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数理王冠 > 第一章的小新手遭遇了末章BOSS。 (23)

第一章的小新手遭遇了末章BOSS。 (2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料之感,按住了他,“你签订的契约里应该包括了不准泄密。”

    所以相关的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克罗斯:“……”刚刚看到兰瑟大变身都没有此刻的感触深。

    毕竟他亲身感触了一回。

    他是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超凡力量。

    兰瑟也理解他的感受,让他平静下来,又说了些话安慰他,这才拿着魔药去打电话了。

    吸血鬼的实力来源于血脉,这又和女巫的传承不一样,女巫和魔女都是靠着接近人类的繁衍方式,她们的传承血脉更为神秘,她们的孩子可以依靠修炼来利用来源于血脉的力量。而吸血鬼是血脉来源于最初的吸血鬼,他们靠着初拥来繁衍子嗣,获得初拥就能获得强大的力量,但是这个力量却不会增加,因为最初它获得“血”就那么多,所以一代比一代弱,而洛叶给克罗斯的这瓶魔药却可以进行血脉提纯,就是让吸血鬼依靠魔药获得了像人类修士一样的血脉提纯机会。

    这样的魔药兰瑟只在血族的典籍上看到过,万万想不到居然能亲自看到。

    克罗斯感觉不到这魔药的力量,而兰瑟在看到它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自己身体内的血陡然流动加快,腹中传来了“饥渴”的感觉,这魔药的存在就是对他的诱惑。

    让他立刻意识到了这魔药的价值。

    这对血族来说,绝对是无价之宝的存在。

    所以兰瑟才会那么激动,那么干脆的和克罗斯坦白,因为——

    “对方现在有什么目的还不清楚,可既然让你转交魔药,对我们应该没有恶意,而又让你签订了契约,很可能是让你成为她的代理人。”

    克罗斯:“……”

    “这魔药对我们血族很重要,你也是我的朋友,我会保护好你的,绝对不让教会发现你。”

    你不说还好,说了我心里更慌了。

    这个消息对血族来说确实很重要,兰瑟接了一个电话后急匆匆的走了,让他在这里好好休息,他一会儿就回来。

    克罗斯静静的坐在这间高级公寓当中,半响后捂住了脸,什么叫好奇心害死猫啊!这就是!他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而洛叶此刻又接收到了艾伦发来的订单,上面各种魔药都要,而且数量极多,洛叶只看了一眼就发了回去,“拿材料来换。”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洛神:唔,时机差不多了,可以开始宰猪了

    ☆、187

    提纯魔药对整个血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是五代, 对这种魔药也有需求, 血族议会再次匆匆召开。

    那瓶猩红色的魔药放在长桌中心的位置, 所有血族都贪婪的看着那瓶魔药。

    坐在最上方的一个六代敲了敲桌子, “已经检验完毕,这确实是血脉提纯魔药。”

    这话音刚落,看向那瓶魔药的眼神更加贪婪了许多。

    他轻声咳了咳,“现在让兰瑟来说,他带来的这瓶魔药。”

    以往兰瑟是没有资格站在这样的场合的,可现在却非平时,他尽量简洁的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在场的血族都沉默了片刻, 这些信息足够他们推测出更多的线索。

    第一, 对方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 这太巧合了,还拿出了对血族至关重要的魔药,对方是不是和教会招揽的巫师相识。

    第二,对方的目的到底什么。

    第三, 为什么不露面。

    第四, 为什么他们之前从没有听过这么强大的巫师,现在却一口气出现了两个。

    ……

    可是再多的疑惑也比不上血脉提纯魔药的诱惑。

    最后他们让兰瑟继续通过那个普通人类接触那个神秘的巫师,并且给了他一个清单,上面都是一些已经失传的魔药。

    兰瑟回去后把魔药订单交给了克罗斯,“对方一定会再联系你的,到时候你可以把订单上的东西交给她, 我们愿意付出任何报酬。”

    克罗斯眼神复杂,她当然会联系他,甚至他还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不,他真的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吗?这不过是伪装吧?被兰瑟灌输了对方如何重要的信息后,他怀疑起了洛叶。

    兰瑟还道,“你现在的身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本来该派人保护你的……”这个魔药对他们太重要了,所以克罗斯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不容有失,可是现在开战了,教会不会注意一个普通人,如果他们派人来保护他,反而会让他惹眼。

    “我们以后像之前一样每隔几天见一面,我会给你我公寓的钥匙,你可以随时来我的公寓。”

    那个巫师态度不明,可他们一定要抓住,这可是他们目前胜过教会的一个大机会。所以他们也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候惹对方不快——在对方不愿意情况下强行挖出对方的身份,这一举动可能让对方倒向教会,虽然只是有可能,现在冒不起这个风险。

    所以只能顺着对方,而兰瑟目前也不用辞职上前线了,他的任务就是负责克罗斯的安全以及进行魔药交易。

    看克罗斯还是恍惚的模样,他顿了顿,又道,“我们血族寿命远超普通人,而我们在世俗经营的势力也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记得你一直想认识罗兰,如果你哪天有空,我可以找人帮你引荐。”

    这就是给予好处了。

    毕竟让克罗斯当一个代理人,还是给他一点好处的,他们也不愿意对他动粗,不然鬼知道是不是还会有第二个代理人。

    而克罗斯想起了洛叶说的“危险也伴随着一些机遇”,这就是机遇吗?

    克罗斯最终只是道,“你让我冷静冷静……”

    这冲击性有点大,而且一不留神让自己处在了让别人千方百计想弄死的位置,还不能以常理来对待这件事,他需要更多时间来缓冲一下。

    兰瑟非常理解他,迟疑了下,“你自己开车回去吧。”

    “路上小心点。”又把一个徽章递给他,“收好,如果有危险就通过他来联系我。”

    克罗斯心情沉重的走了。

    回去以后都要天亮了,他一点睡意都没有,忧伤的拍了张照片把图片发给了洛叶,等着她回话。

    发完之后,他长舒一口气,真的太特么的刺激了。

    就是刺激的有点过头了。

    而洛叶在收到这张图片之前的几个小时刚刚把自己的要求发给了艾伦。

    在教会持续订单下,她现在不太缺钱了,可是这么多的魔药可不是凭空做出来的,所以她要材料。

    “——听说你们和血族开战了,魔女,女妖,巫妖,怨魂,狼人,吸血鬼……他们的尸体都可以充当不错的材料。”

    在发出去后洛叶就知道对方会答应的,这个时候他们已经骑虎难下了。

    在开战的时候,他们就没有退路了,且不说她要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无用的,就是她现在索要一开始给他们清单上的材料他们也会尽力去寻找。

