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李家桥 > 第36章 桃之夭夭(九)

第36章 桃之夭夭(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九、

    办好了红契,大伯父不肯久留,第二天一早就跟着去衡州的商队走了。顾岳被留了下来。何思慎本来有事给他办,小姑姑说也不急在一时,先带顾岳到县里的洋装店,照着顾岳带回来的那身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春秋季节学生制服定做了两套,又给他买了新式的衬衫内衣裤袜子皮鞋,从里到外,从头换到脚,顾岳推拒时说起大姑姑的打算,小姑姑一句话就将他截了回去:“这些都是行头,上台唱戏要穿戏装,你到时也得穿这一套武学堂的学生装才像样。”

    逛了一整天,小姑姑还兴致勃勃,顾岳已经累到没精神了。晚饭后在院子里打了三趟拳,才算恢复过来。

    何思慎和另一位架着眼镜穿着西装的先生,在顾岳刚开始打第三趟拳时就进了院子,站在走廊下看他打完,收了架势,何思慎招手叫他过来,微笑道:“这位是袁致礼先生,我在日本时的同学,最近从长沙回来,是阳县高等小学堂的新任教务长。袁先生奉行蔡元培先生的军国民教育之说,主张自小学堂起,便应厉行不怠,所以新学年始,阳县学堂便要开始军国民教育。仰岳,我有意让你去作袁先生的助教。”

    顾岳在何思慎介绍袁先生的时候,微微弯腰鞠了一躬,很快又站直了继续听。听到何思慎最后一句话时,不由得一怔,他只读了不到一年的讲武堂,却要去当先生……这个难免底气不足。

    不过,不等他说什么,袁先生先一步说道:“且慢,何兄,你这个外侄,能不能作得了这个助教,还得我先考一考再说。”

    何思慎一笑,伸手示意袁先生请便。

    袁先生注视着顾岳,缓缓说道:“顾仰岳,你可知‘军国民教育’之意?”

    顾岳本能地立正,一边思索,一边朗声答道:“梁启超先生痛感国民未开化之弊,曾作《新民说》,言新国民应有之品性,其中有‘尚武’一条;蔡锷将军也曾于《新民丛报》上发表《军国民篇》一文,认为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以除中国人心人力与国力尽皆孱弱之弊端,以达富国强兵之目标;民国初立之际,蔡元培先生即主张军国民教育,对外则强兵以捍卫国权,对内则强民以对抗军阀。其文虽异,其质则一。皆志在以中国之少年,建造少年之中国!”

    袁先生默然良久,喟然叹道:“惟愿你异日无论升沉如何,皆勿忘此志。”

    顾岳应声答道:“不敢或忘!”

    何思慎笑着拍拍他肩头。

    袁先生既已认可顾岳,便带上他一道商量。袁先生道,民国五年秋,省立第一师范即奉教育部令实施“军国民教育”,组织学生课外志愿军,遵部令“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为目标,全校编为一个营,实行军事组织与训练;民国六年十一月时,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败退至第一师范附近,有劫掠学校之危险,当时便是这学生志愿军,联合当地警察分所,以空城计收缴了三千溃军的枪枝,再由商会出钱遣散了溃军。

    说到此处,袁先生拍案称快:“都说是秀才遇到兵,有礼讲不清,孰不知这秀才成军之后,又岂是草莽军阀可以相提并论!”

    何思慎大感兴趣:“这学生军的指挥官,料来也是学生,莫不是读过武学堂?”

    袁先生笑道:“哪里读过什么武学堂,孔校长说这学生也就是在辛亥年光复之际当过半年兵而已,当时还是学生志愿军的一个连长。孔校长本来已经打算带着全校一千多师生躲到山里去的,这学生主动请缨上的阵。这事过后,一师还传出句话来:‘□□一身是胆!’”

    顾岳若有所思:“溃兵军心浮动,胆气丧尽,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作鸟兽散。这样的话,空城计的确有用。”

    何思慎道:“难得的是还能考虑到善后,一则以威,一则以恩,令溃军不敢作乱,也不愿作乱。”

    袁先生道:“所以说秀才成军到底不同。经此一役,民国八年南北再战时,长沙城里的人睡觉都不敢睡,孔校长便命这学生组了警备队,日夜巡逻,使得一师尚能正常上课,‘弦歌不辍,几不知有兵祸云’――哦,这是孔校长后来特命摄影留念,在照片上题的词。”说到此处,他不觉长叹:“三五年内,能够训成这样一支学生志愿军,于愿已足矣!”

