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番外六 榴花红
    泰始三年,冬。
    阳光普照,海浪涛涛。
    大燕东南一座滨海小县,正是四季如夏的好气候。
    就算冬日,也只需着件单衣即可。出来干活,还得戴上斗笠,否则灼烈的阳光,可是刺眼得很呢。
    此时,本地新上任的年轻县令,正指挥着百姓,在鱼塘边种下桑树。
    要说这活并不累。
    但乡亲们不理解的是,为何要把天然形成的大鱼塘,分割成小块,还一定要种桑树呢?
    种榕树不好吗?
    那个长大了,可是枝繁叶茂得很,独木能成林呢!
    可县令说是什么书上看来的法子,非叫大家照做。
    乡亲们私下取笑,这位据说中过榜眼的年轻县令,是不是书读太多,脑子坏掉了?
    听说他媳妇就会治病,怎么也不给他治治?
    ……
    老乡们嘀嘀咕咕,说着晦涩难懂的方言,以为别人听不懂,谁知早有“叛徒”告密啦。
    “展大人,他们都在说你坏话!”
    一个七八岁,皮肤黝黑的民间小姑娘,闪着一双微微凹陷的灵动黑眸,操着半生不生的官话,跑来告状。
    她前几个月生病,几乎快要死掉。县上大夫没办法,爹娘都放弃了。是新上任的展大人,不嫌弃的把她抱回家,让他好心肠的夫人,治好了她的病。
    然后,知恩图报,又口齿伶俐的小姑娘,无师自通,很快成了展大人的“翻译官”兼“小眼线”。
    县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大事小情,统统都要来汇报!
    不得不说,在展云楼刚来赴任的时候,小姑娘的翻译,还当真帮了大忙。
    不过现在,已经初步掌握地方方言,也聘请了几个本地厨娘仆役,开始熟悉民情之后,展云楼已经应付得来了。
    小姑娘再成日这样往他身边跑,会招乡亲们嫌弃的。
    但直言让她不来,太打击人了。
    再说展云楼,很有自信。
    他让百姓建这桑基鱼塘,虽是从书中看来,却是很古老并有效的养殖方式了。
    海边地平,容易造成水患。将大池塘分割切小,就减轻了一旦暴雨,便全面溢塘,跑光鱼儿的风险。
    塘边种上桑树,既可防水固土,又能养蚕,缫丝纺线,给百姓多一项收入。而蚕砂,又恰好是喂鱼的肥料。
    由此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相互裨益。
    可这些道理,是很难跟乡亲们讲明白的。
    等到桑树长成,让百姓们看到成果,自然会明白他的苦心。
    在朝堂上观政三年之后,本来他们那一届的前三甲,都可以留京,谋个好差事。
    但当燕武帝问他们有何志愿时,最年轻的探花郎,寻回生母的欧阳棣表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想为了生母梅姨的名字做点什么,愿去寒冷的北方,为大燕平定外患。
    皇上很高兴,派他和纪筠一起离开了。
    至于展云楼,挑了南海。
    从燕武帝造船开始,他就看到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水事领域上的远见了。
    如今海上北方有薛慎镇守,他愿到南方,为开拓大燕海域,做个先锋。
    至于当年的状元石中棠,他主动请缨,愿回江南任职。
    展云楼和欧阳棣,对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石中棠可不是吃不了苦,要回江南的温柔乡。
    而是他要去为大燕,为天下,撬动江南盘踞多年的利益圈。
    兔子不吃窝边草。
    可石中棠,显然不是一只寻常的兔子。
    正因为出身江南世家,他越发能清楚的看到江南世家,包括石家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
    表面上看,他们富可敌国,甚至有能动摇国本的能力。
    可越是如此,越发危险。
    就如之前青州旱灾,江南不愿借粮一样。
    虽说有先帝埋下的恶因,但当一个王朝面临巨大困难,江南若还只顾着自己的利益,罔顾天下人的安危,那是会引发大乱的。
    而江南的那些世家,哪怕是诗书名门,真的就光鲜亮丽,一派风光霁月么?
    不可能的。
    否则虞家这样堂堂的帝师之家,虞老太师过世才多少年哪,为何就会养出虞亮这样的儿孙?
