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这手也摸过了, 抱也抱过了, 以后还要待在这个世界过日子,季晓歌现在算是自己的男朋友了吧?
景画这么一想, 就忍不住羞红了脸。
季晓歌表白完以后就松开了手。
景画似乎有所期待,然而却什么也没期待着。
季晓歌拿毛巾帮景画擦了擦脚,然后说:“水凉了,泡太久了。”说完他就把盆端出去倒了。东西都归置好以后,他又像往常一样睡在地上。
景画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在季晓歌躺在地铺上以后就完全消失了,变成了某种暗含的失落感。
景画也躺到了床上,看着季晓歌的方向。
这个人咋这么好呢。
第二天工程队那边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季晓歌看看中的那个可以建粮仓的地方,经过工程测算以后发现并不适合搭建建筑物。
一来山势较高,建在上面根基不稳。
二来要建的话必须毁坏树林。季家村的树木,不管是前村还是后村的,都已经是登记在册的国家财产, 不能轻举妄动,要砍树必须层层上报。村里报给县里,县里报给市里,市里还要报给国家。国家肯定不会批,结果不好就算了,关键是周期还很长,没个一年半载的恐怕是得不到批准。
第三个原因就是那个位置有山体滑坡的风险,季家村还有山洪的经验在先。季家村过去历史上的各种自丨然丨灾丨害, 都是因为山势问题产生的,这就更不能贸然在山上盖房子了。
所以季晓歌的这个计划,被领导在计划书上打了一个大叉,退了回来。
本来兴冲冲去上班的季晓歌,在下班的时候却迎来了一脸的乌云密布。
这消息当然很快也传到了生产队上,大家都在纷纷讨论着粮仓的事儿,听到季晓歌提议建粮仓,是因为担心大家在未来吃不饱饭,所以生产队统一给大家储存粮食以后,大家不由分说,信以为真。
毕竟季晓歌的老婆可是现在季家村的第一神算,他说吃不饱饭肯定不是他自己预测出来的呀,当然是第一神算说的。
第一神算说的事儿他们都坚信不疑,建粮仓储粮食的事儿他们都是举双手赞成的,看到季晓歌乌云密布的脸,很多八卦群众就直接去队长那里问了,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和结果以后,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最后,村长召集了各生产队的领导和先进分子,一起坐下来,开会讨论。
看来这建粮仓的事情是没跑了,问题就是建在哪里。
季晓歌和季晓国两兄弟也参加了会议。
村长先把这事跟大家报告了一下,也把当前的困难说了出来。“虽然眼前的光景,粮食应该是够的,但是村里讨论决定,还是要有备无患,其他村听说我们的这个决定,已经纷纷开始效仿起来了。”
听到有人比季家村速度还快,一时间群情激奋,大家纷纷都不甘落后。
“那里建不成,其他地方还不能建吗?”
“季家村到处都是山,现在哪儿都不合适啊。”
“对呀,工程队说了主要是因为山洪才过去没多久,咱们可不能忘了山洪的教训,万一以后山体滑坡,粮仓建了也是白建,一场暴雨就全毁了。”
这时候有人说:“我家后面有个院子,要不然我提供地方,粮仓建在我家后面。”
马上有人反对:“第一,你家后面院子啊,那能有多大呀,一点屁大地方,你还想建粮仓,第二,你确保你提出来建粮仓,不是为了私心,将来要真是吃不饱饭,那些粮食还不先被你给吃了。”
部分人应和,部分人嗤笑。
农民说话直接,而且句句都有理有据。
很快的,这些各种各样的计划和提议纷纷被放弃了。
队长也是不太开心,好不容易有一个建设性的建议被上面采纳了,却苦于无处实施。还被别的村子抢了先机。
“队长,田家村好像也没有空的平地啊,他们怎么办的?”
“田军家孤儿寡母,娶了同村的田小芳,说是连夜田军带着母亲就搬到田小芳家去了,田小芳家里多大啊,还能再住几个田军。”
众人纷纷觉得好笑。
“我听说,田军他爸当年因为偷粮食的事,被人打死了,这下田军主动把房子献给了村里建粮库,名声算是换回来了。”
“田军这孩子挺好的,田小芳家也是看上人品,他爹的事也别迁怒到下一代,而且这主动献房给村里,地契都交了,全村现在都感谢他啊。”
“他家那地方确实平坦,适合。”
这时候突然有人说:“有了,咱村不是有块又大又空的平地吗?”
