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宠夫之种植大王 > 第66章

第6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为季月柏苦于没机会与郑文浩进行亲密接触, 从而确定是否成亲, 于是,殷裴楠跟左安决定帮他一把。

    殷裴楠找到郑文浩,跟他说:“反正铺子里还在修整,也要十天半个月的, 你要不要去青州看看柏哥儿?”

    郑文浩是很想去啦, 但是:“这边修整要人看着。”

    殷裴楠答道:“有我呢, 我会去看着的。”

    郑文浩道:“你们不是快要收割了吗?哪里有那么多时间?”

    殷裴楠:“还有几天的, 你去你的。你不想见柏哥儿吗?不想知道他考虑得怎么样了吗?”

    “想!”郑文浩看着殷裴楠,纠结了一下, 然后道:“那我就去几天?”

    “去!”殷裴楠拍了下他肩膀,给他透露了一点情况:“放开一点。”

    “那我把小宝留下,你们忙不过来就叫小宝去看着。”

    “行,放心去吧。”

    然后郑文浩就去了。

    殷裴楠他们这阵子确实忙,棉花在收, 七八亩的棉花,收回来还要晾晒去籽。

    光是靠殷裴楠他们家几个人来去籽不知道得弄到什么时候。殷裴楠他们便在村里放了话,谁想要棉花籽种子的,自己来剥,种子不要钱,你剥出来多少就可以带走多少。

    棉花在这边还是很贵的, 也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因为品种原因,产量很低,主要是棉铃就小, 棉球球上裹着的棉花也少,棉丝比较短,剥了棉籽出来后,剩下的就不太多。

    而殷裴楠他们家的棉花大朵,植株高,结得也多,白花花的棉花,比村民们自己种的那种看着棉花含量就要多很多。

    于是,想自己种棉花做棉衣的村民们就自发来了。

    村里百来户人家呢,基本上都会种一些棉花,备着冬天做棉衣棉被的,殷裴楠家的棉花就还不太够。

    殷裴楠挥手:“没事,地里还有,你们帮我们摘回来去籽,种子你们就自己拿回去好了。”

    于是棉花去籽,地里棉花的摘收的事情就省事地搞定了。

    但搞定了这个问题,那么多的棉花,存放也是个大问题,家里现在挤啊,那个小杂物房里都放不下了。

    这些棉花他们到时候也是要放到店里去卖的。

    殷裴楠他们便干脆晒干后留下足够冬天做冬衣的棉花,剩下的拿一部分去做棉被,余下的经过跟郑府的沟通,便把棉花都弄去郑府的仓库先放着了。

    村里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家家户户开始学做腐竹。

    殷裴楠跟他们说好了,教会他们后,他们做出来的腐竹要卖给自己,以20-22文一斤的价格按品质收购。

    但是在他的铺子开张以前,他们不能泄露消息出去。

    一斤大豆大概可以做五到六两的腐竹,这么算下来,比单卖大豆可要赚多了。而且,这做法还算简单,一个人在家里就可以搞定,还不耽误平常地里的活儿。

    村民们便都答应了。

    于是,村里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家庭食品小作坊。

    等到二季稻收割的时候,每户人家基本上都存了有好几斤腐竹了。

    二季稻收割就没有那么赶时间了,大家时间充足。殷裴楠家的稻谷还是比村民们的要早收割。

    二季稻的稻谷产量每亩又增加了二十来斤,县令大人笑眯眯,已经准备好了喜报折子,就等着往上填上具体的数字就可以呈报朝廷了。

    村民们见了也都笑眯眯,增产了增产了,明年春天的种子有了啊,粮食又可以多不少了!

    殷裴楠

    他们家的稻谷收获早,这就有个好处,晒稻谷的时候,他们家可以独占一个晒谷场,不用每天早早去占地方,跟别人抢位置。

    等他们家的收割完晒完,村民们的稻谷也陆续开始收割。

    没过几天,郑文浩回来了。

    他是特意赶在村民们的稻谷收割完之前回来的,因为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们要赶在村民们交皇粮之前,换购村民们的粮食。

    祠堂里,村民们听懵了。

    “郑少爷,怎么换啊?你们买了我们的粮食,那我们拿什么去交皇粮啊?”一个村民代表大家问出了疑惑。

    郑文浩说道:“大家放心,我们会把夏季的粮食卖给大家去交皇粮,以市价卖,我们多少买来的,就以多少卖给大家。而你们现在收上来的粮食,我们会以比市价每斗多十文的价格购买。就是你们要上交皇粮的那部分粮食,当然,要是你们有余粮,也可以再卖给我们。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大家议论纷纷,在算账,讨论是吃亏了还是赚了?

