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苏敏回了怀安县, 已经是四月份了。
不舍得分别,分别也总会到来。
陆建军叮嘱了苏敏一堆,记得好好吃饭,记得把大黄从村里在带回县里,记得每天晚上关好门。
最重要的,记得给他写信。
苏敏一一答应,又和陆建军说他一个人在帝都, 不要舍不得花钱。
他每个月发的补贴别省着, 家里不缺那几块十几块钱。
回来老家,陆建军在外地上学, 苏敏这个做儿媳的总得去看看公婆。
和他们说一下陆建军一切都好,无须担心。
加上苏敏上火车前买了烤鸭,在火车里闷了一天半,虽然这会儿天气还不热, 但也放不住啊。
不如趁早吃完它。
苏敏先回了家, 还好她打算等她去上大学再把自行车送回老家去, 现在还在屋子里放着呢, 不然她还得徒步回五大队。
她从窗户看了一下,陆建军租给陆卫民的那屋里放了一些东西, 她和陆建军的卧室还是原封不动的。
苏敏先洗了把脸,坐火车这么久, 感觉脸上全是汗。
又写了一张字条塞在陆卫民那屋的门边,等会她不在,万一陆卫民回来, 还以为家里来贼了呢。
骑着自行车,载着给家里人买的礼物。
第一次去帝都,去这样大的城市,要是不买些礼物回来,就显得有些不懂事了。
陆队长和翠花婶子说不定还会被人议论说儿子考上帝都的大学又怎么样,不还是连根毛都没买回来。
简单的人情世故,苏敏也是懂的。
她和陆建军都不知道家里人的身高体重,也没那么多钱一人给买一身新衣服,最后就只给苗翠花,陆向红,两个嫂子还有刘霞一人买了一条丝巾。
苏敏和陆向红处的不好,不太喜欢陆向红。但从她和陆建军处对象后两人没怎么见面,自然也没再产生什么矛盾。
既然给全家人都买了礼物,单单漏下一个陆向红,倒显得苏敏斤斤计较了。
说是丝巾,自然不是真丝的。
苏敏看着花里胡哨的丝巾辣眼睛,但买的人挺多,就让服务员帮着挑了卖的最好的颜色,也就是粉红色,玫红色和大红色。
至于回去怎么分,就让她们自己看着办吧。
反正苏敏理解不了这种审美。
给陆三山的是一顶帽子,就是普普通通的帽子。
除了陆三山,陆建军还让苏敏给二爷爷三爷爷四爷爷也都买了一顶帽子。
这几位是长辈,辈分在那儿呢。
还有就是三个孩子的海魂衫,其实就是纯棉的蓝条纹长袖,在苏敏看来和秋衣差不多,在这个年代却是洋气物儿。
等天热起来三个小孩正好穿,苏敏还刻意买大了,让他们可以多穿几年。
苏敏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午五点多了。
陆建设和大毛二毛正在院子里玩丢石头,苏敏也不晓得几个石头有什么好玩的。
现在家里人都在地里,只有三个孩子在家。
院子里还拴着大黄,一个多月不见,大黄还记得苏敏。
整只狗子发出撒娇的呜咽声,哼哼唧唧的。
听见有人进来,陆建设一扭头,见是苏敏,陆建设把手里的石头一扔,刷的一下就跑苏敏跟前了。
“三嫂。”
大毛二毛也凑过来:“三婶。”
“三嫂你怎么现在才回来,我好想你啊。”
苏敏挨个摸摸他们的脑门儿:“我也想你们,来,帮三嫂把东西拿厨房。”
陆建设接过来,闻见了香味:“三嫂,这是什么啊?”
“是你盼着的烤鸭。”
陆建设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北京烤鸭!三嫂,是给我吃的吗?”
