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偷香 > 第31章 手帕

第31章 手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城最炎热的盛夏逐渐过去了,秋日悄然降临。炎炎的酷暑消散,凉爽之意伴着秋风送入京城之中。

    仁安宫。

    秋日初至,仁安宫内却未有多少秋意。门前高悬用以遮挡暑热的纱帘,身着杏色宫装的婢女们手持纨扇,轻摇出一阵细风。

    薛太后一手轻揉眼角皱纹,另一手执一枚棋子。她慎重地盯着棋盘局势,风韵犹存的丰裕面容上,满是沉思之色。

    半晌后,太后才落下一子。

    不过,很快,太后便后悔了,心里暗道一声“不妙”。

    果不其然,坐在她对面的年轻女子吃了她的棋子,露出笑容,柔声道:“承蒙太后娘娘相让,是静容输了。”

    这年轻女子约莫十八九岁的年华,容色殊丽夺人,气质高华如玉;眉眼沉静,好似一汪秋潭,眸光盈盈,不笑自如含波。她着一袭莲青色缀珠软烟罗裙,皎白手腕上戴一对赤金海棠镯,与髻间金累丝步摇相映,愈显得她贵气逼人。

    她姓薛,与薛太后出身同族,血脉亲近,双名静容,乃是京中有名的华门闺秀。

    薛太后看着她不怒不骄的模样,心底极为满意。但随即,这份满意也转为了惋惜。

    太后叹了口气,道:“静容呀,宁王那儿,哀家也去提点过了。只是……宁王着实不是个解风情的,也不大懂疼人。”顿了顿,薛太后惋惜道,“若不然,你便瞧瞧别家的男子吧?这京城中好男儿如数多,又何必拘泥于宁王一人呢?”

    薛静容恬静一笑,道:“回太后娘娘的话。京中男子虽多,但可入我薛静容之眼的男子,却并不多。静容仰慕宁王,是因其武略非凡、名镇八方。这一点,其他男子可做不到。”

    听薛静容这么说,太后心底又是赞叹,又是惋惜。

    薛静容是京城一等一的名媛千金,想要娶她的男人不知几何。但她眼光从来挑剔,挑来挑去,竟看上了宁王霍景。

    静容矜持,自是不愿主动戳破,只等着霍景上门提亲。毕竟往日那些男子,哪个不是对她如痴如狂,踏破门槛也要提亲?

    可偏偏,霍景却对她视若无物。薛太后三番五次牵线暗示,霍景都充耳不闻,浑然不觉薛静容的心意。

    “你到底是姑娘家,年岁大了还不嫁人,难免叫人戳脊梁骨。”薛太后苦口婆心地说道,“若是宁王当真对你无意,你可得早些做绝断。”

    “谢过太后娘娘关怀。”薛静容柔和地说,“只是,静容到底还要试上一试。”

    太后愁眉不展:“试?还能如何试!他母妃去的早,父母皆不在,也不听哀家与皇帝的话。纵使是想逼他,也无从下手。”

    “太后娘娘多虑了。何至于到那种程度?静容不过是想见上一面罢了。”薛静容说着,微微沉思,手中重新执起一枚棋子,“且,纵使老宁王的元妃不在了,但继妃却是在的。那位曹太妃,可是宁王名义上的母亲。孝道之下,宁王殿下想来需得给上三分颜面。”

    薛太后的眼微微一亮。

    旋即,薛太后摇摇头,道:“不成,宁王与曹太妃不和,京城皆知。叫曹太妃娘娘回京,多少会给宁王添堵。”

    太后惦念着霍景的生母许氏,不大愿给霍景添堵。

    薛静容慢慢放下棋子,从容道:“太后娘娘不必心急。曹太妃娘娘离京多年,早已不是昔日的她。听闻她常年礼佛念经,吃斋茹素,如今一心向佛,是个仁慈和蔼之人。且她心底也惦念着宁王殿下,一心想要弥补。”

    “当真?”薛太后半信半疑,眼角皱纹敛起。

    “静容从不少人口中听闻此事,应当做不了假。”薛静容道,“时过境迁,她如今也是想要找机会,尽一个母亲的本分。”

    薛太后有些犹豫难决。

    她也知道,霍景和曹氏不和。霍景的生母许氏丧期未过,老宁王便急匆匆地将曹氏扶正。换做哪一个孩子,都会心有怨恨。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宁王都罢身如斯久,这些旧日恩怨,该过去了罢?既然曹氏想要弥补霍景,倒不如给个机会。

    其实薛太后心底明白。想了这么多的理由,都是借口。

    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事,还是薛静容的婚事。她一直疼爱薛静容这个晚辈,只要薛静容能嫁得如意郎君,其他也没什么重要的。

    “你说得对,宁王府正是缺一个母亲,来敦促宁王早日成家立业,了却父母心愿。”薛太后郑重地说,“来人,拿纸笔,哀家要召曹氏母子回京。”