    所以石中棠,愿做那根“反骨”,去揭开华丽袍子底下的虱子。
    他虽是江南人,但更是大燕子民。
    而他的志向,从来不是做江南的名门贵公子。而是站在朝堂之上,做那个能辅佐帝王,成就一番赫赫功业的名臣。
    皇上听了很高兴,却没遂他的心愿。
    燕武帝把他派去青州,挖铜矿了。
    小子!
    有志向是好的,但别想贪心,企图一口吃个胖子。
    想当年,他去青州抗旱,还是堂堂汉王呢,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啊。如今发掘铜矿,如此巨大的暴利,各路人马更该眼红了。
    先把这事理清楚,再去干大事吧。
    所以石中棠,只好先去挖矿了。
    上月收到他的来信,很是发了一通牢骚。
    原以为曾经皇上亲自治下的地方,肯定是政通人和,上下齐心。不想现实,根本不是如此。
    石中棠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饶你说破天,人家不听不信不明白。就算你是为了他好,他也还要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来。真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此时石中棠才明白,为何皇上不让他去动江南了。
    以他现在的水平,若去了江南,只怕是羊入虎口,白给人下菜。
    就象一个人,哪怕吃遍天下名菜,背下所有食谱。可真能亲自动手,做好一盘炒青菜吗?
    未必。
    菜炒糊了,还可以推倒重来。
    治理国家,或是一州一县出了问题,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所以牢骚归牢骚,信中最后,石中棠还是与老友共勉。
    虽然困难很多,但只要一点一点的去努力,总有解决的时候。
    他们毕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都是先贤的智慧,只要明白错在哪里,改正起来也更快。
    所以他还是很有信心,往名臣的道路,大步前进。
    展云楼没石中棠那么大的志向,但也想做出一番事业,不负此生。
    但如今如何合理劝退一个小姑娘,却让他颇感为难。
    忽地,衙役过来禀告。
    “展大人,您让我们领的书送来了!”
    展云楼忽地有了主意,忙道,“先送一本过来。菊妹啊,我有件正经事,想请你帮忙,可以吗?”
    小菊妹瞪大眼,一下认真起来,“大人你说!”
    展云楼打开新印的卫生防疫小画册,慎重交到她的手里。
    在美娘,如今得尊称皇后娘娘了,帮着长春道长推广这份小画册之后,收效极好。
    因使用频率太高,第一批小画册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各地官府纷纷提出加印申请。
    可,可在青州得了个大铜矿的燕武帝,还是没钱!
    采矿也是要人力物力呐。去年南方一场大水,又冲毁不少良田。
    皇上,他是真穷。
    还好皇后娘娘有面子。
    请了常平郡主,以慈善捐助的方式,揽下这件差事。
    所以二版印刷的小画册,也是京城,乃至大燕第一个女工作坊的成品。
    林皇后当年那封信,深深影响到了谢常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直接拿钱财帮助有困难的女性,只能救济一时。真想要长远解决问题,得让她们自立。
    所以谢常平,拿为燕武帝选后赚的第一桶金,办了小作坊。
    招收京城那些穷困女子,给她们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
    虽然也有少数女子,会存着等靠要,天上掉馅饼,被人照顾的心理。但大多数的女子,在能有工作机会时,她们爆发出的勤奋与努力,还是深深震撼了谢常平。
    相较于男子,更多的女子,因承担着母亲妻子女儿的职责,比男子更愿意为家庭付出。
    所以谢常平起初试水的小小作坊,很快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状大起来。
    从帮人缝洗衣裳,打扫煮饭这样的家务小事,渐渐扩展到各行各业。
    好比这次的印刷,因考虑到成本,她们用的还是第一版的雕版。
    但木制雕版印多了,都会出现磨损和脏污,一般再印,成色就会差上许多。
    但作坊里的女工们,却硬是用她们的细心与耐心,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有的雕版,都被她们仔细清理打磨干净,印刷中稍有油墨沉积,马上再次清理。
    就靠着这样不厌其烦的认真与负责,她们印出了与原版几乎一模一样的新书。
    字迹清晰,图案准确,就连配色,都显得更加柔和清丽。
    展云楼此时拿起这本新画册,交到小菊妹的手上。
    “你去找夫人,让她安排个人,教你认得这上面的图画和顺口溜,回头你再教给邻居孩子们,行么?”
