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盛世安 > 第67章 造化弄人

第67章 造化弄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沈是抽了抽嘴角,宋奉安也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四十多岁就年纪大了,你往日逼我一个夜盲挑灯议事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个觉悟?

    不过宋奉安还是给他留了余地,他如今抱病在身,有合理的推脱之辞。

    只是旧友一片父母心,纡尊降贵的向他区区小官递橄榄枝,沈是于心不忍,便想着修书也不过两三日,他注意着避嫌,绝了旧友的念头也好。

    正巧宋知礼给他指错了路,应当也是无意与他……

    “能为阁老修书,自是晚辈荣幸。”沈是说正直,坦荡,让人听不出别意。

    “劳烦了。”宋奉安在朝堂琢磨滚打多年,自然是看得出沈是的态度。儿孙自有儿孙福,机会制造了,剩下的也得看缘分。

    宋奉安便不再聊此,和沈是捡起了之前的话头:“沈少卿可曾听过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沈是暗自轻笑,宋奉安就是做惯了先生,张口闭口就要先考考人:“阁老是指付尚书与萧将军?一个善制剽猛鞑靼,一个能降奸险水寇,二者皆有所长,说是瑜亮,倒不如说是大齐的左膀右臂,付尚书司兵部安内运筹,萧将军驻边关攘外镇守,相得益彰。”

    宋奉安颔首问:“萧将军出身世家,又有常胜之功勋,缘何三年前大司马猝死营中,兵部尚书之位落到了出身卒伍的付镇中头上?”

    沈是拱手:“晚辈斗胆。”

    “闲话家常,沈少卿不必拘泥。”

    “萧将军手握兵符,长女位至贵妃,诞下皇子,而次女嫁于户部尚书之子。细算来财、兵、权、望皆有之,若是得了兵部尚书之位……”沈是顿了下:“晚辈以为,付尚书骁勇善战,此位实至名归,固若金汤,是以不明今日纷争。”

    宋奉安却没答,而是端起一盏茶,转了转杯,饮了口。

    这样话传出去,又是满城风雨了。

    沈少卿是真的信任他。

    来历不明的信赖,也是会让人心生猜忌的。

    宋奉安一杯茶喝的很慢,慢到把沈是不寻常的事迹串了个遍,字迹,口吻,治水图,六安瓜片,以及朝堂里看侯爷的眼神。

    宋奉安仔细凝视了下沈是,说什么笑,又不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老管家添茶时,轻唤了声:“阁老?”

    宋奉安回了神,平缓道:“你说的不错,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聪明绝伦的人,都有心结。”

    “愿闻其详。”

    “师必有名,论功才能行赏。”宋奉安语气乏味,却说了段鲜为人知的内情:“大司马突然死后,兵部无主,南边的倭寇,北方的鞑靼,无一不想趁虚而入,萧将军奉命守洛江,付尚书请旨安长平。”

    “那时,国朝虚空,物资补给不足,柳元宣掌户部,自然有所倾斜。付尚书马弱兵饥,竟从此绝境杀出重围,立下汗马功劳,从此便升为兵部尚书。”

    “然而次日,便传来洛江之胜。”

    宋奉安看向了沈是。

    沈是了然的说:“造化弄人,洛江水路多,即便是快马加鞭也至少比长平晚上两日。论及此理,尚书之位,本该是萧将军的。”

    “正是。”宋奉安说:“虽然圣旨已下,但禁不住私下议论,满朝文武无不认为,付尚书名不副实,抢了萧将军的位子。”

    沈是感慨的品了口茶,温度已有些凉了,他说:“杀人诛心,最怕不是流言蜚语,而是真相弄人,越是正直敢当的人,越容易陷入窠臼。”

    “付尚书戎马一生,昧着良心享受了不属于自己的殊荣,想来也是十分煎熬。怨不得在朝上如此强硬,恐是怕日后萧将军守护兴修和平定倭寇之名起,又翻起了愧疚的陈案……”

    便想横插一脚,功劳同分。

    沈是忽然富有深意的看了眼宋奉安,此事真是巧合吗?

    一日之差,既让萧将军威名得偿,又杜绝了他迁兵部尚书之重位。而且今日出战果,马上便封赐,礼部的公文未免下的太快了些……

    而若不是巧合,明明可以直接丢失军报,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补一份新的军报,又何必在意区区先后战功,反正也不能晋升。

    会做这样无用功的人。

    宋奉安见他沉思悠远,便笑道:“沈少卿还有何惑?”

