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酸菜豆米
虽然还在过年, 但大家都没有心思玩乐,不到九点就各自回了房间。
其实上了床也睡不着,只不过一群人苦着脸坐在一起,气氛会更尴尬, 而这种事, 越讨论只会越让人心里发慌, 集体的恐惧, 更容易感染到每个人。
唐含洗漱完,回到房间里, 就见江黛正靠在床头, 面前摊开一本书。
不过她倒不像是在看书的样子,更像是在发呆。
听到开门的声音, 江黛回头看了她一眼。唐含就顺势问, “在看什么书?”
江黛翻开封面, 给她看了一眼。
“《红楼梦》。”唐含有些惊奇,“你怎么还随身带着这本书?”
江黛说过她是出来旅行的。按理说,出门在外自然是一切从简,江黛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连衣服都只带了一套换洗的。在这种情况下, 还随身带着一本又厚又沉的书,显然有些累赘。
“偶尔会翻一翻。”江黛简洁地道,“看书能让人静下心来,尤其是这样的名著。”
“确实。”唐含赞同地点头,“可惜我没什么藏书。”这个时代太便利了, 想看什么样的书,网上都能找得到,而且漂泊在外, 住所不定,为免搬运麻烦,唐含并没有藏书的习惯。
年前整理屋子,倒是翻出来一些学生时代的书,但除了课本之外,也就只有一本《安徒生童话》还能看了。
“你要看吗?”江黛问她。
“君子不夺人所好。”唐含脱掉外套,爬上床躺下,“你自己慢慢看吧。”
江黛笑了一下,也没有强求。
能不辞辛苦,随身携带的书,一定是很喜欢的。但唐含也能看出,江黛此时根本没有看书的兴致,面前那一页书,半天都没有翻过。
她看了一会儿,见江黛神思不属,忍不住开口引她说话,“出门都要带着,这本书你一定很熟了吧?”
“差不多。”江黛谦虚地道。
唐含有些好奇地问,“那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哪一个?”
“应该是黛玉的结局吧。”江黛说,“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泪尽而逝接金玉良缘,恰如其分。据说在当时的时代,市面上的红楼续作有几十种之多,最后却是高鹗续写的这一种脱颖而出,我看这个情节要占一半的功劳。”
无论高鹗的续作有多少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是这个结局无疑是很符合人物性格的,而且含有一种惊天动地的悲情。
虽然,江黛觉得如果让曹雪芹来写,应该又会不同。
唐含有些惊讶,在她看来,大部分喜欢红楼的人都很鄙夷高鹗的续作,没想到江黛想法完全不同。
她一时不知该怎么继续话题,江黛反倒被她勾起了谈兴,十分感兴趣地问,“那你呢?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
唐含想了想,说,“应该是杨妃扑蝶后面那段吧,宝钗偷听被发现,下意识地甩锅给黛玉,说看到她蹲在窗户下面。就……这个情节过于真实了。”
“哦……”江黛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所以你是黛玉党?”
“也不算吧?”唐含不是很确定地道,“小时候倒确实是喜欢黛玉,但是人长大了就会变俗,才知道像宝钗这样处处求全有多难。我确实对这个情节印象深刻,但也不觉得宝钗就是个纯粹的坏人。”
“哦?那你是怎么理解的?”
唐含放了个身,侧对着江黛,稍微理了理思绪,才说,“我觉得宝钗应该是……有点嫉妒黛玉的吧?”
“一样是借住在贾家,她的条件可要比黛玉好多了,有母亲和哥哥在,按理说应该更有底气。但是她习惯了求全,就算是在小丫头面前也要面面俱到,令人如沐春风。所以黛玉可以直接骂周瑞家的,不是别人挑剩的也不会拿来给我。她却要主动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给金钏儿装裹,还说自己不忌讳这些。这种对比,她心里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
宝钗和黛玉这样势均力敌的存在,旁人处处都拿她们来做比较,她们自己更不可能不比。
都说这样两个人,不是知己就是敌人。她们后来确实成了知己,但一开始对彼此却是抱着敌意的,至少有一点嫉妒心和胜负欲。
所以,当时宝钗脱口说出黛玉的名字,是没有经过脑子的,完全是本能驱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而绝不会是别人。这其中复杂的情绪,很值得品味一番。
“听起来,你对这种情形,倒是很有感触?”江黛的语气有些微妙。
这相爱相杀的剧情,莫名令人不快呢。
“啊哈……”唐含尴尬地挠了挠脸,“被社会毒打过,努力向宝钗靠拢的俗人,应该都会羡慕黛玉吧?”
