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夸夸群 > 第27章 评诗词父女辩论 赞乐天大员叹服

第27章 评诗词父女辩论 赞乐天大员叹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如海也颇为赞许晴雯这个丫头, 贾敏刚过世时黛玉年纪还小,自然时时处处伤神,他梦中更是见到黛玉寄人篱下,处处感怀身世, 这般伤情, 心里常年心思不宁, 便是成年男子汉也能被拖倒拖垮,何况区区一个小娘子乎?

    可恨那贾府还处处宣扬黛玉身体不好, 真真儿是无稽之谈。再说那个特意配给黛玉的“人参养荣丸”,更是处处透着蹊跷, 那个薛家宝钗和黛玉争夺夫婿, 又显摆好心,送几个人参,真不知包藏着何等居心(我知道一个写作者这般有偏见是错误狭隘的事情, 但我是个黛玉党, 原谅我吧)。

    因此林如海如今格外在意黛玉的身体, 黛玉如今请了三个大夫, 都在林府荣养着,其中一位是女子大夫,就是专门诊治女科的, 她以药膳见长,给黛玉晨昏诊脉,开出了一单单食疗的法子。

    黛玉自己也不抵触, 她记得自己当年看的书上说自己“生来有些不足之症”,那便是身体先天有些弱罢了,她特意询问过大夫,这样的人多调养些便可与常人无异。

    这般黛玉才放下心来, 她总存着些心病,当初在夸夸群里有仙人明确禁止他们“违抗天命”,她虽然毫不畏惧的说我命由我,可是心里总有些疙瘩,毕竟那夸夸群之后就再也进不去了,除了那次见到三只小白象,之后便再也与那些仙人毫无踪迹。

    黛玉仔细的思量,自己在书里也没有个明确的结局,只是说自己身子弱,却也没说自己因此归西的,总还有些转圜余地。

    晴雯不知道黛玉这些暗地里的想法,她若是知道只怕要称赞黛玉了,这般看得开,勇于向命运抗争才符合她的价值观。

    这些天林如海也找了个机会私下给晴雯了些赏赐,他不说缘由,晴雯自己心里也明白,并不是奖励自己做出个铺子捣鼓出些钱财,而是奖励自己帮黛玉转移视线,让黛玉有空敲一敲外面的广阔天地,也让黛玉不再持续的困在小院子里伤春悲秋,这不,整天听着晴雯在院里嘀咕着盘算人工成本多少、运输成本多少,黛玉也忍不住拿出笔帮她写写算算,面色都红润了些。

    不过说起这铺子,晴雯可真是如数家珍:如今铺子还未开起来只是在筹划阶段,她便已经将成本盘算的清清楚楚,这成本即使不能涵盖所有的领域,却也包含的差不离。甚至还将可能多出来的预算列出来,额外提供了百分之二十的损耗成本。

    某天中午林如海过来陪黛玉用膳,黛玉饭后闲聊时说起这个,林如海正色一问,晴雯奉上了账本,林如海翻了翻,脸上神色都郑重起来:“这真是你自个儿做的?”

    “回大人的话,正是。”晴雯恭恭敬敬回答。

    林如海仔细翻开起来,只见第一页清晰画了一个大圆,上面用道道线线划分陈各个区域,旁边还注明了“雇人”、“运输”、“器物”、“布匹”、“推广”、“设计”等各种小字,每个区域的大小代表了该项支出所占的比重,一目了然。

    许是林如海瞧着这张图的时候久了些,黛玉在旁边解释:“爹爹,这个是饼图。”

    “饼图?”

    “是呀,晴雯说圆圆如大饼,莫不如叫饼图。几个丫头都叫好,我们便这么叫上了名。”黛玉解释。

    林如海沉吟一刻,觉得这名字也着实新奇有趣,又很是贴切。

    黛玉接着解惑:“晴雯说将每一出的钱财开支都大致写在扉页,让每个看账的主管心里有数,知道这一爿生意支出大头在哪里。”

    林如海点点头:‘这饼图真有几份奇趣,便是不大识字的掌柜,看一眼也明白了。’

    又问晴雯:“这推广和设计是何意?”

