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水墨田居小日子 > 第 4 章节

第 4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年龄还郭家父母喜闻乐见,并让儿子也继续考。在长辈们眼里,这两人打工是为了积攒经验,不像外来工那么劳心劳力,继续深造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这是为人父母对儿女的期盼,小夫妻俩喜悦万分。

    一年后,郭景涛考研失败,去父亲的小公司从底层做起,学管理。

    苏杏考上了,得以继续深造。

    所以问题就来了。

    如果夫妻俩站在同一起点,郭家父母很放心。如今苏杏学业进步,自家儿子却只能回公司打工,老人担心儿媳以后会瞧不起自己儿子。

    在二老眼里,文人嘛,总是讨厌一身铜臭味的人。加上读研的费用不低,如果日后儿媳嫌弃丈夫文化不高怎么办?那钱岂不是白花了?

    于是,二老不太情愿了。

    公婆是好人,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再好的公婆那也是别人的父母,一旦牵涉自身利益,他们首先会替自己孩子考虑。

    苏杏表示谅解,所以她自个儿掏钱深造,不用夫家经济支持。

    其实,她读高中时常常有感而发写的文章被一些出版社采纳发表,大学时期的生活费都自己出的。

    从大二起,她连学费都不用家里给了。

    大学时期的她无忧无虑,无事时喜欢伤春悲秋,一向追求精神方面的饱足,所以没地方花钱。

    这也是苏氏夫妇疼女儿的原因之一,整天在亲邻朋友们面前炫耀她的懂事乖巧。

    除了她自个儿的钱,苏氏夫妇还给了女儿一个天大的惊喜。

    他们不光给苏杏一栋房产,每年还存一笔钱给女儿当教育基金。不是保险那种,那个险种资金流动较差取用不方便,二老要让女儿用得方便。

    其实苏海也有,两个孩子一出生,这对颇有远见的父母就替他们存了钱。只是苏海书读得一般般,毕业后苏氏夫妇停止给他存钱,以前存那些给他当了创业基金,最后被挥霍一空。

    这一点,兄妹俩原先都不知道。

    苏杏是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才知道父母给她存了继续深造的钱。读研费用贵,她见父母日渐年老,实在不忍因此增加家里的负担,因此提出工作一两年后再考研。

    怕耽误女儿前途的苏氏夫妇赶紧告诉她的,可惜已错过考研的机会,要等下次。

    命运弄人,如今父母也走了,来不及等她的好消息。

    总而言之,苏杏经济独立,想怎样就怎样,郭家无话可说。见儿子对儿媳惟命是从,甚是担心,二老只好催促儿子在工作上上进些,免得以后被儿媳小看了。

    结婚之后,小俩口搬到郭家父母买的公寓过二人世界,生活和美。

    过了不久,苏杏发现自己怀了身孕,全家人为之兴奋了好一阵子。

    苏杏是读历史的,对世界史与华夏古史了解甚深。尤其是华夏古代史,未来的她最后考取了博士学位,又到国外的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历史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等。

    但她造诣最深的还是华夏古文学,颇得导师喜欢,常让她跟自己一起研究华夏古籍学说。

    有一次,导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幅类似古典秘籍般的绢布扫描件。上边的文字无人识得,导师特意让她和自己一起还原字迹,在校研究了足足一周才回家。

    大清早回到家,发现丈夫给了她一个天大的惊“喜”。

    他出轨了,出轨对象她也认识。

    都说防火防盗防闺蜜,以前她听了仅仅是一笑置之,有人不经意地提醒她丈夫跟好友走得有些近,她始终不以为然。

    她认为谣言止于智者。

    万万没想到,打脸的力度来得那么重。

    她怀有身孕,在学校做研究时得到较好的照应,不是太疲累,原本休息一下就没事了。没想到一回来就看见丈夫跟好友在客厅滚成一团的脏乱,猝不及防的打击来得太突然,她流产了。

    正因此事,心神脆弱的苏杏与自家大哥和好了。苏海带着两个堂兄弟特意来市揍了郭景涛一顿,责令他不得再跟小三来往,并要求郭家对小妹作出精神方面的补偿。

    郭景涛是真心喜欢苏杏,自知有错,一一认罚,不顾父母阻拦就把自己名下的财产全部归于苏杏名下。

    但是,他死活不离婚。

    苏氏族人也极力反对苏杏离婚,他们劝她说这世上没有不偷腥的男人,换了别个也一样下场,或许还没这个好。郭景涛肯把所有归于她名下,证明他是真心悔过。

    他们说,男人一旦有机会都可能犯错,不管有钱没钱。

    他们说,嫁人要看对象的品性,同样要看婆家的德行。郭家待她不薄,小俩口结婚又给钱又给房的,还允许她继续深造,别人家可未必。

    女人要嫁人才算圆满,这是社会大部分人的共识。

    苏杏学历再高,亦逃不过某些旧观念的束缚。

    所以,她听亲人的,原谅了郭景涛。

    她原谅他的原因还有一个,这男人对于自己坚持的事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固执。譬如对她的追求,他从大一就开始喜欢她,那份心意坚持四年不动摇。

