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碧曦[快穿] > 第176章

第17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苏碧曦在开满梅花的庭院里,看着缓缓飘下的大学,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冬季遭逢洪水,黄河沿岸的人光是过冬就不知要死多少人。

    她无数次想自己去到濮阳,跟公孙弘一起抢险救人。

    至少有她在,可以多救一些人,还可以帮着想办法,如何才能堵住决口。

    但是她不能去。

    真正的历史上,刘彻竟然听信了田蚡之说,自瓠子决口之后,屡屡不能堵住决口,便不再管黄河泛滥。

    田蚡因为避免自己在黄河北岸的封地遭排洪之危,便假称黄河改道是天意,让十六郡之百姓苦于黄河泛滥二十三年之久。

    无论是田蚡还是刘彻,皆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尽管苏碧曦千方百计地将田蚡跟王太后在黄河北岸的封地拿了过来,甚至将黄河南岸的土地给了王氏,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站在灾民一边,为了汉室的江山社稷,捐弃前嫌,能够助刘彻一臂之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退一万步说,把这些会被黄河淹没的土地给了王氏田氏,总比给他人要好。

    此次黄河泛滥尽管已经没有波及到十六郡,但是仍然是中原最为富庶,人口聚集的十郡。

    且不说黄河改道带来的洪水侵袭,单是这些汉室最富饶的土地俱被黄河淹没,从此朝廷将会失去多少人口,失去多少粮食,从而影响到征兵,赋税。

    举凡国有大灾,则是外敌内患兴起之时。

    匈奴从未有一天停止过扰边,诸侯王日夜窥伺九鼎。

    刘彻设置内外朝,将所有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削弱丞相的权力。

    这固然可以让刘彻彻底掌控内政外交,成为真正的汉室天子。

    但同时,一旦刘彻出了任何岔子,行差踏错一步,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灾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连圣贤都可能犯错,有谁能够一辈子都不犯错。

    刘彻是一个凡人,而且刘氏家族素来崇信鬼神。

    连秦始皇这样经天纬地之千古一帝,都能做出让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前往海外仙山,寻求长生不老之方的事。

    没有哪个皇帝是不想长生不老的,没有哪个人是不想长生不老的。

    假如有这么一个机会,没有人能够抵抗得了这样的诱惑。

    所以他们对于方士总是有隐秘的期望,晦涩的信任。

    而在古代,人力在自然面前太过渺小,面对黄河改道这样可怕的灾难,太容易让人心生绝望,开始崇奉鬼神。

    仅在濮阳一地,在灾民中就兴起了众多神仙神婆,在各地广发神仙水万金丹,骗取灾民手中最后一点财物跟粮食。

    公孙弘命令救灾的士卒将这些人抓紧大牢,灾民竟然成群结队地在太守府邸前叫嚣,说公孙弘此举是得罪了神仙,上天将会降下天罚。

    公孙弘给苏碧曦的信里,有一个年纪大的祖母失去了自己的独子,不顾儿媳妇的阻拦,将唯一重病的孙子用木桶熏蒸,只因为当地有一个巫师说她的孙子生病是因为身上有恶鬼缠身,最后年仅五岁的稚子被活活蒸死在木桶里。

    那位祖母失去了唯一的孙子,却是一边哭着恶鬼缠着自己的孙子,害死了自己的孙子,当场就跳了黄河。

    失去所有亲人的母亲葬了自己的儿子后,用腰带吊死在了树林里。

    自古以来,读书识字便是一项贵族才能有的特权。

    因为书册的昂贵,许多人终生都不曾有过一本书,更何况识文断字。

    秦始皇焚书坑儒,更是几乎葬送了大批文化传承。

    以吏为师,愚民政策,为的就是让百姓尽皆成为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的畜生,只听从于皇帝一人。

    汉室在这样的基础上打下的江山,即便花了近百年的时间,也没能教化子民。

    传承的断层,需要数倍的时间来重建。

    好比几乎是亲手杀死自己孙子的祖母,至死也认为是鬼神附体,才害死了自己的孙子。

    这样的愚昧,绝不是可以轻易劝服的。

    而愚昧是会传染的。

    人云亦云,从来都不是新鲜的事。

    时人信鬼神到了这个地步,不容得苏碧曦不去思量,如若刘彻真得如同历史上一样,认为黄河决口乃是天意,而天意不可违,她要如何应对。

    尽管她已经尽了全力,使得六郡百姓免遭黄河之患,但是濮阳堤坝仍然决口了。

    黄河之患积弊太久,几千年的灾祸,除非真得有鬼神之力,人力根本无法在短期根治。

    她这些日子劳心劳力,每日都在为此事奔走,人眼看着便憔悴了许多。

    服侍的芷晴今日清晨便劝说:“女郎这段辰光太累了些,整日劳形于案牍。今日天气晴好,不如带着婢子们出去采梅花上的雪水,然后埋在园子里。待到春日,便能用这水来煮茶了。”