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立刻明白过来了,马上有人应和:“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说到这处地方,那绝对是个合适的不能再合适的地方,空间又大,地势又平整。关键是现在空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季晓歌身上。
没错,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的,就是季晓歌他媳妇景画以前住的房子。
地理位置处于季家村较偏僻的区域,但那只是相对于季家村的主要居民区来说。实际上那里天圆地方的,面积又大,周围又清静。周遭除了植物,没有任何的遮挡,更别说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根本不可能发生了。
没错,那可是当年的神算王瞎子精挑细选的一块地啊。
虽然大火把一切都烧毁了,但是季晓歌很及时的替景画补办了地契和户口。
所以景画还是那片地皮的主人,即使是经历了土改,她还是拥有那片地。
“这……”季晓歌显然很为难。
作为他自己来讲,其实一切都是共有财产,如果这房子是他的,不影响家人的情况下他是肯定会为村里出力的。
但问题是,这房子不是他的啊,景画是他老婆没错,户籍却还在娘家,这也合情合理。
季晓歌在大型会议上,头一次犹豫了。
“晓歌同志,我们也知道你为难,要不这样,你回去和景画同志商量一下,不行的话我们在考虑别的方案。”
会议的话题很快转变为如何争取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存粮如何实施。
季晓歌揪着一颗心,以为景画会犹豫,但没想到一回家,景画就主动跑到他面前说:“我答应那地方给生产队用,但是只是租借,我随时可以收回。村里要去市里的房产办办理登记,我先免费借五年。”
其实那个时候,全国的其他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旱情,最早的,两年前就有迹象,1960年和1961年的冬春之交,全国出现了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但是,毕竟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季家村这里,农民的生活还没有受到威胁。而且季家村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封闭,农民生活全靠自给自足,一般有什么policy,往往传到县城就没再继续下去了。
所以,季家村此时还是一片欢乐祥和。
拿到市级单位的盖章件,景画放心的让工程队去盖房了。
王瞎子眼光确实不错,这地方风水极佳,若真用来存粮,也算是功德一件,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粮食产量。
刚好这时候,政策下达:“全国旱情严重,务必少种粮食。”
当然,信息到了季家村,不知道谁给传成了:“今年要少交公粮了!”
真好,咱们多存点。
景画其实不知道,1957年开始各地鼓吹粮食产量,已经是饥荒的开幕式了。
她还以为三年还没开始,实际上,没开始的,只是消息封闭的季家村。
别的地方粮食产量已经鼓吹到不像样的程度了,而季家村每年还是据实以报,因为年年有增长,上面倒也没有下硬指标。
所以,这是因“闭塞”得福了。
虽然后续结果是好的,然而,建粮仓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波折。
首先是粮仓的设计,号称是有过留洋经验的设计师设计的,景画因为是房主,所以获得了参与的权限,一看图纸傻眼了。
“咱们季家村怎么能建这种粮仓?”
“这是苏联最新款!”
“抄袭也不能原班不动啊!苏式仓高度就三四米,没有进风口、没有排气扇,那俄罗斯天气干燥,当然能用,季家村这么潮湿,怎么能直接照搬照抄呢?”
设计师又画了几个图纸,景画都哔哔不停,最后设计师一甩手,不干了!
景画对于原则问题,绝不因为对方态度而姑息迁就。
“储藏粮食,最怕的就是遇到发霉、虫害这些情况。”
景画拿起铅笔画了一个浅圆仓,关于粮仓的设计,她也去查了很多资料,实际上这种浅圆仓是在8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设计,但是景画觉得,浅圆仓比苏式仓好,而且,施工难度差不多,找一队工人大干三十天,冬小麦还没收的时候,肯定能建好。
工程师也不是不通情理,生气归生气,景画讲解的时候他还是认真听了。
“上面装个抽风机,下面开个通风口。圆形的房子可以让空气形成负压。”
景画一边说,工程师一边点头。
“熏蒸机放在粮食上,密封,虫害也能消失。”这种圆形结构,简直就是虫害克星。
看完景画的设计图,再听听景画的讲解,工程师表示:“不走了,一定好好留在季家村,等这个工程干完,好好跟景老师学设计。”
景画一扔手里的笔:“过奖过奖,活还是你来干,我帮你看看这个粮仓的风水,大门方位……如果你想看看你的命……”
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