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开辟新战场
李东顺带着村里头一百来号回到南海的时候, 大表哥正拎着包走人。
不走不行, 他怕自己再呆下去, 苏联人会把整个太平洋舰队全都卖给他。
做坏事也是要人带头的。
既然已经有人卖了飞机,拿着钱大摇大摆走了,他们卖炮艇根本就不算什么, 而且还附赠炮弹。
大表哥看得心惊胆战,他明明是大大的良民, 怎么一下子就沦落成军火贩子了?
可这些东西他必须得接着, 因为人一旦起了犯罪的念头就不会轻易消下去。
这个买家不行, 那找下一个买家好了,反正必须得卖出去。
大表哥可不敢忘了太平洋舰队是驻扎在越南人的金兰湾。要是这些东西全都落在越南人手上, 后果将不堪设想。
到今天为止,越南人都坚定地相信他们拥有南海全部主权。
更何况东南亚本来就局势复杂,各种非法武装力量层出不穷,几乎三天一大打两天一小打。
万一苏联人卖红了眼, 连他们的核武器也一并拿出来卖了,那简直就是定时炸.弹。
从一开始10美元一支的火箭筒,到后面直接批发价,大表哥每在岛上停留的时间多一天, 感觉自己的人生下限就掉一个档次。
他现在已经不指望能够停留在地狱18层了, 估计19层阎王爷都嫌他碍眼。
饶是这样,卖红了眼前苏联人仍就不满足, 后悔没有在国家解体之前将加里宁号直接拖出来卖掉。
12月22号的时候,这艘军舰离开金兰湾, 返回苏联本土了。
现在整个基地只剩下三艘后勤补给船。这个不能卖,卖了的话,留在基地的人连饭都没的吃。
大表哥听着乌克兰海军一本正经的话,差点没吓晕过去。加里宁号可是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整个苏联也没几艘。
那位海军中校不满地挥舞着拳头:“哈!废铁,他们一定会以报废的名义卖掉的。哈,我太了解他们了,那些将军。他们每个人都在打着算盘,怎样从这个国家身上吸到血,卖掉自己士兵的武器,然后去买西方社会的奢侈品。是他们毁掉了伟大的苏维埃。”
大表哥听得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因为好像他也在做着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不,我是苏联人,我永远只属于苏维埃!”
愤怒的海军中校还是拿着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货币——美金,大摇大摆地走了。
他不干了,他不是叛徒也不是逃兵。因为是祖国背叛了他。
沮丧的情绪是引子,飞行员的胜利大逃亡成了刺激,太平洋舰队每天都有人想方设法地离开。
其实情况也许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是人是一种需要精气神撑着的生物。
一旦那股气散了,就好像什么都没了。
有的时候,大表哥都怀疑,这些军人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倒卖武器,是真的因为需要钱重新开始生活,还是出于一种报复心理?
祖国背叛了他们,他们为之付出信仰的苏维埃背叛了他们,所以他们抱着一种毁灭的快感,将手上所能够得到的一切统统毁掉。
大表哥龇牙咧嘴,真是暴殄天物啊。
当初设计制造这些武器,花费了多少人的心血!
他得赶紧再往北方去,尽可能的保留些人类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猜也猜得到,美国人是绝对不会让解体后的苏联国家还保有这么多武器。
他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劝说俄罗斯还有乌克兰这些国家销毁“多余”的武器。
俄乌等国如果想从美国人手里头拿到经济援助的话,那肯定得端人饭碗服人管,不想销毁也得销毁。
反正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保管维护这些武器。
哎呀,制造武器的可都是好钢铁,有些东西只能用特种钢材。
回收废铜烂铁上哪儿不是回收,他还是急人之所急,难人之所难吧。
最起码的坦克改造一下,也可以当做开荒的拖拉机呀。
大表哥怀揣着一颗忧虑世界和平的心踏上新征途。
他这人一向勤俭节约,从来看不得浪费。
班长瞅着默不作声的阿辽沙,有点儿替这孩子犯愁:“你是个什么打算啊?”