    顺便询问出了他们这么快开战的原因,洛叶有种上天都在帮她的感觉。

    而且她觉得自己真的小看了艾伦。

    在当日听到了艾伦提到异种露出的不屑和愤恨,她大概就猜到了一些,老实说,艾伦这样的存在她遇到过不少,而且有几个还对她喊打喊杀过,当然最后他们全都死了,灵魂连同渣渣都没有剩下。

    对异种充满了仇视和愤恨,如果获得了强大的力量,必定会做出一些行为激烈的行为,而洛叶愿意给他这种力量。

    凭借她给的支持,他极有可能在教会步步高升,增强自己的影响力,等影响力增强到某一程度,对方就会如她所愿开始对异种动手。

    战争来了,她的机会才更多。

    甚至她也不担心艾伦无法高升,她好歹也是是神殿打过多年交道的人,在她的魔药支持下,教会的实力会得到明显的增强,实力增强之后洛叶一点都不相信他们愿维持现在的局面。

    在她的印象中,教会和神殿这样的存在对待“异端”都是赶尽杀绝的。

    他们实力增强了对“异端”出手一样。

    可是没想到艾伦居然直接杀了一个血族六代。

    战争来的比她想的要快上很多。

    不过这对她来说算是好消息。

    她起来后看到了克罗斯发的消息,挑了挑眉,顺手回了一条消息。

    “想要魔药可以,拿材料来换。”

    “——主教的灵魂和骑士的血肉都可以。”

    发完之后就洗漱去上课了。

    而一直没敢睡的克罗斯每隔十分钟就要看下手机,终于听到了叮咚一声,忙不迭的去看了,看到内容后,鸡皮疙瘩一层层的冒出来了。

    他似乎还能从这行字里看出来对方轻描淡写的口气。

    靠,他现在真的确定洛叶就是个电视剧电影里的大反派。

    他硬着头皮想把洛叶发来的材料、魔药清单还有材料全都给了发给兰瑟,可忽然一个一个机灵,如果就这样发过去,岂不是暴露了他们用短信交流的事?

    他找出笔记本来开始抄录。

    抄的时候都觉得渗人,什么怨魂啊,什么蜘蛛,什么血,太特么的渗人了。

    又过了两三天,他才把这东西交给了兰瑟。

    兰瑟首先看的就是魔药清单。

    他们不是“人”,就算外表再和人相似,也不是人,所以如果需要饮用魔药,需要特别定制或者购买专门针对他们的魔药,当然,精力药剂这样的低级魔药他们也可以饮用,越是高级的魔药越需要定制。

    可是现在巫师连“人”的魔药都做不好,更遑论针对于异种的魔药呢?甚至有些魔药普通巫师听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兰瑟他们也没有真正见过血脉提纯魔药,直到之前克罗斯把魔药交给他。

    为了试探这个神秘的巫师实力他们可是搜罗了许多已经失传的魔药写进了订购清单,可没有想到对方给他们的清单比他们想的还要多。

    给教会的都是偏向于“修复”“增强”这样的魔药,可洛叶可是一个黑暗法师,她最擅长的当然还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魔药,有些魔药的效果堪称恶毒,还有些就像是针对于血族的血脉提纯这样的魔药一样,还有分别针对于魔女,女妖,巫妖他们的魔药。

    针对魔女的魅惑药剂,针对女妖的深渊药剂,还有针对巫妖的灵魂缓和药剂……

    有些药剂他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可以想象这些药剂对魔女,女妖,巫妖的吸引力,而只要他们把魔药来源牢牢把握住。

    他单看着就起了一种全部买下来的冲动。

    当然了,洛叶写下来这些的时候就是本着诱惑他们的心态,这些魔药有些根本制造不出来,不是她水平不够而是没有材料,如果对方可以拿出材料,她也不介意拿着高额报酬来制作魔药卖给他们。

    兰瑟飞快的把这份资料传了过去,他可以想象这份清单对六代们的吸引力。

    没等到他们回复,兰瑟就目光炯炯的看着克罗斯,那眼神让他头皮发麻,“克罗斯,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保护你。”

    克罗斯:“……”

    血族经过了商议后,他们决定先订购一部分来看看效果。

    而随后却又收到了一条消息,她每个月只限量提供魔药,每个月的数额有限,希望他们在每个月月初的时候想好每种每种定制魔药的数额。同样的,她把这个要求也发给了艾伦,根本不怕他们大答应,这就是完全的卖方市场。

    她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为了吊他们的胃口让他们投入更多,而是单纯的觉得熬制这么多的魔药太浪费时间了,耽误她的学习。

    而确实如她所料,他们双方通过了艾伦和克罗斯确定了她不会改变注意后同意了这个改变。

    每个月定时熬制一些魔药分别给他们寄过去,同时收取大量的报酬和材料,这种美妙的感觉洛叶已经好久没有感觉到了。

    不用费心材料和钱的问题,洛叶继续投入了学习当中。

    之后她被通知获得了今年的 Morgan奖。

    作者有话要说: 早安~

    PS:战争财才是最好发的啊!她卖魔药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实力失衡……至于在魔药中动手脚,洛神是守序-邪恶,守序代表着,一般情况下他们愿意遵守规则,她和教会的买卖符合等价交换,她最多让对方多出点冤枉钱,职业道德还是有的,如果遇到混乱邪恶那就说不准了= =。而且人家好歹也是在宫廷长大的,平时不在意,可是心机什么的不差哒,最后,你们相信她是真·邪恶阵营了吧23333

    ☆、188

    Morgan奖是没有什么颁奖礼存在的,负责颁发奖项的委员会会把奖杯给获奖人的学校, 让学校把奖杯送给获奖人。

    给洛叶颁发奖项的就是数学系系主任德利涅, 挑了个不错的时间把洛叶叫了过去, 把奖杯给了她, 勉励她道,“再接再厉。”

    这么一个奖项对德利涅这样的大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不过对一个数学界的新人来说,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奖项了,能获得此奖项都是天赋过人之人。

    况且洛叶还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她不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人,也不是第一个就在大一获得此奖项的人, 但是却是第一个就在大一获得此奖项女生。

    而且她的获奖充满了传奇性。

    之前呼声最高的亚历山大可是从大三开始展露自己的数学天赋, 从大一开始跟着导师做论文, 之后接连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所有人都以为12年的 Morgan奖非他莫属了,可是洛叶却硬生生的凭借两篇论文压下他的光彩。

    在她发表论文的几个月后, 亚历山大也没有再发表一篇可以比拟的论文, 也没有别的新人再横空出世压她一头。

    闻讯而来采访她的记者道,“获得了这个本科生数学生最为重要的奖项,您有什么感想?”

    “在你发出论文之前,斯坦福的亚历山大最可能获奖,最后却是你获奖,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

    “据我们所知, 你发表的两篇论文都和抽象代数相关,你的主攻方向确定是抽象代数了吗?”

