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说赖家女使叹兴衰 到京师晴雯卖轻奢
更有甚者, 某些政客也从事着这种勾当(仅仅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被民众选举出来,却代表了大资本家的意图,利用政府消息, 让大资本家不断得利。
不过晴雯不说这个, 拿她在赖家的经历当作挡箭牌, 以免别人当她是个怪物。
当下雪鸢问:“晴雯,你怎么在赖家还待过?”
晴雯回答:“贾家的奴仆有的是家生子, 有的是外面的人献进来的。我先是被卖到了赖家,给赖家当丫鬟。”
“赖家是贾家的奴仆, 我原本是奴仆的奴仆, 不过赖家经营得法,如今已经脱了奴籍,儿子做官, 女儿做大家小姐。赖嬷嬷是个居安思危的人, 即使当了老封君也时常去贾府里走动, 讨好贾家老太君欢心。”
“贾家老祖宗一眼就瞧上我了, 我当时年幼又爱说笑,赖嬷嬷就把我送给了贾家,后来老祖宗又把我送给孙子, 孙子又把我送给姑娘。”
黛玉笑着说:“老祖宗真是会挑,一眼就选了个机灵伶俐人儿。”
这一路颠簸,听得雪凤不断感慨:“可真是人生际遇不同, 咱们几个都是家生子,没学过人还有这么多波折。”
明嬷嬷从这个故事里却看到了别的内容:“赖家那个老嬷嬷真是个精明人。先是在贾母身边服侍,得家中富贵,又让自己儿子寻了恩典得了自由身, 能够入学做官,再想办法依靠贾家的权势得个小官当当,最后自己家全家脱了奴籍以后自己还不享清福,而是继续忍辱负重在贾家老太太跟前伺候,为了儿孙能跟贾家再亲近些。”
的确,同样两户人家,明眼人都瞧得出来赖家子孙兴旺、长辈持家有方,在走上坡路,而贾家儿孙不成器、长辈昏聩,在走下坡路。
就这么一没落一兴旺已经看得出来今后的结局。
喜嬷嬷也感慨:“怪道人家攒了那么大一片家业,单单是这份为子女费心谋划的心思,就远胜过太多人。”
晴雯倒还挺纳闷:“你说那赖嬷嬷得了贾府那么多好处,怎么贾府也不生气?谁都能想到她家建的庭院单单靠赖嬷嬷和她丈夫做奴仆时攒下的份例银子可是不够。”
黛玉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事关贾府长辈,俗话说子不言父之过,外祖母对自己又非常疼爱,因而自己不能议论什么,可是自己心里又何尝不替外祖母担忧?
她寻了个时机,将此事跟林如海讲了,问父亲:“爹爹,你可否跟外祖母说明此事?让外祖母防备些?不然好好一个府邸都掏空了。”
林如海先是表扬了她对外祖母孝心:“你这般孝顺外祖母,若是你母亲得知,总还有些安慰。可贾府如今糜烂,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赖嬷嬷导致,贸然跟你外祖母提起此事,她会生气我们插手贾家事务。”
“再说,赖嬷嬷捞钱,你外祖母能不知道吗?她前前后后掌家那么多年,赖嬷嬷就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家者自然要让自己身边的人得些好处,这样才能驱动更多的人奋力为她卖命,便是官场上也是这样的道理。”
黛玉聪颖,一听就通:“原来查赖嬷嬷就是打外祖母的脸。”
林如海微笑:“大家子的世仆多半比外面的平民人家尊贵些,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须知他们也付出了代价,有朝一日大家族出事,依附于他们的人家也要遭殃,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样的道理。”
林黛玉这才明白过来,她仔细回想书中所说,贾府被抄家后奴仆尽数被发卖,赖家虽未提及,却也可想而知不得善终。
因为外面的豪门大户都盯着呢,贾家得势时候你占着这官位没有人说什么,贾家落败了你还能落个清净?
