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二天, 周立成送走谭绥, 自己也坐车回家了。
他到家的时候, 周母正对着一张纸在写告示。明天至味产品就要在县城的几个大超市上架,今天也是周母他们摆摊的最后一天, 所以需要通知食客一声,顺便宣传一下至味。
晚上他们出摊后,食客们看到告示的时候, 瞬间都激动了起来。
“什么意思?这是以后没得吃了?”
“怎么就不卖啦, 每天晚上我一家老少都指着您家的豆腐下饭啊!”
“这样吧, 你们每天就摆半小时吧, 我们不嫌时间少了,成不?”
周母笑着道:“虽然以后在二高门前你们吃不到我家的铁板豆腐了, 但可以去超市里买我们家的调味料啊, 都看到了吧, 就叫‘至味’,口味也不止你们吃的这一种, 除了麻辣的,还有烧烤味儿的,孜然味儿的, 香辣、酸辣都有, 你们买回去自己做也是一样的。”
有食客嘟囔:“老板我不会做饭, 你给我调料我也只有干瞪眼儿呀!”
“不会可以学呀。”周母笑呵呵的, “叫家人做也可以。”
周母始终笑意盈盈,有些食客心里再不高兴也没法儿生气, 人家不摆摊了,总不能把人强制压在这里给他们做豆腐吧。
大部分人虽然确实遗憾以后不能再吃到周母做的豆腐,但是也想得开,人往高处走嘛,周家这个手艺到哪去都吃香得很,就算不卖调料但人家只要想赚钱,肯定不会一直待在这么个小县城里。
大家怅然若失地排着队,与以往的热闹不同,今夜的食客们好像都被悲伤笼罩了似的,安静极了。靠近周母这个小摊的其他摊主心中也开始发愁,靠着周家的豆腐摊子,这几个月他们也跟着蹭了不少生意,比以前自己摆摊时赚得多,但等周母他们一走,他们的生意恐怕又要变回以前不温不火的样子了。
街道入口的摊主们倒是挺高兴,周母的摊子走了,那些被分走的客流量怎么着也得回归一点了吧。
晚上收摊回到租房后,周母才心有余悸地说道:“你们看到今天那个大爷没,一听我们以后不摆摊儿了,妈呀那眼睛瞪得,我都以为他会把我摊子掀了。”
周桂玉笑了两声,“凶的我倒不怕,你没看见有个小姑娘,我听她问的时候,嗓子都带颤音了,我生怕她哭出来,哄不住怎么办。”
“这还是咱家豆腐太好吃了。”陈飞鹏道,“美食多能慰藉人啊,换我我也舍不得。”
周母叹道:“好多食客跟咱们都熟了,以后不去摆摊儿见不着他们,想着还是有点舍不得。”
“人嘛是这样的。”周桂玉道。
周母唏嘘着,以前哪有这样的闲心去挂念这些事,她和周桂玉提起半年前彼此的情况,那时候两家人都很绝望,没想到只是半年时间,生活就发生了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们闲聊着,顺便跟周立成说了周家的事。
周立成不在家的这几天,周家天天都会来人。
周家人也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说出去不好听,所以不敢真的到摊子闹事,只敢白天找到周母他们的租屋。不止周永富来,周永贵也来,话里话外都是一家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再生气也不能置血缘亲情于不顾呀,等劝不听周母后,甚至还不辞辛苦地把周老太也带来了。周老太当时来了后一阵哭啊,哭得租房的邻里都出来看热闹,周母也撕破脸皮,把这些年周家人对她做过的缺德事儿都说了出来,着重强调了一下明明家里有存款但就是不肯借钱给右手骨折的外甥动手术这件事。
周母他们在这里住了快半年,平时没少请这些邻居免费吃铁板豆腐,因此关系都还不错。加上吃人嘴短,这些人都帮着周母说话,最后周老太几个自然闹了个没脸,悻悻地离开。然后他们好像终于意识到周母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了,也不知是彻底歇了心思还是在家养精蓄锐,反正第二天就没见他们再来。
周母几个的房子只租了半年,眼看着就要到期,现在不摆摊,他们也不缺钱,自然想换个更舒适的地方住着。他们打算明天就去找房子,到时候周家人再来,他们早搬走了,看周家人到时找谁闹去。
因为心里不再有期待,所以周母说起周家的事,没有半点难过。听着他们的笑声,周立成忽然感觉到兜里的手机在震动,他拿出来一看,是谭绥打来的。
周立成拿着电话上了楼,“谭绥。”
“到家了?”可能因为在电话里声音有点失真的缘故,周立成觉得谭绥的声音,总是比现实里面对面时听着要温柔。
“到家了,你呢?”周立成推开他现在住着的谭绥的房间,懒懒地在椅子上坐下,他听到谭绥那边有什么声音一直在刷刷地响,疑惑道:“你那边什么声音?”