    洛叶没想到还有采访这个环节,不过可以想象没有多少人关注,对方说话很客气,洛叶想了想,“感想,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毕竟它对整个数学界来说并不是太重要。”

    采访的记者眼睛一亮,看着洛叶的眼神都不由的一变,这个奖项能获得,对她来说真的已经非常优秀了,可是她却似乎并不感到满足,这样的野心和骄傲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的野心是夸奖的含义,就算洛叶并不觉得这有多么值得骄傲的,可是在记者看来她无疑就是个天才少女,这样的天才少女还在不知满足孜孜不倦的在求知,研究那些普通人完全不懂的理论,真的让人十分容易心生好感。

    在接下来发表的采访稿中,记者就不乏溢美之词了。

    当然,这样的采访大佬们是不会看的,但是像亚历山大这样本来有可能获奖的人肯定会有所关注。

    采访上还有一张抓拍的照片,照片上的少女面容精致,眉目冷淡,整个人带着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气场。

    亚历山大的同学,“哇,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小啊。”看着哪里像是有十九岁了?

    而且意外的酷啊 。

    “亚历山大,看来你遇到对手了。”

    此时亚历山大的硕博连读的申请已经下来了,导师是知名的数学大师,凭借他在本科的积累,从现在开始他就可以跟着他的学长以及导师正式做课题。

    他的导师还安慰他,一个 Morgan奖不算什么,以后他还可以竞争数学界的知名奖项,他的导师对他十分有信心。

    以他的天分,数学界早晚有他的一席之地。

    亚历山大其实本人并不是很在意,就像是他导师说的,一个本科时的奖项而已,得到是锦上添花,不得也不会影响什么,他本人更为在意的是洛叶。

    一个最新崛起的天才人物。

    而洛叶说的也十分和他的心意。

    他心道,接下来就看看你我谁先获得第一个分量级的数学奖项。

    想到这,他就感觉了血脉中的沸腾的挑战欲。

    而此时远在俄罗斯的一个年轻人也看到了这篇篇幅很小的报道,“才大一吗……”

    他身材瘦小,相貌略为普通,脸颊上还有雀斑,坐在了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桌子上摊着一本书,上面写着《调和分析》,“还以为达里尔会来莫斯科大学,没想到去了普林斯顿,她是和达里尔同一届,说起来舒尔茨也从刚刚从美国游学回来,硕士来不及了,博士要去普林斯顿读吗?”

    英国。

    牛津大学。

    “九零后?扭结猜想?”

    再看了看照片上的洛叶,一个俊秀的男生推了推眼镜,唇角弯了弯,似乎十分感兴趣,“东方的又一个天才吗?”

    最近今年强势崛起的华夏数学家已经有几个了,现在又出来了一个吗?

    一个个的年龄和他相差不大的天才数学家相继在数学界崭露头角,真的让越来越热血沸腾啊,而想要和这样的天才一起竞争或者相交,自然是要有相同的实力。

    他自言自语道,“我的博士论文看来要开始准备了,希望早日获得博士学位。”

    东方。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明显加强了,一个新闻很可能在二十四小时候就传遍全球,时效性大大的增强。

    在一个小众的论坛上,此刻也贴上了这份报道。

    “撒花, Morgan奖尘埃落定,获奖人是来自于华夏的天才少女洛叶,曾经获得IMO冠军。”

    这个奖项大都是外国人获得,获得这个奖项的华夏人寥寥无几,总的来说这个奖项还是比较有含金量的,下面跟着撒花,还有贴洛叶发表的论文,“才十九岁,四篇论文,这明显就是又是一尊冉冉升起的神啊。”

    “跪了,跪了。”

    “有了这两篇论文,她快要拿到学士学位了吧?”

    “大一就拿了 Morgan奖,毕业还远吗?”

    这样的数学论坛时常有竞赛党出没,而洛叶在竞赛圈差不多已经封神了,相隔又近,今年参加IMO的考生还都是听着她的传说考试的,偶然看到了这个帖子,他们就不由的精神一震。

    他们对这个奖项不太熟悉,可是抵挡不住有人科普啊,他们也知道了这个奖项的含金量,下面一众他们心中的数学高手都给跪了,他们也跟着跪了。

    心道,洛神真的不愧是开创了竞赛史中全满分记录的神,这成绩真的神啊……

    临近高考,洛非的压力一直十分大,毕竟他姐姐是学神级人物,他不说比上对方,但是总不能太差吧?

    几次模拟下来他的成绩不说进排名前几的学校,一本是绰绰有余的,如果高考爆发一下,重点也不是没有可能,想想他刚来时的成绩,能考到这种程度,他已经满足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再从同学口中得到洛叶的消息。

    “洛神实在太牛了,听说咱们学校参加竞赛的听到后全跪了……”

    久久没有再听到洛叶消息的洛非:“……”

    发生了什么事?洛叶不是出国了吗?而且出国后都没有回来过。

    不用他发问,他同桌就滔滔不绝的开始给他科普起来。

    洛非:“……”

    听完以后他不知道是该感慨洛叶果然是个天才,走到哪都不用担心被埋没,还是该绝望,她这才去美国没多久吧,居然这么快的就让消息传回了国内。

    ——作为一个即将参考高考的高三生,他是真的很绝望啊,尤其是听到洛叶可能很快获得学士学位毕业的时候,到时候他可能才上大学。

    洛非:“……” 同时觉得自己的膝盖碎成了渣渣,他再一次被同学提醒了一次自己和洛叶之间的智商差距有多大,而且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如果哪天他和洛叶的关系暴露了,而如果他高考考砸了,他都可以想象得到对方怎么问了,“你姐姐智商这么高,那么厉害,你怎么就考那么差呢?”

    想到这,他激灵的打了个哆嗦,他师父就一个,还比较好糊弄,万一暴露了,不说大学同学,现在的同学八成都要问啊,到时候……

    他和洛叶的关系还是瞒着吧。

    他斩钉截铁的想。

    绝对、绝对不要暴露他们的之间的关系。

    他心道,我怎么都没有想到认了一个便宜爹最困难的不是怎么和这个便宜爹相处,而是怎么在一个学神姐姐的光环碾压下艰难求生。

    果然是世事无常啊。

    普林斯顿。

    “你好。”

    对方声音轻柔,因为斯文俊秀的外表,让他的此刻显得有些羞涩一般。而单看他怎么都想不到就就是被誉为“几何教皇”格罗滕迪克接班人,这两年刷足了存在感的新的数学之神,彼得·舒尔茨。

    洛叶早就想过有一日会见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却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而且是在普林斯顿的数学课堂上。

