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魔教卖甜饼 > 第90章

第9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姚长青拿着盒子回了姚府。

    他偷溜出去的事瞒了没一会儿,很快就被下仆给发现了。

    往日倒是也没什么, 现下快要成亲了, 京城里姚家这场婚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姚常林自然是派人盯着他的。

    一发现人没了,很快就有人禀告了姚常林。

    姚常林也没让人立刻去寻, 不过是派下仆在几个点守着。

    姚长青一回来,立刻就被守着的下仆发现。

    下仆恭敬对着姚长青行礼:“少爷, 老爷在等您。”

    “嗯。”姚长青脚步顿了下,还是拿着盒子先去寻了姚常林。

    此刻的姚常林正在书房中。

    书房里字画挂了不少,角落里的瓷器中更是搁置了一卷又一卷名品。这些名品有的是姚常林的, 有的是他友人随手写的,不论是哪一个放到外头都会引人哄抢, 不过在这屋里, 普普通通不过字画而已。

    桌上纸摊开着,边上搁着的墨是当世名家程家做出的。

    看得出姚常林本是想要写点什么, 不过迟迟没有动笔。

    姚长青等下仆禀报后, 进了屋,就见自己父亲正坐在椅子中默默喝茶。

    姚常林将茶杯放下:“去蔺家了。”

    姚长青应声:“嗯。”

    姚常林看向姚长青,对此没有多说什么, 反是问起了他手上拿的东西:“这是什么?”

    “梁先生送的礼, 古树……长青。”姚长青下意识隐去了他的兄长,这般回话。

    姚常林又不是白长了姚长青那么多岁数。

    梁又锋送的礼没有送到姚家,而是忽然出现在了姚长青手中。这说明送礼的人没有打算进姚家的门。

    姚旭来京城了。

    不愿意见他,不愿意来姚家。

    姚常林摆摆手:“知道了。自己去库房放好。成亲之前不要再乱跑, 被人见了,对蔺姑娘不好。”

    姚长青点头。

    见自己父亲没什么要再说了,姚长青便说了一声后告退了。

    屋子里姚常林许久没言,默默磨了墨,写一张,丢一张。

    ……

    父辈能代表子辈么?

    姚旭将姚长青送回去后,拿着书看着,一页都没翻。

    他觉得姚长青和姚常林是有相似的,又是截然不同的。他和姚常林也不一样,今后,更不一样。

    不过姚旭真没想到,他和姚长青之间多年后再聚,相聚会如此平和。

    堪称友善。

    别家嫡子和庶子之间,关系还都挺一般的。

    至少这种连对方子嗣要照料都考虑到的,少有。

    这或许就是他来京城专程跑一趟的原因。

    他想见见姚长青,想知道这孩子是不是一如既往,固执跟在他身后。

    姚旭垂下眼,一肚子的心事。

    师华听着旁边安静,侧头看他。

    现下的姚旭没有平日动不动就说出口的装腔作势一样的嘲讽,也没有特意去玩弄什么风流浪荡子的扇子。

    他将那点矛盾的凶悍,收敛着。

    他也将那点书生特有的自傲,收敛着。

    普普通通,像是路上随意的一个公子哥。

    师华看着就入了神。

    姚旭回过神,察觉到视线,转头和师华双眼对上:“看我做什么?”

    师华并没有收回自己的视线:“觉得,你有些难过。”

    姚旭微愣,随后笑开:“什么……”

    和她在吉武关那会儿,一模一样。师华如今回想起来那会儿,还是那种感受。

    没有眼泪,没有情绪,心中满是事,清清楚楚的。

    就是,有些难过。

    天地间似乎就剩下自己一人的那种寂寥。

    “没什么,几天后就要回崇明了。”师华转回了话。

    姚旭应了声。

    反正也看不进书,他将书合拢,放到了一旁。

    师华问他:“回去喝酒么?”

    崇明教粮食富裕后,不少人家都开始酿起了酒。米酒、果酒,各式各样,不加糖就已极甜,喝多了后劲十足,第二日能睡到午后。

    “嗯。”姚旭应了。

    两人没有再多说什么,和准时回来的教徒们一道碰头,稍带休整后便离开了京城。

    在离开城门时,姚旭不自觉撩开帘子,探头朝后看了一眼。

    什么都没有看到。

    他合上帘子,赶路。

    京城到崇明赶得急一些,几日能到,走得慢一点,则是要按月来算。

    崇明教没有一个教徒是不能吃苦的,轮着赶路和休息,很快就回了崇明教。

    舒浅得了消息,亲自去迎了姚旭和师华。

    他们两个这回带回来大批的火器,需要将一部分派发下去,先行练习。这段时间,她特意让人给开辟了一块荒芜地,专门用于练火器。

    舒浅让教徒们将火器处置好后,这才寻了机会问了姚旭和师华:“这回上京可有什么趣事?”

    师华想想,觉得对于姚旭而言,可能还真没什么趣事。

    倒是对她而言:“二当家被催着成亲?”