    这,这是要教她读书吗?
    小菊妹在衣上擦了擦手,才虔诚的双手捧过,生平接触到的第一本书。
    打开一看,就喜欢上了。
    书印得漂亮极了,上面的小图也特别浅显有趣。
    都不需要人教,她都能猜出上头的意思。
    “这是在烧水。嗯,旁边这人直接喝河里的水,肚子痛,就生病了。”
    聪明!
    展云楼毫不吝啬的夸奖了小姑娘,正想教几句顺口溜,忽地有百姓敲着锣,急急奔走呼号。
    “海盗来了!海盗来了!”
    “海上来了一艘好大的船,定是来抢东西的!”
    小城瞬间大乱。
    小菊妹一手抓着书,一手拉着展云楼就要跑。
    “大人,我带你去躲起来,再叫上你家夫人!”
    展云楼却是松手让她快走,高声急呼。
    “大家不要慌,不要乱!把各家的老人孩子都照顾好,本官这就带人迎敌!”
    不得不说,关键时刻,有个能主事,敢担当的县官,情况就好多了。
    小县虽然慌乱,但大家还是安定了几分。
    尤其一个面上刺字,被流放来的囚犯头子,名叫五哥的,主动站出来道。
    “真要是海盗杀来,都是个死。不如出去拼一拼,挣条活路。有愿意的,就跟我来!”
    五哥一带头,那些胆大的青壮,便拿着扁担锄头,跟在士兵衙役后头,壮着胆子来帮忙了。
    滨海的小县城,就一个三丈高,两丈来宽的小城门,防是防不住什么的,但展云楼还是让乡勇留下,关门落锁,自带着衙役迎出去了。
    在城门这儿,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海面上果然驶来一条大船。完全不似普通渔船,可瞧着似乎也不太象海盗船吧?
    毕竟,以常理推断,海盗要打劫,不是应该挑在夜黑风高,或是浓雾天气么?
    这青天白日,艳阳高照的,这海盗究竟是胆子太大,还是有恃无恐?
    还有,这船怎么略感眼熟?
    展云楼正皱眉琢磨,衙役们已经架好远程火弩,问他要不要先发制人了。
    这是水战的新式武器,据说是福禄岛那位名声赫赫,人称鬼见愁的海上一霸,刘三金刘教头研制出来的。
    箭头上注了油,只要点上火,攻击对方的甲板船帆,很容易燃烧起来。
    听说展云楼这位榜眼要主动前来守南海,薛守备虽素未谋面,却很欣赏的送了他两架。
    要不以衙役们那点战斗力,哪敢跟着展云楼出来迎敌?
    “等等!”
    眼看衙役们都点上火把了,展云楼是越看越不对劲,“你们谁眼神好,看看船头旁边,那是个什么字?”
    海水斑驳,风雨侵袭,字迹已经很模糊了,但感觉怎么这么眼熟呢?
    低矮的城墙上,一个青壮道,“我,我眼神好。我看得见,可我不识字啊!”
    笨!
    留在城墙上的五哥道,“你就写在地上,我能认。”
    那人赶紧写了,五哥顿时惊了。
    “大人,那,那是一个湖字啊!从前汉王在湖州造船,才会写这个字!”
    展云楼恍然!
    怪不得眼熟,送他和家小来此赴任的,可不正是湖船么?
    “都先别动手!来几个嗓门大的,赶紧问话。”
    “嗳!”
    对面船上的人,却是先嘶吼了起来,“你——们——这——是——哪——里?”
    “大——燕——越——州!”
    “回——家——啦!我——们——回——家——啦!帮——帮——忙!”
    船上的人,兴奋若狂,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突然就把一面降下的船帆,重给拉了起来。
    那船帆上,写着大大两个字——
    原林!
    若只是一个原字,或一个林字,还无所谓。可现在整个大燕,谁不知道原林产品的鼎鼎大名?
    城墙上的五哥震惊了,“难道,难道这是皇后娘娘的船?”
