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夸夸群 > 第70章 两姨娘谁对谁错 一双人同叹春逝

第70章 两姨娘谁对谁错 一双人同叹春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晴雯回过话回来, 倒撞见了探春在跟宝玉聊天,原来探春给宝玉做了双鞋,惹得赵姨娘抱怨“正经亲兄弟,鞋塌拉袜塌拉的没人看见, 且做这些东西。”;探春拖宝玉买东西给了宝玉钱, 赵姨娘又抱怨‘攒的钱为什么给宝玉使, 倒不给环儿使?!’。

    他们远远看见晴雯过来,居然也不避让, 犹自倾诉,倒是晴雯尴尬一笑, 往边路而去, 犹听得探春在那边厢倒苦水,冷笑着说“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 谁敢管我不成”。

    晴雯听见这句话, 心里有些同情探春, 探春生得自然珠玉宝质, 可不幸投胎到赵姨娘肚子里,只好巴着当家夫人,只盼着以后有个好归宿。

    赵姨娘嚣张的确是嚣张, 也不把人命当回事,不过考虑到她所处的时代寻常人家妻妾相争闹出人命来多得是,倒也不能责骂她。

    周姨娘倒是不争不抢, 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贾政就一妻一妾。要说周姨娘的存在感,就是贾府很多人对比赵姨娘时会把她拉出来对比罢了“你看一样是姨娘,周姨娘就安分的多。”

    这安分就一定是好事吗?对主子们来说当然是的,可对她本人来说就惨了, 不得势,就连贾母、宝玉这些人跟前体面的丫鬟们都不如。

    据晴雯所知,周姨娘的日子过得凄凄惨惨戚戚,只不过求个温饱罢了,又没有儿女,也不知道她如何熬下去。

    赵姨娘虽然蝎蝎螫螫的到处扎人,可大家好歹也忌惮着些她,世人多怀禀“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处事原则,一样厨房里要克扣钱粮,你克扣周姨娘的没问题,可你敢克扣赵姨娘的吗?

    一想到她那个不饶人的个性、那张大喇喇四处宣扬的大嘴巴,你还敢克扣?

    所以赵姨娘也不一定是一开始就这样,晴雯寻思着贾政那么一个道学先生,必然不可能一开始就瞧上个尖酸刻薄的丫鬟,必然赵姨娘年轻时也温润过,可人过。

    不过后来有了一子一女,自然要争要抢,主母又是王夫人那样玩得一手好宅斗的阴险人儿。

    君不见好好的当家少爷贾琏如今被算计成何样了?那还是有祖母祖父盯着的承重孙!主子里面出挑的人物!

    何况赵姨娘一个无依无靠的姨娘?

    要说她也是厉害,这么多年吵吵嚷嚷也抚养大了一儿一女,让贾环和探春至少在衣食上不缺不愁。

    甚至晴雯还怀疑赵姨娘一切都是蓄谋的:贾环是个男儿不怕王夫人打压,自然要跟她养得亲近;探春是个丫头死死攥在王夫人手里,因而故意疏远探春把她推到王夫人手里,好为女儿谋个好前程。

    横竖女儿是自己亲生的,难道以后出息了还能不认亲娘?纵然不认了想必女儿有个好归宿赵姨娘也高兴。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晴雯站着感慨一回。

    又想到探春,时也运也,三姑娘若是个男人,不定还有什么作为呢,可叹如今是封建社会,白白压制了多少闺中女儿的青春。

    想到这吃人的制度,晴雯心里也不高兴起来,自己又不能揭竿而起造反,就是想造反也没有某位伟人那么强大的能力能够至下而上彻底颠覆这吃人的黑暗制度。

    只能虚与委蛇在这世界观价值观与自己严重不合的朝代里苟且活下去。

    她闷闷走在园子里,又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更觉惆怅。

    却不料过了一个路口,转过山背,桃花树下立着两个人,不正好是宝玉和黛玉两个?

    宝玉衣襟上拉,兜着一捧桃花落瓣,立在树下,黛玉手里一手绢,收着花瓣,两人脸上皆有泪痕,饶是迟钝如晴雯,也忽得明白这是黛玉在做葬花词了。

    她忙躲开,仔细回想一遍,黛玉如今家在父在,亲人和乐,不知为何却又跟前世里一样做这葬花辞?