大表哥都主动提出可以带他回海参崴,刚好他身边缺个帮忙打下手的人 。
可惜阿辽沙不愿意,他不想回去。
“那要不你回金兰湾吧。”班长帮着出主意,“万一要撤的话,俄罗斯肯定会安排你们撤回去的。”
他咽下了后面的话,只是撤回去以后,日子要怎么过就很难讲了。
听说现在俄罗斯境内情况不太好,有1万亿卢布的内债跟1200亿美元的外债,形势很紧迫。
据说叶利钦已经在国内开始休克疗法。
班长没搞懂啥叫休克疗法,但是孙工跟他那位大表哥对此的反应都是一声冷哼。
叶利钦会将俄罗斯带入灾难当中去的。
一个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而且宏观调控反应迟钝的国家,最先要做的是稳定宏观经济环境,而绝非盲目地实现什么自由化。
远的不看,就看看1988年中国取消价格双轨制导致的物价飞涨。
这还是在中国轻工业相当发达,基本上不影响老百姓吃饭过日子的情况下发生的,何况国家还具备强有力的控制力。
结果怎么样?结果中央不得不紧急叫停物价闯关,让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俄罗斯本来就缺衣少食,民生物资储备量严重不足。
这个时候搞休克疗法,用不了多久,物价就会涨到老百姓完全承受不了的地步。
真到了那份上,估计就能实现他的目标,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了。
因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当中浸透满了鲜血。
手中有权的人肯定会趁机中饱私囊,当倒爷这种事情,他们太有经验了。
表兄弟俩说的太高深,班长听得云里雾里,却觉得俄罗斯照搬人家的经验肯定行不通。
中国老话早就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干啥都要因地制宜呀。
他得因地制宜地帮阿辽沙想个出路。
年轻的预备役海军摇摇头,蓝色的眼珠流淌着都是忧郁:“我不想回去。”
“人哪能不回家呢?”班长劝说他,“你不回去的话,你家里人会担心的。”
阿辽沙的蓝眼睛只看着大海:“我没有家人了。”
他的脸上浮现出苦涩的笑容,“1981年普希金机场,我的父亲当时在那辆飞机上。”
邹鹏瞪大了眼睛,那场号称苏军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整个太平洋舰队的高级将领除了因故没有搭乘的参谋长之外,其余人都在那场空难当中遇难。
从此以后,失去了指挥核心的太平洋舰队逐步走向衰亡。
阿辽沙勉强笑了笑:“所以没有谁会惦记我的。我的祖母已经去世了。”
孙泽在边上吃着自制的棒棒糖,他自己拿白糖加上柠檬汁混合在酒瓶盖子里,用小火烤出来的,味道还真不错。
孙少美滋滋,很愿意炫耀一下。
他随手翻了根给阿辽沙,眼睛看着邹鹏,下巴微抬:“你问问他到底想怎样?”
一直赖在这儿不走也不是个事啊。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这小子都快赶上无苦那个小和尚了。
阿辽沙鼓足勇气:“我不想回去,我想留下来。”
孙泽差点儿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
这算哪门子道理?他们就是真的要策反也不至于策反他一个预备役士兵啊。
孙少哭笑不得,语气掩饰不住调侃:“那我倒是想问问,你留下来做什么?帮我们干活吗?”
年轻人,虽然我们号称是工程队,可是谁都知道我们是海军。
难不成我们还要再找个小雇佣兵?