再说钱财,也难保能守住。在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权势,有了权势便有了钱财,可有了钱财没有权利,那就只能是权贵们眼中一块大肥肉。
林如海借此机会请来家里几位老人,都是伺候过老太太他们的,这些老人经验丰富,见识过不少风风雨雨,让她们给黛玉讲一讲自己见过的家族沉浮,希望她能从中学些持家之道。
黛玉学习的很认真,两位嬷嬷也从旁提点了不少。一眨眼过了大半年,林如海在江南将几家盐商连根拔起,终于将他们的老巢一网打尽,天子大悦,特招他奉旨入京述职。
黛玉不放心爹爹独身上路,便执意要跟随,林如海也想照看女儿,是以便带着一起往京师去了。
此番前往京师与上次截然不同,上次黛玉孤身上路,一路上惦记父亲,等到进了夸夸群得知了真相后,又开始担忧未来。
此番她进京,跟着爹的依仗,自己又三番两次救了爹爹性命,因而只当自己是出来游玩散心,格外的有兴致。
晴雯在旁边嘀嘀咕咕,不断记录从扬州到京师各种船的时间耗用,还测算不同船的船速,中间差点误上了别人的船。
雪凤笑话她痴傻了,晴雯振振有词:“我们家接了无数帐幔帘子的订单,以后肯定会在京师扬名,那货物运输会更加频繁,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跟着送节礼的船捎带手,只怕要专门送货,往来泼费极大。”
借着各家营造省亲别墅的机会晴雯大赚了一笔,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贾家明面上好像从林家拿了资助,实际上林家又从别的地方狠狠赚了回来。
因为黛玉谨慎,对外出售的货商皆找人扮演,且分成天南海北好多拨,外人看来只以为是不同的客商,断断想不到这背后都是林家一家。
贾家仅仅靠着那点石材远远不够,因而还要去市场上采买,黛玉早就嘱咐下去,隐瞒真实身份,不跟任何人家攀亲,因而贾家也被林家收割了一番。
想到这个,晴雯就想偷笑,林妹妹没有拦住父亲给贾府送东西,但还是用自己的方法狠狠教训了贾府。
再说起帐幔帘子,果然如晴雯所料,那些人家都急缺这些,晴雯便在那时候让忆江南的掌柜的拿着名帖挨家挨户去营销。
那些贵门一瞧是林家,就想着先去瞧一瞧,一瞧各色绸绫大小幔子果然物美价廉,因而有部分人家就此下定购买。
有的人家是直接坐了船去苏杭采购,黛玉让掌柜的多挑些苏杭的布料样品,直接送到达官贵人府上由他们挑选,选好了样品再从江南直接运过来。
这一来一去省事很多,是以很多人家都选用了这种方式,忆江南也在京城打出了名气。
晴雯再让掌柜的在店里宣传,将谁家选了什么布匹都标注好,凡是来了店里的客人,一看店中最显眼的位置,赫然挂着展示的布匹:
譬如一架蟒洒堆,旁边有纸牌标注“周贵妃家省亲别墅茆堂帘子所用”;
一挂五彩线络盘花帘,旁边又纸牌标注“德妃家省亲别墅清厦窗幔所用”;
一架刻丝弹墨幔子并猩猩毡帘,旁边又纸牌标注“良妃家省亲别墅卷棚毡帘所用”;
凡此种种,都有迹可循,让前来购买的顾客惊叹不已。
这也是黛玉和晴雯商量好的,忆江南主要做的是中等富户和中小官僚的生意,这些人薄有些家底,又有机会见识到京中豪奢人家的做派,自然自己也心向往之,奈何那些东西都太昂贵。
这时候忆江南的产品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绸缎样子时新、材质又是中间价位。自然能博得他们喜欢。
晴雯在心里吐槽,这就是现代所谓的轻奢定位,专门收割中产韭菜。
晴雯自己就从来不买任何标注了“轻奢”的产品,即使还是在一穷二白时期,她也从来不糊弄自己。
倒不是她多有逼格,而是她知道自己真实的欲望和消费习惯。
喜欢的是A,那么她就算买多少小a来代替,心中还是想要A并且最后还会买A,算下来自己花了很多个a加A的钱,还不如咬咬牙直接买A,倒还能省省钱。
不提晴雯自己的“省钱”歪理,世界上总有不少中产喜欢轻奢,那么忆江南就有存在的道理。
各家省亲别墅的供货商让忆江南颇有竞争力,那些中等家庭本就向往富贵阶层,踏入店中瞧见同款,再一看价格并不是很贵,自然爽快购买。
就这样忆江南的货物销量极好,也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达成了“能买到和豪门一样商品”的印象,那么以后的路就好走的多。
转眼船至京师,岸边早就候着林府的管家和仆从。
林家在京师有一座宅子,因着林如海父女要入京,黛玉就特特派了管家和仆从先行前往,将宅子洒扫干净后摆放花卉果品,这样他们入住时也会有些许人气。
黛玉一开始知道自己家在京师有宅子时颇为惊讶。她向来不知道这个,以为自己家只在扬州有产业:“咱家居然在京师也有府邸?”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