四周皆无遮挡,她倒也不怕被人听了去,就那日情形,王松向她道谢也是应当,只道:“王翰林不必如此,我虽是救了你,但也是自救,何况还累你受了罪,翰林很不必如此。”

    王松固执道:“虽则殿下不肯居恩,臣却不敢或忘,若不是公主,臣一家子老小都得折进去。”那日他神志不清之下真若冒犯了公主,要么全家死无葬身之地,要么帝王开恩,让公主下降,那他家中贤妻便性命不保。他这一辈子寒窗苦读拼命往上爬,为的就是叫母亲和妻子过上好日子,所以哪一种结局对他都将是灭顶之灾。

    他微微抬起头来,对上秦无咎的视线,低声说道:“臣观殿下行事,当素有大志,臣王松不才,愿为殿下效死!”

    秦无咎一挑眉,他真的明白自己的大志是什么吗?从这几天的别人话里话外的试探来看,她即便入了武安帝和朝臣的眼,他们多数认为秦无咎是要博一搏声望,用来抹平以前下降傅家不成坏掉的名声,好再觅一佳婿。

    少数敢想的,最多也就是猜测她想效仿前朝弋阳长公主,开府分权,如诸王一般列土封疆。

    秦无咎便道:“王翰林可知自己说的是什么?”

    王松目光坚定,再次说道:“愿为殿下效死!”

    此处并非能讲话的所在,秦无咎说了一个地名,“东首聚福楼酒家,天字甲号,三日后午时。”

    王松再次拱手,诺诺而退。

    回到含章宫,秦无咎也自记忆中把王松的情况翻了出来。王松虽然一直在翰林院,但他中间外放过两任亲民官,政绩不错,吏部评选皆为甲等,因此调任回京重新进了翰林院后,直接升为翰林侍读,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等。

    与一般人们印象中清高自诩,目下无尘的翰林不同,王松官场上可以说是八面玲珑,为人处世却急公好义,常被人引为知己,在中青年官员中说话很有分量。

    任益老贼之所以选他,就是因为王松这么个机谋权变之士,却并不肯为姜绍所用,与其将来便宜了姜绪、姜纶,还不如与秦无咎送做一堆,一起毁掉。

    一夜之后,关于王松更详细的过往也摆上了秦无咎的案头。

    王松是武安三年进士,年方弱冠就高中榜眼。他寒门出身,自幼丧父,由母亲艰难抚养成人,其求学之路更是艰辛。

    妻子杜氏是隔壁邻居家的女孩儿,与王松青梅竹马,据说王松早年读书多靠其妻帮衬,成亲后更是由杜氏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两人感情极好,至今王松身边只其妻一人,从未有妾室通房之流。

    正因为他侍母极孝,夫妻和睦,在清流中颇有名望,这样一个人,若真是中了任老贼的诡计,王松绝对不会苟活。

    秦无咎心中大致有了判断,明白王松为何起了追随之念。秦无咎等于救了他全家是其一,其二则是王松与姜绍一系已经起了嫌隙,若让姜绍即位,那他的仕途也就到头了。再加上最近秦无咎弄出来大动静,王松真若敏锐过于常人,他有今日的举动就合理了。

    等在聚福楼见到王松之后,秦无咎肯定了自己的判断。王松表示他志向是辅佐明君圣主,创不世之伟业,意思就是只要秦无咎值得追随,他并不在意是否是女主天下。

    为了表示诚意,王松递上了“投名状”,秦无咎看着这份详尽可行的规划,觉得自己真实捡到宝了。有王松从中斡旋,搞定文臣清流要容易上很多。

    王松从这一年武安帝频频动作,把不少开国功臣拉下马分析,武安帝的目标直指相权,他最终目的是废丞相,收相权!

    这么大的变革,古之未有也,废除丞相的过程必然会在朝中引起大动荡,从六部到州府,势必要大换血,这就是秦无咎的机会。

    “有殿下的运筹帷幄,再加上臣从中斡旋,到那时尽可能换上我们的人,殿下令行禁止,满朝皆是为殿下效忠之人,则大事定矣。”

    王松的想法与秦无咎不谋而合,秦无咎拱手,“如此便有劳先生。”一句先生,便是接受了王松的投效。

    王松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自己终于遇到明主。他从进了聚福楼一直到被引至明面上并不存在的天字甲号,从前面到后院这么短短一段路,看似平常,其实跟铁通一样,半点消息都漏不出去。

    见微知著,只凭这,王松就知道公主绝对不是只会摆弄农桑之人,更坚定了他投效之心。

    林了,秦无咎问了他一个问题,“都说姜绍颇有能力,连父皇都看好他,为何先生对其不假辞色?”

    王松“啧”了一声,“殿下您也看到了,临淄郡王和受到他重用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行事放着光明正大的大道不走,偏偏喜欢旁门左道,失于偏执阴暗,道不同不行,臣不过比别人早看清几日罢了。”

    当晚,秦无咎给桓霆写了一封信,让红柳第二天一早给送了过去。等红柳过晌回来,秦无咎便拿到了桓霆的回信。

    信中一开始对秦无咎觅得良臣表示可喜可贺,后面字里行间却是对王松曾经差点被与她扯到一起的不爽,隔着纸张都能闻到他那毫无来由的酸味儿。

    秦无咎哭笑不得,没奈何,又当场写了回信,很是软语温存了一番。等信送出去了,秦无咎才惊觉又中了他的圈套,不觉撑额失笑。上辈子就是这般,这辈子竟然还没玩够。

    武安帝做主,把今年收获的番粮种子给了大兴县和潞县,稻种则发往江南,最终种在了余杭和吴兴的田地里。

    武安十三年,南北四地试种的田地,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原本还在怀疑观望的官员立即行动起来,纷纷上书请赐良种。特别是各地的亲民官,拐着弯的找关系弄种子,甚至找上秦无咎,谁不想治下百姓丰衣足食呢?那都是妥妥的政绩啊。

    直到武安十五年,番麦等农作物,还有后续改良的冬小麦、粟米等,基本在全国都推广开了,新粮食产量高、适应性又强,朝廷又深入到各县、里、村设劝农官,百姓们开荒种地的劲头十足,全国田亩数直线上升。

    武安帝把劝农官的事交给了秦无咎,在王松的运作下,秦国公主的大名传遍大燕各地,能吃上饱饭的老百姓无一不感念公主的恩德,甚至不少地方都为秦无咎立了长生牌位。

    秦无咎趁热打铁,在劝农官的基础上,组织人考察农田水利,加上她两世建设水利工程的经验,很快便写出了《水利》一书,呈与武安帝,武安帝立即命工部着手修建。

    紧着着,秦无咎把尽力放在了治理黄河上,任何朝代,海晏河清都是检验是否是盛世的金标准,黄河的安稳,是所有君主都非常重视的事。

    上辈子云中坞紧邻黄河,后来梁国占据整个北方,黄河几乎贯穿全境,秦无咎在治理黄河上是下过苦功夫的。

    等《治水》的条陈呈上御案,武安帝对秦无咎的重视一日重似一日。

    这几年的时间,秦无咎遭遇过几次危险,不过好在都避开了,其中最危险的一次,虽然她受了伤,但却仍姜绍对他的左膀右臂韩钰起了嫌隙,秦无咎觉得也值了。

    然而世事无常,一切向好之时,在看不见的地方,更大的危险正在孕育之中。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