阿辽沙毫不胆怯,相当敢想也相当敢说:“我想留下来学着种菜。”
其实他早就想了。
他往返金兰湾与海岛之间这么多趟,眼前的这位工程师,不是忙着看图纸指挥打捞军舰就是忙着种菜。
明明只有这么小的一片地方,可他们种出来的东西却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无论是海芦笋还是空心菜亦或者是水芹菜,阿辽沙都觉得好吃极了。
他想,如果他跟同伴们也能够种菜的话,加上从海里头打捞起来的鱼虾,最起码的,他们不用饿肚子。
谁说军人不能够做这些事情了?他看中国海军都在做呀。
孙泽越听眼睛瞪得越大,到后面他连嘴巴都张开了。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小子可真够能想的。
孙工要义正言辞地强调一句,他的主职真不是种菜。
这不过是他个人的一点小小的爱好而已。
孙泽犯难,要是阿辽沙想拿一笔钱走人的话,自己皱皱眉毛,勉强掏腰包也就算了。
可他想留下来,情况好像就有些复杂。
孙泽眉头紧锁,迟疑了半天拿不定主意。
明里暗里撺掇前苏联舰队四分五裂各自当逃兵是一回事,收留前苏联的逃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种事情素来可大可小,叫人抓着了把柄就不好看了。
跟着李东顺一块来岛上领取蔬菜种子大婶先嚷嚷起来:“哎呀,不就是孩子找不到工作,想找个吃饭的营生嘛。我瞅着这孩子挺精神的,是个干活的好手。”
人类是从母系社会走来的,整个海岛就这么位女同胞。大婶一发话,连孙泽都开不了口反对。
于是当他们坐上前往南沙村的运输船的时候,孙少整个人都晕晕乎乎,他怎么就答应了呢?
阿辽沙可是前苏联登记在册的预备役士兵。
大婶可不管这些,就瞅着这娃娃长得怪俊,模样怪可怜的。
听说洋娃娃没爹妈孤零零一个人,大婶的母爱简直爆棚了。
她一个劲儿地强调,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只要勤勤恳恳好好干活,就绝对没有饿死自己的道理。
阿辽沙模样儿腼腆,无论大婶说什么,他都乖乖地听着,看上去可怜又可爱。
孙泽在心里头冷哼,想当初无苦跟他出门长见识的时候,看着比阿辽沙还老实呢。
船一靠岸,李东顺就嚷嚷着招呼人过来,赶紧把种子给泡上。
现在冬天,难得下雨,刚好昨天才赶上一场蓄积了几大集装箱的水。
他要赶紧给种子催芽,然后培育出稻苗来就种下去。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懒人稻,听说只要好好打理,保证充分的光照与水份,就南海的这天气,一年割三茬都不是问题。
“蚯蚓怎么样了?养活了没有?”李东顺一边嚷嚷着,一边往后厨走。
按照岛上原本的规划,厨房垃圾都是用来发酵产生沼气跟沼渣的,可李东顺舍不得,他想用来养蚯蚓。
不是怕岛上没土吗,让蚯蚓吃了垃圾生产土就好。
他这蚯蚓可不是一般的蚯蚓,是从江州大学生物实验室里头拿出来的新品种。
小老板说这蚯蚓吃下去垃圾后,能够生产出黄腐酸。
李东顺没整明白黄腐酸是个什么玩意头,但听说最好的肥料就够了。
他风风火火的,直接不提阿辽沙这一茬。
大婶又在边上对着小孩子嘘寒问暖个不停,给人张罗住宿跟吃饭的营生。
孙泽迫于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默许了阿辽沙留下来。
可怜的前预备役士兵从上了岛之后,就处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中。
先前他常去的那个岛不算,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毕竟不是种菜。
可是这里情况不一样,从遥远的中国大陆移居过来的居民已经把这儿打造成一个热热闹闹的村庄。
踏上岛的第一眼,他看到的就是生机勃勃的红树苗,沿着海岛围了一圈。
再往里头靠近点儿,摆着一个个大铁桶,里头种植的不知道是什么果树。
抬起头来,刷得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房子周身都挂满了各种蔬菜,他还看到了豆荚一样的东西掩在紫红色的花朵后面。
