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次日下午, 刘翠花就和徐志强去把三叔公给请来了。
得知刘翠花他们要分家,三叔公还劝道:“你们家现在过得好好的?干什么要分家呢?”
“三叔公, 孩子们都大了, 分了也好。”
徐志强搀扶着三叔公走进屋子里, 说道。
三叔公叹了口气, 他也知道徐志强家里头估计是出了问题, 不然怎么会在家里过得蒸蒸日上的时候说要分家,真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三叔公。”
三叔公走进屋子里, 所有人都站起来, 恭敬地喊了一声。
三叔公点了下头, 颤颤巍巍地在主位上坐了下来,刘翠花给他倒了一杯水, 而后说道:“今天请三叔公来做个见证, 咱们今天就把家给分了,甜甜和卫家都跟着我和你们爸爸, 咱们所有东西都分成四份,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也好, 还是粮食,都是均分成四份,至于你们屋里的被褥那些东西就归你们自己, 然后,今年的粮食就按照各房挣到的工分自己去领取,这阵子咱们大队也刚好没什么活,你们可以请人去建房子和灶台, 房子没建好前,你们可以继续在这里住下来,不过吃喝却是得自己负责了。等我俩走了后,这间屋子就留给老五。你们有意见吗?”
众人听刘翠花这样安排,都没有意见,连忙摇头。
“那各家就都来按个手印吧,免得以后掰扯不清楚。”
刘翠花说道。
早上的时候,她已经把各家的钱都还给了他们,现如今再把家一分,刘翠花心里头虽然有些失落,但却也有一种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众人依次上前,按了手印。
老徐家就此分家,三叔公还被留下来吃了一顿分家饭。
他抽着烟杆,看着众人,将众人的脸色看得一清二楚,这老大和老二家倒没什么,这老三家却是明摆着非常高兴,瞧也瞧出来是谁真心要分家了。
老徐家分家的事在大队里很快传来。
几个妯娌的娘家收到这个消息,都是欢喜的。
白大妮回娘家去的时候,她大嫂就说了:“恭喜二姑得偿所愿,总算是能分家出来自己当家做主了。”
她不提这事还好,一提这事,白大妮就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当什么家啊,我宁可不分家!”
她这句话也把娘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娘家所有人不解地看向她,尤其是年纪最小的小弟妹,打从她嫁过来这边开始,每年初二白大妮回娘家都会说起想分家的事,听得她耳朵都起茧了,现在他们终于分家了,怎么她二姑倒是不高兴了?
“二姑,你没毛病吧,你不是盼了好多年了吗?”
大嫂诧异地看着白大妮,问道。
这今年白大妮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之前对徐甜甜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变,现在能分家又说不想分家,这就是四川变脸,那也变得太快了。
“我之前是盼着,可现在我觉得不分家,我们家的日子才能更好啊。”
白大妮说道,她说起这事,就不禁抱怨起白春桃了,“都是白春桃那个搅家精,好好的非要分家,说是怕还要等我们小叔高考,巴巴地非要闹分家,害得我婆婆索性把家全分了。”
“我说你们这事怎么之前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就分家了,感情这是你们家老三媳妇的手笔啊。”
白大妮她妈嗑着瓜子,嫌弃地说道,“这白春桃也太能找事了。”
“可不是,她还想让我去说这事,我能那么傻,被她坑了,我直接就说是她想分家,想让我当这个坏人,门都没有。”白大妮得意地说道。
白大妮娘家人听得津津乐道,回头就把这事当闲话给说了出去。
白春桃分了家后那叫一个春风得意,这日瞧着天气不错,便寻了个没日头的时间,拿了些狗蛋以前穿的衣裳回娘家,打算把那些衣裳给娘家未出世的侄子穿。
她弟妹又怀孕了。
白春桃走在路上,就发现沿路走过她的人都拿异样的眼神打量着她,她心里头疑惑,伸手摸了摸脸蛋,出门前她才刚刚照过镜子,脸上没脏东西啊。
白春桃索性懒得管这些人,拿着东西朝娘家赶去。
她走过去后,那些路人就议论开了。
“就是她闹分家啊,瞧着不像是刻薄的?”
“嗨,这人心怎么样,模样能看出来吗?人家白大妮娘家都说了,是这老三媳妇不想养小叔子,就闹着分家,可怜那刘翠花和徐志强把儿子们拉扯大,本以为能享清福,没想到儿子们大了,却要分家了。”
“妈!妈!”