“数钱的声音。”谭绥的声音带笑,“不是你建议我取点钱出来数数增加真实感?昨晚我就让人给我预约取款了。”
周立成没想到谭绥真这么干了,忍俊不禁,道:“感觉怎么样?”
谭绥道:“非常好,非常真实。”
“手抽筋了吗?”
“快了。”
周立成扶额失笑,然后他问谭绥:“去医院检查了没有?”
那边谭绥数钞票的声音停顿了一下,“明天就去。”
周立成听他还是那么漫不经心的,不由道:“心脏的问题你别不当回事,等会儿我给你发两个菜谱,可以养护心脏的,你记得叫家里的阿姨常做给你吃。”
谭绥的笑意越发明显,“好,我会交代阿姨。”
其实周立成和谭绥以前的生活圈子完全不相干,也就是这几个月才产生交集,并且也没怎么相处过,几乎所有的交谈都是在电话里。但每次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两人最后的通话时间总是能有半个小时以上。
直到下面传来周母催着让他洗澡的喊声,周立成才结束了和谭绥这次的通话。
周母在二楼楼梯边等着周立成下来,见他嘴角含笑,装作不经意地试探道:“聊这么开心,在和哪个女孩子打电话呀?”
周立成一下子就听出他妈什么意思了,笑道:“妈,我没交女朋友,是谭绥。”
“哦。”周母小小地笑了一下,她倒是知道谭绥会经常给自家儿子打电话,问道:“小绥和他外姨婆在京市还好吧?”
“挺好的。”
“那就好,快去洗澡,晚上早点睡,明天咱们一起去超市。”
周立成无奈一笑,“好。”
明天产品就要上架,周母他们知道产品卖不卖得好,不是一天就能看出来的事,但他们心里记挂着,明天一定要去超市亲眼看看才放心。
翌日一早,周立成还在做早饭,周母几个就急急忙忙地起来洗漱,商量着是不是先去超市看过再回来吃早饭。
周立成道:“你们现在去也只是和那些抢早市的大爷大妈们拼力气看谁先挤进超市,咱们不急,吃完慢慢过去完全没问题。”
周母还有犹豫,这时一股清凉的味道传来,沉睡了一晚上的馋虫,一下子就被叫醒了。
周桂玉往周立成那边瞅了一眼,道:“姐,要不咱们吃了再去,反正立成都快做好了。”
“对!”陈飞鹏苍蝇搓搓手,“我看立成做的米粉呢,不吃就坨了。”
周立成这几天不在家,他们都是自己做饭吃。在吃了很久周立成做的饭菜后再吃他们自己做的,入口的那瞬间,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吃猪食……
周母也很想念自家儿子做的饭,她看着已经上桌的早饭,直口舌生津,于是道:“那就吃了去。”
然后三人很快在各自的位置坐下,眼巴巴地看着周立成继续做早饭。
周立成今早做了一碟泡椒木耳、一盆三人份的酸辣白菜米粉汤、一盘用昨晚剩饭炒制的蛋炒饭,外加一碟薄荷鸡蛋饼。刚才周母闻到的清凉味道,就是薄荷叶传来的。
周立成做饭的速度一向很快,他的做饭过程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一场场精彩的表演,每天看周立成做饭,都是家里人每天固定的观赏节目。
将最后起锅的薄荷鸡蛋饼端上桌,早饭就可以开动了。
陈飞鹏拿着公筷,一人装了大半碗米粉在碗里,又各自加了一勺汤。川蜀这边的米粉,就是用米做成的很细的那种粉丝,在开水中烫一会儿就熟的,煮起来又快又方便。
蛋炒饭米粒分明,表层泛着一层晶莹油光,周桂玉吃了一口,发愁道:“等立成去了京市,我就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吃到这么好吃的蛋炒饭了。”
周立成道:“小姨可以去瑞和,他们家的蛋炒饭现在也做的不错,比我做的差不了多少。”
