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宋穿之懒皇帝 > 第41章

第4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九月初十六的深秋下午,呼啸的北风卷着枯黄的长叶草飞舞, 看天色将要有大雪。

    辽国的上京临潢府王宫, 国主耶律洪基放下了他心爱的佛经和唐诗,面无表情的看完了最新的战报, 低头看向跪在地上的耶律仁先--给大宋兵借道又主动来上京领罚的太阿郡将军。

    “所以你的意思是,大宋的小官家要的是燕云十六州, 对于其他的辽国地盘秋毫无犯?”

    “回国主,正是。罪臣心知大宋军的攻势,本打算全城军民以死硬拼,没想到大宋的皇帝送来书信说是借道, 罪臣顾虑全城百姓的性命赌了一次--大宋的中路军真的是借道。”

    耶律仁先面色赤红,不管怎么说他一兵未发让大宋军过了他的城, 就是罪不容恕。

    耶律洪基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头脑里想着雁门关到析津府的地形图,乱哄哄的,挥挥手让他退下;耶律仁先因为国主的仁慈眼眶发红,张嘴欲言却又自觉没有颜面多谈, 重重的行了大礼退下。

    寂静无声的大殿里, 孤身一人的耶律洪基拿起大辽地图, 瞅着上面南京道这个地方,想着老祖宗获得了燕云十六州的功绩, 想着这一百多年来因为燕云十六州和大宋打的战事, 耗费的巨资,死去的族人, 心里愤怒犹豫纠结各种情绪交杂一起,久久不能平静。

    当年的高梁河一战,纵然辽国因为骑兵的威力和耶律休哥几位猛将的计谋守住了幽州,却同样死伤无数、损失惨重。否则在辽国大胜之际,缘何没有乘胜追击兵临汴梁,反而选择和大宋谈和?

    自打大宋的太上皇登基,宋辽四十二年不识兵革,汉蕃一起休养生息,和乐一家。可是自打大宋的小太子登基的消息传来,他就开始担心--那个懒懒的、可爱的小娃娃,不管是谁传给他的消息,都是无欲无求。

    深谙佛法的他非常明白,无欲无求,同样是无欲则刚。

    遥想当年他做太子的时候,一时兴起化装成使节贺正旦使的随从混进汴梁城,自以为此事人不知鬼不觉,其实大宋安插在辽国的细作早就将情报反馈上去。

    当年的太上皇接见辽国来使后,笑嘻嘻地走下殿将他从人群中隆重请出,拉着他的手游览大宋禁宫,品赏大宋美食,还把当年三四岁的太子殿下--现在的官家领来和他一同玩耍,言说以后兄弟一家亲。

    最后分别的时候,更是语重心长地劝勉他这位别有用心的辽国皇侄:“朕与汝一家也,异日惟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

    “惟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他登基后一直将这句话牢记于心。

    因为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友好的友人情不自禁露出笑容的耶律洪基,想起了他唯一的儿子耶鲁斡,抬脚来到了儿子的学宫。

    四岁大的耶鲁斡长的胖乎乎的、虎头虎脑的壮实,一身儿契丹族的绿花窄袍加小套裤的金线丝绸,显示着他尊贵的身份。还没剃头的他梳着汉家儿童的发型,用丝巾缠出来两个鬏,一边一个盘在头顶好像两个发疙瘩,后脑勺上乌黑的头发梳直垂向后背。

    正在跟着老师开蒙的耶鲁斡看到父王进来后立刻小大人一样的起身行礼。

    “今儿学了什么?”耶律洪基哈哈笑着弯腰抱起他,轻声问道。

    “学了《千字文》的后半段,孩儿背给父王听。”被老师们评价“幼而能言,好学知书”的耶鲁斡奶声奶气的把他刚刚学会的文章背了出来,“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

    耶律洪基瞅着儿子摇头晃脑的小模样,脑袋里又想起来当年那个白白胖胖的,被一身儿大红常服显的尤其喜庆欢乐的小官家,想起自己看到他懒得走路的可爱样子,蹲下身来抱着他和太上皇散步消食的场景。

    与此同时的秦国王府里,时任辽国的兵马大元帅、北院枢密使的皇太叔耶律重元,同样因为大宋官家御驾亲征,举国兴兵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儿,和他的儿子耶律涅鲁古聚在一起商讨大计。