白春桃一到娘家,就扯着嗓门喊了一声。
宋小梅从屋里出来,瞧见她来,连忙拉着她进屋,“别喊。”
“干嘛呀,又不是见不得人。”白春桃撇撇嘴,不解地说道。
她的话音未落,她弟媳陈招娣就走了进来,听见这话,撇了撇嘴,“三姑,你现在还真是有些不能见人。”
“你这什么话!”白春桃顿时不乐意了,瞪大着眼睛看着陈招娣。
“什么话,现在咱们周围几个村谁不知道你逼着你婆婆分家,害得我们也跟着丢脸。”陈招娣一屁股坐在炕上,说道。
“你!”白春桃气得面红耳赤,她还没把话说完,就被宋小梅打断了,“行了,都少说几句吧,生怕别人听不见是不是?”
“妈,要不是弟媳说我,我会和她吵架吗?我今天还给她带了狗蛋的衣裳过来呢。”白春桃觉得自己才委屈呢,她这么向着娘家,还惦记着侄子呢,结果进来一句好话没听到,就先挨了一顿骂。
“你们家的衣裳我可不敢要,这要是生出来个不孝顺的,那还不如掐死了算了。”
陈招娣嫌弃地说道。
“招娣!”宋小梅连忙打断陈招娣的话,但她的意思,白春桃哪里还不明白,摆明了就是嫌弃她们!
“好,你不要,那我带走,就是丢了也不便宜你们。”
白春桃气得手都在发抖,她把那包衣裳拿起,头也不回就往外走去。
宋小梅要拦她,陈招娣还说道:“妈,你拦着她干什么,这种人你让她去,她闹出这种事,害得咱们家也跟着丢脸,也真是个没脑子的,以前看着挺精明,怎么现在这种事不让其他人去做,自己巴巴地出头……”
白春桃听得后头传来的话,气得更加加快了脚步,一刻都不愿意在娘家呆着。
她回去的路上,就碰上了王奶奶。
王奶奶正带着孙子回家,瞧见她,连忙把孙子拉到身后去,还对孙子说道:“乖孙,咱们离着这种不孝不顺的人远一些,免得学坏了。”
白春桃这才明白刚才那些人为什么拿那种眼神看着她,她气冲冲地回家,一进屋就朝自己屋里跑了进去,砰地一声把门关上,拿被子捂着头,委屈地哭了起来。
她是真觉得自己委屈,这回分家又不是只有他们老三家被分出来,凭什么被骂的就只是她而已。
再说了,她分家有错吗?那高考不知道多难,徐卫家要是没考上,他们凭什么养这个小叔!
存着这股怨气,白春桃一门心思把他们小家经营得更好,好打脸那些说他们闲话的人。
十月底,高考恢复的消息落实了下来。
刘翠花去公社开了个会,回来就召集了所有人在晾谷场集合。
“上头消息确定下来了,高考正式恢复,今年是头一年,高考时间在十一月底,能参加这届高考的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还有军人和干部。蔡书记的意思是,我们不会阻止任何人去参加高考,但是,在准备高考期间,大家伙也要干好自己手头的活计,不能偷懒。”
这个消息如同一个惊雷在所有人的上空炸开。
知青们又是激动又是紧张。
刘翠花宣布了消息之后,就让众人原地解散,知青们等她的话一说完,就朝着县城跑去。
当天下午,县城新华书店里头所有但凡与高考沾点儿关系的书都售空了。
离着高考也就一个月多的时间,知青们但凡听到有什么渠道能买到书的,都从不放过。
不过,即便如此,也多得是人没有书的。
这下也闹出了不少乱子了。
听说有生产大队的知青为了一本语文课本都打起来了,东风生产大队却是没有这种事,知青们虽然也着急,可没有人敢去尝试下刘翠花说话算不算话。
在这种情况下,十一月初的发粮食依旧让众人格外兴奋。
今年大丰收,各家各户领到的粮食都比往年多了不知多少。
老徐家的几房虽然分了家,可是分到的粮食不在少数,徐卫国几个人搬了粮食回去,刘翠花就发话了,“这发了粮食,现在大队里其他人也没什么活,你们也该请人去建房子了,赶在年前搬出去,不然大过年搬家,意头不好。”
众人也都道是这个道理,各自请了娘家那边的亲戚和这边的亲朋好友来帮忙。
老大和老二平日里做人不错,两个媳妇娘家那边也都答应得很爽快,不过,老三徐卫党这边却是遇见了难题,白春桃前阵子才刚刚和娘家弟媳吵了一顿,她弟弟也是个懒虫,怎么也不肯过来帮忙,徐卫党平日里交好的人也不多,再加上这回外头都在传是他们闹着非要分家,因此他们这边的亲戚朋友也都不愿意来帮忙。
徐卫党最后不得不用粮食请人来帮忙建房子,气得白春桃又长了好几个燎泡。
乡下地方建房子很快,不过十来天时间,几人的房子就都建好了,连带着灶台也都搭建起来了。
如今虽然不大讲究了,可是刘翠花还是看了黄历找了个好日子让孩子们搬走。