海岛上用渔网圈了一圈,里头的大白鹅正怡然自得地梳理自己的白毛。
旁边的鸭子已经下了青皮的蛋,得意洋洋地咔咔直叫。
大婶满意的不得了,这儿真是四季如春。
瞧瞧,都寒冬腊月了,她穿着件单衣都没觉得冷。
“老天爷赏饭吃呢。”大婶语气自豪,“这么好的地方要是饿死了,就只能怪自己懒汉。”
她还想抱几只鸡婆,鸡婆聪明着呢,它们才不会随便跳下水里头去。
村里头的人都在忙着组装蔬菜床,今天是来不及种植水稻了,但并不妨碍水芹菜,菠菜,茼蒿,空心菜这些下水。
后面他们还要种西红柿,辣椒,茄子,岸上能种的东西,他们这儿一样都不能少。
同伴招呼大婶,大婶立刻拉着阿辽沙过去帮忙。
有路过的渔船过来打招呼,拿他们刚捕到的鱼虾来换他们种的海水蔬菜。
李东顺立刻大步走过去,直接拿着一板蔬菜浮床,让他们接了还泡在水里头。
“这个回去吃,一茬接着一茬,根泡在水里头就行。”
渔民很痛快地应下,等吃完了蔬菜,剩下的浮床他回头的时候会交到海军基地那儿,到时候从那边拿押金。
阿辽沙听不懂中国人之间的交谈,可这并不妨碍他心里头暖呼呼的。
这种安逸宁静的生活,这种在阳光下劳作的日子,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渔船走了,又有补给船靠岸。
一踏上岸,政委就大声跟村民们打招呼,强调今天来的有好电影,大家伙儿晚上可以一块热闹热闹。
他一路走一路夸奖,还是人民群众智慧多,看看这岛都建成什么样了,哪个来了都得竖起大拇指夸奖一声好。
孙泽在边上微微的笑,颇有点宠辱不惊的味道。
表彰他听多了,他才没感觉呢。
邹鹏默默地看着孙工,心中暗道,那你别把嘴巴拼命往耳朵上凑啊。
政委瞟了眼阿辽沙,跟没认出来人一样:“这是海上的水手不想干了,想在咱们这儿扎根?”
阿辽沙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胡乱点头。
旁边大婶给他帮腔:“这孩子干活勤快着呢。咱们人手少,就让他留下来,帮忙做事吧。”
政委微微点头,居然就轻描淡写地放过了这件事。
他抬高双手拍了拍,示意大家听他说话:“后面过来的同志们会越来越多的,以后大家伙儿有什么事,直接联系咱们三沙市的周同志就好。”
孙泽挑高了眉毛,三沙市,他还真是头一回听说有这么个县。
政委理所当然:“咱们虽然军民鱼水情,可没有军队掌管一方政权的道理。所谓三沙市,自然就是管着西沙,中沙跟南沙。有政府给大家做主,大家伙儿都不用怕。”
岛上立刻发出欢呼声,众人纷纷跟周同志握手问好。
周同志赶紧趁机发放选民表,既然已经是个正正规规的村子,那他们必须得选出自己的村领导干部,后面才好力气往一处使,建设好整个三沙市。
孙泽在边上不知道该摆出个什么样的表情来。
都说他胆大包天,可跟领导们比起来,他就是个孱头。
政委笑容可掬,伸手拍了拍孙泽的肩膀:“小孙啊,来我们南海有一年多了吧,感觉怎么样?”
孙泽言辞谨慎:“在摸索中学习。”
政委点点头,语气轻飘飘的:“那就好,我现在宣布,你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你的任务。”
孙泽脊背一凛,赶紧站直身子,进入待命状态。
政委倒是语气轻松:“所以现在你可以归队了。回你原先的部队去。”
班长大吃一惊,直接嚷嚷出声:“政委,你怎么不把孙工留下啊?”
一块儿朝夕相处了这么久,他已经完全忘记孙泽不是在南海舰队服役的。
政委双手一摊,露出个苦笑来:“没辙啊,他们不肯放人,已经冲到咱们基地,快要打架了。”
邹鹏也同样沉浸在震惊当中,就要走了吗?孙工就要离开南海了?领导到底要让孙工去哪儿啊?
孙泽张了张嘴巴,立刻敬礼领命。
他还以为自己会在南海一直呆到退伍呢,没想到剩下来半年的时间,这帮子家伙还要想办法折腾他。
得,去就是了,天南海北,有几个人当兵能像他一样满世界跑的。
当天下午,在岛上吃了第一顿也是最后一顿饭的孙少一抹嘴巴,包袱款款的跟着政委上了回程的舰艇。
等待他的,是未知的征途。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