    “你--你--你居然要学石敬瑭那个小人?”年迈的耶律重元听完了儿子的计划,瞪大了眼睛,气怒交加,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有这样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想法。

    石敬瑭给辽国送上了燕云十六州,被他们的老祖宗封为晋国皇帝,这是事实。可是他们契丹人和汉人一样鄙视他,看不起他,唾弃他,更是事实。

    年轻气盛、体格剽悍的耶律涅鲁古满脸倔强和不服。

    “就算我们不送上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也会攻打下来。不说大宋皇帝的个人武力和霹雳弹的杀伤力,单看现在大宋的这股子气势就知道他们对于燕云十六州势在必得的决心。更何况打下来西夏的大宋有了骑兵,我们根本没有胜算。”

    因为儿子的强词夺理,耶律重元气到了极点反而冷静了下来,“这是两个事儿。你要皇位,你要谋反,我都不阻止你。可是你要学石敬瑭的小人做法,不行。”

    “父亲,你就没后悔过吗?”被尊敬的父亲断然拒绝的耶律涅鲁古激动的面色赤红,声音嘶哑,“耶律洪基哪方面比孩儿更适合做大辽的皇帝?他哪里比孩儿强?”

    听到儿子压在心底的愤怒不满,耶律重元一瞬间面色灰败。

    当年那个沉稳闲静、严厉刚毅的侄子做了皇帝以后天天沉迷佛法、昏庸无能,让他心情复杂;因为他的退让导致自己的儿子没有机会做皇帝,更是让他愧疚的很。可是,这不代表他可以容忍儿子走上石敬瑭的后路。

    “耶律洪基是不合适,可是你想想你刚刚说的话,这是一个契丹人应该说的话吗?”

    父子俩箭弩拔张,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耶律重元怕儿子又出门找野心勃勃的奸贼耶律乙辛商量卖国举事的计划,直接把他困在家里。

    远在汴梁的大宋皇宫里收到儿子要发兵幽州的太上皇,也在和太上皇后诉说大宋和辽国的关系。

    “耶律洪基在政事上糊涂了些,心却是好的。”对临潢府的局势心知肚明的太上皇,感慨的说道。

    性格刚硬的太上皇后对此很不认同,“作为一个人君,糊涂就是大过。”

    自知说不过的太上皇抬手摸摸胡子,捧起黑瓷大碗喝了一口温热的沉香水,学着儿子说话的模样,慢吞吞的说道:“宪娘的脾气越发的大了。”

    太上皇后喷笑出来。虽然父子俩的表情动作很像,可是太上皇这一张菊花脸做这个委屈巴巴的表情,和儿子睁着大眼睛做这个表情,给人的感觉--实在是相差很大。

    “是宪娘的不是,给上皇赔礼。”

    太上皇后有模有样的躬身行礼,引得太上皇很是乐呵,把她最喜欢吃的一款点心盘子朝她面前推了推,又开始了日常唠叨,“这场大雨,哎,万幸黄河没有出大事。这都快一个月了,也不知道皇儿的包裹有没有丢失在路上?”

    “丢失倒不会,大雨堵路,晚些日子很正常。”太上皇后虽然也很着急儿子的消息,却是和往常一样的劝慰他。

    想着宋辽之间这些年的友好相处,以及太上皇和耶律洪基的叔侄“情意”,她忍不住又补充了一句,“皇儿有分寸。他只要燕云十六州。”

    想着儿子的聪慧仁爱,太上皇也是感叹,“我明白。皇儿临走前也说了,他会先和耶律洪基谈判,如果可以用钱赎回幽州,或者其他的方式,都会先试试。”

    老两口闲聊了半天,对于当年太=祖皇帝试图用银钱赎回燕云十六州,以及太宗皇帝兵败高粱河大腿中箭无奈退兵的事儿,难免又是一番感叹。

    风势渐大,吹的小桌上初初盛开的墨色菊花大幅度的摇曳起来,黑里透红、色泽明亮的花瓣儿几欲飘落,太上皇赶紧起身挡住风势。这可是儿子最喜欢的一盆墨菊。

    老两口小心翼翼的护着菊花,亲自给搬到避风口。

    “希望等到皇儿回来的时候,它的花儿还在。”太上皇后望着它好似荷花的独特花型笑着说道。

    “应该可以。去年就开到了过年。”太上皇抬头看看天色,日头落下快到晚饭时间,正准备喊着太上皇后去用膳,突然听到王宫令欢喜的大喊声,“上皇,娘娘,官家的包裹来了。”