搬新家这日,循例是要请亲戚来吃饭的。
徐卫国和白大妮就请了婆家娘家这边的亲戚都过来吃午饭,留着晚饭那顿给徐卫军他们请,至于徐卫党,他们那边徐卫国问过之后都没个回复,徐卫国便知道他们估计另有自己的打算,因此也没有多问。
为了说话方便,男女就分成了两桌子吃饭。
白大妮陪着娘家婆家的亲戚在屋里那桌吃饭,她刚把饭菜端上来,坐下没多久,婆家这边的堂嫂就对着她打趣着说道:“大妮,现在出来当家做主的感觉怎么样啊?”
白大妮想分家这事也早不是新闻了,这回闹出分家,众人起初还诧异怎么不是白大妮提的,倒是白春桃。
“嗨,别提了。”白大妮摆手夹了一筷子炒猪肉,“我是真不想分家,要不是我那三弟妹闹分家,我婆婆说既然要分家就索性都分了,我是想给二老养老送终的。”
众人一听这话,都不禁笑了,以为白大妮是在说场面话,可仔细一瞧,白大妮那脸色悲伤,如丧考妣似的,又不像是在说笑。
“大妮,你说真的啊?”堂嫂诧异地看着白大妮问道。
“我说谎话干什么,这里又没外人,说实在话,我之前还去找我婆婆和公公说,我们这家不分出去,想和他们住一块儿,毕竟卫国是长子嘛,也是该我们养爹妈。可我爸妈不同意,我们也没办法。”
白大妮真诚地说道。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对白大妮是肃然起敬,这白大妮这思想觉悟是真高啊。
也是大家伙都知道白大妮这人说话直,从不耍心眼,所以才相信她的话,这番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肯定有人会觉得是在装孝顺了。
都说人怕对比,大家伙私心里把白春桃和白大妮一比较,顿时便越发觉得白大妮这人不错,就连之前觉得她不会做人的堂嫂也都觉得这白大妮虽然毛病不少,但是至少孝顺贴心,这点儿就足够掩盖她所有的缺点了。
“来,大妮,嫂子今儿个敬你一杯酒。”
堂嫂倒了一杯米酒,对着白大妮说道。
白大妮受宠若惊地陪她喝了一杯酒,这堂嫂平日里对她是挺看不顺眼的,怎么今日突然对她这么热情?
白大妮没想到她发了一顿牢骚,却误打误撞给自己拉了一波好感。
亲戚们一回去,都纷纷和家人说白大妮多孝顺多孝顺,什么非要给爹妈养老送终,还说什么在饭桌上泪洒当场,不想分家。大家伙都说这要找儿媳妇得找和白大妮一样的,不会说话不要紧,心里善良孝顺那才重要,反正什么儿媳妇孙媳妇都能找,就是不能找白春桃那种白眼狼。
白春桃知道这事后,气得险些呕血。
她拍着桌子,就想去找白大妮理论。
“你出去干什么?还嫌弃现在不够丢人现眼啊?”徐卫党呵斥道。
白春桃站住脚步,回过头来,她一脸委屈,“我去找白大妮算账,她现在倒好了,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孝顺儿媳妇,我倒是成了坏人了。”
“你去找她算账,那人家不还得说你不尊敬嫂子!”徐卫党窝着一股气,说道。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她踩着我成了好人吧。”
白春桃抹着眼泪,说道。
“行了,都已经这样,还能怎么办。横竖咱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也用不着在乎别人的话。”
徐卫党说道。
白春桃想了想,徐卫党的话虽然难听,但却也有道理。
她现在去找白大妮算账,那是吃力不讨好,就算吵赢了,人家也只会觉得是她的问题,而不是白大妮的问题。
哼,就先让白大妮得意一阵子,日后迟早把这笔账给讨回来。
1977年的冬天,这一年的雪下得特别的大,但是再大的雪也抵挡不过众人心中火热的情绪。
十一月底,第一届高考恢复了。
几乎所有的知青都下场参加了考试,不过很多人心里头都明白,他们的希望渺茫,原因无他,他们得到消息的时间实在太晚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多人连课本都没买到,就更加不用说能考上了。
但考完这场高考,知青们的心情却格外明亮,因为他们心里踏实了,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哗,妈,你瞧瞧这张报纸!”