“唉……”周桂玉幽幽叹气,差一点都是差,这么长时间,他们的胃口早被周立成给养刁了。
周母咬了一口薄荷鸡蛋饼,口中满满地甜润清凉,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薄荷的味道一点都没损少,与鸡蛋的细嫩融合在一起,又显得十分温驯配合,口感非常奇妙。
“木耳好吃。”陈飞鹏吃得头都抬不起来,他一边嗦粉,一边给周桂玉夹了一点木耳到碗里。
碗中的木耳光滑黑亮,色泽非常好,并带着一股清香味,细看还能看出表皮暗藏的韧性。主料是泡菜坛子里的小米辣,入口的木耳酸辣十足,很是脆嫩。
泡椒木耳与蛋炒饭搭配起来吃,又是一种很特别的口感,周桂玉一吃就爱上了。
陈飞鹏将碗中最后一口米粉吃掉,终于抬头,“立成做的白菜为什么吃起来就这么水嫩甘甜,而我做的,吃起来就像浸了水的抹布一样,口感老得我都咬不动。”
“快别说了。”周桂玉忧伤道,“一想到等立成走了,我就要吃你做的抹布白菜,我这心都凉了。”
周母倒还好,“怕什么,我们可以用至味啊,怎么都吃得下去吧。”
“这倒是。”周桂玉说着,尝了一口米粉汤,酸辣中带着白菜的甜,简直爽到了心里。
陈飞鹏是几个人中饭量最大的,每天饭桌上几乎都是他收尾。周立成去楼上洗漱换衣服,家里两位女士在护肤,陈飞鹏带着饱食后的满足,一脸美美地收拾着碗筷。
然后早上八点半,一家子来到了县城最大的超市,几人直奔调味料区。
“这里这里!”周母几步窜到货架旁,兴奋地指着两瓶红色包装的调味瓶,“至味,看到没,这就是我们家生产的。”
“知道,知道。”周桂玉笑得合不拢嘴,显然也很高兴。工厂里的生产和私人自制的量可不一样,为了弄好比例,她天天和工人们一遍遍试验、沟通,又一遍一遍盯着机器运作,才有了今天正式合格的产出。
陈飞鹏手里提着个小篮子,上前拿了两瓶。
周母道:“别买呀,万一不够卖了怎么办!”
陈飞鹏道:“不够了超市会补货的,大姐咱们自己家的,必须买回去尝尝。”
明明吃过很多次了,但陈飞鹏这个行为周母和周桂玉都没觉得是在浪费钱,十分赞同道:“对,得买回去尝尝。”
这时有一个大妈推着小车从另一边走进来,周母拉着周桂玉往旁边闪,紧盯着人家,小声道:“小妹,你说她是不是来买我们家至味的?”
“不知道呀!”周桂玉也很紧张。
俩姐妹站在角落,目光牢牢地将大妈锁住,大妈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她拿了一瓶酱油后,推着车哗啦啦就赶紧从俩姐妹身边快速走过了,末了还回头用奇怪的眼神看了这俩姐妹一眼。
周母和周桂玉压根没注意,只是都失望地说,“唉,不是来买至味的。”
超市里随处可见的超市职员,见他们几个站在这里不动,便过来提供帮助,问他们要买什么东西。
周母赶紧道:“随便逛逛。”
然后俩姐妹手挽手,假模假样地绕着旁边的货架走了一圈,又默默地回来。陈飞鹏倒是还有闲心去给周桂玉挑挑零食啥的,只剩周立成好笑又无奈地跟着她们。
俩姐妹在超市里蹲了大半个小时,她们盯着来往的客人看,超市职员就盯着她们看,期间惹来无数奇怪的目光。终于在被超市职员赶出去前,她们看到了来买至味的客人,还是平日里比较熟的食客。
“等了那么久才一个人。”走出超市时,周母失落道:“也不知道今天能卖出几瓶。”
周桂玉也跟着摇头叹气,一副忧心不已的样子。
周立成道:“妈,小姨,明天超市就会搞新品促销,至味也在其中,你俩不用担心的。”
“对呀,你们担心啥呀。”看不得她们愁眉苦脸的陈飞鹏道,“你想想我们卖豆腐的时候,天天都不够卖的,有那种情况在前,你们觉得我们的至味会卖不出去?只要有第一个人买,自然就有第二个人买,而且你们要相信,只要吃过至味的,绝对会爱上至味的味道,成为至味的忠实回头客。”