虽然是寄人篱下,在黛玉自己而言已经是步步小心处处在意,但一点都没耽误她怼人,完全不必掩饰自己的性情,是整个红楼世界公认,嘴巴比王熙凤还要厉害的存在。
“是吗?”江黛若有所思。
唐含暗道失策,“不过你应该和我们这种俗人不一样吧?”
她看起来就天然处在上位,完全不需要对任何人委曲求全,也难怪体会不到唐含这样的心情。
“怎么,你觉得我像黛玉吗?”江黛失笑。
唐含却摇了摇头,翻个身躺平,望着雪白的屋顶,颇为感慨地道,“虽然你的名字应该是来自黛玉,表面上看起来跟她也很像,都是一样的……有风骨,不过我觉得,你骨子里应该是尤三姐才对。”
江黛总觉得,唐含中间似乎很可疑地停顿了一下。
她原本要说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不过人生在世,难得糊涂,也没必要非要弄明白她想说的是什么,因为多半只会让自己更不高兴。而且她觉得唐含这个说法确实挺新鲜的,不由顺着她的话问,“为什么会这么说?”
“尤三姐……”唐含斟酌着措辞,“看似曲意逢迎、逢场作戏,其实时刻做好了提剑自刎的准备。这种刚烈,是在绝境之中打磨出来的,黛玉永远都不会有,她的结局,只会是……泪尽而逝。”
从根本上,林黛玉认可自己的命运。
那本来也是她的选择:“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可是尤三姐不。
所以黛玉的悲剧,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缠心蚀骨的隐痛,尤三姐给人的,却是痛快!
唐含兀自唏嘘,并没有注意到,旁边的江黛正静静地看着她,眼底涌动着无数复杂的情绪。这一刻,她甚至有点明白唐含所说的那种,薛宝钗对林黛玉的介意和嫉妒了。
被人看破,可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体验,尤其是她这种人,会下意识地生出警惕和戒备。
可是在另一方面,又会有一种
……
该怎么形容呢?
或许只有张爱玲的那句: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就连这场灾难之中机缘巧合的相逢,似乎都有了别样的意义。
但是,她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开口说的却是,“也不是非得要像某个人吧?我就觉得你既不像宝钗,也不像黛玉,更不像别人,就是你自己。”
这话说得诚挚无比,唐含听得大为惭愧,“我就当你是在夸我独一无二了。”
“你本来就是。”
唐含终于转过头来看她,“说真的,我本来觉得像你这样的人,生存应该不易。不过你这么会说话,那应该也不难了。”
“我为什么会生存不易?”江黛微微挑眉。
唐含说,“因为你啊,一看就是个人生赢家,只要出现就能稳稳拉住周围人的仇恨。——你自己难道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江黛回想了一下自己短暂的半生,忍不住笑了,“本来没有,但让你这么一说,我得说,能平安活到现在,多亏我遇上的都是厚道人。所以目前为止,还没被人在路上套过麻袋。”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江黛以前觉得,跟唐含相处融洽、没有负担,是因为她想得不多,心思一眼就能看到底,让人不必去猜。但现在她才发现,唐含并不是没有深度,只是她就像是一汪过分清澈的泉水,才会让人觉得能看得到底。
跟她截然不同。
所以她笑了一会儿,又说,“那么,像你这样的人,应该生活得很容易了。”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她都能随遇而安,并且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生活得很好。
这种情绪,甚至能感染身边的人。
江黛今天看了那么多新闻,本来心里并不平静。但跟唐含短暂的交谈之中,心情却奇迹般地宁静了下来。
她终于合上手里的书,“不早了,睡吧。明天不是要早起干活吗?”