大毛二毛听了也眼巴巴的看着苏敏,几个孩子的眼睛又圆又亮,可爱极了。
“对,这是你三哥特意给你们买的,还让我给你们带回来。你三哥说了,你们几个要是好好念书,等他暑假回来的时候还给你们买烤鸭。”
陆建设吸了一下嘴里的口水:“三嫂,我一定好好念书,你写信给我三哥,说我可用功了。”
大毛二毛也举起小手手:“还有我们。”
“嘴里说了不算,得考试的时候考出好成绩才算。”
说完,苏敏就又去摸了摸大黄,拿着东西去了陆建军和陆建民那屋。
三个小孩把烤鸭放厨房,拿罩子罩起来,就又来找苏敏了。
他们闻着肉味实在是馋的不行,又不敢偷吃,怕苏敏知道后不再让陆建军给他们买了。
见苏敏拿出来几件丝巾,还有几顶帽子,陆建设问:“三嫂,这是你买的啊?”
“嗯,这丝巾是给娘和大嫂二嫂她们的,帽子是给几个爷爷和爹的。”
陆大毛看着丝巾,说:“三嫂,这颜色真好看,说着就想伸手摸一下。”
陆建设直接把他的手拍开:“你洗手没就瞎摸。”
陆大毛撅着嘴去洗手了,陆二毛也跟着去了。
等陆三山苗翠花和陆大嫂陆二嫂几人下工回家,就见院子里停着苏敏的自行车。
他们猜是苏敏回来了,去陆建军那屋一看,就见炕上放着丝巾,帽子,还有三件一看就是给孩子穿的海魂衫。
陆大毛陆二毛陆建设把自己的新衣服揽在怀里头,喜欢的不得了。
三个小孩其实刚才已经脱了外头的衣服,把海魂衫套秋衣外边,然后臭美了一顿了。
陆二毛还哒哒哒的跑回他家,把他娘宝贝的不得了的镜子拿来,三个小崽子对着镜子左照又照的。
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开心。
要不是现在天气不允许,他们恨不得把新衣服穿着在村子里显摆一圈。
陆大嫂一看那海魂衫,就说:“哎呀,你这不是瞎花钱嘛,怎么给他们小孩子家家的买这么好的衣服。”
“没事,我特意买大不少,要是仔细着点,也能穿好几年呢。”
陆大嫂赶紧把衣服从陆大毛手里抢过来,小心翼翼的叠好:“他们上蹿下跳的,猴儿似的,哪里会珍惜新衣服。”
苏敏笑着说:“就是他们太闹腾,给他们穿上新衣裳,为了衣裳好,他们也不敢再调皮,大嫂,你说是不是。”
三个孩子听了苏敏的话忙点头:“三嫂,三婶说的对。”
陆大嫂:“说的对那也得等过些日子天气热了你们再穿。”
陆大毛追问:“过多久啊?”
他现在就想穿。
陆大嫂一锤定音:“过了五月端午。”
五月端午,距离现在还得好几个月呢,几个孩子一听就哀嚎起来。
陆大嫂不理他们。
苏敏又指着丝巾说:“娘,嫂子,这丝巾是给你们买的,一人一条,多出来的那条是给刘霞的。我当知青的时候刘霞帮了我不少,要不是有刘霞接济,我说不准能饿出病来。”
苗翠花眼睛一瞄,见有五条丝巾。
她和两个儿媳还有刘霞一人一条,那多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三儿媳妇自己的还是给向红的。
要是三儿媳妇没给向红买吧,她也不能说人家个啥。
谁规定当嫂子的就该给小姑子买东西的。
现在老三发达了,和儿媳妇又感情好,听不得她念叨这个儿媳妇不好。
只是她心里有些不得劲儿。
不过她也知道她这话说出来只会让陆三山骂她一顿,也就什么都没说。
陆大嫂和陆二嫂听了后坐到炕上,爱不释手的看着这几条丝巾。
苏敏说:“我也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就问人家售货员什么颜色的卖的好,你们看看喜欢不喜欢。”
陆二嫂声音激动的有些尖锐:“喜欢,怎么不喜欢啊,这可是你从北京买回来的丝巾。瞧瞧这颜色,多鲜亮啊,真不愧是北京货。”
说完陆二嫂又和陆大嫂说:“大嫂,咱俩挑不一样的颜色,以后可以换着戴。”