    至于他跟闺蜜之间的事,他说完全是一场误会。

    由于苏杏的关系,他与她的闺蜜有一定的交情,后来在公众场合的偶然邂逅多了,情谊逐渐加深。

    那天是郭景涛找那闺蜜出来冒充妻子去应酬,结果两人被灌酒喝多了。一个以为对方是久不回家的妻子,一个以为郭是自己男朋友,就滚在一块了。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既然选择原谅便不深究,这是苏杏的处事态度。

    她讨厌在一件事上纠结太久。

    至于闺蜜,自然是决裂断交。

    第9回

    但是,那次意外流产伤了苏杏的身子,从此肚子一直没消息。一开始公婆不敢说什么,毕竟是儿子闯的祸,过了好久才开始明示暗示地催促。

    夫妻俩为此伤神许久,遍寻名医始终找不出原因。

    对苏杏来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一年之后,和郭景涛有过一夜夫妻的闺蜜小三忽然找来。她抱着一名男婴向郭家人哭诉,说这是郭景涛的孩子。

    因为那件事,她跟男朋友分手了,为了保住孩子她甚至不惜与家人吵翻,孤身在外生下孩子。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凭的是自己以前积攒的钱财度日,如今生活陷入困境当中。

    她受苦不要紧,但孩子是无辜的,她希望孩子可以认祖归宗啥的。并向苏杏发誓,她决不会介入苏郭之间的感情,留下孩子她就离开。

    事情的发展,不必细说也知道结果。

    经过医院鉴定,证实孩子确是郭景涛的,公婆高兴万分,顾不得儿媳的感受欣然接受孩子。并将郭家出租的一套公寓拔给娘儿俩住,让她安心在家带孩子,日常支出由郭家出。

    在二老心里,什么都不如自家长孙金贵。

    为了长孙,委屈一下儿媳没什么,谁叫她生不出孩子?况且他们没让那女人住进郭家,够给苏杏面子了。

    长孙在前,老人们对苏杏的愧疚一扫而空。

    对此,郭景涛没反对,默认了父母的做法。这一年多来,他为父亲的公司做了好几单大生意,早从基层跃上公司高层,前景良好,就是孩子这一块有缺憾。

    陡然得知自己当了父亲,他十分欢喜,同时希望妻子能接受这个孩子。

    大人犯错,稚子何辜?是吧?

    至于孩子的娘,就当给孩子请了一个保姆呗,没什么的。

    这一次,苏杏不反对也不赞成,冷眼旁观事情的发展。自知一直怀不上孩子,再深明大义的公婆早晚会对她有意见,所以此事她没有发言权。

    待丈夫过来征求她的意见时,她没吭声,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郭景涛故作糊涂,当她同意了。

    从此之后,公婆经常去那边看孩子,郭景涛时不时也过去。渐渐地,有时候去晚了干脆在那边过夜。

    他一开始有解释,说两人没搞事。

    苏杏从不过问。

    住都住了,孤男寡女的有没搞事只有天知道。

    只不过,从他在那边过夜起,她不再允许他的亲近,经常在校留宿很少回家。结婚前,她对他没什么感觉结婚后,与他有过亲密关系才好不容易对他产生一丝好感,年龄一到就和他领了证。

    结果让她明白当年太年轻太幼稚,悔之晚矣。

    如今,那刚刚萌芽的一丝好感也在她的沉默中悄然消失,把全副心思投进学业之中。

    一年一年过去,她研究生毕业,又考上京都学院读博士。

    有一天回家,她发现自己头上更绿了,郭家又多了一名拖儿带女的小四。小四比小三更好命,她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郭家欢喜得不得了,二老直接把她接回家里当祖宗般供着。

    反正儿媳一直不着家,无碍。

    苏杏见状,并不大惊小怪。

    她以前在家尚且有小三,如今经常不在家,多出一枚小四有什么奇怪?

    面对妻子的冷淡,郭景涛欢喜之余深感愧疚,不吃不喝地跪在她房门前一天一夜。郭家二老心疼儿子,对不能生育又不着家的儿媳的不满达到最高点,骂她是个没良心不懂感恩的女人。

    他们说,像她这样一个不会下蛋的女人,搁谁家都不会要。郭家容得下她她该烧高香了,别以为文化高就以为地球得绕着她转啥的。

    苏杏不反驳不争辩,更不听小四所谓的“绝不影响她的婚姻”等屁话,将自己的行李搬出郭家并提出离婚。

    郭景涛急了,发誓说死也不离,说他这辈子最对不起她所以更不能离。

    因为离婚对女人名声不好,除非她能找到意中人。

    噫?苏杏当时听到这番话不禁微讶。

    不说最爱的人是她了么?意思是他找到真爱了?是那小四么?