    他一纵身,便从低矮的城墙上,跳了下来。驾着小船,赶过去了。
    展云飞倒是细心,命人拿了些清水干粮,紧随其后也来了。
    那船上人不多,却是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
    衣衫破旧,头发蓬乱,又黑又瘦,就跟野人似的。
    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先跳过来抢了清水,分给大家,痛快喝过,方哑声开口。
    “我,吾等乃大燕子民……”
    展云楼道,“别急,慢慢说。”
    那中年人忽地就哭了,激动得泪流满面。跪在甲板上仰望苍天,又不停的捶着胸口嘶吼,哽咽难言。
    展云楼急坏了,“你们到底是哪儿人啊?怎么会有湖船?这帆上写的原林,又是何意?”
    “林!林、美、娘。”
    船舱里,一个高大黑瘦的年轻人走了出来。略显结巴,但一字一字,清楚的告诉展云楼。
    “汉王、少夫人、派我们出海、五年、回来了!”
    当年美娘想着,反正人都派出去了,钱也花了,不如顺便替原林做个宣扬吧,所以命人在船帆上写了原林二字。
    谁想说好的一年之期,竟是走了五年多。
    天!
    天哪!
    展云楼激动得难以自抑,整整出海五年,他们居然活着回来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而且展云楼瞬间就意识到,他们出海五年,学到的经验,吃过的教训,走过的海途,就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人得赶紧保护起来,快带他们回岸上去!
    可船上的人,虽然有终于回归故土的激动,但一听要他们下船,顿时警惕起来。
    尤其那花白头发的中年男子、你们这样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庆国没了,白贞淑做不成女王,那洪家呢?洪明修不也得降低官职?
    一阵宫人脚步急响,甚至隐约带着几分轻快,跑到洪皇后身边,看了看白贞淑,悄声说了几句话。
    洪皇后哈哈笑了。
    “大声说吧,告诉我们的女王!”
    宫人带着笑意,“大燕皇帝下了旨意,册洪大人为庆侯,及庆州第一任知府,按边境土司待遇,世袭。至于皇后娘娘您,为尊重庆国皇室,依旧按着皇后身份,在宫中荣养。”
    犹如晴天一个霹雳,白贞淑几乎失声惊叫。
    “世袭?居然允洪家世袭?就算是世袭,不也应该是本宫吗?”
    宫人掩嘴偷笑,“郡主说的哪里话?您早就嫁进洪家了,如今洪家荣光,也有您的一份呢。”
    洪皇后的笑声,越发响亮,甚至都用剩下的一只手,拍起了桌子。
    “白贞淑啊白贞淑,当年接你回庆国的时候,我们是一片真心,想要与你合作,好好治理庆国。可你的心大啊!又记仇又小气,要撇开我们,大权独揽不算,还把大燕皇后得罪了彻底。如今可好,你把庆国江山作掉的。也不知你死之后,有没有面目去见白氏列祖列宗!”
    她扶着宫人起身,最后轻蔑的看了一眼白贞淑。
    “走吧,咱们也该去恭贺叔叔荣升庆侯了。大燕的粮食,也来了吧?”
    “来了来了,皇后娘娘放心,是跟圣旨一起来的。方才洪……庆侯让人带话时,还格外交待,叫皇后娘娘一起去施粥,也好安稳人心。”
    “叔叔做事,总是这样周到。也好在本宫是洪家的女儿,这庆国皇室垮了,还有叔叔护着,本宫也算有福了。”
    “那是,娘娘一向宽厚仁慈,自然得上天眷顾……”
    主仆俩渐行渐远,留下白贞淑呆若木鸡。
    庆国,是真的没了。
    白家人,白家人除了她,还剩几个呢?
    不是死在当年的战乱,就是死于后来的派系斗争。
    她当时是恨不得白家人全部死光,就剩自己一个,好独霸皇权。
    但如今放眼四顾,才茫茫然惊觉,身为孤家寡人,到底有多无助。
    如果她不是一开始就心怀私怨和过份野心,兴许现在还好端端的当着她的女王,但如今……
    如今一切已成空。
    死吗?
    白贞淑摸摸自己的脖子,忽地打了个寒战。
    会,会疼吧?
    那,那就苟且着活下去吧。
    大燕从前那位徐皇后,不也是被废了吗?她都没死,那自己为什么要死?