“你早起干什么活?”唐含那眼睛觑她。不是她看不起人,但是江黛一看就不是干活的材料,本来也没人把她算在劳力里头。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全家上山干活,把她留在家里煮饭,都让人不放心。
江黛倒是想得很
开,“总有我能做的,就算不会,也可以学。”
见唐含张口就要反驳,她连忙拿话堵她,“你也说,我现在不算是客人了。哪有一直在家里吃白饭的道理?现在还不知道疫情要拖多久,但半年是最起码的。难道我就一直这样?”
“你……没想过想办法离开吗?”唐含沉默片刻,轻声问。
江黛一愣,“哦……你听到秦屿打电话找人了?”
唐含没有否认,“是啊。虽然你没说过自己是做什么的,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你的能量绝对比秦屿更大。”
秦屿和江黛一直住在这里,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想走是很正常的。秦屿还是个老板,底下有产业,有靠着他吃饭的员工,再说省城那边还有许多亲戚朋友,自然要设法回去。
本来离得也不远,他的人脉能延伸到这边来,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这一回的情况确实很糟糕。按照江黛私底下的推测,国家既然高调宣布全国进入隔离期,恐怕政府那边已经开始乱了,支持不了多久。目前想要走是不可能的,过一阵子外面真的乱起来,倒是有机会回去。
但若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回去也没有用,倒是留在这里,反而安全些。
秦屿带着孩子,多半不会走。
因为想得明白,所以江黛对于秦屿的做法完全不在意,只是没想到,唐含也听到了。
听她这么说,便笑道,“让你失望了。我以前可能挺厉害的,但是现在已经人走茶凉了。”见唐含一脸“我就静静听你瞎编”,显然并不相信这番说辞,她便加重语气道,“没有骗你。之前不是说过了吗,遇到你的时候,我全身上下就一千多块了。”
“不是一千多块现金?”唐含问。
“是全副身家。”江黛强调。
说完之后,她又觉得自己这样子挺幼稚的,“你懂全副身家是什么意思吧?所以就不要再车轱辘这个话题了。简而言之就是,我其实已经无处可去。所以秦屿走不走我不知道,但我从来没想过要走。——离开了这里,我上哪儿找这么安逸的地方去?”
唐含相信江黛不会在这种问题上忽悠自己——也没有必要。但她也不觉得自己的判断出错,只是猜测其中有什么内情,导致江黛沦落到现在这个状态。
既然如此,她自然不会去揭别人的伤疤,顺着江黛的话说,“等明天你就会知道,村子里的生活,哪来的安逸?”
……
江黛其实并没有将乡村生活想得太简单。
他们运气好,是过年的时候来,正是一年中最闲的时候,而为了准备年货,食物也是最丰盛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吃,不用操心别的事,自然觉得无比惬意。
真忙起来,体力活肯定是比脑力活折磨人的。
但真正上了手,才发现干农活儿要比自己想的难上一百倍。
因为睡得早,心里有记挂着,所以天一亮她就起床了。但一出门,却发现唐爸唐妈早就已经起来了。堂屋里正中间堆了一大堆土豆,都是唐妈刚刚搬出来的,唐爸则正在院子里修整待会儿要用的犁。
“我来帮忙吧。”见唐妈搬了小凳子过来,拿着一把菜刀,准备切土豆,江黛连忙道。
唐妈婉拒,“不用,火已经燃了,炉子上烧着水,你去看看热了就洗个脸,准备煮东西吃。”
但江黛打定主意要帮忙,唐妈只好又找了一把刀和一块木板给她,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指点她该怎么切。
土豆是块茎直接播种的。但是把一个大土豆这么种下去,显然很浪费。因为它表皮每一个芽眼出都能出芽,而出的芽却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来说一窝只要两三根芽就够了,免得分薄营养,将来长不好。
所以就要顺着土豆表皮的脉络切分,让每一块上都带着两三个芽眼。这样,一个土豆能切出三四个块茎,也大大节省了种子的使用量。
江黛虽然不怎么下厨,但用刀切东西还是会的,何况这又不是什么精细活儿。然而现实是,才切了几个,她就有些受不了了。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因为……太冷了。
虽然过了年,时序已经立春,天气也正逐渐暖和起来,但目前气温还是很低,尤其是早晚,也就几度左右。而土豆里含有大量的水分,触感自然很凉。切开之后手上免不了沾到水分,被冷空气一激 ,很快就僵硬了。