    这是德利涅教授开设的博士科目课。

    而在座的人显然也认出了他,对这学期经常来蹭课的洛叶也算十分熟悉。

    他们两个凑在一起,顿时让整个屋子里的人都亚历山大起来了。

    舒尔茨现在已经是德国W3级别的教授——也就是最高级别的教授,而现在才25岁,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小。

    光是和他坐着就觉得压力之大。

    而洛叶今年十九岁,刚刚获得了本科数学生最具有含金量的奖项,普林斯顿最新用力栽培的学生,已经在仅次于四大的期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而一篇论文就足够他们当博士毕业论文了。

    现在他们两个凑在了一起,和他们在一个课堂上,让他们呼吸都不由的沉重了起来。

    学神真的仰望就足够了,近距离绝对会让人窒息的。

    而洛叶此时已经做到了舒尔茨身边,“我看过你的论文,完美状空间。”

    舒尔茨既然最近在美国,还跑来上课,自然听过洛叶的名字了,“我以为你研究的是抽象代数。”

    作者有话要说: 午安

    接下来的2章都会有大量的数学理论,不喜欢看的不要买了。

    ☆、189

    洛叶说的完美状空间是代数几何和算术几何的概念。

    这是去年舒尔茨受邀在数学会上做报告提出的概念,刚刚提出来就引发了一场革命, 为一些正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曙光。

    代数几何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一个称为代数簇的抽象空间。从浅显的方向来理解, 一个簇是一些多项方程的解集, 再无法理解, 可以尝试想象一下,把多项式的系数看作实数空间,所得的簇是一个易于看到的几何空间,一个三维椎体的表面。

    而完美状空间巨大的,它像是分形几何,但是却又不是分形,只表现出了分形的一些特征, 锯齿状的结构和分形的整无限层次性, 他们也类似于一个数学螺旋管, 一个永不封闭的无限嵌套螺旋。

    这两个概念相连起来,关系到一个主题——上同调理论。或者说这个研究关乎到千禧难题排名第二的霍奇猜想。

    而舒尔茨去年做这个报告的时候还是博士生,他的报告给这个猜想的破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足以可见他为什么被称之为几何皇帝的接班人了。

    而看懂他这篇报告,需要深厚的代数几何功底, 不然光是理解霍奇理论就能让崩溃。

    洛叶道, “这并不妨碍我研究代数几何。”

    “就像是这并不妨碍你研究Weight-monodromy猜想。”

    对于这位最新崛起的数学家,洛叶自然平时也多有关注,甚至把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一遍,在那篇论文中,他不仅开创了一个PS理论体系,还在最后提出了对Weight-monodromy猜想的试探性的解析方法。

    而Weight-monodromy猜想是在数论相关的奖项里仅次于哥德巴赫猜想, 黎曼猜想这样的著名猜想,同时这是德利涅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一。

    而在那篇论文中他并没有给出完整的解题方法,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他应该也没有完全解出来,而来这里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洛叶道,“我最近研究圆球堆集,如果研究出了结果,我应该会因此获得学士学位,我之后也应该再转战代数几何领域。”

    “多少维?”

    “二十四维。”

    舒尔茨闻言再次诧异的看了眼洛叶,二十四维的圆球堆集,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结构,而且在群论和李代数范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结构,如果她真的能做出来,她绝对可以获得学士学位,甚至是一篇四大数学论文预定了。

    舒尔茨的研究范畴主要是代数几何,数论,对群论也只能说是有所研究,他没有因为这个难度很高就认为洛叶做不出来的,因为他本身就是那种让人瞠目结舌的天才,他能做出来,别人自然也能做出来。

    他没有询问下去,而是继续道,“关于霍奇理论,我其实是想研究定义在复数域 C上的Hodge theory有很好的性质和几何意义,但是你知道它太难了,我只好先从完美状空间下手,希望有一天我能p-adic上的几何给出了具有几何意义的p-adic Hodge theory。”

    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完成这项任务,那他距离破解霍奇猜想不远了。大概是他也觉得太难了,准备研究数论来转换下心情,随后再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

    洛叶道,“——这个解决应该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过你研究它,没有研究过杰罗瓦群吗?”

    伽罗瓦群和一个猜想密切相关,那就是Grothendieck猜想。而Grothendieck猜想有Hodge理论的p进版本。

    她说到这,舒尔茨终于相信洛叶是真的看过他的报告,并且做过深入研究了,一直很平缓的语调在这一刻似乎激昂了起来。

    “我当然看过,但是我群论了解不多,不过我现在正准备研究,你知道我现在准备研究的东西,而它正好可以帮我正式解码多项式方程解的结构信息。还有从P进数域过度到特征P域的的方法,也就是倾斜的过程,研究这些,我必须深入了解下伽罗瓦的理论表示。”

    两人就伽罗瓦群展开了讨论,还有一些伽罗瓦的相关的理论,偶尔涉及到霍奇猜想的相关的理论。

    一开始周围的人还能勉强听懂,可是随着他们的讨论越来越深入,洛叶开始涉及到更高深的群论相关,这群主攻代数几何的博士生都开始吐血。

    他们听不懂……

    真的一点都听不懂。

    舒尔茨以过人的智商和理解力以及之前对群论的了解勉强可以跟上洛叶的速度,他们就完全不行了。

    如果这还能说他们不是主攻方向,不太了解也没有问题,那等涉及到代数几何相关的理论后,他们也越听越迷糊后,他们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对他们来说,霍奇猜想实在太过高深了。

    好吧,之前的不好预感似乎实现了,这就是和学神在一个教室的下场,他们在进入普林斯顿前也是名声响当当的人物,进了之后也能称之为天之骄子,可是现在已经沦落到被两个比他们年纪小很多的学神打击。

    他们捂住胸口摇摇欲坠,彼此对视一眼,似乎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苦涩。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出数学实力呢?

    德利涅教授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教室中,笑吟吟的站在那没有打断他们两个的交流,脸上的表情分明是欣赏。

    舒尔茨25岁,洛叶19岁,对已经年过半百的的德利涅教授来说,他们两个这样的年轻数学家才是数学界的未来,而他们现在展露了远超年龄的实力,德利涅教授只感受到了欣慰。

    等他们两个你来我往的交流终于暂停了下来,他才敲了敲桌子,示意他们看过来。

    德利涅教授,“今天我们就讲同调空间。”

    这显然是临时起意,听到了洛叶两人的讨论,开始讲起了和他们讨论相关的同调空间,同样这是代数几何的重点理论。

    德利涅教授讲课速度比平时要快,可下面听课的学生没有一个提出反对意见,尤其是在洛叶和舒尔茨还在后面的情况下。

    等这一堂课下来,他们仿佛跑了一场马拉松,听德利涅教授对他们两个说,“你们跟我来。”

    见这位大神出去了,他们才长舒一口气。

    他们面面相觑片刻,其中一人才道,“舒尔茨也就算了,这位学妹能跟上舒尔茨的思路这也牛了吧……”

