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因为定了婚事不能跟着公费旅行的孟春妮被孤零零的留在寒舍。
日常无事, 除了跟着莫愁找来的绣娘绣上两针嫁妆, 就是被南清宫的狄娘娘叫去说话。
狄娘娘哪都好, 就是每每说起话来都让孟春妮想到了当初莫愁给她挑夫婿的话。
于是孟春妮一边庆幸着狄青父母早就不在了, 一边又应酬着狄娘娘这个伪婆婆。
虽然莫愁等人只出去了几个月, 可是这几个月也让习惯热闹的孟春妮寂寞坏了。
兴高采烈的迎了上去,当头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这心情, 别提多微妙了。
当然了, 孟春妮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小龙女这总结当真是精辟极了。
不过, 小龙女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说,怎么听着那么别扭呢。
“对了, 我刚刚看绿衣安排了个受了重伤的姑娘,那,那不会也是我师兄干的?”
小龙女点头, 没有说话。
虽然齐英被姐夫拉脱臼的伤是好了, 但旁的, 也不能说跟姐夫没有关系。
孟春妮闻言, 沉默了半晌,然后讪笑道,“这一路挺热闹的哈。”
我的佛祖呀, 这也太恐怖了吧。
想到前阵子她爹还说当初她刚出生那会,还想要将她许配给师兄的话。孟春妮就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孟姑娘好,这位...想必就是龙姑娘吧?”顾惜朝见今天府中的佣人异常的忙碌,问了一句才知道是寒舍的主人回来了。想到他这一次来京城就是要见的人, 顾惜朝嘴角溢出一抹浅笑,眼神柔和了几分。
回自己院子的路被拦住,小龙女冷眼看着这个她早就察觉到气息的男人。
顾惜朝来到寒舍差不多就是孟春妮在招呼的,再加上狄青提前捎过来的信,自然知道顾惜朝来寒舍的目的,于是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顾惜朝,笑着对小龙女介绍,“这是顾惜朝,顾公子,就住在花园另一头......”
“嗯。”小龙女看了一眼顾惜朝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寒舍里陆续有人住进来,不过莫愁家大业大,倒也没有担心这些人会吃垮了她。
像是以当夫子为名住进来了顾惜朝,又像是养伤为名的齐英,也或是被追杀避难的季家姐弟......
早就打听过小龙女性情的顾惜朝并没有觉得怠慢,刚想要说上两句,借住寒舍的季明月也带着两个弟弟过来了。
季刚的事情是发生在昨天晚上。因为紫荆洲的监控势力,倒是在季家姐弟逃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将三人救了下来,又因着包大人不在开封府,所以单正就将人安排在了寒舍。
季明月本来是想要报官的,但是听说包大人不在开封府,一时间也不知道要上哪里去报状。最后听说包大人就在这一两天回京城,于是便住进了寒舍。
在京城的官家女眷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寒舍的主人是开封府的展昭。
而且这两年来,开封府里只要案子涉及女眷,都会请寒舍的人去帮忙看守照顾或是直接住在寒舍这头。想到此,季明月谢过了救人的单正,便领着弟弟住了进来。
休息了小半天,季明月带着弟弟出来打探消息,正好听到门口的动静,于是便过来了。
又是一番行礼介绍后,孟春妮笑容温和,热情又不失礼的将这两波人都打发走了。小龙女见人都转身离开后,看着孟春妮非常肯定的说道,“你笑的真假。”
孟春妮:“......”这叫客套懂不懂。
顾惜朝:“......”。
练过武,又比季家姐弟多了不少内力的顾惜朝听到小龙女这话,差点维持不住他温文尔雅的君子风度笑喷当场。
想到这一次见面,他到是更加的肯定了一件事情。
是她。
而且...无关容貌。
孟春妮是知道小龙女性子的,也懒得跟她说那些个人情世故,她也知道问小龙女估计也问不出什么来,于是打发了她身边的小丫头,让她去看看绿衣在忙什么,要是不累的话,午饭的时候一起去小龙女的院子里说说话。
小龙女对自己的院子成为孟春妮的聊天场地,一点都没有反应,她仍是脚步不停的往自已的院子走,途中去看了一眼她的宝贝蜜蜂箱子,这才回了院子。
先去洗了个澡,等走出来后孟春妮看着她还在滴水的头发,主动上前帮她拧了几把,“我看蜂玉去照顾那个受伤的姑娘了,你这里就一个大丫头,要不要再调个过来?”
小龙女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建议。
以前她也没有丫头照顾的。
不过那个时候有师傅,有孙婆婆和师姐......
