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为什么
秦屿隔离了一天, 就搬回来了。
不是他自己的想法,而是村里的领导们赶过来之后,了解情况之后的一致决定。
听说了秦屿的计划之后,村委会都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但是这种事, 终究还是需要有个人领头的。而敢于在这个时候去打探消息的秦屿, 就明显是个很适合的人选。尤其听唐爸说, 他本来就是个老板, 在本省颇有人脉,那么把事情交给他去办, 肯定比他们这些人自己去撞要好。
至于分润功劳这种事, 问题倒是不大。他是个商人,所求的也就是政策上的便利而已, 跟村委会是没有冲突的。
既然要找他帮忙, 那再把人关着就不合适了。
反正病毒潜伏期就十二小时, 早就已经过了,安全上其实是有保障的。所以他们客客气气地把秦屿请出来,询问他运粮的事。
把粮食运到县城当然很简单,但是那边找谁接收,如何为村子谋取更大的利益, 这里头的学问就大了。而秦屿早就已经想过这些问题,当即侃侃而谈,很快说服了村委会,当天就又带着一拨人出去了。
把人送到村口,江黛望着他们干劲十足的背影, 忍不住感慨了一下,“就剩我们无所事事了。”
“无所事事?”唐含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你对农村生活有什么误解, 等着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还有什么事?”江黛问。
唐含说,“还要给玉米除第二次草啊。”
“不是已经除过吗?怎么还要除草?”江黛非常不解,“而且我之前就想说,为什么不用除草剂呢?你别说没有,我看到家里的存货了。”
“哦……那个是以前留下来的。”唐含说,“因为并不是只要除草施肥就好了啊。第一次除草,顺便要松土,把根亮出来让它能长得更快更好。第二次除草,则要顺便在根部培土,免得茎秆长得太高了,结了玉米之后风一吹就倒。”
本地自留的玉米品种,最高的能长到两个人那么高,矮的也超过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这么高的杆子,不培土稳住,只要一阵大风大雨就能倒伏成一片,那收成就不用想了。
就算是外面买的杂交玉米,茎更粗
、植株更矮、产量更大,但也差不多有一人高,同样需要培土。
所以,想要地里的收成好,根本没有偷懒的余地,一年四季有太多的事情可做。
除了玉米,地里的蔬菜、辣椒、西红柿什么的,其实也需要除草。不过这些种得不多,也就不用多提。田里的水稻已经到了分蘖的时候,也需要除草追肥。
另外,之前种下的地瓜,也差不多到除草培土的时候了。
地瓜还得翻苗,因为它的藤蔓会在地面上匍匐很长,长出根须,容易分薄营养,结出没什么用的小地瓜,所以必须要把这些根须扯断,翻到另一边,让它没有生产的余地,这样根部结出来的地瓜个头才会大。
总而言之,种地是一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工作,所以,你付出多少劳动,都会体现在收成上。
如果想要偷懒,玉米只除一次草顺便培土,地瓜土豆之类施个肥让它自己长,也不会没有收获,但成色和数量都绝对无法与精耕细作的成果相比。
江黛忍不住抬头望了望天。
时序已经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她原本以为,这一两个月可以好好休息,等着之后忙碌的秋收。
结果完全是自己想多了。
糟糕,又想背“锄禾日当午”了。越是在这里生活,江黛对这句诗的理解就越是深刻。
唐含见她脸上的表情相当糟糕,很显然一时半会儿不太能接受,便安慰道,“其实现在已经不错了。我小的时候,家里还种烟草,那个更辛苦。”
烟草侍弄起来就麻烦多了,除了种植、施肥、除草之类绝对不能省的步骤之外,等到烟叶陆续成熟,还得分批次采摘下来,每株每次摘两三片,所以每次都要把所有的地都转一遍。摘下来的烟叶绑在竹竿上,放进特别搭建的烤棚里熏烤。熏烤期间不能断火,所以每天半夜都要起来添一次火。
而这种工作持续两个多月,完全就是在江黛所说的最热的这个阶段。差不多十天左右摘一次,每次都要从天亮忙到深夜才能做完。
熏烤出来的烟叶,又要从竹竿上解下来,扎成捆收藏。等到烟叶彻底软下来的时候,再解开来挑选,按照烟叶品质分拣成七八个等级,最后送到烟叶站去估价回收。
此外,为了保证烟叶长得足够大,等植株长成,还得去掉顶端,然后定期去摘掉叶片间隙长出来的新芽,否则它们也会夺走营养。
总而言之,繁琐、劳累,日复一日。
但是烟草是经济作物,跟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土豆之类的比起来,价值自然要高得多。所以即便如此辛苦,为了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还是只能咬着牙去做。
现在一方面是烟草种植不断收紧,另一方面是孩子们已经读出来了,所以唐家才没有继续种植烟草。
就连村子里种的人也不多了。
“所以你知道了吧?”唐含转过身,双手背在身后倒着走,眼睛却看着江黛,“这才是真正的种田生活,你还觉得适合你吗?”