    再一想,是了,林妹妹虽然如今衣食无忧,可她骨子里还是有文人气质,惜残花,叹人生,又有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之感慨,这些情感自然在花散尽时喷涌而出。

    晴雯叹口气,青少年什么的,历来都是见月吟诗闻花叹息的,要不也不会有中二病之说了,横竖如今黛玉身子康健,有这些小感慨也只是生活的小情趣罢了,因而晴雯丝毫不担心,摇着头走开。

    晴雯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就准备上前去打断,可巧过一会儿,就见宝玉四下搜寻,晴雯再一想,可不是?黛玉今儿个一天跟自己在一起,哪里来的时间再回去拿花锄?宝玉肯定在找花锄。

    想到这里,晴雯环顾四周,想给姑娘找个趁手的工具,可巧远远瞧见袭人的身影,晴雯顿时心中警铃大作。

    她看了一下花园里扣着的九齿钉耙,想必是看园子的婆子用来耕肥的,一咬牙,冲到黛玉和宝玉跟前,恭恭敬敬将那九齿钉耙递了过去:“姑娘,拿这个耙土将花埋了罢。”

    黛玉:……

    宝玉:……

    半天还是黛玉说:“也罢。”就要接过来

    宝玉忙阻拦:“你这个丫鬟,怎的给你家姑娘使这下人所用之物?”

    晴雯抬起头理直气壮说:“净坛使者就使这个,人家可是佛祖跟前挂上号的得道高人。戏里唱过:举起烈焰并毫光,落下猛风飘瑞雪。天曹神将尽皆惊,地府阎罗心胆怯呐,怎的就不能用了?”

    宝玉哭笑不得:“粗人碰过的,上面不定还沾着脏污,怎可玷污了你家姑娘?”

    晴雯可听不得这个:“二爷这话就不对了,我虽然没读过几本书,可也听说子曾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又听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您轻视这百姓所用耕种之物,又轻视百姓,所为者何?”

    一时说的宝玉愣住了,黛玉也若有所思,袭人从那边走近来,晴雯又说:“便是让宝二爷捏鼻子的脏污也是作物长成必须之物,乡下人常说千担肥下地,万担粮归仓,有这肥料才有这花香遍园,便是宝二爷手里捧着的花,也是终会化作花肥,有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花红更护花。”

    她一顿乱侃,将宝玉轰炸的云里雾里。黛玉是惯常听她天马行空的早已习惯了,如今见宝玉愣了,又担心宝玉又犯了那痴病。

    忙喝住晴雯:“惯常在家里也由着你性子,怎的来亲戚家还不收敛,还不给宝二爷赔不是。”

    晴雯眼角瞄见袭人走近,知道黛玉这是护短,于是给宝玉福了一礼:“适才我说的唐突了,只庄稼并不比花木低贱,百姓也不比贵人卑微,还请宝二爷思量。”

    袭人走过来,笑着说:“可巧碰上你们。”

    晴雯也笑,装什么偶遇呢,明明是老远就跟过来,生怕黛玉跟宝玉有什么接触,但也不揭破,只笑着解释:“我陪着姑娘捡花瓣玩,不想宝二爷说这锄头污秽,两下争执几句。”

    袭人此时已经不怀疑宝玉和黛玉适才的举止,哦,原来那眼眶泛红是吵架闹的,当下问宝玉:“怎么又惹林姑娘生气了?”

