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南征。
    自然是因为南边不太平了。
    当然,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 对于庞大的大周朝而言, 南边的事情在朝堂上的重臣们眼中就是次要问题。
    真正的大事儿,应该是正国本,立太子。
    是的。
    最近的朝堂上刮起了一阵立太子的风潮。这风到底从哪儿起来,如今有门道的人都知道。这风啊,是从言官那头刮起来的。
    当然, 出头的人更简单,是一位永和二年新登科的进士。
    至于这位进士背后有谁?
    嗯。人人都清楚。
    这位进士是徐氏一族的女婿。这背后自然就是徐皇后的家族。是皇帝的岳父家。要说,这中间没永和帝的意思,朝臣是不信的。
    燕京、皇宫。
    御书房内。
    永和帝正在批奏章, 至于他的御案前面,是立了三位皇子。朱高熙、朱高晸、朱高孜三兄弟,皆在这儿立着, 似乎在等待了永和帝的一声吩咐。
    事实上是永和帝把儿子们晾那儿,一直没给了一个准话儿。
    过了多久?
    许是许久吧。
    永和帝批完了奏章后,才是搁了笔。
    这时候, 永和帝端了御案上的茶盏,小小的饮了一口,再度搁回了茶盏后。永和帝说道:“高晸、高孜, 你们兄弟二人都有意南征?”
    “回父皇, 儿臣自请南征。”
    “儿臣亦是。”
    朱高晸、朱高孜兄弟是一前一后,都是表了态度。
    永和帝听了这等话,把目光转向了长子。永和帝又问道:“对于你两个弟弟的意愿, 高熙你如何看?”
    “二弟、三弟好勇尚武,实乃我皇家的好男儿。”朱高熙说了这一话后,恭敬的继续回道:“儿臣以为,一切唯听父皇圣裁。”
    “当然,儿臣也有一点点的浅见。”朱高熙表了态度后,说了自己的看法,朱高熙道:“父皇,儿臣以为,南征之事,不可草率。南边山林之地,瘴气迷漫,大军征伐前,还需要更加详细的探查清楚南藩小国的情况。若能多得当地的助力,想来征伐一事,更为妥当一些。”
    “至于是征是伐?全由父皇一意圣裁。二弟、三弟若愿随军南征,当为我皇家表率,此乃佳誉美谈。”
    朱高熙的态度就是朱高晸愿意去,当然好。朱高孜愿意去,更好了。
    两个弟弟一心想立功劳。
    可问题是他父皇怎么想?
    朱高熙想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兄长的态度。他这个兄长啊,一定是支持了弟弟意愿的。
    “是吗?”
    永和帝淡淡的说了两字。
    “南方夏秋两季,皆是雨季绵绵。唯有春冬两季,才合适大军征战。这大军南下,非是一时之功。此事,还是再议吧。”
    永和帝最终,和了稀泥。
    显然,永和帝对于南边的小藩国在边境招惹来的麻烦,还是暂时准备按下不提的。
    至于心头的火,永和帝还是要出一出的。
    不过,不是现在。
    帝王一怒,兴兵伐之,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永和帝自己也是战上场挣得了许多功劳的帝王。对于草原,永和帝和他的军队是熟悉的。可南边?
    南边就未必了。
    大周朝,天下十三州。
    南北的风土人情是不同的。南北的气候更是不同的。
    大军打仗又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成的事情。没把握前,永和帝自然不会轻易的开了战端。就是要打,也得让手下的拱卫司出动,把情况摸清楚了再谈。
    大军不动,情报先行。
    永和四年。
    春。
    三月三,风光秀美时。
    永和帝这一天没在燕京城的皇宫中。
    这一位帝王去了城外的灵谷寺。
    寺里的道衍和尚接风了帝王的到来。永和帝在灵谷寺中,给佛主上了香。然后,就是由得道衍和尚陪着用了斋饭。
    饭后。
    饮茶之时。
    禅室之内。这宾主二人静座着。
    檀香袅袅。
    “事情查得如何了?”
    永和帝慢慢的问了话道。这时候,永和帝的语气是平静的。平静的他自己都以为,其实,也许他想知道的答案,他早就知道了。
    他只是在求证了,自己的猜测。
    “按圣上的吩咐,有眉目了。”
    道衍和尚恭敬的回道:“一切如圣上吩咐的查证。此事当是灵仙道姑以妖法诱惑了德妃,由德妃在后宫之中使用了秘药。”
    “皇后娘娘之死,与二十八前的事情,还有灵仙道姑确实相互关连甚深。”
    道衍和尚说了这话后。
    就是再度起身,尔后,拿了一个木匣子,恭敬的递到了永和帝跟前的小桌上。
    永和帝这时候并没有打开了小木匣子,而是静静的坐那儿。
    其实,有些答案是经不起推敲的。
    哪怕没有实在的证据呢?
