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玄幻修仙 > 方外:消失的八门 > 第 32 章节

第 32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丁齐,所以丁齐昨天晚上才会去找叶行询问。

    今天又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再结合种种迹象,丁齐已然反应过来,这些都是套路!叶行早就设计好了,就是想利用他去一步步调查所谓的方外之地。

    假如换一个人,就算意识到了,也可能只会在心里琢磨、给对方留点面子,而丁齐则是立刻就当场挑明了,这也让叶行感觉很尴尬。

    叶行不说话,丁齐也没有移开视线,就这么看着他。过了一会儿,叶行才干笑道:“丁老师,有些内情您并不是很清楚。想当初田相龙曾找过江湖高人给田琦看病,是通过我介绍的门路,所以我也知道一些情况。

    田琦说过,他去过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现在您已经知道了。他是精神病嘛,说的话也没人当回事。

    至于涂至,他父亲其实也找高人给他看过,时间还在田琦之前,也是通过我介绍的门路,所以我也听说了他的情况,但当时并没有留意。可是后来又听说了田琦的情况,就不可能不留心了。

    田琦死在你眼前,他最后见过的人就是你,而当时你又把他催眠了。我是几个月前才打听到境湖大学图书馆有一批张锦麟捐赠的珍本古卷,而您又恰好到了图书馆工作。我不去找您又找谁呢?您就是我的线索!

    但是您不要多心,就算没有这些事,博慈医疗也会聘请您,您的确是我们所急缺的专家。”

    丁齐颇有些无语,涂至的父母认识刘丰那样的专家,还要去找什么所谓的江湖高人,但转念一想倒也正常,身为国企领导的卢芳,既来找他这样正规的心理医生,同时也不去找了阅江寺的高僧吗?在普通人眼中,不论是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就行。

    丁齐淡淡笑道:“叶总啊,你的门路还挺广啊!”

    叶行也陪笑道:“江湖中人嘛,就是路子多点、人脉多点,办法也多点,要不然我一天到晚怎会那么忙?”

    丁齐:“叶总,其实你不必绕这么大弯子,当初直接说就行。”

    和丁齐这种人打交道,最好的方式是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出来,别玩什么心眼,其实玩也没多大用处。丁齐是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他的习惯是面对问题,打开他人的内心的世界寻找真相与根源,甚至是直接触及内心深处的种种隐秘。

    叶行反问道:“丁老师,如果我一开始就说出这样一件事,您会相信吗,又有什么人会相信呢?其实城建集团的卢总,也是我前不久才认识的,在酒桌上听说了她的事,当即就吃了一惊,赶紧想办法把她推荐到您这儿来了。”

    这倒是个合理的解释,就算当初叶行对他说了这件事,丁齐也未必能信,弄不好还会怀疑叶行也是个神经病。但丁齐一直看着叶行的眼睛,心中还有另一种推断。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中便在寻找钉子。叶行一直在寻找方外世界的线索,而他所知的两条线索恰恰都和丁齐有关。田琦死于丁齐手里,丁齐事后又恰好到了图书馆工作,很难让叶行不怀疑丁齐也是“同道中人”、也在寻找同样的东西。

    叶行将丁齐聘请到博慈医疗,并将涂至和卢芳先后介绍到他这里“看病”,就是一种观察和试探。假如丁齐也知道某些内情,并在寻找同一个地方,那么就等于丁齐在明、叶行在暗,叶行可以利用丁齐找到他想要的线索,打的是一手好算盘。

    丁齐见到卢芳后,就直接跑去找叶行问了。叶行这才明白丁齐原先并不知情,话已经说开了,所以才有了后一步的打算。丁齐并不知道古卷的事,叶行又希望通过他找到那部古卷,所以才告诉了他这些。

    丁齐想到这些,看着叶行又问道:“多谢叶总告诉我实情!可是您的江湖套路太深,我心里有点打怵。假如还有什么没说的,您现在就都告诉我吧,我别不知不觉又被您给利用了。”

    对于丁齐而言,这番话其实也是一种反应测试。叶行尴尬地摆手道:“您这话说的!我当初不是不想告诉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说出来也怕您不相信。现在既然您相信了,那就好办了。我只是想找到那个地方,而丁老师您也想,我们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对不对?”