    又不等宝玉回答,转身对黛玉歉意的笑:“倒还是个小孩儿脾性,镇日里在家念叨林姑娘,等姑娘家来了又跟姑娘拌嘴使气。”

    妈呀,还代宝玉向黛玉道歉,这活脱脱就是个二婆婆。

    晴雯忍住自己想怼袭人的心,只笑着扶住黛玉,黛玉倒冷静的多:“不过是家常拌几句嘴罢了,倒是宝玉可别在风口冷着了。”

    袭人去拉宝玉:“回院子里罢,回头着凉了老太太、太太又该心疼了。”

    谁知道宝玉呆愣在那里,犹自沉思。

    黛玉歉意的笑:“想是适才晴雯说两句歪理,又害得宝玉犯了痴病。”

    妈呀,还代宝玉向黛玉道歉,这活脱脱就是个二婆婆。

    晴雯忍住自己想怼袭人的心,只笑着扶住黛玉,黛玉倒冷静的多:“不过是家常拌几句嘴罢了,倒是宝玉可别在风口冷着了。”

    袭人去拉宝玉:“回院子里罢,回头着凉了老太太、太太又该心疼了。”

    谁知道宝玉呆愣在那里,犹自沉思。

    黛玉歉意的笑:“想是适才晴雯说两句歪理,又害得宝玉犯了痴病。”

    宝玉素来有些犯痴的老毛病,袭人也听见了刚才晴雯的一些话,她是穷苦人出身,倒赞同晴雯些,反正宝玉和黛玉没有互诉情衷就好,是以也没什么大碍。

    当下晴雯扶着黛玉点头回院,路上晴雯偷偷看黛玉神色平静,不像是寻着了人生知己那般激动,当下旁敲侧击问:“适才我跟宝玉说的那番话姑娘可觉得有道理?”

    黛玉笑起来:“可真是歪理也说得振振有词,若是白先生今儿个在,又得点头赞赏。”

    这是……没那么沉迷的样子?晴雯又问黛玉:“难得的是宝玉倒还知道怜惜花落。”

    黛玉对着满目晚春元景,幽幽叹口气:“他是个痴情的,怜花、惜雨、心疼世间女儿家。”

    嗯,看来对宝玉仅限于很谈得来的朋友,晴雯松了口气。

    不是宝玉不好,实在是那个婆婆太恐怖,贾府又是个大篓子,咱可千万不能碰。

    听见黛玉还没有情根深种,晴雯放了心,又想起一茬:“姑娘既然对农事有些兴趣,不如寻些农书来看?”

    黛玉果然有些兴趣;“今儿个听你说教一番,倒真是要重农事,与其在屋内对花伤怀,不如去桑野才显得开阔。”

    晴雯点头:“以前白先生借给我《汜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两本,姑娘可拿来一观。乡下人饥年常有易子而食的惨案,多种些庄稼救活了人,比什么都强。”

    黛玉唏嘘不已;“可见史书里写的那些惨事竟是真的,可叹咱们困在庭院,倒无可奈何。”

    晴雯忙说:“怎的无可奈何?姑娘岂不知祖辈常种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之类,如今听商人说却有外藩的地生(土豆在当时方言中称为地生)在湖广一带大肆推广,产出比那些都高?”

    黛玉却想到别的地方:“父亲在朝中做官,若能将此物开展来,却不是一桩功德?”

    于是黛玉转了心思,抛却今天起的春日愁思,回了林府后一心一意在园子里辟出一地专门试种地生。晴雯在想,这地生长成,是不是可以吃上薯条了?不亦乐乎?这是后话。

    等晴雯扶着黛玉回了潇湘院,又赶上贾母房里的丫头找黛玉去吃饭,却没有遇到宝玉,丫鬟来回话说“今儿个宝玉跟着太太那边吃饭”。

    黛玉自吃了饭,饭后跟贾母闲聊才知道,原来今儿个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贾珍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给贾母的是一个香玉如意,一个玛瑙枕,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给宝玉和宝钗的各有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黛玉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别的都没有。

    黛玉抿嘴一笑,并不在意,反而让雪鸢回趟林府,备些宫中用得上的物件送过来,单等贾府送礼进宫时捎给元春。

    她这般做派让贾母感念不已,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愧疚。

    自己先前动了让宝玉和黛玉结成亲事的心思,又在府里放出去话造势,可偏偏如今大孙女向着王夫人,闹了这么一出。

    说起来元春还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亲手抚育自然恩情不同旁人,可到底母女天性,让元春暗暗里支持了王夫人。

    贾母愁思恍惚,再不成从外面门当户对的不拒什么人家,总能寻着合适的,哪里就非要这个破落户一般赖在别人家里的亲戚了?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