徐卫军把报纸递给了刘翠花,“今年高考竟然有五百七十万人考试,这实在太可怕了。”
“是啊,五百七十万人就录取不到三十万人,这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儿也不过分。”徐卫家在旁边说道。
刘翠花看了一眼,摇着头说道:“估计很多人都是去凑下热闹的,真正竞争激烈的还是明年。”
徐卫家可说是幸运也可说是不幸运。
他幸运在他是第二届的考生,不同于第一届考生的两眼一抹黑,有前辈的经验能够参考,而且上头的消息也传来了,第二届高考在夏天,也就是说他读完高二就可以直接去参加高考,不同于上一届的学生有的人一毕业都结婚生子,书本都烧了,没想到突然间恢复高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不幸运的一点就是明年他的竞争对手更加多,今年没考上的考生,明年一定会下场考试,而且这些考生经历过高考,知道的消息比他们多,经验比他们丰富。明年高考的人数是只多不少。
“小弟,你有没有把握?”
徐卫军笑嘻嘻地看向徐卫家,说道。
徐卫家笑了笑,“哥,我只能说尽全力吧,我们老师说等过阵子高考试卷流传出来了,他会让我们考一下试试。”
“那你可要加把劲,二哥看好你。”
徐卫军鼓励道。
“谢二哥。”徐卫家说道。
“谢什么谢啊,妈,我看时间点儿也差不多了,我回家吃饭去了。”
徐卫军说着话,作势要站起身来,往外走去。
刘翠花养他这么大,他一撅屁股,刘翠花就知道他的心思,她白了徐卫军一眼,“都快吃晚饭了,你今晚索性留下来吃完晚饭再回去吧。”
“诶,那怎么好意思?”
徐卫军说着这话,却手脚利索地走进厨房去拿了碗筷出来。
今天向西和正中捞了几条鱼,徐卫军就挑了条大鱼,带了报纸过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小徐卫军就是吃刘翠花做的饭,如今分了家,有阵子没吃到刘翠花的手艺,徐卫军早就惦记得不得了了。
“妈,您做的这道豆腐鱼汤,是真好吃。”
徐卫军边吃边夸赞,说得刘翠花眉开眼笑。
刘翠花笑着给他夹了一筷子鱼肉,“好吃你就多吃点儿。”
“妈,你偏心,我也要。”徐卫家促狭地撒娇道。
“你要我给你夹。”徐卫军故意夹了一筷子姜丝到徐卫家碗里。
“二哥,你这眼睛怕是老花了,这是鱼肉还是姜丝?”
徐卫家看着碗里的姜丝,皱眉抱怨道。
“我说夹,可没说夹什么。”徐卫军耍无赖地说道。
刘翠花和徐志强在旁哈哈大笑。
徐甜甜看着这温馨的情景,唇角不由得翘起,原来分了家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人心不散,这家就还在。
高考的结果在过完年的时候传来。
刘翠花亲自去公社里头领通知,她回来的时候,满脸喜气地召集所有人在晾谷场集合。
知青们这回是率先赶到的,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刘翠花手上的牛皮袋子。
“刘婶,是不是咱们大队有人考上大学了?”
赵大娘既激动又好奇地问道。
“对,咱们大队有个知青考上大学了,还是北京的大学!”
刘翠花一脸喜气地说道。
她的话让知青们都顿时兴奋了起来,所有人瞪大了眼睛看着刘翠花手上的牛皮袋子。
这个袋子并不大,但此时却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未来。
“让我们祝贺白老师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刘翠花高声说道,她的话让所有人都朝着白老师看去。
白老师素来低调,此时她正站在角落里,听见这话,她先是怔了怔,而后眼眶一红,热泪盈眶地走到前面去,“刘婶,真是我考上了?”