陆大嫂一听也觉得有道理,最后她俩一人挑了玫红,一人挑了粉红。
苗翠花看着那几个颜色,都觉得喜欢。
但她想想陆向红,都二十三了,过了年就开始相看了。
等她结婚的时候,围着大红丝巾出门子也好看。
于是就拿了唯一一条大红色。
苏敏看了看剩下的,见陆向红还没回来,就说:“娘,向红年纪小,让她戴这条粉红色的吧。这玫红的我就给刘霞了。”
苗翠花这才知道这丝巾有陆向红一份。
她接手里,说:“那,那我就替向红谢谢你这个嫂子了。”
苗翠花自己是喜欢玫红色的,既然苏敏给向红买了,她自然就不舍得再把自己的给陆向红了。
可要把大红的留给陆向红结婚用,又觉得她一把年纪了,戴粉红色这样嫩颜色的丝巾不像样。
只能犹犹豫豫一会儿,才说:“我突然想起向红今年就该出嫁了,不如让她戴这个大红的吧,刘霞年纪小,她拿粉红的,至于我,就用玫红的好了。”
苏敏:……
感情您开始挑那条大红的是以为我没给陆向红买啊。
作为母亲,苗翠花或许不合格,但她对陆向红的爱是做不了假的。
行吧,一个丝巾,也不是什么大事。
您是婆婆,您想怎么挑就怎么挑吧。
陆大嫂和陆二嫂互看一眼,然后翻了一个白眼。
苏敏只在订婚的时候,办酒席的时候和过年还有元宵回来陆家过。
就这四五回,苏敏就发现陆大嫂和陆二嫂现在很不把苗翠花放在眼里。
就像刚才挑丝巾,按说应该是苗翠花这个当婆婆的先挑,但实际却是二嫂先挑的。
陆队长就站旁边,也没说什么。
不过想想大毛二毛还有建设就因为陆向红脑子里有坑,明明是她撺掇着孩子们去河里摸鱼,还和担心孩子去玩水的陆大嫂说孩子们都乖乖在家。
陆大嫂听了没再找孩子,孩子们年纪小,不懂事,差点没了命,苏敏又觉得两个嫂子这么对待翠花婶子也可以理解。
毕竟前两年陆向红那么狂,不就是因为翠花婶子这个娘在背后给她撑腰嘛。
现在家也分了,陆队长也说了以后不要他们养老。
他和翠花婶子的养老儿子是陆建设,从分家开始,前头四个儿子每个月给的孝敬等他们老两口过世了就不再重分了,而是全留给陆建设。
陆大嫂和陆二嫂只要面上过的去就行了。
翠花婶子估计也知道自己理亏,就是儿媳妇不捧着她,她也没闹起来。
现在也好,苗翠花不敢对几个儿媳摆婆婆的架子。
因为有陆队长在,几个儿媳也不敢太不尊重苗翠花。
这样相安无事,倒也省心不少。
苏敏又把帽子给陆三山,说:“爹,我本来给你买了一顶,想着天儿冷的时候你正好戴。建军说家里还有二爷爷他们,他好不容易去北京,虽然不能给每个亲戚都准备礼物,但辈分最高的几个叔爷爷得给买点东西。我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就一并买帽子了。”
陆三山把帽子接过来试着戴了一下,说:“你和建军有心了。”
在苏敏老家,其实有送人礼物不能送帽子的说法,苏敏买帽子之前还问了陆建军,陆建军说他们这儿不讲究这么,帽子多实用啊,苏敏这才买了帽子。
苏敏又说:“对了,爹,建军还让我带回来两只烤鸭。这烤鸭可是北京特产,建军说了,现在他没条件,只能买北京的东西给您和娘尝尝鲜。等过个三四年,他就接您和娘去北京游玩。咱们去逛□□,去爬长城。他还说他这几个月不在家,您和娘要照顾好自己,把身体养的好好的。”
陆三山连着说了三个好:“好好好,你也写记得写信和建军说,让他不要操心我们,自己安心念书。”
说完陆三山又问了问苏敏陆新国和刘娟的情况,身体好不好,生活好不好。
前些日子,陆三山收到了他五叔的信,说让他把这些年寄来的东西誊出来的账本给寄回去。
又解释说这些年他不止给老家寄了这些,这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却被他大儿媳妇给昧下了。
陆三山没寄,他是有这个账本的,就是因为家里人多,自然也有那性子孤拐的。