在两次差点儿切到手指之后,江黛终于被唐妈强硬地赶去烤火了。
这回她没有再
勉强自己,打算先去休息一会儿再回来继续。
她前脚刚走,唐含后脚就从屋里出来了。见还有个位置空着,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便默默走过去,接过了江黛的工作。
相比江黛,她的动作就快多了。
母女两个一起动手,没一会儿一堆土豆就消去了大半。唐妈招呼唐含用口袋将土豆装起来,看数量差不多,就暂时停了手。土豆切开之后必须要立刻播种,免得放干了水分,而地里没有提前准备过,需要现翻地施肥播种,今天估计只能种一块地,不能多切。
等秦屿听到动静,带着小泽起了床时,这里已经收工了。
一群人去了火炉边,才发现江黛居然已经把水烧开了,连碗都已经准备好,就等着她们过来下面条。
吃过早餐,唐爸就牵着牛先出发了。唐妈和唐含把土豆放进背篓里,江黛立刻自告奋勇要背一篓。结果唐含跟在后面替她拎着背篓,她也没走几步就歇菜了。
秦屿也要帮忙,同样被唐含婉拒,“路不好走,你背着小泽吧。”
“怎么不开车?”江黛小声问。
唐含说,“因为地方很近,没几步就到了。这条路没修过,车开不上去,还得走另一边绕很远的路,太麻烦了。”油也是要钱的。
她轻轻松松背起背篓走在前面,江黛跟在她身后,不无感慨,“唉,我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有多废物了。”
现在也就只是爆发了病毒,国家机关和社会体系都没有崩溃,她们还能安安稳稳在这里种田。要真遇上大的天灾,或者小说里写的那种末世,江黛觉得就自己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估计活不过三章。
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晰了。
“术业有专攻。”唐含安慰她。
江黛望天,“实不相瞒,我其实是搞金融出身的。你觉得我在这里,能对接什么样的工作?”
唐含:“……”打扰了,告辞。
不过,她心里也不由生出了一个巨大的疑惑:搞金融的,怎么可能沦落到全副身家只有一千块的境地?何况江黛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唐含笃定,她在自己的行业领域,一定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还真是有内情啊……
从唐家到他们要去的那块地
,一路上都是爬坡。而且就像唐含之前说的,这条路并没有好好修过,完全可以当得起“崎岖不平”四个字。
江黛两手空空走在唐含身边,都不免气喘吁吁,转头见她只是呼吸微促,顿时肃然起敬。
好在地方确实很近,爬完这个坡,到了坡顶,江黛就看到唐爸已经套好了牛,正在犁地。
这个地冬天翻过一次,现在只是要离出垄沟方便种土豆,所以唐爸的动作很快,掌着犁在地里来回,没一会儿就犁出了一小片地。
唐妈和唐含放下背篓,用撮箕和提篮把土豆分出来。
江黛见状,连忙问,“阿姨,我干点什么?给我找点事做,不然我不好意思吃饭了。”
“那你放土豆吧。”唐妈左看右看,觉得这应该是她能做的唯一的工作了。其他的,诸如丢灰,施肥之类的工作,更不适合。所以再开口时,她的语气就笃定了许多,“你和秦屿放土豆。”
唐含分配的工作是先在沟里铺一层灰。这个灰是冬天腾出来的秸秆、路边砍下来的木柴,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起烧成,同样也是肥料的一种,因为足够温和,所以可以直接把土豆放在上面。
丢土豆唯一的技术含量,就在于间隔一定要把稳,每一块土豆之间大概间隔一臂远,给它们留出生长的空间。毕竟将来新的土豆,都要长在土里。而最大的难点,则在于为了把稳间距,必须要弯着腰把土豆轻轻放上去。
对腰是个巨大的考验。
不过小泽喜欢这个工作,而且他的身高正合适,连腰都不用弯,给秦屿省了不少事。而因为唐含只有一个人,秦屿和江黛还能轮换着休息一下,倒也勉强坚持了下来。
唐妈自己的工作是在后面施肥,待会儿唐爸犁完了地,也会来帮忙。
施的不是化学肥料,而是提前堆在土里发酵的农家肥。至于化肥,要等土豆出苗,来除草的时候才会施用。而且今年这个情况,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新的肥料,唐家虽然还有去年剩下的十几包肥料,但后面还要种玉米和别的东西,得省着用。
从天亮忙到天黑,这一块地终于种完了。最后一步还是唐爸牵着牛完成的,用犁把两边的土翻过来盖住肥料和土豆,并且正好形成垄沟的形状。
忙了一天,江黛现在的形象相当狼狈,她也顾不上嫌脏,一屁股坐在土坎上,歇了一会儿,又问唐含,“为什么要用牛,怎么不买个那种耕地的小型机器?”