    晴雯眨巴下眼睛,这可难不倒自己,她事先就找白先生请教了些典籍,将这些新词汇解释的格外明白,背下来就准备在这种场合对答如流,以显示自己在文豪林家也不算是个白丁,到底也是个读过书的人:

    “推者,往外使力。《孟子·梁惠王上》有云:推其所为。广,天下也。推广,意于往外通传于天下,让天下知晓我听雨眠绣坊的独到之处。”

    “设计,《说文》 里道:设,施陈也。计,会算也。所谓设计,便是构思、做衣裳花样,别出心裁的花样花纹方能独步京城,只有我听雨眠绣坊独有。”

    林如海点点头:“这倒是新奇有趣,江南一带的绣房虽然花样翻新,但往往一家出个能卖得快的花样,便一窝蜂的争相抄来,你们却自己特特找了专人做此事,真是可赞!”

    晴雯心想,那当然,我可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自然要传播“尊重版权尊重原创者”的理念,要是像那些穿越女抄袭些唐诗宋词在自己名下,那可真是放在现代也是个混不好的街头抄袭狗。

    脑子里正天马行空,就听的林如海问:“这绣坊可是叫听雨眠?是取自唐朝韦端己的《菩萨蛮》?”

    黛玉点头称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女儿想要起个名字,让人一下就听出来是江南风物,因而便从韦庄词里挑了这么个名字。”

    林如海沉吟一下:“韦端己是花间派传人,写的词绮丽婉娈,这首词写江南写的极妙,可到底有几份小家子气,算不得是朗朗上口的名字。”

    听听,这就是文豪之家的日常,晴雯是插不上嘴,只不过这涉及诗词,到底浅显些,她还能听懂,因而竖起耳朵听着下文。

    黛玉点头:“是孩儿莽撞了,只喜其诗词清丽可人,可忘记其中胸襟。”

    林如海道:“这也算不上你学问不足,只是闺中女儿,脂粉气重些也是有的,以后读书用功些便是。”

    啥?起了个名字就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胸襟气度?这种只在故纸堆里的传说居然被晴雯碰到了?不过她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了下,还真是这样,被林如海说中了,此时黛玉还是个小女子,又没有受过前世里那些苦,喜好自然有些脂粉气,也是寻常。

    黛玉亦是不好意思:“那依着爹爹意思,用哪个名字好呢?”

    林如海脱口而出:“就叫忆江南如何?”

    啊?晴雯砸心里撇了撇嘴,怎么感觉这个名字还没有上一个名字清丽脱俗呢?忆江南真是从头到脚都透露出□□裸的俗气啊林大叔。

    黛玉毫不思索就问:“爹爹这名字可是出自唐代香山居士白乐天所写《忆江南》?”

    不愧是自己女儿,才思甚是敏捷,林如海点点头:“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乐天一生倡导,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其诗词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为父愿我玉儿一生有此胸襟,不单单在闺阁中嘲风雪、弄花草。”

    晴雯在旁边听的目瞪口呆,什么是文化人?这就是文化人,一番点评,联系到白居易的生平,再上升到父亲对女儿人生志向的殷殷寄托,刚开始只觉得忆江南这个名字真是俗的可以。

    再经过这么一番话,回想一下自己觉得俗气只是因为前世里这个名字被各种商标滥用,比如那句著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本是那首诗的点睛之笔,但却被各路无良书商引用,变得俗不可言,一开始看见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觉得是神来之笔,到后来看见那句诗只想把字句塞进引用人的嘴巴里“我让你初见!初见你个五香麻辣牛肉干!”