    白贞淑好不容易找了个理由,心安理得的苟且活下来了。
    至于后头,只能按徐家旁系寡妇待遇,拮据寒酸的活着,她也无话可说。
    因为洪明修说了,她造成的动乱太大。照顾她,就是激起民怨,反招来祸端。
    白贞淑只得认了。
    人啊,只要退了第一步,就是无休止的退却。
    好死不如赖活着。
    她这辈子,也就只能活在后悔里了。
    大燕后宫。
    冷清得连半根荒草都长不出来后宫,因为人多事少,徐太妃如今都闲得只剩下拔草一件事好做了,看见哪块砖缝冒出点绿色,想都不想,就去掐掉。
    是以如今大燕后宫,倒是前所未有的干净整洁,甚是省事。
    于是那负责打扫的小宫女,也才有闲心,听徐太妃显摆。
    “本宫活着也就罢了,还得替一对儿女着想。若象那庆国女王似的,早一根绳子吊死了,活得也太丢人现眼!”
    是是是,您说的都是。
    看小宫女态度不错,徐太妃方期期艾艾,问到重点。
    “清河长公主和勤王,最近都在忙什么?有好一时不见了。”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小宫女一笑,“还不都是老样子?都好着呢。您呀,就别操心了。”
    徐太妃见问不出什么,讪讪走了。
    小宫女掩嘴偷笑,掌事姑姑过来,戳她脑门嗔道,“成什么样子!都说什么了?”
    小宫女道,“放心,都是按姑姑教的,不该说的,我可一句没说。只驸马不是历来就不当正职么?怎么清河长公主,还要随驸马赴任?”
    姑姑眼看徐太妃走远了,才闲话起来,“这也是咱们皇上心胸宽广,真正有长兄风范。给清河长公主挑了个好驸马不说,还愿意重用驸马。
    据说,这也是皇后娘娘说的。家里不光要兄弟得力,还要姐妹夫婿一样得力,才是兴旺之兆。如今皇上皇后也有二位公主呢,难道他们精心教出来的女儿,又千挑万选的夫婿,都得养成废物不成?那不是既祸害人家儿子,又祸害自家闺女么?
    故此,皇上就说了,往后的规矩便改改吧。公主们的夫婿,也别都拘在鸿胪寺那样地方了。有多大能耐,就任多大的官职。
    自皇上这话一出啊,宫里那些有公主的太妃们,可是感激不尽,都赞皇上英明呢。”
    小宫女顽皮的吐了吐舌头,“看来以后’皇上公主也愁嫁’得改一改了,再不愁的。”
    “可不是么?我算着,清河长公主如今正收拾行李忙乱着呢,等她走前,会来宫里告辞的。”
    小宫女灵活的眼睛子,往旁边一瞟,“就跟勤王离京时一样么?听说他如今在外头求学,名声很好。很多大儒都夸他,将来恐怕能著书立说的。”
    姑姑顺眼看去,并不掩饰的点头感慨,“总之都是皇上仁慈,并不拘着皇弟们。也是咱们宫里的福气,这都多少年了,几时有这样太平的后宫?你们这些小家伙,可是享福了。”
    小宫女嘻嘻笑着,拉着她走远。
    一个太监从柱子后头闪了出来,快快回宫,把这些事回报给徐太妃了。
    徐太妃听得又喜又忧。
    女婿出息,她自然是高兴的。
    “只这孩子,竟是要走都不告诉我!她女婿这是赴任去哪里,到底好不好?要是不好,本宫还能找皇上说说。”
    那太监头皮一麻,忙忙拦着,“既是皇上安排的,能坑驸马么?再说,这到底是驸马的差使,您要一说,旁人定得说是驸马挑三拣四。且驸马要是因此误会公主,小夫妻失和,更加不美。您倒不如瞧瞧公主路上合用的东西,给她打点一二才是。”
    徐太妃想想也是,便要回屋忙活。
    可太监却是笑道,“求娘娘再赏些小钱,回头奴婢买两盒点心果子,好送那小宫女和姑姑。摆明人家是故意说给奴才听的,总不好装作不知。”
    这,这也确实该赏。
    徐太妃只好连这太监一起赏了,否则多不象样?
    哎,
    她的日子虽比白贞淑强些,却也不富裕呢。
    要说宫中最有钱的,就是如今的皇后娘娘了。
    要是能象她,不不,哪怕能有她一小半那么有钱,该多好啊!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