    舒浅噗嗤笑出声。

    姚旭假笑:“皇家别院一事,我已经催过了。等别院建起来后,我想这压寨相公,也该好好考虑一下孩子的事,省得整日担心他人婚事。”

    舒浅笑着点头,乐呵了好半天。

    她倒是没觉得姚旭需要被催婚。

    就如她过去也孤家寡人习惯了多年,半点没觉得有哪里不好。

    不过现在……

    “皇家别院建起来就好。”她笑弯了眉眼。

    而崇明教的众人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萧子鸿一旦将某件事放在心上,那必然不会一拖再拖,还做得比别人所想更加惊人。

    海商引第一回出海,带来的巨额税款在早朝上被提了出来。

    一趟,堪比一年整个朝廷能收上来的税。

    户部尚书在说完数目后,当即提出了:“臣以为,这些银钱从运河或从官道运往京城,着实不妥。路途遥远,耗费人力物力诸多。前者耗时一月半载,后者两月有余,若每年出海多回,岂不是时时都要运钱?”

    运一部分就算了,一年到头总在送钱,那岂不是明晃晃告诉有心人:这里有钱,快来抢。

    回头朝廷的钱财还要另外拨下去。

    萧子鸿颔首:“卿可有良计?”

    这回就不是户部尚书的事情了。

    老丞相出列:“臣有一计。”

    萧子鸿示意老丞相开口。

    “两京制。应天原本为旧朝古都,也曾是京都。臣以为,可有两个京都,南方建别院,另设六部,以北京为主,南京为辅。”

    朝中有得到消息的人,心中暗叹果然。

    没有得到消息的则是满是愕然。

    这两个京都是怎么回事?

    很快就又有臣子出列:“臣以为不妥。南北官员在朝中本就数量不同,暗中更有贬斥之事。若是有两个京都,岂不是南北对立愈演愈烈?”

    这话却是说出了不少人的心里话。

    皇帝在北边的京城里,到底是北边这才算真正朝廷,若是另设六部,那南方的京都算是什么事呢?

    有名无实?

    或是稍有权势?

    若是今后一分为二……

    “朕一半日子在北京,一半日子在南京。诸位为君为民,岂该南北对立?”萧子鸿其实早就决定好了,不过是放到朝廷上想要过个明路,“此事还要众位爱卿看看如何安排才妥当。这两京之间的路途,也要走起来越便利越好。”

    否则他真的两个月在路上,他还上个什么朝?

    他略加思索:“南京六部,只设到侍郎,尚书只设京城,统管两京六部。今年科举,翰林院、礼部、贡院,都要细着来。”

    这一年走两回的路,也正好让他能够清楚看到天下在他的治理之下,是否步步变好。

    众臣在下方互相对视着,不少都皱起了眉头。

    要不是萧子鸿早与丞相以及六个尚书都说过这一事,今日朝上肯定是吵成一锅。

    而即便是这样,不少臣子还是轮番上阵,纷纷说起了此行的益处和弊端。

    要不是萧子鸿看着时辰差不多,喊了下朝,朝中众人估计能说上一整天。

    而这一回早朝上讨论的事情,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京城,又从京城传递了出去。

    天下书生为此心中一喜。

    南方要另设六部,原本翰林中有不少进士,而考了三回没中的举人也在可当官的名录上,但那也远远不够。不过怎么办,必然是从今后的考生中选取。

    这可是大事情。

    尤其是近日里还有传闻,官员的月钱要涨,远超先皇时期。新帝认为官员们有了足够的钱,就会大大减少去贪的可能性。

    当这个消息传到崇明教,到了舒浅耳中时。

    舒浅愣了愣:“两京制?”

    前些天喝多了酒的姚旭揉了揉额头:“是。应天预计要改名为南京,京城则是直接叫京师。南京除了六部外,都察院一类也一并设立。”

    舒浅觉得这法子短期内是可行,长远角度,却是有些不妥的。

    “南京六部管辖哪些地方?”舒浅问姚旭。

    姚旭思索片刻:“这个争议颇大,至今似乎都没有正式说定。新皇的意思是,统管长江以南,江南着一带。但是臣子们的意思大多是只管几个州府以及周边县。”

    本来这事就算是江南牵扯起来的,若是势头太大,今后猛然割裂开南北,京师会被内外夹击,太危险了。

    舒浅听了还觉得臣子们划分的地方太大了,这南京六部所能管的地方该是越小越好,比如只管南京。

    她想了会儿,忽然失笑:“我在这儿想什么?”

    想出来什么,也不可能朝廷上下听她的话来做。

    “朝廷这事,有事也是百年后的事。哪能管那么多呢?”舒浅摆了摆手,“我知道了。你记得再去看看他们火器练得如何。我们该准备出海了。”

    崇明教第二回出海,日子也是差不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是唯一一个朝代,设置了两京制度的。不过本文设定和历史上稍有差异,主要是南京六部等掌权和管辖范围的差异性。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