    舒尔茨这位大神坐在这,没有谁上前去询问问问题主要就是怕对方思维转的太快,他们跟不上丢人,可洛叶完全可以和对方对答如流,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之前对她的评价评低了。

    真的惹不起啊。

    而跟着德利涅去办公室的两人中间交换了联系方式和邮箱,刚刚他们讨论的都十分满意,洛叶对群的研究让他受益匪浅,而舒尔茨的积累也让洛叶有了新的灵感。

    “在研究圆球堆集的时候,我就对Korevaar和Meyers对任意维度小设计的猜想产生了兴趣,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你刚刚给了我一些灵感,我想我应该很快能找到一些思路。”

    舒尔茨道,“那祝你研究顺利,如果有问题随时可以联系我。”

    “当然。”

    德利涅教授叫洛叶来是因为洛叶之前请他帮忙给她写一份书单,她拿了书单就对舒尔茨和德利涅教授点点头走了,而舒尔茨留了下来,他还要继续和德利涅教授来讨论他的猜想。

    以舒尔茨的性格,他既然决定要做,一定要做出来成果。

    而洛叶和现在最天才的数学家交流了一番后,也难得的起了一点不服输的心态,论起来天才程度,她不觉得自己输给对方,而现在他们都有自己的阶段目标和任务,那她就看看他们谁先做出成果来。

    圆球堆集也可以称之为球面包装,球体堆积,,是超维空间内球面面积问题,需要的铺展,这是和超立方体本质的区别,三维的球体堆积计算过程十分的复杂,而洛叶想从一个比较的地方来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的八维是试探,计算过程确实简略了些,但是却还不是不如洛叶预想的那样。

    洛叶决心用这个来作为自己的本科毕业成果,于是暂停了其他课程,几乎是废寝忘食的来研究圆球堆集和任意维度小设计猜想。

    普林斯顿最擅长群论的教授除了萨纳克教授还有约翰·康伟,他也是超实数的发明者,而他开设的课程并不是群论,而是组合数学相关的,洛叶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位他,后来恰好听了他的两节数学课,才对这位教授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洛叶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些帮助——他曾经做过研究的一些笔记。

    里面有有限维 C a r t a n 型模李超代数的保积 H o nr - 结构的相关研究,还有无限维李代数。

    这些东西对她证明无限任意维小设计有比较明显的帮助效果。

    而洛叶在群论上的悟性让这位数学大师十分欣赏,在暑假即将来临之际,他对洛叶递出来了一支橄榄枝——他被邀请去欧洲数学会发表演讲,如果洛叶愿意,她可以跟着他一同去欧洲。

    这次的欧洲数学会是在法国召开,舒尔茨,布伦德,乔治这样的青年数学家也会做不同时长的报告。

    洛叶想了想,选择了答应,她还没有去过相关的数学报告会。

    而既然是作为康伟教授的助理去,洛叶就要负责检查一下他在欧洲数学会上做的报告内容。

    在洛叶结束了这学期的所有考试后,跟随康伟教授一起去了法国。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190

    法国曾经是世界数学中心之一,到现在也是数学强国, 只是这些年以来, 以前法国最为骄傲的代数几何随着新一代的年轻数学家崛起, 渐渐的被德国和俄国超过, 尤其是德国的舒尔茨以及布伦德,前后两个超级天才崛起让其他青年数学家黯然失色。

    法国现在最出名的代数几何专家是孔涅教授,他的非交换几何十分有名气,现在法国更加侧重于概率论,偏微分方程,尤其是偏微分方程,放眼全球, 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

    洛叶看即将在欧洲数学会上发表感言的数学家, 偏微分方程方面, 做一个小时报告的人数最多。

    她之前已经见到了舒尔茨,现在又见到了在他之前最为知名的天才西蒙·布伦德。

    早期他的研究重点是微分几何,近两年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偏向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他是今年欧洲数学会会奖最强力的争夺者, 即将做一个小时报告会。

    他的报告重点就是武义-劳森猜想, 也就是在最小表面理论中存在的长期问题,他对这个猜想的证明已经发表在了四大上,这个报告主要是补充和解答。

    不得不说,因为主攻方向问题,她对布伦德并不如对舒尔茨来的关心。

    在他的报告第二天要开始的时候洛叶才开始啃他之前发表的论文。

    武义-劳森猜想有三十年历史,在三十年间不知道有多少数学家对这个猜想发起了挑战, 最后全都失败,现在由布伦德解决了这个猜想,而他解决的方法十分出人意料,因为他用的方法并不算复杂,甚至可以说十分简单,整个猜想的证明方法也只用了十张纸,可以说让前仆后继对这个猜想发起挑战的数学家崩溃。

    ——他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高级武器,居然最后败在了这样一个初级武器之下。

    心里怎么一个憋屈了得。

    而这可以说和洛叶现在进行的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洛叶想把超维球体堆积问题的计算方式化繁为简,在看他那短的不行的证明过程时,洛叶似乎有所感觉。

    洛叶边看边在旁边记录自己的感想,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洛叶去一楼的餐厅用餐的时候,非常巧就碰到了西蒙·布伦德,他们居然住在同一家酒店。

    洛叶想了想,干脆走上去搭讪,把之前写下来的一些问题问当事人好了。

    布伦德看到洛叶只是有些诧异,不过也只是有些,听说她是普林斯顿的学生,跟随教授前来参加欧洲数学会,脸上就不由的露出了些许了然。

    “……空间和基本群?”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洛叶了解的并不多,洛叶询问的内容还是偏向于微分几何,而且洛叶问的还是数学大师约翰·米尔诺在十九世纪发表的一篇论文,表述了空间和基本群的关系。

    洛叶,“我注意到你曾经发表的过的论文,Yamabe流动的收敛性,紧凑猜想的反例,里面是有群论相关,负曲率空间的基本群受到曲率强烈的约束,必须具备某些特殊的性质,而基本群也算是拓扑几何的概念。”

    数学主要分支有一百多个,可是这些分支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洛叶研究的群论可以和目前国际热门数学研究领域全都挂上勾。

    布伦德道,“普利斯曼定理看过吗,它比较详细的表述了曲率如何影响基本群。”

    而在旁人看来,两人完全是交谈甚欢,而在他们旁边的人完全听不懂他们两个在讨论什么。

    这个时间正值暑假,来欧洲旅行的不少,比较年轻的像是学生一样的人就忍不住的看向他们两人,有一个还忍不住拍了照片,悄悄的询问同桌,“你们能听得懂他们在交流什么吗?”

