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 第54章 伴读

第54章 伴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翠微山密室完工, 贾代善开始着手密室防潮的工序。

    小花精则暗中跟老龟商议,请它帮忙给荣府后宅牵引泉眼。

    老龟请了穿山甲帮忙,但是, 穿山甲需要好处。

    那就是打通一次,酬谢一个治愈术。

    这是小事,小花精满口应了。

    大厨房人多嘴杂,不好控制。

    大型宴会,还会招聘酒楼进府。

    故而,贾代善只准备改造主院小厨房的井水。

    梨香院与菡萏院,就在莲湖边上。

    水井最好处理。

    穿山甲一趟成功。

    荣禧堂与荣庆堂两处的距离较远。

    穿山甲失败了两次, 都挖偏了。

    最后,小花精将笨蛋穿山甲直接丢进水井。

    命令它往下先钻一丈,再朝着莲湖的方向开挖。

    这才钻通了。

    穿山甲一共挖了六趟, 错了的两趟也要小花精付工钱。

    小花精也不计较, 给它施展五次治愈术。

    穿山甲也不是铁打的身子, 身上大小伤痕无数。

    治愈术打出去,穿山甲舒服的很, 竟然跟小花精商议:“我再给你打个通道吧。”

    小花精笑着再打一个治愈术:“奖励!”

    府里的水井只用于洗涤, 多年没掏过。

    荣府一直在在玉泉山买水吃。

    贾代善生病之后, 才开始吃菡萏院的井水。

    淘洗之后,水井周边重新砌墙。

    石头都是从山洞中里开采出来的半灵化石头。

    边角料也不许带出府邸, 全部都镶嵌在水井底部。

    夜半时分,小花精才开通了新的泉眼,再把老的泉眼堵住。

    贾代善要淘洗水井, 贾母还觉得他多事,反正也不吃。

    水井淘洗之后,贾代善亲自泡了茶水请贾母品尝。

    别人若用井水,贾母肯定不吃。

    贾代善泡的,她勉为其难吃了一盏,顿时愣住了:“嗯?合着咱们日日买水吃,还不如府里奴才吃得好。”

    贾代善叮嘱她:“咱们家依然从玉泉山吃水,懂吧?”