相对畜力而言,机器虽然也需要人掌控,但还是能省事很多。就连播种、施肥之类的环节,也可以一并承担。
唐含耸肩,“以前试过的,不行。”
她抬脚在面前的地里随便踢了两脚,就踢出了一块乒乓球大小的石头,“我们这里是山地,地里都是这样的碎石,机器很容易卡住故障,所以后来就没用了。”
“看那边。”唐含又指了指另一侧的土坎,“看到那面石头矮墙了吗?那些石头都是从地里捡出来的。”
事实上,每年冬天翻冻土的时候,唐妈都要端着撮箕把地里的石块捡出来。但是年年都捡,地里还是年年都有石块。一年年摞起来,这道矮墙也越来越高了。
江黛若有所思地点头,又看了一会儿,伸手对着地里比划了一下,“我怎么感觉,两道垄之间的距离有点太宽了?”如果按照科学的种植距离来算,纵横之间应该都差不多,没必要隔那么远。
“Bingo!恭喜你,你没有看错,不过没有奖励。”唐含说,“因为之后地里还要套种玉米,所以得先留出地方。”
她是真的相信江黛想在这里安居乐业了,否则也不至于看什么都感兴趣,都想追根究底。
不过很显然,难度还是很大的。
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唐含就迫不及待地去洗澡。换了衣服出来,才觉得整个人都清爽了。
她自己就带了一套换洗衣服,当然是不够用的。所以老早就开始穿唐含的衣服。就连今天穿着下地的那一套也是。至于秦屿则穿的是唐爸的衣服,他们自己的都收了起来,免得在地里糟蹋了。
就连小泽,唐妈也翻出了一些唐含姐妹俩小时候穿的衣服来。
虽然是女孩的衣服,但都是布料、花样都很朴素,偏向中性的那种。小泽才三岁,倒也不忌讳这些。
要说这衣服质量是真的好,放了那么多年,一点儿没受影响。不过更让唐含震惊的是,唐妈连这些东西都一直收着。她还以为,上回推翻老房子盖新房的时候,应该都丢得差不多了。
不过爱存东西也不全然是坏处,譬如现在,要不是唐妈这个癖好,他们哪里能这么安稳地待着?家里虽然很多东西都能自给自足,粮食也够多,但像是盐这类的东西,还是要在外面买的。然而唐妈年年都要囤一麻袋的食盐,完全不虚。
唐含这么多年没在家,家里留下的衣服,自然都是学生时代穿的。
她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度很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什么红的黄的绿的,设计也是可爱的学院风。这些衣服穿在江黛身上,本来应该完全不符合她的气质,但是又种完全不一样的魅力。
就感觉她整个人都年轻了很多,活泼了很多。
尤其是她累了一天,再也无法保持平时那种端正挺拔的姿态,整个人软软地趴伏在沙发上,看起来少了那种凌厉的气质和攻击性,五官便显得鲜明了许多,颜值似乎也跟着上升了好几个Level。
大家排队洗了澡,晚饭也正好熟了。唐含洗了白菜,唐妈从冰箱里拿出冻肉和炸豆腐片切了,锅里下猪油化开,爆香葱姜蒜,加酸汤烧开,在丢进去几个冻西红柿,就是一锅清汤了。
唐妈将肉片、豆腐片和蔬菜下锅烫熟,就宣布开饭。
汤闻起来很香,清汤也绝对不会腻,但江黛趴在沙发上不动,感觉累过头了,根本没什么胃口。与之相反的是秦泽之,同样累了一天,他彻底改了平时不好好吃饭,就惦记着吃零食的习惯,整整吃下去一碗米饭,还意犹未尽地添了一碗汤。
“小江,多少吃一点吧?”唐妈劝她。
江黛看了两眼,实在不想吃,就说,“我还不饿,你们先吃。”
唐含在一边观察许久,确定她只是脸色不太好,应该是累着了,就说,“让她休息一会儿吧,缓过来可能就饿了。”
不过她觉得,没胃口是一回事,今晚的菜估计对江黛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唐含想了想,问唐妈,“妈你上次做的酸菜,应该差不多了吧?”