“对,孩子,你太厉害了,我们这里好几个公社,就只有你一个人考上,还是北京的。”
刘翠花把牛皮袋子递给白老师,“白老师,这里头是你的录取通知书,你拆开看看吧。”
白老师颤抖着手将牛皮袋子拆开来,里头是一张轻飘飘的录取通知书,上头写着白晓丽三个字,她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白老师,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你该高兴才是。”
徐甜甜冲着白老师喊道。
旁人不晓得白老师多辛苦,徐甜甜却是知道的,她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其他时间全都拿来学习,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甚至大冬天发高烧还看着书本,她考上大学,算是实至名归。
“是,你说得对。”
白老师抹了抹眼泪,高兴地笑了。
她下意识地朝柳校长的方向看去,柳校长冲着她笑了笑,做了个“加油”的口型。
白老师脸上一红。
“白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公社发的奖金,对了,蔡书记说了,明天还会有记者来采访呢,你要做好准备。”
刘翠花把一个信封递给了白老师。
她没把奖金的金额说出来,可众人一瞧那信封的厚度,就知道里头少说得好几十了。
“这读书可真是好,又能去长见识,又能赚钱。”
赵大娘羡慕不已地说道。
她瞧向两个孙子,心里头就凉了一半,算了算了,她这两个孙子是指望不上了,指望他们两个考上大学,那还不如指望她自己呢。
白老师彻底地成为了十里八乡的大红人。
有人趁着她没离开,想着给她说亲,但不必说,这种事,都不必白老师张口,刘翠花就喷了回去,“我们白老师可是大学生,嫁给你家儿子,你家儿子小学都没毕业吧。”
那人脸上露出讪讪然的神色,她还辩解道:“我家儿子读书是不好,可我们家有钱有粮食啊。”
“行了,你再多的钱再多的粮食能比得过大学生这个学历吗?要知道,她们这群学生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将来要挣多少钱没有,而且她们去读书都是国家给钱给粮食,还不用交学费,你这能比吗?”
刘翠花不客气地说道。
“不用交学费?”王奶奶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以前念书还得交学费呢?怎么她们考上大学反而不用交学费?”
“那能一样嘛?时代不同了,现在国家需要这些孩子来建设,自然不需要他们给学费了。”
刘翠花说道,“对了,蔡书记还说,别的地方的大学生都还没入学呢就被国企和单位抢着要,你们想想看,那可是铁饭碗,一个月能挣好几十的,别人家打破头都进不去,咱们白老师没毕业呢就能有这样的好岗位,用得着稀罕你家那点儿钱?你这是来糊弄谁呢?”
被刘翠花喷了一顿,那人讪讪地跑了。
白老师松了口气,对刘翠花感激地说道:“真是多亏刘婶,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白老师,你不用和那些人客气,这些都是些什么人啊,瞧你出息了就想来坑骗你,真没良心。”
刘翠花义愤填膺地说道。
她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对白老师问道:“对了,白老师,你什么时候去学校报道?用不用我找人送你?”
“三月份就要去了。”
白老师说道,“明年没办法教甜甜他们了。”
“嗨,这有什么,咱们大队那么多知青,回头我找个老实靠谱的接你的岗位也是一样的。”刘翠花笑着说道。
白老师这才放下心来。
白老师要走的事,回去后,刘翠花就告诉了徐向东等人。
徐向东倒是没什么,他们都不是白老师教的,也没多少感情,可向西、正中和甜甜却很是不舍。
不过,他们也都知道这对白老师是件好事,他们这里不是白老师的故乡,白老师的家在那遥远的北京城里,她回去对她来说才是个好结果。
“可是柳校长怎么办?”