    荣府依然从玉泉山买水,不过主子们再不吃了,玉泉山的水用来沐浴洗衣了。

    再回说罗夫人的案子。

    罗夫人碰死在的登闻鼓。

    嘉和帝只觉得被当着全天下打脸了。

    他下决心整治官场。

    庆王、忠顺王,义忠郡王都吃了挂落。

    虽然没有降爵,却被当朝罚奉三年。

    然后,就有一大批的官员倒霉。

    首当其冲就是吏部。

    官员三年都要京察大计,都是由吏部主持。

    杭州知府在杭州六年,去年年底的考核还是优等。

    吏部尚书得了个尸位素餐的评价,连着两位侍郎都倒霉了。

    这三位每每对徐友良称赞有加。

    嘉和帝命人抄了吏部尚书的家。

    好家伙,吏部尚书家里竟然抄出来三十万雪花银。

    吏部尚书一年不过几百两的俸禄。

    加上冰炭孝敬,他不吃不喝,也攒不下这些银子啊。

    亲王的俸禄一年一万,也不及一个吏部尚书富裕。

    紧着查抄侍郎府,也抄出来将近二十万浮财。

    清贵们动辄拿勋贵奢靡说事,以吃青菜萝卜为荣。

    勋贵嘴巴笑歪了。

    满朝清贵们活打嘴了。

    吏部衙门上至尚书,下至郎中都有了罪过。

    这些人每年都会收到地方官孝敬。

    这一块,光是吏部衙门一次性就罢黜三十几位官员。

    前科进士拢共才十八位庶吉士。

    全部顶上也缺员。

    且这些庶吉士尚且稚嫩,根本不可能坐上员外郎以上的位置。

    这就得从下面往上选拔,再从六部内部调节平衡。

    礼部尚书调任吏部尚书。

    礼部侍郎杜祭酒就成了尚书了。

    督察院左都御史,得罪人太多了,得了个口头表彰,官职没动。

    六部内部官员相互调剂之后,贾政又走了狗屎运,成了正五品郎中。

    还有受到波及者也跟荣府有关,这人就是督察院的御史林如海。

    嘉和帝要加强地方检察衙门,派遣御史出京督察。

    如海因此官升两级,成了正六品。

    同时出任江南巡盐御史。

    原本说好了两年内不调动。

    谁想遇见了贾赦被算计。

    贾代善出手回敬,顿时把天戳了个大窟窿。

    如今,林如海也成了填窟窿的人了。

    贾敏肚子没有动静。

    贾母真是愁死了。

    巡盐御史不能带家眷,至少眼前不能带。

    即便林如海能够携带家眷,贾母不想让女儿跟着去江南。

    这一回徐友良的案子,让人胆战心惊,江南的官场真是脏死了。

    七月正是晒盐的时间。

    林如海接到的密令,就是监督江南各大盐场,尽可能多征收赋税。

    林如海的能力毋庸置否。

    贾代善担心他办事不够圆滑。

    江南的官员都有派系。

    徐友良为何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县令,一路青云直上?

    年年贪腐,年年优等?

    这都是朝里有人罩着他。

    明面上是石家,其实却是先太子一系。

    这个徐友良隐藏的好,没被剔除。

    贾代善如今退出朝堂,跟石家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石穑偏爱继室所出之子,在石家闹腾也罢了,不该为了讨好义忠郡王,把贾赦荣国府当成投名状。

    只是没想到,贾敏也受到波及。

    林如海临行,到荣府辞别,顺便托付岳父岳母照顾夫人贾敏。

    贾代善除了给他一些人脉关系网,还送给林如海四个字:缓缓图之。

    林如海却道:“小婿也知道江南官场水深,只是陛下催的急。”

    贾代善道:“江南的官场盘根错节,我们荣府一系的根基在军中。

    你需要人手大可以借调,遇到危险,他们可以保你性命。

    然而,你若想要一生平安,就听我的,缓缓图之。

    那些人个个身后都有靠山,个个都来历非凡。

    你若动他们,他们还没完蛋,怕你自己先完蛋。

    这些人,除非陛下亲自动手。

    否则,难以撼动。

    你要做的事情,第一保证自身公正廉洁,勤于政务。

    如此,即便你没有功劳,也不会有罪过。

    在保证清正廉洁的同时,若是能够跟盐商磋商,适当提高赋税,这就是你的功勋。

    陛下若是不满意,让他另选贤能。

    你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你林家是单根独苗。

    孤注一掷的事情,千万莫干。

    真正闹将起来,陛下未必能够保得住你。”

    最终,贾代善把自己身边一个擅长追踪格斗,名唤福顺的斥候,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当即给人改名林顺,带着上任去了。

    林顺的本事,寻常人等三五人不在话下。

    正好给林如海做个侍卫头目。

    林如海不及在京都过中秋,就走马上任去了。

    贾母看着贾敏神情落寞怪心疼。

    所性林如海有话,让贾敏寂寞了就回娘家走动。

    林如海起身的隔日,贾母就派人把贾敏迎接回府。

    依然住在葳蕤轩。

    贾母假借自己的名誉请了太医进府。

    太医号脉之后,却说,贾敏身体健康,并无不妥。

    贾母怀疑女婿,是不是不能生育?