“有十几天了,应该差不多。”唐妈说。
“那煮个酸菜汤吧,那个开胃又清爽。”唐含说着站起来,“我去切两个土豆放里面做配菜。”
酸菜本来就
是烫熟了,再放在点完豆腐的卤水里浸泡腌制,洗干净之后,只需要放在炉子上滚开,就可以直接吃了。酸爽开胃,光是闻着弥漫出来的香气,就能令人精神一震。
切得薄薄的土豆片放入酸汤中煮出来,口感脆脆的,别有风味。
“用这个汤给你泡一碗饭,可以吗?”唐含问江黛。
江黛犹豫了一下,也不知道是酸菜合了胃口,还是不忍心看其他人围着自己转,最终还是点了头。
不过事实证明,素的酸汤泡饭确实很开胃,江黛吃下第一口,本来拒绝一切的胃似乎一下子醒过来了。一碗饭吃完,竟还有些意犹未尽。唐含见状,就说,“今晚煨一锅豆米,明天吃酸菜豆米吧。”
按理说,最近开始忙起来,应该吃点油水多的。不过年前吃得够多了,现在换换口味也好。
吃完饭,江黛也没有在火炉边逗留,直接上床睡觉了。
唐含洗了碗,又把豆米淘洗出来,放在炉火上煨着,然后也回了房间。——她虽然看起来游刃有余,但毕竟很久没有这么劳累过了,其实身体也有点吃不消,得多歇歇。
江黛还没有睡着,又在看那本《红楼梦》。
唐含有些惊讶,“今天这么累,怎么还不睡?”
“睡不着。”江黛在她面前,倒没有咬牙强撑,“感觉心跳得特别快,浑身都又酸又痛。而且你看我,”她伸出手,递到唐含眼前,让她能看清楚。这只手一直在微微发抖,很显然是用力过度的后遗症。
“辛苦了。”唐含握了握这只手。
江黛发愁,“就这么睡,明天别说干活,估计直接起不来了。”
那也太丢人了。
“我给你按一下?”唐含提议。
江黛似乎就在等她这句话,闻言立刻,合上手里的书,礼貌地道,“那就麻烦你了。”
唐含的按摩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但是她自己有经验,知道这时候哪里的肌肉最酸痛,最需要放松,所以总能找准要害。江黛开始还咬牙忍着,不能发出不雅的声音,没一会儿就顾不得这些了。
她趴在枕头上,感觉身体完全放松下来,疲倦和困意齐齐上涌,一时竟陷入了半梦半醒的混沌之中。
好像就这么迷糊一下的事,再睁
开眼时,却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江黛从床上坐起来,试着动了动胳膊腿,虽然多少还有点隐隐作痛,却完全不影响她的行动,这才松了一口气。
她今天难得起得比唐含晚,出门时看到今天同样起晚了,根本没有出门跑步的秦屿,江黛不由想起过年前的自己。那时候她还担心每天吃得太多,身上长肉,预备过完年天气暖和之后就出门晨练。
现在想来,真是 too young too simple。
每天保持这种高强度的农活,哪里还需要额外的锻炼?也难怪偶尔遇到村子里的人,基本没见到几个胖子。不是他们心不够宽,只是每天的消耗量太大,脂肪积累不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她和秦屿的力不从心,今天早上唐妈没有切土豆。但江黛知道,还有好几块地是预备要种土豆的,不可能突然变卦。
估计是想让他们休息一下,缓一缓。
不过在家里也有别的事情要做。吃过早饭,唐爸牵着牛,扛着犁出门,唐妈则带着其他人留在家里,准备搭个暖棚。
说是“棚”,其实只有半人高。把两根粗的圆木平行放置在院子里,中间铺上塑料膜,两头堵上,再用木棍沿着两边扎出三角形,最后将塑料膜往上一盖,密封起来,一个简陋的暖棚就完成了。在里面添上水,再把肥料融在水中,基础就做好了。
但是菜不可能直接种在水里,所以还需要能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浮盘。