    其他人纷纷摇了摇头,“我看报道,最近欧洲数学会要在这里召开,他们应该是来参加的人吧。”

    “他们看起来一点不像是数学家啊。”

    “尤其是那个女生,看起来好小。”

    在他们印象中,数学家应该都是头发花白,年过半百,可无论是布伦德还是洛叶都颠覆了他们的想象,这也太年轻了。

    他们是外行,可是餐厅却不乏有内行,他们是绝对认得布伦德的,看着他居然和一个小女生交谈甚欢,他们都不由的想揉一揉眼睛,确定没有错之后,看洛叶的眼神就多了几分奇异。

    布伦德也没有想到他居然可以和洛叶基本上没有障碍的交流下去,不但是曲率和基本群,洛叶懂黎曼几何,辛几何,拓扑几何,分形几何,有些涉猎他自己都没有她来的广。

    他比洛叶这个学生要忙多了,在不得不结束和她的谈话时,非常诧异的问道,“你对几何学的认识明显比代数学要好,为什么要选择的群论?”

    洛叶当然不会和他说真的原因,只是道,“等我硕博的时候应该会选择代数几何。”

    布伦德道,“那应该很快了。”

    他20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和他比洛叶的进度算是慢了,可是经过刚刚的交谈,他相信只要他愿意,应该会很快拿到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匆匆写下了自己的邮箱,“如果你在微分几何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讨论。”

    欧洲数学会主要是面向于在欧洲工作以及欧洲籍贯的数学家,布伦德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开始在斯坦福担任教授,现在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可以说他已经许久没有回过欧洲了,这次回来,不但要准备报告,还要和一众故人联络。

    等布伦德走后,洛叶收好了纸条,吃完剩下的东西才继续上楼。

    第二天布伦德的报告会,洛叶也去听了,下面做的满满的,其中不乏知名的数学家。

    而布伦德的补充主要是在对于在他证明武义-劳森猜想中运用的的一个泛函方程,正是因为这个泛函方程,让他有了灵光一闪,最终用一个简单无比的方式来证明了这个猜想。

    而光是一个补充,是无法支撑过一个小时的报告会的,在讲完这个泛函方程后,他又开始讲起了让自己之前发表过微分球面定理(Differential Sphere Theorem),也是对那篇论文做一个重要补充,讲其中一个关键点,三维流行几何。

    “……任何紧致,可定向的三维流行,当用其中一些整正互补相互交的球面和环面去切,对一个紧致单联通的黎曼流行,它的截面曲率位于……”

    “……在截面曲率拼挤条件下,常曲率空间形式中的紧致子流行拓扑同胚于球面,当大于四维,紧致定向的子流行满足于……”

    等到布伦德的报告讲完,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趁着这掌声洛叶悄然离去。

    欧洲数学会的影响力差不多仅次于世界数学会,在这样的会上,永远不缺乏数学大佬,在布伦德的报告暂时告一段落后,洛叶又跑到了隔壁的听了爱德华·威腾的数学报告。

    说起来爱德华·威腾也是普林斯顿的教授,可因为课程问题,洛叶之前还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这位教授,可也听过他的传奇事迹。

    大学专业是历史,后来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开始改学物理,在物理学上创建了一系列的理论,几次引发理论物理学的大地震,是理论物理的代表人物,后来为了研究理论物理去钻研数学,再后来他获得了菲尔兹奖。

    可以说他本身就代表了传奇。

    洛叶高中时候还深入研究了一番物理学,因此自然也知道他的事迹,只是上了大学后,她暂时放弃了物理学。

    现在倒是有幸听了威腾关于数学物理的报告。

    物理弦论认为时空的总数是十,其中的四维是爱因斯坦理论中的四维时空,此外的六维属于卡拉比-丘空间,它独立得暗藏于四维时空的每一点,我们看不到它们,但是弦论的结果告诉我们,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之所以叫卡拉比-丘空间,是因为这源于卡拉比的猜想,最后由丘成桐证明成立。

    而弦论告诉我们的不止是存在我们看不到的六个维度——因为这六个维度缩成了一个极小的空间,这个空间小到我们可以当做存在,可是理论上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且告诉我们这六个维度才是我们宇宙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了这个宇宙的性质和物理定律,哪种粒子能够存在,质量是多少,他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甚至自然界的一些常数都取决于卡拉比-求丘空间的“内空间”。

    而威腾就是希望把这个内空间用几何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比起来布伦德,这位大数学家大物理家就随性了许多,没有和下面的人眼神交流,自顾自的写一个个的公式,下面没有一个人出言提出反对。

    当然真的能听懂他理论的人非常少,物理界中能听懂他理论的人都少,更不用说在座的都是数学家了,他们只能从威腾写的公式上来理解它们的数学意义。

    “……卡拉比-丘空间目前已经超过了十万个,现在依旧在不断的增加,镜像对最初在物理界发现,后来被用到了数学领域,求解曲线因此而破解,同时确定了给定阶数的有理曲线的五次数——一个卡拉比-丘空间的总数。”

    威腾洋洋洒洒的讲了一个小时,根本没留下提问的时间,讲完就丢下资料走人了。

    洛叶回去之后又回想了一遍他的内容,翻出来了一些威腾的论文。

    对球体堆积又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 早安

    ☆、191

    在三维的球体堆积中,最密堆积是由若干二维密置层叠合起来整的, 密置层中相邻的等径球都相切, 最常见的最密堆积有两种, 一种是面心立方, 底部是三角形,一种是六方最密堆积,底部为六角形。

    其中面心立方是三维球体堆积中最密堆积,约为百分之七十四。开普勒猜想是关于此最著名的一个猜想,这个猜想直到了2014年,才由黑尔斯引导完成了形式化证明,而完成这个证明黑尔斯用了足足六年, 从1998年提出穷举法, 到之后引用超级计算机运算。

    可以说这个证明复杂非常, 而这仅仅是三维,从理论上来讲,每上升一个维度计算的难度和工程量都会上升,而洛叶却要反其道而行, 想用简单的方式来证明, 就像是布伦德证明的武义-劳森猜想,在八维的尝试证明中,洛叶不甚满意,等扩展到了她现在进行二十四维,更不满意了。

    而她无法找到一条更为简单的路径,在接连听了布伦德和威腾的报告后, 让她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从抽象代数的角度找不到更优的路径,那不如引入其他理论。

    洛叶决定多去听一听报告。

    洛叶第二天听的报告是一位女数学家,玛杨·莫扎尼卡,在数学界中女数学家很少,顶尖的女数学家更少,而莫扎尼卡就是其中一位堪称顶尖的数学家,最为擅长的领域是黎曼曲面,模空间,几何学。

    她做的报告是关于双曲面的。

    双曲面状似甜甜圈,拥有两个洞以上的曲面,它可以说在三维空间无法存在,只存在于数学家想象中的抽象空间,曲面的距离和角度只能以一组特殊的方程来测量,如果双曲面上存在虚拟生物,那生物在双曲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像是鞍部。