想到这里,小龙女的情绪便有些低落。
孟春妮看着小龙女不知道原因突然低落下来的样子,眨巴了几下眼睛。有些闹不明白。
不过孟春妮并没有出言询问。
因为她知道,对于个惯常少言的人来说,你让她多说几个句都跟要她的命似的。
......
寒舍里,孟春妮和小龙女吃饭的时候,又叫了绿衣坐陪,让她说这一路上的见闻。而皇宫里,一直到午膳前还在讨论这着各种朝中大事。
增兵边塞要地的事情,刻不容缓。而自古以为行军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在说前些这些事情的时候,莫愁又让张氏点了包大人,让他负责粮草等一切军需。
包大人闻言,迟疑了一下,然后便接下了这个任务。
本是兵部和户部的事情,现在让包大人跨界干这事,确实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包大人以及屋中的众人也都明白,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趁乱发国难财呢。
其他的事情说的差不多了,张氏又按着莫愁的指示开口道,“直到今天,本宫才发现,我大宋缺了什么。”
众人听到张氏这么一说,先是一怔,然后都低头开始想着张氏这句话。他们朝中缺什么,他们怎么不知道?
几位大人想了半天,互视一眼后恭敬的对张氏说道,“还请娘娘示下。”
“自太.祖开国以来,朝中有文试,也有武选。但纵观我朝开国至今,文有太学国子监,可武却不曾有一所学堂。长此以往,扬文抑武,国之战力必将衰弱。就说今日之事,也不知是本宫孤陋寡闻,还是朝中真的只有桑狄两位将军可以为朝征战?”
说到这里张氏顿了顿,然后透着屏风看向那边的几个男人,又继续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说了出来,“本宫以为我大宋应该由朝.廷出面建一所将军院。请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军执教,针对那些有将才的璞玉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生源可以从百姓中招募,也可以从以从军的兵士中挑选。待学满一个学期后,送到军营里进行实习,以免教导出一群纸上谈兵的废物......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这主意是挺好的。不过,“娘娘,此前并无此例,也不合规矩。臣以为不妥。”
张氏一听这话就笑了,“本宫弱质女流都能想到增加武力保卫国土,那么王丞相你来告诉本宫,哪件新的事物在最开始实行的时候,多少是有例子可以遵循的?”
王丞相被问的一怔,看向左右两旁,桑博与狄青眼睛发亮,对于张氏提出的建议满意的不得了,不过是几段话,两人现在都快成为张氏的死忠粉了。
王丞相见此,抿了下嘴,将视线对上包大人。包大人想了想,站出来道,“回娘娘的话,臣也没有想到哪一件新事情在开始之前是有例可循的。”
王丞相听到包大人这么说,瞬间双眼就瞪圆了。
深吸一口气,王丞相只得说道,“娘娘,此事还请三思。创建将军院,牵一发而动全身。”
莫愁皱着眉头看一眼说话的王丞相,不太明白建个军校到底还有啥需要三思的,又能怎么牵一发而动全身。
轻轻动了动嘴,莫愁的声音便传到了张氏的眼中。
张氏听完,略在心中整理了一下,这才张嘴说道,“从尧舜禹汤,再到盛世八方的大唐,朝代的更迭,让我们知道没有哪一个朝代是不可被取代的。而取代这些朝代的是什么?
是四书五经还是挥舞的长矛大刀?是仁义礼智信还是铁蹄的践踏?一个国家的武力,决定着他的百姓是否会饱受战乱之苦。一个国家的军力,决定着他的邻居是否会忌惮。
开国之初,多少武将功臣,那时候的大宋,邻邦小国哪个敢犯?可现在的大宋呢?宋为兄,辽为弟,却年年要给辽送岁币,这是哪家的兄弟之道?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我们从来都自诩泱泱大国,礼仪上邦。要本宫说,就是礼部,翰林院的那读书人太过于懈怠。他们口口礼仪,句句仁信,他们只教导了我们宋人,却没有教导那些辽人,金人和西夏人。让一群羊对上一群狼,这就是我们一直低人一等的原因。
金,辽,西夏重武,而我大宋重文,不想一直弱势挨打,那么这个军校必须建,还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建出来。
王丞相,你若是觉得本宫危言耸听,仍是不同意建这个军校,那你就在朝中选出一百名跟你有同样想法的臣官,组织一个教化队,深去金,辽,西夏传播仁义理智信。什么时候,金,辽,西夏的百姓能够礼义出众,文采飞扬,并且考上我大宋的状元,你们便再回来。”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