陈飞鹏这话给俩姐妹打了不少气,周母还记着周桂玉肚子里还有孩子,必须得注意情绪,忙道:“对,这才刚开始,至味肯定会火爆全国的,走吧,咱们去找房子。”
当然,这天这么热,最后去找房子的,还是周立成和陈飞鹏,俩姐妹就在家里歇着。
陈飞鹏要跟着周立成一起去京市,到时候家里只有俩姐妹加一个周莉亚,必须找个环境好的小区。很多房子的房租在陈飞鹏看来是比较贵的,但在周立成这个后来人眼里,倒不算什么,而且十八线开外的小县城,房价本身就不高,以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完全毫无负担,既然有条件,让自己住好一点是应该的。
只要有钱,什么事办起来都比较轻松容易,考虑到周桂玉的肚子越来越大,骨子里还是比较节俭的陈飞鹏最后爽快掏钱,当天就和房东签了合同把房子租下来了。他们租下的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一百二十平米,十分宽敞。装修也很舒适明亮,看着便觉心情不错,房屋在城中的地段也是比较好的,出行都很方便。周立成把房屋内部用手机拍下拿回去给周母她们看,俩姐妹一眼就喜欢上了。房屋精装修,家具齐全,周母他们只管拎包入住。周立成独自一间房,等他走后,他的房间就给周莉亚住。
第二天周母他们就欢欢喜喜地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工作,连至味的促销活动都没去看。
县城里的大超市,天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促销活动,什么买卷纸送盆,买蚊香送凳子,要么是打折促销,再么是老产品带动新品牌,买XX就送XXX等等,这些促销手段都不新鲜,但老百姓们一直都挺买账的。
今天,赵大妈拉着自己好久不见的朋友李大妈就来逛超市了,一进超市,赵大妈就看到了摆在前面的调味品堆头,她今天也是来买调味品的,于是过去时就扫了一眼,然后她一下看到了熟悉的两个字。赵大妈顿时停住脚步,拿起一个红瓶子,自言自语道:“至味,这就是周老板她家卖的铁板豆腐配料吧。”
旁边站着的超市职员走过来向她介绍道:“这是新上架的产品,今天打折促销,明天再买就是原价了。大姐可以看一下价格,比正常价格便宜几块钱呢,今天买非常划算哦。”
李大妈看了一眼价格,嘀咕道:“这个比大部分调料都要贵呀。”
超市职员正准备说用料正宗,就听赵大妈道:“贵才好吃呀!老李你不知道,这个调料的老板我认识,她家之前卖豆腐的,那豆腐可好吃了!昨天开始他们就没摆摊了,我孙子没吃到豆腐,还闹了一晚上呢。”
李大妈不以为然,“不就是个豆腐,再好吃能好吃到哪里去。”
见李大妈疑似看不起自己心中的白月光豆腐,赵大妈立即说:“那是因为你没吃过!你们明天不是就要回东城上班了么,你买点这个调料回去,保准你不再发愁你女儿吃饭的问题。”
自从去年女儿大学毕业在东城上班后,李大妈和丈夫也跟着去了东城,在那里开了个早餐店,这次突然回来是家里的某个比较重要的亲戚过世了。今天她来超市,是特意来给女儿买火锅料的,她女儿一到夏天就容易吃不下饭,只有用火锅料做调料炒出的菜才会吃得多一点,因此每到夏天,李大妈就会给自家女儿准备一堆火锅料。她觉得火锅料还是在家乡才能买到比较正宗的,因此趁着明天离开之前,赶紧出来采购。
李大妈还在犹豫,赵大妈干脆就从旁边推来一辆小车,把手里的那瓶扔进去然后把车塞进李大妈手里,“老李你信我呀,多年的老朋友了,我还会骗你不成。真的,你可以回去自己吃一次,保管你再也忘不了那个味道!”