    丁齐已大致心中有数,便没有多说什么,收起相机道:“好的,我确实很感兴趣,一起合作吧,看看能不能找到。”

    031、该涨工资了

    博物馆中的藏品,并不是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放在展台中的。很多博物馆,都有大量未经整理、鉴定、修复,甚至是不知来历的收藏品,长年就堆放在库房中,而且这样的藏品可能每年还在持续地增加。

    想将它们都清理修复并鉴定完毕、达到展出条件,还需要漫长而繁重的工作过程。有些东西自从进了博物馆,就只是馆藏品而已,恐怕永远都难见天日。

    其实图书馆也一样,有很多藏书是不对外提供借阅和查询服务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本没整理好,就连图书管理人员都不知道是什么书。这些藏书往往来自于其它部门的移交以及社会捐赠。

    比如接受社会捐赠的书籍,在正规的图书馆中,是不可能直接放到书架上供人借阅的。首先要进行版本鉴定,看看它是不是合法出版物。然后还要鉴定其类别,置入磁条或芯片,编写目录索引,分门别类入库上架。

    有一些书籍文献,可能不适合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借阅和查询,只适合做为内部资料保存。有很多破损的文献,还要判断其是否有修复的可能与馆藏价值,如果有的话,就需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复。

    修复工作也是需要成本和时间的,有馆藏价值的文献假如暂时修复不了,就只能先内部收藏,而且有可能就永远被内部收藏了。

    规模越大,接受社会捐赠越多的图书馆,这方面的工作就越繁重。处理捐赠来的书籍文献,比处理图书馆直接外购的书籍要麻烦多了。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境湖大学图书馆就号称有一百六十万册藏书,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仅仅是可公开借阅、提供目录索引的藏书量已有近五百万册,可想而知有了多大的增长量。而实际的馆藏总量,早已突破了六百万册。

    所以图书馆的工作看似清闲,但整理社会捐赠馆藏书籍文献工作,向来是人手不足的,大量的捐赠书籍都还堆放在库房里。图书馆缺人,可以提供给在校生勤工俭学的机会,丁齐读本科的时候就在图书馆打过工。

    但是重要文献的整理、鉴定、修复、保存、上架工作,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一般人干不了。它既没什么油水又非常枯燥,甚至是默默无闻,所以很多人又不愿意干。

    丁齐从叶行那里回来后,就在琢磨想什么办法能接触到图书馆中的这一类文献?他只是一个临时工,照说正式的工作人员才有资格接触馆藏的珍本古卷。不料实际情况比他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他只是主动找馆长说了一句,馆长就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馆长名叫赵春铃,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原先是外语系教授,是退休后返聘到图书馆的,负责指导外文资料管理。前两年随着中央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原图书馆的馆长也被拍苍蝇拍进去了,暂时无人接手主持图书馆的工作,校领导就让她来总体负责。

    赵馆长当即就对丁齐说:“你愿意干这个活,真是太好了!现在的学校啊,一天到晚就对外宣传藏书多少多少册、接受了多少多少捐赠、新修了多少多少馆室。图书馆就是大学的一个脸面,说出去好听得很。

    但是在学校内部呢?简直都成了教工家属安置基地。典型的清水衙门,只有采购上有点油水,不必等外面的人监督,内部就有那么多眼睛盯着,上一任馆长不就被拍进去了吗?愿意到这里来的人,都是图个清闲没压力的正式工作,有出息、有想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没想到一句话就引发了赵馆长这么多牢骚,所谓“教工家属安置基地”的说法,丁齐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些教工家属没工作或者暂时不好就业,找关系求到校领导那里,基本上就只能安排到图书馆一类的校属服务机构。

    有人就是想找一份清闲稳定的工作而已,重点是大学教职员工的正式编制,还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只是想做个过渡,等有了更好的机会就会换个岗位离开。

    丁齐笑着提醒道:“赵馆长,我只是个临时工。”

    赵馆长却误会他的意思了,有些惋惜地说道:“你的事情我清楚,年轻人遇到点挫折也别气馁。我现在没法给你解决正式编制,但可以给你涨工资。以前是一个月一千五吧?哪够生活的?我给你涨到三千!虽然也不算多,但我也就这么大的权限了,再多就得报领导批准。”

    丁齐赶紧解释道:“您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想加工资。只是想问问,临时工也能接触馆藏珍贵文献吗?”

    赵馆长又笑了:“小丁啊,你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因为这些活实在是缺人干啊,给你涨工资是应该的。我也不给你工作进度压力,不规定你每个月必须要整理出来多少部文献,你只要愿意认真去做就行。

    临时工?那要看怎么说了,说你是外聘专家也行啊!有很多文献的鉴定和修复工作,必须要从外面聘请专家。我的权限,每个人每个月才能给三千块辛苦费。如今真正能干这种活的,别说三千块,就是三万块也请不到啊!”