    二十八前的旧事,永和帝很清楚,当年害了皇后的人是谁?与之相关连的人又有哪些?当年的旧事,已经是查的很清楚。
    只是,永和帝一直有些逃避罢了。
    因为,永和帝放不下帝王的自尊心。他不想承认了,曾经还是燕王的他,是一个有眼无珠的男人。
    二十八年前,他爱上的女子,他在意的女子,也许一直拿他当一枚棋子。
    否定自己,从来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
    特别是永和帝这等帝王。
    那又如何呢?
    事实就是事实。
    “朕会让拱卫司配合你,查出来她的下落。”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永和帝拿着那个小木匣子离开了,他走之前,对道衍和尚吩咐了此话道。
    “诺。”
    道衍和尚对帝王的吩咐,拒绝不得,自然是应承下了这一份差事。
    这一年,春末。
    高丽国的使节来大周朝的燕京城朝贺。
    当然,除了高丽国王奉上的贡礼外,又送来了两位高丽国王的义妹。当然,意思不需要多表明了,这是高现国王奉给上国皇帝的女人。
    永和帝这一位自然是收下了高丽国王的贡礼,而且,还是赐了回礼。
    当然,两位高丽国王的义妹,永和帝同样笑纳了。
    如果不笑纳,这不是打了高丽国王的颜面吗?对于高丽国这等一心一意想抱了大周朝粗腿,还是非常听话的藩臣之邦,永和帝是不会扫了对方国王颜面的。
    毕竟,对于草原上的胡人,永和帝一直没安了好心。他可想在草原上开疆拓土的。
    嗯。高丽一个小藩臣,也许有大用,也许没用,谁知道呢?
    至少,这个藩臣是他父皇在时收纳下来的。哪怕为了上国的体面,永和帝也还是要维持一下了东方的传统朝贡关系。
    燕京。
    皇宫。
    元殿熙。
    福娘很头疼。
    两位高丽的国王义妹,注定了的后宫嫔妃啊。问题在于?
    父皇永和帝没说了,给这二人什么待遇?
    福娘疼的地方就在这儿。
    要知道了,后宫不同的品级,那待遇可是万万不同的。
    可这等事情吧,永和帝没发话,福娘又是不敢多嘴的。毕竟,她就是一个大皇子妃,又是一个暂行管理宫务的。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福娘就请这二位高丽国王的义妹,一起住进了曾经德妃李顺姬所居的景仁宫。然后,两人皆是住了东西配殿。
    至于待遇,就按着嫔位给的。
    因为,一宫主位的待遇,没帝王的吩咐,福娘可不敢自己添的。至于再往下了,怕给低了有麻烦,干脆就比主位低一等的正四品嫔位待遇给一给。
    至于后面如何?
    等上面的意思。
    当然,这亲自去一趟,解释一下原由什么,拉一拉关系什么的,也是非常需要的。福娘不想在中间惹了什么误会出来。
    因为,福娘只是一个暂行代管宫务的。
    福娘能认清楚了,她自己的地位啊。
    皇宫,东六宫、景仁宫。
    这东西配殿住进了两位高丽的国王义妹。自然了,应该给的侍候宫人,福娘早早让白嬷嬷亲自安排送过去了。
    这会儿,福娘是带着贺礼去拜访的。
    当然,也是让白嬷嬷先递了话儿的。毕竟,福娘去了,也得给两位新来客一个准备的时间嘛。
    在白嬷嬷的嘴里。
    福娘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两位新来的所谓高丽国王义妹。嗯,还真是义妹。
    因为,如今的高丽国王他亲爹,就这么一个子嗣。这一位新上位的高丽国王,那是想抱好了永和帝的粗大腿。这是特别挑了高丽国贵族家的贵女,当然,美貌不需要多讲。
    由白嬷嬷亲眼确认过了。
    那容貌当真的千里挑一的好。
    唯一点。
    白嬷嬷当时是这般讲的。
    “那一位权氏贵女的容貌,奴婢瞧着总眼熟。而且,她的做派……对了,奴婢想明白了。这一位权氏贵女,容貌甚像极了皇后娘娘年青的时候。”
    “就是行为举止,也似乎一个模子似乎是的。难怪奴婢总觉得眼熟了。”
    白嬷嬷说了这话时,福娘被咽住了。
    福娘有些揣测了,这高丽国送义妹来的用意了?
    至于另一位韩氏贵女?
    白嬷嬷说法,那就是与权氏贵女恰恰相反。这一位贵女走的明艳的风格。总之,两位高丽国的佳丽,真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姿色都是绝代佳人。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