    当然,那不重要,她的好奇心同样仅维持了三秒。

    他不愿意也无所谓,苏杏懒得找证据打官司,径自向校方提交申请出国留学几年。她经济独立,无后顾之忧。等她回来时,不管姓郭的肯不肯,这个婚照样离得了。

    苏杏在国外读书与工作七年多,期间有想过办离婚手续。每次刚刚生起念头,改天又忙得晕头转向,然后搁置。

    后来回国她就更忙了,根本没时间办这件事。

    她回国的原因是应导师相邀参加一次古文学研究,为了这事,她把自己的事业重心调回国内。

    原来几年前,一支国家考古队不知从哪个角落取回一张地图,据极其抽象的地形地标图大概推测那是一幅春秋时期的画。如果属实,那么国家可能发现了一处春秋时期的墓室。

    可不得了,这可是一项惊喜而重大的发现。

    考古队本想一边挖掘,一边找人破译画上的古文字。

    不料,墓室里机关重重,闯第一道门时整个考古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名教授被人手快推出阵外幸免于难。

    那位教授是领队之一。

    他向国家汇报了此事,国家曾两次派专业队伍帮他,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任务没有丝毫进展。后经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或许那幅画能给大家一个提示。

    地图保存完好,虽然破旧,仍能清楚看出字迹。

    上边除了抽象画,还有两首古诗词在,可惜无人能成功破解诗词中可能存在的密码。

    其实,这种国家级的寻宝轮不到苏杏一个刚刚成长的小学痴参与。奈何拖的时间太长,纸包不住火,华夏找到春秋古墓的消息不知怎的被人传了出去。

    虽然查截得快,泄密者来不及报详细地点,但走漏的风声收不回来了,国内外的一些非法分子开始蠢蠢欲动,四处寻找古墓地点的所在。

    夜长梦多,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国外科技先进发达,如果被他们抢先一步盗取里边的文物将是华夏的耻辱,也是一大损失。形势紧迫,官方只好接受相关方面学术领袖的推荐,让苏杏这个名字进入破译古文的候选人名单。

    第10回

    苏杏从小对古文化非常感兴趣。

    她觉得,古人用来描述心情的诗词优美贴切,古人的衣裳华丽端庄,发式及妆饰讲究而多变光辉灿烂的古文明令人醉心,让她格外着迷。

    所以,她很小就熟读诗书,经常一笔一划地描绘古代仕女们的优美风姿,以及青山幽林等美景。

    她还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常常根据一句话或者一段诗词判断其作者的年代与个性特征,甚至揣测对方身上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潜在小习惯或小爱好等。

    说难听些,她这德行在别人眼里就是神经质。

    在求学过程中常遭同学、老师们的取笑,笑她异想天开,狂妄无知,说她有空胡思乱想不如专心学习。

    总的来说,文人的优点缺点她都有。

    既有些酸迂,又有些清高,对旁人给她的差评不屑一顾。

    所幸大学时期遇得明师指导,她的文学素养更上一层楼,强大的想象力彻底放飞自我。很多连导师都不敢胡乱猜度的地方,她敢想敢说,在特定的场合勇于说出自己观点,然后举证查证,不眠不休。

    在这过程中吸收新颖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在导师们眼里,她就像一头放养的犊子,不知天高地厚地满世界撒欢奔跑。

    如今国家征召,到了验证她成果的时候。

    经过一次次的严格筛选与尝试,候选人名单一个个被否决,今天终于轮到她上线。

    在此之前,她在国内外的一言一行皆被严密调查过,包括她在国外读博与工作等细节。官方甚至用了一段时间暗中观察她在国外的所有表现,看她是否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因为那种人最容易被外国组织策反。

    而推荐她的那位老领导,正是她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的导师。

    师父师父,亦师亦父。

    在一位好老师的心里,一名好学生等于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些成就,家长免不了四处炫耀,苏杏在业内的小名气就是这么来的,也是后来郭家死不放手的原因。

    在进入候选人名单时,那种小名气很快就被压下了。

    因为她参与的行动非常隐秘,行踪要保密,名气大对她没好处。

    所以,那段时间里,郭苏两家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还好,她不负师长们的期望。

    不但成功破译古文,并跟随考古队顺利进入墓窟,又在墙上再次读出破解阵法的信息,让大部队安全到达主墓室。取出里边的文物,然后古迹面世,断绝他人的非分之想。

    这一去就去了一年多,由于成绩斐然,她不但得到国家认可,还取得继续参与其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