为了避免被人说他陆三山多拿了五叔家寄来的东西,他一向都是收一回包裹,写一次账本。
连后来怎么分的都写的清清楚楚。
但这账本不能给五叔寄过去。
五叔年纪大了,想的反而简单了。
他觉得把钱要回来这事就了结了。
可按着五叔儿媳的性格,她既然能做出这样的事儿来,那就是个眼睛钻进钱眼里的性子。
这种人,你问她要钱,那就是在要她的命。
现在大洋没说这老婆他怎么办,孙子孙女在爷爷和亲妈之间肯定也是向着亲妈。
二洋又在部队,萍萍嫁出去了。
这把儿媳妇得罪了,五叔他们老两口老的不能动了,可谁伺候啊。
再说了,这些年家里人也都过的挺好,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苦恼,可过日子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嘛。
不要五叔那份补贴,也没人活不了。
有关五叔这事儿陆三山只打算写信和建军说一声,至于家里其他人包括二叔三叔四叔这几个长辈也没必要告诉他们。
万一真有那黑心的,眼红那笔钱,反而麻烦,坏了亲戚情分。
苏敏一一回答了:“五爷爷五奶奶身体很好,堂叔堂姑们也都好。五爷爷还说趁着局势安稳下来,他身子骨也还可以,回老家一趟。不过五爷爷要是真回来,估计也得等秋天了,秋天天气好,往来不受罪。”
陆三山听了心里高兴,家里二叔三叔四叔年纪都大了,说不准哪天就没了。
平日里说起来也总说想见见五叔,要是今年真能见上一面,也算是了了心愿。
想着,陆三山就把帽子给几个老人送过去,得了满嘴的夸奖。
然后把他几个亲兄弟叫来,让苗翠花给炒了几个菜,把烤鸭拿出来。
六个人吃一只烤鸭,分到每个人嘴里也没几块肉,但这可是北京烤鸭!
传说中的北京烤鸭!
陆三山他们这大房是兄弟最多的,家里晚辈也都争气。
陆三山大哥家的向国向党向民,都是种地的好手。二哥家只有一个儿子红军,跟着村里的赤脚大夫学医。四弟家的卫民,那是个能扑腾的,建军说过,要说有钱,他们堂兄弟里说不准最有钱的就是卫民。五弟家的护军,更是没要一点帮衬就凭着自己本事入了部队。六弟家的连党,今年读高二,念书也好。
当然,最出息的就是陆三山的几个儿子。
对陆三山来说,他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养出来几个好儿子。
尤其是建军,他爹在的时候就偏爱建军,说建军这个孩子最有灵性。
陆三山最信服的就是他爹,他爹这么说,他自然是信的。
再加上建军念书好,他那个时候虽然因为世道乱,起过不让建军念书的心思,但在心底里,还是觉得会念书的娃将来比不会念书的娃有出息。
看,果然如此吧。
娶媳妇,建军娶的是知青里品行最好的一个姑娘,三儿媳自己也是个有能耐的。
现在建军又去了北京,不出意外的话建军这辈子就是北京人了。
这就是鲤鱼跃龙门啊。
陆三山高兴,和几个兄弟们一边喝酒,一边吹嘘自己的儿子。
另外一只烤鸭,则是苗翠花,两个嫂子,陆向红苏敏五个大人加三个小孩分着吃。
两个嫂子还多蒸了薄饼,再加上自家的大葱。
虽说一张饼只卷一小块鸭肉,肉太少,但蘸一下酱,一口吃下去,喷香。
陆建设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他轻轻蹭着苏敏,和只小猫崽子似的,乖巧的不得了。
“三嫂,这就是烤鸭啊,可真好吃,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比大白兔奶糖还好吃。”
苗翠花说他:“你个小人人,还这辈子,老三家的,你先紧着你自己吃。”
陆建设:“我三嫂对我好,三嫂,烤鸭刚出锅是不是更好吃啊?”