    丁齐补充道:“文献修复方面,我并不擅长。”

    赵馆长:“我知道你不是干修复专业的。你只需要负责鉴定整理,能分类上架入库的就上架入库,需要制作索引内部收藏的就内部收藏,破损文献先鉴定出是什么类别、有没有修复价值。库房里堆积如山了,整理出来的速度还没有新收进来速度的快。”

    丁齐又说道:“我不是外文专业的,所以申请先整理中文文献,重点是社会捐赠的珍本古卷。”

    赵馆长:“就是这个工作最缺人,外文资料还好办,可以找外语系的学生来帮忙,但是搞古籍考证可比查外语字典和搜索引擎难多了。需要整理的文献多得是,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先挑重点的做,按照规定的流程来就可以。

    校领导给图书馆指示,都是搞改革创新,我们几乎所有的人员精力和新增拨款,都用在以最新的科技手段保存与检索文献资料上了。这的确是好事,但是基础工作还是得有人做啊……”

    这么轻松就搞定了计划,而且还有意外之喜,工资比原先翻了一番,丁齐内心中非常感谢这位赵馆长。赵馆长年纪不小但精神头很好,估计这些年也有很多事情看不惯,和丁齐聊了半个多小时、发了各种牢骚。

    丁齐就像一位心理咨询师,他也确实就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很耐心地陪着她聊,不时插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与疏导。赵馆长非常高兴,最后说道:“小丁啊,好好工作,有什么事就来找我!”

    真正进了库房,才会清楚想要找到东西有多难。这可不像在电脑里输入关键字得到检索结果,然后到相应的书架上取下来就可以,因为根本就没有记录。说到窃取文献资料,很多现代人或许会联想到,可是这种事,再黑的黑客也不好使。

    就算是摸进来偷东西,也得知道自己要偷的是什么东西、放在哪里。

    根据图书馆接受捐赠的记录,张锦麟当年捐赠的书籍文献约一万册,其中外文书籍一千多册。这些都是约数,因为还没有详细清理完毕,只是做了最简单的分类,其中还有线装古书及古卷三百余册,保存在图书馆的302库房。

    丁齐的工作就是从302库房开始的,这里总计有近十万册藏书,绝大多数都是线装或轴装古卷。

    通常的清理工作,比如普通出版物,首先要确定版本以及版权信息。一般而言,普通作品的版权期限,是自作品创作发布时起至作者逝世后五十年。丁齐的工作基本不涉及这个问题,但也要稍加留意,可能有些民国时代的书籍,作者逝世还不到五十年。

    对于这样的书籍,制作电子版文档以及影像资料保存,并提供内部查询当然没问题,但不可以公开向外发布,因为图书馆不是出版社,它能提供的只是借阅与查询服务。来到图书馆的人,怎么知道自己想借阅或查询什么资料呢,这就需要编制内容简介和索引。

    有一些书籍是没有入库价值的,比如原先已有较多数量的馆藏,且保存质量很差。就算是古卷,有时也没有必要特意制作电子版影像资料。比如这个库房里就有很多版本的论语,有清代的也有民国的,大多是翻刻四库全书的版本,有很多是成套的书却缺了册。

    这些线装古书,清理登记完毕之后做为版本保存就可以,有些书籍本身可能是文物,但其内容到处都有,一般人也用不着上这儿来查。

    丁齐戴着手套和口罩,将心理医生工作之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故纸堆中。戴口罩的原因不仅是为了保护古籍,而且有时气味确实很不好闻。有些书已经发霉了,打开时不小心就会破碎,带着虫蛀的痕迹与腐烂的气息,甚至不能用手直接翻页,而要用竹镊子夹。

    这倒不是因为馆藏条件不够好,图书馆的条件早年可能很简陋,但这些年已经很讲究了,这里的光源、温度、湿度都符合规定。有些古卷经历的年代过于久远,送来之前就保存质量不佳或者已经损毁严重了。

    对于这样的古籍,其实翻阅一次就等于破坏一次,无论你再小心,细微的新增损毁也是不可逆的。如果有保存价值,整理的同时就应该用现代设备将其记录下来,比如将书页制作成图片资料保存,这是很枯燥且必须细致耐心的工作。

    如果是珍贵文献,有修复的必要,还要专门登记收藏,由图书馆再行安排修复工作,没有修复之前最好就不要再去碰了。

    丁齐开始这项工作的第二天,叶行就打来了电话,问他有没有找到东西,语气很着急。丁齐说他正在找,已经开始清理工作了,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