    它自从出现就成了几何学的中心之一,被无数狂热的数学家研究,可是它的存在就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它也是高不可攀的,研究到了现在,一些简单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掉。

    比如在双曲面上的“直线”——在数学上被称为测地线,也就是最短路径问题。因为双曲面上,有些测地线可以无限延长,像是普通二维平面上的直线一样,有些却是封闭的曲线,所以数学家无法弄清楚在双曲面上到底有几条测地线。

    而莫扎尼卡研究这个问题,发明了一个公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她以这个公式发表了三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四大期刊的三家期刊上——《数学年刊》《数学新进展》《美国数学会杂志》。

    就差一个《数学年报》拿到大满贯。

    是最近几年最为引人注目的数学家之一。

    而她做的报告正是对这个公式的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下面坐满了人。

    洛叶在下面听的十分专注,时不时的做笔记,不得不说,这种只存在于抽象空间的几何体对洛叶来说更为有吸引力,而且在莫扎尼卡说自己如何想到那个充满了创意的方程,一点点的让它变成现在的完整模样,怎么在脑海构建这么一个抽象几何体,给了洛叶十分大的启发。

    她回去之后找了许多曲面的相关的论文,熬了一夜后马不停蹄的接着奔赴报告会场。

    可以说等这次欧洲数学会结束的时候,洛叶还意犹未尽,这样高水平的报告会哪里有那么容易见到?再次见到恐怕要等14年的世界数学会了,而下次的欧洲数学会要等16年。

    而这次的欧洲数学会会奖落在了布伦德头上。

    代数几何方面的著名数学家法尔廷斯给布伦德颁发了这个奖项,舒尔茨也受邀出席了这次的欧洲数学会,只是他做的是45分钟的报告,他的风头比布伦德强劲,可比不得布伦德这几年发表的论文,和积累的成果。

    洛叶站在他身边,跟随着众人一起鼓掌,“下一次的EMS(欧洲数学会奖简写)应该属于你了。”

    两人这段时间都在保持着不太频繁的交流,洛叶知道他最近的研究进度,他现在撰写的论文准备投递给《数学年刊》。

    舒尔茨,“还要四年……”

    “拉马努金奖就在明年了。”

    洛叶淡淡的道,“这次的报告会让我受益匪浅,我应该会在暑假前结束现在的研究。”

    拉马努金奖一年颁发一次,奖励在过去一年中做出突出贡献并且未满45周岁的数学家,洛叶现在的球体堆积工作如果完成是对这个领域的颠覆性创新,那势必是要投递到四大期刊上,那时间就来不及了,只能等待着明年的拉马努金奖。

    而非常不巧,舒尔茨的研究进度和她差不多时间撞车了,而如果他们两个前后脚发布成果,并且同时竞争明年的奖项,那就有意思了。

    洛叶关注这个奖项说到底还是因为舒尔茨,其实他今年也有资格竞争这个奖项,可是到现在今年已经过半了,来自于华夏的数学家徐晨阳势头强劲,而且还是那句话,舒尔茨崛起的时间还太短,几年的积累下来,加上今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引起了轰动,舒尔茨很难和对方抗争。

    如果他现在的工作完成,那明年的拉马努金奖就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竞争还好说,而洛叶本科学位尚且没有拿到,更显得扯淡了。

    舒尔茨,“那我们就来看看谁先得到这个奖项吧。”

    之所以拿这个奖来比,就是因为这个奖项分量足够,而且还并不是针对于某个特殊领域的奖和某个地域的奖。

    比方说EMS奖洛叶无法竞争,莱布尼茨奖也没有办法竞争,她的先天条件不符,而舒尔茨也无法竞争一些美国数学会设立的奖项。

    有分量,并不局限于某个领域,针对于全球的数学家,一年颁发一次,三个条件局限起来,也就只剩下了那么几个奖项。

    舒尔茨说这句话的时候十分认真。

    洛叶也十分认真。

    在临走前,洛叶特意找到了莫扎尼卡,问她要了邮箱地址。

    康伟教授一直没有管洛叶,看她四处去听报告也没有约束她,让她在身边听使唤,等到了飞机上,才笑眯眯的问道,“怎么样?”

    洛叶道,“受益匪浅。”

    “我的论文应该终于可以写完了。”

    从去年定制软件,再到现在,中间查了许多资料,尝试用许多方法来构建数学模型,寻找通用简洁的数学表达模式,时间几乎长达了一年,最终在这个天才云集的数学会上找到了最关键的灵感。

    “那就真的太好了。”

    洛叶回去之后就直接进入到了闭关模式,开始撰写自己论文的最后阶段。、

    高维球的定义其实比超立方体容易多了,甚至构造起来也容易,计算相对来说很简单——高维空间中一个固定的距离给定中心点的点集。

    可是这个问题如果延伸到了球体堆积就复杂了N倍,因为每多出一个维度,就要添加更多的计算,洛叶选择八维,和二十四维并不是随便选的,而是因为在这两个维度当中,存在称E8的里奇格子的对称球包装,E8包装球体正比现在已知的其他维度中的最佳候选更好。

    而E8和里奇格子涉及到了主诸多领域,数论,组合数学,双曲面,物理弦论,群论只能算是工具,用工具把这些东西串起来,而现在已经有很多理论证明了它们确实是最佳球体包装,可是却无法证明。

    而洛叶在从欧洲数学会回来后,就戳破了之前感觉朦朦胧胧的一层纱,她终于找到了可以证明的一个正确函数。

    有时候数学理论就是这样,你寻寻觅觅,上下求索,等你终于找到的时候,却发现它原来就在你的脚下,原来它是如此的简单。

    洛叶在完成这篇论文的时候论文总共写了98页,而她并不满足,又删减了许多,最后成稿是55页。

    写完后她把稿子直接发到了《数学年刊》的投稿邮箱,整个人长舒了一口气。

    而写完这篇论文后,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继续完成了任意维度小设计的猜想,等这篇论文完成的时候洛叶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

    在把这篇论文也投递出去的之后,洛叶决定放自己几天假。

    而洛叶选择放松的方式显然和其他人不同。

    她非常确定自己的论文中没有可以让整篇论文崩塌的漏洞在,而且也十分坚信自己发表论文的价值,它值得《数学年刊》发表,只要发表,她这学期一定会拿到学士学位。

    那本科的课程对她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而研究生博士生相关的课程并不能让她放松,她选择了随意进入一间教室。

    洛叶想听听别的放松下心情,却不想这一堂课居然也和数学有关。

    关于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方程。

    ——华尔街曾经跪伏在这个方程之下,为它神魂颠倒,利用它创造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财富。