    顾岳被他说得心驰神往,决心一定要按着袁先生的指导,好好训练小学堂的学生们。

    阳县高等小学堂与大多数新式学堂一样,在公历九月一号开学,开学典礼上,何思慎向全校师生介绍了今年新来的两位先生,一位是教务长袁致礼,一位是美术与音乐教员何师我,这位是何思慎在日本的校友,论起来还是何思慎的远房族弟,也是思字辈的,不过自己改成了这个名字,新近才学成回国,便被何思慎拉过来,先从美术与音乐教起,慢慢有经验了再教别的课程。

    这两位,学生们都要正正经经地称一声“先生”。

    顾岳是教官。

    不过,讲台下大多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在背手而立、挺拔如松的顾岳身上。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生制服,其实是军装,顾岳这一身又是量身定制的新装,穿起来尤为英武;他没有带军帽回来,何思慎便从肖局长那里拿了一顶衡州驻军的军帽来,又按着讲武堂的规制,在帽顶镶了白底红边,帽箍罩了一圈一寸宽的红呢,这种红箍帽在讲武堂中推行之后,整个滇军都采用了,所以滇军还有一个俗号“红头军”。那支□□,则扣在腰间的皮带上,令得台下学生线,时不时地从顾岳脸上溜到枪上。

    先生们就在讲台上盯着,学生们不敢交头接耳,但是一个个相视以目,眼神飞转,压不住的兴奋激动,看得袁先生眉头直跳,何思慎则含笑不语,心想这仰岳这小子经过的风浪多了,果然很能镇得住场。

    开学典礼一结束,学生哄然散开,纷纷打听台上教官的来历,顾岳两个小表弟得意洋洋地向大家宣传了一番,他们年纪小,知道得不多,但就只顾岳跟着父亲在滇军中长大、又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然后从昆明只身回到阳县的这些经历,已经足够大家浮想联翩了。

    所以第二天下午,在教室后头的小操场上开始军事训练时,盯着顾岳的这些视线越发热烈。

    袁先生先讲了一遍军国民教育的意义,以及长沙城里的新式学堂实施军国民教育的成效,之后才由顾岳上前来开始训练。

    究竟应该如何操练,顾岳也没有经验,于是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初级课程,减了份量搬过来,首先便是编队。阳县高等小学堂总共七十三名学生,分为四个年级,顾岳按着袁先生的指点,就着年级分队,以便于先生们安排课程;分队之后,再轮流整队,顾岳拿着两尺长的教鞭,挨个纠正在他看来简单得如同吃饭喝水、却屡屡出错的整队动作,感觉真是心累,面上却仍是绷紧了不动声色。

    花了七天时间,每次用一堂课训一个队,总算将五个队都训得有点齐整样子了,然后才开始教简单的步兵操典。

    这期间顾岳倒没有遇到过胆敢挑衅闹事、不听指挥的学生,这让他很意外。就算在纪律严明的讲武堂里,也是有让教官头疼的刺儿头的。

    后来顾岳才知道,学生里很有几个消息灵通的,打探了些真真假假的内情回来,说顾岳是从昆明乱军中杀出来的,回乡后遇到土匪又杀了个七进七出,上回还在八桥镇干掉了郭瞎子,连程旅长遇到刺客的事情也被打探到了几分,然后传言说刺客都是顾岳干掉的。

    这样的传言,在顾岳某次带学生去山上野营操练,顺手拔枪,看起来连瞄准都没有,就三枪打死三头野猪之后,愈演愈烈。然后学生们看向顾岳时,更为敬畏,简直有些战战兢兢了。

    何思慎向顾岳说起这些传闻时,何师我笑得直拍桌子:“仰岳啊,再过些年头,乡里就可以编戏来唱了!”

    顾岳窘迫得无话可对。

    何师我又道:“要不这样吧,下次我上音乐课时,你来教学生唱一唱你们的校歌,亲近亲近,免得将你传成个青面獠牙的丘八,到头来没有哪家姑娘敢和你说亲。”

    小姑姑一听这话,便坚持让顾岳也一定要去教学生唱歌。

    顾岳被小姑姑推着去教了校歌。教完一轮下来,的确有点成效,至少两个表弟能够拉来几个胆大的同窗和他说说话了,原来可是怎么都拉不过来。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