    贾母这么想也有一定的根据。

    林家已经四代单传。

    荣府却是辈辈人丁兴旺。

    贾代善没有反对贾敏回娘家,刚好府里有了好水,让女儿回家好好调理身体,争取年前怀上也不错。

    这一年八月,贾敏提不起精神,月神赋由贾瑚代笔。

    不知为何,这一年荣府的赏赐格外丰盛。

    且,嘉和帝还派遣十三皇子,亲自带着太监到荣府来送节礼。

    贾代善不明所以:给臣子赏赐节礼,实在犯不着让皇子出面。

    京都的勋贵清贵也多了,皇子哪里跑得过来。

    十三皇子亲自解释了缘由,竟是他自己要求的差事。

    却是十三皇子因为那次太液池的事情,对贾瑚贾珠有些好感。

    觉得这两兄弟很难得。

    特别是贾珠傻乎乎的,被人嫌弃还自得其乐,抖机灵,怪有趣儿。

    不过,贾珠救了水溶,让十四皇子免除责任。

    四皇子一系对他印象很好。

    水溶若死,北静王府肯定跟四哥翻车。

    北静王说好话未必有用,背后使坏很难防备。

    十三爷的母亲跟十四的母亲守望相顾,一起争宠。

    故而,四皇子十三皇子也是一伙子。

    这才讨了这趟差事。

    太监透露赏赐丰厚,也是德妃特特提了一嘴:“去年荣府爷孙在宫里遭了大罪。”

    荣府的赏赐这才厚了三成。

    这些事情太监不说,荣府自然不知道。

    十三皇子前来除了想见贾珠,还有一个意思:皇宫要挑选伴读了。

    十三皇子今年九岁,十四皇子八岁。

    两个人要去上书房。

    陛下却有意让贾瑚进宫伴读。

    贾代善心情很复杂。

    当初他在边关镇守,贾赦就成了太子的伴读。

    如今嘉和帝又要在荣府挑选伴读。

    贾代善不想沾染皇子之间的博弈。

    只可惜,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而且,这样的差事大家都是求之不得。

    荣府胆敢推辞,不说圣上震怒,就是朝臣们也要啐他矫情。

    这个伴读在年底才会最终决定,竞争很激烈。

    贾代善只是希望,其他人能够努力些,把贾瑚挤下来最好了。

    否则,一旦站错了对,跟随的皇子不能上位。

    或者,夺嫡失败,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因为忧心,三间密室修建完成投入使用,灵气浓郁到让人打嗝,都没让贾代善开颜。

    还有一件事,让荣府上下闹心。

    原本应该八月生产的雅惠,九月底还没生产。

    贾母虽不喜欢她,也只得请太医进府切脉。

    结果太医却说,孩子发育不良,脉搏十分微弱。

    雅惠那个女人是个狠心人。

    原本孩子应该八月出生。

    她竟然偷偷加大安胎药的剂量,同时减少营养的摄入,给她养胎的人参燕窝,她都偷偷倒掉不吃。

    以至于,这个八月应该出生的孩子,挨到十月底方才出生。

    若非是太医开了催生的药,只怕还要延迟下去。

    贾赦整个气疯了:“你这个疯子,你再是延迟孩子出生,还能一辈子不出生?”

    冬月初,府里都知道了,大房的翠兰姨娘生了个女儿。

    据说生下来跟小猫似的,打了都不知道哭。

    贾母就疑惑,难道也是跟元春一样的聪敏?

    元春生下来也是打了都不哭,一味的酣睡。

    这个又是这般。

    结果,这个二姑娘是真的傻乎乎。

    一天不给吃的,也不知道哼哼一声。

    她还不知道吮吸,要把奶水挤出来给她滴进嘴里,她才知道吞咽。

    贾母担心得很:“怕是个傻子吧?”

    小花精去看了一次,孩子不是傻子,却是十分虚弱,几乎没有力气吃奶。

    她不忍心,也不敢使用治愈术。

    这个孩子太虚弱了,又不知道有没有灵根。

    小花精好几次悄悄给二姑娘喂了莲藕汁儿。

    没有浓缩的莲藕汁儿,灵气稀薄。

    但看这个二姑娘的造化。

    结果,这个二姑娘是个有命的。

    满月之时,她竟然慢慢强壮起来,可以自己进食了。

    贾母感叹:“这正是各有各命,多少强壮的孩子夭折,她只剩下一口气,竟然熬出一条命。”