    可是也正因为这个公式,加剧了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被《联线杂志》评“斩杀了华尔街的公式”。

    经济系的教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围绕这个公式来不断的来讨论关于它的故事。

    洛叶饶有兴趣的听着。

    她就坐在最角落的位置,谁也没有发现这个教室多了一个他们不太熟的人,除了坐在她身边的沈辰。

    他观察了好一会儿,终于确定洛叶压根没有注意到他,估计也没有认出他,心情顿时复杂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午安~

    不好意思,估计错误,理论上一章居然没有写完= =

    这位女数学家是第一个获得菲尔兹的女数学家,17年因为癌症过世

    ☆、192

    对普林斯顿的学生来说,洛叶属于人不在江湖, 江湖却有她的传说人物。

    除了去年最开始那段时间外, 洛叶就属于神隐状态, 数学系的本科生都没有怎么见过洛叶, 但是她刷足了存在感。

    数学系和哲学系是普林斯顿的招牌,可以说它们就是中心,而洛叶去年接连发表了两篇重量级论文,今年直接又拿下了Morgan奖,早就成了校园名人,知名的学神级人物,就是别的学院也听说过她的传说事迹, 知道普林斯顿很可能又要出一个知名校友。

    而常春藤俱乐部的成员并不是完全保密的, 只是他们不会特意大张旗鼓的宣称而已, 一年过去了,洛叶加入常春藤俱乐部并不是秘密,消息灵通的还知道常春藤俱乐部为了欢迎她的加入选择了特意召集成员,并且和哲学系的另一天才凯特是好友。

    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校内风云人物。

    可以说每听到一次她的消息, 沈辰就颠覆一次对她的印象,洛叶不但比他想的要更加优秀,甚至优秀到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更加显得他曾经的观点苍白而无力。

    沈辰自忖自己是做不到她这种地步的,无论是让常春藤俱乐部专门欢迎她还是拿到Morgan奖,而她也证明无需任何家世, 她配得上任何人,只看别人配不配得上她。

    为了避免尴尬,沈辰基本上不往数院那凑,可后来他知道想多了,洛叶基本上不来上本科的课,隐约听说是跟着博士生上课,所有教授默许了她的行为,他之后就坦然了,却没有想到会忽然在这个时候碰到,而对方还没有认出来他。

    他不由看着她的侧脸,她和去年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脸色有种病态的苍白,能隐约看到血管,相貌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身上那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似乎更加明显了一些。

    一个恍神,就听教授敲了敲桌子,“最后面的那个同学,你站起来,刚刚我讲的你听懂了吗?”

    看到洛叶站起来,沈辰才意识到教授说的学生就是洛叶。

    又下意识的看向她,其他人也是如此,有人看着洛叶觉得眼熟,有些人疑惑之前怎么没有见过这她。

    布莱克-斯科尔斯方程其实一个偏微分方程,无论是数学家还是物理家还是看得懂,而让它名扬全球的却是在它在金融市场的作用。

    举个例子。

    假设一只股票目前价格是100,明天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这个概率是对半分的,也就说你有可能赚钱也有可能赔钱,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保证自己赚到钱。

    比如第一天你借了一股一天一井的股票,并以100美元的价格售出,如果第二天股价跌到99元,你就让股权过期不行驶权利,把股票还给你的债权人,这样你就获利了一元,因为你只是还了99美元,而你第一天卖出100美元。如果第二天没有跌而是涨,涨到了101美元,你就行使股权,从股权经理那买出两股,每股100元的价格,你把一只股还给你的债权人,另一只以101的价格卖出,你依旧获利一美元,也就说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你都可以获利一元。

    当然,这种情形只存在于理想状态,因为现实中期权是有价值的,而且只有在绝对预估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获利。而这个方程呢,却可以让这种理想状态从某一程度上实现。

    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曾经在这个方程下俯首称臣的原因,只要玩转了这个公式,你仿佛就可以纵横股市不怕失败。

    而这个教授刚刚就是以此来讲解了下这个公式的原理,现在是黑板上是一个曲线图,让学生根据他刚刚讲解的方程来这个曲线图。

    谁也没有想到教授会直接让一个看起来有些陌生的女孩来回答这个问题。

    洛叶也没有推脱,站起来后就朝着讲台走去。

    教授饶有兴趣把笔递给她,洛叶接过来后偏头道,“教授,我可以多写一些内容吗?”

    “当然可以。”并且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得到了答案后洛叶就开始毫不犹豫的开始写。

    在这个方程中,V是整一个名为期权的金融衍生生物的市场价值,S是期权和与之挂靠的资产正正式在到期时的价值,R和A是代表银行利率和股价波动。

    这些刚刚教授已经讲明了。

    可是随着洛叶开始写,陆陆续续的开始出现了他们既觉得眼熟又觉得陌生的符号。

    在洛叶写完了半个黑板后,有人就恍然觉得教授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可是洛叶还没有停下,她还在继续,写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填满了整个黑板。

    除非是教授让他们讨论,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很安静的上课,做笔记,现在教授也没有让他们讨论,他们却忍不住的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这是什么?和布莱克方程相关吗?”

    “看着似乎有点眼熟啊……”

    “你们谁认识她吗?我怎么觉得以前上课没有见过她。”

    “教授也没有制止她啊。”

    ……

    确实啊,教授就笑眯眯的看着洛叶写,等她真的写不完了,才道,“我帮你把前面的擦掉?”

    洛叶摇了摇头,把笔还给他,“就差一个结果了。”

    教授道,“那你回去吧。”

    洛叶潇洒的回到了座位上,教授再次问道,“哪一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没有写完的公式是什么?”

    下面鸦雀无声。

    周围人若有若无的看向洛叶,教授又询问了两遍还是无人回答,痛心疾首的道,“你们太不争气了!把公式抄下来,这堂课的随堂作业就是把这个公式补充完整。”

    所有人:“……”

    他们现在还很莫名其妙好吗?!

    等把公式抄完了,教授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讲课。

    下课铃声后,洛叶拿起背包走出了教室,压根没有留下和他们说话的兴趣。

    而这个时候才恍然有人认出来洛叶,“这不是数院的洛吗!”

    数院的代表性人物啊!

    也不怪他们用了那么长时间来想起来,主要是他们对洛叶的印象来源于那张迎新典礼上的照片,那是化了妆的,洛叶平日里怎么可能化妆?才让一时间想不起来。

    可是想不起来没关系,在这会儿他们已经偷偷的用手机查了洛叶在黑板上写的那堆公式是什么意思。

    在现在越发强大的网络支持下,他们很快得到了答案。

    前面他们觉得熟悉的是这个方程在金融市场上的应用,下面是它分别在数学,物理上的意义,最后她没有写完的那个公式,似乎是又回到了金融上。

    随手写出来这样的公式,外形还这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