    殷裴楠就跟他们分析了下,说道:“各位叔叔伯伯,郑少爷的意思是这样。你们看啊,我给你们算算账,大家就清楚了。”

    听到殷裴楠说给他们算,大家都望着他:“阿楠你说。”

    殷裴楠现在的话在村里可有说服力了,大家觉得听他的准没错。

    殷裴楠便道:“是这样,比如说,我家现在一共七亩田,本来要交21斗米,差不多就是要35斗稻谷的皇粮,大豆绢布那些不算哈,咱们现在就只说粮食的。”

    殷裴楠一边比划手势一边继续跟大家解释。

    “那现在郑少爷的意思呢就是,他买了我家这35斗稻谷,然后卖35斗他家的一季稻时收上来的稻谷给我家,让我家用他家的粮食去交皇粮。然后他又说了,他卖给我家的,以市价算,咱们卖给他的,每一斗要比市价就多十文。那我家一共卖给他35斗稻谷,也就是多了350文钱。一来一去,我家的皇粮也交了,还可以多350文钱。这样说,大家懂了吗?”

    村民们还有些没明白,“那我家大概要交25斗稻谷,是能多多少钱?”

    殷裴楠:“可以多250文钱。”

    “诶,这可以交皇粮,还可以多些钱,可以啊?”

    “是啊,划得来的。我家头季的谷子没多少了,要交二季的,那我去换一些。”

    殷裴楠又补充了一句:“各位叔叔伯伯,强调一下哈,只换第二季新种子的稻谷,第一季的不换的哈。如果你们用第一季的稻谷去交皇粮,就不用换了。如果用第二季的,就可以换。”

    “刚才郑少爷不是说第二季的也买吗?”

    郑文浩点头:“对,新种的稻谷都买,每斗比城里市价多十文,大家想卖的都可以来找我们。铺子就在东大街,叫‘昌隆粮铺’,离着县衙的仓库不远,大家换好就可以直接去交皇粮。”

    新种跟旧的稻谷有些区别,肉眼都能看出来,他们也不怕别人以次充好。

    他们提出的条件已经很优惠,便陆续有村民过来铺子里换购稻谷。

    铺子已经装修好,内里的架子什么的也都弄好了,掌柜和小二已经上岗,换购的稻谷也已经到位。

    一车车的新种稻谷运过来,村里的稻谷,再加上郑府庄子里种的,存货还挺多。

    这些稻谷他们都不是卖米的,直接当做谷种来卖。

    除了稻谷,腐竹也收了上来,咸鸭蛋也都做好了一批。

    殷裴楠家已经摘下的棉花也运到了店铺里,按照之前定好的价格卖给店铺,到时

    候店铺卖出去,他们再分成。

    棉花后来郑家也买了些去自家用,剩余的存货就没有多少了,得等棉田里的收上来才有。

    “这一车是最后一车,这一车有——1172斤。”左安拿着纸笔在一旁记着数。

    “终于搬完了!”殷裴楠一屁股坐到柜台后的椅子里,拎起茶壶倒了一杯茶水牛饮而下。

    郑文浩灰头土脸地从后面仓库里出来,也是一屁股坐椅子上,也顾不得身上的满身灰,袖子直接往额头上擦。

    “没有了吧?”

    “没有了。辛苦了,来喝水!”殷裴楠给他倒了茶水,也是难为郑文浩了,一个公子哥,自己上手搬货。

    “那就好。”郑文浩要累瘫了,捏着胳膊,这真是他从小到大最累的两天了。

    殷裴楠想了想,说道:“以后咱们弄个推车,就不用这么累了。”

    郑文浩一口喝完,问道:“什么推车?”

    殷裴楠便跟他说了下专门用来推货的平板推车。

    “有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不早做,那你快画出来去做,这么一趟趟搬,真的累死人!”郑文浩说道。

    殷裴楠挠挠头,道:“之前没想起来,在村里也不太用得上就没想到。”

    两人聊着聊着,殷裴楠就问起他的感情问题。

    “文浩兄,你回来两天还没空问你的,你跟柏哥儿怎么样了?他同意了没有?”