    这般想一想,忆江南也算是个大雅大俗的名字,便是京中的平头百姓,瞧见也能明白这是江南的特产。

    那边黛玉也点头:“父亲教诲的是,大拙大雅,自有一番古朴之美。”

    晴雯也是一顿点头,瞧瞧,这马屁用词,就冲学了这么多古代人民的人生智慧,这一趟穿越就值了。

    话题总算回到账册上,林如海再翻下去,前面饼图上列出的每一个单项在后面的册页里都单独列出来,并细细写出来了大致的预算。

    譬如那“推广”一项,便单独列出来一部分,先是在最上面写明了“共计花费二百两。”

    下面又列明了各分项:“一、分发传单。”、“二、乞儿传唱歌谣”、“三、官员节礼往来打上标记”……诸多种种。

    林如海瞧得津津有味:“你们这几个丫头倒是会捣鼓,明明儿是孩童玩戏的小打小闹,倒也像模像样的做出个章程来,瞧着颇像回事。这乞儿歌谣又是什么计策?”

    黛玉说道:“这也是晴雯那个丫头想出来的妙招:,编几句朗朗上口的歌谣,将我们绣坊名字和好处都编进去,再寻几个街头乞儿,命人传唱,那些街头乞儿吃不饱穿不暖,只要我许以馒头,总能收揽一些,再者,乞儿走街串巷,京师里没有他们到达不了的旮旯,总能传播出去,让人人都知道我们的大名。”

    林如海又问:“可若是此法被别人学了去该如何是好?”

    黛玉不假思索:“这我们也商量好了,那别的商人学总有些时日,等那时候我们绣坊都打出了名堂,到时候还惧怕别人有样学样否?”

    林如海听了一愣,旋即又哈哈大笑,这些孩子们,闹得有板有眼,着实有趣。

    黛玉又说下去:“便是乞儿这计策用出去,我们招揽了人来绣坊,接下来便要靠我绣坊里的精巧绣件和衣裳花样留下人来,别的店便是学了揽客的法子,没有揽客的实物也是枉然。”

    她神采飞扬,与当初离开扬州时那般病恹恹目光毫无生机的样子哪里是一个人?林如海看在眼里,只觉得老怀大慰。

    “只是,我们这般行事,会不会扰了爹爹的官声?”黛玉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怯生生问林如海。

    林如海认真的摇摇头:“无碍,京中的官员们明里暗里都在做着各色生意。何况我这个,也只是小女儿小打小闹,在拿着已故夫人的陪嫁给自己添置些嫁妆罢了,绣坊虽然新颖,但体量也不过是个小店,京城中那些大人肯定也达不到眼里。”

    “便是比京城那些天天准备参人的御史家中铺子都小呢,何至于就被参了?再者,你可是皇上亲自封的乡君,哪里就怕这个了?”

    说到嫁妆,黛玉低下头:“爹爹取笑我!”

    林如海颇有些感慨:“按道理说是你娘亲跟你讲这些,只是你娘亲早早离了咱们,爹爹忙着公事,倒忘记给我玉儿筹划些嫁妆,只怕日后出门子要被妯娌取笑呢。”

    “爹爹!”黛玉眼中隐约有些水渍,提到去世的娘亲,她自然是心中感怀,再提到“无母之女”,让她想到曾经在书中所见到的场景,那些被贾府诸人暗地里嘲笑的岁月,让她颇有些感怀。

    林如海回过神来:“爹爹并不想续娶,只想此身孑然一人了却残生,只是要我玉儿委屈,以后怕要在婚事上坎坷些,玉儿怪爹爹吗?”

    黛玉坚定的摇了摇头,却又忍不住说:“爹爹,孤身一人总不是长久之计,不若爹爹……”后面的话她没有说,总觉得再说就僭越了,但是父女俩都知道没说的话是什么

    林如海摇摇头:“除去巫山不是云,何必误人误已。大姨娘那般的事情,还嫌不够多么……只是原本还指着抬举大姨娘,看在你母亲的面子上让她做个填房,以后也好在外走动帮你寻摸亲事,只是人心不足,爹爹哪里想到发生了那么多事……唉!也怪爹爹识人不明!”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