    一旁的宫女立刻去取来了文房纸笔。

    薛静容撩起云袖,伺候太后的笔墨。她轻巧地研磨着墨块,唇角流露出一抹柔和笑意。

    ***

    数日后。

    宁王府,齐园。

    得知曹太妃返京的消息时,唐笑语正托着一杆药秤,给沈寒打下手。

    药秤里搁着一张薄油纸,其上盛满淡褐色的蒲黄粉末。沈寒仔仔细细地衡量着药材的多少,挽起袖口的右手握着笔杆子,记下药材的轻重。

    他本就拥有一张冶艳至雌雄莫辨的面容,认真凝神时,这张容颜愈显得精致出众。凡人眼望去,便见得长眉如墨,眸含桃花。

    唐笑语在旁托着药秤,偶尔余光扫到沈寒的面容,也不由在心底小小惊艳。

    不合适地说,沈寒大夫竟然是个男子,当真是可惜了。他平日里就是风流爱笑、轻狂不恭,若他身为女子,定然倾国倾城,为祸一方。

    沈寒眼下这副认认真真的模样,当真是好看。只可惜,这少见的正经,很快被霍景突如其来的话给打破了。

    “曹氏与霍源,就要到京城了。是太后娘娘亲自下的懿旨,将他们召了回来。”

    噗通一声,沈寒险些摔了手里的药秤;秤上的蒲黄粉洒下来,散得案上到处都是。“……什么?”沈寒有些迷惑,喃喃反问,“阿景,你说太后娘娘亲自下懿旨,召太妃娘娘回京?”

    “是。”霍景立在窗前,眸光浅淡,望着窗外庭院的初秋之景,“本王得知此事时,曹氏与霍源,已在返京的路上了。太后娘娘也非多管闲事之人,想来,是有人从中蛊惑。”

    沈寒闻言,一时语噎。

    京城之中,谁人不知霍景与继母曹氏不和,更不待见同父异母的弟弟霍源?太后这么做,也不知是为了什么缘由。

    他看着洒了一桌子的蒲黄粉,无言一阵,对唐笑语道:“笑笑,将桌上收拾一下。”说罢,便走向帘后,与霍景低声说起太后之事来。

    唐笑语陡然被沈寒点名,小声答道:“是。”

    她将药粉重新纳入薄油纸上,另取了一方抹布,将桌案擦干净。末了,在小水盆里洗净了双手,用帕子拭去手上的水珠子。

    一帘之隔,霍景与沈寒尤在低语宫中之事。唐笑语斟酌了一下:这些宫中秘闻,可不是她能听的东西。于是,她安安静静地告了退,出了屋子。

    霍景与沈寒说完曹太妃的事,踏出青帷,却发觉唐笑语已退出去了。

    “她什么时候走的?”霍景皱了皱眉,“我竟未听到她告退。”

    目光一扫,他却在桌边意外看到了一方手帕。杏色的绣帕,上头刺着一朵芍药,分明是女子样式。这块手帕,霍景是见过的——苏婉婉曾经误拿了这块手帕,并让齐园的侍从代还给了唐笑语。

    是唐笑语将手帕落下了。

    霍景的目光,不动声色地凝在其上。

    “沈寒,你出去吧。”他说。

    “啊?”方才还絮絮叨叨说着太后、太妃的沈寒,懵了一下。片刻后,他便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嘟嘟囔囔地出了屋子。

    待屋中无人了,霍景走到桌边,拿起了那块手帕。

    柔软的帕子落在掌心,令他一瞬间便想起了唐笑语肌肤的触感。

    他冷漠着面容,将淡薄的目光投向四处,见门扇合整,无人在内,这才收回了目光。旋即,他板着一张平淡无波的面容,缓缓低下头,凑近了那张绣帕。

    果真,如他所想的那般,绣帕上有属于女主人的淡淡香味。如兰似芝,令他陡然心情愉悦起来。就连曹氏与霍源返京带来的不快,都被这份愉悦给冲散了。

    霍景微微勾起唇角,将这方绣帕收在了袖中。

    料想,今夜又可以睡个好觉了。

    ***

    天很快黑了,到了晚膳时间,唐笑语与几个侍从前来伺候,为他布膳。宁王府的晚膳不算奢华,以清肴慢汤为主。青瓷薄盏之中,盛装的是香蕈鹿脯、五绺焖玉兰等菜品。

    霍景听着碗碟的叮当之声,放下手中书卷。他本想去用餐,但余光一扫,却发觉唐笑语目光四处逡巡,好似在找些什么。

    “唐笑语,你在看什么?”霍景问道。

    “啊……嗯…回王爷的话…”唐笑语低下头,露出莹白耳畔,声音轻绵,“奴婢不慎遗失了手帕,又恐手帕是落在王爷屋中了…”说话间,有些后悔的意思,“奴婢并非是有意窥伺,实在是无心之失,还请王爷责罚。”

    “哦?手帕?”霍景提起筷箸,“怎样的手帕?”

    “杏色的。”

    霍景环顾四周,问仆从道:“本王不曾见过这样一块手帕。你们可有人看到了?”

    见霍景主动帮忙寻找,唐笑语有些吃惊,心底微微涌出感激之意——没想到,王爷竟然是这样一个大好人。不但不问罪,还帮忙找手帕。

    各奴仆听了霍景的问话,面面相觑,纷纷答道:“回王爷的话,近来不曾见过。”

    唐笑语闻言,有些失望地低头。

    手帕是私物,万一落去什么奇怪的人手里,那就糟了。

    罢了,还是以后再找找吧。

    霍景轻抚过自己的袖口,面不改色地为自己夹菜,道:“既然没有,那就下次再找吧。”

    作者有话要说: 笑笑:点点点点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