江黛却是笑了一下,望着唐含,“我有点好奇,我到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你觉得我不能吃苦?”
“也不是不能吧……”唐含偏头想了想,“只是觉得不应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已经是劳心者了,为什么还要倒退回来做劳力者?”
“那你告诉我,如果没有疫情,你辞职回家之后,打算做什么?”江黛反问。
唐含默然地低下头去。
江黛便继续道,“我虽然不知道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但本科毕业生找一份清闲的文职工作,应该不难吧?你之前也确实找到了。但你又辞职了,不愿去做这样的‘劳心者’,为什么?”
“我那个算什么劳心者,我就是个打工的。”唐含小声反驳。
江黛就笑,“那我也和你一样……小心!”
虽然村子里的路都已经修成了水泥路,但当时修路的人和监工的人显然都偷懒了,这路并不算平坦,时不时就有一两处凹陷下去。这段时间一直下雨,路上也就积起了一个个小水凼。
唐含背对着路,走得歪歪扭扭,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水凼里,江黛连忙上前两步,把人往旁边一拉,才避免了这个糟糕的结果。
然而唐含被她这么一拉,失去了平衡,胡乱踉跄两步,就撞进了江黛怀里。
这是夏天,隔着薄薄的衣料,唐含能够感觉到江黛身上的热度。她仿佛被烫着了一般,又两步跳开,望望天,望望地,望望左,望望右,就是不敢看江黛,只从齿缝里漏出两个字,“谢谢。”
“没事,小心点,看着路。”江黛说。
唐含就低着头往前走,直到走出去好远,她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尚未平复。
也不知道是因为那个小小的意外,还是因为那之前,江黛那个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问题。
虽然跟江黛说得吓人,但唐含其实很喜欢这里,喜欢这种质朴、宁静而又令人愉快的乡村生活。没有那么多纷扰,没有那么多波折,又充满了烟火的气息。
在城里工作之后,这种感触就更深了。
所以相比姐姐唐枫,唐含回家的频率简直高得不太科学。一方面是因为她工作的地点更近,回来也方便,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她实实在在地眷恋着这个地方。
当然,作为一个稳重的成年人,她怎么会承认自己恋家?所以每次对外都是说不放心家里的父母,所以多回来看看。
这一回唐含辞职,并不算愉快,可以说几乎是跟之前的领导和同事闹翻了。她带着一种逃避的心态,包袱款款回家,确实没打算继续回去找工作,而是想留在家里。
具体干什么,唐含也还没想好。
开个农家乐什么的,他们村子条件虽然不错,有山有水,但地方实在太偏僻,估计吸引不了几个客户。扩大种植规模?这边的地里很难用上农机,全靠纯人工劳作,成本必然不低,也不太值得。或者包个山头种点水果蔬菜药材花卉之类的,成长周期又太长,一时半会儿没有收益,还得往里面填钱……
总而言之,她的想法是很多的,可到底要做什么,其实自己都还没有章程。
本来她还担心父母知道后会不赞成,把自己赶回去,毕竟在长辈们看来,在城里工作,坐办公室,每天干干净净,当然是最体面的。种地能种出什么?
结果没等她想到说服父母的理由,疫情就来了。
所以这半年,虽然这样说显得不知世事,但是唐含确实过得很愉快,很轻松。
这番心情不足为外人道,她也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
可是……江黛猜到了?
那句“我也跟你一样”,又是什么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大家不要怕啊,作者经常产生完结近在眼前的错觉。
但算算才写了一半呢,当初填的是预计三十万,就算写不到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感谢在2020-07-15 23:46:28~2020-07-16 23:45: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只爱八卦的獾 5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