    说到这个问题,郑文浩想到这趟过去青州,跟柏哥儿亲吻了,他脸色红了一下,不好意思道:“挺好的。柏哥儿说要先处着,明年过完年再考虑提亲的事。”

    殷裴楠想着季月柏那封信,估计季月柏是想多谈谈恋爱吧,也有可能是还没弄清和谐不和谐的问题。

    他笑道:“那这段时间你得多跑跑青州了。”

    郑文浩摇头:“等铺子这边稳定下来了再去。”

    殷裴楠说道:“没事,等我们棉花收完,把冬天的蔬菜种子都种下去,我和安哥儿就可以空出来了,最多半个月,到时候你过去就是。”

    “嗯。到时候看。”郑文浩看了下铺子里,两个小二已经把地都打扫干净了,他说道:“明天铺子开张,你们今天还回去吗?不然到我家,明天不用赶着来。”

    殷裴楠摇头:“不用,得回去,明天小爹爹他们也会过来。”

    “好,那今天你们早点回去,明天咱们就开张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殷裴楠他们一大家子就出发了。

    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脸上喜气洋洋的。文逸还用网兜拎着一盆牡丹花,准备放到店里去,大富大贵的,图个吉利。

    他们到的时候郑文浩已经到了,郑老爷夫妇俩也在,县令刘尚直也穿着便装过来了。

    殷裴楠往周围一看,还看到一些有点熟悉的面孔,都是在郑家宴席的时候见过的。殷裴楠知道,这些都是冲着郑府和郑文浩过来捧场的了。

    文逸把牡丹花摆在柜台的角落,然后站在里面给掌柜的帮忙。

    赵秀娥和水珠便在一旁等着,到时候开业了,他们要充当店小二,装货、打称都要做的。

    巳时正,舞龙舞狮热热闹闹的开场,吸引了周围大量的路人驻足观看。

    舞了大约一刻钟,两个老板郑文浩和殷裴楠邀请县令大人和郑老爷给龙狮点了睛,然后又揭了牌,在热闹的炮仗声中,“昌隆粮铺”开业了!

    大家进去参观了一下,有夫人就问道:“文浩呀,你们粮铺怎么都是卖的谷子?没有米的吗?”

    郑文浩过去,跟她解释道

    :“伯娘,咱们这谷子主要是当做谷种卖的。”

    “谷种?”夫人不解问道:“谷种不都是农家自己留的吗?”

    郑文浩摇头道:“咱们这谷子跟往常的谷子不一样,不仅结的多,味道也比原先的好,是新品种。”

    “味道比其他的米好?”

    “对,您上次在我家不是说我家的米煮出来的饭好吃,问我们的米是在哪儿买的吗?那就是这种谷子碾出来的米。”

    “是这种?那我能买些回去吗?可以卖的吧?”

    郑文浩点头道:“您想尝尝也可以的,不过得买回去自己碾。”

    “这个没事,那我叫人来买几斗。”

    “行嘞。”

    另一边,许多夫人围着腐竹在挑选。

    “哎,上次我就说这个好吃,等这么久,他们终于开铺子了,我得买个几斤回去。”

    “是呀,我也等了好久,听说他们今天开张,我就急巴巴过来了。这好吃是好吃,就是贵了点啊,四十文一斤呢。”

    “好吃就行,不然你家赚那么多银子干什么用,不就是让自己吃好点用好点嘛?而且这是干货,没听殷老板说嘛,水一发,一斤能吃好多餐的。”

    “行,那我也多买点。”

    “快点,那边的棉花我看着比我们之前的白,还都是去了籽的。我赶紧去选一点,已经九月了,冬衣也该做起来了呢。”

    “哎,好了好了,走吧,去看看……”

    新店开业,路上的行人也被吸引进来,看看都卖些什么。

    可大部分的人进来一看,卖的不是米,却是谷子,价格还比较贵,便都摇头走开,去看腐竹和棉花。

    哎这叫腐竹的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闻着像是用大豆做的。

    可这腐竹也太贵了吧,要四十文一斤,这谁吃得起啊!