    来了?老两口刷刷转身,眼见侍卫们抬着一个老大的大包裹进来院子,当下就快速的走到跟前。

    灵州的干大枣,满满的一大袋子;还有其他的各色地方特产也都是分量足足的,怪不得这么大一个包裹。

    已经从小张子的来信里知道儿子买东西不知道讲价的太上皇后笑了笑,吩咐宫人把东西都归置放好,迫不及待的凑到太上皇的面前和他一起看信。

    “皇儿去放了灯,还去骑骆驼游玩沙漠?这孩子…”太上皇后想着上个月尚且在世的李元昊和西夏武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儿子这个游玩估计不单纯。

    对江湖人的事儿一知半解的太上皇乐呵呵的笑道:“他能不被战争影响出门游玩,很好。平时懒得动弹,可是到了灵州怎能不去骑骆驼看沙漠?多动动才好。”

    太上皇后不想和他多说,干脆拿起儿子的画一一的打开。

    一共五副画,画的都是西北风光。黄河滔滔、两岸的山水花木、草原牛羊、湖泊河流,即将丰收的稻田果园、满脸喜悦憨笑的当地人、、、,亲娘看着这些画儿里面透出来的,和以前一样纯粹的懒怠欢喜之情,担着的心放下了一半儿。

    画心言志,看来皇儿确实是没有受战争的影响。

    “生机盎然、五彩缤纷,大西北的秋天确实是灵性十足,看的人心潮澎湃。”亲爹对儿子的画爱不释手,拐着弯儿的夸儿子。

    太上皇后肯定的附和,“不愧是‘灵’州。”

    把这几幅画儿放好打算晚饭后再慢慢的品,太上皇轻轻的打开最后一幅画后,不由的睁大眼睛,“日出图?”

    儿子这是要起多早才能到山上赏日出?亲爹娘对视一眼,对于自家的懒儿子能早起看日出的事儿甚为惊奇,脸上的笑容亮的晃眼。

    儿子一定是为了给他们画西北日出才早起的。

    太上皇后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言不由衷的说道:“这么早起来,难为皇儿。你说日出有什么好看的?我们不是天天看?”

    “可不是?虽然因为大漠和山岭看起来和汴梁的日出不大一样,可都是日出不是?皇儿还是睡好觉要紧。”

    心里因为儿子的孝顺高兴的好像外头拥着秋叶欢快起舞的秋风一样,老两口满脸的笑意抑制不住,一起唠叨着儿子的“小题大做”。

    “宪娘仔细瞧瞧这日出图,我怎么看着哪里不大对?”太上皇抬手揉了揉眼睛,觉得是自己老眼昏花。

    太上皇后抬手看了看天色,傍晚时分,光线正好。低头再仔细的瞅瞅,惊觉到,“这画儿--没有线条。”

    “对,对。”太上皇反应过来放声大笑,“皇儿聪明,这法子都想的出来。”

    “当初让皇儿画画,只是为了让他动一动,没想到皇儿在画画上这般有天赋。”太上皇后同样震惊和开心的不行。

    亲爹娘捧着画儿凑近了使劲儿的瞅,越看越觉得这画儿好。

    太上皇眼里闪动着属于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兴奋的对太上皇后说道:“皇儿大才,我要去政事堂一趟。”说着话,他把画儿仔细的收好,迈开大步就朝大臣们处理政事的政事堂走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上京,巴林。 东京,辽阳。中京,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同。南京--析津府--燕京--北京。辽国五京。

    耶鲁斡,大名耶律浚,母亲是耶律洪基的皇后,后来他被封为太子。二十岁的时候,被奸臣耶律乙辛陷害,被耶律洪基冤杀。耶律洪基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耶律浚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辽国末代皇帝。

    耶律洪基和他叔叔一家的恩怨,上辈子的哈。当年耶律洪基的爹,被当时的太后逼迫,甚至要被废改立耶律重元做皇帝,但是耶律重元和他哥哥感情好,就给他哥哥,耶律洪基的爹通风报信。然后耶律洪基的爹掌权后,曾经发誓说,将来皇位传给他。

    结果当然是儿子比弟弟亲嘿。

    历史上,1063年耶律涅鲁古谋反兵败被杀。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