见好友这么推崇这个叫至味的调料,李大妈只能无奈地点头,“好,我先买回去尝尝。”
赵大妈顿时笑开颜,她也推了个小车过来,哗哗地往里面捡了十来瓶。
李大妈咋舌,“老赵,你买这么多啊。”
赵大妈道:“我给我儿子儿媳,还有女儿一家都寄几瓶去,我听周老板说了,她家的这个调料目前还没有往省外铺货,外面这会儿还买不到呢。”
李大妈摇头,觉得赵大妈夸张了。
两个老姐妹推着车逛了半天,各自买了两大包东西回去。两人不在一个单元楼,在小区门口分开时,赵大妈还叮嘱李大妈,中午做饭一定要用至味调料,等她吃过就知道有多好吃啦,也好及时去超市补货。
李大妈无奈地应着,等她进了家门,就看到女儿提着个包包,一副精心打扮正准备出门的样子。
李大妈道:“幺儿,你要出门啊?”
“有个老同学约我吃饭,妈我中午就不在家吃了,晚上看情况,等我给你打电话啊,我自己的行李箱都收拾好了,你收拾你和我爸的就行。就这样,妈我走了哈!”
李家幺儿换上鞋,匆匆扔下这么一句话就走了。
“这么热的天,出去热得又得吃不下饭了。”李大妈嘴上说了两句,提着袋子走进客厅,刚放下,又接到老公电话,说中午也有老朋友约,不回来吃饭了。
“一个个的都有约。”
李大妈抱怨了一句,原本还说今天做一顿好吃的呢,这下女儿不在,老公不回,家里空荡荡就她一个人。幸好还没去买菜,李大妈心想着,去房间里把行李箱拉出来打开,将买回来的调料往行李箱里装。
轮到装至味调料时,李大妈哼道:“人都不在,我做给谁吃。”
赌气似的,李大妈将至味调料狠狠地往行李箱的角落里塞了塞,等把行李箱扣好,李大妈拿着小钱包也出门了。
“哼,我也出去吃好吃的。”
当天晚上,李大妈的女儿和老公也没有回来吃晚饭,就李大妈一个人,她也没心思做菜,随便煮了一点吃过,就下楼去跳广场舞了。等到第二天一家子离开时,赵大妈来送李大妈,问她:“昨天用没用至味调料呀?”
好友对这个至味实在太关心了,李大妈怕好友不高兴,就笑道:“用啦用啦,可好吃啦!多谢你的推荐啊老赵。”
赵大妈心中的急切顿时被满足了,“我都说了不会骗你,那你之后去超市补货没有啊。”
“当然补啦。”李大妈脸不红心不跳地拍拍行李箱,“补了好多瓶,就在这里面装着呢。”
赵大妈顿时放心了,她见出租车来了,就道:“这就好,行啦。你们路上慢走啊,咱俩保持电话联系。”
“哎哎。”李大妈忙不迭应道,生怕赵大妈提出要看她的行李箱,忙逃也似地坐进了出租车里,然后心累地挥手和赵大妈告别。
李大妈的车子一走,赵大妈也拿着东西准备去邮寄,正是她昨天买的至味调料。她顺手拨了个电话给自己的儿子:“小东啊,你还记得你过年的时候在二高那边吃到的铁板豆腐吗?哈哈哈,妈就是知道你还念着,这不她家现在不卖豆腐改卖调料啦,妈买了几瓶给你寄过去。”
挂掉儿子的电话,赵大妈又打了女儿的电话,一路有相熟的老邻居和她擦身而过,都问她抱着箱子干什么去,赵大妈说寄东西,人家就会问她寄什么呀,于是从小区到附近的快递点,赵大妈向不少朋友都推荐了一次至味调料。
像赵大妈这样喜欢向熟人分享好东西的人不少,因此这样的情景,好几个地方都在发生着。
作者有话要说:
赵大妈:张嘴,吃安利!
看到赵大妈,就好像看到了我跟朋友安利东西的样子,那么迫切……
幺儿以前是指家里最小的儿子,但大多数是时候,都是宝贝的意思,这么喊自家孩子,一般都是表示疼爱,不论男女都可以这么喊。
读者“花∠※落盡執何手”,灌溉营养液+30
读者“琰墨”,灌溉营养液 +10
读者“”,灌溉营养液+20【】
读者“饿~~~”,灌溉营养液+1
读者“烛林”,灌溉营养液 +5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