    再去看棉花。

    哎哟,这棉花漂亮啊,白丝丝软乎乎的,还去了籽,比县城里其他的棉花可要好多了。这要是做成棉袄,那得多软乎,多暖和;要是做成被子,那冬天都不用冻醒了!

    再一问价格,好嘛,这价格也很漂亮啊,比原来的棉花贵出一半!

    摔!

    这谁买得起!

    再一看那些在抢购腐竹和棉花的富家夫人夫郎们,路人们懂了。

    他娘的,这就是专门给有钱人家开的吧!

    等走一圈到另一边,哎,这个是什么?黄乎乎的泥巴裹着的,牌子上写着咸鸭蛋?

    四文钱一个,很好,终于有一样买得起的了。不过别人家新鲜的大鸭蛋也就两文一个,这个怎么这么贵?

    “这位客官,新鲜的咸鸭蛋,尝尝吗?味美蛋鲜,送粥送饭都是极好的。您可以尝尝看?”水珠拿着个小碟子招呼道。

    碟子里放了个咸鸭蛋,刚切开的,橙黄又带着微红的蛋黄,嵌在瓷白的蛋白里,看起来就像是被包裹起来的小太阳。

    旁边放着已经弄成小块的蛋白和蛋黄,软糯的蛋黄金灿灿的,好像在流油,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就可以直接吃了?”客人问道。

    水珠笑着点头道:“对,这个可以吃了。不过这些买回去还要煮一下。买回去洗干净上面的黄泥,然后用水煮熟,什么都不用放,直接切开就可以吃了。来,给您根签子,您戳一块尝尝看?”

    那客人将信将疑地拿过签子戳了一小块蛋白放到嘴里,咸鲜味道,蛋白又弹又嫩。

    “您再尝尝这蛋黄。”

    客人又戳了一块蛋黄。又粉

    又糯又沙。

    唔,有点咸,想喝粥了。

    “怎么样?好吃吧?买几个回去给您家人尝尝呗?”

    “嗯,那就买五个吧。”家里五口人。

    “好嘞,您稍等。”水珠飞快地挑了五个咸鸭蛋,用油纸包装起来,递给他:“客人您请前面结账。”

    开业第一天,昌隆粮铺的腐竹卖出去三分之一,棉花存货售罄,咸鸭蛋售罄,谷子,卖出去十斗。

    谷子他们没特意推,主要是想推广谷种,到时候等农户们基本买了之后,有余下的再碾米卖。

    他们没想到腐竹居然卖出去了这么多,不过今天该买的买了,往后就没今天这么好的生意了。

    所以第一天总体算来,还算可以了。

    第二天,县衙粮仓那边张贴了一个告示,刘尚直专门派了个人在那边给农户们通知。

    “乡亲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县,今年有大喜事。咱们城西南坡村,有一户农家,他家用了新品种的谷种,第一季稻谷每亩收成三百五十余斤稻谷。第二季,每亩收成三百七十余斤稻谷!”

    差役的话音刚落,就有来交皇粮的村民叫起来。

    “什么?第一季三百五,第二季三百七?不可能,咱们那片最好的种田能手今年才收了二百七十八斤!他可是咱们那片收成最好的了。”

    “对啊,怎么可能三百五三百七,大人您吹牛的吧?”

    “就是,今年又不是丰年,哪里能有那么多?”

    那差役是亲自跟着县令大人去南坡村看了称重的,他顿时道:“你们不信,南坡村全村都已经种这种谷种的。第二季,每家也都有差不多三百五十斤的产量,不信你们去问问他们。哎哎,南坡村有人来了!胡大强,正好,你跟他们说说,你家二季稻亩产多少?”

    顿时,所有人都看向后面几人。

    大强跟几户村民正好来交皇粮,想不到被差役叫住了,他们没听到之前的内容,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一个人问道:“老乡,你们是南坡村的?”

    大强点头,“是啊,怎么了?”

    那人就问道:“这位大人说你们村有个人用了新谷种,第一季每亩收了三百五十多斤稻谷,第二季又每亩收了三百七十多斤稻谷,可是真的?”

    大强又点头,笑道:“是啊,是真的。”

    周围等着交粮的农户们顿时倒吸一口气。

    “真的?”之前问问题那人问道:“不是大人骗我们的?”

    大强摇头答道:“不是,是真的。”

    农户们顿时议论起来,每亩收三百七十多斤啊!比他们整整多收一百斤!