    无根之水,又从未落到地上,自然是煮茶之佳品。

    苏碧曦拿着瓶子,手上是小巧的玉勺,轻轻地将雪从一朵朵娇艳的腊梅花瓣上拨下。

    冬日里的暖阳,吹过的风都带着暖意。

    红色的腊梅朵朵绽放,上面点缀着白色的雪花,在风中摇曳,艳丽妖娆地让人惊叹。

    穿着白色镶白狐狸毛披风的女郎,花容月貌,气度雍容,素手拿着一个天青色的瓷瓶,站在花团锦簇的梅花之前,几可入画。

    看在走进庭院的桑弘羊眼里,也是闪过惊艳之色。

    只是他此时心急如焚,见到了苏碧曦,立时便道:“翁主,陛下下诏,召回还在濮阳的郑当时大人,命公孙弘大人入长安述职。”

    汲黯大人本就回到长安押运粮草过冬衣物,并请求调派更多的士卒前去黄河泛滥之地。

    现下连还在当地的郑当时大人跟濮阳太守公孙弘大人也被陛下召回,这就代表着,陛下已经不打算再去管黄河改道之事了。

    那被波及的十郡百姓莫非要等死吗?

    那可是汉室最繁荣的十个郡,治下数十个县,百姓数百万之众。

    洪水过后已经有瘟疫横行,正是大意不得的时候,陛下却下诏将主事的几位大人全部召回。

    陛下这是糊涂了啊。

    苏碧曦瞳孔倏地一紧,手中的瓷瓶忽地从手心滑落,在地上嘭地一下摔得四分五裂。

    阿青齐妪赶紧来看她是否有被伤到,却被苏碧曦一手拂开,只见她脸色比地上的雪还要白,怔愣地问着桑弘羊,“汲黯大人呢?还在十郡的十万士卒,可已经被遣回了驻地?”

    话音还未落,着褐色深衣的主爵都尉汲黯,魏其侯窦婴便跟在了芷晴的后面,进了庭院之中。

    汲黯大步向苏碧曦走来,立时便向苏碧曦行了一个大礼,“翁主,陛下已经命卑臣不再督管黄河之事。卑臣已经收到消息,十万士卒,尽皆被陛下下诏散去了啊。翁主,十郡子民如此,恐怕就将死绝于淘淘黄河之中。还请翁主千万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劝服陛下!”

    窦婴亦言,“还请翁主勉力,定要劝服陛下。”

    汲黯在临去黄河之前,苏碧曦亲自前去跟他阐述了如何救灾防治瘟疫之法,并坦言自己为防止黄河决口已经做下的事。

    汲黯在得知连濮阳太守公孙弘都是苏碧曦请去治河之人后,便对苏碧曦心悦诚服。

    汉室的即将册封的新皇后,又是陛下信重的文锦居士,汉室能有此女,实在是江山大幸。

    但是现下,不愿再治理黄河的是陛下本人。

    濮阳堤坝上的决口每一天都在扩大,汲黯闭上眼睛,脑海中都是沿岸百姓的惨状。

    他亲眼看见还在啼哭的婴儿被母亲放在木盆里,母亲被洪水瞬间冲走,而木盆顷刻间被洪水裹挟而来的大树撞翻。孩子掉落在洪水之中,刹那间便没了踪影。

    太惨了。

    没有亲眼目睹这些惨状的人,根本无法体会这样的惨剧。

    人争着吃死人的尸体,只为了能够活下去。

    濮阳有公孙弘在,已经是受灾最轻的一个地方。

    汲黯去到下游的河南之地,连一只活着的动物都未曾看见。

    即便是耗子,都被人吃光了。

    他亲眼看见有人生吃了一只耗子,因为只要等上一会儿,就会有无数人来哄抢。

    人间生地狱。

    陛下颁布诏令之后,能够去劝的人几乎立刻都去了。

    连赋闲在家的魏其侯都冒着被重罚的风险去了未央宫。

    所有人都无功而返。

    陛下到最后都不愿意再见他们。

    王太后跟武安侯竟是附会陛下之言,认为黄河决口改道乃是天意,天意不可违。

    现在唯有陛下爱重,即将封为皇后的文锦翁主,能够有希望劝服陛下了。

    “陛下哪里是能够劝服的”苏碧曦冰冷的语声传来,带着一股深切的讥讽之意,自嘲地笑了笑,“三公九卿俱已去劝过陛下,可见陛下已是下定了主意。武死战,文死谏。都尉大人,舅父,可愿为汉室一死?”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我想写汉武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汉武帝这个错太大了。害死了这么多人,刘彻哪里来的脸说自己是千古一帝?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