    至于雅惠,小花精从没听说过她。

    元春的名字是祖父亲赐。

    二姑娘落地,贾赦也不敢告诉父亲。

    贾代善也不理睬。

    贾母更不理睬。

    孩子搁在荣庆堂偏院养着。

    翠兰也不敢自个起名,求了张氏:“太太,这孩子都满月了,也没个名字,称呼起来也不方便。”

    张氏便给起了个名字叫迎春。

    王氏得知很不高兴:“你大伯母就是故意恶心人。

    你祖父祖母都不理睬,她偏偏充能。

    那丫头是个什么东西,竟然跟你这个嫡出的大姑娘一起排行?”

    小花精道:“没有关系的,她名誉上的母亲是大伯母,跟我一样排行没有问题啊。“

    王氏道:“你不懂。

    荣府的姑娘嫡庶可是区别大了。

    你四姑姑叫贾敏,这个敏字就是文字辈。

    你还有三个姑姑是庶出,就不从文,而是从女。

    三个人是婧,娆,婉。

    只有你是姑姑是嫡出,才得了个跟兄弟们一样的敏字排行。”

    小花精一听这话顿时笑了:“您也说了,从文是兄弟的排行,哥哥们可是玉字旁,又不是从春字儿。”

    王氏顿时笑了:“这也是。”

    瞬间又蹙眉:“你莫要混淆视听,虽然你上族谱叫贾瑗。

    可是,平日里都叫乳名,哪个叫大名?”

    小花精道:“正是这话,祖母叫我元姐儿,叫妹妹迎姐儿,外头谁知道呢?”

    小花精一再安抚,王氏还是不高兴好些时日。

    然后,除夕夜,贾代善自宫廷回府。

    嘉和帝拟定了皇子的伴读。

    贾瑚要进宫伴读。

    王氏起初很是郁闷。

    然后,听公公安排说贾珠代替贾瑚进入国子监。

    她又高兴起来。

    国子监虽然不能结识皇子,却能跟京都的贵公子结交啊。

    张氏也因为儿子进宫高兴。

    张家大老爷如今也在御书房任教。

    贾瑚进宫有舅舅照应,再不会有事。

    故而,公公安排贾珠进国子监,她也没有异议。

    王氏觉得张氏很识趣,越发高兴,对于迎春取名这件事情,再不提了。

    小花精悄悄念声阿弥陀佛,总算是耳根清净了。

    王氏天天念叨,她耳根都发麻了。

    王氏说话,你还不能不答话。

    不然,她会怀疑儿女们嫌弃她没学问。

    小花精根本不喜欢,还要绞尽脑汁搭话,真是苦不堪言。

    贾瑚进宫读书,可是不轻松。

    皇子都是每日鸡鸣时分起身,读书练武。

    贾瑚在家勤奋,也不需要鸡鸣起身读书。

    伴读不仅要帮着皇子背着书包,还要帮着皇子背书。

    不然,皇子背不出来了,伴读就要挨打手板子。

    贾瑚之前虽然已经指明了给十三皇子做伴读。

    但是,事情还没定论,变数很多。

    这些皇子不敢干什么大事儿,要求换个伴读是小小不言的事情。

    贾代善交代贾瑚的规矩就是,跟着哪位皇子,就一心一意的维护这位皇子。

    不要跟其他的皇子黏黏糊糊。

    皇宫内的派系十分明确,一旦你表现出三心二意,就会被两方厌弃。

    弄不好小命不保。

    荣府如今的势力,弄死估计不敢。

    但是,让你大冬天落水呢?

    让你大热天跪着晒日头呢?