    之前那人又问道:“那你们村真的都种那种稻谷了?”

    “对!”

    “那你们第二季也每亩田收了三百七十斤稻谷?”

    大强摇头:“没有。”

    农户们松口气,就是说嘛,怎么可能那么多。

    大强又补充道:“我们没有三百七十斤那么多,三百七十斤那是我们村殷裴楠家的,他家现在专门培育谷种。我们村大部分人家都在三百三十多斤到三百五十多斤左右。”

    农户们张大了口,目瞪口呆。

    一会儿,现场就炸了锅。

    “天爷!竟然是真的!”

    “三百五十斤,三百七十斤!就是最少的三百三,也比我们多了几十斤啊!”

    “你们的谷种都是在哪里弄的?能不能告诉我们?”

    “就是,你们在哪里

    买的谷种?”

    ……

    大强几人被围得水泄不通,顿时头疼。

    差役拿着锣一敲。

    哐哐哐——

    农户们便转头去看差役。

    差役站在椅子上,顿时大声跟农户们宣讲起来。

    “乡亲们,大家相信我说的了吧?你们是不是想知道去哪里买谷种?”

    “对,大人,在哪里买?”

    “在哪里买?还请大人告诉我们。”

    哐哐哐——

    大家安静了。

    差役又说道:“你们要买的那种谷种,就在东大街,有一家叫‘昌隆粮铺’的,去那里买,那就是南坡村殷裴楠家开的。知道了吧?在东大街的昌隆粮铺,找殷裴楠!他那里卖的就是这种高产量的谷种!”

    “哦哦,知道了知道了,谢谢大人!老婆子,快,你在这里看着,我现在就去东大街买谷种!”

    “哎,儿子,快,给你钱,跟着你大伯,去买谷种!”

    “爹,你看着这边,我也去看看啊!”

    “哎呀,怎么办,没带钱!马山村的,谁还有余钱没有?先匀我一点!”

    ……

    交粮现场一阵兵荒马乱,没过一刻钟,人少了一半,都奔东大街去了。

    昌隆粮铺里,出乎殷裴楠他们的预料之外,今天做成了三个大单。

    一是城里两个大的饭馆,都来他们这里买了很多的腐竹和咸鸭蛋。

    “一个是林家的饭馆的,还有一个是我舅舅家的饭馆的。”郑文浩解释了一下,皱眉道:“没想到林家的饭馆掌柜脑袋也这么灵活,这么快就知道来买了。”

    殷裴楠答道:“他们家能赚下这么些产业,总也有能人的嘛。”

    “也是。”

    另一个大单就是昨天跟郑文浩说买了谷子的那家,他们回去就碾了米,晚上吃了之后,大家都觉得好吃。今天便差管家来买了五包谷子回去。

    本来管家是一口气要十包的。这还是郑文浩说先不能卖那么多,等以后卖了农户谷种有余下的,再通知他家来买,这才只买了五包。

    到差不多午时的时候,殷裴楠看着店里说道:“上午大概没客人了,我去后面做饭去。”

    他刚淘好米,火都还没点,忽然听到前面店里闹闹哄哄的。

    他走出去一看,我去,店里已经塞满了人,郑文浩站在椅子上正在维持秩序,小宝已经在帮忙装谷子了。

    只见郑文浩大喊道:“乡亲们,大家都别急,别挤啊,排队来,一个一个来,都有的啊,别挤!”

    掌柜的也在帮着喊排队。

    村民们歪歪扭扭地排了个队,有的拿着麻袋,有的拿着箩筐,一边排队,还一边问郑文浩。

    “小二,你们这是昌隆粮铺吧?老板是不是叫殷裴楠的?”

    “对的。”

    “那你们这个谷子就是那种一亩田能收三百多斤的谷种吗?”

    “是的是的。乡亲们,咱们铺子里的,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能亩产三百五十斤的谷种。大家都能买到的,不要急啊,一个一个来!”

    郑文浩见秩序稳定了,急忙跳下来去帮忙抬谷子称重。

    见这么多人,殷裴楠知道,肯定是县令大人那边的宣传奏效了,他也赶紧出来帮忙。

    看来,明天得让小爹爹也出来帮忙计数,估计要忙上个十天半个月的,等税收结束才能闲下来。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