浮盘是现成的,被分成一个个的小格子,底部镂空。用草木灰拌上肥料和基质,填满浮盘里的格子,再将菜籽洒在上面,筛一点土盖住,就能直接送进暖棚里了。
因为里面温度够高,所以几天时间就能出苗。到时候再□□种到院子里,两三个月后,就有新的大白菜可以吃了。
相较于昨天,今天这个劳动强度简直是毛毛雨。
江黛蹲在地上,往浮盘上洒种子。一个小格子只能洒两三粒种子,但白菜的种子比芝麻还小,随手一捻就有十来颗,时不时就会多放,必须要小心仔细。这个工作,竟然意外地适合有耐心的江黛。
她一边洒,一边说,“我还以为直接把种子种在地里就可以了,居然这么麻烦。”
“直接种在地里
当然也可以,不过这样的话,菜苗的品质会好一些,成活率也更高。”唐含解释,“而且种在地里,菜长出来,草也跟着长出来了,会抢夺走很多营养,不如先把菜苗培育出来。”
“种别的也是这样吗?”江黛举一反三。
唐含说,“之后种玉米也会这样。先育出苗再种下去,否则种下的种子,会被鸟和山鼠抠出来吃掉的。”
“!!”江黛大开眼界。
唐含又道,“其实现在有塑料薄膜和浮盘,已经方便多了。我小的时候,种玉米都是先弄营养袋。一个圆环形状的塑料袋,要先套在一个锯齿状的工具上,绷开袋子,往里面填土,然后再把工具抽出来。费时费力不说,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时代的进步与变迁,有时不仅体现在那些大的方面,也体现在这种润物无声的细节上。
歇了一天,第二天开始又继续种土豆。
其实这时候已经晚了,村子里有些人家,是过年前就将土豆种下去了。有厚厚的土盖着,只要不出苗,也不用担心会被雪冻坏。相反雪水融化之后,反而能够帮助土豆尽快出苗。
而现在,就必须要在春雨降下之前,抢先将土豆种下去。否则下了雨,地里一片泥泞不方便操作不说,还可能会错过时节。
开始的两天,秦屿和江黛还是不习惯,每天都累得回家就想躺下。但人类的适应能力总是很强的,只要没被折腾得倒下,慢慢就会适应了。到后来,忙了一天回家,他们还有心思商量晚上吃什么,在菜单上变换花样。
说到菜单,就不得不提一下春天遍地都是的时令野菜。
它们此时已经开始冒了头,藏在路边野地里,就等着人们去发现。时令菜吃的就是个新鲜,唐妈对这些不太感兴趣,但受他们感染,每天路上来回的时候,也会腾出一点时间,带着他们去采野菜。
终于将所有土豆都种完的这一天,江黛见到了唐家的邻居。
也不能算是第一次见,毕竟张家就在唐家隔壁,抬头就能看见。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以前都是远远看到,就各自走开了,并没有站在一起说过话。
这回张伯娘主动过来打招呼,是因为他们家门口有两棵香椿树,正准备打椿菜,让唐家也过去拿一点。
以前年年打椿菜的时候,都是要分送邻居的,早就成了习惯。
今年虽然情况特殊,但目前看来还没有影响到村子里,分点香椿应该也不至于会出什么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30个币!
然后再求一下作者收藏和新文《风花雪月》的收藏呀!鞠副教授她不香吗?
感谢在2020-06-17 03:44:06~2020-06-18 11:19: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深海白鹿、天空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红场五十七、LA、请叫我3+2君 10瓶;25000305 6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