苏敏笑着说:“那是当然,不过是出炉不是出锅,这是我从帝都带回来的,放了不短的时间。要是现吃,更香呢。”
陆建设说:“真的?那我一定要考北京的大学,吃最新鲜的烤鸭!”
陆二嫂说:“建设,你说的这话我们可都听见了,你以后念书可要更努力了。”
苏敏在北京的时候已经和陆建军吃过了,现在就帮着三个小孩卷烤鸭。
看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小鸡仔似的小豆丁,苏敏想难怪总有人说小孩子是天使啊,实在是太治愈了。
见苏敏卷好,先接过来塞嘴里,把小嘴巴塞的满满的,还要含糊着说:“谢谢三嫂,谢谢三婶。”
一个吃了一个吃,腮帮子鼓鼓囊囊的,像是一只只小仓鼠。
陆大嫂说:“苏敏,你吃你的,他们可精了,才不会饿着呢。”
苏敏笑着说:“没事,我在帝都的时候和建军也去尝过一回。这一只鸭子肉也没多少,主要也就是尝尝鲜。”
苗翠花说:“可不是,咱们呀,能尝尝人家北京人平时吃的东西,那就该知足了。”
陆向红沉默的吃着,苏敏没和她搭话,她也没和苏敏说声感谢。
吃了饭,苏敏就在陆建军那个屋睡下了。
这是她第一次在老陆家留宿。
之前几回,陆建军知道苏敏想回他们的小家,不想在村里住。再加上陆建民也在,苏敏和陆建军没法同住一个屋子,每次都是不管多晚,也要载着苏敏回去。
尤其冬天的时候,天黑的早,又冷的很。
陆建军骑着自行车,苏敏趴他后背上帮他取暖。
在夜色下,两个人一起回家。
平平淡淡,却又那么动人。
苏敏坐在炕上,她今天才到老家,就开始想陆建军了。
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车,身体很疲惫,可心,却感觉空荡荡的,把睡意都给搅合没了。
以前,结婚以前,虽然两个人也是分开的,可知道彼此都在同一个地方。
就算陆建军工作去了外地,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可这次不一样。
林城到帝都,遥远的不止是距离,更是生活。
苏敏翻来覆去,还是难以入眠。
最后起身,从书桌上找出来笔和纸,开始给陆建军写信。
把今儿遇见的种种都写了一下,临到末尾,才又写了:“想你,非常想你。”
过了一个礼拜,陆建军才收到苏敏的信。
看时间,这信是苏敏回了老家第二天就寄出来的。
舍友看见了陆建军拿着信,打趣他:“诶呦,这是嫂子才回去,就思念陆哥了啊。”
陆建军没拆信,只是淡定的说:“是老家的信,不过是我爹写的。我如今都成家了,在家里老人眼里也还是个孩子,总是不放心。”
舍友听了也感慨:“怎么不是,我都下乡三四年了,这三四年,洗衣服做饭全学会了。可我妈还总是操心个不停,觉得我生活不能自理。”
陆建军上了自己的床铺,打开信封慢慢看,看到最后苏敏写的:‘想你,非常想你’的时候,他既开心,又有些失落。
开心的是苏敏想念他,正如他想念苏敏。
失落的是他们离的这么远,除了写信,也再没有别的交流方式了。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