    “并无。”沈是起身拱手道:“只是想明了阁老大义。”

    宋奉安警惕,此人聪慧,未妨不会多想……

    沈是说:“阁老明知付尚书不会善罢甘休,却毅然相对,不是为了讽他激他,而是不想让君臣针锋,互生嫌隙吧。”

    所以宁愿背负文武之争的骂名,宁愿背后树敌。

    沈是恭敬作揖,腰弯的与地面平行道:“晚辈叹服。”

    宋奉安手在案上叩了两下,这事情说的如此明白,还需要这般思量,但见他缄口不言此事,便也顺水推舟道:“沈少卿亦不惶多让。”

    老管家见他叩指,便取了两盒六安瓜片来,宋奉安说:“年时你托侯爷传信,解了治水图之围,我还未曾同你致谢。”

    “阁老怎知……”沈是抬眼望他。

    柳长泽行事妥帖,怎会让人知晓,这事莫不会被柳家抓住了把柄……

    “不必紧张,我不过对你精通水利,却装傻充愣一事,有些好奇罢了。”

    是云赋。

    沈是反应过来了,此事定是李云赋和宋奉安说的,公然欺君,怎么解释才不受怀疑……

    他佯装羞愧的说:“实不相瞒,晚辈那时刚从崇明返京,实在不愿在赴偏远苦地了。”

    贬低自己永远是最好的办法!

    宋奉安没想到是这个缘故,皱眉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年纪尚轻,岂可只顾眼前安逸。”

    长篇大论下,沈是垂首称是。

    宋奉安也缓和了下:“不过人皆有惫懒之时,你寒窗十年未曾留京几日,便去了那苦寒之地,历经千辛万苦返京,自是不愿离去。”

    “你敢于承认,便已是难得,若能勤之,更是善莫大焉。”

    “谨遵阁老教诲。”然而沈是想堵起耳朵,宋奉安的说教令人窒息。

    宋奉安看着他像是欣赏一块璞玉,需打磨,却不失光彩。

    沈是接过六安瓜片便说打扰已久,告了退。

    老管家收拾着杯盏问道:“阁老不是一向最钟意李御史,想为小姐寻亲,何不等御史回来?”

    宋奉安叹了口气,“时不等人,圣上有意将知礼许给柳侯爷……”

    老管家一惊,将杯瓷碰的铃铃作响。

    “侯爷……侯爷不是……”断袖吗?

    宋奉安揉了揉太阳穴。

    ……

    阿良差着人搬了一箱黄澄澄的枇杷来,他用银针挑开了蒂,轻轻的将薄皮剥下,放进透明的水晶冰碗里,上插着几支小巧的剔签,递到了柳长泽面前。

    柳长泽半阖着眼吃了一个,他将棕色的核吐掉,神情寡淡:“不甜。”

    阿良垂着头,吞吞吐吐的说:“侯爷已是第三箱了,再丢便没了……”

    “方开的春……长卿阁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也找不出这么多反季的果子来了……”

    柳长泽似有不耐,“捡些熟透的去熬浆。”

    熬浆?熬浆你管它甜不甜?

    阿良懵了问:“侯爷不直接吃吗?”

    柳长泽皱着眉:“我又没病,吃它干嘛?”

    阿良有些混乱,他需要理一理,整个长卿阁为了侯爷一个口腹之欲,都快闹的倾家荡产了,谁家种了枇杷树结了一个果,那都是按百两算的……

    结果侯爷说,他没病,他不吃。

    那谁有病?

    柳长泽说:“你怎么还在这里?”

    阿良呆了,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还在这里……那我应该去哪里?

    枇杷……

    枇杷治什么病啊?

    他试探的问道:“侯爷,直接送去沈府吗?”

    柳长泽的脸一下就沉了。

    “送什么送,直接倒了!”

    阿良被这语气冲的发抖:“是!奴这就去!”

    连忙撺掇着下人搬了去厨房,他偷偷跑去太医院,抓着孔太医问:“掌院……枇杷治什么的啊?”

    孔太医掉书袋的说:“枇杷,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又名,金丸……”

    阿良急了,晃着他的双肩:“说重点!重点!怎么治!怎么吃!”

    孔太医拍了拍领口:“你怎么跟了侯爷,人也不稳重起来,相当年你在太傅身边……”

    “救命的急事!掌院你快说!”

    孔太医嘴撇到天上,慢慢的说:“枇杷,与川贝一同熬浆,可治风热犯肺所致的咳嗽不止,祛痰化瘀……哎,我没说完呢,人怎么就走了!一点礼度都没!”

    三月倒春寒的天,冷的刺骨,阿良生生跑出了一身汗,急赶慢赶的好歹是安排好了,着人每日配着川贝熬一道往沈府送去,还要切记提醒,这不是枇杷,这是普通止咳的药。

    至于枇杷,已经全部倒掉了。

    阿良为自己的善解人意感动。

    他屁颠屁颠的往侯爷处走,突然收到个消息,脸都绿了。

    他跑去卧房翻了下日历,今日大凶。

    他开始怀念沈太傅在的平稳日子了。

    阿良认命的赶到了书房,柳长泽正改着新政弊端,他酝酿了半日也没能开口。

    柳长泽早已看到了阿良这副扭扭捏捏,身上像藏了一百只蚂蚱的样子,他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笔甩到洗笔池里,好整以暇的说:“什么事。”

    阿良吸了口气,半死不活的说:“侯爷……”

    柳长泽觉得,现在就可以把阿良送去沈府了,他已经没什么用了。

    “侯爷,沈少卿今日去了宋阁老府上……”

    柳长泽本想叫他别提这人,但是又想起了早朝后,那个眼睛红红的靠在树上咳嗽的人。

    算了,听一下也没事。

    阿良继续说:“听闻……宋阁老千金相中了……沈……沈大人……”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