徐甜甜拉了拉刘翠花的衣角,小小声地问道。
“柳校长?这事和柳校长有什么关系?”刘翠花惊讶地看向徐甜甜。
徐甜甜腼腆地笑了笑,说道:“妈,我早知道白老师和柳校长彼此都有好感了。”
“你怎么知道的?”刘翠花脸上满是错愕。
“这还用得着问吗?每次白老师碰到问题,都是柳校长去帮忙的,白老师还给柳校长偷偷做了对手套呢。”徐甜甜勾起唇角,带着小得意地说道。
大人们都以为孩子们不懂,但实际上,孩子们懂得比大人们都多。
“你这孩子倒是聪明。”
刘翠花笑了笑,但她又很快收敛了笑意,叹息了一声,“真可惜柳校长没考上,要是他考上,他们两个倒是能成一对眷属了。”
“妈,明年柳校长努力,也一定能考上的。”徐甜甜信心十足地说道。
她对柳校长很有信心。
刘翠花心里一动,要是有甜甜这话,那柳校长和白老师这一对兴许还真的能成。
不过,刘翠花把这事放在心里,没说出去。
三月份,转眼间就到了。
白老师早就收拾好东西,不少学生都偷偷拿了东西来送给她。
徐甜甜也不例外,她还特地求了徐卫军,亲自来送白老师坐火车走。
“白老师,这是我给您准备的鸡蛋,都煮熟了,您在路上要是肚子饿就吃煮鸡蛋垫垫肚子。”
徐甜甜把一包鸡蛋递给了白老师。
“这怎么好意思,甜甜,这些鸡蛋还是你带回家吃吧。”白老师婉拒道,这里头估计十几颗鸡蛋,值不少钱了。
“老师,您就拿着吧,我们以后都兴许再也见不到了,您就当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以后看见鸡蛋,就想起我。”徐甜甜感伤地说道。
谢云清在旁边听见这番话,忍笑忍得肚子都疼了,看见鸡蛋就想起她,那白老师要是一天三顿都是鸡蛋,那不天天都想她?!
“那老师就收下,甜甜,咱们以后也会有机会见面的,等你高考,你来考北京的大学,到时候老师带你去吃好吃的,那些焦圈儿,豆汁儿都特别好吃。”
白老师接过鸡蛋,摸了摸徐甜甜的头发。
“那咱们一言为定。”徐甜甜伸出小拇指。
白老师笑着伸出小拇指和徐甜甜拉了勾。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旁边的人瞧了,也不禁会意一笑。
“时间差不多了,估计火车也要来了。”
徐卫军看了看手表,说道。
他话音刚落,就传来一阵“呜呜呜”的声音,火车很快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徐卫军帮着白老师把东西都提到了火车里,他拍了拍手,对白老师说道:“那白老师,我们就送你到这里了,到了北京记得想我们啊。”
“好。”白老师面带微笑地点了下头,她的眼神不由自主地朝着外头看去,似乎在期待什么。
徐卫军好奇地问道:“白老师,你瞧什么呢?”
“没什么。”白老师摇了摇头,心里头却空落落的,难道他真的不来?
“好,那我们就先走了。”徐卫军说道,他刚带着徐甜甜、谢云清两个小孩子下了火车,就瞧见柳校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柳校长……”
徐卫军喊了一声,可柳校长却和没听见似的,他一眼瞧见白老师坐着的位置,快跑到那窗口旁边,把一包东西塞给了白老师,“白老师,你等我,我今年一定考到北京去!”
“好。”白老师接过东西,红着眼眶,哽咽着点了下头。
火车渐渐开动了。
白老师的身影也越来越远。
柳校长却一直站在原地,瞧着那一点点慢慢变小的身影。
“原来白老师和柳校长竟然是这种关系。”
徐卫军惊讶地说道。
“二哥,你才发现啊。”徐甜甜难以置信地看着徐卫军。
徐卫军嘿嘿笑着摸了摸头,“我是男人,男人总是比较迟钝的。”
“我可不是。”谢云清耿直地回答道,拒绝更沉沦。
“臭小子,你当然不是男人,你这么小,是男生。”徐卫军拍了下谢云清的头,“行了,咱们也回去吧,这附近有家包子店的包子挺不错,咱们顺便买些带回去。”
“我要吃肉包子,谢云清你吃什么包子?”徐甜甜很快就被岔开了话题。
“我跟你一样。”谢云清说道。
徐卫军眼神若有所思地看向谢云清,他摸着下巴嘿嘿嘿地笑了。
谢云清脸色一红,“你笑什么?”
“没什么,只是我刚刚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竟然也有一对小情侣。”徐卫军笑眯眯地说道。
谢云清脸上顿时涨得通红。
“你不要胡说八道。”
“什么小情侣?”徐甜甜四处张望,“这里有小情侣吗?还是说我们大队里有知青也在谈恋爱?”
“这个嘛……”
徐卫军拉长了声音,瞧见谢云清着急的脸色后,他才慢条斯理地说道:“这个可就得甜甜你自己耐心去找了,你要是找到了,二哥回头给你买肉吃。”
“真的?”徐甜甜高兴地说道:“那我一定认真找,我肯定能找到的。”
谢云清黑着脸看着徐卫军,徐卫军得意地笑了笑,跟他斗,还嫩着点儿。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