    总之,整得你生死两难,不死脱层皮。

    再则,贾瑚的主子十三皇子也很聪明,读书背书都很顺溜,也不会使坏,让贾瑚挨打。

    十四爷就不是东西。

    哪日心情不好,故意背错书,让伴读挨打。

    做他的伴读真是诚惶诚恐。

    贾瑚读书的进度在十三十四的前头。

    练武也很有根基,很快就应付自如。

    贾瑚也谨遵祖父的教诲,一心一意的跟着十三皇子。

    哪怕是十四皇子跟十三皇子关系好。

    十三皇子不开口,贾瑚也不会理睬十四爷。

    更不会帮着他做事。

    十四爷据说当众刁难责骂过贾瑚几次,事后却被四皇子收拾几次,这才老实了。

    这些都是贾代善从有关的渠道,得来的消息。

    张氏也从张大老爷手里得了信息,一颗悬心这个安宁了。

    贾代善心里却一直玄乎着。

    说不上担忧,就是有些心绪不宁。

    皇家夺嫡,最好是只身事外,等然尘埃落定了,再出来做个光明正大的保皇党。

    如今贾瑚做了伴读,荣府不得不被迫站队。

    十三皇子是小皇子,不具备夺嫡的资格。

    但是,小皇子大多会依附年长的皇子。

    眼下局势已经逐渐明朗,十三皇子跟四皇子是一伙子。

    不然,四皇子不会为十三皇子的伴读出面,教训亲弟弟。

    四皇子这是给十三皇子面子。

    士为知己者死。

    四皇子处处维护,十三爷肯定会拼命替四皇子效力。

    然而,眼下的局势,四皇子似乎没有什么胜算。

    元春虽然看出四皇子不凡。

    但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时局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贾代善想着,若是元春是个小子进宫伴读,他就什么也不担忧了。

    贾敏如今住在葳蕤轩,小花精回去葳蕤轩的时间才多了些。

    小花精也很喜欢跟四姑姑说话。

    贾敏诗词方面很有造诣。

    诗词歌赋什么的,小花精背诵起来十分迅捷,几乎是过目不忘。

    然而,对于诗词意境的理解就有些抓瞎。

    贾敏有本事将一首诗,讲解成为活生生的人文山水。

    她讲解诗词的时候,不仅会告诉你这首诗词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

    还会讲解当时的社会局势,还有诗词中提到的地方在哪里。

    这个地方有什么名人名事,有什么好山好水。

    小花精觉得自己在山水间游览,而不是在背诵诗词。

    《春夜喜雨》在元春看来就是写春天的雨水呗。

    结果被贾敏一番讲解,小花精恨不得马上去四川看看。

    穿着蜀锦的衣衫,游逛那个花团锦族的锦官城。

    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又跟贾敏说:“哪日有机会回去金陵逛逛啊。”

    贾敏就笑了:“可惜你不是个小子,不然,回乡考试几次就成了。”

    这话被贾母听到,就要嗔怪元春:“江南有什么好游逛,这京都什么好景色没有呢,改日带着你们去踏青。”

    像是荣府这种门第,女眷返乡不是好兆头。

    告老还乡,扶灵故里。

    贾母不想提起这话。

    贾敏一听就明白。

    小花精不明白,但是姑姑不反对自有道理。

    这一年二月中旬。

    王氏兴冲冲告诉小花精一个喜讯:“你薛家姨妈来信了,说是上月二十一平安诞育一女。

    你姨妈之前一直羡慕你,如今可算心想事成,儿女双全了。”

    “叫什么名?”

    王氏在小花精教导下,认得不少字。

    闻言翻看信件:“你姨妈没说呢,你有个表弟叫蟠儿……”

    小花精如今对于俗世的事情了解不少,闻言就笑了:“蟠是虫子旁,女孩子起个虫子旁多恶心啊。”

    王氏道:“你又作怪,你姨母说是取意蟠桃,宝贝的意思。”

    小花精道:“难道表妹想取名薛桃不成?”

    这话出口,小花精马上想起姑姑介绍的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

    薛涛文才了得,却一生艰辛,了无下场。

    小花精闭紧嘴巴。

    王氏却来一句:“桃儿梨儿多卑贱啊,你表妹再不能用这个名儿。

    我得给你姨妈写信提醒提醒,免得真取了这儿名儿。”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